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问题
以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辨证
以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辨证多年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点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它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这一命题在提出、表述和论证等方面都存在理论困难和逻辑问题,以及引导实践的偏误,并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有予以辨正的必要。
澄清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确认所有参与历史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命题并非源于马列经典及其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在马列经典著作中没有表述。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个说法起源于苏联哲学家对《苏联共产党怖)历史简明教程》书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
《联共怖沥史》出版于1938年。
同年11月14日,联共怖)中央做了一个关于《联共怖)历史》出版的宣传工作的决议,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以课共怖沥史》为根据。
苏联哲学家普。
尤金于1939年在联共怖冲央理论刊物《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五期发表题为《论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马克思学说次内论文,接着巴。
伯纳丁尼又在该刊第七期发表题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论文,都以课共怖)历史));刊俄国民粹派强调英雄创造历史的批评并引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据,提出一个相同的命题,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后来被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那么,在以往究竟有哪一本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曾经这样说过呢?没有。
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这样说过。
这是尤金首创的学说。
由于苏联共产党在当年拥有无可置疑的权威,这个学说很快流行开来。
苏联哲学家费。
瓦。
康士坦丁诺夫先后在1951年主编《历史唯物主义}), 1958年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两书中都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章节。
1957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还集体著作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书,对这一命题做了专门的论述。
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
历史唯物主义,也被称为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有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等等。
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在实践上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哲学基础。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的研究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当中一些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其中争论特别激烈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问题以及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形成;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关键词:《神圣家族》;历史地位;科学技术;生产力一、《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问题《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本著作。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可以说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在文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自我意识”哲学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最终同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
这部著作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处于萌芽阶段,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已经初露端倪。
1.主要观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了生产方式的概念,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发源起点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了青年黑格尔派关于自我意识的作用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唯心史观。
青年黑格尔派宣扬“历史的发源地在天上的云雾中”,与此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则直截了当地把物质生产看做是历史的发源地。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反对把“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的思想,认为要想真正认识一个历史时期,离不开对这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产方式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还表现在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问题。
青年黑格尔派宣称“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则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发源地,这里实际上已经包含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来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包括技术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等。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包括思想、观念、文化等方面,它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社会意识也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影响,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他们通过劳动和实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的进步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努力来实现的。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框架,强调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人民群众的相互作用。
它对于分析社会变革、阶级斗争、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摘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一直以来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说法,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是目前集中讨论的话题,这一问题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前提。
笔者针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存在的问题,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以及马恩经典原著中的话语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本质,阐释了把握这一解释原那么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定位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所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提法完全违背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整块钢铁的旨意,列宁说: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这是整个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
看到这个原理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着直接的和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可能的。
[ 《列宁选集》第2卷,第330页]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性、整体性、统一性,并不能由此判定还存在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存的辩证唯物主义。
对于这一定位存在两种可能情况: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和开展,两者有时间上的先后;二是两者相提并论,平行并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两个组成局部共存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
这两种情况都毫无例外地成认了一个现实,就是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看法与关于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和看法是完全割裂的,分门别类地把它们装入两个不同的框架中,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把历史作为研究领域和解释对象的唯物主义,这势必造成人所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的断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截然分开,或者说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人本身就生存在统一成体系的世界中,而对于自然界形成的一般规律与看法并不是与存在于历史中的主体无关的消极对象,其中必有人的历史活动参与在内。
因此,这一提法就从根本上否认了人的对象性活动,会把自然与人类社会自然地割裂开来,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说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按其特征来定义的,是为了说明马哲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和旧唯物主义相区别,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以前,旧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但在社会历史解释上,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到英雄人物和历史人物或者神的创造,反过来说,是承认个人创造了历史,或者是神的安排,是必然的,这就不符合唯物主义的定义,再一次陷于了唯心主义。
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一半是,一半不是的意思。
也叫旧唯物主义(也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总之,一句话,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并存,所以说它不彻底。
马克思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后,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再结合实践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全面的考察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后又对社会历史的进程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解释,这就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带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辩证法又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简单的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这里唯物主义是带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
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运用。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认识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首先要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决定的。
在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生产力的发展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例如工业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以及科技革命对当代社会的重大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比如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阶级斗争、政治权力争夺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国家、民族、文化等因素对历史的作用。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还需要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从而揭示
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哲学观点的对比和辩证,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验证。
总之,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以求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为认识社会历史现实提供了方法论,深入到了“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确立了马克思学说的总问题。
一个半世纪以来,无论是“经济决定论”的解读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阐释,“现象学革命”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学化”,抑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努力,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反思、批判、重建,形成了一个各自独立、内部异质的话语系统。
尽管各自独立、内部异质以致相互间难以沟通,但其本质上来说始终内含“实践批判”,并彰显出积极的实践价值。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偏离总问题、不合理的理论策略、方法论指向模糊,这就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背道而驰。
因此,先行澄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总问题、范畴、方法),对于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总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理论1.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总结,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认识”。
马克思学说始终以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结构作为研究指向:《巴黎手稿》勾画出了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框架,对现代工业社会及其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组成部分之一;《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也是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依据。
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认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前设条件和成型的基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卢卡奇指出,任何想对社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尝试,必须与对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经济分析联系起来。
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在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中,我们首先需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出发来分析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方方面面现实,揭示它的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任务是批判性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从马克思的理论旨趣看,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并以“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为毕生事业。
历史唯物主义教案
历史唯物主义教案第一章:历史唯物主义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与基本观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与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基本观点与核心思想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二章: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2.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的解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分析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的解释: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分析:革命、改革与演变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的评价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的解释与社会变革的分析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分析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3.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解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分析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解释:阶级、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分析:阶级斗争的性质、动力与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阶级斗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解释与分析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分析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4.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资本、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剥削、阶级矛盾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评价与展望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与批判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5.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理念、社会主义制度与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与展望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六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化进程6.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解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分析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解释: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与现代化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代化进程的评价与展望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解释与分析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化进程的分析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与全球化的影响7.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解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分析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解释:资本主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globalization 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分析: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全球化进程的评价与展望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解释与分析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化的分析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八章: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8.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解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解释:经济危机、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当代社会问题的评价与展望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解释与分析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第九章:历史唯物主义与未来社会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与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科技进步、人类文明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未来社会发展的评价与展望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与预测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展望历史唯物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增强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与认识10.2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体系: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社会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社会科学研究、政策制定、社会变革等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展望历史唯物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的认识重点和难点解析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核心思想的讲授: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定义及基本观点,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
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坚持群众史观还是坚持英雄史观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无论是宿命论还是唯意志论;无论是主、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还是空想社会主义,都没有正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当作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而社会存在则实际上被看成了社会意识的派生物。
这些旧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其次,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之所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其原因在于:①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不可能科学地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阶级根源:马克思主义之前,剥削阶级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为了证明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建立其统治的权威性,刻意宣扬唯心史观,夸大个人及意识的作用。
③认识论的根源:历史上,人们往往看到了一些历史现象,即一些历史大事件总与某个人物有关,便认为历史是由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没有注意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它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同,导致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上层建筑的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改变经济基础,才能实现上层建筑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由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不断地发生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强调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作用,强调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高中政治: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高中政治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1.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观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6)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应该注意的观点(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的价值观念要与时俱进。
第1页共1页。
什么是唯物史观
什么是唯物史观问题:什么是唯物史观?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相关阅读】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一样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必须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一下5个方面: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解决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解决途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解释。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等。
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贫富分化严重,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资源,而广大劳动人民却面临贫困困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这种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失衡的反映。
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制度问题是导致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问题的历史性和条件性。
当代社会问题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演变和社会条件。
只有通过深入探讨历史演变中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才能真正理解当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当下社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方案,避免简单照搬模式。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时,不能片面夸大某一方面的因素,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悲观情绪。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要全面地、客观地对待社会问题,从多个角度考量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以求得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倡导社会改革和进步的理念。
通过对历史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轨迹和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问题并非无解,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理念,通过改革和创新,就能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只有从长远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找到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途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启示。
在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时,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概念不同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内容不同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斗争性,辩证唯物主义是在总结人类一切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又是在同一切非科学的思想进行严肃斗争的过程中成长的。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
它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根本因素,历史的发展不是无序的,而是有其规律和必然性的。
反之,历史虚无主义则是一种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无计划、无规律的,与人的意志无关。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在于正确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以此为基础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这种观点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社会,首先必须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的发展不是循环的,而是向着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通过研究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预测社会的未来走向,为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无计划、无规律的。
这种观点会导致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模糊,无法准确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无法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途径。
历史虚无主义忽视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因素。
事实上,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所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历史虚无主义没有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和演进,难以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历史虚无主义给人们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对社会现象产生怀疑和失望。
如果人们认为历史是无规律、无计划的,那么他们可能会对社会问题感到无能为力,丧失改变社会的信念和动力。
历史虚无主义容易被一些人利用,用来否定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历史虚无主义会让人们误以为社会是无法改变的,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非常必要的。
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从而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高中历史唯物史观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唯物史观答题模板高中历史唯物史观答题模板一、导言历史是一座宏伟的大厦,揭开历史的面纱,探究历史的规律,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论。
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应用唯物史观来回答相关问题,有助于理清历史发展的逻辑线索,深化对历史内在规律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中历史唯物史观答题模板,希望能够给广大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二、正文1. 提出问题在回答历史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例如,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历史人物的作用是什么?历史进程的意义是什么?只有正确理解问题,并按照要求展开答题,才能达到突出问题的关键点,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 定义关键概念在回答历史问题时,要明确相关概念的含义,以确保回答的准确性。
例如,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历史唯物史观是指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方法。
定义关键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框架,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3. 分析历史背景回答历史问题时,需要对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充分分析。
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政治背景等,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并提供有力的论证支持。
4. 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在历史问题的回答中,要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运用唯物史观,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解读历史人物的行动动机,评价历史进程的意义与价值。
5. 展开论证在回答历史问题时,要突出主题,进行有条理的论证。
可以运用例证、对比、因果关系等方式,展开合理的论证和分析。
注意论证的结构完整性和逻辑性,使得答案更具说服力。
6. 结尾总结在文章结尾,要对所给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唯物史观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可以对历史中的某种规律或者历史人物的作用进行总结评价,呼应开篇并为整个答案画上完美的句号。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之一。
作为一种关于历史和社会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历史与社会领域,物质条件决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历史变革的发展规律。
它认为历史是由人类群体的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的,并且人类意识、社会制度等都是在物质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变化的。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1.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过程,它可以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2. 分析社会问题与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问题进行全面的根源分析,深入挖掘社会矛盾的本质与演变过程,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深入思考的基础。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倡导人的自由发展以及人的全部潜能的开发,推动社会追求公平、正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它对于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尊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1. 更新对历史的理解:随着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唯物主义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更新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它需要适应多元化社会结构与变化的经济形态,以更好地解释当代社会现象。
2.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融入其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3. 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外的社会变革与历史进程,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促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结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深入浅出的社会科学理论,它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与发展潜力。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地位评价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地位评价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地位评价则是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客观评价。
本文将探讨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地位评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历史观的基本立场,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是由一代又一代人类社会通过生产劳动不断推动的,而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见和可以认识的。
只有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对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地位评价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客观地评价一个时代或一个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地位评价要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看到一个时代或一个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贡献,不能以片面的、主观的立场来评价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评价的根本任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时代或一个人物的历史地位。
在评价一个时代的历史地位时,我们要根据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状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和解决等方面来客观评价。
在评价一个人物的历史地位时,我们要看他的思想和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看他的作用和贡献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地位评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历史研究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历史地位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历史地位评价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时代或一个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价值取向和价值评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唯 物 主 义的基 础是 物 质
,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出发 点是
。
商 品一 样
以
,
,
唯 物 史观 的 立 脚点 则 是人 类 社 会或 社 会 化 了 的人 类
:
所
首先 要研 究人
研 究 劳动 怎样 创 造 了 人
,
从 猿 到人 的进 化 的 历
.
35
.
,
,
把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原 理 应 用 于 社 会生 活 现象
”
。
应 用 于 研 究社
2
会
应 用 于 研 究历 史
,
( 《列 宁 主 义 问 题 》第
,
6
:
9
1
页 ) 现在有
的 同 志认 为
这 种 表 述是 不 科 学 的
主 要理 由是
(
) 如果 以 为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是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在 社 会 历 史领 域 的推 广 和 应 用
把 唯 物 主 义 对 自然 的 认 识 推 广到 对人 类社 会 的 认 识
2
( 《列 宁选 集 》 第 上 述表 述 的论 据
义
。 ,
卷第 4 4
3
页 ) 但是
,
列 宁 的这 些话 不 能成 为
,
因 为这 里 说 的是唯物 主 义
而不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旧 唯物 主 义 者 一 贯用 唯物 主 义 的观 点 来解释
,
有人 认 为
、
现 今 的历 史 唯 物主 义 体 系 象 早 期哲 学 一 样 显 得包 罗
。
万象
过于 庞 杂
、
这个 体 系 是在斯 大 林 时 期
、 、
,
苏 联 学 术界 系 统 地 搜
集 了分 散 在 马
。
恩
列
斯 著 作 中的关 于 历 史唯 物主 义 的基 本观 点
。
编成 的
它 简单地 承 袭 了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当 时 的研 究 对 象
那就
。
意味着 在 历 史唯 物 主 义 产生 之 前 这 与 历 史 事 实 是 不 相符的 过
: “
。
,
辩证 唯 物 主 义 理 论 已 经 创 立
但
(
2
) 列 宁 曾经 不 止 一 次地 这 样 说
,
马 克 思 加 深 和 发 展 了哲 学 唯 物 主 义
,
使 它 成 为完备 的 唯 物 主
。
义哲学
_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产 生 的途径 混 淆 起 来 唯 物 主 义 的定 义应 当 归 纳 为
:
。
持 上 述 观点 的同 志
,
主张历 史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关 于 人 类社 会发展 的 一
。
般 规 律 的学 说 0 6
、
,
它是社 会 历 史 领 域 的 辩证 唯 物 主 义 世界 观
关 于 历 史唯 物 主义 体 系 问题
囊 物 主 义研 究对 象 的其 他 社 会 科 学 问 题 ( 诸 如社
、 、
会学
美学
伦 理 学等 )
,
。
其次
,
它 作 为研 究人 类 社 会发 展 的动 力
。
与 规 律的科 学
、
往住 忽略 了 物 质规 律 在体 系 中的 地 位
,
还 有它对 于
改 造 自然
自然界
,
但 在 历史
。
。
唯物 主 义 门 槛外 面 则 停 步 不 前 个意 义 上
会 的认 识
,
马 克 思 完成 了这 个 革命
正 是从这
列 宁说
:
“
把 唯 物 主 义 对 自然 界 的认 识 推 广到对 人 类 社
。
我们 不 能把划 分 马 克 思 土 义 哲 学 和 旧 唯 物 主 义 的界 限 同
社会
,
从 事社会 生活 的 主 体
缺乏 足 够重 视
、
甚 至 没 有 作 为哲 学 的对 象来 研 究
、 。
—
人及 人 类 本 身历 史发 展
。
所 以 这 个体 系 的
:
科 学性
合理性
准 确性是 值 得 研 究 的
并 提 出以下 的 设 想
以 人 和 人 类 社会 历 史发 展 一 般 规 律 为 研 究对 象 的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要改 变 过 去 旧 体 系 不 以 人 为主 要研 先对 象的 状 况 正 如 生物学 发 展 的基 础 是 细 胞
驱赶
。
出去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理 论体 系 来看
,
,
没 有 辩证 唯 物 主 义
,
,
就 没 有 历 史 唯物 主 义 ;
土义
。
反之
没 有 历 史 唯物 主 义
也 没 有辩 证 唯 物
例如
,
如果 不 用 唯 物 主 义观 点 对 社 会 生活 和社 会 历 史进行 研
而 不 把 实践 引入 认 识 论
,
究
,
就 提不 出社 会 实 践 这 个 范 畴 ;
。
也 就不
会 有 能动 的革命 的反 映 论 主 义分 出先 后 来是 不 恰 当 的
因此
。
,
硬 要 把辩 证 唯物 主 义 和历 史 唯物
,
再说
如果 从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使用
“
物 主 义 原 理 的 内 容 去 着 它们 的关 系 语
,
,
推广
”
、
“
应用
。
”
的词
是 完全 可 以 的 9 5
、
。
、
列宁
斯 大 林 就 曾经 多 次 地 这 样 用 过
关 于 历 史 唯物 主义 的 定 义 问 题
,
关 于 历 史唯 物 主 义 他说
生活
、
斯 大 林 同 志 曾给 它 下 过 一 个 完 整 的定 义
。
:
“
历 史唯物 主 义 就 是 把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原理 推 广 去 研 究 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