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的会考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Ⅲ.教材精讲1.本考点知识结构2.氮的循环:3.NH3 ←N2 →NO→NO2→HNO3→NH4NO3→NH3 NH3·H2O NH4+、OH-4.氮氧化物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

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氮化合物的复习教案

氮化合物的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氮族元素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氮的相关化合物有一个系统整体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氮相关知识答题。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猜测和验证氮化合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氮化合物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科学素养,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氮有多种化合价,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

NO 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 2不是硝酸的酸酐(附带酸酐的判别)。

NO 2不能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检验(溴水也不能)。

2、NO 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但是反应后生成有NO 2或NO 不同的两种气体产物。

3.氨水显弱碱性的理解不全面。

4、检验NH 4+离子。

三、讲解导入:氮的化合物在历年的考试中一般不会单独考查,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以前所学过的氮及其化合物。

1、氮气分子式: 结构式: 电子式: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挨着氧的,说明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的活泼才对,为什么我的所见到的氮气却很稳定呢?解答:氮原子有较强的非金属性,在氮分子中有共价叁键,键能大,所以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但在高温下,破坏了共价键,氮气可跟许多物质反应。

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氮气的常见反应:与H 2反应与O 2反应与Mg 反应下列过程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闪电时,N2变为NOB、NO被空气中O2氧化为NO2C、工业上,用N2合成氨D、豆科植物根瘤菌把N2变成NH3分析:这是基础的化学常识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氮固定的理解。

答案:B2、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无色、无嗅、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稳定、密度比空气大常见反应NO+O2== 2NO24NO+3O2+2H2O == 4HNO33NO2+H2O ==2HNO3+NO4NO2+O2+2H2O == 4HNO3NO、O2被水吸收的分析NO、O2被水吸收实质上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3NO2+2H2O=2HNO3+NO。

高三化学教案-会考复习第二册 最新

高三化学教案-会考复习第二册 最新

第一章氮和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ⅤA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

一、氮气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

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氮气是具有N≡N键的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某些物质反应。

1、与氢气反应N2+3H22NH32、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2NO+O2==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3NO2+H2O==2HNO3+NO(工业制取硝酸)二、氨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氨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氨的化学式是NH3,氨分子的结构呈三角锥型,是极性分子。

1、氨与水反应氨极易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氨水显弱碱性。

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NH3和H2O。

NH3·H2O NH3↑+H2O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NH3+HCl==NH4Cl3、氨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这一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三、铵盐铵盐都是晶体,并且都能溶于水。

l1、铵盐受热分解NH4Cl NH3↑+HCl↑NH3+HCl==NH4Cl(假升华)NH4HCO3NH3↑+H2O↑+CO2↑2、铵盐与碱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NH4NO3+NaOH NaNO3+NH3↑+H2O铵盐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

利用此反应,可检验铵离子的存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

氨的实验室制法: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验满,用碱液吸收氨气以防止污染空气。

四、硝酸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材分析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单质及化合物用途广泛,可作实验药品、燃料、工农业生产的原料等,其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

因此从内容上讲,其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实现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增长。

从学习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对氨气实验室制备的探究和利用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的过程,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鲁科版教材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一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构建形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运用科学知识修复氮循环”等知识,深化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价值、变价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特点”,建立“用氧化还原观分析反应、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形成借助思维导引、化学实验等科学方法,预测、判断、分析、推理氮及其化含物性质的思维策略。

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选取大量素材进行SI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相关社会问题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气、铵盐和硝酸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

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难点:典型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的载体。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又是化学实验、无机推断的基础,因此是命题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试题主要考査硝酸的强氧化性、氮气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式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铵盐的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可以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结合来命题,试题知识跨度大,难度较高。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在备课中必须理清教材知识的完整性与内在的联系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承上启下、左右逢源的目的,避免知识的破碎。

这单元知识系统性的安排,首先是简要地阐明氮气在通常状况下的不活动性,及在特定条件下能和氢、金属、氧等元素直接化合。

然后依次引出氮和氢的化合物——氨;氮和氧的化合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通过NH3、NO、NO2等的性质又导出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在硝酸性质的一节中,从硝酸分子结构的不稳定性,分析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及其对金属反应的特殊性,从而认识硝酸盐受热易分解出氧的特性。

在知识联系方面,N2、NH3、NO、NO2的性质以及HNO3。

的化学特性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又彼此密切地联系着。

其中氮的化学性质是氨和氮的氧化物的基础知识;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又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知识基础。

反过来说,通过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学习,巩固了氮的化学性质;通过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的学习,又把氮、合成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

【讲授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你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应充分掌握教材,了解学生,抓住重点,理顺系统,从实际出发,启迪思维。

达到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并澄清一些错误观点的目的。

复习教学中应抓住下列几个方面的重点,予以突破。

1.氮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采用对比法(与已学单质分子的对比),从它所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式、键能的大小,突出氮分子有三个共价键结构的特点,阐明氮分子具有稳定结构,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但必须说明氮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如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就能与其他物质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及氨在实验室中的制法及原理。

首先抓住氨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密切关系,分析氨分子中氮原子是不等性SP3杂化,有一孤对电子,能形成配位键;氮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位于三角锥的顶端,三个氢原子位于锥底,又因这一孤对电子的电子云较多地分布在氮原子的上部,使N—H键具有较大的极性,可形成氢键。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说课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说课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说课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十分感谢市教研室的李老师和区教研室的张主任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本节课我的备课思路。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通过学习氮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复习。

尽量回归课本,抓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质量。

结合以上情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PM2.5这一社会热词为主线,分别复习了PM2.5的三个污染源(氮氧化物、氨气、硝酸)以及它的主要成分铵盐的相关知识,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

在复习过程中,每一部分都注重知识梳理,重视基础,落实重要方程式。

重要知识点例如氨的催化氧化、尾气处理中的防倒吸、用浓氨水快速制氨气的方法和原理、硝酸的强氧化性、铵根离子的检验等重点复习,努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高考题,把高考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努力落实到每个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从了解到掌握并最终消化吸收,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中,提高环保意识。

对于硝酸与铜反应这一重要知识点,考虑到时间不足,并且还有后续会议,将这一知识进行了简单处理。

以上是本节课我的备课思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学生姓名年级高二授课时间教师课时 2氮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一、氮单质与其氧化物(1).氮气的固定包括大气固氮(又称闪电固氮),生物固氮(根瘤菌),人工固氮(合成氨反应)三种方法2.氮的常见氧化物【扩展总结】一(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2)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空气中NO、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NO2+2KI=2KNO2+I2。

(5)NO、NO2均能与NH3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

NO x+NH3=N2+H2O。

(6)NO、NO2的制取二、氨气、铵盐与硝酸(B)装置原理(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吸收)①发生装置:大试管、单孔橡胶塞、酒精灯等。

②净化装置:含有水蒸气杂质,可以通过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或球形干燥管进行净化,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

P2O5与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③收集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法(4)工业合成氨简述(A)原料:空气、水和燃料(用于生产氢气)(B)适宜条件从反应速率、平衡转化率、催化剂活性、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温度:500℃左右压强:1×107 Pa左右催化剂:铁触媒及时将生成的氨气分离,剩余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

2.铵盐3.硝酸(3)具有强氧化性1.常温下能使铁铝钝化,加热时会继续反应到底2.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为——————————————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为——————————3.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需加热)4.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Fe2+, I-, SO32-, S2-)如(在酸性条件下NO3-与Fe2+, I-, SO32-, S2-不反应,因为此时硝酸根和氢离子结合相当于硝酸的效果,具有强氧化性。

氮及其化合物的会考复习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的会考复习教学设计

生独立思考和相互 合 作 的 基 础 上 , 重点掌握氮及其 化合物的知识 , 使学 生 初 步 学 会 建 立 以 元 素 为 中 心 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线 。 — — 元素化合物专 本节课是高二化学会考复习 — 教学对象是高二普通班的学生 , 因此教学设 题复习 , 而且“ 氮及其化合物” 这部 计的能力要求不能很 高 , 分内容是高一时学习的 , 由于时间久远 , 许多学生学 得并不扎实 , 学生遗忘的很严重 , 导致了学生对它的 应用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 怎样才能让学 生抓住元素化学知 识 学 习 的 重 点 , 掌握学习元素化 学知识的 方 法 呢? 我 想 只 有 让 他 们 学 会 建 构 系 统 化、 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才能真正使零散 、 孤立的知识 变得有序 、 清晰 。
N N N N N NH3 N 2 NO NO 2 HNO 3 ( u NO C 3) 2 NH4C l NO A g 3 ↑ 还原剂 ↓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剂 向外延展成面 ; 以一种物质为点 ,
·1 9 8·
化 学 教 育 2 0 1 0 年增刊 )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1 0 1 3 0 9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 开 放 性 课 堂 教 学 目 的 是 : 在化学 课堂营造一个积极 主 动 的 课 堂 情 境 , 激发学生的潜 让学生学得轻松 力 。 从而提高化学 课 堂 的 实 效 性 , 学得灵活 有 效 。 在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应 充 分 体 愉快 、 现学生的主体性 ,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 生, 同时也要大胆放手 ,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思维 。 元素 化 合 物 知 识 是 中 学 化 学 的 基 本 知 识 , 是化 学学科学习的基础 , 也是认识化学物质 、 解决化学问 题的一种重要途 径 。 但 元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内 容 多 、 分 布广 、 琐碎 , 再加上 不 容 易 记 忆 ,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 教学的难点 。 学生 常 常 感 到 知 识 杂 乱 无 章 , 学的很 很痛苦 、 很无助 ,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整理 、 累、 归纳 , 而只是简单 、 机 械 地 记 忆, 必然会增加学习的 困难 。 所以我通过复习引入 , 创设情境 , 结合氧化还 学生讨 论 、 画 转 化 图, 建立以氮元素为中 原的知识 , 心的元素化合物 的 学 习 主 线 。 之 后 设 计 实 验 “ 工业 , 上以铜屑为原料制硝酸铜 ” 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动脑思 、 动口说 、 互相探究 、 互相合作 方案 , 的能力 , 在应用旧知识探讨新问题中感受到“ 我也 的成功体验 。 同时评价实验方案 , 以探究化学实 行” 验的绿色化 。 本节 课 试 图 体 现 新 课 标 的 精 神 , 将鲜 学以致用 , 从而深化对知识 活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的理解运用 。 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 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 激 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了 发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 性 , 学生的思维品质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从而提高了化 学教学的实效性 。 在问 题 解 决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除了要求学生能进 行独立思考 ,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掌握解决问题的 能力 ; 还要求学生 能 将 自 己 的 想 法 表 达 出 来 与 人 分 享, 同时又 能 对 其 他 同 学 的 想 法 和 思 路 进 行 评 价 。 对于培养学生小组 合 作 意 识 , 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 有很大的帮助 。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年,2018年本届学生面临第一次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没有以往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化学必修1、2以后,为备战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初是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授课模式。

同时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的传递开始转变,关注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地位,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丰富生动的新模式,基于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琐碎,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学的很吃力。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呢?本节课设计了以《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构建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二维图,希望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模型,让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第一步,让学生回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对应的物质类别和所有的化合价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形成一幅常见类别、常见化合价的物质图,形成一个初步静态的二维图;第二步,在不同含氮物质之间建立转化关系,形成以物质类别转化为线索的复分解体系和以价态变化为线索的氧化还原分析体系,从而建立一种认识、分析物质性质的动态的二维体系。

第三步,从研究具体的物质抽取概括,形成建立其他物质的二维图一般方法和思路。

引导学生在遇到陌生的具体物质时,能自觉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与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本节课同时还是一节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课,因此在构建了认识物质性质二维体系后,后半部分基于此重点开展了物质性质的应用的教学。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化学氮及其氮的化合物复习考点详析教案

【知识学习】XX届高考化学氮及其氮的化合物复习考点详析教案

XX届高考化学氮及其氮的化合物复习考点详析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氮及其氮的化合物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Ⅲ.教材精讲.本考点知识结构2.氮的循环:3.氮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NH3←N2→No→No2→HNo3→NH4No3→NH3NH3&#8226;H2oNH4+、oH-4.氮氧化物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

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gt;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lt;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gt;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新教案--氮的复习

新教案--氮的复习
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时间---
必修一中学过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思考下列问题:1、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2、硝酸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
1、能说出氮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构建出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转化
三、出示自学指导:时间---
完成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图,讨论并订正答案。
四、后教:时间—
一、氮气
1.物理性质
()的气体,密度(),()溶于水
2.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能与氢气,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与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
3.可逆反应:在_________条件下能_____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②与金属反应:浓硝酸与铜
(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溶液变蓝)
稀硝酸与铜
(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变蓝)
③与非金属反应C -----
注意:(1)浓硝酸一般呈黄色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除Pt Au之外,几乎与所有金属反应,反应不生成氢气,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一氧化氮
二、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与空气大致相同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氧气反应(工业制硝酸)
三、硝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的液体,容易挥发
2、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
见光或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姓名单位TEL:000000002016年12月27日第三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单位姓名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在化学课堂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潜力。

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时效性,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灵活有效。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思维。

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时效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本节课主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重点账务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从近期的热点问题“雾霾”入手,通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复习了新学习的基本知识,也让学生掌握了通过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以调查雾霾中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来源为主线,通过探究氮氧化物的来源和处理,达到复习的目的,同时树立环保的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及氨气的相关性质。

2.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构建氮及其化合物等相关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难点:将氮的基本知识整合,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课件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课件

制备氨气的实验
介绍制备氨气的实验目的、 原理和步骤。
制备硝酸的实验
介绍制备硝酸的实验目的、 原理和步骤。
制备氮气的实验
介绍制备氮气的实验目的、 原理和步骤。
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知识点小结
1 氮元素的概述
2 氮元素的分类和应用 3 氮元素的化合物以及
相关实验
掌握氮元素的特性和分类,
了解氮气、氨、硝酸和氮
了解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 案ppt课件
本课件是关于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学案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 起了解氮元素的概述、分类和应用,以及氮元素的化合物和相关实验。
氮元素
氮元素的概述
探索氮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
氮元素的分类
了解氮气、氨、硝酸和氮化物。
氮元素的应用
发现氮元素在农业、化肥生产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氨的制备方法
探索制备氨的不同方法。
氨的性质及应用
了解氨的性质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
硝酸
硝酸的制备方法
探索制备硝酸的不同方法。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了解硝酸的性质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
氮化物
氮化物的制备方法
探索制备氮化物的不同方法。
氮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了解氮化物的性质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
氮元素相关实验
化物的性质及其在不同领
深入了解氮元素的化合物,
形式。
域中的应用。
以及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
证相关理论。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年,2018年本届学生面临第一次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没有以往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化学必修1、2以后,为备战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初是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授课模式。

同时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的传递开始转变,关注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地位,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丰富生动的新模式,基于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琐碎,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学的很吃力。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呢?本节课设计了以《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构建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二维图,希望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模型,让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第一步,让学生回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对应的物质类别和所有的化合价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形成一幅常见类别、常见化合价的物质图,形成一个初步静态的二维图;第二步,在不同含氮物质之间建立转化关系,形成以物质类别转化为线索的复分解体系和以价态变化为线索的氧化还原分析体系,从而建立一种认识、分析物质性质的动态的二维体系。

第三步,从研究具体的物质抽取概括,形成建立其他物质的二维图一般方法和思路。

引导学生在遇到陌生的具体物质时,能自觉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与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本节课同时还是一节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课,因此在构建了认识物质性质二维体系后,后半部分基于此重点开展了物质性质的应用的教学。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考纲和考情分析《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位于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与考试内容的载体。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根据平时练习和考试情况,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较多问题: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不清楚2、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有遗忘3、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不够系统三、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特性、周期律表、反应原理来认识物质性质的模型。

(2)通过对近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高考题分析,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归纳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必备核心知识,提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评价目标(1)通过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近几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高考题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四、教与学方式1、通过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填写学案、观看实验视频,自主复习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实验,让学生课前绘制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思维导图。

2、通过梳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听写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反应方程式,梳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3、通过对近几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高考题分析,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归纳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必备核心知识。

4、平板实时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使课堂评价更及时、直观。

五、教·学·评过程【学习任务1】梳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学习任务2】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突破【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结构的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学习任务3】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突破【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 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 学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目标要求】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重难点: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课堂探究】PM2.5又称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了解、控制、治理PM 2.5成为环保的重要课题。

PM2.5的来源与形成PM2.5约60%来源于二次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硝酸铵、硫酸铵等,由SO2、氮氧化物、NH3、硝酸等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PM2.5 污染源之一氮氧化物】1.物理性质:NO:NO2:2.重要化学性质:NO与氧气反应:NO2与水反应:【即时训练1】(高考题组合,双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2010·山东)B.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12·天津)C.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2014·天津)D.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2010 ·上海)【PM2.5 污染源之二氨气】1.氨气的物理性质______色_______气味的_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1体积的水溶______体积的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3.氨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即时训练2】1.下列装置不能用于气体尾气处理的是( )2.(2012·上海改编)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 .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 .②是氨气吸收装置C .③是氨气发生装置D .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3.氯气管道泄漏,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漏气处会出现白烟,这白烟就是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 2+8NH 3=N 2+6NH 4Cl 。

该反应中氧化剂为 ,还原剂为 , NH 3表现了 性。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广州市育才中学连思烁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的继续,同时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关于化学反应基本知识。

为元素族的概念、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周期表中的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这些内容既是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二、学情分析在刚学完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很多学生反映本章知识很零乱。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受课时所限,不像过去那样分章详细介绍,只能对代表性元素各有侧重地选择有重要价值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进行学习、研究。

在编写上有分有合,硅和氯采用纵向结构编写,硫和氮采用横向对比编写,前前后后共学习了十几种物质,也难怪学生们会有这种感觉。

而学完了元素周期表知识后,学生们又掌握了一些能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对本章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时,一方面可以从元素周期表入手分析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特点,从元素价态角度建立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线;另一面可以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建立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线。

从而建立两条主线,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提升对本章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懂得运用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类观等学科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巩固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②了解重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以及某些污染物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以非金属知识的复习为线索,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物质分类等学科方法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的归纳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②通过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某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教学过程设计
5 . 1 教学流程图
5 . 2 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课下 利 用 网 络 查 阅 资 料 : 工业上由洗净的废铜 并制取 C 屑作原料可得到硝酸铜 , l 2 的可能途径 。 5 . 3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 ) 给出常见的氮及其化合物 , 进行分类并画出 1 其转化关系图 。
·1 9 9·
通过 制 备 硝 酸 铜 最 优 方 案 的 讨 论 , 培养学生树 通过介绍工业制备硝酸铜的方 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 法, 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意识 ; 通过小组讨论 建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 4 . 2 发展性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运 用 分 类、 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 行梳理整合 。 [ 过程与方法 ] 在尝试建构氮及其化合物等相关 知识网络的过程中 , 学会归纳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讨论 、 交流 , 分享对问 感受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 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 学会尊重 , 学会学习 , 学会与人合作 。 4 . 3 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会建构知识网络建立以元素为中心的元素化
3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 高 一 的 学 习 , 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氮及 其化合物的知识 。 但 由 于 当 时 进 度 较 快 , 许多学生 学生遗忘的很严重 , 导致了学生对它 学得并不扎实 , 的应用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 作为会考复 习应使学生在已掌 握 的 有 关 知 识 的 基 础 之 上 , 构建 起更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 本节课我以 “ 氮及其化合物 ” 为载体 , 复习分类方 法, 为建构知识网络作准备 , 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 相互合作 , 相互启发 ; 老师适时点拨 , 让学生了解 、 学 感悟事物间彼此相互联系的 习建构知识网络的方法 , 辨证关系 , 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 授课中坚持体 验为主线 , 思维为主攻 , 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局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 在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面, 的同时 , 将鲜活的知识用于工业生产 , 学以致用 , 从而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
生独立思考和相互 合 作 的 基 础 上 , 重点掌握氮及其 化合物的知识 , 使学 生 初 步 学 会 建 立 以 元 素 为 中 心 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线 。 — — 元素化合物专 本节课是高二化学会考复习 — 教学对象是高二普通班的学生 , 因此教学设 题复习 , 而且“ 氮及其化合物” 这部 计的能力要求不能很 高 , 分内容是高一时学习的 , 由于时间久远 , 许多学生学 得并不扎实 , 学生遗忘的很严重 , 导致了学生对它的 应用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 怎样才能让学 生抓住元素化学知 识 学 习 的 重 点 , 掌握学习元素化 学知识的 方 法 呢? 我 想 只 有 让 他 们 学 会 建 构 系 统 化、 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才能真正使零散 、 孤立的知识 变得有序 、 清晰 。
4 教学目标设计
4 . 1 基本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法的应 用 。 以氮及其化合 物 为 例 ,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网 络的自主建构方法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氮元素相关物质性质的分析 , 使学生初步 学会建立以元素为中心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线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N N N N N NH3 N 2 NO NO 2 HNO 3 ( u NO C 3) 2 NH4C l NO A g 3 ↑ 还原剂 ↓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剂 向外延展成面 ; 以一种物质为点 ,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这样画? 课堂上 , 我选择了两 2 张图 : 一张是以化 合 价 高 低排列的非常简洁的关系图 : 让学 生 亲 身 体 验 建 构 知识网络的过程 。 ( 完全 放 手, 让学生随 ) 意画 , 发散思维 。 学习 归 纳 提 炼 化 学 知 另一张是 根据物质的类别将它们联系起来 ; 识的方法 。 促使 学 生 反 思, 引导 学生 透 过 现 象 看 本 质, 从而 将 零 散、 孤立 的知 识 彼 此 间 联 系 起 形成 一 个 科 学、 简 来, 洁、 系统 化、 结构化的 知识网络结构
2 0 1 0 年增刊 Ⅱ 化 学 教 育
·2 0 1· 续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体会 思考 、 小组讨论 、 [ 引导分析 ] 硝酸 在 两 条 转 化 关 系 中 的 位 置, 可 能具有的性质 。 [意图
浓) 1. C u+4 HNO u( NO H C 3( 3) 2 +2 2O+ 2 NO 2↑ 稀) 2 . 3 C u+8 HNO C u( NO H2O 3 3( 3) 2 +4 +2 NO↑ 3 . 2 C u+O 2 C u O 2 ( 稀) u NO C u O+2 HNO C 3( 3) 2+H 2O ( 4. C u→C u O u NO →C 3) 2
2 教学内容分析
“ 氮及其化合物 ” 是 中 学 化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也是会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 试题常以选择题 、 填空 题、 推断题及计 算 题 的 形 式 出 现 。 本 节 课 主 要 在 学
2 0 1 0 年增刊 Ⅱ 化 学 教 育
合物学习主线 。 因为只有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构建 才能使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 、 系统 知识网络 , 化, 学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 、 巩固 、 运用知识 。 4 . 4 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会建构知 识 网 络 。 将 零 散 的 知 识 进 行 整 合 , 价态观 、 分类观 、 转化观等学科观念的应用 。 因为学 生对零散的知识不 容 易 进 行 整 合 , 只有他们亲身体 验过这个复杂的过程 , 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 巩固及运用 。
-3 0 +2 +4 +5
引出 本 节 课 的 研 究 主 题 感悟 学 习 元 素 化 学 知 识的 重 要 性, 从而使 学生 能 自 觉 主 动 地 来 学习 。 学生回答 :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结合 时 政, 感悟学习 化学的重要
应用分类法 复习 已 学 过 知 识, 为 建构知识网络作铺垫
( ) 工业上由洗 净 的 废 铜 屑 作 原 料 可 得 到 硝 酸 2 铜, 设计实验方案 。 5 . 4 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分类画 出 氮 及 其 化 合 物 的 转 化 关 系 。 实 验 设 计: 工业上由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可得到硝酸铜 。 总结 氯 元 素 的 转 化 关 系 , 建构一个较为科学简
·1 9 8·
化 学 教 育 2 0 1 0 年增刊 Ⅱ
氮及其化合物的会考复习教学设计
陈 晶
( )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1 0 1 3 0 9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 开 放 性 课 堂 教 学 目 的 是 : 在化学 课堂营造一个积极 主 动 的 课 堂 情 境 , 激发学生的潜 让学生学得轻松 力 。 从而提高化学 课 堂 的 实 效 性 , 学得灵活 有 效 。 在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应 充 分 体 愉快 、 现学生的主体性 ,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 生, 同时也要大胆放手 ,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思维 。 元素 化 合 物 知 识 是 中 学 化 学 的 基 本 知 识 , 是化 学学科学习的基础 , 也是认识化学物质 、 解决化学问 题的一种重要途 径 。 但 元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内 容 多 、 分 布广 、 琐碎 , 再加上 不 容 易 记 忆 ,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 教学的难点 。 学生 常 常 感 到 知 识 杂 乱 无 章 , 学的很 很痛苦 、 很无助 ,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整理 、 累、 归纳 , 而只是简单 、 机 械 地 记 忆, 必然会增加学习的 困难 。 所以我通过复习引入 , 创设情境 , 结合氧化还 学生讨 论 、 画 转 化 图, 建立以氮元素为中 原的知识 , 心的元素化合物 的 学 习 主 线 。 之 后 设 计 实 验 “ 工业 , 上以铜屑为原料制硝酸铜 ” 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动脑思 、 动口说 、 互相探究 、 互相合作 方案 , 的能力 , 在应用旧知识探讨新问题中感受到“ 我也 的成功体验 。 同时评价实验方案 , 以探究化学实 行” 验的绿色化 。 本节 课 试 图 体 现 新 课 标 的 精 神 , 将鲜 学以致用 , 从而深化对知识 活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的理解运用 。 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 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 激 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了 发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 性 , 学生的思维品质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从而提高了化 学教学的实效性 。 在问 题 解 决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除了要求学生能进 行独立思考 ,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掌握解决问题的 能力 ; 还要求学生 能 将 自 己 的 想 法 表 达 出 来 与 人 分 享, 同时又 能 对 其 他 同 学 的 想 法 和 思 路 进 行 评 价 。 对于培养学生小组 合 作 意 识 , 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 有很大的帮助 。
·2 0 0·
化 学 教 育 2 0 1 0 年增刊 Ⅱ
洁的 “ 氯气及其化合 物 ” 的 知 识 网 络, 写出相互转化 并尝试寻找制取 C 的化学方程式 , l 2 的可能途径 。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5 . 5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引入 ] 投影图片 [ 提问 ] 这张图大家一定很熟悉 , 它反映的是什么? 1. 参与氮循环主要有哪些重要的含氮物质? 2. 课堂引入 [ 说明 ] 由此可见氮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 中 是 广 也说明 氮 及 其 化 合 物 在 建 立 人 与 自 泛存在的 , 然和谐关系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不 仅 如 此 , 氮及其 化合物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 如炸药中就含有 氮 元 素 …… 正 因 为 重 要 , 所以 我们才要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氨 或 铵 盐、 亚 硝 酸 盐、 硝 N NO、 NO HNO 2、 2、 3、 酸盐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 分类 , 说明分类依据 ( ) 物质分类 : 单质 : 1. 1 N 2 ( ) 化合物 : 2 [ 投影 ] 学生分组讨论 给出下列常见含氮元素的物质 : 、 ( N NH3、 NO、 NO HNO NH4C l C u NO 2、 2、 3、 3) 2 氢化物 : NH3 氧化物 : NO、 NO 2 含氧酸 : HNO 3 、 ( 盐: NH4C l C u NO 3) 2 元素化合价分类 2. , -3: NH3、 NH4C l :NO,+ 4:NO :HNO 0: N 2,+ 2 2,+ 5 3、 ( ) C u NO 3 2 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画出关系图 ( 老师巡视 , 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图 ) [ 问] 仔细分析 一 下 , 这些含氮物质之间有联系 吗?有怎 样 的 联 系? 尝 试 画 出 它 们 的 转 化 关 系。 ( 5 分钟讨论思考 ) [ 投影 ] 学生画出关系图 [ 肯定赞许 ] 非常好 , 这些都是我们梳理 零 散 、 杂 乱知识的方法 。 以化合价高低排 列 为 主 线 ,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 出哪些物质的化 合 价 可 以 升 高 , 哪些物质的化 构建元素 知识络 从而将更多的物质有机地联系 合价可以降低 , 起来 。 以气态氢化 物 - 单 质 - 氧 化 物 - 酸 - 盐 为 主 , 线, 向外延展成面 ( 或网络 ) 从而与更多 的 物 质 联系起来 。 [ 小结 ] 学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建立 : 最低价 — 中间价 — 最高价的转化关系 。 氢化物 — 单质 — 氧化物 — 酸 — 盐的转化关系 。 面对陌生纷繁的 物 质 时 , 其实我们最常用的还 “ , 是这种方法 : 以点 → 面 ” 再进一步抽象 出 物 质 的内在联系 综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