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
中考阅读一百天100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承受突厥部投降而知名。
1.以下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假设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提醒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如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展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展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上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HY营,HY营子女就成了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HY。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8)(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29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千朵万朵压枝低”写出了怎样的景色?【答案】写出了花的繁盛。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的理解,要求学生读懂文意,写出了花的繁盛2.古人作诗讲究遣词造句,试以“留连”一词赏析。
【答案】“流连”写出了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解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流连”写出了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二、文言文阅读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问衡④遂成大学【答案】①逮:到、及②报酬③对……感到奇怪④于是【解析】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注意特殊文言词语现象,如“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答案】①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特别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要准确,这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如①引②佣、偿等词语的解释。
5.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其含义:。
【答案】凿壁偷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做出回答。
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们应该学习匡衡的什么精神?【答案】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问题。
2020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7)(含解析)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98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答案】C【解析】《雁门太守行》中为了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除了从颜色这个角度来写,还采用了侧面描写方法来表现。
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就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所以,答案C是错误的。
2.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它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
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解析】不设统一答案。
诗句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句子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手法,再答出效果即可。
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表述表达效果即可。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解析】诗词赏析主要有三个角度之一:思想主题鉴赏,抓住意象特征,理解诗歌情感尤为关键。
二、文言文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018年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 训练题
第14讲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常考篇目一、孔子语录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欲信.大义于天下B.饭疏食.饮水皆出酒食.C.切问而近.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D.传.不习乎传.一乡秀才观之(解析:A.真诚,诚实/通“伸”;B.食物;C.当前的/附近的;D.老师传授的知识/传给。
)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A项中的“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D.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解析:A.每天/天;B.志向;C.以……为乐/快乐;D.按时/当时。
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4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答案】枯藤、老树、西风,昏鸦。
【解析】树叶枯萎,刮西风是秋天的典型景物特征,“昏”即黄昏,与“夕阳”照应。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答案】A【解析】“秋思”的意思是秋天对家乡的思念,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感情。
【解析】“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断肠人”是因思念家乡而孤寂愁苦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答案】(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最新整理)
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答案】D【解析】“岱宗”是泰山的别称,“夫”是发语词。
故选D。
2.有人评价“造化钟神秀”的“钟”用的奇妙,请分析其妙处。
【答案】“钟”是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写出了近望中所见的神奇秀丽的形象,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首先对“钟”字进行理解,然后写在诗句中表达的感情。
3.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既是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二、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
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江苏省淮安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
1.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有的人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泯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比如我就是。以后,他们
(煽惑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迭落下来。翅膀必定会康复,我仍会震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变动)
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折:__________
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碰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依据音义对应
的规律鉴别读音。关于字音题型,平常要注意累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禁止的字要查词典。
如“折”在这里不要念成“shé”。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查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查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
类看主要查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能够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
望大家经过锲而不舍不中断地练习,写出一手雅观的汉字。
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睬。”—头骂,一头大踏
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
(1)《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齐整的特色,请依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
答:史大郎夜走华阴县,A_____________。
【我来辨一辨】
【乙】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到达终点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
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骨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剖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
连云港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连云港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0分)(1)不愤不启,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2)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4)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
(李煜《相见欢》)(6)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7)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3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案】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平”“风正”说明路途很顺利。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案】“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做好此题,要分析诗词的特点,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3、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案】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可以看出。
【解析】乡书不知道寄往何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二、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①弗②是故③自反④相长【答案】①不②因此③自我反省④互相促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注意书写要正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其中的好处。
【解析】要逐字解释词语,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善”要解释为好处。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节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解析】是故是因此之意,是一个意群,不能分开。
7、你对“教学相长”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谈。
【答案】教学相长,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从学生的角度讲——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
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成功,兴趣就越高,也就越谦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进步就愈快;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淮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22分)老圣人赵长春(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
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
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
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
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
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
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
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
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
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
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
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
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涵养几分静气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8)(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19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根据诗歌意境,体会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答案】(1)幽深、宁静的特点(或偏远、幽静)【解析】一、二两句的意思是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来表达山村的静谧。
2、请结合全诗的内容赏析诗的三、四两句“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中“闲”字的妙处。
【答案】(2)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
【解析】三、四两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根据句意可知,“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
3、联系诗歌意思,谈谈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解析】根据诗歌意思,可知,“妇姑相唤浴蚕”是从正面来反映山村的繁忙,而“闲着中庭栀子花。
”一句,通过写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从侧面衬托繁忙景象。
【诗意理解】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二、文言文阅读买鸭捉兔苏轼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
凫不能飞,投④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⑤,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⑥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得他兔否?”【注】①鹘(h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75)(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76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他的诗被称为“”。
【答案】杜甫诗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杜甫,大家应该十分熟悉,对他的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记住“诗史”一词。
2、为诗歌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答案】第一层(前两行)写盛夏麦收时节,农家辛苦繁忙的情景。
第二层(3——8行)极写农家的辛苦。
第三层(9——最后)写诗人的愧疚之情,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诗歌意思来整合诗句,划分层次。
本诗歌可以分文三个层次,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各层的意思。
3、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表达了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这首诗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依次来表达诗人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二、文言文阅读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①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100 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答案】B【解析】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奇异的想象,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只有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只直译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然后借助于想象、联想展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尽量要做到描写细腻传神,语言优美流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要点:思念家乡。
【解析】有“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做题时注意围绕所对应的重点语段或字词,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提炼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答案】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解析】能够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理解,据语段的语意准确把握。
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解答此类题目,要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答案】苏秦来到楚国,过了3天才见到楚王。
【解析】“之”为一词多义,到;“乃”释义为“于是,就”。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句子中重点实虚词的意思,所以要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必须积累大量的文言词汇的理解,这需要多读多记,做个有心人,切忌懒惰。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答案】苏秦:机智,善辩,用“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比喻十分生动、简练,很注意外交辞令和说话技巧,尽量借用成语和民间故事来表达、传递自己的意见和信息,使对方感到真诚,乐于接受。
楚王:虽然傲慢,但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
在听了苏秦的话之后立刻请苏秦暂歇宾馆,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容易采纳意见的王。
【解析】就楚国对待苏秦的前后态度,判若两人而言,说明国力弱于他人,是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
楚王与苏秦交流,而知晓苏秦是人才后,从其千方百计挽留苏秦言辞中,可以看出,那个年代,人才对梦想称霸的诸侯王而言,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苏秦对曰楚王的挽留言辞中,可以看出,如像楚王那样寻找人才和对待人才,不但很难寻找到人才,就是有人才,也很难留住。
7.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答案】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解析】“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由此可总结出成语米珠薪桂,珠:珍珠。
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概括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
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
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
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
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
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
”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
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
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
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
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
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
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
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
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
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
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答案】上台领奖,没有其名,校长暴怒,同学嘲笑。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注重对文章概括归纳能力的针对训练。
【解析】注意围绕“难堪”进行概括提炼。
9.文中画横线处的场面描写,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解析】场面描写的最基本作用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或做伏笔。
【答案】渲染气氛,为下文写他被同学捉弄而上台领奖的情节作铺垫。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段的能力。
学生应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注意场面描写的答题思路。
10.“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请你揣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
【解析】“那么认真的一个人”,即是对班主任性格特点的评价,有表达了“他”的怀疑、不满。
【答案】对班主任的疏忽深感遗憾,并流露出不满和埋怨。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语言的分析,做题时注意通读全文,通过对语言的描写的语句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特点。
11.如何理解妻子所说话的深意?【解析】妻子的话一语道破天机,那么认真的人怎么可能把他溜掉呢?而是别有良苦用心啊。
【答案】暗示他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
联系实际,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阐释作答,尽量拓展的全面细致紧扣主题。
12.文章结尾“我”“两眼含泪”的原因?【解析】“两眼含泪”一是为自己这么多年对班主任的误解深感愧疚;二是对班主任对他的爱护,维护他的自尊的感激。
【答案】对班主任心怀感激,为自己未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而愧疚。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分析,做题时注意通读全文,通过对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语句的分析,概括出人物心理。
13.我读了本文,相信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小学班主任的,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解析】通过文章中对“小学班主任”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他善良、富有爱心、机智的品质。
【答案】是一个机智、善良、宽容的人(或: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能呵护学生心灵的好老师)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做题时注意通读全文,通过对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语句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特点。
(二)议论文阅读“舌尖体”,网络表达新滋味周慧虹①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食材、味道、乡愁……片中经常出现的这些关键词开始深入人心,一种仿照《舌尖》解说词的“舌尖体”文字在网上悄然走红。
②这些“舌尖体”文字,寥寥数十字、上百字,或调侃琐碎生活,或描述家常美食,或追忆至真亲情……这些文字表述得形象生动、蕴涵着一定哲理,有的因充满戏谑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因饱含深情而催人眼圈发热,有的则娓娓道来令人感到无以名状的美好。
③读着这些精美的“舌尖体”文字,不免使人感叹,网络这口大锅,终究还是能够熬制出一些语言、思想上的美味。
虽说,与经典名著相比,它们不过只言片语,然而,即便这些只言片语,也能令人读出感觉与感动,带给人一些深邃的东西。
④相比于“舌尖体”,近几年来,网上还有不少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
例如,肉麻台词听了让人“有想撞墙冲动”的“琼瑶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凡此种种,虽不缺调侃戏谑,可每句话里流淌着的更多是矫揉造作、野蛮无趣以及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