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浮游植物演替规律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郭劲松;张超;方芳;李哲;陈杰;田光【期刊名称】《科技导报》【年(卷),期】2008(26)17【摘要】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

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

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107/L。

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浮游植物;群落交替【作者】郭劲松;张超;方芳;李哲;陈杰;田光【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9.1【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J], 申恒伦;蔡庆华;邵美玲;徐耀阳2.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J], 陈勇;段辛斌;刘绍平;刘明典;王珂;陈大庆3.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对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潘晓洁;刘诚;朱梦灵;郑志伟;邹曦;胡莲;万成炎4.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 [J], 姚绪姣;刘德富;杨正健;方小凤;胡响铃;方丽娟;田泽斌5.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爆发期原生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J], 陈小娟;潘晓洁;邹曦;王进国;胡莲;张志永;郑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溪河库湾浮游藻类种类演替及水华发生趋势分析

香溪河库湾浮游藻类种类演替及水华发生趋势分析

香溪河库湾浮游藻类种类演替及水华发生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一期工程蓄水前半年(2003年1月2003年6月)和蓄水后(2003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香溪河库湾浮游藻类的种类演替和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与蓄水前的数据相比,蓄水仅半年绿藻的种类数就明显增加,约相当于蓄水前的3倍;硅藻的种类数略有减少;其余各门藻类的种类数亦有轻度变化.整个调查期间,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最高峰值均出现在S6采样点,细胞密度达6.93×107cells/L(2004年6月),生物量达87.24mg/L(2004年3月),其余采样点基本显示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趋势.本文参考早期资料并比较不同类型水域中藻类的种类演替和垂直分布情况,对三峡湖北库区水域水华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三峡干流*段形成藻类水华的几率较小;流动的支流水域,在阳光充足、水温逐渐升高的春季容易发生藻类水华;在较封闭的静水区则随时都有发生藻类水华的可能*.。

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沈旭舟张佳磊曾一恒翁传松陈佳俊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0期摘要从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机制角度开展水华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系统凝练了国内外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总结了以下几点研究进展:干流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显著低于支流浮游植物,受到干支流水动力特性影响,干流以“激流型”的硅藻门藻类为优势种,支流以“静水型”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干支流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受到生境扰动强度的影响,生境的扰动强度通过影响干支流水温、水体层化结构,光照强度、时间和频率,营养盐脉冲浓度和频率来驱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浮游植物的演替过程更多的是“微生境”和浮游植物“细胞扩散”双重叠加的结果,“微生境”驱动强度强于“细胞扩散”过程。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驱动机制;三峡水库干支流中图分类号 Q 94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0-0018-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the Main and Tributary Stream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SHEN Xu-zhou,ZHANG Jia-lei,ZENG Yi-heng et al(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Hubei Province for Lake Restoration and Algae, Wuhan,Hubei 430068)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study blooms from the mechanism of phytoplankton succession in the main and tributary stream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ndensed the succession rule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main and tributary stream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rogress:Phytoplankton density of the main stream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ributaries, which were affected by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Bacillariophyta dominated in the main streams, while Cyanophyta and Chlorophyta and the tributaries were in dominated in the tributaries.The disturbance intensity of the habitat conditions (including water temperature, under solar-thermal structure and nutrient pulse concentration)were the key regulatory factor for phytoplankton den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main streams and tributar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he progress of phytoplankton succession were affected by the “aquatic-habits” and the mechanism of “frustule diffusion” ,the “aquatic-habits” were more impotant than the “frustule diffusion”.Key words Phytoplankton;Community succession law;Driving mechanism;Main and tributary stream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基金項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101003-008);三峡后续工作项目(2017HXXY-05);国家科技合作项目与交流专项(2014DFE70070)。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蓝藻水华成因研究_田泽斌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蓝藻水华成因研究_田泽斌

Cyanobacterial bloom in Xiangxi Bay,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IAN Ze-bin1, LIU De-fu1,2*, YANG Zheng jian1,3, FANG Xiao-feng1, YAO Xu-jiao1, FANG Li-juan1,2 (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co-environment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Hydroelectric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xity, Yichang 443002, 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2, China;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2,32(11):2083~2089 Abstract:A cyanobacteria bloom was observed in Xiangxi Ba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summer of 2010. Based on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19 July to 30 August 2010, this paper descripted the cyanobacteria bloom process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bloom lasting for about 25 days, broke out on 23 July, and ended on 16 August, cell density summit reached 108.03 106cell/L. The dominant species was Anabaena, and the major reasons were the suspension and nitrogen fixation mechanism, along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microcystin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other algal. Specific stratification model of water and adequate nutrients were necessary to the cyanobacteria bloom, and nitrate might be the major nitrogen sourc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undisturbed water situation and adequate nutrients,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cyanobacteria might be accelerat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water temperature and lowering Zmix/Zeu. Especially when Zmix/Zeu was less than 0.5, it was more favorable to cyanobacteria growth. Key words:Three Gorges Reservoir;Xiangxi Bay;cyanobacteria bloom;mixing depth

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申恒伦;蔡庆华;邵美玲;徐耀阳【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2(024)002【摘要】dominated in Gudongkou Reservoir 2. Chlorophyta, Bacillariophyta, Pyrrophyta, Cryptophyta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Xiangxi Bay. The annua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three reservoirs was 1. 110 ×106 , 4. 837×105 and 1.734× 106 cells/L, respectively. It had highest density in Xiangxi Bay(4. 87 x 106 cells/L) and lowest density in Gudongkou Reservoir 2 (5.76 ×10 cells/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hree reservoirs.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water quality was degrading along the cascade of reservoi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versity index(H) and evenness(J) among the three reservoirs, while the Margalef index of Xiangxi Bay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Gudongkou Reservoir 1 and Gudongkou Reservoir 2. The valuation results by the first two indices and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showed that the cascade reservoirs in Xiangxi River Basin were of intermediate pollution state.%于2005年10月、2006年1、4、7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3座水库(古洞口一级水库、古洞口二级水库和香溪河库湾)组成的梯级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8属121种(含变种),以绿藻和硅藻种类最多,绿藻有26属49种,占40.50%;硅藻14属41种,占33.88%;其次是甲藻,3属11种,占9.09%;蓝藻5属7种,占5.79%;隐藻3属7种,占5.79%;其它藻类仅占4.96%.浮游植物在古洞口一级水库共有25属31种,古洞口二级水库29属40种,香溪河库湾46属81种.优势度分析显示:古洞口一级水库藻类优势类群为硅藻门、绿藻门,古洞口二级水库为硅藻门、隐藻门和甲藻门,香溪河库湾为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3座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分别为1.110×106、4.837×105和1.734×106 cells/L;其中,最高密度出现在香溪河库湾(4.87×106 cells/L),最低密度出现在古洞口二级水库(5.76×105 cells/L).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梯级水库进行水质分析,表明沿着水库的梯度水质逐渐恶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3座水库间无明显差异,而香溪河库湾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古洞口一级、二级水库.前两个指数与浮游植物优势种的评价结果显示,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处于中污染状态.【总页数】9页(P197-205)【作者】申恒伦;蔡庆华;邵美玲;徐耀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芜湖241000;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浮游植物演替规律及其原因 [J], 方丽娟;刘德富;杨正健;姚绪姣;胡响玲;田泽斌2.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J], 邵美玲;韩新芹;谢志才;贾兴焕;刘瑞秋;蔡庆华3.红水河干流梯级水库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J], 王崇;憨雪莹;常秀岭;黄道明4.三峡水库175m蓄水前后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J], 方丽娟;刘德富;张佳磊;杨正健;田泽斌5.红水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J], 王崇;憨雪莹;常秀岭;黄道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库区试验性蓄水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特点研究

三峡库区试验性蓄水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特点研究

物 甲壳类 的采 集方 法 是 取 1 0 L混 合水 样 , 2 用 5号 网 过 滤 ,% 福尔 马林 溶 液 固 定 , 5 然后 计 数 。浮 游 生 物鉴 定参 考 《 中国淡 水 藻类 》 及 《 水 浮 游 生 物 研 究 方 ” 淡 法 》 行…] 进
物种 类丰 富 , 游植 物 种类 以绿 藻 、 藻 居 多 , 浮 硅 而浮 游
图 2 三 峡水 库 2 0 0 9年藻 类种 数 组 成 示 意
20 0 9年 共发 现 浮 游 动 物 5 7属 12种 , 中轮 虫 2 其 种类数 最 多 , 占总种 数 的 5 .4 , 次 是 枝 角类 , 98% 其 约
63% 桡 分别 约 在 1 4 0X 0倍镜 ( ec M3 0 ) 进行鉴 定 和计圆 ;珊 占 1 . 9 , 足类 和原生 动 物种 类 相对 较 少 , Li D 00 下 a 数 圆 轮 硅 缭 蓝 豳 裸 甲隐 藻 藻 藻 藻 门 门 占 1 . % 和 1 . 8 。 由 上 述 可 见 , 峡 库 区 浮 游 生 23 14 % 三 门 浮 虫取 1mL在 1 0×1 0倍 镜下 进 行 鉴定 和 计 数 ; 游藻 藻 动
干次 , 中层 及底 层水取 1 0L过滤 , 然后 混 合 , 以鲁 哥 氏
液 固定 ; 浮游植 物 、 生动 物及 轮虫定 量样 品采集 方法 原 是取 混合 水样 10 0 m , 0 L 以鲁 哥 氏液 固定 , 止 4 静 8h 浓缩 至 1 0~3 。 浮 游植 物及 原 生 动 物取 0 1mL 0 mL .
用 期 水 环 境特 征 调 查 及 饮 用 水源 地 安 全 评 价 水 专 项 项 目( 0 9 X 714—0 ); 20Z 0 0 01 三峡 库 区水 环 境 信 息 采 集技 术 研 究 与 示 范 项 目( 0 9 X 7 ) 2 0 Z 0 5

三峡库区3条支流夏季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分析

三峡库区3条支流夏季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分析

三峡库区3条支流夏季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分析作者:但言沈子伟余凤琴李燕张燕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1年第02期摘要为分析三峡库区长江支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2015年6月对彭溪河、梅溪河、抱龙河3条支流共选取8个断面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

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74属15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18属53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33.76%;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呈硅藻-绿藻型,自三峡水库三期蓄水以来未发生显著变化。

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52属107种,其中轮虫最多,为23属5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49.53%。

通过对8个断面Shannon Wiener指数、Marglef 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可以得出,三峡库区支流水质处于轻度-中度污染。

关键词三峡库区;河流;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完成设计水位175 m,库区内各支流水文条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存在由自然河流向湖泊型转化的趋势。

库区水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结构。

本文根据在三峡库区3条支流的调查情况,分析该水域夏季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为三峡库区的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1 调查范围及方法1.1 调查范围彭溪河设置渠口镇(P1:N31°07'56.86″,E108°30'10.98″),高阳(P2:N31°05'38.77″,E108°40'36.02″),高速公路桥(P3:N30°58'22.57″,E108°42'38.07″)3个采样断面;梅溪河设置桂花桥(M1:N31°07'40.01″,E109°19'41.96″),康乐镇(M2:N31°07'2.29″,E109°26'10.63″),唐家湾(M3:N31°3'59.47″,E109°30'38.85″)3个断面;抱龙河流程短,设置石花村(B1:N30°58'56.48″,E110°1'47.25″),候老拐(B2:N30°59'53.16,E110°2'44.26″)2个断面。

最新三峡大坝对气候、生物、水土的影响综合分析

最新三峡大坝对气候、生物、水土的影响综合分析

三峡大坝对气候、生物、水土的影响综合分析三峡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千米,年均温增加0.1~0.2℃,冬春季节月均温升高0.3~1.3℃,夏季降低0.9~1.2℃,雾日增加约2天。

冬季升温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市境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1对库区局地气候的影响2.1.1对气温的影响从常年平均来看,沿三峡库区1988-2007年平均气温为17.3℃~18.8℃。

云阳与重庆的年平均气温最高,秭归的年平均气温最低。

2004—2007年蓄水后,库区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均有明显的增加。

图2-1 2004-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图2-2看出,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库区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库区的年际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注:本文中局地气候的常年值为1971—2000年的平均值〔下同〕。

】波动较大,而且始终是围绕着常年值上下波动。

但从2001年起,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不再围绕常年值变化,而是偏离常年值的年际间小幅波动上升(2006年除外),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0.2~0.4℃;2006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达18.8℃,较常年偏高1.0℃, 2007年库区平均温度为18.3℃,比常年偏高0.5℃。

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及其蓄水对库区平均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2 1988-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常年同期来看,如图2-3所示,年内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8月份,为28.21℃.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6.7℃,气温的年较差为21.50C。

年内,1、2、12月月平均气温皆低于10℃; 3、4、10、11月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5-9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7, 8月份在28℃左右。

平均气温月际之间升降变幅差异较大,冬季各月和盛夏7、8月份库区气温变化最小,为1℃左右;春、秋季,3、4月和10、11月份,气温变化剧烈,升温与降温幅度一般为5-6℃.蓄水后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值偏高。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杨正健;刘德富;易仲强;马骏;杨霞;纪道斌【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0(023)001【摘要】2008年4月3日08:00-4日08:00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5个监测点对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以研究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并解释拟多甲藻水华表层水体表观颜色昼夜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拟多甲藻在12 m水深以上水柱中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昼夜垂直迁移特性,00:00-16:00拟多甲藻向表层水体迁移并聚集,最大上移速度约为2 m/h;16:00-00:00拟多甲藻向下部水体迁移,最大下移速度约为4 m/h;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是导致拟多甲藻水华表层水体表观颜色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各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ρ(Chla)]昼夜变化较大,用单层ρ(Chla)不足以评价藻类水华暴发程度;均深叶绿素a质量浓度[ρ(A.D.Chla)]的昼夜变化不大,能够综合表征藻类迁移水柱中藻类的现存量,可以作为河道型水库拟多甲藻水华暴发程度的评价指标.【总页数】7页(P26-32)【作者】杨正健;刘德富;易仲强;马骏;杨霞;纪道斌【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冬季甲藻水华生消机理初探 [J], 姚绪姣;刘德富;杨正健;纪道斌;方小凤2.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的昼夜垂直迁移行为对碳磷分布的响应 [J], 吴兴华;李翀;陈磊;赵荧;李媛;王浩3.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水华对环境中磷的响应机制 [J], 吴兴华;李翀;陈磊;赵荧;王浩4.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与迁移 [J], 杨敏;毕永红;胡建林;胡征宇5.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昼夜垂直分布初步研究 [J], 徐耀阳;蔡庆华;黎道丰;王岚;孔令惠;余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姚绪姣;刘德富;杨正健;方小凤;胡响铃;方丽娟;田泽斌【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年(卷),期】2012()S2【摘要】为研究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0—2011年3—8月在库湾沿程布点、采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环境因子时空动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监测。

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最常见的藻种为小球藻(Chlorella)、小环藻(Cyclotella)、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amydomonas)、直链藻(Melosira)、栅藻(Scenedesmus);早春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小,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库湾浮游植物随时间变化呈硅藻—绿藻—蓝藻的演替趋势,硅藻和绿藻是库湾中相对比例较大的浮游植物门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时间上差异明显,空间上差异不显著;水温、Zeu/Zmix及RWCS是影响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ρ(D-Si)对硅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总页数】10页(P211-220)【关键词】三峡水库;香溪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作者】姚绪姣;刘德富;杨正健;方小凤;胡响铃;方丽娟;田泽斌【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5【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J], 申恒伦;蔡庆华;邵美玲;徐耀阳2.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与迁移 [J], 杨敏;毕永红;胡建林;胡征宇3.三峡水库蓄水后期香溪河库湾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 [J], 陈星;叶麟;谭路;蔡庆华4.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温结构及其对春季水华的影响 [J], 易仲强;刘德富;杨正健;马骏;纪道斌5.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J], 郭劲松;张超;方芳;李哲;陈杰;田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一、绪论话说咱们国家的长江三峡水库,那是举世闻名的一大工程。

这个大坝蓄水后,不仅能防洪抗旱,还能发电实在是一举多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香溪河库湾的水华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谓水华就是水中植物疯狂繁殖,形成一层厚厚的水华藻类。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于是咱们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想要找到解决办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咱们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

原来这个机理跟水温、光照、营养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只要控制好这些因素,就能有效地抑制水华的生长。

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除藻方法,那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培养一种能够吞噬水华的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水华,还能提高水质。

通过咱们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香溪河库湾的水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还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三峡水库带来的便利。

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咱们科学家们还要继续努力,为咱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三峡水库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景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峡水库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香溪河库湾水华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华是一种由蓝藻等微生物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会导致水中氧气含量下降,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因此研究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们首先调查了香溪河库湾的水文环境和气象条件,然后分析了水华形成的原因。

通过实验和模拟,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并评估了它们的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水华防治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话说这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咱们先来看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吧。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

第15卷 第2期2006年3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15No.2 Mar.2006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6)022*******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张 远,郑丙辉,刘鸿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北京100012)摘 要: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水生生物调查,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水力学与营养盐条件变化对库区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库区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优势种,2003年10月数量介于2.02×104~31.6×104个/L之间,与未蓄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004年4月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断面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总体介于3.18×104~16288×104个/L之间。

通过对浮游植物与水力学条件、营养盐水平的关系分析,发现蓄水前后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与所形成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浮游植物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偏高的营养盐水平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此,根据流速差异将库区水体划分为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湖泊型水体三种类型,对比分析表明过渡型水体和湖泊型水体的浮游植物数量在二期蓄水后增加较多,它们是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暴发的敏感区域。

关键词:三峡水库;蓄水;浮游植物;水力条件文献标识码:A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是水体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数量对水体生态系统的演替和发展影响较大[1]。

水库在兴建和形成过程中,由于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浮游植物的种属和数量通常会发生改变,甚至会出现“疯长”,并导致水华爆发[2,3]。

因此,掌握其变化特征对于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以及实施生态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峡工程是我国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二期蓄水,水位抬升60m以上,水位线达到135 m。

香溪河库湾环流模式动态演替过程及其对水华的影响研究

香溪河库湾环流模式动态演替过程及其对水华的影响研究

香溪河库湾环流模式动态演替过程及其对水华的影响研究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水环境条件改变,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水华问题频发,库区干支流水体流速减缓,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其重要原因。

香溪河是三峡水库的典型一级支流,每年均有水华暴发,水环境问题突出,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立面二维CE-QUAL-W2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了网格加密的香溪河模型,通过整理大量实测数据(2010-2015年),建立网格边界条件,对模型的敏感性参数进行率定以及验证,得到了能准确反映香溪河水动力水质实际情况的模型。

通过模拟输出多年的环流模式,分析典型的环流模式动态演替过程及其水动力水质特征,探寻了典型过程的成因及其对水华敏感动力参数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典型过程对水华的影响。

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CE-QUAL-W2水动力水质网格加密模型,加密网格模型水位库容曲线相对误差仅为0.022%,确定了水动力敏感性参数,模型水动力模块能准确模拟库湾水温结构、空间纵向流速分布,体现了香溪河库湾水体的分层异向流动特征,模型水质模块对水华风险重要参考指标叶绿素a浓度的模拟效果较好,能够准确反映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情况。

(2)对2010年至2015年原位观测及数值模拟的香溪河库湾环流模式进行了识别和界定,归纳了8种典型环流模式,从流场形态、水温结构、水体滞留时间、水体垂向涡流粘滞系数、湍动能等水动力参数角度表示了库湾环流模式的形态,本研究解释了库湾下游典型倒灌方式的水温情况,倒灌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干支流间的水温差异,当干流水温高于支流水体表层水温,干流水体以表层倒灌进入支流时,例如,2010年6月27日-7月3日干流水温比支流水温高0.37℃,香溪河发生表层倒灌。

2015年8月5日-8月19日干流水温始终介于支流库湾表层与中层之间,即发生中上层倒灌。

(3)香溪河库湾环流模式的变化主要受库湾干流水温变化的影响,2010年干流水温变化过程分为三个水温过程:水温升温期(3月11日-7月13日),水温波动期(7月14日-10月8日),水温降温期(10月9日-12月31日)。

三峡大坝截流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峡大坝截流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峡大坝截流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水域包含许多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三峡大坝建成后,截流导致了长江下游水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其中浮游植物群落是长江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一项关键因素。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产者之一,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三峡大坝截流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的影响,对于保护长江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采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水样,对比三峡大坝截流前后的浮游植物群落差异,探讨三峡大坝截流对长江下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采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在三峡大坝截流前后的水样;2.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比三峡大坝截流前后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3.绘制物种组成图、生物量指数、优势种组成等相关图表;4.对比分析三峡大坝截流前后的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并探讨三峡大坝截流对长江下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机制。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采样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水样过滤集落和显微镜计数法分析浮游植物群落;2.重点样点的选择:市场港、虾子港、小洋山水道、长江口海浪湾等地;3.样品处理:采样后,将水样过滤,将滤液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进行浮游植物的分类、计数和数量测定;4.数据分析:比较两个时期浮游植物群落差异,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组成等方法绘制相关图表;5.论文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写作,并阐述三峡大坝截流对长江下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机制。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意义1.明确三峡大坝截流对长江下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特点和机制;2.提供关于长江下游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的科学依据;3.丰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为相关部门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参考;4.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大坝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演替内外驱动力辨析

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演替内外驱动力辨析

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演替内外驱动力辨析
陈佳俊;张佳磊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2(61)13
【摘要】为辨析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演替的内外驱动力,以趋同性、趋异性理论为基础,在外界条件恒定和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光照和温度单一条件室内控制试验,分析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变化。

结果表明,光照组和温度组环境条件下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更为明显,同一生境下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相似性指数达到中等以上,其多样性指数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境间,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趋同性理论。

对照组的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影响不明显,其优势种呈现出差异,符合趋异性理论。

【总页数】8页(P24-30)
【作者】陈佳俊;张佳磊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相关文献】
1.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
2.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3.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
4.三峡水库汛期运行对长江干支流浮游植物的影响
5.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河口浮游植物群落与水环境相关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

作者: 马丽娜;毕永红;胡征宇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版物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页码: 123-12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S1期
主题词: 香溪河库湾;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
摘要:用黑白瓶法调查了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探讨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光照强度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的代谢类型。

结果表明:河口、峡口、吴家湾和平邑口总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分别为6.33、3.89、6.51和4.67 gO2/(m2.d);平邑口、吴家湾、峡口、河口0~5 m水柱日生产量分别为6.95、6.78、5.17和4.65 gO2/(m2.d)。

除平邑口的最大生产力出现在水下0.5 m以外,其余3个样点的生产力垂直变化均表现为表层最高,随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

吴家湾、峡口、河口三位点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与相对应水层的平均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平邑口位点相关性不明显。

香溪河库湾1 m水深以内的群落代谢率平均值为4.0,推测夏季水华期间该水体1 m水深以内的浮游植物群落为自养代谢类型。

三峡水库干流和支流库湾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

三峡水库干流和支流库湾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

三峡水库干流和支流库湾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库区内干流和支流水文情势发生改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库中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格局发生了变化。

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多数超微型生物无法纯化培养,难以用经典分析方法来研究其生物多样性,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群落的解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以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和神农溪、香溪河支流为研究水域,以其中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双月采样。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样品中小亚基核糖体基因(SSU rRNA)V4区扩增子进行表征,研究了三峡水库干流及典型支流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演替规律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环境因子相关分析,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比较不同水域中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类群结构差异,以获得影响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类群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

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和神农溪、香溪河支流主要物理、化学指标的时空分布规律的结果显示:全年水温变化的时间差异显著,各监测点表层水温在时间变化上具有同步性;Chl a、Cond、ORP、PAR、NO<sub>3</sub>-N时空分布上差异显著;pH、COD相对稳定;TN、TP、Turbidity在香溪河支流中随时间变化显著,TN、TP含量变动表现出相同的趋势;NH<sub>4</sub>-N在支流中空间变化显著。

三峡水库长江干流以及神农溪、香溪河两条支流库湾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提示香溪河支流和长江干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前者富营养化程度略高于后者,神农溪支流属于中-富营养化水体。

2、分别从门、纲两种水平分析了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2-12月调查期间,在长江干流、神农溪和香溪河支流表层水中共检测到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24门47纲104属。

香溪河库岸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调查

香溪河库岸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调查

香溪河库岸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调查作者:王飞熊俊胥涛黄应平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1期摘要:于2010年8月下旬,采用同样方法调查了香溪河长江入口处到峡口镇段海拔145~185m库岸带植物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植物有29科、59属、64种,其中禾本科(9属11种)和菊科(8属9种)20种,这两科物种数最多;主要优势物种为荩草、狗牙根、狗尾草(重要值分别为0.9237、0.5614、0.4283),这三种植物可作为库岸消落带生态恢复的物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减小趋势。

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淹水时间长短的影响。

关键词:香溪河;植物;分布;调查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88041引言香溪河流域处于东经110°25′~111°06′,北纬30°57′~31°34′之间,位于湖北省西南山区,东连保康县和宜昌县,南抵长江西陵峡,西邻巴东县,北接神农架,东西长66km,南北宽67km,人口约1819万人[1]。

香溪河发源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分东西两个源头,东源于神农架林区骡马店,西源于神农架山南边,由北向南贯穿兴山县全境,于秭归县归州镇东注入长江。

河流全长94km,流域总面积3099km2,有九冲河、古夫河、高岚河3条主要支流[2]。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香溪河下游河段水位升高,水流减缓,泥沙淤积,水环境由典型的河流水体转变为类似湖泊的缓流水体(称为库湾)。

由于水位升高,且水位改变为夏落冬涨的蓄水状态,落差达到30m,香溪河下游海拔175m以下原有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植物群落特征发生改变,能够适应生长的植物种类变少。

库区消落带的植被修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

植物根系可以明显增强土壤抗冲性[4~5],首要是筛选耐水淹物种[6],并提出消落带梯度生态修复方案[7]。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朱爱民;李嗣新;胡俊;周连凤;郑志伟;赵先富;董方勇【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11【摘要】三峡水库支流的拟多甲藻水华发生已成为近年的常态,但是其发生机制依然不清楚.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拟多甲藻水华频发的童庄河回水区进行重点监测,并扩展到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26条支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浮游植物的四季调查.结果表明,四季调查中,拟多甲藻出现率、平均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大优势度,4月最高,相同季节,回水区最高.2-4月,童庄河回水区各点拟多甲藻密度均为升高到下降变化,最高密度自上游至下游大幅下降.2010年,拟多甲藻水华于2月最先在童庄河回水区上游出现,逐步向中下游发展,维持一定规模和时间后消退.与此同时,长江干流拟多甲藻出现率、密度和最大优势度大幅低于童庄河回水区.童庄河回水区发生(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比不发生(2009年)拟多甲藻水华年份,三峡水库1-3月日出库流量(平均值4489.9-5623.3 m3/s)较小、1-2月水位日变幅(平均值0.148 m、0.246 m)和2月水位日升降(平均值-0.223 m)较大.研究认为,藻类在适宜水温时形成水华,2-4月支流回水区水温适宜、氮磷含量满足甲藻营养能力和生活习性需要.拟多甲藻能否形成水华,首先取决于回水区上游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水位波动等水文条件,通过改变回水区上游水动力条件和回水区流速,影响水华能否形成及形成时间、程度、范围和维持时间.由于尺度效应不同,三峡水库相同水文条件对不同位置支流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影响不一样.【总页数】10页(P3071-3080)【作者】朱爱民;李嗣新;胡俊;周连凤;郑志伟;赵先富;董方勇【作者单位】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冬季甲藻水华生消机理初探 [J], 姚绪姣;刘德富;杨正健;纪道斌;方小凤2.贵州黔东南州三板溪水库春季拟多甲藻水华特征 [J], 龙胜兴;陈椽;俞振兴;郭云;潘静3.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水华对环境中磷的响应机制 [J], 吴兴华;李翀;陈磊;赵荧;王浩4.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拟多甲藻水华的监测 [J], 朱爱民;乔晔;梁友光;郑志伟;周莲凤;邹清;汪红军5.三峡水库汛期中小洪水调度对支流水华的影响 [J], 王鸿洋;杨霞;马骏;杨正健;刘德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蓝藻水华成因研究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蓝藻水华成因研究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田泽斌;刘德富;杨正健;方小凤;姚绪姣;方丽娟【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2(032)011【摘要】为探讨香溪河夏季蓝藻水华发生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10年7月19日~8月30日在蓝藻永华暴发区域开展持续监测,并对水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华持续25d,自7月23日暴发,8月16日逐渐消退,藻密度最高达到108.03×106cells/L,优势藻种为鱼腥藻(Anabaena);自身悬浮机制、固氮机制、能够产生藻毒素抑制其他藻类生长,是鱼腥藻成为优势藻种的主要原因;充足的营养物质、显著的水体分层是水华暴发的必要条件,水华期间蓝藻对硝氮利用显著;在具备充足的营养盐的稳定水体中,水温持续升高、混合层与真光层比值的降低是诱发蓝藻水华的关键因子,并且在混合层与真光层比值为0.5时对蓝藻增殖影响最大.【总页数】7页(P2083-2089)【作者】田泽斌;刘德富;杨正健;方小凤;姚绪姣;方丽娟【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湖北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水动力调控初步研究 [J], 李光浩;杨霞;陈和春;尹炜;辛小康2.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水华对环境中磷的响应机制 [J], 吴兴华;李翀;陈磊;赵荧;王浩3.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蓝藻水华暴发特性及成因探析 [J], 杨敏;张晟;胡征宇4.典型暴雨洪水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的影响 [J], 纪道斌;李媛;孔松;杨正健;刘德富;肖尚斌5.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蓝藻水华生消过程初步研究 [J], 张敏;蔡庆华;王岚;徐耀阳;孔令惠;谭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