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结
初中历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早期人类生活在狩猎和采集的社会中,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居无固定住所。
2. 农业的诞生和定居社会的形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驯养动植物,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聚居和定居,形成了定居的社会形态。
3. 各类生产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产生农业的诞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经济基础,社会分工也随之产生,分工细化使暂无狩猎和采集的社会中,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居无固定住所各类手工业兴起,建立了建设筑、纺织业,各专业分工和细分,并且开始形成了早期社会的财富和阶级。
4. 城市的形成与国家的出现城市始于公元前的米索尼亚文明和中东部落的都市文明,到了2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等文明中,人类已经形成了城市生活并管理国家。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1. 夏、商、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变革夏、商、西周与东周这段历史,所谓政治生活发生了如宗法制度的确立和砍劈土制度的复辟,而在东周时期,周天子推行了分封制度,在这里的范围实行分封制,在这段历史时期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合适受巨大发展和更为复杂的形势。
2. 秦统一与汉帝国的建立秦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封建华夏政体的大一统和封建制度,辉煌地带领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时期。
3. 分裂与统一晋朝后的历史被分裂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和唐朝的建立,这期间都是战争与割据的政治生活,直至唐朝的建立后,中国又一次出现统一的局势。
三、中古世界的政治与外交1. 帝国的興衰以《三国演义》为写照的统治转换是中国宋朝完美的划分,宋朝将各个小朝廷统治集合为一个大的,完整的帝国形势的发展进程。
2. 世界诸国的兴起与发展欧洲中世纪时期,瓦辛基、阿拉伯和帝国都建立了统治单位的地区,使中国一个土固国,成为了世界的头号大国。
四、近代世界的变革1.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西方国家,日内瓦雅尔山里和北把尼斯没有商人,他们发展了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逐渐增加,使得资本主义开始成形。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宇宙1.概念: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天地万物的总称。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其半径大约是140亿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宇宙的物质组成宇宙由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最基本是恒星和星云。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是指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总称。
含: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及尘埃等。
分自然天体:自然存在的天, 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及尘埃等。
类人造天体:人为制造的天体:宇宙探测器、宇宙飞船等。
(但一定要在太空中)天体系统由于万有引力和物质的永恒运动,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分层其他恒星系统地球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八大行星)地月系月球地月距离:约38.4万千米河外星系其他行星系统三、太阳系及其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由于太阳的质量巨大,其他行星皆绕其运转,所以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
其中金星离地球最近。
水星,金星没有卫星。
木星卫星最多,体积最大。
水星体积质量最小。
运行近圆性:八大行星皆绕太阳以近圆的椭圆轨道运行地内行星:水、金特征同向性:除金星逆行外其他行星皆自西向东公转分按位置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共面性:八大行星运行轨道面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类地行星:水、金、地、火类按结构巨行星:土、木远日行星:天、海四、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普通性:外观和所处位置特殊性:存在生命,特别是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稳定、安全的→→→太阳光照稳生适宜的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恒星际环境条件稳定定物温度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八大行星各行→→地球稳定、安全安生适宜呼吸大气厚度、密度合适←体积、质量适中其道互不干扰的行星际环境全存的大气大气成分合适←←←←漫长的演化过程日地距离适中环要充足的水内部水汽释放←收缩、衰变制热境求分*液态原始海洋形成←冷却、凝结、汇聚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概述: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
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节: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例题: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3.若集合M={y|y=x 2-2x+1,x ∈R},N={x|x ≥0},则M 与N 的关系是 .4.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单位是牛顿(N)。
2.力的表达方式: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
4.弹簧弹力: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产生的恢复力。
5.非接触力:引力和静电力是两种非接触力,它们可以在物体之间产生作用力,而不用直接接触。
6.压力: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除以单位面积得到的值,单位是帕斯卡(Pa)。
7.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也是帕斯卡。
8.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浸没部分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介质的重量。
第二章:杠杆原理
1.杠杆的定义:由一个在固定支点上旋转的刚性杆和施加在杆上的力组成。
2.杠杆原理:力矩的定义是力对固定点的旋转效果。
如果杠杆平衡,杠杆两侧力矩的乘积相等。
3.力矩公式:力与力臂的乘积即为力矩,力矩=力×力臂。
4.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同一侧。
-二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三类杠杆:支点在中间,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5.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杠杆秤、螺钉、门铰链等设备和机械。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加深对力、压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第一章 总结
1 5、58.5 g NaCl是______mol,配成500 mL溶 2 液,其浓度为_______mol/L。取出50 mL
2 该溶液,其浓度为______mol/L。将50mL 5.85 稀释到1000mL,其中含NaCl______g。在此
溶液配制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Cl-
AgNO3 、 产 生 白 色 沉淀 稀 HNO3
Cl-+Ag+=AgCl↓
练习:
C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手心 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D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 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三、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CB ×V M M . .V
质量m
物质的量n .
NA
. .
. .
. NA
微粒数N
Vm
Vm
气体体积 V(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公式
=n=
c·
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略)都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
PV=nRT= M RT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章末总结
知识归纳与整理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二、离子的检验
三、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总结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常用的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法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物质溶液混合物胶体浊液乳浊液、悬浊液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分类二、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一)酸: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1.按照酸性强弱分2.按照所能电离的H+个数分注意:一般来说,一个酸分子含有几个H+就是几元酸,但也有特例,如H3PO2、H3BO3是一元酸,H3PO3是二元酸。
实际上,几元酸是根据一个酸分子所能电离的H+个数判断。
3.按照是否含氧原子分(二)碱: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1.按照碱性强弱分2.按照氢氧根个数分(三)盐:阳离子是金属离子/NH4+,阴离子是酸根的化合物(四)氧化物:有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O的化合物注意:①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是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也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③注意酸/碱性氧化物的判断:与碱/酸反应只生成水和一种盐,如2NO2+2NaOH NaNO2+NaNO3+H2O (歧化反应)反应生成了水和两种盐,所以NO2并不是酸性氧化物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由分散剂和分散质。
2.三大分散系的比较说明:①以Al(OH)3胶体为例,一个胶粒是由多个Al(OH)3粒子聚集而成,因此胶粒个数无法计算。
②可以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渗析法)。
③Al(OH)3、Fe(OH)3胶体常用于净水,利用的是胶体的吸附性。
3.胶体的分类及其特点(1)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不同来分)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
如云、雾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
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
化工原理第一章总结
化工原理第一章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平衡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本文将对第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首先,我们学习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科,它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化工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工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相关知识。
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描述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通过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化学工程中的反应过程和工艺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我们学习了热力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它在化工原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工程中的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平衡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对化工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迹(路径)的长度 下,路程大
于位移大小;单向直线运动中,
二者相等。
位移 运动质点由初位置指
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m 矢量 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
段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相等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6、时间和时刻
(1)时刻指某一瞬间;时间指时刻与时刻之间的间隔。
(2)表示方法:用数轴来表示,在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用以线段表示。
如下图:
图甲
图甲是t s-图象,图乙是t v-图象:(按一看点二看线三看面的顺序看这类图像)
在图甲中:
①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从参考点(坐标原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Z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A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4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基础(2018版)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知识点)一、人生与人生观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一个人从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正确的人生观:如何树立与实现大学时期是时间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5)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6)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做?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
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2、反对错误人生观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有理数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通常有两种分类:0⎧⎧⎪⎪⎨⎪⎪⎪⎨⎩⎪⎧⎪⎨⎪⎩⎩正整数整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正整数正数正分数有理数负整数负数负分数 3、有关数轴(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4、绝对值与相反数(1)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0)0(0)(0)a a a a a a >⎧⎪==⎨⎪-<⎩(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本身之迷①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②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正数和0)③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 ④立方等于经本身的数是±1,0 ⑤偶数次幂等于本身的数是0、1 ⑥奇数次幂等于本身的数是±1,0 ⑦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数之最①最小的正整数是1 ②最大的负整数是-1 ③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④平方最小的数是0 ⑤最小的非负数是0 ⑥最大的非正数0 ⑦没有最大和最小的有理数 ⑧没有最大的正数和最小的负数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高一历史一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一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高一历史的内容,以下是对一二章知识点的归
纳总结: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起源与演化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从古猿到直立人,再到智人。
- 人类的迁移和扩散:从非洲到全球各地的迁移和扩散过程。
人类定居和农业革命
-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定居生活和农业的兴起。
- 农业革命的意义: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河流流域的文明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的聚落、城邦和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 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法老王国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次大陆的哈拉潘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黄河流域的文明
- 中国古代文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夏、商、周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地中海文明的兴起
- 希腊文明:爱琴海地区的米诺斯、迈锡尼、希腊城邦等的兴起和发展。
- 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西方文明的发展。
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的一二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主要包括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定居和农业革命;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河流流域的文明,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还介绍了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兴起。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文明的发展,对于理解世界历史和培养历史意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亲密关系第一章总结
亲密关系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亲密关系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
它可以带来满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并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亲密关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特点,但它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情感联系、互相依赖和相互支持。
本章中重点介绍了两类亲密关系:亲密伴侣关系和亲密友谊关系。
亲密伴侣关系通常是指恋爱关系、婚姻或其他持久的、亲密的性关系。
这种关系的特点包括亲密感、情感互通、亲密接触和性吸引力。
亲密伴侣关系的质量对个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亲密友谊关系是指非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通常在友谊中产生。
亲密友谊关系提供情感支持、情感联系和信任,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本章还讨论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接触和吸引、亲密关系的建立、维持和结束。
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互相吸引、互信和互动。
而亲密关系的维持则需要关注、沟通、支持和忍耐。
总的来说,亲密关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个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总结八年级上册生物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一章进行详细丰富的总结。
一、生物的组成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多样和精密的有机体。
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在细胞的基础上,多个细胞可以组成组织、器官、器官系统,最终形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遗传信息、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等。
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遗传信息通过DNA传递,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自我调节使生物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稳定;适应环境使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并与之相互作用。
三、生物的分类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生物,人们将生物进行了分类。
生物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两种方法。
形态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分类;进化分类是基于生物的共同祖先和演化关系进行分类,包括系统发育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
四、生物的分类级别生物的分类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
不同级别的分类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这些分类级别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特征。
五、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物种、不同遗传变异、不同生境适应和不同生物群落等方面。
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资源和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六、生物分类与保护生物分类不仅帮助我们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也对生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生物分类的研究,可以找到濒临灭绝的物种、建立保护区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的组成、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奥秘,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分类思维和环境意识。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机械运动/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忽略物体具有形状大小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不存在)2,参考系:描述体运动时,被选定做参考,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物体运动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学会选择合适的参考系,比如选择物体所在系统的参考系)3,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和位置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三维坐标系、多维坐标系)二、时间和位移1,时刻(时间间隔开始和结束的点是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先后、早晚来描述)(3秒末、第4秒初、八点半等等)2,时间间隔(简称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线段)(长短快慢来描述)(第3秒内、3秒内、八个小时等等)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只有大小)4,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矢量,有大小有方向)(位移大小:初末位置连线的长度)(位移方向:初位置指向末位置)5,位移和路程不能比较,因为一个是矢量一个是标量,位移大小可以和路程比较,仅仅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是米,常用单位还有厘米,公里等等6,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而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是矢量,比如位移、速度、力等等)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密度、速率、温度、电流等等)7,坐标轴上位移△x的计算(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位移大小比较(比较绝对值,比如-7m比+3m要大)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坐标变化量:l=△x=x2-x1时间变化量:△t=t2-t12,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矢量,速度大小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常用单位:1m/s=3.6km/h)3,平均速度(表示某个过程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位移比上这段位移用的时间)(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总位移比上总时间)(方向:位移的方向,即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个时刻或者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比较难求,根据题目要求来判断)(方向:直线运动时沿着运动的直线方向,曲线运动时沿着切线方向)4,瞬时速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速率,标量)平均速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标量)区分: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并不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位移的大小比上所用时间,而平均速率是路程比上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因为只有在物体在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所以仅在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5,位移时间图象(x-t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发生某一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从而可以计算出速度。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
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1.体积功 We = -Pe △V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3.n mol 理想气体的定温膨胀过程。
定温可逆时:Wmax=-Wmin=4.焓定义式 H = U + PV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容过程 Qv = △U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压过程 Qp = H2 – H1 = △H5.摩尔热容 Cm ( J ·K —1·mol —1 ):定容热容 CV(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定容过程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定压热容 Cp⎰=∆21,T T m p dTnC H (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的定压过程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单原子理想气体: Cv,m = 1.5R , Cp,m = 2.5R 双原子理想气体: Cv,m = 2。
5R , Cp,m = 3.5R 多原子理想气体: Cv,m = 3R , Cp ,m = 4RCp ,m = Cv ,m + R6。
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ΔU 、ΔH 、Q 、W 和ΔS 的总结7。
定义:△fHm θ(kJ ·mol —1)-- 标准摩尔生成焓△H —焓变; △rHm —反应的摩尔焓变 △rHm θ-298K 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fHm θ(B)—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cHm θ(B ) —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热效应的计算1221ln ln P PnRT V V nRT =nCC m =⎰=∆21,T T m V dTnC U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fH θm ,B 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cH θm ,B 9.Kirchhoff (基尔霍夫) 方程△rHm (T2) = △rHm (T1) +如果 ΔCp 为常数,则 △rHm (T2) = △rHm (T1) + △Cp ( T2 - T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其含量不详)的粗盐,经提纯
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
(2011 年广东肇庆检测,双选)为了除去粗盐中 Ca2+、Mg2+、 SO2-及泥沙, 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4 ②加过量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 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 溶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CD )。
B.④①②⑤③
溶性固体与液体 低三靠” 的
溶,一定用过滤 (3)“定量实验” 方法) 要无损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①蒸发时一定要不断搅拌; ②当出现 大量晶体析出 分离溶于溶剂中 时就应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 坩埚钳 的溶质;是浓缩 夹持,后放在 铁架台的铁 或蒸干溶液得到 圈 上; 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 固体的操作 三分之二 。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水银球在 利用沸点不同 而分离互相溶 解的液体混合 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蒸馏烧瓶中要加沸 石(碎瓷片)
物
(3)冷凝管水流方向应
为“下进上出”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
注意事项
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
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 来,然后用分液漏斗
(1)萃取剂的选择: a.与原溶剂不相溶 b.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c.被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
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 (2)萃取后可再蒸馏得到溶质
将其分开
三、离子的检验
离子
SO42-
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O32-
加盐酸酸化后 Na2SO4+BaCl2=BaSO4↓ 加入BaCl2溶 +2NaCl BaCl2 液,产生白色 盐酸 沉淀 盐酸、 加入盐酸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澄清石 无色无味、使 ↑ 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 CO +Ca(OH) =CaCO ↓+H O 2 2 3 2 混浊的气体。
4.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碱洒在皮肤上 液溴洒在皮肤上 水银洒在桌面上 酸液溅到眼中 处理方法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 液 用酒精洗涤 用硫粉覆盖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钠、磷失火
用湿抹布盖灭
用沙土覆盖
二、物质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过滤是分离 不 注意事项 (1)符合“一贴二
答案:C
+ +
【例5】.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 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 如下几步: •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 B.把50 mo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物质的鉴别 与检验
SO42CO32Cl-
一、化学实验安全
1.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2、实验仪器
(1)加热仪器 酒精灯 (2)可加热仪器 a.可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 b.垫石棉网加热仪器: 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 (3)计量仪器 量筒、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托盘天 平、温度计
冷凝管。 蒸馏烧瓶 (2)A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B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沸石或碎瓷片 (3)实验时 A 中除加入石油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 防止暴沸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完汽油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 先撤酒精灯
[例 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C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l- B.某溶液中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SO2 4
-
C.某溶液中加 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u2+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Ba2
+
解析:离子检验一定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与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Cl-、SO2-等,A 错;与 BaCl2 溶液生成 4 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SO2-、CO2-、SO2-等,B 错;与稀硫酸生成 4 3 3 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Ba2 、Ag 等,D 错。
闭活塞,不让上层液体流出 使分液漏斗内外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 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CCl4与水既不反应也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能不能用 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 不能 酒精与水互溶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
AgNO3 、 产 生 白 色 沉淀 稀 HNO3
Cl-+Ag+=AgCl↓
四、粗盐提纯
(1)粗盐中有哪些物质?
主要是 NaCl,还有可溶性的Na2SO4 MgCl2、 CaCl2杂质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2)分别用哪些试剂除杂?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 溶液、HCl溶液
(3)加入试剂用量和顺序
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其先后顺序正确的 是( )。 A.④⑤②③⑤①⑥ C.⑤②③⑥④①⑤ B.④⑤②③①⑥⑤ D.④①⑤②③⑥⑤
解析:要配制 NaCl 溶液,应先将不溶性杂质除去。先溶解、
过滤,再把 NaCl 溶液蒸干,干燥后根据质量分数计算所需 NaCl 的量。 答案:C
【例二】
3、简单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a.固体:用药匙或纸槽 b.液体:少量用胶头滴管;较多量用倾倒法; (2)仪器的洗涤 方法: a.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b.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 成 滴 ,也不 成股流下。 (3)物质的溶解 a.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 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用 搅拌、加 热、振荡或粉碎等措施, b.液体的溶解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 加入烧杯中搅拌而溶解。浓硫酸的稀释。
2 物,最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 OH 及 CO3 ,调节溶液的
- -
pH。
答案:CD
[例 3](2011 年天津检测)如图为由石油制取汽油的装置示意 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计水银球未与支管口平齐 (1) 图 中 的 两 处 明 显 的 错 误 是 __________________、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 把分液漏斗放正;
•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 上的小孔; •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C B D H (1)______→____→______→A→______→G→E→F。 使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解析:了解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才能分清操作顺序。加入
过量 NaOH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Mg2 ,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是为了 除去 SO2 ,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是为除去 Ca2 及多余的 Ba2 , 4
- + + +
然后进行过滤,除去 Mg(OH)2、BaSO4、CaCO3、BaCO3 等难溶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章末总结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遵守实验室规则 了解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 安全 化 学 实 验 基 本 方 法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 和废弃物处理方法
过滤:不溶性固体——液体分离 粗盐提纯
混合物的分离 和提纯的方法
蒸发:固体——液体分离
用海水制盐
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液体分离; 用海水制纯水、 蒸酒 萃取:液体——液体分离 从碘水中提取碘 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液体分离 分离油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