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数及其在中国学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王梅英;刘雪立;王璞【摘要】自2005年提出以来,h-指数受到了图书情报界和科技期刊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基于h-指数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扩展指标,如g-指数、hg-指数、A-指数、R-指数、AR-指数、hm-指数、mock h-指数、f-指数、e-指数、j-指数、h1-指数和SRI-指数等.以JCR内科学133种期刊为样本,Eigenfactor指标为参照,对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指数系列扩展指标均与Eigenfactor成显著性正相关,说明h-指数系列扩展指标可很好地用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同时,我们还从问卷调查的角度对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进行验证,发现相比h-指数,j-指数、A-指数、g-指教、e-指数、R-指数、hg-指数可很好地凸显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因此,我们认为,b-指数系列扩展指标丰富和发展了h-指数的期刊评价功能.【期刊名称】《情报杂志》【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6页(P60-64,59)【关键词】h-指数;扩展指标;Eigenfactor;问卷调查;期刊评价【作者】王梅英;刘雪立;王璞【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500 引言自2005年提出以来,h-指数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图书情报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迅速成为信息计量学和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对h-指数研究的不断深入,h-指数用于科学评价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国内外学者基于h-指数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扩展指标,如g-指数[1]、hg-指数[2]、A-指数[3]、R-指数[3]、AR-指数[3]、hm-指数[4]、mock h-指数[5]、f-指数[6]、e-指数[7]、j-指数[8]、hI-指数[9]和SRI -指数[10]等。
h指数 i10指数
h指数 i10指数
h指数和i10指数是用来评估学术成就的指标,对于学术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h指数是指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至少为h次的论文数量。
而i10指数是指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至少为10次的论文数量。
h指数和i10指数是评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
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对于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h指数和i10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它们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一个学者的h指数和i10指数越高,说明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学术影响力越大。
h指数和i10指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还可以用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团体的研究能力。
在学术界,h指数和i10指数已经成为一个学者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h指数和i10指数是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界。
它们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对于评价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方 h指数
万方 h指数万方数据库是中国知网旗下的学术资源平台,提供各领域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告、专利等多种文献资源。
而h指数(h-index)则是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一种指标。
本文将介绍万方 h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学术界的应用。
一、万方 h指数的概念h指数,即Hirsch指数,是由美国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
它旨在综合考虑学者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影响力,用以衡量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二、万方 h指数的计算方法万方 h指数的计算方法与通常的h指数计算方法相同。
假设一个学者的论文数量为N,其论文被引用次数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后分别为c1、c2、...、cN。
那么,h指数就是指当第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不少于h时,其余(N-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超过h。
简而言之,就是在引用次数和论文数量之间取一个平衡点。
例如,一个学者共发表了10篇论文,每篇论文的引用次数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18、10、9、7、6、5、4、2、1、0。
根据h指数的定义,该学者的h指数为5,因为有5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不低于5,其余5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超过5。
三、万方 h指数的应用万方 h指数作为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被广泛运用在学术评价、科研竞争和学术交流等方面。
首先,万方 h指数可作为评估学者学术水平的指标。
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评审等过程中,往往会参考学者的h指数。
较高的h指数意味着学者在某一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对于评定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学者的学术贡献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次,万方 h指数可用于科研竞争的评价。
在申请科研项目、参与学术会议等过程中,学者的h指数也是评审委员会的重要参考之一。
较高的h指数可以显示学者在过去的研究中的影响力,从而增加科研竞争的胜算。
此外,万方 h指数还可以作为学术交流的参考指标。
在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场合,参与者的h指数是衡量其学术地位和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标志。
博士生h指数
博士生h指数摘要:1.引言2.什么是博士生h 指数3.博士生h 指数的计算方法4.博士生h 指数的评价标准5.博士生h 指数在我国的应用6.结论正文:【引言】在学术界,博士生h 指数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博士生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博士生h 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评价标准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什么是博士生h 指数】博士生h 指数(hirsch 指数)是衡量一个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内学术成果影响力的一种指标。
它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h·希尔伯特(Albert Hirsch)于2005 年提出,基于引用次数对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量化,被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领域。
【博士生h 指数的计算方法】博士生h 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从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内发表的所有论文中,选取引用次数最高的h 篇论文,使得这h 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分别大于等于h、h-1、h-2……直到大于等于1。
计算公式为:h = n + (n1 + n2 +...+nh) / (h + 1),其中n 为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总数,n1、n2、...、nh 分别为其引用次数为1、2、...、h 的论文数量。
【博士生h 指数的评价标准】博士生h 指数的评价标准主要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定。
一般来说,h 指数越高,说明博士生的学术成果影响力越大。
在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h 指数的评价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博士生的学术成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博士生h 指数在我国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博士生h 指数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将其应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评价。
通过对博士生h 指数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博士生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潜力,为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博士生h 指数作为一种衡量博士生学术成果影响力的指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博士生h 指数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学术界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博士生的学术成果,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浅谈学术论文中h指数的影响与发展前景
学术论文的h指数(H 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它的作用是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
现在我国h指数有愈加流行的趋势,大家认为相较于影响因子,h指数能从总体上更客观地评价研究者的水平。
影响因子更多地是对期刊的评价,而h指数则兼顾了研究者的被引次数和学术论文数量。
从科学发展的总体形势看,若仅以论文数量而论,我国已成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自2008年开始,我国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持续突破10万篇,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这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正在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
然而,进一步分析论文的构成和来源,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从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我国共发国际论文83万多篇,被引510余万次,排世界第7;2011年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 6.21次,和同年世界平均水平10.71次相比,不到六成,但比上一年有两个百分点的进步。
2001年至201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世界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有美、英、德、法和加拿大,日本紧随中国之后。
一个缺陷是,基于不同的检索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Scopus、Google Scholar,算出来的某个研究者的h指数常常不一样,这跟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有关。
这时候,我们选择用哪个?估计很多人愿意用比较高的那个。
这三个里头,更多时候或许Google Scholar 给出的h指数最高,我发现它有时会将非论文的材料算作引用(如果这个材料提到了你的文章)。
实情是,这些检索数据库并不能体现你文章的所有引用,比如WoS,更侧重于SCI 收录期刊的引用,直到最近才稳定的将一些中文期刊的引用算进去。
另外,不同学科领域被这些检索数据库收录的程度不同,比如分类学期刊被收录为SCI的比例小,而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则高很多。
因此,不同领域科学家的h指数其实并没有太多可比性。
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以环境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例
[ 中图分类号 ] G23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9-5853(2019)02-0053-07
Evaluation of H index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作者简介 ] 徐怡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副编审、高级工程师。
53
出版科学,2019,27(2):53-59
出版学 出版工作
栏目主持
介子
54
领域的编辑、作者、读者了解环境科学类期刊的办 刊情况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5—6 月,当时《中文核 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 版)》尚未出版,因此仍以《中 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 版)》中 22 种环境科学 类核心期刊(简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 按排名顺序分别编号。 1.2 h 指数及计算方法
进步和学科发展,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全面反 映期刊的真实影响力 [2]。近年已有少数研究者探讨 将 h 指数应用于评价科技期刊 [3][4][5][6][7][8],但尚未 发现 h 指数用于环境科学类期刊的评价。本文以环 境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首次将 h 指数 用于环境科学类期刊的评价,并与中国知网、中国 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的期刊综合评价总分、 核心影响因子、影响力指数等其他主要评价指标进 行比较,分析 h 指数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为相关
——以环境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例
徐怡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北京,100012)
出版科学
PUBLISHING
i10指数和h指数
i10指数和h指数1. 什么是i10指数和h指数?i10指数和h指数都是用于衡量学术研究成果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它们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学者在特定领域内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1.1 i10指数i10指数是由Google Scholar提出的一种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学者至少有多少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i次。
例如,一个学者的i10指数为5,意味着他至少有5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5次。
1.2 h指数h指数是由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在2005年提出的一种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
它可以避免个别高引用论文对整体影响力的过分夸大。
具体而言,一个学者的h指数为h,表示他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
2. 如何计算i10指数和h指数?2.1 i10指数计算方法计算i10指数非常简单。
只需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该学者,并点击他的个人主页,即可看到他的i10指数。
Google Scholar会自动统计该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并计算出相应的i10指数。
2.2 h指数计算方法计算h指数相对复杂一些。
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学者的论文按照被引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2.找到排名为h的那篇论文,它至少被引用了h次。
3.如果存在排名更靠后的论文,它们也至少被引用了h次,那么h指数可以继续增加。
4.如果不存在排名更靠后的论文被引用了h次,那么h指数就是h。
3. i10指数和h指数的应用i10指数和h指数都可以作为评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考。
它们可以帮助学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术界中的地位,并与其他学者进行比较。
3.1 评估个人学术影响力通过比较不同学者之间的i10指数和h指数,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学者在特定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
通常来说,i10指数越高,意味着一个学者发表了更多被引用的论文,从而可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h指数则更注重学者的核心贡献,能够较好地衡量学者在领域内的重要性。
h指数 g 指数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h指数 g 指数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h指数 g 指数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h指数 g 指数(大纲)一、引言1.1h指数与g指数的背景1.2h指数与g指数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二、h指数详解2.1h指数的定义2.2h指数的计算方法2.3h指数的优点与局限性三、g指数详解3.1g指数的提出3.2g指数的定义3.3g指数的计算方法3.4g指数的优点与局限性四、h指数与g指数的比较4.1计算方法的差异4.2评价效果的差异4.3应用场景的差异五、h指数与g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5.1学术界的应用5.2企业界的应用5.3政府部门的应用六、如何提高h指数与g指数6.1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6.2增加学术合作与交流6.3优化科研评价体系七、总结7.1h指数与g指数的互补性7.2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八、参考文献8.1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8.2学术评价政策文件8.3相关书籍与报告一、引言在当今学术界,科研人员对于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依赖日益加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h指数和g指数。
这两个指数在学术评价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和成就的重要工具。
1.1 h指数与g指数的背景h指数起源于2005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orge Hirsch提出。
它通过将一位学者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多到少排序,然后取最高的h篇论文,使得这h篇论文的被引次数总和等于或超过该学者所有论文被引次数的总和。
h指数 i10指数 -回复
h指数i10指数-回复【h指数i10指数】:学术界的评价指标在学术界,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有很多,而其中两个著名的指标就是h指数和i10指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学者评估自己以及其他学者的学术产出,并且在职称晋升、奖项评选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h指数和i10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h指数。
h指数是由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用于衡量一个学者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h指数定义如下:一个学者的h指数是指他的N篇论文中,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论文数量。
例如,如果一个学者的10篇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10次,那么他的h指数就是10。
h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将学者的论文按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到最大的h,使得前h 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都不少于h。
与h指数相似的是i10指数。
i10指数由谷歌学术引用统计(Google Scholar Citations)提供,用于衡量一个学者在过去10年内所发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超过10次的论文数量。
i10指数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统计学者的所有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超过10次的论文数量即可。
h指数和i10指数在学术界应用广泛,并成为评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般来说,h指数和i10指数越高,说明学者的学术产出越多且影响力较大。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衡量学者的学术水平,还可以用于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的评估。
例如,高影响力期刊通常会选择具有较高的h 指数或i10指数的学者作为审稿人,以提升期刊的学术声誉。
然而,h指数和i10指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些指标只关注学者在特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无法全面评估学者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
其次,这些指标偏向于衡量学者的数量,而对学者的学术质量并不十分敏感。
也就是说,一个学者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每篇论文的质量却不高,他的h指数或i10指数也可能会很高。
因此,在使用h指数和i10指数进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学者的研究成果质量、国际合作情况等。
国内外h指数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李杨 ( 1983 - ) ,女 ,硕士 ,从事期刊编辑工作 。 收稿日期 2010 2 09 2 07
(上接封 2)
比性 。为了弱化学科影响 ,引入参数 Fr(各学科篇均被引次数 ) 对不同 学科期刊进行统一比较 ,再用相对 h指数除以 Fr,将学科间 h 指数的差 [ 37 ] 异进行归一处理 。周英博则尝试创建期刊 h 指数的公式归一化及 数据归一化的换算公式 ,试图将不同领域的期刊的 h 指数进行归一运 [ 38 ] 算 ,以实现不同学科间 h 指数的比较 。而李韧 、 苏航等也研究了消 除学科差异的方法 : 将科技人员个人的 h 指数除以其学科 h 指数 ,即得 [ 39 ] 到个人跨学科的 h 指数 。 4 h指数衍生指数 鉴于 h 指数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缺陷 ,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系 列衍生指数 ,试图从不同角度增强 h指数在学术评价中的精准度 。 4. 1 g 指数 根据 h 指数的定义 ,在 h 核内的论文的被引量不会对 h 指数产生任何影响 。 Egghe 认为 h 指数应当反映出这些高被引论文 , 2 为此提出了 g指数 ,即论文按被引次数排序后累积被引至少 g 次的最 大论文序次 。显然 , g≥ h, 而按被引量排序靠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的被引次数越 [ 40 ] 大 , g指数越大 。 4. 2 w 指数 w 指数的定义为 : 一个科学家的 w 值 , 即在其发表的论 文中有 w 篇至少被引用了 10w 次 , 而其余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 10 (w + 1) 次 。w 指数继承了 h 指数简洁易懂的特点 , 更加注重高被引 [ 41 ] 论文的影响力 。 4. 3 h( 2) 指数和 h( x) 指数 由于存在合著和同名现象 , 在 h 指数计 算中确认作者身份非常费时 ,因此 Kosmulski提出了 h ( 2) 指数 ,其定义 2 为 : 被引频次最高的 h ( 2) 篇论文每篇被引次数至少为 h ( 2) 次的最大 自然数 。与 g指数和 w 指数一样 , h ( 2) 指数给予高被引论文以更大的 权重 。由定义可知 , h ( 2 ) < h, 计算时确认作者身份耗时比 h 指数少 。 在此基础上 , Kosmulski将 h ( 2) 延伸至 h ( x) 指数 ,即被引频次最高的 h ( x) 篇论文每篇被引次数至少为 h ( x) 2 次的最大自然数 [ 42 ] 。 4. 4 A 指数 、 R指数和 AR 指数 金碧辉 、 Rousseau 等引入“h 核 ” 的 概念 ,也就是被引量位于前 h 位的论文形成 h 核 ,并针对 h指数缺乏灵 [ 43 ] 敏度 、 区分度 、 波动性的不足 , 提出了 A 指数 、 R 指数和 AR 指数 。 4. 4. 1 A 指数 。 h 核内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即为 A 指数 。其较 h 指数 [ 44 ] 更为灵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h 指数缺乏灵敏度的问题 。 4. 4. 2 R 指数 。 ∑j = 1 citj 式中 citj 表示论文 j的被引频次 。 R 即为 h 指数划定的绩效核内 论文的引文数之和的平方根 。 R 指数对 h核进行了强度测量 , 解决了 h 指数对绩效核内的变化缺乏灵敏度的问题 。 4. 4. 3 AR 指数 。
构建公平高效的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中h指数的作用
构建公平高效的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中h指数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期刊更是集聚了大量的科技研究成果,期刊质量水准的高低不仅是决定其论文是否被引用的第一要素,也是一面反映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知识创新的镜子。
为了创造一个我国与国际间的科技学术交流的平台,展示我国最新科研成果的最高水平,得到国际科学权威机构、组织和专家的认可,及时掌握当今国际科学界的最高科研水平,急待提高我国各专业期刊的科研含金量,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科研话语权。
毫无疑问,建设一个成熟高效的期刊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构成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决定条件就是科学性、国际化、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三要素。
本文详细阐述了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意义及重要性,h指数的概念,还有h指数对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应用研究。
标签:期刊学术质量;意义及重要性;h指数;应用研究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载论文水平的质量高下反映了此学术期刊水平的质量优劣,这样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学术期刊的评价基本上就是对其所载论文的整体评价。
按照通常做法是由同领域专家来评审论文质量,这是目前看来最合理、最科学的做法。
但是过高的成本也使每篇论文都需要由本领域专家评审成为不可能。
评价期刊学术质量成为了图书馆学界和教育科研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上世纪90年代”核心期刊”这个概念被图书馆学界和其他教育科研机构所熟识并认可,最终成为一种指标式的期刊评价尺度。
英国著名的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于1934年首先提出”核心期刊”理论。
他的”文献集中与离散规律”向人们揭示了论文在期刊分布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某一定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信息量很大,而多数期刊的相关信息量却较小;或者说,某一学科的大量论文高度集中在少数期刊中,这就是”核心期刊效应”,由此种评判标准而产生出各个专业和学科的”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是”核心期刊”评定的指针性要素,该要素反映的实际上是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引文量和载文量与该要素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H指数在期刊同行评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H指数在期刊同行评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石俊强; 林琳; 甘慧敏【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2)006【总页数】4页(P441-444)【关键词】同行评议; 质量评价; H指数【作者】石俊强; 林琳; 甘慧敏【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宁 27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7.5同行评议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20世纪末已成为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质量控制机制,其中《Nature》杂志1967年开始采用同行评议[1]。
英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同行评议制度是控制科学研究质量的最佳方式[2]。
2009年,Publishing Research Consortium对全球3000多个学术机构做了一项关于同行评议的调查,85%学术机构认为同行评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交流,83%学术机构认为没有同行评议科学研究质量将无法保障,90%学术机构认为同行评议有效地提高了发表论文的质量[3]。
目前期刊编辑通常依赖于同行审稿专家的建议,对作者提交的学术研究、想法或材料做出决策。
同行审稿专家为编辑提供稿件质量的评估,为作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由此可见,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它能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可读性。
目前,各种学术期刊为保障同行评议的质量,普遍使用单盲评审、双盲评审、开放式评审等形式。
然而,同行评议依然存在许多缺陷,如同行评议制度中可能存在因经济利益、社会关系、竞争关系、个人好恶而导致的非公正性,因评价标准和程序的机械化、专业歧视、热点追逐导致的非合理性,因虚假陈述、能力缺陷、怠于勤勉而导致的非客观性[4-6]。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OA)自出现以来,OA期刊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球已有9000多种OA期刊,其中大部分像《PLoS One》一样采用基于作者付费(author publication charge,APC)的开放存取模式,而APC模式的应用降低了出版商的编辑标准,同行评议质量也大大降低[7]。
h因子的作用
h因子的作用H因子是一种用来衡量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也叫做H指数或H-index。
它由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旨在解决传统学术评估指标的局限性。
H因子可以评估一个科学家在学术界的成就和影响力,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科学家个人的评估中。
H因子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即一个科学家的H因子是指其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n篇论文至少被引用了n次。
例如,一个科学家的H因子是10,表示他至少有10篇论文被引用了10次以上。
H因子的值越高,表示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H因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衡量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H因子可以客观地评估一个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
相比于传统的论文数量和总引用次数指标,H 因子更能反映一个科学家的学术质量和引用广度。
因此,H因子成为评估科学家学术地位和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
2. 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科研机构的H因子可以反映其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
机构的H因子越高,说明其所属科学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越大,科研水平越高。
因此,许多高水平科研机构都会将H 因子作为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 评估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期刊的H因子可以客观地评估其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高H因子的期刊通常代表着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被学术界广泛引用。
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在选择投稿期刊时会参考期刊的H因子。
4. 激励科学家追求高质量研究:H因子可以激励科学家追求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由于H因子要求发表的论文至少被引用n次,科学家在追求高H因子的同时也会注重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提高论文的引用率。
这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5.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H因子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科学家在追求高H因子的过程中,会积极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合作,共同发表高影响力的论文,以提高自身的H 因子。
这种合作有助于学科交叉和知识创新。
H因子作为一种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评估指标,在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科学家个人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文文章的h指数
中文文章的h指数
H指数是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的指标,而在中文文章中,H
指数同样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
H指数是指一个学者发表的文章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前h篇文章的总被引用次数大于或等于h,但排名第h+1篇文章被引用次数要小于等于h。
在中文文章中,H指数同
样可以反映出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
然而,在中文文章中,H指数的计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由于中文数据库的存在,中文文章往往被引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导致H指数相对于英文文章偏低。
其次,一些学者为了提高自己的H 指数,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例如刻意引用自己的文章、与同行之间互相引用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H指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H指数的方法,例如引入中文文章引用计数时加上一个修正因子、采用相对引用数等方法。
同时,也需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杜绝不正当的行为,保证H指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总之,中文文章的H指数是反映学者学术影响力和贡献的重要指标,但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中文数据库和学术道德等因素的影响,采取科学公正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评价。
- 1 -。
h指数 mi -回复
h指数mi -回复H指数是指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指标之一,用于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产出在学界的影响力。
这个指标很受学术界的关注,并在评价学者的学术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释H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学术界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H指数的定义。
H指数是由物理学家J.E. Hirsch在2005年提出的,用于衡量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这一指标综合考量了学者科研论文的数量以及每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并根据学者的论文引用数进行排序。
具体而言,一个学者的H指数是指他的前H篇论文引用次数总和不少于H 次,但其后H篇论文引用次数均不超过H次。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H指数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按照学者的论文引用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接着,找到一个临界值H,使得学者的前H篇论文引用次数总和不少于H次,但其后H篇论文引用次数均不超过H次。
一般情况下,H指数越高,说明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因此,H指数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学者的学术能力和研究影响力。
H指数的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在学术界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者们可以利用H指数来评估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通过了解自己的H指数,学者可以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的地位,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其次,H指数也被用来评估学者的学术竞争力。
在科研项目申请、晋升评价以及大学招聘等环节中,评委常常会考虑学者的H指数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H指数也被用于评估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质量。
一些学术排名榜单会使用H指数作为评判标准,来确定机构的排名和声誉。
然而,H指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H指数只考虑了学者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引用次数,并没有考虑到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因此,有时候H指数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者的学术水平。
其次,H指数容易受到学科领域和领域规模的影响。
例如,一些学科的论文引用数往往较低,导致H指数相对较低。
此外,H指数也容易被引用次数集中在少数几篇高引用论文所影响,从而导致对学者学术产出的全面评价。
h指数16
h指数16H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学术研究人员影响力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一个学者在学术界的贡献和影响力。
H指数的定义是指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至少和其发表的论文数量相等。
在科学研究领域,H指数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
H指数的计算方式是按照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序,直到被引用次数和论文数量相等时,该数值即为H指数。
例如,一个学者发表了20篇论文,其中有10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10次,那么他的H指数就是10。
而如果有一位学者发表了20篇论文,其中有10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那么他的H指数就是20。
H指数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的论文数量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学术评估方法主要以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依据,而忽视了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影响。
因此,H指数的出现使得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能够更加全面地被评估和比较。
其优点在于既有数量的要求,也有质量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量上的强求。
H指数的应用包括评估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评估学者的科研能力、确定学者的职称晋升、评估科研项目的作用等。
通过H 指数,可以相对客观地衡量学者的学术能力和代表性成果,并与其他学者进行比较和排名。
然而,H指数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点。
首先,H指数只考虑了论文被引用的数量,而没有考虑引用的质量。
因此,有些学者可能会因为发表了很多论文而有较高的H指数,但其实际贡献和影响力可能有限。
另外,H指数也没有考虑论文被引用的时间跨度,有些学者可能在早期阶段取得了较高的H指数,但在后期的研究中没有保持持续的影响力。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者的影响力,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评价方法。
例如,可以考虑学者的论文被引用率、学术论文在高水平期刊上的发表情况、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的演讲和报告情况等。
这些补充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影响力。
总结来说,H指数是一种用来评估学术研究人员影响力的指标。
它能够相对全面地衡量学者的学术能力和代表性成果,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比较学者的方法。
h指数、g指数、m指数和总被引量 -回复
h指数、g指数、m指数和总被引量-回复H指数、G指数、M指数和总被引量在学术界中是评估学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解释这些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学术界的应用和局限性。
最后,我们还会讨论如何最大化这些指标以提高学者的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
首先,我们来介绍H指数。
H指数是一个学者的最高被引频次和其发表论文数之间的平衡指标。
具体来说,一个学者的H指数为h,表示他/她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h次。
这意味着有h篇论文被广泛关注和引用,而其他的论文则被引用较少。
H指数的优点在于能够综合考量学者的论文数量和影响力,因此在评估学者学术水平时被广泛采用。
接下来是G指数,它是对H指数的改进和扩展。
G指数基于H指数,但考虑了被引用次数的分布。
具体来说,G指数为g,表示学者的g篇论文被引用了g^2次。
与H指数不同的是,G指数更加关注那些广泛引用次数较高的论文,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者的影响力。
然而,由于G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因此在实践中使用较少。
除了H指数和G指数,还有M指数,它是另一种用于评估学者学术水平的指标。
M指数是基于学者的论文和被引用数据计算得出的一个综合指标。
具体来说,M指数表示学者的论文产出和被引用次数之间的平衡程度。
M指数的计算方法较为简单,因此在一些学科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M指数并没有考虑到论文的影响力和质量,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学者的学术声誉。
最后,我们来讨论总被引量。
总被引量是指学者的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
与前面介绍的指标不同,总被引量并不考虑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之间的关系,而是直接统计所有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总被引量能够反映学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并不能反映其学术贡献的广度和深度。
尽管H指数、G指数、M指数和总被引量等指标在学术界中被广泛应用,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这些指标主要依赖于论文的被引频次,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学术影响,如科研项目、学术合作和科学社交媒体的影响。
h 指数 4 -回复
h 指数4 -回复h指数(Hirsch index)是用来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的指标。
在学术界,学者的影响力往往是通过其发表的研究论文的引用次数来衡量的。
h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直观,下面我将详细介绍h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在学术评估中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h指数的定义。
一个学者的h指数是指他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不少于h,同时其余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超过h。
换句话说,h指数表示一个学者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前h高的论文的引用数都不少于h。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者的h指数为4,意味着他至少有4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4次。
那么,如何计算h指数呢?计算h指数的基本原理是将学者的论文按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列,然后从前到后找到最大的i,使得前i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少于i。
这个i就是学者的h指数。
举个例子来说明计算h指数的过程。
假设一个学者的论文引用情况如下:论文1:10次引用论文2:8次引用论文3:5次引用论文4:3次引用论文5:2次引用论文6:2次引用论文7:1次引用按照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序列:10, 8, 5, 3, 2, 2, 1然后我们从前到后找到最大的i,使得前i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少于i。
在这个例子中,当i为4时,前四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少于4,而第五篇论文的引用次数是2,所以学者的h指数为4。
在学术评估中,h指数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相较于单纯依赖论文总数和引用次数,h指数更能客观地反映学者的真实影响力。
因为h指数考虑了被引用的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次数的分布情况,避免了个别高引用论文对结果的过分影响。
同时,h指数还更能反映学者的持久影响力,因为h指数要求一定数量的论文被广泛引用,而非部分论文被极高引用。
然而,h指数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h指数不能区分作者在不同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它只反映了整个学术生涯的影响力水平。
其次,h指数对于引用次数分布不均匀的学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h指数在学术评价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
7 ) 生 物学 与 生物 医学领 域 ( 当选 ) I, 新 h指 数为 5 7
对某 一学 科 领域众 多科 学 家 的 h指 数进 行统 计
[ ywod l rs a c v lain -n e Ke r s e e r he au t ;h id x;e au to dc tr il ti idc t r o v l aini iao ;bb i rc n iao n me
20 0 5年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 统 计 物 理 学 家 乔 治 ・ 赫 希 (o g rc ) 授 提 出 了一 种新 的指 标— — J r eHi h 教 s h指数 L 。h指 数 从 既 要 体 现 质 量 , 要 体 现 数 量 1 ] 又 的思想 原则 出发 , 富有 创 意地 将 科 学 家 学 术论 文 的 产 出量 ( 文数 ) 质量 ( 文数 ) 论 和 引 巧妙 地结 合 为一个 单 项指 标 , 突破 了传 统 文 献 计 量 学 指 标 用 一个 数 值 只能 描述一 种数 量 指 标 的 束 缚 , 因而 具 有 很好 的实
f r n ee au t n, r u ef r n ee au to a a e cj u n le au t n, ae te au t na d S n,no d r o ma c v lai g o pp ro ma c v l ain,c d mi o r a v la i p tn v lai n Oo i re o o o
1 科 学 家个 人 的 学 术 成 就 评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