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计划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5fa005ba0d4a7303763aa6.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说明:策划书即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并展现给读者的文本;策划书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是实现目标的指路灯。
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
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当下的教育中,呼声很高,也有许多的先行者在尝试探索,无论是国学经典诵读,还是节庆仪式教育,汉服汉式礼仪的重现,都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带动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
以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总揽,以“感恩、励志、修德”为主题,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课前20分钟左右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经典竞赛活动,如学生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还可以通过诗文配画、小品剧、唱诗文歌曲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和理解。
开展“五个一”活动。
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交流感情;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组织学生扶贫结对,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增进友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营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范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fb91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6.png)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范文在中小学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实施方案有哪些?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44b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6.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相关推荐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11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篇1主题由来: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仰等内涵。
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过程,然后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
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发展变化。
交流汇报: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然后在全年级展示。
活动评价: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过程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篇2一、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各班派出4名代表参赛)二、活动时间xxxx年月日(周)下午第3节课后高一段先比,高二段再比三、活动地点操场(雨天则在体育馆)四、活动内容①、踢出文化各班从4名代表中选出1名代表,该同学连续踢毽子次数达到3次,剩下的3名代表才有一次答题机会(问题的内容有关于传统文化的选择题)。
答对加2分,答错不计分。
限时3分钟②、踢出团结各班代表围成一圈,承接前一位同学踢来的毽子(是用脚,不准手碰)。
1分钟时间内,按踢毽子的总次数计分③、踢出赢家前2轮成绩相对落后的班级还有一次逆袭的机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b871a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c.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一)活动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二)内容形式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
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开展“我与好书同行”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由教务处、宣传部、团委负责)2.组织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培训。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d323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f.png)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4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1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一)活动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二)内容形式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
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开展“我与好书同行”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由教务处、宣传部、团委负责)2.组织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0篇)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8f8b0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e.png)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0篇)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0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欢迎阅读参考。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精选篇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指导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传统节日教育、传统经典诵读教育、地方名人民俗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活动对象全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三、活动内容(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1.通过推进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不断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
2.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
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4.通过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
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
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
(二)重视传统节日教育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9篇)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12ccf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f.png)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9篇)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9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那么写方案需要注意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精选篇1)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参照市教育局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切实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唤起他们善良、聪颖、活泼的天性。
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对学行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活动宗旨:中华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和核心道德信仰,需要我们世代传承。
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本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其宗旨是进一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加强师生自身修养,用美德规范师生的言行,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发挥校园生产力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组织领导为确保这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扎实实而富有成效,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抓,中层领导密切配合,年级主任包学年组;班主任包班级。
从校长到科任教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使责任到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特设立活动领导小组。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3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27b199e2bd960591c67785.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3篇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
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
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三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953e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a.png)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三篇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方案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活动主题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育艺术文化人才,打造艺术特色新校园。
活动原则包括与课程计划、学校特色创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相结合。
活动目标包括全面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及艺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打造艺术特色校园。
具体内容包括“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国学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民乐进校园”等主题活动,以年级为单位,通过课程化的形式开展,学生按兴趣报名,固定时间、集中上课。
其中,“戏曲进校园”是重点项目,将聘请知名的戏曲大师,面向学生介绍中华国粹——京剧,主要介绍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京剧、辨识京剧脸谱,学会简单的京剧唱段。
武术是中国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它起源于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传统文化强调“武德”的培养,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进校园”活动以“五步拳”为基础,注重以武养德,传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
活动旨在将武与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国学进校园”活动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研究国学,是为了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谦虚礼貌、助人为乐、诚信为本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国学教育主要是以专业国学教师带领诵读国学经典并进行讲解。
参考书目有《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等传统经典。
通过对传统经典的诵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心性修养。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通过书法将传统文化以笔墨纸砚的形式表现出来。
然而,如今书写技能却在严重退化,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不仅出现在青少年身上,也已经成为全民性问题。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14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cbbc2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8.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14篇)为保证活动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
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带动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
以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总揽,以“感恩、励志、修德”为主题,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课前20分钟左右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经典竞赛活动,如学生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还可以通过诗文配画、小品剧、唱诗文歌曲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和理解。
开展“五个一”活动。
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交流感情;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组织学生扶贫结对,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增进友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营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
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带动,从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入手,以“学经典、品人生、提素质”为主题,在全市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单位中开展“做文明公仆、创礼仪机关”活动。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b555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1.png)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14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1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
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5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930ea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b.png)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
之后绵延发展。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
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末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 15 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为积极哺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传承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优秀民族的“根”和“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打牢思想基础根基。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生活细节入手,注重实践养成,不断丰富展示宏扬中华文化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学校教育始终。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e94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7.png)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相关推荐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培养中学生传统美德。
二、活动主题: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展现当代学子风采。
三、活动时间:四、组织机构:五、活动安排:1、各班开一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
2、早读前各班组织朗诵《弟子规》。
3、出一期主题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每班一份)4、每班预备表演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
5、举行传统文化交换、朗诵、演讲等活动。
6、举行书法比赛(硬笔、羊毫皆可),抄写《弟子规》内容。
7、每班交一篇浏览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六、要求: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校园,时刻铭记于心,尊重师长。
孝敬父母。
2、参加年级: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懂得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思路通过回顾第三课关于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引出传统节日的由来,切入传统文化的话题。
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绘画、传统戏曲的介绍,总结出中国核心传统思想──“和合”思想。
由此思想过渡到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
由此理想与当今世界的差距,引出中国当前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
由中国现代版的标志联想到传统标志,引出长城,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结论。
由长城是国家的墙到城市的墙、家庭的墙、单位的墙,引出中国传统的“墙文化”。
请同学分析墙文化的作用,概括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得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通过探究孔子的观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b8b2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6.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服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服务教育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
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
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b6e51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2.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一)活动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二)内容形式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
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开展“我与好书同行”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由教务处、宣传部、团委负责)2、组织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培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21b8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4.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3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1篇为进一步贯彻__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__教育局《__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校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全面推进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__二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培育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努力提升学校品位和核心竞争力。
二、活动主题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培育诚信厚德少年,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基本内容莒文化是东夷文化的先进代表,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山东__是莒文化的核心区域。
因其有数十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余年的文明启步,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对研究文明起源、华夏文化、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等重大史学和理论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莒文化,对于更好地揭示莒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弘扬莒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进行乡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今天建设21世纪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借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为此共同努力了解和学习莒文化。
研究和学习莒文化,__二中编写了一整套莒地史话的校本教材,可以作为研究莒文化的依据。
包括莒地历史上著名人物、莒地的风俗人情、历史遗迹等,当然还包括文化遗存,如周姑子戏、剪纸、书画、对联、过门钱子、武术等,都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方面。
五、活动内容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莒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践行活动。
(历史教研组负责组织)(1)计划在11月20日举行莒文化研讨会,邀请莒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举行报告会报告会。
(2)平时加强莒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播放介绍莒文化,每两周利用其中一节班会时间诵读、学习莒文化校本课程,主要是高一、二年级学生学习。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策划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d32615a5770bf78a65295465.png)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策划a;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当下的教育中,呼声很高,也有许多的先行者在尝试探索,无论是国学经典诵读,还是节庆仪式教育,汉服汉式礼仪的重现,都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带动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
以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总揽,以“感恩、励志、修德”为主题,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课前20分钟左右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经典竞赛活动,如学生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还可以通过诗文配画、小品剧、唱诗文歌曲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和理解。
开展“五个一”活动。
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写一封信,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交流感情;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组织学生扶贫结对,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增进友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营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
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带动,从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入手,以“学经典、品人生、提素质”为主题,在全市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单位中开展“做文明公仆、创礼仪机关”活动。
同时广泛开展促进公共文明志愿服务、公务员志愿者参与交通协管活动、便民服务等各类文明礼仪践行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a662c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1.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原则1知行统一的原则。
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
2.继承创新的原则。
既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探索创新,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3.协调配合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组织领导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而有效地进行,成立xx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顾问: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
四、活动内容(一)经典诵读进校园1.参加对象:各小学都参加,中学学校自愿参加。
2.实施办法:以创建大阅读活动优秀学校为载体,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主要以《论语》、《礼记》、《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经典为诵读内容。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同时,通过“国旗下演讲”、文学社团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反映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和名篇佳作的诵读活动,举行读书节朗诵比赛,评选诵读优秀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进校园
风土人情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承德: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
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
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承德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
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
发。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
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独特的家乡风光,幽静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淳朴的民风,底蕴深厚的文化。
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具体是:
第一类环境文化
(一)民间艺术-- 承德轮花
(二)人间社火-- 主要有杂戏、杂耍、武术表演。
(三)名胜古迹——避暑山庄、外八庙等。
第二类民俗文化
(一)概述——地理环境、名优特产。
(二)历史故事——慈禧太后
(三)风俗习惯——祭神、祭祖、婚嫁等。
(四)古庙会——庙会习俗、庙会上的拴娃娃、庙会音乐
第三类传承文化
(一)泥塑艺术——泥塑制作的过程、怎样制作成泥塑的技艺以及制作的技巧。
第四类生态文化
(一)关注环境、关注环保——针对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知识竞赛、社区活动等)。
(二)关注古城旅游事业——由学校少先队带领“雏鹰导游团” 同学,利用节假日为游客做小向导;积极发动学生为古镇旅游出谋划策。
五、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古城浚县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1、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
(1)认真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资料,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
(2)收集有关古城浚县文化方面的资料:古城自然环境、古城的名胜古迹、古城丰厚的文化、古城的人文风情、古城风俗习惯。
(3)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古城的风土人情” 。
古城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编写教材时我们一是将用学生的习作来介绍古城,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二是我们充分利用古城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教材编写时融入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如摄影、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
教材使用对象:中学。
2、学生开发课程的过程
1)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宣传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目的,让
学生对古城风土人情有初步的认识。
(2)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古城文化方面的资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理。
(3)成立学校研究杨桥古城文化活动兴趣小组,将古城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范围。
(二)课程的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2、成立编委会。
古城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走进古城—浚县》
3、课程开发的规划
①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②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③使用编写的教材,并征集意见。
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并正式定稿。
4、制定计划,确保课时。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了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每2 周安排一课时,时间确定在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要求课程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
5、探索课程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①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研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②对教师实施过程的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及其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评价
③对教师完成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办法①教师自我评价。
②学生民主测评。
(2)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①学生参与活动。
②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③情感体验情况。
④获得成果的情况,包括收集信息的数量、质量、创造性成果。
评价办法①学生自评互评。
②教师对学生评价,采用书面知识和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③家长助评,采用“家长助评表” ,让学生家长根据各项内容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进行星级评定,最后对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六、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效和发展预想
1、构建校本课程。
在充分挖掘古城资源基础上,学校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大胆实践、探索,以“环境文化、民俗文化、传承文化” 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基本形成,并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
实施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内容和评价方法。
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以“传承优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四位教师都参与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教材的编写任务,每位教师都承担了方案实践指导任务,“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在朝科学化方向发展。
3、开阔学生视野,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的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1、它充分引导学生与社会、社区接触,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小导游们活跃在古城的景点、街头,带领游客领略水乡的风貌神韵。
他们用真诚的态度、生动的语言骄傲地向游客介绍古镇的景点和风土人情,述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2、小记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环境. 人文风情、、⋯⋯同时学校也准备出版了全部由学生作品汇集的《走进古城—浚县》一书。
学校“小记者”、“小导游”队伍的发展,更是增强了宣传的古城文化的力度。
4、发展预想:规范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校本课程融入办学目标和工作思路,要让我们的校本课程能成为学校的亮点、品牌,得到学校每个人,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赞赏,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我们必须得规范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在“古城风土人情”上做足文章,让它能健康有序地成长。
同时我们也期望得到各界、各部门更多的重视扶持,以求得更多的“古城人”共同关注我们的家园——古城的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校本课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才能开出娇艳
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