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结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知识总结
第一章知识总结
一、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理结构的一门科学。
声现象:说话、雷鸣、鸟叫;光现象:“蓬莱仙境”日出奇观、影子、海市蜃楼、彩虹、光在水中的偏折;热现象:地热喷泉、;力现象:物体总是往下掉、人推车越来越快;电现象:灯泡通电后会亮、电热水器通电后可以热水
2、摆的等时性原理:摆动快慢与摆角、摆重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大一思政第一章总结
大一思政第一章总结
大一思政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本章的学习对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世界的根本规律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强
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些概念的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科学理论,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是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指导。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初中历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
早期人类生活在狩猎和采集的社会中,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居无固定住所。
2. 农业的诞生和定居社会的形成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驯养动植物,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聚居和定居,形成了定居的社会形态。
3. 各类生产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产生
农业的诞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经济基础,社会分工也随之产生,分工细化使暂无狩猎和采集的社会中,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居无固定住所各类手工业兴起,建立了建设筑、纺织业,各专业分工和细分,并且开始形成了早期社会的财富和阶级。
4. 城市的形成与国家的出现
城市始于公元前的米索尼亚文明和中东部落的都市文明,到了2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等文明中,人类已经形成了城市生活并管理国家。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
1. 夏、商、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变革
夏、商、西周与东周这段历史,所谓政治生活发生了如宗法制度的确立和砍劈土制度的复辟,而在东周时期,周天子推行了分封制度,在这里的范围实行分封制,在这段历史时期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合适受巨大发展和更为复杂的形势。
2. 秦统一与汉帝国的建立
秦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封建华夏政体的大一统和封建制度,辉煌地带领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时期。
3. 分裂与统一
晋朝后的历史被分裂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和唐朝的建立,这期间都是战争与割据的政治生活,直至唐朝的建立后,中国又一次出现统一的局势。
三、中古世界的政治与外交
1. 帝国的興衰
以《三国演义》为写照的统治转换是中国宋朝完美的划分,宋朝将各个小朝廷统治集合为
昆虫记第一章的概括
昆虫记第一章的概括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昆虫的多样性和分类,以及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同时,本章还讨论了昆虫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以及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此外,本章还涉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昆虫的采集、饲养和保护。最后,本章还探讨了昆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1. 昆虫的多样性和分类
昆虫是一类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存方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昆虫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2.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它们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基础。昆虫的身体通常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3. 昆虫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昆虫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是它们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性,它们的生命周期也各不相同。
4.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此外,昆虫还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5.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且多样。一方面,有些昆虫会叮咬人、传播疾病,给人类带来困扰和痛苦;另一方面,有些昆虫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等资源,还可以作为观赏和研究的对象。
6. 昆虫的采集、饲养和保护
对于喜欢研究昆虫的人来说,采集、饲养和保护昆虫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7. 昆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昆虫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
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与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c.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
2.应激性(生理学)/适应性(生态学)→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膝跳,眨眼,缩手—大脑皮层以下,脊髓
条件反射后天:曾经吃过很多次梅,看到梅子就流口水—大脑皮层
反射活动需要依靠反射弧完成。
反射弧: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骨骼肌,腺体)缩手反应:皮肤的感觉细胞→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脊髓反射中枢的神经细胞→传出神经纤维细胞→骨骼肌细胞
3.HIV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造成其他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感染。
4.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特点:层次性,多样性,复杂性,严密性。
①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
宪法第一章总结
宪法第一章总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之法,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宪法第一章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宪法第一章总结(一)
第一节宪法概述
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确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英国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的法国宪法。
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正式成文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现的1982年宪法。
第二节国家性质(国体)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一般地说,在经济上处于统治或领导阶级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权力。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有:保障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安全。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征: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与敌人专政的结合
第四节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经济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多种经济形式中居于主导地位。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特点:自愿组合、自负盈亏、民主管理
毛概第一章总结
毛概第一章总结
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
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培养青年
学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对毛概第一章进行总结,以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重要课程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的主题是“哲学基础”,它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原理。首先,文章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特点,即以唯物史观
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仅能够揭示事物表面背后的本质,还能够为革命实践提
供理论指导。
接着,文章从实践的观点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它强调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和不断发展的动力,世界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而
不是凭空臆想。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性和指导意
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唯物论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文章阐述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与关系,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和经验获取的,
而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规律。这种理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中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和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
辩证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转
化原理等。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和源泉。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变革规律、分析社会矛盾、解
决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辩证的思维方
式和方法,要求我们善于从参差不齐的矛盾事物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高数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f
( x0
+
Δx)
−
f
(x0 )]
=
0
或 lim x → x0
f (x) =
f
(x0 )
或 f (x0− ) = f (x0+ ) = f (x0 )
2. 基本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连续;
3. 函数 f (x) 在一点 x0 间断时,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 f (x) 在点 x0 的左右邻域内有定义,而在 x0 没有定义;
③ 设 lim f (x) = A ≠ 0 ,则 lim g(x) =Leabharlann Baidu0 ⇔ lim f (x) = 0 ,且两者是同阶无穷小; g(x)
④ 设 lim f (x)g(x) = A ≠ 0 ,则 lim g(x) = 0 ⇔ lim f (x) = ∞ ;
⑤ 设 lim[ f (x) − g(x)] = A ,则 lim g(x) = ∞ ⇔ lim f (x) = ∞ ,且两者是同阶无穷大。
① lim sinϕ(x) = 1,注意极限的特征为 0 型;
ϕ(x)→0 ϕ(x)
0
②
ϕ
lim
( x )→∞
⎛ ⎜1 ⎝
+
ϕ
1 (x)
⎞ϕ ⎟ ⎠
(
x
)
=
第一章 总结
二、离子的检验
离子
SO42-
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O32-
加盐酸酸化后 Na2SO4+BaCl2=BaSO4↓ 加入BaCl2溶 +2NaCl BaCl2 液,产生白色 盐酸 沉淀 盐酸、 加入盐酸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澄清石 无色无味、使 ↑ 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 CO +Ca(OH) =CaCO ↓+H O 2 2 3 2 混浊的气体。
2、容量瓶的检漏、规格的选择
3、误差分析
练习: 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D) A.标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 数 C.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 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2、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 /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 为1 NA
3.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则X气 D 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换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在人们的认识中,物理和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中独占一席之地。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物理量、单位、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运算、物理规律的表述和应用等。
1.2.1 物理量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因此,对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它们的大小、方向、性质和状态),进行的测量和计算,就是对物理量的研究。
1.2.2 物理量的单位
物理量只有"多少"是无法表示出来的,还必须有单位。用于表示物理量的大小的,是设计好的、已经公认的以及实际可以使用的数量值。例如:量的单位、零的单位、时间的单位等,才能表示出多少。
1.2.3 物理量的测量
物理量的测量包括确定物理量的大小、不确定度和综合测量等。
1.2.4 物理量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包括直接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间接的过程,还有其中的特殊形式。
1.2.5 物理规律的表述
物理规律的表述包括必然性、集合性和形式性,还有应用性。
1.2.6 物理规律的应用
物理规律的应用不仅包括下列方面,还有前面和后面的和许多其他的应用。
1.3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后的处理等。
1.3.1 定性实验
定性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得到有关物理现象特征的实验结果。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1、复合材科的定义、组分功能和作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为气体或液体不能称为复合材料。
组分:其组分相对*,通常有一相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分散相,称为增强相(增强体)。
功能和作用: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所要求的*能。
2、复合材料的命名
强调基体,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强调增强体,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基体材料与增强体材料名称并用,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钢)。
3、复合材料的分类方式
按基体材料类型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制复合材料;
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4、常用的基体材料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轻金属基体(主要包括铝基和镁基),用于450℃左右;钛合金及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作基体的复合材料,适用温度650℃左右,镍、钴基
复合材料可在1200℃使用。
5、常用热固*基体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热固*聚酰亚*树脂。
高中数学人教版A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版A
必修二数学
必修二第一章知识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棱柱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注意:①两底面是多边形平行且全等;
②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③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补充:①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
②直平行六面体:侧棱和地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
③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
④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例题1 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为( A )
A、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正方体、长方体)
B、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C、棱柱的两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D、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例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P8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
D.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2、棱锥的结构特征: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注意:①底面是多边形;
②侧面是三角形;
③侧棱交于顶点。
补充:正棱锥: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
棱锥叫做正棱锥。
特征:①底面是正多边形②侧面
是全等等腰三角形,斜高都相等③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投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上的投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如Rt∆SOM和Rt∆SOC。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化学必修2第⼀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章原⼦核外电⼦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结构
质⼦(Z个)
原⼦核注意:
中⼦(N个)质量数(A)=质⼦数(Z)+中⼦数(N)
1.X 原⼦序数=核电荷数=质⼦数=原⼦的核外电⼦
核外电⼦(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核外电⼦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核外电⼦的排布规律:①电⼦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层⾥;②各电⼦层最多容纳的电⼦数是2n2;③最外层电⼦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数不超过32个。
电⼦层:⼀(能量最低)⼆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类原⼦的总称。
核素:具有⼀定数⽬的质⼦和⼀定数⽬的中⼦的⼀种原⼦。
同位素:质⼦数相同⽽中⼦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来说)
⼆、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的电⼦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横⾏
③把最外层电⼦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
主族序数=原⼦最外层电⼦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层数元素种类
第⼀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梳理和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梳理和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网络】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即物理所学的物态变化);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重点知识总结
化学(一秀)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重点总结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老师的出题法宝,学生的防错诀窍)
(1)必须注明各个物质的聚集状态。s,l,g,aq
(2)依据反应的吸放热,判断并注明H
∆的正负。
(3)反应热的数值要和方程式中的计量数“配套”。
(4)反应热的单位是1-
kJ。
⋅mol
(5)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要将所燃烧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变为1,其余按比例配平。
(6)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要将H2O的计量数变为1,其余按比例配平。
(7)无须注明反应条件。
2、明确H
∆的多种含义,并用之于计算。
(1)微观角度:H
∆=(+所断裂化学键的总能量)+(—所生成化学键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2)宏观角度: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或称能量总和)(3)物质的“总能量”与物质“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性是从焓值大小的角度说的,与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有区别。)
结论:物质的化学键键能越大,其总能量(焓)越低,物质越稳定。
第二节反应热的测定和计算
1、燃烧热和热值概念上和单位上的区别:前者比物质的量,后者比质量。
2、燃烧热要点:(1)完全燃烧。(2)生成稳定化合物:如H2O(l)、SO2(g)。(3)所燃烧物质的计量数为1。(4)放热反应H
∆<0。(5)文字叙述的“正值”。
3、盖斯定律。应用: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方程式的加减法求出所需的反应热,并用之比较未知H
∆的大小(注意正负号)。
4、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所释放的热量。要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 、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收集完汽油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 先撤酒精灯
[例 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加入用量: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 溶液 都要过量,HCl溶液要适量; b. 加入顺序: Na2CO3 溶液一定要在BaCl2溶液之后 加入;加HCl溶液之前要过滤,并且HCl溶液 一定要最后 加入;
[例 1]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其含量不详)的粗盐,经提纯
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
•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 把分液漏斗放正;
•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 上的小孔; •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C B D H (1)______→____→______→A→______→G→E→F。 使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章末总结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遵守实验室规则 了解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 安全 化 学 实 验 基 本 方 法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 和废弃物处理方法
过滤:不溶性固体——液体分离 粗盐提纯
混合物的分离 和提纯的方法
蒸发:固体——液体分离
用海水制盐
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液体分离; 用海水制纯水、 蒸酒 萃取:液体——液体分离 从碘水中提取碘 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液体分离 分离油和水
(2011 年广东肇庆检测,双选)为了除去粗盐中 Ca2+、Mg2+、 SO2-及泥沙, 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4 ②加过量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 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 溶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CD )。
B.④①②⑤③
闭活塞,不让上层液体流出 使分液漏斗内外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 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CCl4与水既不反应也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能不能用 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 不能 酒精与水互溶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水银球在 利用沸点不同 而分离互相溶 解的液体混合 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蒸馏烧瓶中要加沸 石(碎瓷片)
物
(3)冷凝管水流方向应
为“下进上出”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
注意事项
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
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 来,然后用分液漏斗
溶性固体与液体 低三靠” 的一种方法(即 (2)必要时洗涤沉
一种溶,一种不 淀物
溶,一定用过滤 (3)“定量实验” 方法) 要无损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①蒸发时一定要不断搅拌; ②当出现 大量晶体析出 分离溶于溶剂中 时就应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 坩埚钳 的溶质;是浓缩 夹持,后放在 铁架台的铁 或蒸干溶液得到 圈 上; 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 固体的操作 三分之二 。
(1)萃取剂的选择: a.与原溶剂不相溶 b.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c.被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
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 (2)萃取后可再蒸馏得到溶质
将其分开
三、离子的检验
离子
SO42-
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
CO32-
加盐酸酸化后 Na2SO4+BaCl2=BaSO4↓ 加入BaCl2溶 +2NaCl BaCl2 液,产生白色 盐酸 沉淀 盐酸、 加入盐酸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澄清石 无色无味、使 ↑ 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 CO +Ca(OH) =CaCO ↓+H O 2 2 3 2 混浊的气体。
Cl-
AgNO3 、 产 生 白 色 沉淀 稀 HNO3
Cl-+Ag+=AgCl↓
四、粗盐提纯
(1)粗盐中有哪些物质?
主要是 NaCl,还有可溶性的Na2SO4 MgCl2、 CaCl2杂质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2)分别用哪些试剂除杂?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 溶液、HCl溶液
(3)加入试剂用量和顺序
4.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碱洒在皮肤上 液溴洒在皮肤上 水银洒在桌面上 酸液溅到眼中 处理方法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 液 用酒精洗涤 用硫粉覆盖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钠、磷失火
用湿抹布盖灭
用沙土覆盖
二、物质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方法及装置 适用范围 过滤是分离 不 注意事项 (1)符合“一贴二
2 物,最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 OH 及 CO3 ,调节溶液的
- -
pH。
答案:CD
[例 3](2011 年天津检测)如图为由石油制取汽油的装置示意 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计水银球未与支管口平齐 (1) 图 中 的 两 处 明 显 的 错 误 是 __________________、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鉴别 与检验
SO42CO32Cl-
一、化学实验安全
1.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2、实验仪器
(1)加热仪器 酒精灯 (2)可加热仪器 a.可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 b.垫石棉网加热仪器: 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 (3)计量仪器 量筒、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托盘天 平、温度计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解析:了解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才能分清操作顺序。加入
过量 NaOH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Mg2 ,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是为了 除去 SO2 ,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是为除去 Ca2 及多余的 Ba2 , 4
- + + +
然后进行过滤,除去 Mg(OH)2、BaSO4、CaCO3、BaCO3 等难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单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a.固体:用药匙或纸槽 b.液体:少量用胶头滴管;较多量用倾倒法; (2)仪器的洗涤 方法: a.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b.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 成 滴 ,也不 成股流下。 (3)物质的溶解 a.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 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用 搅拌、加 热、振荡或粉碎等措施, b.液体的溶解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 加入烧杯中搅拌而溶解。浓硫酸的稀释。
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其先后顺序正确的 是( )。 A.④⑤②③⑤①⑥ C.⑤②③⑥④①⑤ B.④⑤②③①⑥⑤ D.④①⑤②③⑥⑤
解析:要配制 NaCl 溶液,应先将不溶性杂质除去。先溶解、
过滤,再把 NaCl 溶液蒸干,干燥后根据质量分数计算所需 NaCl 的量。 答案:C
【例二】
答案:C
+ +
【例5】.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 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 如下几步: •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 B.把50 mo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l- B.某溶液中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SO2 4
-
C.某溶液中加 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u2+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Ba2
+
解析:离子检验一定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与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Cl-、SO2-等,A 错;与 BaCl2 溶液生成 4 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SO2-、CO2-、SO2-等,B 错;与稀硫酸生成 4 3 3 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Ba2 、Ag 等,D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