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 国政府 始终 高度 重 视发展 教 育 事业 , 持把 坚
教 育 事 业 作 为 实 现 国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础 性 、 先
导性 和全 局性 的工 作 , 出并实 施 了科 教兴 围和人 提
体 系 和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 力 建 设 学 习 型 社 会 , 障 努 保
形势 及其 对教 育 事业 改革 与发 展 提 出的新 要求 , 适 时 提 出 了 发 展 终 身 教 育 , 设 全 民 学 习 、 身 学 习 建 终
的 学 习 型 社 会 的 新 目标 。 20年 5 ,江泽 民在 亚太 经 合组 织人 力 资源 0 1 月
力 使 全 体 人 民学 有 所 教 ” 的新 的 奋 斗 目标 , 调 “ 强 教
推 动终 身教育 发展 促进 学 习型社 会建设
刘建 同 ’
( 教育部 职 业教 育 与成人 教育 司 ,北京 10 1 ) 0 8 6
摘 要 : 展 终 身 教 育 、 设 学 习 型 社 会 已经 成 为 我 国发 展 战 略 的 重 要 选 择 和 全 社 会 的 共 识 。 发 建
能 力 建 设 高 峰 会 议 上 提 出 ,l 纪 中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2世 展 的 任务之 一 就是 要致 力 于 “ 建 终身 教育 体 系 , 构 创 建 学 习 型 社 会 ” o 2 1 月 ,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六 。2 o  ̄ 0 中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报 告 明 确 把 “ 成 全 民学 习 、 身 形 终 学 习的学 习 型社会 ” 定 为今 后2 年 全面建 设 小康 确 0 社 会 的 重 要 目标 。 2o ̄ 1月 , 锦 涛在 全 国人 才] 作会 议 上提 o 3 z2 胡 二 出 , “ 全 社 会进一 步 树立 终身 学 习 的观念 , 励 要 在 鼓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一、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指明了广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社会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终身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学习型社会是人们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一种新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含义是指一个已经建:立起开放、灵活、发展、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家庭、组织提供多种、多次教育的机会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的机会。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1、学习已成为人们乃至整个社会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方式,对学习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2、教育已从一种社会义务变成人人应享受的权利;3、各方面都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社会所有教育资源都向所有学习者开放;4、社会实行鼓励学习政策,不仅重文凭,更重真才实学,营造人尽其用、根据才干获取相应报酬的环境;5、学习活动从个体扩大到群体,每个家庭和社会各种组织都成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到学习型中国,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浪潮正在席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学习型组织一词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orMsenge)和他的同事们在《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
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概念,分散、扁平化、有弹性、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与创造未来的组织。
他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讨论与模拟演练融合在一起,希望在这样的组织中通过学习,培养适应变化和创造的能力。
书中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
”“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个学习型企业。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页码: 5-7页
主题词: 终身学习体系 学习型社会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成果 教育科学规划 国家重点课题发展研究中心 公报
摘要: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郝克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AGA030001)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鉴定。
鉴定组组长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担任,鉴定组成员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研究员、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王浒教授、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教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武升研究员、北京大学陈学飞教授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天山研究员。
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进程,以及科技发展的快速迭代,人们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终身学习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终身学习法强调了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人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变革。
而学习型社会建设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概念,它强调了整个社会应该成为一个充满学习的环境,鼓励每个人都获得学习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终身学习法的出现源于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传统的学习模式通常是在学校和大学教育系统中接受一段有限时间的学习,然后进入职业生涯。
这种模式迅速变得过时,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教育时间。
终身学习法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持续地学习和成长,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来适应社会的变化。
终身学习法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特定的职业技能,而是为了培养人们的智力、创造力和适应力。
要真正实现终身学习法,就需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学习和发展的社会。
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不再被限制在学校和大学,而是贯穿在整个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这包括职场学习、个人兴趣爱好的学习以及社会责任的学习等。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打破传统学习的界限,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鼓励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
为了实现学习型社会,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制,培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为了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企业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技能并在工作中实践。
学习型组织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支持。
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要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还需要改革教育系统。
传统的教育系统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
建立“学习型社会”
政府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关于终身学习 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企 事业单位、教育机入与保障
加大对终身学习的财政投入,确 保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有足够的经 费支持,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一定 的学习补贴和奖学金。
政策引导与激励
通过税收优惠、奖励机制等措施,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 人参与终身学习,提高社会整体 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方式单一
总结词
学习方式单一也是建立学习型社会面临 的问题之一,表现为学生缺乏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VS
详细描述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提倡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
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增强国家竞争力
01
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习型社会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 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 人才保障。
02
促进产业升级
03
提高国际竞争力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掌握先进的 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 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社会能够 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使国家 在国际舞台上更具影响力。
05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教育资源不均衡
总结词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建立学习型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学校之间 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详细描述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育质量低下。同时,一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 在城市或名校,使得普通家庭的孩子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这种不均衡现象会影响学习型社会 的建设,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是指人们在成年后仍然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过程。
终身学习法强调的是“终身”的概念,即人一生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不管是在职场上、生活中、还是在个人成长上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终身学习法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颠覆和重构,其核心理念是学习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建设学习型社会,则是要将终身学习法融入到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让学习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核心理念,推动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整个社会因此获得了持续的动力和活力。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终身学习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一、终身学习法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变革终身学习法的提出是针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而言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变革的速度日益加快,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淘汰。
终身学习法可以帮助个人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做好未来的准备。
2. 提高个人竞争力在当代社会,求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教育只能提供有限的知识和技能。
而终身学习法则可以帮助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和薪酬。
3. 促进个人成长终身学习法强调的是持续的学习和成长,通过不断学习可以丰富个人的视野和心智,提升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更加全面和完善的个体。
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
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1. 推动社会进步学习型社会建设强调的是学习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全社会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在这样的社会中,新知识和新技能可以快速传播和应用,社会能更有效地适应变革和推动进步,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终身教育体系下学习型和谐社会构建论文
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学习型和谐社会构建探析摘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阶段。
为促进该目的的实现,需要我们将更多的人转化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力资源。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和谐社会一、终身教育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1、终身教育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前教育部长周济在《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出的我国教育工作的“三项任务”之一就是: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要不断地满足人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不断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1]。
终身教育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终身教育的结果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直接作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今天,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也面临着知识老化的威胁。
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术,克服知识结构上的缺欠,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的新挑战,无不需要通过终身教育来完成。
2、终身教育对社会进步,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社会具有推动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
民主、法制的发展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而其基础是全体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除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解决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文明意识和遵纪守法、科学生活的水平。
面向社会成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以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保障公民权利是终身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浅谈怎样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
经验交流202作者简介:吴红娟(1978— ),女,汉族,山东蓬莱人。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和知识、教育、科技、信息等发展要素,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运用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终身学习不等于终身读书,终身学习是为了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首先得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或技能最为重要的途径,终身读书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体现,要想做到终身学习,终身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读书并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
人们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或技能,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增长智力,增长实践的本领,更要提高创造力。
书本知识毕竟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学习书本知识,主要体现在如何达到前人的水平上,而要超出前人的水平,就必须创造。
可见,终身学习,不仅是个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问题,也有个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问题。
终身学习,不仅仅是看书读报,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中去。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1)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知识总量也在迅速翻番,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终身学习才不至于被淘汰。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又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等等。
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在人才。
努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才能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国梦。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知识的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地迅猛。
在这个竞争激烈与快速变化的时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学习型社会作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目标,也成为当前全球教育的趋势和方向。
本文将回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全球发展历程,并探讨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全球发展回溯1. 终身教育的起源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正是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教育应该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以此鼓励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提供终身教育。
此后,终身教育的概念逐渐被各国接纳和普及。
2. 终身学习的兴起终身学习作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手段,强调在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都应该得到重视。
20世纪80年代,终身学习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
1981年,美国教育学家里贝尔发表了《学习之花:趋于社会学习和社区学习的方法》一书,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
此后,各国陆续提出了相关政策与举措,旨在推动终身学习。
3.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全球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实践。
在国际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制定包括终身教育在内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同时,许多国家建立了持续学习的制度和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与特征1. 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学习型社会是指以学习为核心,积极推动终身学习,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在学习型社会中,个人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
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可以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一·内涵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
就像是坐标上的两个数轴,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从两个维度标示了人们的学习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
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学习型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人们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等。
二·提出背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课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步骤的重大举措。
在教育研究中,我国许多学者早先也多使用学习化社会的概念,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笔者以为,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型社会方向、本质一致,是同一个社会形态或社会阶段两个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表示彻底通透之意;“型”者形状、形态、框架、格局之谓也,表示基本总体之意。
笔者认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构想似更为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当然,学习化社会始终仍然是教育(乃至社会)改革发展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三·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的。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
四·措施建立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特征。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创建的辩证关系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创建的辩证关系摘要: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是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更深入地理解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辩证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基本特征;辩证关系一、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1.终身教育是一个纵横贯通的教育体系,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迈向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是“全人生化、全社会化的大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双向同构的复合型教育体系;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它包括一切教育性质、教育类别的教育形式、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和环节,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教育时空的扩展性。
终身教育涉及人的一生,是多次性和连续性的行为,教育对象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社区、从社会到家庭,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时空体系。
(2)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终身教育涉及社会的每位成员,从儿童到老人都是施教的对象。
(3)教育领域的多元性。
终身教育的办学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教育投入等都是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等。
(4)教育功能的双重性。
终身教育的直接功能是教育人、发展人,生产精神产品;间接功能是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5)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育机制灵活,方法多样,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6)教育体系的复合性。
终身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双向而贯穿于人的全过程的教育体系,是人的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客体和学习主体不断转换的关系,从而使人们获得终身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学习型社会逐渐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
学习型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创新学习,旨在通过教育与培训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关键要素以及实施策略。
重要性学习型社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需求,为人们提供再教育和技能更新的机会。
其次,学习型社会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通过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学习型社会有助于缩小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要素教育体系的完善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这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些教育阶段之间的无缝衔接。
终身学习文化的培育终身学习文化的培育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终身学习,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宣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
在线教育、远程学习和数字图书馆等资源使得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创新与合作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还需要创新和合作的推动。
这包括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以及不同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
实施策略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激励机制,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教育改革教育体系需要进行改革,以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这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改进。
社区参与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可以增强社区的学习氛围。
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对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尤为重要。
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总结而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终身学习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和现实。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要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终身学习法,是指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
它强调的是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要有一种自我学习的觉悟和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终身学习法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需要,而实施终身学习法,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引导。
要实施终身学习法,就必须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指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和动力,学习成果能够得到认可和应用,人们的学习意识逐渐得以提升和强化。
学习型社会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和推动,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终身学习法,推动整个社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政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为人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举办培训课程,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企业是学习型社会中的主要推动者。
企业应该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
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学习型团队,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推动整个企业的知识创新和发展。
企业还可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包括员工奖励、晋升机会等,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学校是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就强调了伴随人类社会的快速变迁在各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90年代后,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这一理念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并在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倡导下,成为迈向知识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我国,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全民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
但是,学习型社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形态?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内涵?又应该如何诠释它的特征?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一些学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认识和理解。
和不少学者一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本斯曼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多少带有乌托邦的色彩。
他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体公民能够持续一生获得高质量的普通教育、适当的职业培训和应有的工作(或者一系列工作)的社会。
同时它又是美德与公正相结合,能够用知识武装公民,通过发展公民的理解力和技术能力来确保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繁荣的社会”。
他进一步指出了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继续教育的高参与率;学习者中心;学习机会的易得性、多样性和平等性;教育壁垒的破除,以及非教育场所对成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布谢尔对学习型社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学习型社会鼓励学习,并使学习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由此建立起社会的凝聚力。
他强调,学习型社会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注重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在工作场所、在社区、尤其是在家庭中,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可以学习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这里人们更关心的是学到什么而非在哪里学到的。
他还强调,要调动与整合政府、产业部门、教育机构、图书馆和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全体公民的终身学习活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丹麦罗斯基德大学终身学习研究生院奥尔森的呼应,后者同样一再强调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赵红亚把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诠释为社会学习文化的营造。
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目标,但在出发点和侧重点方面又有所不同。
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不竭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长效的外在支撑体系,二者有机统一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它是由社会内部活力与社会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激发的社会改造运动。
学习型社会中存在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一对基本关系,认清这一基本关系对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
一、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推展委员会”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议案获得通过,“终身教育”一词被正式启用。
朗格让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
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1970年朗格让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终身教育及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富尔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书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鲜明地提出“终身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
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要组成部分 ,而且 为2世纪 中国 育发展和改革带来 了 1 教 新的机遇和挑 战。深入研 究在我 国构建终 身学习体 系与建设 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
教育功能、教育体制 、教育 内容和 方法等一 系列深刻 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 促进学 习型社会构 建。
的 变革 ,而且涉及经济发展 的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等
三 .构建终身学 习体系和学 习型社会 是现实的必 然要求 领域 的重大 社会变革 ,包含着极其 丰富的观念更新和 组织 的、制 度的调整 、重组和变革 。建设 终身学 习体 ( 科 学技术 高速发展对教 育和 学 习的体 系提 出 一)
系和学 习型社会 既包括以学校教育为核心 的国民教育
了新 的要 求
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也关系着企业教 育培 训、社 区教 随着科学技 术的快 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社 育等诸 多非正规 、非正 式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既要以 会拥有 的知识 总量迅速增长 ,知识 发展和更新的速度
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 传统 的教育结构体 系、教 育制度 加快 , 学习和教育必须 贯穿人 的一生 。人们从学校 中
育和学习从传统的学校扩 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各个 小康 社 会和 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的基 本要 素 和 基础 组 织和所有的人 。学 习型社会 的新 概念赋予社会 以新 我 国全面小康社会 的建设 ,是 在世界 范围内知识 经济正在兴起 和经济 全球化 的背景下 ,是 在我国人民 包括社会生 活中学 习活动的普遍性 、学 习机会的充分 生活虽然从总体上达到小康 水平 ,但还处于低水平 、 性 、学 习对 象的广泛性 、学 习内容 的丰 富性等 ,教育 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 衡的基点上推进的 。来 自知识革 ( 习) 学 将处 于推动社会 发展的 中心 位置 。学 > 型社会 命和全球竞争 的国际压力与来 自我 国 目前发 展阶 段的 - - j 的含义 :从知识经济时代 的要求 和特点出发 ,认为学 特殊 国情相交织 ,凸显了建立终身学 习体 系和学 习型
袁贵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富的优质教育 ,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 活力 的教育体制 。
袁贵仁强调 ,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建设学 习型社会 , 是摆在世界各 国面前 的一项重大而 紧迫的任务。中 国政府将 以加强终身学 习法制建设为保 障 , 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为核心 , 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的国民教育体系。
_ 丫 丫 ]■ ’ 1 r T 丫 .『 、_丫 丫
( 者 单位 : 南 省 望城 县 高 塘 岭 镇 作 湖 实验小学)
的健康 意识 , 有计 划 、 针对性地组织教 有 师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 办好教工 之家 , 为
]一 丫 丫 、r 丫 丫 丫 、 r 丫 1r 丫 — 丫 ' 丫 丫 一 - ] r— 丫
娱活动。要在三八节 、 五一节 、 教师节 、 元 旦节等节假 日, 有针对性 、 因地制宜地组 织 开展 有 益 教职 工 身心 健 康 的文 体活
为教职工服务 ,做到上情下 达 ,下情上 报 ,使 工会发挥 了联系党 和教职工的桥 梁和纽带 的作用 。 二是关心离退休教师。 在 中心校领 导的大力支持下 ,每年元旦 节、 教师节慰 问退休 教师 , 组织部分退 并 休教师 召开座谈会 。在 20 0 9年春节 , 学
工给李 老师送去 了集体的温暖 ,并有 2 0
人左 右前往 阳明山殡 仪馆参加 了追思告 别 仪式 。四是开展 与基层 教职工谈心 活
动 。 了 解 教 职 工 在 工 作 、 活 上 的情 况 , 生
教工活动室添 置适 合教工健身 的体育器
材和用品 , 积极创造条件 , 开展校际体育 友谊赛 ,促进校 与校工会成员之 间的交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
建” 作进一步思考 , 激发使命感 、 责任
感 , 把 我 国建 设 成 一 个 学 习 型 社 会 而 为
胬 灸备
一
、
终 身 教 育 思 想 的 产 生 、 展 及 其 深 远 发
意 义
( ) 身 教 育 思 想 的 产 生和 发 展 一 终 终身教育思想是符 合时代要求的 、 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教育 把整个教育 系统纳 入终身教育体系之 中 , 同时又 要把终身教育 思想 。 际上 , 实 终身教育思想 的萌芽 由来 已久 。 这种思想对 教育 贯穿在整个教育思想系统之 中。 ( 进一步提 高对终 身教 育思想深远 意义的认 识 三) 系统产 生重大影 响并成 为一种新 的国际教 育思潮 , 近 3 是 0年 1 .应 该 认 识 到 终 身教 育 思 想 是 科 技 、 济 和 社 会 向 前 发 经 来 的 事 。9 2年 ,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发 表 国 际 教 育 委 员 会 的报 17 联
在构筑终 身教 育体 系 创建学 习型社会 中将发挥什 么作用, 育培 训在建立 学 教 习型组织 中将 扮 演什 么角 色, 如何通过 开展继续教 育建立学习型社 区、 学习型 企 业等 成 为广 大专家 、 者 思考 , 学 的热 点 问题 。 此 , 为 本刊特 组 织 了庄 毂等’ 5 名 专 家、 者有 关“ 学 继续教 育与 学习 型 社会” 的文章 , 并刊发 , 以期引起 广 大 读 者 对“ 继续教 育与学 习型 社 会的 訇 l
分成“ 教育阶段” 工作阶段, 而是强 和“ I ,
调“ 身教 育” “ 身学习 。 为终 身 终 、终 ”作
教 育 重 要 基 石 和 实现 手段 的继 续教 育
建 立 学 习型社 会
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意见 (精选多篇)
关于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意见 (精选多篇)1. 推进终身教育培养全民学习素养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人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加强终身教育质量管理,开展高素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全民学习,培养良好学习风气,形成“多元化、共享化、个性化、社会化”的学习模式。
2. 强化学校和企业合作,推进产学融合教育产学融合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
要积极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打造产学融合教育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 支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促进就业创业。
4. 建立终身学习档案,促进学习记录和分享建立终身学习档案,记录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
鼓励个人和单位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经验共享,形成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文化的普及。
5.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打破市县之间和城乡间的教育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加强对学校的评估和约束,建立公平竞争和评价机制,推动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6.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众筹学习等新兴形式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推出众筹学习等新兴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促进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参与学习活动,推动社区、家庭和学校凝聚共识,形成同频共振的学习氛围。
7. 推广在线教育,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推广在线教育,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打通教育资源的壁垒。
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8. 加强政策保障,构建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加强政策保障,构建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完善终身学习的政策法规框架,建立健全学分转换、人才流动等制度机制,为终身学习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终身教育与 传 统 教 育 差 异 有 助 于 我 们 理 解 终 身 教 育的含义 " 终身教育与 传 统 教 育 的 差 异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点.
:+;<,-./0=>?
终身教育的实行是社 会 发 展 到 信 息 社 会 ) 后工业社会+ 知识社会* 的必然结果 $ 农 业 社 会 虽 发 明 了 文 字 " 经 历 了 人 类文化传递的第一次革 命 " 但 其 教 育 还 局 限 在 非 制 度 化 的 贵族教育 ) 精英教育* 阶段 $ 工 业 社 会 经 历 了 人 类 文 化 传 递 的第二次革命 1 11 印刷 术 的 发 明 " 从 而 使 平 民 教 育 + 普 及 化 教育成为可能 " 出现了 以 学 校 为 主 要 形 式 的 制 度 化 的 大 众 教育 $ 发生在 知 识 社 会 的 人 类 文 化 传 递 的 第 三 次 革 命 1 11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 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要 $ 因为在知识 社 会 "科 技 发 展 迅 猛 "知 识 大 爆 炸 "信 息 更 替 的 周 期 大 大 缩 短 $ 人 们 发 现 "要 在 这 样 的 社 会 中 生 活 +生 存 并 且 竞 争 +发 展 " 仅靠在学校的一次性教 育 已 远 远 不 能 适 应 " 而 必 须 终 身 不停地学习 + 进取 " 一次性 学 校 教 育 便 受 用 终 身 的 观 念 已 成 为历史 " 因此终身教育便成大势所趋 $ 总之 " 终身教育是一 种 现 代 化 的 教 育 思 想 " 反 映 了 教 育 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变革 的 要 求 " 是 对 教 育 规 律 进 一 步 深 入 认识的产物 $ 在我国 " 终身 教 育 已 从 概 念 走 向 实 践 阶 段 " 建 立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成 为 我 国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重 要 目 标 "终 新 形 势"采 用 新 方 法 "探 索 新 途 径 "抓 住有利时机"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新局面 $
பைடு நூலகம்
!,
中国成人教育 !""# 年第 $ 期
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利于 提 高 全 民 族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推 动 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提供必要条件 ) 学习不只 是 一 种 投 资 ! 还 是 一 种 享 受 和 消 费 ! 即学习不只是人力资源开 发 的 过 程 ! 更 是 人 的 自 我 实 现 的过程 " 学习型社会必须和信息社会的背景联系起来 ! 在信 息社会 ! 知识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 的 决 定 型 因 素 ! 而 要 掌 握 知 识就必须学习 ! 因此 ! 学习成 为 知 识 社 会 人 们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基本条件 ! 学习对每个人来说 比 以 往 任 何 时 候 都 更 为 重 要 ! 学习是社会的内在要求 ! 内在动力 " & 学习型社会是与终身教育联系在一起的 " !" 世纪下半 叶 ! 科技发展引起的社会 变 革 使 得 一 个 人 不 可 能 一 生 都 固 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 ! 职 业 的 变 更 和 人 员 的 流 动 迫 使 每 一 个人都要不断学习 ! 终身学习 " 于是在 !" 世纪 *" 年代就出 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潮 ’"
+
*+,-./01234567./089
终 身 教 育 是 人 们 在 一 生 中 所 受 的 各 种 教 育 的 总 和 "它 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各 种 方 式 的 教 育 $ 它 是 适 应 人 生 不 同 发展阶段之需求而连续 不 断 实 施 的 教 育 过 程 " 反 映 了 不 同 时期人们的生存 + 发展需要 及 需 要 满 足 程 度 " , 由此可以看 出 " 终身教育与其说是一种 教 育 观 念 " 不 如 说 它 是 一 种 生 活 方式 -$
项法律法规 " 狠刹各种不正之风 $ 从而 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 氛围 $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大学生 心灵深处的问题" 是一项比较艰难的 工作" 再加上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 比较浮躁 " 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 作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快适应
%&’()
% %&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 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意 见( ) 中发 % !""&& %’ 号* (
!" #$
中国成人教育 !""# 年第 $ 期
@A,-./ BCDEFGH
!I J
K LMN 世界已步入了终身教育的时代 " 社会也要成为学习化的社会 $ 本文首先对终身教育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 并理
清了它与传统教育的界限 " 接着论述了实施 终 身 教 育 的 内 在 必 然 性 " 并 介 绍 了 终 身 教 育 的 发 展 概 况 " 阐 明 了 发 展 终 身 教 育 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系 " 最后简单勾勒了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要点 $
K OPQN 终身教育 2 传统教育 2 学习型社会
断变化的世界的需要 " 以免 跟 不 上 社 会 前 进 的 步 伐 " 因 而 易 于接受新的东西 $ 界定终身教育的含义还要纠正一种普遍性的错误观 念 " 就是把终身教育等 同 于 成 人 教 育 " 总 把 它 与 成 人 的 培 训 +继 续 教 育 连 在 一 起 "或 者 认 为 终 身 教 育 是 非 正 规 教 育 " 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 $ 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 终身教育作为 一 种 教 育 思 想 "贯 穿 于 人 的 一 生 "当 然 包 括 基 础 教 育 +高 等 教育 + 成人教育等 " 但只从 成 人 教 育 的 单 一 向 度 来 理 解 终 身 教育是不够的 $ 终身教育要求教育结构的多样化 " 因为只有 多维的教育结构才能适 应 不 同 学 生 异 样 的 需 求 " 才 能 满 足 ) 一* 传统教育具有阶段性 " 终身教育强调连续性 $ 传统 学校教育制度 " 把人生截然 分 为 学 习 和 工 作 两 个 阶 段 " 而 把 接受正规学校教育 " 特别是 最 终 完 成 正 规 的 大 学 教 育 " 作 为 立足社会 + 谋求生存和发展 的 惟 一 目 标 " 追 求 的 是 一 种 一 劳 永逸 + 受益终身的教学内容和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形式 $ 终 身教育则打破原有的观 念 和 制 度 " 主 张 教 育 应 该 贯 穿 人 的 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 " 而不 是 只 在 儿 童 和 青 少 年 时 期 " 毕 竟 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 "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 二* 传 统 教 育 着 力 于 教 师 主 导 地 位 " 终 身 教 育 则 偏 重 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 在传统教育中 " 学生往往处于一种强 迫接受大量非直观事物 的 状 态 " 师 生 的 交 流 是 一 种 偏 狭 的 单向灌输 $ 终身教育则强调教与学双方的互动 " 尤其重视学 生的积极能动性 $ 终身 教 育 观 念 强 调 教 师 为 学 生 的 服 务 功 能 " 教学活动是以学员的需 要 为 前 提 的 " 彻 底 改 变 了 以 往 教 , 满 堂 灌 #+ , 一 言 堂 #现 象 "实 现 了 师 生 间 的 交 流 与 共 学的 进$ ) 三* 传统教育重在传授现成 " 终身教育侧重创新 $ 长期 以来 " 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 上 束 缚 着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 把 有 / 教书本的知识 " 独立意识的学生当成学习的客体 $, 视教为 教 应 试 的 技 能 0" 学 为 / 学 课 本 上 的 内 容 " 考 教 材 内 的 知 识 0$ #*而终身教育的产生 本 身 就 是 为 了 接 受 新 知 " 适 应 不 !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 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把优化校园周边 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任务" 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 设搞好规划 " 加强综合治理 #$ 此外 " 在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还要加强 党 风 廉 政 建 设 "提 高 党 的 威 信 "真 正 取 信于民 $ 加强法制建设 " 建立和完善各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 同时个人需要和社会 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 因 此 我 们 的 教 育 体 系 就 要 适 应 这 种变化 " 使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贯通 " 能够相互转换 #$
学习的需求是教育产生的动力 ! 同
时 ! 终身教育的开展又有利于学习性社会的形成 " 当然二者 还存在其他一些本质的关 连 ! 如 他 们 产 生 的 基 础 都 是 基 于 知识经济的时代大环境等 "
7"./01289:
建设学习型社会 ! 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 一+ 要把整个教育体 系 纳 入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之 中 " 以 往 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 和 非 正 规 教 育 # 普 通 教 育 和 成 人 教育 #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 教 育 等 ! 而 且 总 是 重 视 前 者 轻 视 后者" 学习型社会将打破这种分界! 并且更重视非正规 的 # 非学历的教育 " 学校 教 育 也 要 按 照 终 身 教 育 的 理 念 来 改造 ! 注重培养学生终身 学 习 的 意 识 和 能 力 ! 引 导 他 们 学 会学习 " * 二+ 各种机构 # 组织都要办成学习型组织 " 学习型组织 要成为社会组织的基础 ! 学习 不 受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限 制 ! 社 会 提供时时学习 # 处处学习 # 灵 活 学 习 的 机 会 " 而 学 习 型 社 会 的学习组织已经不仅仅限于学 校 ! 社 会 的 各 种 机 构 # 组 织 都 具有学习的功能 ! 如学习型企业 # 学 习 型 家 庭 # 学 习 型 社 区 # 学习型政府等 " * 三+ 要提供多维的评 价 机 制 " 既 然 人 们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的意志自由选择不同的学 习 内 容 ! 那 么 社 会 就 要 为 人 的 发 展和评价提供比较成熟的制度环境 " 人的智力 # 素质是多种 多样的 ! 不能只用一种评价考核形式 " 综上所述! 构建学习型社会要做到( 学习对象的转 变, ,, 从单一的学 龄 人 口 转 变 为 全 民 学 习 ) 学 习 组 织 的 转 变, ,, 从单一的学 校 系 统 转 变 为 多 样 的 学 习 型 组 织 ) 学 习 制度的转变 , ,, 从学历文凭本位转变为能力发展本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