大气圈的组成(一轮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 层 大 气
高 层 大 气
与人类 关系最 为密切
电离层80 ~ 500km 50km
平O O 3 3 流 层 对流层
O3 O3
12km
利于 飞机 飞行
对无线 电通信 有重要 作用
2.对流层的高度: (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 高 ,高纬度地区对流 层高度较 低 。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
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 高度较 高 , 高纬度地区 高度较 低 。 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北半球 冬季
1月


赤道
赤道


南半球 夏季
1月
赤道


南半球 冬季
7月
北半球 夏季
7月


赤道
冬季 冷 热
夏季 热 冷




夏季
冬季
图形信息显示:由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可 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6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12时和14时(陆地气温高于 海洋)。 图示中等温线平直,海陆气温相差不大,应为9时左 右的气温分布状况。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排放氟氯烃,导致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在南极上 空出现臭氧空洞。
4.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圈的结构
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运动状况 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 平流层 和 高层大气 。

密度 对流层
及 、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对无线 电通信 有重要 作用

大气的组成(一轮复习)

大气的组成(一轮复习)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一轮复习资料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Array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二、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2、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
成1~2题。 1.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
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强
B.②较强
C.③较强
D.④较强
1234
读图可知,①由云层指向宇宙,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天空,为 地面辐射,③由云层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由太阳穿过云层指向地面,为被大气 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因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云层厚,所以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选A。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逆温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温的结果,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严寒,空气 冷却下沉,冷空气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温的形成,选B。 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多发生于中纬度、冷暖空气易于交汇的地区,青藏高原海 拔高,冷暖空气难以在此汇聚,A、C错;青藏高原冬季对流运动微弱,D错。
123456
根据对流层内的气温垂直变化,由地表 25 ℃降至对流层顶的-70 ℃左右,由 此可推测出此时该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高于对流层的平均垂直递减率6 ℃/km, 故推测其可能对应为强对流天气特征, 雷雨大风冰雹属于强对流天气,A对。
123456
3.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低于高处气温,形成上暖下冷 的逆温现象,其实质是近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问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 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响就越大;逆温发生时,近地面气温低,意味着地面 辐射弱,即地温低。地温最低的时刻一般是日出之前。逆温的发育需要相对稳定的气象 条件,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利于逆温的形成;风力小,空气稳定, 与周边大气热量交换微弱,更易于冷空气集聚,选D。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据图指出a 、b 、c 所代表的环流圈。

提示:a 为低纬环流圈,b 为中纬环流圈,c 为高纬环流圈。

2.补充完成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

(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表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提示:①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连线)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典型气压中心与冬夏季风(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 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①M 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③此时,东亚盛行A 西北风,南亚盛行B 东北风。

(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 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①N 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③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

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5)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专题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专题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高度
(2)锋面逆温
冷气团
暖气团
锋面
逆 锋面附近,暖而轻的暖气团沿着 温 锋面爬升至冷而重的冷气团上方, 层 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气温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成因 (3)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
的作用,越接近地面降温越多,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雾
雾形成的条件
常见地
充足的水汽 降温条件 凝结核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
①逆温;②冷空气降温; 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 大等)
工业排放粉尘多
相对封闭的地形 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
基础梳理:考点二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
暖空气 温暖 湿润
密度小
冷空气 寒冷 干燥
密度大
基础梳理:考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 特殊情况:逆温成因
(1)辐射逆温
降温慢

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
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地球上的大气
必修一
第 2 单元 大气环境 主题 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主题 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大气水平运动——风 主题 6 常见的气象灾害 1)台风 2)洪涝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回顾•地理的概念与研究对象•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理坐标与地理定位方法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及其分布特点1. 大气圈生物圈与气候带•大气圈的组成与特征•大气圈对地球的影响•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不同气候带的特点与分布2. 水文地理与水资源•水文地理概述•水循环与地表水•地下水与地下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 地表形态与地震活动•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特点•地震的成因与地震带•地震的危害与防范措施4. 火山与火山地貌•火山的形成与类型•火山喷发与火山地貌•火山对人类的影响与利用三、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的影响与问题2. 农业地理与农业区划•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划的依据与分类•不同农业区的特点与作物分布3. 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工业的演变与分类•工业布局的因素与类型•区域工业布局的特点与变化4.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分类•陆路、水路、空路的特点与比较•交通对区域经济与人类活动的影响5. 旅游与旅游资源•旅游的概念与分类•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影响四、地理信息与技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图的制作与使用•GPS定位与导航技术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与复习。

准备充分,相信你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案 -高三全册地理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案 -高三全册地理教学案

★第8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三种成分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

2.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微点2 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水汽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高低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于陆地微点3 根据热量来源推理各层大气的特点微点4 对流层高度的分布特点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其高度受地面温度的影响。

地面温度高,对流作用强,对流层高度大;反之,地面温度低,对流作用弱,对流层高度小。

因此,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一般来说,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同一地区,尤其是中纬度地区,夏季对流层高度大,冬季对流层高度小。

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2019年3月31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的“天链二号01星”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B 2.D 3.C大气的垂直分层空边界”,最终达到82.7 km的高度。

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回答1~4题。

1.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降低→升高→降低B.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D.降低→升高→降低→升高2.飞船探测到的水汽集中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3.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气和氖气C.水汽和固体杂质D.氮气和氧气4.下列对图中①②两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①②两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解析:第1题,该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 km的高度,随后下降。

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第5讲_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

第5讲_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五讲: 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
一、大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 气圈。
2、大气圈的组成
低层大气: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3、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在 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密度和 运动状况
逆 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 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 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 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 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 光(波长0.4—0.7um)和红外光(波长大于 0.76um),其中最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 长越长。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蓝光被散射,因而天空呈蓝 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 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 空呈红色霞光)
4、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 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较易被散射。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云层、尘埃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地 面
O3、 O、 H2O、CO2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直接热源 大气 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散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①高层大气先冷后热,在高层大 气中部O原子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②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 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 面辐射、大气辐射是长波 辐射。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光
吸收作用:水汽和CO2吸收 红外线,O3、O原子吸收紫 外线。 反射作用:云层越厚、 水汽、尘埃越多,反射 作用越强。
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量。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固体杂质少,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 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 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因为地面热源太 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 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8hpa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hpa
北半球近地面
⑤三力的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
直并指向低压,是形成风的源动 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 越大,它还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不 影响风力,只影响风向。 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降低风 力,影响风向。
4.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
5.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6.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圈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圈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2、多云的夜间,为什么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当堂巩固:(1)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白天以 作用为主,包括 三部分,夜晚以 作用为主。(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 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线。(4)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辐射波长排序?(5)低层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6)描述大气受热过程?(7)地面增温:吸收_____ ;大气增温:大气中的_________吸收 ________而增温,大气保温:通过 _________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
模块一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水 汽
尘 埃
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洁空气
O3
N2
O2
CO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自主学习,提问:1.A、B、C划分依据?2.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低纬,中纬,高纬?热量来源?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状况?影响?与人类关系? 3.平流层的平均高度?热量来源?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4.高层大气气温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

对流层底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运动显著
部,与人类

天气现象复杂 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 关系最密切
多变
的水汽与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项目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气温随高度升 臭氧吸收太阳大量紫外线
平 高而□13 __上__升__ 流 □14 __平__流__ 运 动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层 为主
项目
作用对象
集中表现时段
作用过程
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夜间
大气逆辐射
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白天
反射等
(3)下垫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大气 受热过程,进而影响气温状况。水陆性质、植被、冰雪等差异不仅直接 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而且影响地面辐射的释放持续度。地形 起伏、地势高低通过影响大气层的厚度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 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 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 快
类型
平流 逆温
示意图
成因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 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 作用
类型
锋面 逆温
示意图
成因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类型
地形 逆温
示意图
成因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 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3)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4)逆温的影响。
有利 影响
不利 影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新疆伊犁河谷逆温 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 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①对环境: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汇总背诵提纲知识清单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汇总背诵提纲知识清单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汇总背诵提纲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等)、水汽、杂质。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①排放污染物进入大气,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②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导致气候变暖。

③广泛使用冰箱、空调,大气中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受到破坏。

(2)大气成分(氧气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垂直分层(1)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低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特点:①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②空气对流运动。

③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④热量来源于地面【知识】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

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特点:①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②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④热量来源于臭氧吸收紫外线。

(3)高层大气:平流层以上大气的统称。

特点:①自平流层顶开始,气温会下降;随后,温度又持续上升。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

④上层热量来源于氧原子吸收更短波长的紫外线。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1-1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1-1

关联 1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 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 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关联 2 “四看”法判断地外天体是否存在生命 在分析地球外部天体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 入手分析: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由天体组成 (1)类型:___恒_星____、星云、__行_星___、卫星、流星体、彗星、 星际物质等。 (2)最基本的天体:___恒_星____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___相_互__吸_引____、 ___相__互_绕__转___、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可观测宇宙
太阳系
小提示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 中。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返回地面的航 天器。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如流星现象。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 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 体。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黑__子__数___增多→太阳活动强烈→不同纬度地区 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___耀__斑_____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 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 空→同空气摩擦→产生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 晚)。 ④影响地球磁场,产生“____磁_暴_____”现象,使磁针不能正 确指示方向。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大气层结构与组成
1.大气圈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区层和热层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解。

2.大气圈组成:了解大气圈的主要组成成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及其含量。

二、大气运动及其规律
1.大气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大气环流系统:了解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低带和极地高压带等环流系统及其运动规律。

三、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1.气温: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2.湿度:了解湿度的含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3.降水:了解降水的形成机制、类型、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4.气压:了解气压的含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5.风:了解风的形成机制、分类、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四、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1.阴晴雨雪:了解阴晴雨雪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

2.雾霾: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方法。

3.雷电:了解雷电的形成机制、预警和防范措施。

五、天气预报技术
1.天气气象站:了解天气气象站的作用、布设要求和数据收集方法。

3.天气预报精度:了解天气预报的精度评价标准和提高预报精度的方法。

六、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1.气候变化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驱动力、影响因素和趋势。

2.气候变化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气候变化应对:了解气候变化应对的措施和政策。

通过对以上重点内容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天气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各位学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顺利!。

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具体表解如下:
圈层
含义
分布 地表至大气上界 ①分布形态:固态、 液态和气态 ②分布范围:广泛存 在于地表、地下、大 气和生物体中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 部
基 本 特 征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 要组成部分
大 气 圈
水 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 杂系统
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
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 大气圈之间。
4.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 C.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开放的、均一的系统 D.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答案:(1)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2)莫霍面 (3)C 古登堡面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
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
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 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2012·南通调研)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 C.③为软流层 B.②为岩石圈 D.④为下地幔
C
)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11年8月1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又一次喷发, 大量的熔岩流顺山坡流下,情景蔚为壮观。据此回答1、2题。 1.埃特纳火山是十分活跃的活火山,其火山熔岩主要来自(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量气体的变化及成因
2、大气分层
(1)分层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制“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并填表
大气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
N 2 O 2
CO 2 O 3
水汽 固体杂质
二氧化碳(CO 2)
臭氧(O 3)
体积变化
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制冷剂)的使用,破坏了臭氧层
主要影响 ①弊: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②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农作
物产量提高 ①太阳辐射增强,全球气温升高 ②(皮肤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缓解措施


①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 ②全球合作
3、【图表导读】读教材36页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越往高处,距离太阳越近”,为什么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
(2)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
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
(3)图中的飞机在哪个层中飞行? 为什么?
(4)高层大气对人类有哪些重要意义?
(5)为什么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序号 A B C 大气层
特点

② ③
① ② ③
对人类
的影响
利于高空飞行
【知识拓展】对流层高度的变化——与近地面的温度有关,呈正相关。

纬度变化: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如: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相比?
季节变化: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读图做题
(1)A是________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C是___________ 辐射,它大部分被大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吸收,使大气增温。

B是__________辐射,它以B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_________,对地面起________ 作用。

(2)A2的含义是,被______吸收了的太阳辐射,它具有______性:
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_________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吸收;
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吸收;
A1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___________,它被大气吸收的很少。

(3)波长与温度成_______关系,一般认为:太阳辐射为______辐射,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长波辐射。

(4)简述大气的受热与保温过程:太阳暖_________,________暖大气,_________还大地。

由此可见,地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而_______又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知识拓展】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在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
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①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学以致用】根据以上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光照强,但温度低的原因。

【技法点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
1.地势高低:
2、天气状况:
3、下垫面性质(地面状况)
【课时检测】
1、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 )
A.空气中多水汽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高
C.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 D.空气中臭氧含量高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 )
A.海平面上升 B.臭
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致 D.森林被砍伐
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3一5题。

3、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5、2003年土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一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一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2013届海淀模拟)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6~8题。

6、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7、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B.②C.③D.④
8、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9题
9、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
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
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第9题图
【深化探究】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右图)
(2)逆温发生的时间:通常多发生在平静而晴朗的夜晚,逆温最严重的时间往往发生在冬季晴朗的夜晚,黎明时最强。

(3)逆温的大气环流条件:无风,空气稳定。

大气严重污染事件发生时,除逆温外该地还往往受高压中心控制。

(4)逆温的影响:逆温使逆温层以下的空气对流受阻,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加重大气污染。

(5)逆温的生消过程
【例题】(2013·浙江文综)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