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在地震频发地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用、结构形式以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一、设计原则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首要目标是保证建筑在地震中不倒塌,确保人员的安全。
因此,设计应考虑各类地震荷载的作用,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措施。
2.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和经济成本的消耗。
通过合理的结构分析和设计,可以实现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
3. 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维修的可操作性,以便提高工程质量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因此,结构设计应合理布置,方便施工和日后维护。
二、材料选用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选用对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常用的结构材料:1. 钢材:钢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可塑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骨架结构中。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2.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震性能。
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常用于楼板、柱和剪力墙等部位。
3.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可以减轻地震荷载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三、结构形式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对其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括: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框架,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2. 筒结构:筒结构是指采用圆筒形或近似圆筒形的结构形式,如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桁架等。
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刚度分布特征。
3. 桁架结构:桁架结构通过形成大跨度的桁架系统,实现了结构的良好刚度和弯曲性能,从而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四、监测预警为了及时了解高层建筑的结构状况,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结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高层建筑抗震工作始终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概述高层建筑的进展,对建筑抗震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从而来探究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从而实行必需的抗震措施。
为了避开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实行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盼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力量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经济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
但是,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非常简单,存在着很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受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力量。
1.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①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②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实行措施提高抗震力量。
③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1.2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
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②剧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汲取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开大震时倒塌。
③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力量。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标准滞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监理不严格等。
为提高抗震性能,需加强设计标准修订、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协调抗震与节能设计。
通过这些对策,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标准、抗震性能、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监理、质量控制、节能设计、对策、修订、更新、优化、施工质量、监理力度、协调、双赢。
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相适应,需要加强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需要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监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也是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协调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实现双赢。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稳固地屹立不倒。
2. 正文2.1 问题一: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标准滞后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抗震设计标准的滞后,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
设计标准的滞后意味着设计中所采用的抗震参数和计算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地震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抗震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建设用地的局限性,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也随之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在城市的建设中占了主导地位。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越来越重要。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被广大建筑公司所重视,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
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为防止、减少地震给建筑造成的危害,就需要分析研究建筑抗震问题。
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是建筑物安全考虑的重要问题。
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因此,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所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就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对策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随之迅速的发展。
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为了节约用地,更好地利用空间,往往在建筑设计时首先考虑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有利于解决住房紧张、节约用地、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
因此高层建筑有了飞速的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为了追求丰富的立面设计效果及多功能、多变的使用空间,常采用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坐落在不同的地域,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构造,高层建筑很容易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损害。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工作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
地震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破坏后果严重。
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目前还不十分成熟,为了降低在遭遇地震时的经济和人力损失。
因此,必须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1、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都有一个适宜的高度。
高层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高层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针对高层住宅建设结构,合理的抗震设计尤为关键,其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效果。
此时要从高层建筑结构入手,做好抗震优化设计工作,形成完整的抗震体系,为高层建筑物的稳定使用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分析引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意抗震理念的运用,同时也需要注意抗震设计与房屋高层建筑自身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整体效果。
合理且科学地运用不仅仅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人身安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高度、承重量、整体布局、功能设计等等。
想要强化抗震性能,就需要在诸多施工变量当中进行分析与计算,一方面优化居住环境,一方面提升抗震性能。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发生时,震源产生的纵波和横波会对高层建筑造成巨大的冲击,冲击直接作用于高层建筑,会损毁高层建筑结构,降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抗震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缓冲阻尼装置分解和吸收部分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可将高层建筑简化为支座,利用支座和高层建筑构件吸收和弱化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对高层建筑物的破坏;隔震技术是利用特殊的构造设计提升高层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对小型地震的防范效果较好,发生地震时,高层建筑只会产生轻微摇晃,不会损伤高层建筑结构,可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完整。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使用抗震技术,可提升高层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高层建筑结构地质抗震的设计理念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实现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设计。
从概念和理论上分析,明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分析各类房屋高层建筑结构的地质抗震问题。
房屋高层建筑结构的不同体系设计直接关系高层建筑整体的抗震水平,需要分析高层建筑局部力学与整体力学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房屋高层建筑结构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不同,要从工学理论实验、设计理念思维上进行分析,重视高层建筑结构角度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准确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各方设计要求。
地震区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一般问题
地震区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一般问题
1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高层住宅建筑适宜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且在抗震设计工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①保证具备足够的剪力墙,同时满足其设置间距、剪重比等多项抗震要求;若需采用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的混合结构,短肢剪力墙的倾覆力矩应控制在20%内;②高层建筑还可采用具有足够数量的短肢墙-剪力墙结构,且将短肢墙倾覆力矩控制在30~40%范围内;③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实心砖、空心砖等刚度大的材料,适宜采用耗能能力强、不会发生脆性破坏、具备保温和消防要求的轻质高强填充墙材料;④多层框架可采用短柱拉梁支承结构的基础隔震技术,且在推广过程中,做好管道、楼梯等部位的隔震细部构造。
2选择合理的结构材料
结构材料的选择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相关要求,尤其是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为C30;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若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的是普通钢筋,则应保证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应超过1.25,且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应控制在1.3。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设计对策
场地土类型 、 结构类型 、 建筑高度 、 设防烈度等 因素综 合评 定
不准造成。
上述这 些问题 的存在 , 倘若 不能 得到改正 , 势必对建 筑
物 的安全带来 隐患 。上述这些 问题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 这就 需要设计人员从设计 的角度避免这些 问题 的出现 , 防止将这 种 问题带人施工中 , 应该高层建筑 的抗震性能。
况, 但是 往往在设计 过程 中, 却没有建 筑场地岩 土工程 的勘 察 资料 , 就不能很好 的进行地基设 计 。 给建筑物 的结构带来 安全 隐患 。 1 建筑材料不满足要求 . 2 对于材料而言 。 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 理: 地震对结构作 用 的大小几乎与结构 的质量成正 比。一般说 在相同条件下 , 质 量大 , 地震作用 就大 , 害程度就 大 , 震 质量 小 , 震作用 就 地 小, 震害就小 。所 以, 在建筑物 的楼板 、 墙体 、 框架 、 隔断、 围护 墙 以及屋面构件 中 , 广泛采用多孔砖 、 酸盐砌块 、 硅 陶粒 混凝 土、 加气混凝 土板 、 空心塑料板材 等轻质 材料 , 将能 显著改善 建筑物 的抗震性 能。 1 建筑物本 身的建筑结构设计 . 3 建筑物如果平面布置复杂 ,致使质 心与刚心不重合 , 在 地震作 用下产生扭 转效应 , 加剧 了地震 的破 坏作用 , 海城 地 震和唐山地震 中有不少类似震 害实例 。台湾 92 地震 中 , .1 一 栋钢筋 混凝土结 构 由于结构 平面不规 则 ,在水 平地震作 用
1 防震 缝 设 置 不规 范 . 5
1 我 国高层建 筑抗震 设计 存在 的 问题
11 工程地质勘查资料不全 .
在设计初期 . 设计 人员 应该 及 时 掌 握 施 工 场 地 的地 质情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就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地震烈度和建筑物分类、抗震设计参数、结构系统的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本原则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预防原则”和“抗震优先原则”。
预防原则强调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结构布局、采用合理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小地震引起的破坏。
抗震优先原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抗震性能是首要考虑因素,所有设计决策都要以抗震性能为核心。
二、地震烈度和建筑物分类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根据地震烈度的不同,建筑物被划分为不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对抗震设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三、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设计参数包括地震影响系数、设计地震力、位移控制等。
地震影响系数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地震反应的特点来确定的,设计地震力是通过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的,位移控制是为了避免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出现大幅度位移和倾覆。
四、结构系统的抗震性能不同结构系统的抗震性能也有所不同,常用的结构系统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桁架结构。
框架结构通过框架的刚性来承担地震力,剪力墙结构通过墙体的刚性来承担地震力,桁架结构则通过桁架的刚性来承担地震力。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情况和地震烈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五、其他抗震设计要求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外,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的地震性能、建筑物的中间层位移等。
土壤的地震性能是指土壤在地震发生时的变形特性,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地震土壤工程研究。
建筑物的中间层位移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需要通过适当的措施来控制。
总之,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办公和居住空间,也是城市地标和人们生活的象征。
然而,由于地震的频发和破坏力,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抗震设计原则1. 结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结构形式选择应考虑各种力的影响,如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地震荷载。
2.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高层建筑抗震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设置隔震装置,能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和钢球隔震装置等。
3. 抗震墙抗震墙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抗震设计手段。
通过将抗震墙布置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4.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强度和韧性使其成为抗震设计的理想选择。
钢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更好地吸收能量,并分散到整个结构中。
5. 增加结构强度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截面尺寸,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地震的烈度和建筑物的高度,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截面尺寸。
二、抗震设计技术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可以评估不同结构形式和材料参数的抗震性能。
2. 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
这为人们提供了逃生和避险的宝贵时间。
3. 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逐渐应用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轻质高强的特点。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 结构柔性化未来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将朝着结构柔性化发展。
通过使用可调节的结构和材料,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以自动调整结构形态,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引言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为了增强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地震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目的和范围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目的是规范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确保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抗震稳定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即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倾覆、垮塌等情况。
2.抗震延性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延性,即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发生可控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减小震害。
3.抗震刚度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抵御地震引起的位移和变形。
4.抗震组合原则:对于大型建筑物,应采用多种抗震构件和连接方式,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5.抗震分区原则:根据地震气候区的不同,划分抗震设防烈度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
抗震设计参数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包括:1.设计地震烈度:根据地震气候区的不同,确定建筑物所处的地震烈度等级,作为设计的依据。
2.基本地震加速度: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和地震动参数计算,确定建筑物所受的基本地震加速度。
3.结构体系类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4.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体系类型确定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5.抗震设计水平: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确定抗震设计水平,包括常规抗震设计、准地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分析等。
抗震设计措施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措施,包括:1.构件设计:对于主体结构构件,需要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断面尺寸,保证其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措施摘要: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抗震措施,从而提高抗震能力。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今后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建筑行业人员应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为建设安全、可靠、舒适的城市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措施引言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分析起来比较困难,对结构各组成部分及各部件进行了综合详细地考虑,成了未来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与思考的焦点。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各种原则,做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数据分析比较与优化设计。
在优化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控制重要参数,增强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达到理想的结构抗震设计要求与水准。
1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开始之初,需要明确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需要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需要保障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所以在设计初期,首先要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然后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根据现场实际对工程结构进行再次分析,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2)高效性原则。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设计图标,并全面收集和整理各项数据资源,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高效开展提供详实的数据参考。
同时对各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分类,将重点施工环节及关键部位在图纸上做出醒目的标识。
高层建筑构造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层建筑构造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1)构造的简单性构造简单是指构造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直接和明确的传力途径,构造的计算模型、内力和位移分析以及限制薄弱部位出现都易于把握,对构造抗震性能的估计也比较可靠。
(2)构造的规则和均匀性1)沿建筑物竖向,建筑造型和构造布置比较均匀,防止刚度、承载能力和传力途径的突变,以限制构造在竖向某一楼层或极少数几个楼层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
这些部位将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过大的变形,容易导致构造过早地倒塌。
2)建筑平面比较规则,平面内构造布置比较均匀,使建筑物分布质量产生的地震惯性力能以比较短和直接的途径传递,并使质量分布与构造刚度分布协调,限制质量与刚度之间的偏心。
建筑平面规则、构造布置均匀,有利于防止薄弱的子构造过早破坏、倒塌,使地震作用能在各予构造之前重分布,增加构造的赘余度数量,发挥整个构造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3)构造的刚度和抗震能力1)水平地震作用的双向的,构造布置应使构造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
通常,可使构造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搞震能力。
构造的抗震能力则是构造承载力及延性的综合反映。
2)构造刚度选择时,虽可考虑场地特征,选择构造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效应,但也要注意控制构造变形的增大,过大的变形将会因P-Δ效应过大而导致构造破坏。
3)构造除需要满足水平方向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外,还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现有抗震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构造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4)构造的整体性1)高层建筑构造中,楼盖对于构造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构造,而且要使这些子构造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构造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构造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
整个构造就要依靠楼盖使各抗侧力子构造能协同工作楼盖体系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抗力,并与竖向各子构造有效连接,当构造空旷、平面狭长或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盖开大洞口时,更应特别注意。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景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高层建筑面临的地震威胁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详细阐述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基本概念、设计规范、注意事项以及案例分析。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
当地壳中的应力超过地质层的强度时,地震能量会瞬间释放,导致地面震动和地裂缝。
地震的破坏力主要表现在震动引起的惯性力对建筑物的破坏上。
因此,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
地下室结构设计规范是进行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固性:地下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以抵抗地震的破坏力。
均匀性:地下室结构的荷载应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集中荷载。
连通性:地下室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连通性,以确保地震时各部分结构的协调性。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动力时程分析法等,设计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以便对地下室结构进行合理设计。
确定地震烈度指标:根据地震烈度指标,可以评估地震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程度。
地震时的位移计算:在地震烈度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地下室结构在地震时的位移,以便进行结构优化。
设置抗震墙:根据计算结果,合理设置抗震墙,以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能。
柱的稳定性计算:对地下室结构中的柱进行稳定性计算,确保其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合理设计地下室结构的埋深,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地下室的排水系统,防止地震时排水系统失效。
利用弹性支撑、耗能支撑等措施来减小地震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以某实际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为例,该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其抗震设计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了有限元法进行计算,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构位移和应力分布。
根据地震烈度指标,将地震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特别加强,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解决。
首先,建筑结构选型不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些设计师在选择结构形式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的功能需求等因素。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域,采用纯框架结构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抗震能力,而应优先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
此外,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布局,如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等,若没有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破坏。
其次,计算分析模型的不准确也会影响抗震设计的可靠性。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模型的简化、参数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等都可能存在误差。
比如,对于复杂的节点连接,若简化不当,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情况相差较大。
而且,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和组合方式也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如果计算方法不正确或组合不合理,可能会低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再者,构件的抗震设计不足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梁、柱、墙等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率等设计参数如果不满足抗震要求,在地震发生时就容易出现破坏。
例如,柱子的轴压比过大,会降低其延性,容易发生脆性破坏;梁的箍筋配置不足,可能无法有效约束混凝土,导致梁的抗剪能力不足。
此外,节点的抗震设计也不容忽视,节点是结构中受力较为复杂的部位,如果节点设计不合理,容易在地震中首先发生破坏,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常常被忽视。
非结构构件包括填充墙、幕墙、吊顶等,虽然它们不属于主体结构,但在地震作用下也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例如,填充墙布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扭转效应;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如果设计不当,在地震中可能会脱落伤人。
新规范中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新规范中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摘要: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的频发,使得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逐渐被人们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某小区高层商品住宅楼设计为例,对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高层建筑一系列相关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填充墙、钢筋、剪力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规划,从而优化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希望能为行业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理论,规范,高层建筑,抗震,要求、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设计理论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包括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内容,是对建筑抗震设计规定的法定性文件。
它是在对世界各国地震等级和强度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各国实际经验和做法出台的法规性指导文件。
虽然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和现有经济水平的制约,许多规定还不能万无一失的保证建筑符合抗震要求,但是许多的规定表述显示了对抗震设计的注重性,例如新版规范中的条文有的被列为强制性条文,在条文中用了“严禁,不得,不许,不宜”等体现不同程度限制性和“必须,应该,宜于,可以”等体现不同程度要求限制的用词。
2 抗震设计的三个理论(1)拟静力理论。
作为上个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抗震理论,拟静力理论在估计地震对结构的作用时,具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例如仅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上,没有考虑到其他相关反面的作用力; 对地震强度大小的估计值设定为结构的重量乘以地震系数这个比例常数。
(2)反应谱理论。
反应谱理论是上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以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参考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从而得出地震加速度等相关的物理数据。
由于它是通过在地震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出来的重要理论,所以这种理论的数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性。
(3)动力理论。
动力理论是上个世纪末被广大研究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理论。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然而,地震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自然灾害。
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是关键,并且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尤其重要。
本文将描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
1.建筑基础设计建筑物基础是建筑承重的基础。
高层建筑的基础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振能力。
因此,在基础设计方面应尽可能选址到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抗震能力。
2.结构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下抗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结构设计方面,应有十分成熟的设计方案,用以增加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3.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物各部分所使用的材料都有自己的强度、延展性、硬度和刚性。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抗震稳定性,应选用高强度、高耐久性和弹性大的材料来建造。
4.抗震支撑及耗能设计在设计建筑时,支撑和耗能器是重要部分。
支撑和耗能器可以在地震条件下减轻地震荷载,达到减小建筑物震动的效果。
支撑和耗能器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则是重要步骤。
5.地震控制系统设计地震控制系统是高层建筑在地震条件下抗震稳定性的核心组成部分。
地震控制系统能够在地震时改变建筑物的固有频率,达到减轻地震荷载、减低地震影响的效果。
6.建筑结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建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是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抗震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等因素来考虑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
7.抗震设施的保养和修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在地震条件下,抗震设施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
建筑物在日常维护和维修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设备的使用,避免人为破坏,达到长远的使用效果。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更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
抗地震设计的重要性应该无需强调,不仅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也对于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当前许多新高层建筑物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鉴于这类新高层建筑物的建设往往都离不开抗震设计,文章首先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然后分析抗震设计中的注意要点,即科学合理地选择结构体系,合理选择抗震场地,充分重视平面布置的基本规则,最后提出加强高层隔震抗震设计的关键点,以期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增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引言地震是破坏性非常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地震作用的影响,要使高层建筑体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当前阶段有关抗震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了实现这样的抗震目标,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高层建筑抗震方面的研究力度,主要的抗震设计原则如下: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进行适当的把控,部分高层建筑构件在地震发生时允许进入非弹性的工作状态,这样就能够使整个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延性,能够达到裂而不倒的目的。
但是这种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存在非常多的缺陷,如果发生超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整个结构的安全性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因此,为了适应新高层建筑形式的抗震需求,隔震减震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的发生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对城市的发展造成阻碍。
虽然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通过不断发展新科技、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技术来抵御地震,把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是一种可以使高层建筑物具备较强的抵御地震灾害能力的设计理念,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并很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还能延长其整体的使用寿命,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策略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策略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地震可能会对这些建筑物造成巨大破坏,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策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一、构筑物抗震设计原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减少破坏。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1. 强度和刚度:高层建筑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这可以通过使用钢材或钢筋混凝土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整体稳定。
2. 减震和隔震:减震和隔震技术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建筑底部设置减震装置或采用隔震基础,可以有效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结构免受震害。
3. 抗侧力设计:高层建筑在地震中主要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因此抗侧力设计非常重要。
采用剪力墙、筒体结构或外加钢结构等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力能力,降低倾覆风险。
4. 稳定性设计: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通过设置足够数量和良好分布的支撑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产生不稳定破坏。
二、结构设计细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涉及多个细节,每个细节都对抗震性能有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细节:1. 连接件设计:强化连接件的设计对于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非常重要。
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预应力连接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连接部位的抗震能力。
2. 柱-梁连结:柱-梁连接处是高层建筑结构中容易受到破坏的部位。
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和增加连接部位的强度,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3. 楼板连接:楼板连接处的设计也需要重视,因为楼板与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会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楼板的布置和设置连接件,可以提高楼板的抗震能力。
三、地震性能评估和监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不止于设计阶段,还需要在建筑完工后进行地震性能评估和监测。
浅谈高层抗震设计原则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及方法【摘要】:高层建筑物的房屋高度较高、建筑结构复杂、发生事故时对自身及周围的危害较大,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做到就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当遵守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要限制建筑的层间位移、减小地震能量的输入等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要注意采用位移结构、高延性结构、多层地震防线进行抗震,并不断提高结合结构的性能,以此满足防震和抗震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设计的关键点;抗震具体方法0 前言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杆。
高层建筑在满足城市人口居住、办公、娱乐等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安全隐患,其中地震作用是威胁较大且造成财产安全损失最大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加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主要原则以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现代建筑抗震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1]。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高层建筑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对于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相关要求。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当遵循建筑结构刚度、柔度相协调重视建筑结构规则、重视多道设防的基本原则。
1.1 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是指建筑物在平立面的外形尺寸上要求尽量工整对称,建筑的抗侧力构件要均匀对称布置,建筑物的承载力要尽量分散布置不宜集中分布等。
建筑物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我国现行的抗震设防概念要求,需对高层建筑进行合理的抗震设防布置。
经过大量地震灾害表明,平立面外形对称的建筑物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具有较好的的抗震性能,因为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自身高度大而刚度较小如果结构平面布置不平衡或竖向分布不均易造成建筑物刚度相差过大出现应力突变,在遭受外力作用时形成扭矩造成结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概述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抗震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从而来探索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从而采取必须的抗震措施。
为了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措施引言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经济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
但是,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1,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①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②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③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1.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
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②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③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
④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1.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①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
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
②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③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④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2,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它的抗震问题的研究,其中又以中短柱问题为最主要的问题。
现在首先介绍一下抗震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2.1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全。
有的在扩初设计阶段还缺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有的在扩初设计会审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有的在规划设计或方案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
无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缺少了必要的依据。
2.2结构的平面布置。
外形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尺度大、形心质心偏心大,同一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平面长度过长等。
2.3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
如一半采用砌体承重,而另一半或局部采用全框架承重或排架承重;底框砖房中一半为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承重,这种情况常发现在平面纵轴与街道轴线相交的住宅,其底层为商店,设计成一半为底框砖房(有的为二层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自承,造成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都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不利。
2.4底框砖房超高超层。
如1996年,对在杭设计单位作的一次专题普查,发现有69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
新项目亦普遍存在此现象,1999年某地块住宅竣工交付使用验收中发现有三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甚至有超三层的。
2.5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
有一些项目擅自提高了设防标准,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划分应属六度设防的,但设计中提高了一度按七度设防,提高了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将会增加工程投资;有的项目严格应按七度采取抗震措施的,但设计中又按六度设防,减低了抗震设防标准,不利抗震。
2.6结构的竖向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体型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立面收进部分的尺寸比值b1/b不满足≥0.75的要求。
2.7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
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2.8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构造措施不到位。
砌体外围护墙砌筑在框架柱外又没有设置抗震构造柱,框架间砌体填充墙高度长度超过规
范规定要求又没有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2.9结构其他问题。
有的底层无横向落地抗震墙,全部为框支或落地墙间距超长;有的仅北侧纵墙落地,南侧全为柱子,造成南北刚度不均;有的底层作汽车库,设计时横墙都落地,但纵墙不落地,变成了纵向框支;还有的底框和内框砌体住宅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设计,其中几乎很少有纵墙。
不少地方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柱来承重以代替砖墙承重,实际上将砖混结构演变为内框架结构,这比底框砖房还不利,因内框砖房的层数、总高度控制比底框砖房更严,因此存在着严重抗震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引起目前大多数结构工程师的重视。
2.10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
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正、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
但有的平面设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一边进深大,一边进深小;一边设计大开间,一边为小房间;一边墙落地承重,一边又为柱承重。
平面形状采用l、π形不规则平面等,造成了纵向刚度不均,而底层作为汽车库的住宅,一侧为进出车需要,取消全部外纵墙,另一侧不需进出车辆,因而墙直接落地,造成横向刚度不均。
这些都对抗震极为不利。
2.11防震缝设置。
对于高层建筑存在下列三种情况时,宜设防震缝:①平面各项尺寸超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表2.2.3的限值而无加强措施;②房屋有较大错层;③各部分结构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但有的竟未采取任何抗震措施又未设防震缝。
2.12结构抗震等级掌握不准。
有的提高了,而有的又降低了,主要是对场地土类型、结构类型、建筑高度、设防烈度等因素综合评定不准造成。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原因,有设计人员忽视了抗震概念设计方面的原因(未能从整体、全局上把握好,有法律建设方面的原因(在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方面缺乏国家政府法律依据,特别是处罚方面,通过这些问题来研究中短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