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专升本 答案
马原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马原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主要原因在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D.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答案:A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
A.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A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人民群众D. 科学技术答案:B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C. 经济危机D. 资本积累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 阶级斗争B. 生产关系C. 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阶级斗争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
A. 偶然的B. 必然的C. 人为的D. 自然的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
1. (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本题1.0分)A、扩大改革开放B、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公有制为主体D、实行按劳分配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12. (单选题)我国的国体是(本题1.0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共和制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13.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本题1.0分)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 14. (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本题1.0分)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B、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C、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D、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15.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本题1.0分)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06. (单选题)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本题1.0分)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可知性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17. (单选题)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本题1.0分)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18.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本题1.0分)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19.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本题1.0分)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水平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110.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本题1.0分)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 111.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
作业提交11.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本题5.0分)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52. (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本题5.0分)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3.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5.0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4. ( 单选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本题5.0分)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5. (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本题5.0分)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56. (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本题5.0分)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7.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本题5.0分)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58.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5.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59.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5.0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10. ( 单选题)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本题5.0分)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511.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5.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512. (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本题 5.0分)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13.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5.0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14.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 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515. (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本题5.0分)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516. ( 单选题 )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本题5.0分) A 、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 、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 、 既肯定又否定 D 、 既前进又倒退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7. ( 单选题 )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本题5.0分) A 、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8. ( 单选题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本题5.0分) A 、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 、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19. ( 单选题 )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本题5.0分) A 、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20. ( 单选题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本题 5.0分) A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5 返回作业提交21. ( 单选题 )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本题5.0分) A 、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2. ( 单选题 )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本题5.0分) A 、 永恒性; B 、 客观性; C 、 不变性;; D 、 终极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3. ( 单选题 )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本题5.0分) A 、 劳动对象 B 、 劳动资料 C 、 劳动者; D 、 生产资料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4. ( 单选题 )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本题5.0分) A 、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 、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 、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5. ( 单选题 )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本题5.0分) A 、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 、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 、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6. ( 单选题 )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本题5.0分) A 、 观察实验方法 B 、 逻辑推理方法 C 、 矛盾分析法 D 、 归纳演绎方法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7. ( 单选题 )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本题5.0分) A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8. ( 单选题 )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本题 5.0分)A 、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 、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 、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9. ( 单选题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本题 5.0分) A 、 对立统一规律B 、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 、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D 、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10. ( 单选题 )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本题5.0分) A 、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 、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 、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11. ( 单选题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本题5.0分) A 、 唯物主义 B 、 宿命论 C 、 唯意志论 D 、 循环论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12. ( 单选题 )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本题5.0分) A 、 客观的物质世界 B 、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 、 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 、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513.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本题5.0分) A 、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14. ( 单选题 )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本题5.0分) A 、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5. ( 单选题 )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本题5.0分) A 、 纯粹是必然的 B 、 纯粹是偶然的C 、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 、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解析: 得分:516. ( 单选题 )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本题5.0分) A 、 科学技术 B 、 劳动对象 C 、 劳动者 D 、 管理方式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17. ( 单选题 )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本题5.0分) A 、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8. ( 单选题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本题 5.0分) A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 、 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9. ( 单选题 )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本题5.0分) A 、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 真理具有全面性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20. ( 单选题 )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本题5.0分) A 、 意识决定物质 B 、 意识创造物质C 、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 意识依赖于物质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返回作业提交31. ( 单选题 )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4.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2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2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2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共15题,共30分)1.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2.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6.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
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
这段材料蕴涵的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9.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1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共15题,共30分)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2分)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2。
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4.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1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1分)21.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22.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2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26.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27.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 (1分)29.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二. 多选题(共15题,共30分)1.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2.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6.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
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
这段材料8.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9.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 “皆本物理至固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考试试题及答案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1. (单选题) 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本题2.0分)A、能够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B、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C、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进程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2.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本题2.0分)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3. (单选题)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本题2.0分)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04.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本题2.0分)A、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水平大大超过了封建社会C、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D、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5. (单选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本题2.0分)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6.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2.0分)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7. (单选题)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本题2.0分)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8.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2.0分)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9.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2.0分)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0.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2.0分)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1.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本题2.0分)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12. (单选题)人民群众是(本题2.0分)A、居民中的大多数B、无产阶级C、体力劳动者D、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13. (单选题)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题2.0分)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14. (单选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本题2.0分)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15.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本题2.0分)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16. (单选题)真理就是(本题2.0分)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17. (单选题)我国的国体是(本题2.0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共和制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8. (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本题2.0分)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9. (单选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本题2.0分)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20. (单选题)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2.0分)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生产劳动D、气候变化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21.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022上学期专升本考试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22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自测姓名:孟永利班级:22上21环境工程专升本函授01(济源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教学点182)成绩:63.2分一.单选题(共18题,41.4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C、实现人权•D、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2.3分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2.3分5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2.3分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2.3分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2.3分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11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2.3分12“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doc
马原复习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C)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C.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B)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C.政治体制不同D.意识形态不同4、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B)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6、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B)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C)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D)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1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是量变和质变,新的量变和质变)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对立统-)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质量互变)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否定之否定)11、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B)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D.实现人权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13、一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B)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C)(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O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17、相对静止是指(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就不同)A.事物绝对不动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B.事物永恒不变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1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9、人生观是人们对(B)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D.人的思维方式的看法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基本属性是A)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2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B)(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为不同劳动者所有)A.自然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B.社会分工 D.货币转化为资本2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乂的(D)(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A.劳动价值理论 C.商品与货币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2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5、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C)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26、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B)A.无产阶级革命B.科学技术的发展C.党的教育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7、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统一)A.生产资料的生产B.自然界提供的丰富资源C.物质资料的生产D.生产力发展水平28、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29、国家垄断咨本主义产牛与发展的根源是(B)(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A,科技革命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经济危机D.资本主义对外扩张30、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B)A.产品全面社会化B.生产资料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 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3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C)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3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艮本的本质属性是(C)(坚定地B、自觉地C、鲜明的D、彻底的A)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34、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诞生)3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可知性B.实物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36、“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3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38、(C)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考试试卷答案
1.(单选题)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
(本题3.5分)A、收入概念B、生产概念C、分配概念D、流通概念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52.(单选题)整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是()。
(本题3.5分)A、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变为无产者B、把货币转化为资本C、把劳动力转化为商品D、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3.(单选题)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本质上是()。
(本题3.5分)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B、小私有经济C、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54.(单选题)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
(本题5.5 分)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05.(单选题)社会主义工资是()。
(本题3.5分)A、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C、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D、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6.(单选题)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本题3.5分)A、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B、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D、调节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57.(单选题)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
(本题3.5分)A、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B、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C、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D、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B得分:08.(单选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该()。
(本题3.5分)A、按劳分配是唯一分配原则B、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C、按资分配为唯一分配原则D、以按劳分配为补充,其他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原则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9.(单选题)资本家垫支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属于固定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的()。
专升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 C2、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答案: A3、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B、物质运动的永恒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答案: A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A、社会实践基础B、阶级条件C、思想理论来源D、自然科学前提答案: D5、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答案: D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答案: A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答案: B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答案: C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案: C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答案: B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答案: C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 C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答案: B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答案: C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答案: B16、“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答案:“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升本)考试试卷答案
1. (单选题)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
(本题3.5分)A、收入概念B、生产概念C、分配概念D、流通概念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3.52. (单选题) 整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是()。
(本题3.5分)A、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变为无产者B、把货币转化为资本C、把劳动力转化为商品D、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03. (单选题)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本质上是()。
(本题3.5分)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B、小私有经济C、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3.54. (单选题) 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
(本题3.5分)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 05. (单选题) 社会主义工资是()。
(本题3.5分)A、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C、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D、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06. (单选题) 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本题3.5分)A、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B、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D、调节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3.57. (单选题)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
(本题3.5分)A、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B、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C、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D、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08. (单选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该()。
(本题3.5分)A、按劳分配是唯一分配原则B、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C、按资分配为唯一分配原则D、以按劳分配为补充,其他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原则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09. (单选题) 资本家垫支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属于固定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考试1.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 )。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空想社会主义(6)科学社会主义(本题1.5分)A、 (1)(3)(6)B、 (2)(4)(6)C、 (2)(4)(5)D、 (2)(3)(6)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1.53. (单选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
(本题1.5分)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1.55. (单选题)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
(本题1.5分)A、具体性B、现实性C、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 1.56.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本题1.5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规律的观点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1.57. (单选题) 矛盾是( )。
(本题1.5分)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D、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1.59.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
(本题1.5分)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动力和源泉学生答案: A解析:得分: 1.510. (单选题)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本题1.5分)A、普遍性、B、多样性C、稳定性D、客观性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 1.511. (单选题)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本题1.5分)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1.513. (单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马克思主义原理(专升本)
马克思主义原理(专升本)多选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_____(5分)(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标准答案是:A,C2.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_____(5分)(A) 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B) 生物界的生存竞争(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D) 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标准答案是:A,B,C3. 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_____(5分)(A)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标准答案是:A,B,D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_____(5分)(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 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发展的标准答案是:A,C,D5.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_____(5分)(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标准答案是:A,B,C6.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_____(5分)(A) 普遍联系的观点B) 永恒发展的观点(C) 对立统一的观点(D)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标准答案是:A,B判断题7. 请问马克思主义是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是:正确8. 请问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是:正确9. 请问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学说?(5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是:错误10. 请问物质世界的静止是否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5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是:错误11. 请问偶然性是否是科学的敌人?(5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是:错误:12. 请问否定是否是事物的自我否定?(5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是:正确填空题13. 在世纪之交面向全球范围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中,名列榜首的是___(1)___ 。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专升本 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 在世纪之交面向全球范围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中,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4. (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5.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
9.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10.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有两重性)。
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2. (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3.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1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二、名词解释1.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成人教育专升本《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1.斯密和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 B.精髓 C.实质 D.核心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 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客观性和自发性C.盲目性和自觉性 D. 客观性和普遍性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满足猎奇心理 B.改造客观世界 C.实现自我价值 D.创造客观规律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11.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A.政治面貌 B.经济地位 C.宗教信仰 D.价值取向1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
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升本)试题和答案
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升本)--习题和答案1. (单选题) 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是( )(本题3.0分)A、1873年经济危机B、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C、1990年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D、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萧条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 (单选题) 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从它的( )(本题3.0分)A、阶级属性讲B、研究的对象讲C、研究的主要内容讲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 (单选题)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本题3.0分)B、意识能动性C、主体选择D、实践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4. (单选题)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本题3.0分)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5. (单选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里的“常”指的是( )(本题3.0分)A、矛盾B、规律D、奥秘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6. (单选题)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本题3.0分)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7. (单选题)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本题3.0分)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8. (单选题)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本题3.0分)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学生答案:未答题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9. (多选题)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本题4.0分)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 在世纪之交面向全球范围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中,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4. (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5.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
9.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10.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有两重性)。
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2. (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3.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1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二、名词解释1.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
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
3.金融寡头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集团4.商品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
商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5.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6. 规律规律,又叫法则,马克思主义对此范畴的定义及定性如下:规律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改造人类社会,并且限制某些规律对人类的破坏作用,是人们进行科学预测,制定实践计划的客观依据。
规律是在某种范围内或某种条件下,事物间的必然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唯一性。
7.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8.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9.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
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看,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规模与剩余价值的量成正比,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就越增大;而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资本家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10. 三大差别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三、综合题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0分)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断,(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辩证法是关于普通联系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联系,其根本内容都是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既对立又统一.所以,联系就是矛盾,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说明事物的联系,了解联系的内容和本质.(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志.辩证法是永恒发展的科学,只有从对立统一中,才能了解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本内容和实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区别开来.(3)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物辩证法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具有丰富内容,它是由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若干范畴所组成.在全部辩证法的内容中,唯有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它贯穿于一切其他规律和范畴.只要以它为指导,其他规律和范畴便可获得深刻的解释和正确的规定.以上三个方面表明: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唯物辩证法具有根本性意义.2.简述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10分)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3.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0分)首先,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其次,在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上,由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第三,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关系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第五,在社会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良主义的措施.第六,上层建筑做了多方面的调整,国家职能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七,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国家在战后进行了新的扩张,形成了新的世界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第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直接占领和掠夺为特点的旧殖民主义发展为间接控制和剥削为特点的不平等关系.最后,西方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由两极对立发展为和平共处.4.简述20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0分)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可概括如下:1.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必须用科学态度对待它。
就是说,要去研究它,应用它,发展它,而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把它作为僵化的教条去照抄照搬。
2.建设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世纪社会主义大都产生在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3.要把改革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途径。
恩格斯早就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更高类型的社会形态,除了与资本主义有着对立的一面外,还有着继承和相互联系的一面,这就是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
5.搞社会主义关键是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好。
5试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5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体现着普遍性。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一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二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在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创举,有很多可以举的例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无不是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以上,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0分)(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7. 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