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作业指导书汇总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二、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涵盖了微生物检验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流程。
三、术语和缩略词1. 微生物检验:对车间生产环境及产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2. 车间:指生产车偶尔工作区域。
3. SOP:标准操作规程。
四、工作流程1. 样品采集a. 样品来源:根据生产计划,确定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样品来源,如空气、水、表面、产品等。
b. 样品采集器具:使用无菌器皿、无菌棉签等采集样品,并确保器皿、棉签等的无菌。
c. 采样点位:根据车间布局和生产流程,确定采样点位,并在采样前进行清洁和消毒。
d. 采样方法:根据样品特性和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接触法、悬浮法等。
e. 采样数量:根据标准要求,确定采样数量,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样品处理a. 样品处理前准备:准备无菌培养基、培养基平板、稀释液等所需试剂和器材,并进行无菌操作。
b. 样品处理方法:根据样品特性和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稀释法、过滤法等。
c. 样品处理流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样品的处理过程无菌、准确。
3. 培养和孵育a. 培养基选择: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大肠菌群选择琼脂等。
b. 培养基制备: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无菌。
c. 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特性和检验要求,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等。
d. 培养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包括涂布法、倾注法等。
e. 孵育时间: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确定合适的孵育时间,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结果判读a. 菌落计数: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数量,进行菌落计数,并记录结果。
b. 结果解读:根据标准要求,对菌落计数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c. 异常处理:如果发现异常结果,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车间生产环境和产品的卫生安全。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企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准确的操作指导,帮助车间人员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1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前,应对采样容器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 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样品,并避免交叉污染。
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
-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样品,使用无菌采样工具进行采集。
1.2 样品处理- 样品采集后,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样品处理前,应根据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稀释、搅拌等。
- 样品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使用无菌操作工具和环境。
1.3 样品储存与运输- 样品处理完成后,应根据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如低温、避光等。
- 样品储存时,应密封好容器,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 样品运输时,应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并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微生物检验方法2.1 培养基选择-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检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 培养基的配制应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浓度进行,避免过度或不足。
2.2 培养条件控制-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进行控制。
- 培养条件的控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3 培养时间和观察-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检验要求确定,一般为24-48小时。
- 培养过程中,应定时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
三、结果判定与记录3.1 结果判定- 根据检验要求和标准,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鉴定和计数。
- 结果判定时,应注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颜色、形态等。
3.2 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结果等。
- 结果记录时,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格或系统,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相关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本指导书适合于车间内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检验。
二、检验设备和试剂1. 检验设备(1) 培养箱:温度范围在25-37摄氏度之间,具备恒温和恒湿功能。
(2) 显微镜:具备高倍和低倍放大功能,可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 生物安全柜:确保操作人员和样品的安全,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4) 无菌操作台:用于样品的无菌处理和操作。
(5)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试剂和样品。
(6) pH计:用于测量培养基的酸碱度。
2. 试剂和培养基(1) 琼脂:用于制备培养基。
(2) 细菌营养琼脂:用于细菌的培养和检测。
(3) 真菌营养琼脂:用于真菌的培养和检测。
(4) 生理盐水:用于样品的稀释和洗涤。
(5) 洗涤液:用于清洗实验器皿和设备。
(6) 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器皿和设备。
三、样品采集和处理1. 样品采集(1) 原料样品:从供应商处采集,确保样品的新鲜度和代表性。
(2) 半成品样品:从生产线上采集,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3) 成品样品:从成品库房中随机抽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样品处理(1) 原料样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样品的处理,包括样品的稀释和过滤等步骤。
(2) 半成品样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样品的处理,包括样品的稀释和过滤等步骤。
(3) 成品样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样品的处理,包括样品的稀释和过滤等步骤。
四、微生物检验方法1. 细菌检验(1) 培养基准备:按照标准配方制备细菌营养琼脂培养基。
(2) 样品接种: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接种。
(3)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
(4) 结果判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形成,根据菌落的形态和颜色进行初步鉴定。
(5) 细菌计数:根据菌落的数量进行细菌的计数,使用计数板或者显微镜进行计数。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匡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保障生产质量。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根据生产流程和检验要求,确定样品采集点,确保代表性和准确性。
1.2 采集工具准备:准备好消毒的采集容器、取样器具等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1.3 采集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避免外界污染和误差。
二、样品处理2.1 样品保存:将采集的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品变质。
2.2 样品处理:根据检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3 样品分装: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分装处理,避免相互干扰。
三、实验室操作3.1 检验设备准备: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
3.2 检验条件控制:控制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3 检验操作规范: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避免操作失误和污染。
四、结果分析4.1 结果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结果解读: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4.3 异常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质量控制5.1 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员工培训: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检验流程和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正确操作和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
二、检验设备和试剂准备1. 检验设备:- 微生物培养箱:温度范围为20-45℃,能够提供恒温和恒湿的环境。
- 无菌工作台:具备紫外灯杀菌功能,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 电子天平:精确称量微生物培养基和试剂。
-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00倍,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
- 无菌培养皿、离心管、试管等:用于培养微生物和样品处理。
2. 试剂准备:- 培养基:根据不同检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等。
- 无菌蒸馏水:用于制备培养基和稀释样品。
- 试剂盒:根据检验需要准备相应的试剂盒,如细菌总数检测试剂盒、霉菌检测试剂盒等。
三、检验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和处理:- 根据检验要求,采集代表性样品,确保样品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稀释等。
2. 培养基制备:- 根据检验要求和培养基配方,称取适量的培养基粉末。
- 加入适量的无菌蒸馏水,搅拌均匀溶解。
- 将培养基分装到无菌培养皿或者试管中。
3. 样品接种:- 使用无菌技术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确保样品和培养基的接触充分。
- 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接种方法,如涂布法、均匀悬浮法等。
4. 培养条件设置:-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设置不同的培养时间。
5. 培养基菌落计数:- 在培养时间结束后,取出培养皿,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计数板或者显微镜计数室进行菌落计数。
- 记录菌落计数结果,并根据标准进行解读。
6. 检验结果分析和报告:-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指标要求。
-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释。
四、质量控制措施1. 内部质量控制:- 定期对培养基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微生物检验是车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设备和试剂准备1. 检验设备:- 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微生物样品,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 培养箱:用于培养微生物样品。
-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计数微生物样品。
- 移液器、培养皿、试管等常用实验器材。
2. 试剂准备:- 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等。
- 消毒液:用于对实验器材和工作台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甲醇、乙醇等溶剂:用于制备样品的稀释液。
三、样品采集和处理1. 样品采集:- 产品样品:从车间生产线上随机采集一定数量的产品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环境样品:选择生产车间内的不同区域,如工作台、设备表面、空气等采集样品。
2. 样品处理:- 产品样品:根据产品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如稀释、均匀悬浮等。
- 环境样品:使用无菌的拭子或棉签,在采样区域轻轻刮取,将样品转移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
四、微生物培养和计数1. 培养基制备:- 按照培养基说明书中的要求,准备适量的培养基。
- 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待其凝固。
2. 培养:- 将处理后的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 将培养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3. 计数:- 培养结束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或试管中的微生物。
- 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记录微生物的数量。
五、结果分析和报告1. 结果分析:- 根据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 比较检测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异,确定产品或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 报告编写:- 撰写微生物检验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 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呈现检验结果和结论。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1. 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确保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指导书适用于车间微生物检验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2. 术语和定义2.1 微生物检验:对车间环境、设备和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2.2 车间环境:指车间内的空气、水、表面和其他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区域。
2.3 检验员:负责执行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
3. 检验设备和试剂3.1 培养基:根据检验需要准备适当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3.2 培养皿:使用无菌培养皿,如琼脂平板、斜面琼脂培养皿等。
3.3 微量移液器:用于取样和移液的工具,确保准确和精确。
3.4 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具和试剂的设备,确保实验无菌。
3.5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设备。
4. 检验操作4.1 准备工作4.1.1 检验员应穿戴无菌工作服、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环境无菌。
4.1.2 检验员应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和试剂,并进行灭菌处理。
4.1.3 检验员应根据检验要求准备样品,如车间空气、水、表面和产品样品。
4.2 取样4.2.1 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取样点和取样方法。
4.2.2 使用无菌取样容器,如无菌棉签、无菌容器等,进行取样。
4.2.3 取样时应避免污染,保持取样容器的无菌状态。
4.3 培养4.3.1 将取样物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如平板、斜面等。
4.3.2 使用无菌的微量移液器,取适量的样品滴于培养基上。
4.3.3 使用无菌棉签或铂丝,将样品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
4.3.4 根据培养基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温度和时间的培养。
4.4 检测和计数4.4.1 在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的生长。
4.4.2 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并进行计数。
4.4.3 根据检验要求,记录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4.5 结果分析和报告4.5.1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车间环境、设备和产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检验操作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指导书目录(一)安全守则(二)检验总则(三)基本技术要求(四)食品平板菌落计数(五)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六)沙门氏菌检验(七)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八)霉菌计数(九)革兰氏染色(十)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十一)水中微生物的检验(十二)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检验(十三)蔬菜农残的快速检测审核:编制:(一)安全守则1进入实验室工作衣、帽、鞋必须穿戴整齐。
2在进行高压、干燥、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蒸馏易挥发、易燃液体时,不准直接加热,应置水浴锅上进行。
3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进行,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能离开现场。
4工作完毕,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杀菌剂)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液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5实验完毕,及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染菌带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填写日常工作记录。
6每日下班,认真检查水、相关电源是否关闭和正在使用的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并认真记录。
下班前关好门窗,方可离去。
(二)检验总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规定了微生物检验一般规则。
本文适用于食品中微生物学检验的采样、检验及结果报告。
2样品的采集2.1采样目的确保采集的样品能代表全部被检验的物质,使检验分析更具代表性。
2.2采样原则2.2.1采集的样品要有代表性,采样时应首先对该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贮藏方法条件、周围环境卫生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检查是否有污染源存在,同时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2.2应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在进行检验前不得污染,不发生变化。
2.2.3采样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容器不得使用煤酚皂溶液,新洁尔灭、酒精等消毒物灭菌,更不能含有此类消毒药物,以避免杀掉样品中的微生物,所用剪、刀、匙用具也需灭菌方可使用。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1. 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所有环节,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
3. 检验设备和试剂3.1 检验设备:- 微生物培养箱- 培养基灭菌器- 显微镜- 平板计数器- 灭菌器3.2 试剂:- 培养基- 琼脂- 细菌培养液- 生理盐水- 无菌纱布- 灭菌液4. 检验流程4.1 样品采集4.1.1 样品采集前,操作人员应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保持采样环境的洁净。
4.1.2 样品采集应遵循标准采样方法,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样品,并确保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4.1.3 采集样品后,即将送至检验室进行处理。
4.2 样品处理4.2.1 样品处理前,操作人员应将工作台面、仪器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4.2.2 样品处理应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稀释、过滤等。
4.2.3 处理后的样品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保存,避免细菌污染。
4.3 菌落计数4.3.1 菌落计数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琼脂等试剂,并进行灭菌处理。
4.3.2 取适量的处理后样品,加入培养基中,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
4.3.3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放入微生物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4.3.4 培养结束后,使用平板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记录结果。
4.4 菌种鉴定4.4.1 菌落计数后,根据需要选择部份菌落进行鉴定。
4.4.2 取菌落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液的接种。
4.4.3 将培养液接种于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培养。
4.4.4 观察培养结果,根据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菌种鉴定。
5. 结果分析与记录5.1 对菌落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
5.2 对菌种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菌种名称、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
5.3 结果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归档。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1 目的通过对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规范确保检验工作有序进行.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全过程。
3 职责3.1 检验人员严格按检测流程做好各项工作。
3.2 检测主管做好监督检查工作.4 内容4.1 准备工作4。
1.1 卫生清洁整理普通检验室内的各类检验物品,检查工作台面和地面卫生。
4.1.2样品收集登记4。
1.2。
1与收样员沟通,确定检样品种、数量(如仓库到货的茶原料、内包膜,车间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研发样品,采购样品,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定期跟踪检测的样品)。
4.1.2。
2与质保员沟通,确定检样品种、数量(如自来水、纯水、一楼生产过程跟踪的各阶段液体)。
4.1。
2。
3 按检测计划自行确定的检样品种、数量(如工作间空气、设备内表面、员工手部)。
4.1。
2.4各项确定后,收集并登记样品。
4。
1.3检测方法的确定4.1.3。
1样品收集后进行分类,确定样品的检测方法,若无方法的要尽快上报或查找相关方法。
4.1。
3.2微生物各项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见附表1)4.2 试剂配制、物品包扎4。
2。
1玻璃容器的包扎:灭菌前器皿应包扎紧密完整后才进行灭菌,以防止灭菌后器皿受到污染。
4。
2。
2平皿、吸管按量分成若干单元用牛皮纸、报纸包扎;4.2.3试管及三角瓶应塞硅胶塞,在瓶口再用报纸包扎;4.2.4其它玻璃或金属取样工具也要用报纸包扎;4。
2。
5生理盐水按氯化钠加水比例0.84%配制;平板计数琼脂(PCA)、孟加拉红、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则以标签上规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按需要量分装成于不同规格的容器中。
4。
3 高压灭菌4。
3。
1培养基及器皿的灭菌:4.3.1.1高压蒸汽灭菌:金属器具、玻璃器皿、基础培养基及其它耐热物品均放入锅内灭菌。
4。
3。
1.2灭菌参数:121℃(0。
1034MPa),15~20min;4.3.2染菌培养物:121℃(0.1034MPa),30min;4.3.3含糖类不耐热培养基(按试剂要求):115℃(0。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2)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检验目的车间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评估产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通过检验结果,可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微生物污染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三、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车间内所有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微生物检验。
四、检验设备和试剂1. 基本设备:- 微生物平台- 显微镜- 微量移液器- 培养皿、试管、离心管等常用实验器具2. 试剂:- 洗涤剂- 生理盐水- 培养基- 染色剂等五、检验流程1. 样品采集:- 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使用无菌器具采集样品,并避免外界污染。
2. 样品处理:- 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稀释、过滤等。
- 严格控制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避免误差。
3. 培养基制备:- 根据检验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准确配制。
- 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避免培养基本身的污染对结果的影响。
4. 培养:- 将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相应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 避免交叉污染,保持培养过程的无菌性。
5. 检测和计数:- 根据培养基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如菌落计数、显微镜观察等。
- 严格按照检测方法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评估,判断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 如有异常结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扩散。
六、质量控制1. 内部质控:- 定期进行内部质控,包括对培养基、试剂和设备的验证和检验。
- 记录质控结果,及时纠正和改进不合格项。
2. 外部质控:- 参加相关的外部质控活动,如实验室间比对、参比物质使用等。
- 定期评估外部质控结果,及时纠正和改进不合格项。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要求,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所有环节,包括样品采集、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
三、检验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提供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2. 培养箱:提供恒温、恒湿的培养环境,温度控制在37℃。
3. 显微镜:提供高倍率放大镜头,便于观察微生物形态。
4. 培养皿、移液管等:提供适用的实验器具。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a. 根据产品类型和采样点确定采样计划。
b. 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样品,避免外界污染。
c. 采集样品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2. 样品处理a. 对于固体样品,称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均匀悬浮。
b. 对于液体样品,取适量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c. 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加热灭菌等。
3. 细菌培养a. 取适量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
b. 将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c.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
d.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而定,通常为24-48小时。
4. 菌落计数a. 使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
b. 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进行计数。
c. 记录菌落计数结果,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5. 菌种鉴定a. 从菌落中取出纯种菌株。
b. 进行生理和生化特性的检测,如氧需求、酶活性等。
c. 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应的鉴定手册,确定菌种的名称和特性。
六、结果分析与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判定样品是否符合微生物质量要求。
如果样品中的微生物超过了标准限值,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处理。
七、质量控制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记录和分析质量控制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设备、产品等进行微生物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可以评估车间的卫生状况,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正文内容:1. 检验项目1.1 空气微生物检验1.1.1 采样点的选择:根据车间的特点和布局,合理选择采样点,包括生产区域、通风设备、空调系统等。
1.1.2 采样方法: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器和采样时间,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1.3 检测方法: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或者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和计数。
1.2 表面微生物检验1.2.1 采样点的选择:根据车间的设备和工艺流程,选择表面采样点,包括生产设备、操作台面、管道等。
1.2.2 采样方法:采用无菌棉签、刷子或者拭子进行表面采样,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2.3 检测方法: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或者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和计数。
2. 检验标准2.1 国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包括空气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限值要求。
2.2 行业标准:根据所属行业的相关标准,制定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包括产品微生物限值、生产环境要求等。
2.3 内部标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车间微生物检验的内部标准,包括采样方法、检测方法、评估标准等。
3. 检验频率3.1 定期检验:根据车间的特点和生产情况,制定定期的微生物检验计划,包括空气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检验频率。
3.2 不定期检验: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特殊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微生物检验,及时评估车间的微生物状况。
4. 结果评估4.1 检测结果的解读:根据检测结果,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解读,评估车间的微生物状况。
4.2 异常结果的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扩散和影响产品质量。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和产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指导,包括样品采集、培养方法、检测技术、结果解读和记录等方面。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根据车间布局和生产工艺,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涵盖不同区域、设备和工序,以确保全面检测车间微生物污染情况。
1.2 采样器具准备:准备无菌的采样器具,如无菌棉签、无菌采样袋等。
在采样前进行灭菌处理,避免样品污染。
1.3 采样操作:在采样前,工作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人员对样品的污染。
根据采样点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如直接接触采样、表面刮取采样等。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二、培养方法2.1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霍乱弧菌选择性琼脂等。
2.2 培养条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等。
培养温度一般为37摄氏度,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3 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检测要求,确定培养时间。
一般情况下,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但对于某些微生物,如真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三、检测技术3.1 基本技术:车间微生物检验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涂布法、过滤法等。
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检测。
3.2 PCR技术:PCR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在车间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应用PCR技术进行快速筛查和定性分析。
3.3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微生物学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在车间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应用生物传感技术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果解读4.1 判断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二、检验范围1. 生产环境:包括车间空气、表面及设备的微生物检验。
2. 原辅材料:包括进货检验和过程中的微生物检验。
3. 半成品和成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检验和最终成品的微生物检验。
三、检验设备和试剂1. 空气采样器:用于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样品。
2. 表面采样器:用于采集设备表面的微生物样品。
3. 培养基:用于培养微生物样品。
4.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计数微生物样品。
四、检验方法1. 生产环境微生物检验a. 空气微生物检验i. 在指定位置设置空气采样器,按照指定时间进行采样。
ii. 将采样器中的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iii.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和计数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菌落。
iv. 根据标准规定的限度,判断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
b. 表面微生物检验i. 在指定设备表面采样区域使用表面采样器进行采样。
ii. 将采样器中的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iii.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和计数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菌落。
iv. 根据标准规定的限度,判断设备表面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2. 原辅材料微生物检验a. 进货检验i. 从供应商提供的样品中采集适量样品。
ii. 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iii.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和计数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菌落。
iv. 根据标准规定的限度,判断原辅材料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b. 过程中检验i. 从生产过程中的样品中采集适量样品。
ii. 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iii.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和计数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菌落。
iv. 根据标准规定的限度,判断原辅材料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微生物限度检查作业指导书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为微生物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范围:适用于辅料、内包材料和所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参照标准:GB/T4789.3-2003,GB/T4789.15-2003,GB/T4789.2-2003内容:1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
供试品一般按批号随机抽样;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以备复检)。
检验的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
2仪器与用具恒温恒湿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恒温水浴、高压蒸汽消毒锅、电热恒温干燥箱;试管、锥形瓶、量筒、培养皿(Φ90mm)、刻度吸管、研钵;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镊子、剪刀、酒精灯、打火机、编号笔、75%酒精棉球;拖鞋、无菌衣、裤、帽、口罩。
以上玻璃器皿、镊子、剪刀等洗净、晾干,160~170℃干烤2h,备用。
所有灭菌物品存放于第一缓冲间,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
否则,应重新灭菌。
3培养基、试液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虎红琼脂培养基,霉菌用),胆盐乳糖培养基(即BL,用于大肠杆菌增菌培养)、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快速检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即MacC,用于肠道菌分离培养)、蛋白胨水培养基(供靛基质试验用)、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供甲基红及VP试验用)、枸橼酸盐培养基(供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用);营养肉汤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TTB,沙门菌增菌用)、胆盐硫乳琼脂(DHL)或沙门、志贺菌属琼脂(SS)培养基(用于沙门菌分离培养)、麦康凯琼脂或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分离培养用)、三糖铁琼脂(TSI)斜面培养基(肠道菌初步鉴别用)的配制及灭菌方法参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
0.1%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溶液(供制备培养基用)、氢氧化钾试液(供作V–P反应试剂)、α–萘酚乙醇溶液(供作V―P试剂)、靛基质试液。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生产车间环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检验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包括常用的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糖盐基培养基等。
2. 培养皿:使用无菌培养皿,规格为90mm×15mm。
3. 微量移液器和吸头:用于取样和移液。
4. 无菌纱布:用于擦拭工作台面和设备。
5. 紫外线灯:用于消毒工作台面和设备。
6. 生物安全柜:用于进行高风险微生物的检验。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验前要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
b.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和试剂,并检查其是否过期。
c. 检查工作台面和设备的清洁度,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d. 打开生物安全柜,检查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 取样a. 根据需要取样的物料或者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取样。
b. 使用微量移液器和吸头,取样后将其转移到培养基中。
3. 培养a. 将取样后的物料或者环境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b. 使用无菌棉签将培养皿上的样品进行均匀涂抹。
c.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d. 将培养皿密封并标注好样品信息,放置于恰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记录a.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
b.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要求,培养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普通为24-48小时。
c. 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
5. 结果判读a. 根据菌落的形态和特征,结合相关的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判读。
b. 对于阳性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确认。
c. 结果判读完成后,将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
6. 清理和消毒a. 检验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培养皿和试剂进行正确的处置。
b. 清洁工作台面和设备,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它能够帮助企业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份详细的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内容和要点。
正文内容:1. 指导书的目的和范围1.1 简述车间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目的1.2 确定指导书的适用范围和目标产品范围1.3 强调指导书的作用和意义2. 检验设备和试剂2.1 列举必要的检验设备和试剂清单2.2 详细介绍每种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3 强调设备和试剂的校准和验证要求3. 检验方法和操作规范3.1 详细描述各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步骤3.2 强调操作规范,包括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要求3.3 提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应对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异常情况4. 结果评价和数据处理4.1 说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和限度4.2 强调结果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要求4.3 提供结果分析和异常情况处理的指导5. 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5.1 描述质量控制措施和监控指标的建立5.2 强调质量控制记录和异常情况处理的要求5.3 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定期审查和更新指导书的内容总结:综上所述,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内容和要点包括指导书的目的和范围、检验设备和试剂、检验方法和操作规范、结果评价和数据处理以及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通过制定一份详细的指导书,可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指导书,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不断提高检验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微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控制,依据GB15979及《消毒技术规范》规范制定微生物检测方法。
二.范围:适用于原料、包材、产品微生物检测(细菌/霉菌和真菌总数)。
三.职责:由研发部/实验室负责执行实施。
四.内容4.1检测前准备:4.1.1将检测用的试管、刻度吸管等洗净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后备用。
4.1.2将使用过的培养皿连同培养基煮沸15-30分钟后,用清洁液洗净晾干备用。
4.1.3 0.9%生理盐水配制:准确称取9g氯化钠,加入1000ml去离子水。
4.1.4 中和剂配方1) 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无水磷酸氢二钠 2.84g磷酸二氢钾 1.36g 蒸馏水加至 1000ml将各成分加入到1000ml 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调 pH 至7.2~7.4,于121℃压力蒸气灭菌20min备用。
2)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0.1%) 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100 ml硫代硫酸钠0.1g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
3) 0.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 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100 ml吐温80 0.3g+0.3g卵磷脂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
4) 0.3%甘氨酸 pH7.2-7.4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100 ml甘氨酸 0.3g于121℃压力蒸气灭菌15min备用。
5) 对于复方或特殊消毒剂的中和剂,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选用合适的中和剂或用以下中和剂:4.2灭菌:4.2.1干热灭菌法(160℃-170℃,2小时):适用于培养皿、取样用称量瓶、刻度吸管的灭菌。
4.2.2湿热灭菌法(121℃,0.1Mpa,15-30min):适用于培养基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皿、吸管、取样棉球等的灭菌。
4.3原料、产品微生物检测:4.3.1抽样a固体样品用消毒取样器于同一个批次三个大包装(三个以上员工的产品)中至少随机抽取90g或抽取12个最小销售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为微生物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范围:适用于辅料、内包材料和所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参照标准:GB/T4789.3-2003,GB/T4789.15-2003,GB/T4789.2-2003
内容:
1概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
供试品一般按批号随机抽样;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以备复检)。
检验的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
2仪器与用具
恒温恒湿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恒温水浴、高压蒸汽消毒锅、电热恒温干燥箱;试管、锥形瓶、量筒、培养皿(Φ90mm)、刻度吸管、研钵;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镊子、剪刀、酒精灯、打火机、编号笔、75%酒精棉球;拖鞋、无菌衣、裤、帽、口罩。
以上玻璃器皿、镊子、剪刀等洗净、晾干,160~170℃干烤2h,备用。
所有灭菌物品存放于第一缓冲间,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
否则,应重新灭菌。
3培养基、试液配制
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虎红琼脂培养基,霉菌用),胆盐乳糖培养基(即BL,用于大肠杆菌增菌培养)、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快速检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即MacC,用于肠道菌分离培养)、蛋白胨水培养基(供靛基质试验用)、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供甲基红及VP试验用)、枸橼酸盐培养基(供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用);营养肉汤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TTB,沙门菌增菌用)、胆盐硫乳琼脂
(DHL)或沙门、志贺菌属琼脂(SS)培养基(用于沙门菌分离培养)、麦康凯琼脂或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分离培养用)、三糖铁琼脂(TSI)斜面培养基(肠道菌初步鉴别用)的配制及灭菌方法参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
0.1%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溶液(供制备培养基用)、氢氧化钾试液(供作V–P反应试剂)、α–萘酚乙醇溶液(供作V―P试剂)、靛基质试液。
的配制及灭菌方法参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
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2)。
4操作过程
4.1试验前的准备
4.1.1将所有已灭菌的培养皿、锥形瓶、研钵、试管、吸管、量筒、稀释剂及供
试品等通过传递窗进入无菌室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
将全部包装去掉,编号。
4.1.2开启紫外灯30分钟(或臭氧发生器1h)和空气过滤装置30分钟,进行
空间灭菌处理。
4.1.3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线杀菌灯(或臭氧发生器),进入缓冲间,
换工作鞋。
再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液洗手或乙醇棉球擦手,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
4.1.4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擦拭供试品瓶、
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剪刀将供试品瓶、盒、袋启封。
启封后先检查包装内侧及周围有无生霉、长螨迹象,若经证实为生霉、长螨即可判为不合格,无须继续检验。
4.1.5定期检查无菌环境的空气是否符合规定。
4.2操作
4.2.1 细菌、霉菌与酵母菌
4.2.1.1 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ml),加入含225ml灭菌水的具玻塞锥形瓶
中,振摇30min,即为1:10稀释液。
4.2.1.2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灭菌试管中,另用1ml灭菌
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子充分散开。
4.2.1.3 取1支1ml灭菌吸管吸取1:10均匀供试液1ml,沿管壁加入装有9ml
灭菌稀释剂的试管中,混匀即1:100供试液。
以此类推,根据供试品
污染程度,可稀释至1:103或1:104,细菌选择两至三个稀释度,霉
菌选择三个稀释度。
4.2.1.4 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该稀释级吸管吸取每级稀释液各1ml
置每个灭菌平皿中,每稀释级注2个平皿。
另取1支1ml吸管吸取稀释
剂各1ml注入2个平皿中,作为阴性对照。
4.2.1.5 将融化并冷至约45℃的培养基注入上述各个平皿约15 ml,以顺时针或
反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勿使培养基溢出)使供试液与培养基混匀,
放置,待凝。
4.2.1.6 将已凝固的平板倒置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细菌于36℃±1℃
培养48±2小时,霉菌、酵母菌于25~28℃培养,3天后开始观察,共
培养观察5天。
4.2.1.7 将平板置菌落计数器上或从平板的背面直接以肉眼用标记笔点计,以透
视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计数。
4.2.2 大肠杆菌
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份,每份100ml,2份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1份加入对照菌50~100个作阳性对照,第3份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
培养18~24小时(必要可延至48小时)。
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取上述3份的培养物各0.2ml,分别接种至5ml MUG培养基管内培养,分别于5小时与24小时时,取未接种的MUG培养基管作本底对照,将各管置365nm紫外
光下观察。
阳性对照管呈现荧光,MUG阳性。
供试液的MUG管呈现荧光,MUG 阳性:无荧光,MUG阴性。
然后加数滴靛基质试液于MUG管内,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阴性。
当阴性对照呈阴性,阳性对照正常生长,供试液胆盐乳糖培养基培养液澄明,并证明无菌生长,判未检出大肠杆菌。
供试液MUG阳性,靛基质阳性,判检出大肠杆菌;MUG阴性,靛基质阴性,判未检出大肠杆菌。
如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靛基质阳性,均应取供试液胆盐乳糖培养基培养物划线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18~24小时,如上述供试液培养物的分离平板无菌落生长,判未检出大肠杆菌。
或有菌落生长,应挑选2~3可疑菌落作靛基质试验(Ⅰ)、甲基红试验(M)、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及革兰染色、镜检,按下表判断结果。
注:①②——如①出现++--或②出现-+--,均应重新分离菌株,再作MUG-I 和IMVic试验。
③革兰氏阴性杆菌。
4.2.3 沙门菌: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3份,每份100ml,2份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1份加入对照菌液作阳性对照,第3份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
培养18~24小时,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取其余2份培养物各1 ml,分别接种于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10 ml中,培养18~24小时。
分别划线接种于胆盐硫
乳琼脂(或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或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或延至40~48小时。
当阳性对照的平板呈现阳性菌落时,供试品的平板无菌落生长,或有菌落但不同于下表所列特征时,可判为未检出沙门菌。
如供试品平板生长的菌落特征有与上表所列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者,均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接种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斜面上,阳性对照同时接种该培养基,培养18~24小时后,阳性对照的斜面应为红色,底层为黄色,硫化氢阳性,而供试品的疑似菌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可判为未检出沙门菌。
否则,应继续做靛基质试验、脲酶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动力检查、血清凝集试验。
5 注意事项
5.1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勿冷藏或冷冻,以防供试品内
污染菌因保存条件不妥引起致死,损伤或繁殖。
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持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
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
5.2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制备成供试液后,应在均匀状态取样。
制成供试液后,应在60分钟内注皿操作完毕。
5.3配制后的培养基应及时灭菌,避免细菌繁殖。
培养基不应有沉淀,如发生
沉淀,应趁热过滤。
5.4制备妥的培养基应在冷暗处保存,放置时间不能过长,锥形瓶的琼脂培养
基保存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以免水分散失染菌。
5.5勿用电炉直接融化琼脂培养基,以免营养成分过度受热而破坏。
5.6注皿时培养基应在45±1℃,高于45℃时易造成细菌受损或致死,低于45℃
时易凝固,因此使用前应水浴保温。
5.7细菌、霉菌与酵母菌及控制菌必须做阴性对照试验(目的:测试检验全过
程无菌技术的可靠性),控制菌必须做阳性对照试验(目的:检查供试品是否对控制菌生长产生干扰作用,同时检查培养条件是否适宜)。
5.8阳性对照试验操作必须与供试品检验操作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5.9做完试验后,用消毒液清洁,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或臭氧发生器1h)。
6 结果判定
菌数报告及结果判定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ⅢC。
附件1霉菌与酵母菌检验程序
附件2 细菌检验程序
附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