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摄线—福柯答复萨特
哲摄线—福柯生平著作年表
[摘要]
[关键词] 福柯
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高宣扬编 一 福柯生平年表 1926
10月15日生于法国中西部文化古城布阿济耶(Poitiers)。父亲保尔.米歇.福柯(Paul Michel
Foucault)和祖父保尔.安德列.福柯(PaulAndr?Foucault)都是医生。母亲安-玛丽·马拉贝(Anne-Marie
1970
福柯被纽约大学邀请前往美国,发表论沙德的论文,并在耶鲁大学进行学术演讲,访问福克纳的故乡。4月,福柯被正式选为法兰西学院终身讲座教授。5月为新版“巴岱全集”写序。福柯的法兰西学院教授身份促使该版“巴岱全集”避免许多政府出版禁令。在该书的发表会上,福柯乘机为居约达(Pierre
Guyotat)的禁书“伊甸,伊甸,伊甸”(Eden, Eden,
natura)的知识”(Foucault, 1994: I, 24)。福柯被任命为克雷蒙菲朗大学心理学教授,并担任哲学系主任。 1963
4月出版《精神病治疗所的诞生:一种医学望诊的考古学》和《雷蒙.鲁舍尔》。外交部任命福柯为东京法国文化中心主任,但由于福柯舍不得离开丹尼尔.德斐特,放弃了这个职务。重读海德格的著作。
1964 与新尼采主义者德勒兹、科洛索夫斯基、庄.波弗雷特(Jean Beaufret)、亨利.毕洛(Henri Birault)、瓦狄默(Gianni
Vattimo)、庄.瓦尔(Jean Wahl)、卡尔.勒维兹(Karl
Lowith)、筹划新版《尼采全集》。 1966
梅洛·彭迪升任巴黎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开讲“人的科学与现象学”的课程,给予福柯深刻的印象。福柯在依波利特指导下开始准备他的论黑格尔的博士论文。 1950
简述福柯及其批判思想
简述福柯及其批判思想[摘要] 作为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福柯的著作和生活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福柯及其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福柯思想简述一、福柯及其著述福柯(1926—1984)这位巴黎高师(ENS)毕业的思想巨匠,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世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和生活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4年6月25日福柯逝世时,有人把他的逝世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逝世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事件都标志了一个时代的死亡。
福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采取了批判的态度,认为启蒙运动将理性同解放和进步等同是不恰当的,认为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和统治的形式,主体和真理都是这种统治的造物。
福柯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现代性、人本主义的批评以及对知识、权力、话语的分析。
福柯汲取营养的思想家主要有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德勒兹、巴塔耶,但是尼采关于求真意志与权力意志的论述以及系谱学的方法对福柯的影响最为突出。
福柯希望“对我们的历史时代进行批判,即揭示知识、理性、社会制度和主体性的现代形式,认为这些看似必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而且具有权力和控制的结构”[1]。
在疯癫、医学、犯罪和性议题上,福柯以他的视角进行了卓越的研究。
福柯的主要著作有《知识考古学》、《词与物》、《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事物的秩序》、《性史·认知的意志》、《性史·快感的享用》、《性史·关注自我》、《赫克林·巴宾:最近发现的19世纪法国阴阳人自传》、《死亡与迷宫:雷蒙·罗素的世界》等,福柯还编辑了《我,皮埃尔·希维尔,杀害了我的母亲、姐妹和兄弟:一个19世纪的弑亲案例》另外有福柯的访谈录编成的《权力的眼睛》等。
福柯的前期著作,主要关注了知识、权力、话语的问题,并且指出作为知识主体的“人”是历史的,但是在他后期的代表作《性史》第二、三卷和一些访谈中,福柯重新关注到主体,并指出伦理主体的塑造,生活风格的养成和生存艺术是从现代性中获救的希望。
论福柯理性专制下沉默的他者
“ 者” 他 的地位 。福 柯的“ 者” 他 存在 于普遍 为人们 所忽视 甚至鄙视 的但 相 3重要 的边缘领 域和卑 微现 象之 中。福 - "
柯的研究就是意 图通过 照亮“ 边缘” 来突 出、 凸显 “ 他者” 突 出疯狂 、 , 疾病 、 犯罪和 性等 现 象的方式 来消解 西方传 统
的真 正 实 质 。
性主体的地位 , 同时疯狂在资产阶级道德和合理性的异化领
域 中被整合 为他者 , 了“ 变成 非存 在 的矛盾显 现”被认 作是 ,
“ 虚无 ” 一种 “ 默 的东 西 ” 同 时失 去 了行 动 和表 达 的 自 , 沉 ,
由, 并遭到非人的待遇 。他们 没有 表达语 言的权利 , 的 他们
米歇尔 ・ 福柯是 后现代 主义 最著 名 、 最活 跃 、 最有影 响 力的人物 , 是萨特之后 当代法 国最为重要 的思想家 。福柯 思 想 的深度和广 度给人 以非常 深刻 的印 象 , 的研 究 论及哲 他 学、 历史学 、 伦理学 、 医学 、 政治 学 等。主 体 问题 是福 柯思 想 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 更准确地 说是对各种各样理 性主体观念 的批判 , 这些理性主体观念支 配了 自启蒙时期 以来 的西方思 想 。福柯 的全部著作都 导 向于打破 思 想深 处 中的这种 自我
一
照亮“ 边缘 ” 突出 、 来 凸显 “ 他者 ” 突出疯狂 、 , 疾病 、 犯罪和性
等现象的方式 来消解 西方 传 统 的“ 中心 ”从 而批 判 和消解 , 传统 的形 而上学主体 , 示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实质。 揭 福柯把疯 狂当做其 知识考古学研究 的第一个领域 , 因为
从思想和理论根 源上来看 , 狂在 1 纪 的普 遍出现 以及 疯 6世 人们对它 的异常恐惧态 度 , 这本身就是西方传统理性 主义 和 人文主义的 内在矛盾 的一种 历史 表现。福柯 指出 , 唯有通过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导言: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权力、知识和主体的研究为后续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福柯的思想围绕着权力实践、知识形成和主体解构展开,从而对现代人的社会存在和政治权力有了新的理解。
本文将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出发,以及他的“人之死”概念为线索,探讨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
一、知识考古学的历史视角福柯通过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对西方的知识形成和权力实践进行梳理,揭示了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关系。
他将知识视为一种权力实践的产物,通过历史的视角,追溯各种知识形态的出现和转变过程。
福柯认为,知识不仅限于科学理性的范畴,还包括诸如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形式,这些知识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既受到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也与权力实践息息相关。
在福柯看来,知识考古学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知识形成的历史变迁,更为重要的是,它暴露了知识背后的权力运作。
他指出,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都与特定的权力机构和机制相连,通过这些机制,某些知识形态得到推广和强制实施,而其他形态则被边缘化或排斥。
这种权力运作使得知识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控制的工具,进而影响和塑造了主体的认识和行为方式。
二、权力知识与主体解构福柯将权力和知识作为主体解构的关键要素,认为主体是权力和知识的受托者和生产者。
他以权力知识的交织关系为出发点,分析了权力如何通过知识的生产和运作来约束和操控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福柯提出了“生命政治”和“生命权力”的概念,认为通过对生命的控制和规训,权力得以深入主体的内部,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和法律的监管,将主体纳入到自己的支配之下。
福柯关注的“人之死”概念是他主体解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的生命和死亡被权力所制约,权力通过生命的规训和控制来塑造主体的行为和身份。
福柯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关于人之死的不同实践和观念,揭示了生命权力如何通过技术、医学等手段对主体进行干预,从而影响主体的自由和身份认同。
萨特的时间哲学和叙事策略
萨特的时间哲学和叙事策略当提及萨缪尔萨特(SamuelBeckett),我们不仅指一位杰出的英国剧作家和诗人,他作为一位哲学家也受到瞩目,他的思考无不在探索如何塑造我们的实际世界和精神世界。
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时间哲学以及它对叙事策略的影响是他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的讨论如何看待时间,以及如何应用时间叙事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他的作品。
萨特认为,时间是一种视角,一种理解客观现实的重要工具。
他更深入地指出,我们需要了解时间的真实性来调整我们的观点,从而使我们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更好地处理我们的精神状态。
在萨特看来,时间本质上不可逆转,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他主张,基于我们对时间的认识,我们必须超越它,而不是被它束缚,从而积极投身到当下,去实现我们的价值。
在萨特作品里,叙事策略也十分独特,他将极细微的时间线融入故事,来呈现主题和情节的发展,而时间就成了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萨特作品中的叙事策略,是一种分层的、分阶段的,以及极度压缩的时间性结构,让作品的时间线变得极为强烈而引人入胜。
萨特对时间的叙事策略的运用仍然在当今文化和艺术领域受到极大的重视。
萨特的哲学思想不仅提出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新观点,也为它之后的学术讨论提供了重要联系点。
他独到的观点,认为时间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多的是一种主观体验,取决于个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对时间叙事策略的构建也是萨特文学的一大特色,他通过把时间融入文学创作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是完美的时间思考者。
萨特的时间哲学和叙事策略令人着迷,他的思想让我们重新思考时间的真实性,同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困境,对时间作出更加深刻的反思。
福柯权力控制视域中身体消费的批判
从 消费社会 中权力和 大众传媒相 结合 制造身体形 象和虚假 审美需求刺激身体 消费、 女性 身体 消费的异 化等几个方 面 批判性地分析 了身体 消费被控制 的情形。 关键词 : 身体 消费; 传媒控 制 ; 批判
一
、
身体是权力控制 的对象
收 稿 日期 :0 9 0 一 2 0 — 4 叭
作者简介- 吉志鹏 , 茂名 学院讲师 ,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 人学理论 。
1 4 1
在政 治、 经济和文化领域 中 的熏陶成为“ 理智的”合法 的” “ 主体。 消费社会的统治 西方社会的一种怪现象 , 新型的符号同身体之 间展 者正是通过对身体 的控制 , 将人 的思 想 、 精神 生活及 的各种权力关系的操控下 , 人既是 主动的 其实际行为都限制在身体的牢笼之中。 使人一直都处 开 了一种奇特的游戏 。在这种游戏 中, 在一种被操控的状态。 身体消费正是在这种隐蔽 的社 创造者和控制者 ,同时又是被动 的被宰割者和牺牲 者” 【 。1 ] 消费社会 中权力结合大众传媒把身体作为消费 会文化控制下的活动。 文化塑造 的对象 ,消费文化宣称身体是快乐的载体 , 通过一系列对 于高大健壮 、 健美 、 纤瘦窈窕美的广告 二、 消费社会控制身体的方式——权 宣传 塑造 一种年轻 、 健康 、 美丽 、 结实的理想化形象 , 力和大众传媒的结合 围绕着广告活动进行各种现身秀和肉体表演 , 使身体 变成 了仪式的客体 ,用以引导一系列 的染发着装 、 塑 福特主义 的生产方式造就 了 “ 大众 消费社会 ” 使 身整形、 化妆美容等消费活动。 以, 所 鲍德里亚说 :性 “ 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动力 , 是 , 但 福特主义 大规 的身体 , 今天被赋予 了人工命运 的性质。” 【 ’ 身体可以 模 的生产体 系需要长期且庞大的投资 , 生产出大量 的 任 意地 被 乔 装 、 装 和 打 扮 , 为 符号 和 拟象 游 戏 中 改 成 标 准 化 的 产 品带 来 了市 场饱 和 , 难适 应 迅 速 变化 的 很 的最引人注 目的因素 。 原本是个人 与社会进行 自然互 市 场 需 要 。如 此 , 特 主义 生产 方 式 的 僵 化 迫切 需 要 福 动的基础 和桥梁 的身体 , 现在 , 在各种权力 和先进技 商品生产能直接与消费者结合 , 迫切需 要利用 高新技 术 的控 制 和宰 割 下 , 然 成 为 了社 会 生 活各 个 领 域 到 居 术和销售策略制造消费需要 、 引领消费时尚。 于是 , 大 处被玩弄 、 销售和消费 的东西 , 成为了“ 超性物” 。 众传媒 、 品广告应运而生并且将商品消费与消费文 商 化进行 了有机 的结合 。由此可见 , 消费者、 消费需求 、 三、 制造 身体形 象和 虚假审美需求 刺 消费 活 动 不 是 自然地 产 生 而是 由社 会 上 占有 一 定 政 治、 经济地位 的社会阶层所制造 出来的 , 消费文化是 激身体消费 超 常 地被 人 为地 扩 展和制 造 出来 的 。正是 在 这 种情 形 法 国理论 家德博尔认 为当代 资本 主义社会是被 下 , 柯认为“ 福 现代 媒 体 已经 直 接 成 为社 会权 力 网络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系统 , 各种消费景观所控制的社会。 并 消费资本主义是一种由 大众传媒塑造 的“ 景观社 会” 作为一种新 的社会调控 同整个社会的权力网络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 所以现 代媒体的运作 ,既从属于权力网络的 内在斗争逻辑 , 模式 , 大众传媒制造消费景观 的 目的在于培养永不满 也 从 属 于政 治 权 力 的斗 争 利 益及 走 向 , 且 , 直 接 足地消费身体形象的需求 。 而 还 消费文化意识形态 的传播 为权力斗争 的需要 , 特别是为政治 、 经济及各 种垄断 方式更 多地通过身体 的美 的表现形态 , 创造一种身体 创造一种身体时 尚, 倡导一种审美趣 味 , 让身体 势力的利益服务。” 以 , 【 1 所 大众传媒在 消费社会 中与 美学、 权 力 结合 后 具 有 双重 性 , 一方 面作 为 权 力 关 系 网 中一 用美学符号去装点 , 使其所 隐含的意识形态被美化和 它诱惑人们在一种接近于被麻醉的状态下
福柯答复萨特
团而在审判前已被监禁4年零3个月。
在被监禁期间,被选为激进议员之后,于1983年7月8日被释放。
后因他的议员豁免权被众议院剥夺了,所以法院就向他发出了许多逮捕令,他就流亡法国了。
º17世纪法国的重商主义)))译注。
[M ichel Foucault,/Le philosophe masqu (entre-tien avec C.Delacampagne0,f vr ier1980,)原载:L e Monde,n b10945,6avr il1980:L e M onde-Dimanche, pp1I et X VI I,责任编辑:张伯霖]福柯答复萨特1法2M1福柯/文莫伟民/译J1-P1埃尔卡巴赫问(下同):有人可能违背福柯您的意愿,把您说成是哲学家。
对您而言,哲学是什么呢?福柯答(下同):曾有个当代哲学的重大时期,即萨特和梅洛-庞蒂的时期,在那时,一个哲学本文,一个理论本文最终应向您们说出何谓生、死、性,神是否存在,何谓自由,在政治生活中应做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人们具有的印象是这种哲学现在不再流行了,诚如您们所愿的,哲学即使不是消失了,但也是被分散了,有一种理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复数。
哲学理论和活动出现在相互区分的不同领域里。
有一种在数学领域中产生的理论活动,有一种在语言学、宗教史或仅仅是历史等领域中呈现出来的理论活动。
并且,最终正是在理论工作的这种多样性中才实现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尚未发现其独一无二的思想家及其单一的话语。
问:在两个时期之间的这种断裂发生在何时?答:大约在1950)1955年前后,而且我认为萨特本人恰恰是在这个时期放弃了我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辨,他的活动,他的哲学活动,他最终把自己的哲学活动局限于政治行为内。
问:在5词与物6的结尾处您写道,人既不是向人类知识提出的最古老的问题,也非最恒久的问题。
您说我们的思想考古学表明人是近期的产物,并且也许即将结束。
身体的“权力重负”——福柯刑罚思想的身体视角
米 歇尔 ・ 福柯( M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 , 1 9 2 6 —1 9 8 4 ) , 法 国著 名 的思 想 家 、 哲学家, 结构 主 义 大师 , 后 现代 法 学
思 想 的代表 人 物 。福 柯 在西 方思 想界 拥有 广泛 的影 响 , 被 认 为是“ 2 O世纪 法 兰西 的尼 采 ” 、 控制、 监 禁 等诸 多法 律 意 义 。通 过 身 体 改 造 灵 魂 , 使 刑 罚走 向理 性 化 和 制 度 化 , 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澄明 。 关键词 : 福柯 ; 身体 ; 权 力; 刑 罚 思想
中 图分 类 号 : D F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7 8 8 X( 2 0 1 3 ) 0 1 — 0 0 5 3 — 0 6
他 是 一个令 人 无从 捉摸 的人 物 , 一个 非历 史 的历史 学家 , 一 个 反人 本 主义 的人 文 科 学 家 , 一 个 反 结构 主 义 的
结 构 主义 者 。福柯 的学 术研 究 广泛 而深 邃 , 对癫狂、 知识 、 身体 、 权 力和 性 欲 等 做 了深 刻 的 论 述 , 对哲 学 、 法 学、 历 史学 、 批 判理 论 、 科学 史 、 教育学 、 心 理学 等学 科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身体 是福 柯刑 罚思 想 的核 心 。他 用 考古学 和谱 系学 的方法 , 考 察 了刑 罚 史上 的权 力机 制 和 身体 的 被折 磨、 规训 、 管制 和控 制 的学术 史 , 掀开 了身 体 的刑罚 演 变史 。“ 自从 尼 采 和福柯 之 后 , 身 体 日渐 成 为 当代 理论 的一个 焦 点 。 ” [ 2 ] 研究 福柯 的身体 刑罚 思想 , 对我 国构 建法 制社 会与 和谐 社会 的法 制保 障具有 借鉴 意义 , 对我
《去夏骤至》中边缘人的福柯式解读-8页word资料
《去夏骤至》中边缘人的福柯式解读引言田纳西?威廉斯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以曲折离奇的情节、诗意动人的语言和亦幻亦真的舞台布景享誉国内外。
威廉斯在剧作中坚持探索人性的隐秘角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面和阴暗面,展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尤其能体现这一主题的便是剧作中边缘人物的塑造,威廉斯在作品中刻画一系列敏感、孤独的边缘人形象,如同性恋、疯人、流浪者等。
本文以《去夏骤至》中展现的边缘人为例,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边缘人如何在权力机制的运行中被边缘化及其社会意义。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话语本身即是权力的产物,也是权力的组成部分,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1]。
权力处在不停地斗争变化中,当某种权力机制占上风时,它便会产生与之利益相适应的一套话语机制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以巩固它的地位。
自古典时期以来,启蒙运动推崇的理性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意识,理性社会以知识的名义划分了正常/非正常,理性/非理性等范畴,问题儿童、同性恋者、制造麻烦者、疯子等都被划分到理性社会所排斥的非正常范围内。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详细分析了自文艺复兴时期起社会对疯癫的定位,并指出“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2]。
根据他的权力话语理论,“疯癫更接近一个能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注入不同的内容” [3]。
一、疯癫女凯瑟琳的边缘化《去夏骤至》中凯瑟琳目睹了塞巴斯蒂安被一群饥饿男童残食的恐怖场景,精神受到重创,萦绕在脑海中噩梦般的回忆让她不得不道出事实的真相,然而塞巴斯蒂安的母亲维内博夫人为了维护儿子的名誉,不惜一切代价想阻止凯瑟琳的“胡言乱语”。
她先是把凯瑟琳送进精神病院接受各种物理治疗,而后企图贿赂医生让凯瑟琳接受脑叶蛋白质切除手术,最终达到彻底使凯瑟琳“失语”的目的。
《去夏骤至》中凯瑟琳被认定为疯癫是因为,她在一个文明至上的社会中讲述了一名男同性恋如何利用人力财力获取性服务以及最终如何活活被人吃掉的野蛮故事。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列维-施特劳斯提出的两种模式
❖ 有意识模式:
即社会成员能够认识到的社会或文化的表层结构。 具体讲,当人类学家深入研究某一民族的文化 时,这种模式就是指土著民族根据自己对本文 化的认识而向人类学家提供的情况,故也称 “家乡制模式”。其作用在于保存了现象,为 结构分析提供材料。但它不是真正的社会结构, 可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甚至可能是一张隐藏 了真正社会结构的屏幕,因而不能用来解释社 会或文化体系。
❖ 从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并不是它们 本身的内容所规定的,而是在一个纵横交织的关系网中,被 语言的结构所规定的。
❖ 结构主义文论作为结构思潮的一部分,一方 面是西方社会存在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经 过了由索绪尔语言学到捷克结构主义,直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自身 发展过程,而对于结构主义文论自身发展过 程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结构主义文论本身, 无疑是有益的。
❖ 解构理论有时也称为后结构主义,因为它采用费迪南·索 绪尔提出的概念以及以其理论为主要基础的结构主义符号 学的因果关系,旨在削弱索绪尔体系和结构主义本身的基 础。
❖ 后结构主义是跟随在结构主义觉醒之后出现的一 套思想,它试图去了解这个无法挽回地被分割成 数个体系的世界。
❖ 后结构主义者与它的结构主义前辈最明显不同的 地方在于,他们抛弃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 论。
❖ 1962年,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出版了《野性的 思维》一书,书的最后一章“历史和辩证法”对存在主义哲 学的代表人物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的基本观点提出明 确挑战,引发了一场决定法国乃至西方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走向的学术论战,使结构主义取代存在主义成为当时占主导 地位的社会思潮。
什么是结构主义?
❖ 结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 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于客体的认识,从这个 角度看,结构主义具有了方法论的性质。
福柯在中国
刚结束 ,由于 “ 文 化大 革命 ” 引发 了一 解他们 ,但是 ,当 时几 乎 所 有 的 大学 生
些 悲剧 性后 果 ,这样 ,正统 的 马克思 主 都在谈论 他 们 。这些 哲 学著 作 可 以销 售 义 和 毛 泽 东 思 想 受 到 了 知 识 分 子 的 质 到几 十 甚 至上 百 万 册 ,8 O年 代 的 中 国,
激情 ,是创造 性 力 量 ,是 能 够 让个 体 生 有些 巧合 的是 ,中 国出现 的第一 篇专 门 命得 以进发 的各 种 抒 情性 ,尼 采 为他 们 介 绍 福 柯 的 文 章 ,是 对 福 柯 逝 世 的 报 提供 了呐喊 的可 能 。为什 么是弗 洛伊 德 ? 道 。1 9 8 4年 6月 福 柯 去 世 后 ,在 1 9 8 4
疑 。“ 文 化 大 革 命 ”也 在 党 内遭 到 了批 出现 了一个 阅读西 方哲学 的奇观 。 评 。邓 小平 倡导 面 向西方 世界 的改革 开 福柯 正是 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这 个 引 读 家 有 方
7 3
放政 策 ,使 得 中国开 始大 量 翻译西 方 现 进 西 方 思 想 的 潮 流 中来 到 中 国 的 。在 代 和 当代 哲 学著 作 。知识 分子 试 图找 到 2 O世纪 8 0年代 之 前 ,中国 没有 人 提 到
采?一 直 被集体 性 所绑缚 的人 ,一直 被 福柯 的著作—— 也就 是说 ,只 是知 道法 平 均化 信 念所 主宰 的人 ,一 直 牢牢 地受 国有这 么一个 重要 的哲学 家而 已 。这个
缚 于同一种 观 念 的人 ,此 刻最 需 要 的是 时候 ,福 柯 并 没 有 受 到 中 国人 的 注 意 。
发 表零 星 的 介 绍 福 柯 的 文 章 。1 9 8 6年 为这些完全 不 同于他们 以前的知识 系统 , 到 1 9 9 0年 大概 出现 过 十来 篇 专 门介 绍 甚至也不 同于 他们 粗浅 了解 到 的西方 哲 福柯 的文章 。主 要发表 在 《 国外 社会 科 学和理论 知识 。在 8 O年代 中期 以后 ,萨 学 》 和 在 知 识 分 子 中最 有 影 响 的 杂 志 特 的 影 响 降 温 了 ,而 福 柯 则 和 德 里 达 《 读 书 》上 面 ,这 些 文 章 都 较 为 简 要 地 ( D e r r i d a ) 、罗 兰 ・ 巴特 ( R o l a n d B a r t h e s ) 、 探 讨 了福柯 的一 些重 要主 题 :权 力 ,疯 拉康 ( L a c a n )等 一 道 开 始 在 一 些 为 数 癫 ,知 识考 古 ,话语 ,所 评论 的对 象 主 甚少 的年轻知 识分 子之 间 口口相 传——
米歇尔.福柯:理性是另一种疯癫
米歇尔.福柯:理性是另一种疯癫我们生灵多数是医院里生,医院里死,中间是一个安排好了的现代世界。
社会机制内化到我们骨子里,成了习惯,成了“自我”。
偶尔有些机会让一些人掀开生命的面纱,看到这世界的真相,并说了出来。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法国思想家,在西方被视为思想知识界的斯芬克斯,谜一样的人。
被称为结构主义的大师,“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这个现代社会里的思想明星,是个专跟现代文明抬杠的狂人,盯住人的身体、知识和权力机制,无情地揭开那些被膜拜的字眼:理性、解放、现代化和人文主义,把权力技术运作的真相摆在我们面前。
尝试把他一生的思想总结为5条,只是向福柯潜在的读者抛出一条线索而已——1、直言不讳他不关心哲学上的真理问题,他关心真实是怎么说出来的。
他从古希腊传统里找到直言不讳的方法——坦率说出所看所想的一切,而不在乎随之而来的危险。
听者厌恶的和喜欢的,都是直言的内容。
福柯喜欢“揭老底”。
从中世纪的车裂刑罚到“人性化”的现代监狱的演变,福柯告诉你,它们是一回事。
但他也会告诉你,权力不仅压抑,还是创造性的。
2、究竟谁疯了?任何社会都需要这样的默契:每个人都要守规矩,否则就有麻烦。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考察西方排斥、隔离“疯人”的机制和历史。
理性是今天世界的根基,在它的衡量下,福柯的思想与行为就是疯癫。
但福柯要反叛世间观念,为一切“反常”正名。
他认为“非理性”才是“理性”的真实。
就像先有疯子才有疯人院,先有罪犯才有监狱——后者是为了对付前者而发明的,非理性先于理性。
究竟谁疯了?3、规训与惩罚的双轨制通过社会规范、政治措施和道德规劝改造,让不就范的人“从压抑性权力模式向生产性权力模式转变”,这叫做“规训”。
惩罚是社会的排斥机制,把一切社会发展中不能消化、处理的东西整合在秩序之内。
福柯认为,二者的默契配合产生了现代化的“美丽新世界”。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西方的“有序”和“人道”是梦想中的美好未来。
文论福柯:外界思想
文论福柯:外界思想编者案:本文是福柯颇为著名的一篇文论,其核心是用其独特的话语来描述语言的存在。
这个独立的、“超越”于经验之外的存在是那么的微妙,既是对立主题的辩证统一,也是非辩证的否定;既是超越语言的沉默,也是超越存在的虚无;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既是被吸引的也是被疏忽的……福柯用他天马行空的哲思和探幽入微的描述,将“话语”从言说的主体那里剥离出来,行使自己的“主权”,成为空虚而实在的外界王国的存在。
文章富有张力和洞见,可惜译文的质量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这一方面是由于福柯行文的诡谲和思想的跳跃,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由于东西学术表达方式的确大相径庭。
————————我说谎,我讲话在古代,这一简单主张就足以动摇希腊真理:“我说谎,我讲话”,同时,它也检验了所有的现代小说。
事实上,这些主张的效力不尽相同。
众所周知,如果话语能够巧妙的向自身回折,使两个命题有所区分,使第一个命题成为第二个的命题的目标,那么埃辟曼尼底斯的论证就能够被理解。
这两个命题构成一个悖论,而既然这一悖论的语法结构不能够抑制基本的二元性,那么不妨尝试避开它(尤其当这个悖论困于“我说谎”这一简单的形式时)。
任一命题与它的目标命题相比都必须是一种更高的“类型”。
目标命题在指定它的命题中重现;一旦克里特人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真挚就会大打折扣;他也许确实在说关于谎言的谎言-比起一个直白简单事实的结果,所有这些,是一个更容易克服的逻辑障碍――言说的主体就是言说的主题。
直率的说“我说”(I speak),我没有面临任何这类危险;隐藏在这一陈述(“我说”和“我说我说的”)(“I speak ”and“ I say that I speak”)中的两个命题绝不会彼此妥协。
我被这个自我肯定的主张的难以穿透的堡垒所保护,顺便说一句,它是与自身精确一致的,只是说我在说,没有留下任何参差不齐的边,避免了所有错误的危险。
既不是在被置疑的词语中,也不是在说出这些词语的主体那里,存在着一个介于目标命题和陈述它的命题间的障碍或者即将到来的迂回。
《福柯及其思想》
整理课件
2
著作
• 1961年《癫狂与文明》 • 1963年《临床医学的诞生》 • 1966年《词与物》 • 1969年《知识考古学》 • 1975年《规训与惩罚》 • 1976-1984年《性经验史》(3卷)
整理课件
3
(一)结构与解构
1.福柯关心结构的目的只是为了解构,他把历史上 和现实中的知识和权力都理解为一个结构。
1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福柯及其思想一生平简介生平简介二著作著作三思想一结构和解构一结构与解构二癫狂与理性二癫狂与理性三知识型三知识型四政治解剖学四政治解剖学பைடு நூலகம்生命权利的历史流变五生命权利的历史流变11946年考入巴黎高师2196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31970年起任法兰西历史与思想系统教授4同性恋者一结构与解构1
福柯及其思想
• 古典时期知识构成的原则是“同一与差别 ”分析取代了阐释,差别的区分代替了相似 的综合, 表象成了“知识型”的主要特征。
整理课件
13
(三)知识型 福柯“知识型”的特征和主要总内容:
• 表象分析的实质是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试图为 世界建立起一种科学秩序,自然是主要的表象对象 ,自然科学是古典时期的主要知识形式。
• 知识型是提供评价和产生 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知识的 模型,或知识的范式。
• 知识型是一个时期所有知 识生产、辩护、传播与运 用的标准,是那个时期所 有知识分子的知识问题。
整理课件
11
(三)知识型
历史上大概有四种知识型:
• 原始知识型,
• 古代知识型,
• 现代知识型,
• 后现代知识型。
福柯
他父亲是该城一位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母亲也是外科医生的女儿。
在福柯的访谈中,他说,“我小时候生活在法国外省的小资产阶级环境中,我们不得不同家里的客人进行各种谈话,这令我感觉苦不堪言。
我常常纳闷,人为什么非得说话不可呢?沉默也许是同别人交往时更有趣的手段。
” 出生:1926年10月15日法国普瓦捷逝世:1984年6月25日法国巴黎学派/流派:激进自由派(后现代自由派、后现代主义者)、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主要领域:观念史、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他认为有选择自由的人选择的绝不是“权利”,而是“权力”,选择的绝非正义,而是统治,所以任何以普遍立法名义开展出来的权利或正义只能是掩饰压迫和非正义(用“帮助”掩饰“犯罪”)。
他的“人文科学考古学”瓦解了康德的“先验主体”。
他认为“哲学”就是不断地质疑和批判政治社会的一切,如:其中有通过残暴“禁闭”治疗精神病的历史事实来揭示“能量流”(政治权力)的道德标准与人类社会行为的关系,他得出的事实结论正如帕斯卡的一句话:“人类必然会疯颠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 所以在福科看来,今天的“批判”就是要尽一切可能“越轨”。
编辑本段福柯生平及著作福柯在普瓦捷完成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945年,他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参加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入学考试,并于1946年顺利进入高师学习哲学。
1951年通过大中学教师资格会考后,他在梯也尔基金会资助下做了1年研究工作,1952年受聘为里尔大学助教。
早在高师期间,福柯即表现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兴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维尔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学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乔治·维尔道则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学生。
因此,在维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并与雅克琳娜一道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梦与存在》。
凝视的力量福柯法哲学思想研究
凝视的力量福柯法哲学思想研究凝视的力量——福柯哲学思想研究福柯(Michel Foucault)是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与社会学家,20世纪70年代的哲学巨匠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注重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关心权力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结构和关系,解构规训和知识的力量,探究所有形式权力背后的机制。
其中,凝视作为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被福柯视为重要的权力展现。
在福柯哲学思想中,凝视是一种“分离、分区、分类、选择和整合”的形式,是关于控制,规训和支配的一种性质。
本文将从福柯的哲学理论出发,探讨凝视的力量。
福柯对观察与视觉的论述福柯曾提出过“看”的四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想象中的看、直接的看、照顾式的看和审视式的看。
其中,我们最关心的方式是审视式的看。
审视式的看是指,一种具有权力的目光,比如警察和看守者的目光,他们对被看者的一闪而逝的动态进行记录,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关系。
福柯的观点是,人们的身体和视觉满足着权力和知识的请求,并不断地将自己的体验与其刻板印象联系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凝视的力量并不是从单一角度来讲的,而是善于利用全局的知识、情感和英雄式的证明,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座建筑等等,以把上下文整合成一个强大的结构。
五个例子证明凝视的力量1. 医生的凝视美国学者桑德拉·海登在她的著作《伺服于生命的技术》中提到,当面对医生的时候,凝视和接受医生的目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过程。
这使得病人产生更隐私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是在不断让病人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
此外,在医疗行业中,医生凝视所产生的关系也体现了另一种权力,即:“绝对能力”的权力。
这种权力体现在日复一日的习惯、专业知识的表达上,形成的行医伦理。
因此,凝视是一种令人疏远的关系,对于病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技术,而且是一种社会技术。
2. 影像的凝视视觉代表的权力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影像,在当今重庆的文化中处于巨大的地位,而影像的凝视又是一种具有强烈权力的形式。
浅谈西方哲学的两条路径.doc
浅谈西方哲学的两条路径西方哲学的两条路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西方哲学的两条路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理性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才有了升华与超越的可能,从而最终实现了人的完全发现)。
在其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中,马克思实现了其人类共同体作用上的发展,实现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作用的解释,建构了人类共同体的高峰体验。
然而,费尔巴哈发微的在人的个体作用上的对理性与非理性的解释中,却是始终继续着。
由此升起的个体作用上的努力摘要:我们通常作用上的西方哲学史都是从其主要内容角度进行梳理的:世界观、认识论、策略论等。
然而,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的发展,也可以被我们用来看做西方哲学史的概观。
从理性与非理性的角度,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几千年西方哲学在神与人的纠葛中所做的努力,并且可以概括为两条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神;人1673-291X(2011)35-0229-02西方哲学史倾注了众多哲学家生生不息的努力,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它很显然是一部发展史,无论是世界观的还是策略论的。
但这是我们通常作用上的理解。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从其中的核心:神与人的纠葛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是两条路径不断发展完善、成就辉煌的过程。
一、从神的世界开始可以简单地说是自上而下,人一直理性地在非理性物中寻找自己。
人类在最初的探索中,都习惯性地从自身之上去寻找世界及众生的答案,妄图通过神或上帝来解释自身的终极所在。
然而,在这一系列努力中,神的形象光辉耀眼,却始终找不到人应有的位置。
无论是从民间信仰到口头传送的神谣,还是从《神谱》[1]到《荷马史诗》[2](以下版本皆同),人始终都没有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一直在神的世界中徘徊,希望有那么一个万能的神能够给人类带来光明与幸福。
但是,在神的世界中我们看到很浓烈的人的影子,无论是《神谱》还是《荷马史诗》,强烈的神的意志统治下的人与神的纠葛,却无处不将神描写得与人相似,具有人的情感,拥有人的行为方式。
福柯历史哲学思想探微
制 人 类 的 方 式 开 始 形 成 . 且 在 现 代 时 期 并 达 到高 峰 。恩 格 斯 对 这 种 现代 性 特 征 有 过
一
制 成 功 地 实 现 了 对 非 理性 的控 制 。
否 定 历 史 主 体
上 . 有 任 何 一 个 思 想 家像 他 那 样 对 历 史 没 学 、 学 、 学 和 文 学 理 论 、 会 科 学 乃 至 哲 文 社
国 和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界 的影 响是 如此 巨 大 。
“ 合 医 院 ” 生 时 , 癫 现 象 完全 被 作 为 综 诞 疯
异 己和 “ 理 性 的危 险 ” 被 排 斥 。 由此 , 非 而 反 对 和 压 抑 癫 狂 现 象 的 话 语 结 构 和 社 会
制 度 同时 被 建 立 起 来 。 典 的和 现 代 的话 古
关键 词 : 柯 福 理性 主 体
在 法 国 旺 多 佛 尔 小 公 墓 里 有 一 座 朴
他 看 来 . 方 传 统 思 想 体 系 致 力 于 抹 杀 各 西
疯癫 现象进行考古学研究 。 揭示 了 在 西 方 社 会 中疯 癫 是 如 何 被 历 史 地 构 成 为 理 性 的对 立 面 , 而 被 打人 冷 宫 。他 首 先 发 现 进 了从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到 1 5 年 之 间 的 某 种 66 历 史 中 断 。 在 1 5 年 之 前 , 方 社 会 和 文 66 西 化 尚能 接 受 疯 癫 现 象 , 是 当 1 5 年 巴 黎 但 66
、 E , 7
删
D 日
2 0・ ( 半 月 ) 01 1 下
磕 河 历 史 哲 掌 思 想 漯 微
资本主义全景敞视主义的治安—规训社会福柯《规训与惩罚》解读
资本主义全景敞视主义的治安—规训社会福柯《规训与惩罚》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并特别关注其中关于“资本主义全景敞视主义的治安—规训社会”的论述。
福柯,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这部作品在探讨现代社会权力运行机制及个体如何被规训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概述福柯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惩罚制度的演变,以及全景敞视主义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为一种新型的权力技术,进而规训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本文将概述福柯对于惩罚制度历史变迁的剖析。
福柯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惩罚方式从公开、残酷的肉体惩罚逐渐转变为隐蔽、心理层面的规训。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刑罚形式的变化,更是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变革。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转变过程,福柯揭示了权力如何通过隐蔽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实现对个体的全面控制。
本文将重点关注福柯对于全景敞视主义治安的论述。
全景敞视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力技术,通过监视、观察和记录等手段,实现对个体的全方位监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权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不仅限于监狱、学校等机构,还渗透到家庭、工作场所等私人领域。
本文将分析全景敞视主义如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常态,以及它对个体自由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福柯对于规训社会的批判。
在福柯看来,规训社会通过隐蔽的权力技术实现对个体的全面控制,导致个体的自由被剥夺,社会关系被扭曲。
本文将分析福柯如何提出这一批判,并探讨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权力运行机制和个体自由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关于“资本主义全景敞视主义的治安—规训社会”的论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文也将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基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福柯对于现代社会权力运行机制和个体自由的深刻洞察。
二、福柯的规训理论福柯在其经典之作《规训与惩罚》中,提出了规训社会(Panopticon society)的概念,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全景敞视主义如何渗透并塑造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您刚才提到萨特。您向萨特做出的极妙努力表示敬意,这是19世纪的人为思考20世纪做出的努力。您总是说,萨特是最后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以后,萨特作了答复。他指责结构主义者们构造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某种程度上是资产阶级仍能用来对抗马克思的最后堡垒。您对此怎么看?
[关键词] 福柯 萨特
J.-P.埃尔卡巴赫问(下同):有人可能违背福柯您的意愿,把您说成是哲学家。对您而言,哲学是什么呢?
福柯答(下同):曾有个当代哲学的重大时期,即萨特和梅洛—庞蒂的时期,在那时,一个哲学本文,一个理论本文最终应向您们说出何谓生、死、性,神是否存在,何谓自由,在政治生活中应做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人们具有的印象是这种哲学现在不再流行了,诚如您们所愿的,哲学即使不是消失了,但也是被分散了,有一种理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复数。哲学理论和活动出现在相互区分的不同领域里。有一种在数学领域中产生的理论活动,有一种在语言学、宗教史或仅仅是历史等领域中呈现出来的理论活动。并且,最终正是在理论工作的这种多样性中才实现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尚未发现其独一无二的思想家及其单一的话语。
基本典籍 论文 哲学要闻 会议中心 学者 哲学机构 国际动态 所有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东方哲学 西方哲学 现代外国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心理学 宗教学 首页>>论文>> 福柯答复萨特
福柯答复萨特
2010-3-2
您刚才问我哲学曾怎样发生变化和变化在哪里。嗯,人们也许能这么说。从黑格尔到萨特的哲学基本上仍然是一种总体化事业,即使不是关于世界、知识的总体化,那至少也是关于人类经验的总体化,并且我也许会说,如果现在存在着一种自主的哲学活动,如果其中能有一种哲学,并不简单地是数学、语言学、人种学或政治经济学内在的一种理论活动,如果有一种独立的哲学,摆脱了所有这些领域,那么,我们就可凭以下方式定义哲学:哲学是一种诊断活动。诊断目前,就是说出目前的所是,说出我们的目前在何处不同于和截然不同于非目前,即我们的过去。现在,哲学的使命可能就在于此。
[作者] M.福柯;莫伟民
[摘要] J.-P.埃尔卡巴赫问(下同):有人可能违背福柯您的意愿,把您说成是哲学家。对您而言,哲学是什么呢?
福柯答(下同):曾有个当代哲学的重大时期,即萨特和梅洛—庞蒂的时期,在那时,一个哲学本文,一个理论本文最终应向您们说出何谓生、死、性,神是否存在,何谓自由,在政治生活中应做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人们具有的印象是这种哲学现在不再流行了,诚如您们所愿的,哲学即使不是消失了,但也是被分散了,有一种理论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复数。哲学理论和活动出现在相互区分的不同领域里。有一种在数学领域中产生的理论活动,有一种在语言学、宗教史或仅仅是历史等领域中呈现出来的理论活动。并且,最终正是在理论工作的这种多样性中才实现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尚未发现其独一无二的思想家及其单一的话语。
(严格讲来,凭着人们能从人的本质、自由或人类存在指望得到的东西,这个空间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是如人们近来所说的起着语言般作用的无意识。因此,就人们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围捕而言,人消失了。人们走得愈远,就愈看不见人。对语言也是如此。自19世纪初以来,人们已询问了人类语言,以便设法重新发现人类精神的几个重大的常数。人们期望,在研究词的生命、语法的发展时,在对语言做相互比较时,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来的正是人本身,或人的面目是统一的,或人有不同的侧面。然而,由于钻研语言,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我们已发现了结构。我们已发现了相互关系,已发现了在某种程度上是准逻辑的体系,而具有自由和
问:您没有在这句话中发现任何新意?
答:没有,这是一句耽搁了20年的话,并且萨特使用它,这是他的权利。他是以我们从前对付他的方式向我们报复。
问:萨特指责您和其他哲学家忽视和贬低历史,这是真的吗?
答:任何史学家都没有这样进行指责。对哲学家们而言,存在着一种历史神话。您知道,一般而言,哲学家常常疏忽所有并非他们本行的学科。对哲学家而言,存在着数学,对哲学家而言,存在着生物学,对哲学家而言,还存在着历史。对哲学家而言的历史,是一种巨大而宽泛的连续性,个人的自由与经济或社会的规定性都将在其中相互纠缠在一起。当人们触及几个这样的大论题时:连续性、人类自由的有效行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定性相结合,当人们触及这三个神话中无论哪一个神话时,勇敢的人们就立刻开始抱怨强暴或谋杀。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像M.布洛赫(Marc
存在的人仍在那里消失子。
问:尼采宣告了上帝之死。您似乎预告了上帝的谋杀者之死,即人之死。这是事物的恰当循环。人的消失难道没有包含在上帝的消失中吗?
答:人的这个消失,即使在人们从其根源处对人加以寻求时,也不意味着人文科学将消失,我从未这样说,而是意味着人文科学现在将在一个不再封闭或由这个人本主义限定的境域中展开。人在哲学中消失了,不是作为知识对象的人,而是作为自由和存在主体的人,消失了。然而,人类主体,拥有其意识和自由的人类主体,根本上是一种与神相关的形象,一种人的神学化(theologisation),神重新降临到世上,它意味着19世纪的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被神学化了。当费尔巴哈说:“必须在尘世补偿在天堂失去的珍宝”,他就把人从前提供给神的珍宝置于人心中了。正是尼采在揭示上帝之死的同时,揭示了19世纪不停地梦想的这个神化了的人(cet
答:我回答两件事。首先,萨特是一位有太重要的工作要完成的人,文学的、哲学的和政治的工作,以至不曾有时间读我的书。他没有读过我的书。因此,他所说的似乎与我并不非常相关。其次,我将向您承认一件事。我从前曾加入法共,噢!达几个月,或几个月多一点,我知道那时萨特被我们确定为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最后堡垒,是这个大厦最后一块基石等,在15年后,我极为惊讶地在萨特的笔下重新发现了这句话。我们说,他和我都曾在围绕同一个轴心转。
答:人们在19世纪发明了某些十分重要的东西,例如,微生物学或电磁学等,人们同样在19世纪发明了人文科学。发明人文科学,这显然是使人成为可能知识的对象。这是把人构建为认识的对象。然而,在19世纪,人们同样期望和梦想这样一个重大的末世学神话:即有关人的这种认识应使人由此摆脱其异化,摆脱所有自己所不能控制的确定性,凭着关于自身的这种认识,人就能重新成为或首次成为自己的主人和所有者。换言之,人们使人成为认识的对象,以使人能成为他自己的自由和他自己的存在的主体。
问:在两个时期之间的这种断裂发生在何时?
答:大约在1950—1955年前后,而且我认为萨特本人恰恰是在这个时期放弃了我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辨,他的活动,他的哲学活动,他最终把自己的哲学活动局限于政治行为内。
问:在《词与物》的结尾处您写道,人既不是向人类知识提出的最古老的问题,也非最恒久的问题。您说我们的思想考古学表明人是近期的产物,并且也许即将结束。这是激起许多骚动的句子之一。依您看来,人在知识空间中的诞生期是什么时候?
然而,所发生的一切,并且正是这一点人们才能说人诞生于19世纪,所发生的一切,就人们展开了这些针对作为可能的知识对象的人的调查而言,尽管发现了某些非常严肃的事,但人们从未发现这个著名的人,这个人性,或人的本质,或这个人的特性。例如,当人们分析癫狂或神经官能症的现象时,人们发现的是渗透进冲动和本能的无意识,是依据力学和拓扑学空间而起作用的无意识
问:现在,您怎样限定结构主义?
答:当人们询问那些被归在“结构主义者”名下的人时,当人们询问列维—斯特劳斯或拉康,或阿尔都塞,或语言学家等人时,他们就会回答您们,说他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或相互间很少有共同的事情。结构主义是一个对其他人存在的范畴,是对并非如此的人存在的。人们正是从外部才能说诸如此类的是结构主义者。必须向萨特询问结构主义者是什么,因为他认为结构主义者构成了一个融贯的小组(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杜梅泽尔、拉康和我),这个小组是协调一致的,但我们根本没有看到萨特所说的这个统一性。
问:哪些思想家、学者和哲学家影响和确定了您的知识结构?
答:我所属的那一代人,其思想境域笼统地被胡塞尔、更确切地被萨特和梅洛—庞蒂所限定。显然,在1950—1955年前后,出于可能难以弄清楚的截然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原因,这个境域对我们来说已被动摇了。它突然被抹去了,人们突然处在一种巨大的空洞空间面前,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和所采取的方法已变得更加明确、更加有限和局部化了。显然,如同雅各布森的语言学、如同杜梅齐尔的宗教史或神话学曾是我们非常明确的支撑。
课件| 学者| 学术指南| 论文| 视听资料| 论坛| 博客聚合| RSS|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东方哲学| 西方哲学| 现代外国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心理学| 宗教学|
网页图片论坛博客聚合 标题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摘要 网址 任意词 所有栏目 视听资料 学界聚焦 学者访谈 风云人物 信息速递 学会 研招资料 课件
homme
divinise);当尼采宣告超人来临时,他所宣告的并不是与上帝相类似的人降临,而是与人相类似的人的来临,他所宣告的,是不再与上帝相关的人的来临,这样的人并不继续拥有神的形象。
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您谈到人这个近来发明物的终结时,您说了“也许”。
答:当然。我并不能肯定。就涉及到要做的 (因为对我来说涉及到要做的)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就类似于对目前做出诊断。
问:人们可以怎样限定您对行动和政治的态度?
答:法国左派生活在神圣无知的神话中。所发生变化的是这样一个想法,即只有当政治思想在科学上严谨时才能在政治上正确。在这个程度上讲,我认为在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团体内实际所作的所有努力,即去重估马克思的概念,最终重新在那里扎根,对这些概念作分析,确定人们能够和应该对它们的使用,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努力都既是政治上的,又是科学上的。正是脱离政治,我们才像现在所做的那样献身于理论和思辨活动;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完全虚假的。这并非因为我们脱离政治,我们才忙于如此狭隘和细致的理论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现在懂得所有的政治活动形式只能以非常紧密的方式与严格的理论思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