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写学案
《新闻两则》学案1
《新闻两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2、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预习·导学1.走近毛泽东(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走进新闻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②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③新闻的基本结构:从结构上说,一则新闻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就是消息的题目,通常是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导语:就是消息的第1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主体:就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另,还有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背景:介绍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阅读时注意分清消息中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部分。
4、读课文①给下列字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②解词锐不可当——业已——绥靖——5、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二、学习·研讨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四)研读反思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说说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四)品味语言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新闻常识。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过程与方法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教学重难点】1、掌握新闻知识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
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
二、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三、预习检测: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解释下列词语业已:锐不可当: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2、教师播放录音带,学生听并概括内容。
五、合作探究: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学案1: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特点,学习本文事理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
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2.了解“特约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
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3.写作背景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
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教案八年级语文新闻
教案:八年级语文新闻教案: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教案: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1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7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教案: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结构。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1.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二)出示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结构。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朗读课文,勾画文中信息,打好学习的基础,然后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一)自学指导1.借助学案链接知识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基本结构有哪些?2.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 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二)自学检测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一对一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第2周)八年级语文《新闻写作》 教案1
初中语文教学评助教学设计北海学校八年级时间:2021 年9 月9 日主备人:八年级语文组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课题《新闻写作》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次习作是进入初二后写的第一篇习作训练,它将第一单元“新闻阅读”的“知”和“新闻采访”的“行”结合起来,落实为具体的写作和制作。
与一般的作文不同,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有着比较明显的程式化特征,其格式、结构和各部分的基本特点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因此,教材安排了学生小组互评、自主修改的活动。
教师应该更多关注评价标准制订、消息的报道效果等内容。
除了写作,“新闻写作”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这既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学生采访、写作活动的自我检测方式。
只有进行编辑制作,才能真正发现先前的分工是不是合理,采写的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是否足以支撑一个版面、一张报纸或一个网页,也才能发现拍摄的图片、视频质量究竞如何。
在写作和制作过程中,养成关注现实、自主思考的习惯,学会准确、负责任的表达。
课标分析学情分析知识经验:1、已知: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已经对新闻的特点、五结构、六要素等文体知识等有一定把握;2、未知:同学们初次接触新闻不久,对于新闻写作整体把握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点拨;3、难点障碍:学生对新闻文体中的如何拟题、如何写导语等新闻要素还是难以把控。
4、个性差异:对于鲜少接触新闻,基础薄弱的同学,他们对写新闻感到新鲜好奇,老师可以借此对感兴趣的同学因势利导;对于有接触或有基础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生活经验:1、已知:大部分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或多或少都会接触新闻,且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等材料,对于新闻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基本能分辨出消息的五个组成部分,知道其大体位置。
2、未知:对于新闻写作,大部分学生都是不了解,没有接触。
3、难点障碍: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写作兴趣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归纳标题的特点。
《新闻两则》教案
重点
重点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学生 需要掌握这些要素在新闻报道中的作 用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要素构 建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
重点
重点二:新闻结构和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结 尾等部分。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结构的特点和 作用,学习如何运用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此外,学生还需要 学习如何运用引语、数据和事实等材料来支
拓展作业
阅读相关新闻报道,了解 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要求
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理解新闻的写作特点
客观、准确、简明、生动。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在教授《新闻两则》时,我采用了讲解、讨 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新 闻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我反思后认为,这些 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 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难点
难点二:新闻背景的理解与分析
新闻报道往往涉及到复杂的背景信息,如政治、经济、文 化等因素。学生需要具备分析新闻背景的能力,理解新闻 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意义 和价值。
难点
难点三: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
VS
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写作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如 何结合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见,并学会如何写出有说服力的 评论。
详细描述:设计相关练习题,如新闻改写、新闻评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新闻写作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词:回顾总结
详细描述: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 调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 中运用所学知识。
学案2: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养成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及文本的语言特色。
难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整体感知】1.将课文至少读两遍,写出本新闻的时间线索。
2.收集有关香港历史变迁的资料。
3.查找收集新闻的结构与分类等资料。
【自主学习】一、新闻1.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的、、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包括、、、、、。
3.新闻的结构包括、、、、,其中、和缺一不可。
二、字音标注冉.冉()明媚.()瞩.目()紫荆.()易帜.()三、多音字注音蒙:蒙蒙细雨()欺上蒙下()蒙古包()降:降落()投降()四、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新闻,请按照新闻的结构来梳理概括全文内容。
2.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在叙述新闻事实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有什么好处?4.本文主体部分选取了哪些重要场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来并进行概括。
5.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进行分析。
【自我检测】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要求字数不超过20字。
28日,上海网红小吃“阿大葱油饼”再度开业,店铺从上海名南路迁至上海瑞金医院附近的永嘉路上。
新店开张以来人气依旧,闻讯而来的食客排起长龙,高峰时达到数百人。
据说,有黄牛凌晨就去排队,并将原价5元一个的葱油饼炒到50元。
2.阅读下面一则简讯,为该简讯添加一条导语,不超过25个字。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百岁老人巴金先生留下《家》《春》《秋》《雾》《雨》《电》《随想录》等作品驾鹤归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学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闻一多和臧克家,朗读课文,识记词语,2、初步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二、课前预习(必做)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漂白四壁()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5)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6)一反既往:(3)群蚁排衙:(7)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8)气冲斗牛: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 _,越坚,_______ 。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
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三、能力提高(必做)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体会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答: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答: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答:(1)(2)(3)4.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四、课后作业(选做)利用图书馆查找闻一多的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以及过渡语段的作用。
语文:1.1《新闻二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1.1《新闻二则》学案教师寄语:天若有情天宜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 yú )顽抗撰.( zhuàn)写区域.( yù ) 芜.( wú )湖歼.( jiān )灭要塞.( sài ) 溃.( kuì )退荻.( dí )港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督战:歼灭:悍然..拒绝:阻遏:消耗:锐不可当.:业已..:已经绥靖:二、自主探究1.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构安排。
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人物介绍】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
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
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
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
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背景探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
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党和政府坚持沿用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运动。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目标】1.什么是新闻?它有何特点?2.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3.本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特点的?【重点难点】重点:1.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结构”分别是什么?2.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难点:1.本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思想性的?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预习指导】1.收集报纸上的三则新闻,自行归纳新闻特点。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识记字词。
3.自读课后练习一,了解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歼.灭()要塞.()锐不可当.()荻.港()2.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分别是指:、、、、;新闻的特点是:、、。
【知识勾连】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建议】一、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已广泛接触过新闻这一体裁。
作为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因此,就有关新闻的知识和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新闻。
2.建议课时:1—2课时,第二篇略讲或不讲。
3.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1)教师利用朗读优势,对新闻作有气势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可利用自己阅历丰富这一优势,联系相关历史史实,以突出新闻在生活中的重要。
二、课堂流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一: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报纸新闻,七嘴八舌话新闻的特点导入新课。
导入二: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大家能把假期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说来给同学们分享吗?记住只说要点,不展开,可以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主要经过和结果来说。
环节二:课堂探究1.结合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在文章中找出这五部分结构。
突破方式:A.引导学生反复看课后练习一,并勾画明确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强调导语的位置。
B.学生自读课文,对号入座,在本则新闻中找出相应的五部分结构。
C.小组内交流;D.学生举手发言或教师抽答,教师点拨,明确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消息二则
1、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难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
2.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阅读一份当天的报纸。
3.比较阅读法:运用课内外的新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学习新闻的写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新闻写作》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新闻写作》指导含范文一、习作内容1.写作目标1)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
2)掌握写作消息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消息报道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2.写作任务1)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收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见下页),写一则消息。
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2)自选任务:任选下面表格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3)拓展任务: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二、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如何写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内容上是当天或前一天发生的事件,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
新闻写作要把握住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二是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
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文体,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在正文部分,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来安排,即导语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着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出吸人眼球的消息呢?三、写作方法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新闻标题写作》教案
教学内容
课件展示
师生互动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
引—布置学案,任务导学
导入课程——创设反转情境,重视舆论导向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明晰理论知识
活动展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四环节:实践评价——拟写新闻标题,发布平台投票
提高巩固——关注身边现象,提升职业素养
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在微信中建立4个讨论组,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发布公告,下发课前三项任务。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学习。
布置作业:本文作者认为,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而目前北京正在投入巨资打造、保护北京的胡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两者之间矛盾吗?
师:课前将学案上传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任务,设置问题。
(任务驱动法)
生:学习《新闻的几种结构》微课,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资料,完成学案。
(自主学习法)
生:自由发言,发表对新闻的看法。
【媒体资源】
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意图】
学生喜欢使用和观看视频直播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讨论中,积极思考。
【媒体资源】
映客直播APP
七、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投票√
(5)合作完成√
(6)其他
2.测试内容
(1)课前要求学生学习微课、完成学案,课上通过师生共同学习,落实学案,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每组组长整理小组成员上交的材料进行展示后,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
(3)每组拟写标题发布微信公众平台之后,由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标题”,实现师生、生生评价。
消息二则学案
1消息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5.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历史背景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教学案(精编版)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教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新闻常识。
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3、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常识。
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辨字形,读准字音芜湖()阻遏()阌乡()襄阳()绥靖()鄂豫区()高屋建瓴()荻港()歼灭()溃退()杜聿明()阻塞()要塞()锐不可当()负隅顽抗()2、解释词语:(1)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盛,声音浩大(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惊心动魄:形容(故事、人物)非常感人。
(4)绥靖:安抚,平定。
(5)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3、文学常识填空:(1)新闻的六要素是()()()()()()(2)新闻的结构分五部分,即()()()()()。
(3)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二.指导学习•研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⑴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并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投影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新闻知识。
⑶检查预习情况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⑴朗读课文,找出这两篇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选一篇完成下面的填空)标题:导语:主体: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3)学生交流。
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提示:导语往往是一则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3.理清文章的主体层次顺序。
⑴摘读全文,找出第一则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熟读、感悟思考:第一则新闻按什么顺序来报道三路大军的渡江作战的?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3)感悟思考第二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写南阳,可文中写了许多地方的战况,为什么?4.语言实践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认为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两则新闻?学生讨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概写(压缩语段)学案
教学步骤:
第一步:学生观看2月15日《新闻周刊》
第二步:学生压缩概括三条新闻事实
第三步:老师收集学生新闻概写作业,挑选值得修改的
新闻反馈给学生修改
第四步:收集学生作业,分类整理,呈现问题,针对性
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提取信息关键词。
第五步:观看3月14日《新闻周刊》,举办新闻概写能
力竞赛,公布获奖作品。
总结:这种办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关注
了时事,积累了写作素材。
第四步展示
一、集中问题
1、概括太过笼统,事实不具体,缺少针对性。
原句: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组建团队开发并上线疫情管理系统APP,以确保企业正常运作。
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组建团队开发并上线疫情管理系统APP,确保企业员工的健康安全,同时维持企业电子产品生产的正常运作。
(程诗琦)
原句:多地政府、国企都推出中小企业相关政策,以此来减少中小企业的损失。
修改:政府推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政策,以此来减少中小企业因为疫情而不能正常开工的经济损失。
(张弘毅)
原句:疫情持续,已有一批中小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状况,其中餐饮业和旅游等服务行业尤为突出,政府采取财政措施缓解压力。
修改:疫情持续,已有一批中小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状况,其中餐饮业和旅游等服务行业尤为突出。
政府通过减免租金与税费,提供贴息贷款等方式来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
(齐佳豪)
原句:三宝集团要求所有返厂员工先分批分类隔离观察,体检正常后再返岗。
修改:三宝集团要求所有返厂员工先分批分类隔离观察,体温检测正常后再返岗。
(高炜)
原句:三宝集团施行先隔离再复工措施。
修改:三宝集团对返厂员工进行了14天隔离,取消了四人以上的集会活动,开展了食堂分餐、定时定点消菌杀毒等防疫工作。
(余伊萍)
2、概括不简洁,太琐碎,当去不去。
原句:三宝集团在距离厂区十多公里地厂区附近租下能容纳200多人的封闭宿舍区,对返厂员工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
修改:三宝集团在厂区附近租下封闭宿舍区,对返厂员工进行
14天的隔离观察。
(卢颖)
原句:武汉外卖小哥老纪为城市居民送达生活必需品,也为不在武汉的一位先生喂养留守小猫。
修改:武汉外卖小哥老纪本为医护人员送餐,但更多的是为武汉市民购置生活必需品,甚至为不在武汉的市民喂养宠物,服务大众。
(韩佳莉)
原句: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数量猛增,为保障外卖员与顾客健康,外卖公司每天对外卖员进行三次体温检测并对外卖箱和电动车
进行消毒,保障封闭地区人们的产品得到供给。
修改: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数量猛增,为保障外卖员与顾客健康,外卖公司每天定时对外卖员进行体温检测并消毒对送餐设备,保障封闭地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余慧璇)
二、语言不准确,表述不流畅,出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
问题。
原句:三宝集团对返工人员进行了14天隔离,取消了四人以上的集会活动,实行食堂分餐,定时定点消菌杀毒等防疫工作。
修改:三宝集团对返厂员工进行了14天隔离,取消了四人以上的集会活动,开展了食堂分餐、定时定点消菌杀毒等防疫工作。
(余伊萍)
原句:肺炎爆发后,部分工厂员工已陆续返厂,员工返厂需进行14天的隔离,工厂会定时消毒并每日更新员工信息以保障员工
的生命健康。
修改:肺炎疫情爆发后,部分工厂的员工在进行14天隔离后已经陆续返岗。
工厂会定时对工作场所、道路、食堂等多处进行消毒,并每日更新员工身体状况的信息,以保障疫情的有效控制。
(高思睿)
原句:许多口罩生产人员原想春节休息,受口罩短缺紧急情况,他们被迫提早返工,但口罩压力仍然巨大,增产困难重重。
修改:许多口罩生产员工原想春节休息,疫情紧急,口罩短缺,他们决定提早返工加班生产,但口罩生产压力仍然巨大,增产依旧困难重重。
(曾茜)
中国口罩生产企业抓紧恢复生产,经信委将口罩作为战备物资进行征收,并每天派工作人员驻守监督生产,但现在口罩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大量职工身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回以及原材料供应不足等。
对此,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口罩企业恢复生产。
(黄宏宇)
原句:央行、财政部等联合出台三十项举措,重点加大货币借贷支持力度,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用品生产的金融支持。
修改:央行、财政部等联合出台三十项举措,重点加大货币借贷支持力度,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用品生产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刘蕊)
原句:大年初二,上海某口罩生产中心开始复工,在进行14天的防控隔离后,工作人员正式生产口罩,解析14天后才能送往各大发热门诊和医院。
修改:大年初二,上海某口罩生产中心开始复工,在进行14天的防控隔离后,工作人员正式生产口罩,生产后的口罩因含有化学成分,需要在纸箱中解析14天后才能送往各大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
(徐鸿才)
原句:贵州丹寨小镇因疫情影响,旅游小镇全部关门停,货物堆积,损失惨重,为此,当地为企业实行贴息贷款,万达集团也对其商铺进行租金减免政策,减轻其经营负担。
修改:贵州丹寨小镇因疫情影响,全部关门停业,因而货物堆积,损失惨重。
为此,当地对企业实行贴息贷款,万达集团也减免商铺租金,减轻其经营负担。
(彭思琪)
原句: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大,部分政策为其减免房租,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轻了企业负担。
修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大,减免房租政策的实行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樊梦喆)
原句:一些快递公司将大数据运用于定位快递小哥中,通过运行轨迹来保障了快递小哥的安全。
修改:一些快递公司通过定位确诊病例的运行轨迹,从而减少或调整快递小哥的班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快递小哥的健康。
(万施康)
三、逻辑不通,表述突兀。
原句: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亏损严重,政府给予税费减免,加快复工。
修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亏损严重,对此,政府给予税费减免以加快复工。
(张京)
原句:四川泸州政府为农民工返岗复工提供专门大巴运输、定点运输,保障了农民工在疫情下的正常生活轨迹。
修改:四川泸州政府为农民工返岗复工提供专门大巴进行定点运输,农民工可以享受到直达工地的福利,也规避了路途中聚集感染的风险。
(胡林利)
原句:疫情持续,现金流压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业逼近生产红线,政府采取措施为小微企业减负。
修改;疫情持续,现金流压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业迫近生产红线,政府采取减免房租、贷款减息等措施为小微企业减负。
原句:在疫情日益严峻的当下,餐饮业收入锐减,反而实体超市的生鲜采购量增长7倍。
修改:在疫情日益严峻的当下,一方面餐饮业收入锐减,另一方面实体超市的生鲜采购量增长7倍。
(肖思扬)
四、概括事实,少作评价。
原句:互联网远程办公因为疫情的到来,从偶然选择变成了必然选择。
修改:疫情改变了个人和社会的运行方式,远程办公、网上开会、线上治疗,网课直播成为工作、治病、学习的新模式。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