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1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我们更加要学习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而语文是一个文化性以及文学性很强的科目,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的同时,深深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2.3.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以及加深对“和”文化的理解。

1.2.3.(“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题目是指大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睦相处,重归友好。

后世常用“将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将能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值得注意的是“将、相、和”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

将来、将要;将士,大将;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药、和弄;hu和牌。

4.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前两件事均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板书:爱国(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将相和》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 将相和》 人教新课标

18《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将相和》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顾全大局以及他的爱国情怀,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篇课文在教学时主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课标表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璧、怯、诸、荆”等生字,读准“大夫允诺胆怯鼓瑟”等词语的读音。

2.通过小标题的梳理,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了解本课的结构顺序。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浏览、默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词语等方法,了解蔺相如的有胆有识、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爱国情怀。

4.学习联系着读、比较着读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词语等方法,了解蔺相如的有胆有识、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学习联系着读、比较着读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评价方案】1. 通过课上复习、课后练习,落实学习目标1。

2.通过课堂的交流学习、自读自悟落实学习目标2、3、4的达成。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落实目标2)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知道这里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如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杜瑶霞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概括本课三个小故事,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情景片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和)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

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背景简介。

2、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3、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我会认(个别提问,全班齐读正音)我会写(学生当堂学习书写)4、重点词语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绝口不提等。

5、齐读课文,思考:①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②本课中讲了哪几个小故事?③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6、讨论归纳: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和好”。

从“和”字可以感受到“以国家利益为重”、“和为贵”。

(三)课堂小结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参考-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篇课文是依照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通过,颂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颂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进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进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缘故,又有内在因素。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缘故,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缘故是蔺相如的宽敞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缘故,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缘故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缘故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一辈子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诚恳。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亮。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共21张PPT)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共21张PPT)
负荆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 请罪 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
们。
?
?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孟子》
巧劝缪贤
战国时期,燕(yān)国弱于赵国。缪贤是赵 王身边一个位高权重的官。一次宴会时,燕王友善 地对缪贤说,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后来,缪贤犯了个不大不小的罪,害怕赵王处 罚,想去投奔燕王。蔺相如劝他别去,说:“
险为夷。
。”缪贤照做后,果然化
1.假如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劝缪贤呢?请把你的 思考写下来。
2.注意书写工整,行款整齐。
谢谢!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4/302021/4/30F riday, April 30,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4/302021/4/302021/4/304/30/2021 11:22:44 AM
如果我俩闹不和,
负荆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请罪 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
们。
故事
说了什么 (假设)
想要的 最坏的 实际的 结果 结果 结果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
完璧 十五座城。您要是强逼 归赵 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

??
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渑池 (如果)您不答应, 之会 我就跟您拼了!
?
?
?
如果我俩闹不和,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2021/4/302021/4/302021/4/30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2021/4/302021/4/302021/4/304/30/2021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将相和》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将相”、“和”、“相逢”。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故事梗概归纳。

2.能够独立完成课文中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将相和》的内容。

2.掌握生字词:将相、和、相逢的含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含义。

2.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和行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谈论两个人相遇时的情景,引入将相和这个词语。

二、学习新课1.听课文朗读,感受故事情节。

2.导入生字词:将相、和、相逢,讲解词语含义。

3.分组讨论,在小组内整理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三、课文解析1.逐段解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性格、台词及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四、课文扩展1.学生自主构思并书写一个“将相和”故事,培养学生创造力。

2.探讨“将相和”这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课堂复习开展课文相关的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生字词拼音释义将相jiāng xiàng古代将领、相国和hé结合、团结、融洽相逢xiāng féng相遇、碰见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将相和》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加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古代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下一步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赵括的骄傲自大,只会纸上谈兵,不知变通,而赵国也因此失去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古代的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翻译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平之战的背景和经过,理解赵括的错误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中的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2.难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互动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境教学法: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战争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将相和》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翻译、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的讲解等内容。

2.视频:准备与长平之战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将相和》。

2.呈现(10分钟)老师播放与长平之战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3.操练(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_人教新课标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知识与技能: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过程与方法:1.在明白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情况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明白得的读书适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明白得课文要紧内容。

在明白得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十八课《将相和1》教学方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十八课《将相和1》教学方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十八课《将相和1》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古代将相的职责和形象,了解历史变迁对人物形象的影响;2.通过本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叙述文的写作要点;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在开始本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展示古代将相的形象和职责,激发学生对于本课主题的兴趣和热情。

2.核心活动在学生听完文章后,老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篇类似的叙述文,要求内容紧密联系,语言流畅。

小组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改错、阅读理解等,让学生有机会反复练习,巩固知识点,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1.听读结合法本节课文非常适合采用听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读文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提高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知识点练习法知识点练习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作业评分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学习内容。

五、总结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十八课《将相和1》是一篇讲述古代将相形象的文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将相和(一)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将相和(一)课时
敲( )打( )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ā dá )应 回答(dā dá ) 便(piá n bià n)利 便(piá n bià n)宜 方便(piá n bià n) 大腹便便(piá n bià n) 正(zhēng zhè ng)在为(wé i wè i)难( ná n nà n)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 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 (jiǎ jià )不上朝(chá o zhāo),免得( de dé )跟廉颇见面。
本课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它既是一部很 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 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被鲁迅先
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 楚、齐、赵、燕、魏、韩,称为 “战国七雄” ,秦国是最强的一 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 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 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 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 义。
预习展示:我会读
璧 (bì (许诺) ) (和氏璧)诺 (nuò) 怯 (qiè ) (胆怯) 瑟 (sè)(鼓瑟)
缶 (fǒu) (击缶) 拒 卿 (qīng) (上卿)
(jù) (拒绝)
我会读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渑池之会 理直气壮 为难 推荐 抵御 胆怯 廉颇 侮辱 鼓瑟 击缶 上卿 蔺相如
• (2)渑池之会
A、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B、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3)、负荆请罪

《将相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将相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将相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将相和》教学设计执教者: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城关小学张晓岚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重点是要感悟人物形象,难点是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独立学习生字新词和初读感知,基本能够读懂故事的意思。

借助课后习题,理清文章结构不难,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容易。

课文事件历史久远,真正读懂还需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那就是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释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和氏璧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将相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将相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精品教案课时2课型精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重难点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背上荆条迎接跪下勇于认错顾全大局为了赵国利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二、初读感知1. 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2.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三、合作交流,理清层次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2.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品读感悟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渑池之会”上 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出了胜负?
负荆请罪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 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 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 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 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 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 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 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 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 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 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 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 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 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 璧”。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 如
勇敢、随机应变 是一个 的人。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 再 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 要求,秦 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 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也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 如 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 为赵王击缶。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 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的。记载了 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 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 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 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 展状况。
(和氏璧) 诺(nuò) 璧 (bì ) (许诺)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 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 他个下不了台!”
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 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 因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荆请罪 很不服气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完璧归赵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 因是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到赵国 ______。
他 理直气壮 地说:“我看您并不想 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 撞碎在这柱子上!”
勇敢机智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 大大方方 地说:“和氏璧 宫见了秦王, 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 话,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 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 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 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 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课堂练习:
1、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 如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
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识大体,胸怀宽广
_____________的人。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 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 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 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 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 赵国。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 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 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 的原因所在。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 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 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 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 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 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作业:
复述“负荆பைடு நூலகம்罪”这个 故事给家长听。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 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 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 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 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 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 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 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从“和”字可以 推 想出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
“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 事。这 战国 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故事。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 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 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是最 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 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 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 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课文中的第一个 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而且是秦国集中 兵力攻打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 的兵力对付赵国,于是就用威胁的手段占 战国的便宜。
思考:
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 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 着高头大马来了,他 赶紧 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 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 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 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 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亲王厉害。”蔺 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 知道,亲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 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 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怯 (qiè) (胆怯) 瑟 (sè) (鼓瑟) 缶 (fǒu) (击缶) 拒 (jù) (拒绝)
(qīng) 卿 (上卿)
召集 抵御
大臣 侮辱
允诺 拒绝
廉颇 战袍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结束
“将”指廉颇 _______,
蔺相如 “相”指 _______。
“和”的意思是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______________。
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 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 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思考: 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 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 颇呢?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 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 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 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 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 卿。
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
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国便宜 秦王吃亏 。 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