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学案
《猫》学案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案(75)第26课《猫》(第1课时)编制:审核:班级:姓名______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学习目标】1、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酸辛怅然怂恿诅骂蜷伏惩戒污涩。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识字学词】一、我能写出下列汉语拼音的汉字朋友xìng gégǔguài rèn ping()()()hūhuàn jìn zhígǎo zhǐ()()()wán shuǎkāi pì()()二、我能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端:①端正;②项目;③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1、爷爷退休了,我经常为他端茶送水。
()2、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3、课堂上,我们都坐得端正,全神贯注地听讲。
()三、我能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1、我喜欢还不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2、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四、我能用加粗的词语造句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猫》教案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分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 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写作练习
布置与猫相关的写作练习,如描写 自己家的猫、写一篇关于猫的故事 等。
课堂互动游戏
设计关于猫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 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04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猫有关的故事,引起 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
0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猫》一课的生字词、重点句子
和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02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
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03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爱护动物、热爱自然
的情感。
教学方法的反思
小结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 文章、写读后感等,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并拓展阅读视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猫有关的问 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
兴趣。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猫》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猫》学案 新人教版
《猫》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
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1925年和叶圣陶、胡愈之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暴行。
1927年“ 四·一二” 政变后,被迫旅居英、法、日等国。
1929年初回国,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后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
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二、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相称( ) 婢女()红绫( )本课中我积累到的词语及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段):写第二部分(段):写第三部分(段):写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猫》初中教案
《猫》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2)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1. 通过对猫的描写,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对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感。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评价和改进彼此的写作。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动物的相处方式,培养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猫》预习学案
《 16、猫》预习目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会读写“污涩、红绫、怂恿、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等词语;会解释“怂恿、怅然”等词语。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预习任务:一、资料链接: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三、速读课文,解决文中的字词。
1、查字典、词典,为加点字注音:污涩.()绫.()怂恿..()..()怅.()然蜷.()伏惩戒妄.下断语()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 怂恿..( ) 婢.女( ) 蜷.( )伏怅.然( )叮嘱.()冤枉..()虐.待()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怂恿: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逞能:怅然: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五、预习质疑: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以“猫”为题的文学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去查找一下这类文章,先用学到的方法分析理解一下所选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可以将这些写“猫”的文章作一个比较阅读。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运用猫的形象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猫的各种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3)板书课题《猫》,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猫的美?(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总结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猫》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猫》教案范文教案名称:《猫》教学编写人:小学语文老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特定词汇:猫、傍晚、准备、粮食、俩、抓、老鼠、看家、保护。
2.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小学语文课文《猫》。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和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教学准备:课文《猫》、幻灯片、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可爱的猫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然后问学生是否养过猫,对猫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猫》,并让学生猜测这篇课文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语言和描写猫的特点的语言。
3.结合课文,师生共同讨论:猫为什么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猫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4.教师板书关键词:傍晚、准备、粮食、俩、抓、老鼠、看家、保护。
5.教师以幻灯片形式给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图片中与猫相关的词汇。
三、拓展活动(2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选取图片讨论猫的特点和作用,并用语言描述。
2.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段描写猫的短文,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3.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短文,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巩固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猫,并做出评价,如“这只猫看起来很可爱”、“这只猫可能是在玩耍”等。
2.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五、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宠物(如猫、狗)的生活,并用文字描述宠物的特点和它在家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猫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了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幻灯片和图片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度。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15个生字。
正确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猫的可爱。
三、教学难点分辨课文的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猫》的课件或图片。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收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谈谈你们看到的小动物,好吗?(学生自由说)是啊,小动物很可爱。
有一个作家也很喜欢小动物,他曾经写了一篇关于猫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等。
3.教师小结: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这个词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词语之一,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后相机板书:古怪)再读一遍。
课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意思相反,谁能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实)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猫的古怪性格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
读后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长句:“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的近义词是“不管”;“也”在这里表示强调;这句话是写猫的贪玩性格。
)多音字读音要注意: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第二个“呀”应读轻声,应去掉“呢”。
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无忧无虑、任凭”等。
学生齐读全文。
3.听配乐朗读(或教师范读)。
(配乐或教师范读时让学生认真听,注意长句的朗读方法)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17猫(学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17 猫◎文化自信: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思维能力: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重点、难点)◎审美创造: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细微之处的语言魅力。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很多名人都喜爱猫。
陆游为猫写诗数首;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以《猫》为名写小说;季羡林的猫随他散步……可是,作家郑振铎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找找原因。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背景链接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悲痛、愧疚与遗憾之情。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2):叙述“我”家养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叙述“我”家养第二只猫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叙述“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故事。
◎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等的词句,直接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小结:前两只猫是从别人家要来的,外貌可爱,性格活泼,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是流浪猫,不好看,不活泼,不受人喜爱。
初中《猫》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短语的掌握。
- 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课文句型的运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文《猫》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对猫的了解和经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课文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2. 学生练习使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四、观察和描述(10分钟)1.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猫或图片,并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描述。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描述,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对猫的看法和经历。
2. 每组选择一篇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宠物猫,并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猫》的教学设计
《猫》的教学设计本文共计1754字。
教学设计:《猫》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猫的特点、生活习性,并能正确使用与猫有关的词汇。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猫的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 材料准备:《猫》的相关课文、生字卡片、图画故事书《小猫钓鱼》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张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猫的印象和了解。
2. 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猫的照片和生活场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猫和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为什么猫是我们常见的宠物之一?3.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猫》并进行导读,帮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
学生跟读并注意听。
4.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5. 观察和描述(15分钟)教师出示具体的猫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描述,引导学生使用具体的形容词和动词,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创作小故事(15分钟)教师出示图画故事书《小猫钓鱼》,讲解图画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小故事,以小猫为主角,描述小猫的生活、经历和所遇到的问题等。
7.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并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8. 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小猫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9.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小故事整理成册,并在故事后面加上自己插绘的图画。
【范文】四年级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
四年级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例子说明作者喜欢他描写的猫。
2、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一、复习导入、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呼唤抓痒遭殃责打生气勃勃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至3自然段、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找,试用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
(师相机辅导)(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又。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分钟自学,讨论)(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高兴──生气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又是什么特点?(古怪)(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读出来。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_1
四年级上册《猫》第二课时学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回答。
(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三、研读品味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
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A.说它老实吧B.它很老实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渎。
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
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
)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猫》教案
《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习性及在家中的地位。
3.理解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4.找出课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习性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3.找出课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2.理解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一张可爱的猫咪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猫的了解或感受。
2.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猫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其意义的不同。
4.揭示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任凭”的意思。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并正音。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准备深入探究。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你读了课文后对哪只猫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找一找描写这只猫的语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学生交流中说到对某只猫的描写句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其间教师随即指导学生理解“饭团子、缕缕”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每只猫的不同情感及其原因。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指导朗读相应的句段,并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重点指导以下句段:(1)“它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取名‘球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猫》,使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猫》的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课文板书。
2.课文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3.图片资料或小动画,展示猫的生活习性。
4.相关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引入话题:你家养过猫吗?你知道猫的生活习性吗?•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世界。
2. 学习课文《猫》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关键词。
2.学生理解课文,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生词搭配。
3. 活动展示1.展示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猫的特点。
2.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口头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猫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课文重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自主搜索有关猫的资料,并写一篇有关猫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猫》的学习,让学生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猫的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这篇课文,增加对猫的了解和兴趣。
猫的教案初中课文
猫的教案初中课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猫》,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他对猫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猫》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与猫相关的歌曲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猫》,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作者老舍的相关信息和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谈谈原因。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动物的关爱。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作者老舍以及他对猫的深厚感情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在课堂讲解环节,学生认真听讲,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猫》教案
《猫》教案
○
4关注“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的三个语气词,并指导朗读。
2.教师小结。
三、学习“阅读链接”,体会夏丏尊先生和周而复先生对猫的喜爱
1.学生发言交流。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淘气、开辟、摔跤。
2.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主要内容 对应自然段
具体表现
满月的小猫( ) 第( )自然段 1.
2.
3.
3.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着小伙伴的样子,先摘抄语句,再写写你的理解。
我摘抄的语句:
我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似乎是在责怪、批评猫的贪玩。
但“吧、啊、呢”三个语气词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猫的心疼与喜爱。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初中教案《猫》
初中教案《猫》
教学内容:
1. 课文阅读与理解
2. 猫咪的相关知识介绍
3.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猫。
2. 向学生简要介绍猫咪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猫咪的相关知识介绍(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猫咪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知识。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猫咪的各种表情和动作。
四、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1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只猫咪图片,观察猫咪的表情和动作。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猫咪的表情和动作。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咪的特点。
2.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猫咪的喜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猫》,让学生了解猫咪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法指津:
圈点评注法请你拿起笔,全身心投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之中,发挥想象,再现作者笔下三只小猫的形态、动作、神情,设身处地的体会它们不同的遭遇给予作者的不同情感。
你会发现原来作者的心灵世界是那么细腻、多情、似乎每一句话都在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请你运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及时记下你的阅读理解和感受吧。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ZU )怅.然(ZHOU )怂.恿.(SONG )(YONG )蜷.伏(QUAN )一缕.(IU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4、朗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这三只猫的区别。
5、把预习疑难汇总上交。
二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
2、预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3、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②比较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的区别。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③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讨论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课后第三题。
4、能力提升:
①课文中对三只小猫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正面、侧面、对比等)
②课文的叙事和抒情是怎样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联系鲁迅的《风筝》一课)
三、拓展延伸.巩固
课外阅读
一窠八哥的迷
牛汉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
有一年的麦收的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于是我在城墙
下绕来绕去寻找。
果然,听到了一丝儿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
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
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
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
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
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
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
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
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
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
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
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是在歌唱。
八哥的歌,
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
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那个方向飞走,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
我伤心的趴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个猜不透的谜。
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的蜂小心的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
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的很远。
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
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
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的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深思了一会,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走的。
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注]○1窠(kē):鸟兽昆虫的窝。
○2笊篱(zhāo lí)一种工具。
1、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
2、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