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IP地址转换与网卡信息检测-4学时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网络地址转换实验
实验22 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实验京东翰林H3C指导老师分享实验22 网络地址转换实验任务一:配置Basic NAT本实验中,私网客户端Client_A、Client_B需要访问公网服务器Server,而RTB上不能保有私网路由,因此将在RTA上配置Basic NAT,动态地为Client_A、Client_B分配公网地址。
步骤一:建立物理连接并初始化路由器配置按实验组网图进行物理连接并检查设备的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各设备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
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学员在用户视图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设备以使系统采用缺省的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步骤二:基本IP地址和路由配置依据实验组网图,完成RTA和RTB上接口IP地址的配置,需要在RTA上配置缺省路由去往公网路由器RTB,请在下面的空格中补充完整的路由配置:[RTA]ip route-static 0.0.0.0 0 198.76.28.2交换机SW1采用出厂缺省配置即可。
步骤三:检查连通性分别在Client_A和Client_B上ping Server(IP地址为198.76.29.4),其结果为无法ping 通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公网路由器上不可能有私网的路由,从Server回应的ping 响应报文到RTB的路由表上无法找到10.0.0.0网段的路由步骤四:配置Basic NAT在RTA上配置Basic NAT:首先通过ACL定义允许源地址属于10.0.0.0/24网段的流做NAT转换,请在如下的空格中填写完整的ACL配置命令[RTA]acl number 2000[RTA-acl-basic-2000]rule 0 permit source 10.0.0.0 0.0.0.255其次配置NAT地址池,设置地址池中用于地址转换的地址范围为:198.76.28.11到198.76.28.20,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写完成的NAT地址池配置命令:[RTA]nat address-group 1 198.76.28.11 198.76.28.20实验22 网络地址转换在该命令中,数字1的含义是:地址池的索引号是1最后将地址池与ACL关联,并在正确的接口的正确方向上下发,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写完整的命令:[RTA] interface G0/1[RTA- G0/1] 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t在该命令中,参数no-pat的含义是:表示不使用TCP/UDP端口信息实现多对多地址转换,也即表示使用一对一地址转换,只转换数据包的地址而不转换端口信息步骤五:检查连通性从Client_A、Client_B分别ping Server,其结果是可以Ping通步骤六:检查NAT表项完成步骤五后立即在RTA上通过display nat session命令查看NAT会话信息,依据该信息输出,可以看到该ICMP报文的源地址10.0.0.1已经转换成公网地址198.76.28.12,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均为1024。
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实验报告
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习者熟悉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作用。
二、实验步骤1.查看本地IP地址命令:ipconfig作用: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配置信息。
2.测试本地网络连通性命令:ping IP地址作用:用于测试本地计算机与目标IP地址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通过发送ICMP请求,判断是否能够成功与目标主机通信。
3.测量并显示数据包在网络上的往返时间命令:ping -t IP地址作用:用于测试本地计算机与目标IP地址之间的往返时间。
通过连续发送ICMP请求,并显示每个请求的往返时间。
4.显示本地计算机的路由表命令:route print作用:用于显示本地计算机的路由表,包括默认网关、网络目标、掩码、接口等信息。
5.查看域名的IP地址命令:nslookup 域名作用:用于查询域名的IP地址,即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
6.测试目标主机端口是否开放命令:telnet IP地址端口号作用:用于测试目标主机对外开放的端口是否能够正常连接。
如果连接成功,则说明该端口是开放的。
7.查看网络传输路径命令:tracert IP地址作用:用于查看数据包从本地计算机到目标IP地址的传输路径,以及经过的路由器的IP地址。
8.测试网络带宽速度命令:speedtest-cli9.测试网络延迟命令:ping -n IP地址作用:用于测试本地计算机与目标IP地址之间的网络延迟。
通过连续发送ICMP请求,并显示每个请求的延迟时间。
三、实验结果1.通过使用ipconfig命令,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配置信息。
2.使用ping命令可以测试本地计算机与目标IP地址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如果连通,会显示来自目标IP地址的回复。
3.通过使用ping -t命令,可以测量并显示数据包在网络上的往返时间。
会连续发送ICMP请求,并显示每个请求的往返时间。
实验二 地址转换协议
实验二地址转换协议【实验目的】1. 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2. 掌握ARP协议的工作原理3. 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实验学时】建议2学时【实验环境配置】采用网络结构二【实验原理】一、使用IP协议的以太网中ARP报文格式字段说明:硬件类型:表示硬件类型,例如:1表示以太网。
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类型,例如0x0800表示IP地址。
硬件长度:指明硬件地址长度,单位是字节,MAC是48位,长度是6个字节。
协议长度: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对于IP地址,长度是4个字节。
操作字段:共有二种操作类型,1表示ARP请求,2表示ARP应答。
发送方MAC:6个字节的发送方MAC地址。
发送方IP:4个字节的发送方IP地址。
目的MAC: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
目的IP:4个字节的目的IP地址。
二、ARP地址解析过程【实验步骤】主机B启动静态路由服务(方法: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
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将小组内的主机IP进行如下设置:A、C和D三台主机的IP地址不变,网关地址设置为B1的地址。
将B2、E和F主机IP地练习一: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1.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表,并回答以下问题:∙ARP高速缓存表由哪几项组成?2.主机A、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3.主机A、B、C、D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4.主机A ping 主机D。
5.主机A、B、C、D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结合协议分析器上采集到的ARP报文和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加的条目,简述ARP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以及ARP高速缓存表的更新过程。
练习二: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1.在主机E上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
网络连接实训
1、实训内容
(1)认识网卡。 (2)了解网卡配置。 (3)了解本地连接及信息。 (4)分析本机IP地址。
1
2、参考资料
(1)安装网卡.avi。 (2)实训1_网卡配置。 (3)实训2_本地连接设置。
2
3、本次课题目
(1)本机“网卡属性的‘驱动程序’选项 卡”的位置截图。 (2)本机“网络连接详细信息”截图。 (3)打开本地连接至少三种方法(文字描 述)。
9
5、参考答案
(5)网卡地址是否可以改变?如果可以改 变,改变的类别有哪些?电信公司绑定了 账号和网卡地址时,修改网卡地址能够连 通网络吗? 答:网卡地址可以改变,但属于欺骗方式; 方法有:硬件修改EPROM和软件修改两 类;高级安全策略下修改网卡无用,不能 再连通网络。
10
5、参考答案
(6) DHCP服务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DHCP服务器控制一定范围的IP地址, 为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和“自动获得 DNS服务器地址”的客户机分配可用的的 IP地址和子网掩码、域名、默认网关、 DNS服务器等内容。
4
4、备注
(1)截图时快捷键的使用:
Print Screen——全屏截图 Alt+Print Screen——当前程序窗口截图
5
5、参考答案
(1)本机“网卡属性的‘驱动程序’选项 卡”的位置截图。 答:如图。
6
5、参考答案
(2)本机“网络连接详细信息”截图。 答:如图。
7
5、参考答案
(3)打开本地连接至少三种方法(文字描 述)。 答: ➢双击任务栏上的本地连接图标。 ➢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单击【查看 网络连接】→双击【本地连接】图标。 ➢点击【开始】→【设置】→【网络连接】 →【本地连接】选项。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9版)(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7月目录第一章实验概述 (1)第二章仿真编辑器使用说明 (2)第三章协议分析器使用说明 (10)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实验 (14)实验 1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的构成 (14)实验 2 网络层:地址转换协议ARP (17)实验 3 网络层:网际协议IP (21)实验 4 网络层: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27)实验 5 传输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3)实验 6 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 (37)实验7 网络地址转换NAT (42)实验8 静态路由与路由信息协议RIP (45)实验9 网络综合实验 (51)附录三种网络结构图 (52)第一章实验概述【实验环境】每个实验均要求以下实验环境:1.服务器一台:装有HTTP、FTP、TELNET、MAIL、DHCP、DNS等服务。
2.中心设备一台。
3.组控设备若干。
4.实验机:运行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程序。
5.Visual Studio 2003(C++,C#)。
【实验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将实验划分为九个基本实验。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TCP/IP协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1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的构成: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仿真编辑器编辑以太网帧,学会两种不同MAC帧格式,认真观察和分析以太网帧的MAC首部。
实验教学效果达到理解MAC地址、MAC广播地址的作用。
实验2 网络层:地址转换协议 ARP: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作用与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利用ARP协议的工作原理,设计类似ARP协议程序,学会在局域网中查找MAC地址。
实验3 网络层:网际协议IP: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分类IP地址,掌握IP数据报的格式、长度以及各字段的功能,掌握路由转发的原理。
ip网络实验报告
ip网络实验报告IP网络实验报告引言:IP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之一,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IP网络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IP网络,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多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
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三、实验步骤1. IP地址的分配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器,我们可以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
在实验中,我们将路由器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然后,我们在每台计算机上配置DHCP客户端,使其自动获取IP地址。
通过这样的设置,每台计算机都能够获得一个唯一的IP地址。
2. 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表,以便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通过在路由器上使用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添加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是由路由器自动学习和更新的。
通过配置路由器,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 数据包的传输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包来测试IP网络的工作情况。
通过使用ping命令,我们可以向目标IP地址发送数据包,并观察是否能够成功收到回复。
这样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并找出潜在的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IP网络,并进行了数据包的传输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计算机之间无法互相通信。
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是由于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不正确导致的。
通过添加正确的路由规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实现了所有计算机之间的正常通信。
09-网络地址转换实训报告单
网络地址转换实训报告
学号姓名机器号完成时间
实训项目(一):NAT服务器的架设1.网络拓扑:
1.Win2008-1
●网卡1
IP:
SM:(subnet mask子网掩码):
GW(gateway网关):
DNS:
2.Win2008-2
●网卡1
IP:
SM:(subnet mask子网掩码):
GW(gateway网关):
DNS:
●网卡2
IP:
SM:(subnet mask子网掩码):
GW(gateway网关):
DNS:
3.Win2008-3
●网卡2
IP:
SM:(subnet mask子网掩码):
GW(gateway网关):
DNS:
2. 2号机安装NAT(结果截图)
3.NAT测试(结果截图)
实训项目(二):开放因特网用户连接内部网络1、网络拓扑:
2. 2号机NAT服务设置(截图)
3、因特网用户连接内部网络效果测试(结果截图)
实训项目(三):地址映射
1、网络拓扑:
2. 2号机NAT服务设置(截图)
3、地址映射效果测试(结果截图)
实训项目(四):因特网连接共享(ICS) 1、网络拓扑:
2、2号机ICS配置(截图)
3、因特网连接共享设置(截图)。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2.1) 实验报告讲解
实验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掌握静态路由设置3、掌握动态路由设置二、具体实验过程(简单截图及文字说明,文字说明主要说明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项目二:路由器静态路由设置一、实验拓扑图实验形式:用模拟软件完成的。
1.硬件连接:Switch1连接R1的e0端口,R1的S0连接R2的S1,R2的e0连接switch2,PC1,PC2接Switch1,PC3,PC4接Switch2。
R1的Fa0/0端口的IP是:192.168.10.1 255.255.255.0R1的S0/0/0端口的IP是:192.168.1.1 255.255.255.0R2的Fa0/0端口的IP是:192.168.20.1 255.255.255.0R2的S0/0/0端口的IP是:192.168.1.2 255.255.255.0将实验拓扑图保存。
将实验拓扑图保存,然后打开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进行路由器和PC机的配置2.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网关PC1的设置:PC2的设置:PC3的配置:PC4的配置:3.配置路由器R1(包括设置R1的f0/0和s0/0/0和打开端口f0/0和s0/0/0)检查连通性配置路由器R2检查连通性配置完R1的端口后,f0/0和s0/0/0都up但是线路协议是down的;配置完R2的f0和s0/0/0后,R2的f0/0和s0/0/0及线路协议都是up的,且R1的线路协议就变成up的了。
4.路由器连通性的测试如上,以下给出主机的连通性测试:PC1:PC1不能ping通PC3,PC4和Router2,可以ping通PC2,Router1R2上设置静态路由:<1>、Router1到PC2和PC3的连通性:均可ping通<2>、Router2到PC1和PC4的连通性:与PC4ping通,与PC1ping通。
各主机之间,到路由器都可以互相ping通项目三: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实验一、实验形式:用物理设备完成的配置Router 1:<1>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名称Router1、配置Router1的Serial0接口、激活接口;<2>启动RIP协议。
实验2 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实验2 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命令的输出结果,深入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提高我们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使用命令提示符(CMD)来执行网络命令。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ping 命令1、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 ”,按下回车键。
2、观察返回的结果,包括响应时间、丢包率等信息。
3、对不同的网站进行 ping 操作,如“ping ”、“ping ”等,比较它们的响应情况。
(二)ipconfig 命令1、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网络连接的配置信息,如 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2、输入“ipconfig /all”,获取更详细的网络配置信息,包括物理地址(MAC 地址)、DNS 服务器等。
(三)tracert 命令1、输入“tracert ”,跟踪数据包从本地到目标网站所经过的路由路径。
2、观察每一跳的 IP 地址和响应时间,分析网络延迟的可能原因。
(四)netstat 命令1、输入“netstat a”,查看本地计算机的所有网络连接和监听端口。
2、输入“netstat n”,以数字形式显示网络地址和端口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ping 命令结果分析1、当对“”进行 ping 操作时,返回的结果显示平均响应时间约为 30 毫秒,丢包率为 0%,这表明本地网络与百度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网络延迟较低。
2、不同网站的 ping 结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对“”的 ping 结果显示平均响应时间为 50 毫秒,丢包率为 2%,这可能是由于淘宝网站的访问量较大,或者网络链路中的某些节点存在拥塞导致的。
(二)ipconfig 命令结果分析1、通过“ipconfig”命令获取的本地 IP 地址为 1921681100,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默认网关为 192168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要求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线、水晶头、压线钳等网络布线工具。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2019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管理工具:Wireshark、Sniffer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使用网络设备和网线,搭建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
2、 IP 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掌握 IP 地址的分类、格式和表示方法。
学习子网掩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的 IP 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
3、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学习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如VLAN 的创建与配置、端口的设置等。
进行交换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如查看端口状态、MAC 地址表等。
4、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选择算法。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OSPF 等)的配置。
进行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测试。
5、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应用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
配置 DHCP 服务器,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
配置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等,提供网络服务。
6、网络安全与管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
配置防火墙,实现网络访问控制。
实训2 IP地址配置与测试
实训二配置与测试IP地址一、实训目的:1. 掌握配置与测试IP地址的技能;2. 能够使用网络命令测试IP地址配置的正确性;3. 培养初步的协同工作能力。
二、实训设备:1. 计算机2. 5类双绞线若干三、实训任务:任务1:配置IP地址任务2:配置计算机名任务3:测试IP地址四、实训步骤:1、IP地址修改设置方法第一步:进入[网络连接]窗口方法一:在桌面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属性] (黑框标出图标)。
方法二:在桌面左键单击[开始]-[控制面板] (黑框标出图标);或者在桌面左键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在弹出的[控制面板]中左键双击[网络连接](黑框标出图标)。
第二步:进入[本地连接属性]窗口在弹出的[网络连接]窗口中,右键单击[本地连接](也有可能是[本地连接1]、[本地连接2]、[本地连接3]等),选择[属性] (黑框标出图标)。
第三步: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在弹出的[本地连接属性]窗口中,左键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再选择[属性] (黑框标出图标)。
第四步:在[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中修改IP地址在弹出窗口中,方框标出位置以外空格均按下图所示填写。
方框标出的位置,IP地址方框处请对照机器桌面号与IP地址对应关系填写,默认网关方框处(第三组数字)与IP地址第三组数字相同。
以192.16.1.11为例:IP 地址:192.16.1.1111为机器所在桌面号网关:192.16.1.2542、计算机名修改设置方法(1)、计算机起名规则:请各相关单位外网用户按如下规则修改计算机名:如果是个人使用计算机,请将计算机名改为单位名称+用户名(用户名可用中文或拼音字母,推荐使用中文),如政府办严炜;如果是单位公用计算机,请将计算机名改为单位名称+房间号+数字(两位),如政府办101601。
(2)、具体修改步骤修改方法:右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属性]—[计算机名]—[更改],改好后按[确定],重启计算机以使它生效。
计算机ip实验报告
计算机ip实验报告
《计算机IP实验报告》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IP地址作为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对于网络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IP地址的使用和管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IP地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规则;
3. 熟悉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 掌握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路由设置。
二、实验内容
1. IP地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规则;
3. 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 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路由设置。
三、实验步骤
1. 了解IP地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习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规则;
3. 掌握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 熟悉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路由设置。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IP地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了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规则,熟悉了IP地址的配置和管理方法,以及掌握了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路由设置。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IP地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更多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IP地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更多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_2
实验二网络基本配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实验目的掌握如何进行网络的基本配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 理解、验证网络命令的原理和功能, 合理使用相关命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环境安装了Windows 2000/2003/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本地局域网环境(交换机、多根直通线)实验内容首先查看管理网卡的TCP/IP配置情况, 配置实验网卡的TCP/IP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PING 127.0.0.1.PING 本机IP、PING 邻机IP, 注意观察实际情况;分别将相邻的2台PC机设置为同一子网、不同子网或相同的IP, 再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 注意观察并记录, 最后进行分析。
一些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1.先将“管理”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记录并保留起来, 实验完成后恢复。
2、ping 127.0.0.1, 记录情况;ping 本机IP, 记录情况;● 3.IP地址与网络掩码设置( 不能更改管理网卡)● 3.IP地址冲突●修改相邻两台计算机A.B的其中A的IP设置为B计算机的IP设置, (即让A与B的IP地址发生冲突), 观察并记录A.B上的错误消息报告情况;●在另外一台计算机C(IP地址与A/B不同)上向该IP地址发PING检测报文(pingIP -n 10), 观察PING检测报文的返回情况;●进入DOS窗口, 用nbtstat –A IP 查看此时该IP地址对应的主机名称是计算机A还是计算机B;●让B与A的IP地址发生冲突, 重复上述步骤;●让A与B的IP地址没有冲突, 重复上述步骤;●将上述三种情况对比的结果进行对比。
4. 恢复“管理”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
注: 在进行ping命令之前关闭目的主机的windows下的防火墙5. 一些常用命令Ipconfig: TCP/IP设置ARP查看同一物理网络上特定IP地址对应的网卡地址。
Arp –a命令的输出显示本机缓存中存放的IP地址和网卡地址对应表项。
网络基础应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基础概念,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2. 掌握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包括静态IP地址配置和动态IP地址配置。
3. 熟悉网络工具的使用,如ping、tracert等,用于检测网络连通性和路径追踪。
4. 了解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工具、网络诊断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1. IP地址配置(1)静态IP地址配置步骤:1)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置。
2)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3)点击“属性”,进入TCP/IP属性设置界面。
4)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填写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5)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2)动态IP地址配置步骤:1)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置。
2)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3)点击“属性”,进入TCP/IP属性设置界面。
4)选择“自动获取IP地址”和“自动获取DNS服务器地址”。
5)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2. 网络工具使用(1)ping命令功能:检测网络连通性。
步骤:1)打开命令提示符。
2)输入“ping IP地址”命令,如“ping 192.168.1.1”。
3)观察命令执行结果,判断网络连通性。
(2)tracert命令功能:追踪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路径。
步骤:1)打开命令提示符。
2)输入“tracert IP地址”命令,如“tracert 192.168.1.1”。
3)观察命令执行结果,分析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路径。
3. 网络故障排除(1)检查网络连接1)检查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如网线是否连接牢固、网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网络设置是否正确,如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2)检查网络设备1)检查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网络设备的配置是否正确。
实验:NAT(地址转换)实验
实验一:全部采用端口复用地址转换实验说明:路由器选用2811,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192.168.100.1~192.168.100.254。
接到局域网的F0/0端口IP地址为:192.168.10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为202.130.100.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使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都能访问internet。
拓扑图:Router(config)#int f0/0=====================端口F0/0下配置====================== 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100.1 255.255.255.0 (定义本地端口IP地址)Router(config-if)#duplex auto (定义通信模式)Router(config-if)#speed auto (定义通信速率)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为本地端口)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f0/1=====================端口F0/1下配置====================== Router(config-if)#ip add 202.130.100.129 255.255.255.0 (定义外部端口ip地址)Router(config-if)#duplex autoRouter(config-if)#speed auto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Router(config-if)#exit=====================全局配置模式下配置==================== Router(config)#ip nat pool lan 202.130.100.130 202.130.100.130 netmask 255.255.255.0(定义合法地址池,命名为lan)Router(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0.0 0.0.0.255 (定义本地访问列表1)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lan overload(将本地访问列表1中的地址与地址池lan中的地址进行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结果:用所有计算机访问http://202.130.100.100/index.html 看到页面表示成功实验二:动态地址转换+端口复用地址转换实验说明:路由器选用2811,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192.168.100.1~192.168.101.254。
实验二网络常用测试命令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姓名:学号: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成绩:批阅教师签字:一、实验目的(1)熟悉基本的网络测试命令操作:学会ping、tracert、route、ipconfig、arp、netstat、net 等网络测试命令的功能与基本用法。
(2)为后续其他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1.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ping 127.0.0.1•ping 本机IP•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ping 网关IP•ping 远程IP•ping•连续ping6个包•发出去的每个包数据部分包含1000个字节2.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计算机的TCP/IP配置在命令提示符状态分别输入ipconfig 、ipconfig/all 命令格式,查看并记录当前计算机的基本TCP/IP参数设置,观察两次命令所有显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3. 使用arp命令显示和修改本地计算机上的ARP高速缓存(1)在实验机上输入arp –a(或arp -g)命令显示当前计算机的ARP缓存。
(2)执行arp –d命令,再次用arp –a命令,观察显示结果。
(3)查找隔壁主机的ip地址,在实验机上输入ping 隔壁主机IP地址,再输入arp –a命令,观察显示结果。
(4)用步骤2清空ARP缓存,然后输入arp –s 隔壁主机IP 地址以及错误的MAC 地址。
用arp –a 命令显示结果。
(5)重复步骤3,再次观察显示结果。
4.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由在实验机上输入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报从本地机到达所经过的路径。
5. 使用net命令进行网络配置•将计算机名为T090的主机中的share目录以及光驱等设置成共享,然后在实验机上输入net view\\ T090 查看名为**计算机的共享资源列表。
•使用net user 命令:(1)新建一个名为“alice”,密码为“123456”的用户(2)查看名为“alice”用户的信息(3)新建一个登陆时间受限制的用户,比如,新建一个名为“edward”,密码为111111,登陆时间权限为每周一到周五早上8点到晚上6点。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IP地址的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过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IP地址的作用和分类2. 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3. 理解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工具三、实验步骤1. 配置计算机IP地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打开控制面板,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选择本地连接,右键点击属性,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手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2. 配置路由器IP地址使用浏览器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进入网络设置,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 配置交换机IP地址同样使用浏览器登录交换机管理界面,进入网络设置,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4. 测试通信在配置完成后,进行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间的通信测试,确认能够相互通信和数据传输。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的IP地址,并进行了通信测试,实现了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IP地址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IP地址的理解和掌握了IP地址的配置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
在今后的网络管理和维护中,将更加熟练地进行IP地址的配置和网络设备的管理,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六、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深刻体会到了IP地址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配置和管理的复杂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管理能力,为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计算机网络IP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