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合集下载

新仙女木事件及全新世早中期降温事件--来自洱海湖泊沉积的记录

新仙女木事件及全新世早中期降温事件--来自洱海湖泊沉积的记录
[10]
K= ! 9 (1): 143J153K
! [M].= K=
W=
!" I=1998: 209K !"2002,
!"#$%&'( [J].
!"#$%&'( !"#$%&'($) ==== 8.2 ka cal BP !"#$%& !"#$% !"#$%&'( ! !
16
!"#$ K= ! K=
!"#$2004, 14 (4): 456 J461.
[16] Hughen K A, Overpeck J T, Trumbore S. Rapid climate changes in the tropical Atlantic region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J]. Nature, 1996, 380 (6569): 51-54.
10
!" 25 25 !"#$% !"# !"#$ 5J10
!"#$%&'
3 C
! !"#$%& !"# 23 km !"#$%& ====
!"#$ !
11
!"#$%&'() !"#$%&'(")* 610 m !"#$% 1 !"#$%&
!"#$%&'() 1 1000 a cal BP !"#$%&'
!"#$%&'()*+, TOC ! !"# 9 !" ==== !"# YD !"#$%&'()* ! YD 2

浅析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特征

浅析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特征

浅析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特征周晓娟;孙惠玲【摘要】对我国云贵高原10个主要的高原湖泊进行了水生植物资料的收集与数据汇总,对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在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湖泊中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复杂,而在草海、邛海和程海三个湖泊中分布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为简单;(2)水生植物的优势种普遍为耐污性较强的物种;(3)耐污性较强的水生植物广泛分布在人口相对密集的高原盆地及河谷地区,而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在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的亚高山、高山地区保存得较好;(4)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的分布受到水深、水位、温度和底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研究结果为高原湖泊湿地的自然保护、环境评价以及湖泊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资料,也为高原湖泊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1【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特征;云贵高原【作者】周晓娟;孙惠玲【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3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绝大部分区域的海拔都在1 500 m以上,少数山地海拔甚至高于3 000 m,区域内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的垂直变化和区域差异明显,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该区地形十分复杂,总体上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在长期的地壳运动和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内发育了数量众多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湖泊,这些湖泊存储着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淡水资源,调节着区域气候,具有重要地理环境意义[1-3].云贵高原湖泊多属于源头型湖泊,是高原水生动植物生长和繁衍的重要场所,也是记录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4-5],其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对湖泊所在地区以及湖泊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6].过去几十年里,云贵高原湖泊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遭到了严重破坏,湖泊水生植物的分布也相继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及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高原湖泊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受到广泛的关注[1,3].水生植物是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其在生理上对水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良性湖泊生态系统的必要组分[7-9].大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包括高等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后者又包括沉水植物(submerged plant)、浮水植物(floating plant)和挺水植物(emerged plant)三种基本类型,从湖中心到沿岸,水生植物群落依次为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如图1所示[7,10].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收集了云贵高原十个主要高原湖泊(图2)中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分布数据[11-17].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探讨水生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高原受损湖泊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提供前期基础.本研究中的十个高原湖泊的主要参数见表1[18].以云贵高原十大高原湖泊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法收集这十个高原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分布文献记录,其内容包括各个湖泊中三大类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具体科、属的分布情况.调查获得了最典型的不同科属的水生植物在十大湖泊中的分布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11-17].通过数据统计,进而分析我国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地理分布特征.3.1 水生植物在云贵高原十大湖泊中的分布对沉水植物中的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茨藻科(Najadaceae)、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和轮藻科(Characeae)几大科属和种类的分布资料和数据调查结果如表2[14-20].在云贵高原湖泊中,邛海的沉水植物分布种类最少,滇池沉水植物分布种类最多.另外,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的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rum)在每个湖泊中都有分布,是十大湖泊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沉水植物种类.对浮水植物进行了浮萍科(Lemnaceae)、槐叶萍科(Salviniaceae)、满江红科(Azo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菱科(Trapaceae)、睡菜科(Menyanthaceae)和萍科(Marsileaceae)七大主要科属及种类的资料收集和数据调查,结果如表3[11-17].云南高原十大湖泊中,浮水植物在滇池、抚仙湖和洱海中分布种类相对较多,草海、泸沽湖、星云湖和杞麓湖次之,程海和阳宗海中无以上科属及种类的浮水植物分布.对挺水植物进行了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莲科(Nelumbo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香蒲科(Typhaceae)和泽泻科(Alismataceae)九大科属及种类的资料收集和数据调查,其结果如表4[11-17].云贵高原十大湖泊中挺水植物种类的分布比沉水植物少;滇池、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中挺水植物种类分布较多,程海、邛海和泸沽湖中挺水植物种类分布相对较少.3.2 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特点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和邛海分布在云贵高原人口相对集中分布的河谷和盆地内;而泸沽湖在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的高山上.利用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数据绘制了水生植物分布柱状图(图3)[11-17].柱状图显示了我国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种类最多,挺水植物种类次之,浮水植物种类最少;挺水植物在河谷盆地内的湖泊中分布远高于其在高山山体上的湖泊中的分布.4.1 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现状我国云贵高原湖泊的水生植物分布资料和数据表明云贵高原水生植物在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湖泊中分布较广,分布的种类较多,物种的多样性较为复杂,而在阳宗海、程海和邛海三个湖泊中分布的种类较少,物种的多样性较为简单.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穗状狐尾藻、水葱、马来眼子菜、满江红、芦苇、黑藻和莲等.穗状狐尾藻、水葱和满江红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湖泊中往往呈带状分布[19].马来眼子菜、芦苇、黑藻和莲生长于底质肥沃的环境中,耐污耐肥,适应性很强[6,20].所以,云贵高原湖泊中耐污性较强的水生植物广泛分布说明了云贵高原湖泊总体污染加剧,水质下降.耐污性较强的植物种类在高原河谷和盆地湖泊内分布较多,而这些高原河谷和盆地内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人类活动对这些地方的湖泊及其流域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干扰作用,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等导致一些对地理和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物种多样性随之下降,最终导致这些湖泊中的优势水生植物物种被环境适应性好、耐污性强的种类占据[21-25].另一方面,高山地区人口分布较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限,湖泊环境自然状态维持得较好,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也因此而保持得较好,原生水生植物优势种得到很好的保存[26-29].以上现象进一步反映了云贵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明显,水质下降较为严重的地区是人口分布相对密集的高原盆地和河谷地带,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少、湖泊水质相对较好的地区是人口分布较少的高原高山地区.4.2 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水生植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水深、水位、温度和底质等[9,22,30].水深对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分布有影响,尤其对挺水植物而言,植株越高大越能适应较深的水深,反之亦然[31].据王苏民等[18]的调查和统计,滇池最大水深5.9 m,邛海最大水深34 m,程海最大水深36.7 m.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滇池的分布尤其广泛,但在程海和邛海中少有分布,这表明水深对云贵高原湖泊挺水植物和沉水植被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另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的分布与水位有关[32-34].虽然云贵高原湖泊中沉水植物分布最为广泛,但近年来其分布范围却在不断地减小,各个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种类缺失,尤其过去几年我国西南地区的连续大旱造成云贵高原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的分布.所以,云贵高原湖泊沉水植物分布还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从地理位置上看,程海位于26°27′~26°38′N范围,草海位于26°49′~26°53′N范围,它们所处的纬度比滇池(24°40′~25°02′N)、抚仙湖(24°21′~24°38′N)和星云湖(24°17′~24°23′N)所处的纬度高,因而平均气温更低[18].而云贵高原水生植物中喜温的亚热带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及挺水植物中的伞形科(Umbelliferae)在温度略低的程海没有分布,同样属于喜温水生植物的苋科(Amaranthaceae)在程海和草海这两个温度相对较低的湖泊中都没有分布,而以上种属在滇池、抚仙湖和星云湖中均有分布,这表明温度对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滇池的底质中氮和磷等营养元素明显超标,相比之下,泸沽湖的底质中营养元素富集不明显[35].湖泊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湖泊水质的好坏和沉积物来源有关,而湖泊底质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着明显影响[21,35].因此,不同污染程度的湖泊及其底质也必然对云贵高原水生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另外,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耐污染较强的穗状狐尾藻、马来眼子菜、芦苇、黑藻和莲广泛分布在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严重的高原盆地和河谷内的湖泊中,成为这类湖泊中水生植物的优势种,间接说明了区域人类活动对云贵高原湖泊整体的水体污染和理化性质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制约着水生植物的分布,还驱动着云贵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变[36].(1)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在滇池、洱海和抚仙湖分布较广,种类较多,物种多样性较为复杂,而在草海、邛海和程海三个湖泊中分布种类较少,物种多样性较为简单.(2)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的优势种普遍为耐污性较强的物种,且大部分湖泊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整体下降.(3)耐污性较强的植物种类分布较广泛的湖泊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的高原河谷和盆地,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保持得较好的湖泊位于人口较少的高原高山地区.(4)云贵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分布受到了水深、水位、温度和底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相关文献】[1] 杨文龙.云南高原湖泊的开发与保护[J].湖泊科学,1994,6(2):161-165.[2] 李春卉,张世涛,叶许春.云南高原湖泊面临的保护与开发问题[J].云南地质,2005,24(4):462-470.[3] 施晔,段海妮.水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云南高原湖泊管理对策研究[J].人民珠江,2016,37(1):76-79.[4] 胡小冬,刘威.浅谈云南高原湖泊的生态修复和保护[J].人民珠江,2009,30(3):33-34.[5] 吴汉,常凤琴,张虎才,等.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沉积学报,2016,34(4):679-687.[6] 江涛,黎坤,柯栋.珠江广州段水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J].湖泊科学,2004,16(3):282-284.[7] 陈耀东,马欣堂,杜玉芬等.中国水生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 伏彩中,肖瑜,高士祥.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消减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0):753-756.[9] 王健祥,罗国涛,刘立波.凯里市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4-6.[10]潘文斌,邓红兵,唐涛,等.地统计学在水生植物群落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92-1696.[11]李恒.云南高原湖泊水生植被的研究[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1980,2(2):113-141.[12]李艳琼,林莉,陆星星,等.玉溪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及伴生种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4):590-599.[13]沈亚强,王海军,刘学勤.滇中五湖水生植物区系及沉水植物群落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z1):111-119.[14]厉恩华,王学雷,蔡晓斌,等.洱海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泊科学,2011,23(5):738-746.[15]齐建文,李矿明,黎育成,等.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1(2):39-40.[16]赵海光,孔德平,范亦农,等.泸沽湖湖滨带大型水生植物现状及变化[J].环境科学导刊,2016,35(3):48-53.[17]李连翔,杨忠兴.浅析泸沽湖湿地存在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4,46(4):79-81.[18]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9]肖德荣,田昆,袁华,等.高原湿地纳帕海水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变化[J].生态学报,2006,26(11):3624-3630.[20]任文君,田在锋,宁国辉,等.4种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2):345-352.[21]赵本良,章家恩,戴晓燕,等.福寿螺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4):907-915.[22]于丹,康辉,谢平,等.青菱湖和黄家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J].生态学报,1996,16(6):565-575.[23]陆胤,许晓路,张德勇,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典型断面水生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其与水环境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4,35(5):1708-1717.[24]简永兴,王建波,何国庆,等.洞庭湖区三个湖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2):160-167.[25]彭映辉,简永兴,王建波,等.湖北省五大湖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4,28(5):464-470.[26]王志芸.泸沽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2):39-44.[27]董云仙,谭志卫,朱翔,等.程海水质变动特征与水安全预警因素识别[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4):136-140.[28]张洪,陈震,张帅,等.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与水环境变化异质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2):255-260.[29]肖高林,严谷芬,杨广萍.程海水环境现状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5,34(5):11-16.[30]DEEGAN B M,WHITE S D,GANF G G.The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on the growth of four emergent macrophyte species[J].Aquatic Botany,2007,86(4):309-315.[31]李文朝.五里湖底质条件与水生高等植物的适应性研究[J].湖泊科学,1996,8(增刊):30-36.[32]段晓男,王效科,欧阳志云,等.乌梁素海野生芦苇群落生物量及影响因子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246-251.[33]陈国祥,施国新,何兵,等.Hg、Cd对莼菜越冬芽光合膜光化学活性及多肽组分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9,19(5):521-525.[34]谷巍,施国新,韩承辉,等.汞、镉污染对轮叶狐尾藻的毒害[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4):371-375.[35]张扬.洱海典型挺水植物对其底质氮磷的反应和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36]李楠,常凤琴,张虎才,等.近70年来云南杞麓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5):60-66.。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对比分析类综合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对比分析类综合题(解析版)

专题20 对比分析类综合题1.(2022·河南安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珥湖是一种小而圆形的火山口湖,起源于岩浆水汽火山喷发作用。

具体来说,富含气体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释放出气体,同时高温岩浆与地下水混合产生大量水蒸汽,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发生爆炸式火山喷发,经过一次或多次爆炸式喷发后,喷发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形成犹如围墙的火山碎屑岩环,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盆地,而后积水成湖(见下图)。

近年来,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热门材料。

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尚有积水的玛珥湖之一,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说明与普通湖泊相比,古气候学家们更青睐玛珥湖的原因。

(2)学者们发现,某一沉积层水生植物孢粉含量和热带植物孢粉含量高,推测该时期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3)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也不外溢,结合火山碎屑岩的特点,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受外界干扰少,沉积物厚,能够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

(2)高温多雨。

热带植物说明气温高,水生植物说明当时水分条件好,可反映出高温多雨。

(3)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缺少径流汇入;火山碎屑岩多气孔、缝隙,能够储存水分。

【详解】(1)该湖泊属于火山口湖,比较封闭,受外界干扰少,沉积作用时间长,沉积物厚,能够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玛珥湖是地下岩浆遇到地下水,导致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形成洼地后,在外力作用下当时植物花粉落入进行沉积,在该层岩层中发现水生植物孢粉和热带植物孢粉,说明当时气温高,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

(3)根据材料可知,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因此玛珥湖比较封闭,湖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缺少径流汇入,虽然暴雨但是汇入湖泊的水量少;再加上火山碎屑属于喷发形成,气体可能未充分释放,有气孔,可以渗水,所以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也不外溢。

近8ka来云南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夏季印度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

近8ka来云南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夏季印度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
第 3 卷
第 3 期
亚 热 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报
Subtop c lRe o c s a Env r m e r ia s ur e nd ion nt
V ol N o _3 .3 Se t m b r 2 08 p e e 0
20 0 8年 9月 出版
近 8k a来 云 南 洱 海 湖 泊 沉 积 记 录 的气 候 变化 与 夏 季 印 度 季 风 强 弱 变 化 的 关 系
张振 克 ,沈 吉。 ,羊 向东。 ,朱 育 新 夏威 岚 , ,吴 瑞 金z
( . 南Y 大 学 地 理 与 海洋科 学 学 院 ,南京 2 0 9 ; 1 - 1 0 3 2 中 国科 学 院 南京地 理与 湖 泊研 究所 湖 泊沉 积 与环境 国 家重点 实验 室 ・

南 京 20 0 ) 1 0 8
ZHANG en k , SHEN Ji YANG an don Zh — e ~ , Xi g. g
( 1・ Sc h∞ 1ofGe gr hi nd O c a og a i inc s, o ap c a e n r ph c Sce e

e s nt
ZHU — 。, XI W eiI 】 W U Ru— i。 Yu xi n A —an , iin

a dm e t nd Env r m e . ke Se i n s a i。n nt
C i e e Ac d my o ce c s Na jn 1 0 8 h n s a e fS in e , nig 2 0 0

Cti ) 】na
Ab t a t Th I di n sr c : e n a mon oo i a i s n s n mpo t nt r a pa t t Asa mo r of he in n o n ys e , s o s t m whih c to ngl ± nc s t e c i t n t e Yu a a e u, s ym l e h lma e i h nn n Pl t a out hwe tCh n . I h s s ud s i a n t i t v, a 21 0 c c r h t∞ ve e he s d m e a y h s or a t8 k s s m p e r m h e t a m o e t a r d t e i nt r i t y ofp s a wa a l d f o t e C n r 1D a to r f Er iLa _ Ba e h t fo ga i a b n s a l s t pe ha ke s d on t e da a o r n c c r o t b e i o o , t me t ma e i us e t— e e n s, gn tc s c D i bIt Y' t e c 1 t h nge n t e pa t8 ka wa e o t u t d a d d v de nt i h l ma e c a s i h s sr c ns r c e n i i d i o n ne sa e . On t g s t he tm c l of 00 y s t lma e h ng s e o de b he 1 ke a 。 1 0 r , he c i t c a e r c r d y t a s d me s r e i nt fom Er i ha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考第一次模拟 地理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考第一次模拟 地理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2024届高考模拟卷地理(全卷两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斑点湖(49.1°N ,119.5°W)位于美加交界处附近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湖面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

湖水中富含硫酸镁、钙、钠硫酸盐等不同矿物。

下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推论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活跃,矿物品种多样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C.地势低洼,大量雨水汇集D.喀斯特作用强烈,钙化作用沉积2.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湖底微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B.湖底高低起伏,水体面积温度不同C.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D.湖水矿物质种类多,含量不同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

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城镇为我国入春最早的地区B.丁城镇与乙城镇入春时间较晚,且形成原因相同C.影响丙城镇入春时间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D.全年皆冬区与全年无冬区都没有春季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

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

专题05 地球上的水-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5 地球上的水-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5地球上的水(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2.(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答案】1.A2.B【解析】1.由材料可知,6月为丰水期,因为丰水期为水库蓄水期,上游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水经库尾进入水库后流速减缓,水体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如泥沙沉降、冲刷力降低,水体透明度升高,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浮游生物繁殖较快,数量较多,因此,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为丰富,A正确;与流量、营养盐、流向的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9月是丰水期过后的平水期,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水位涨落携带,且消落区为草原分布,有机质含量较多,B正确;9月份入库水量较少,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底泥扰动上浮,A错误;9月份平水期,不会有大规模的表层水流汇集,C错误;9月份是平水期,河川径流输入较少,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

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季风洋流)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蒸发B.降水C.径流D.洋流【答案】3.C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区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该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较高,7月为北半球夏季,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上升流不强,营养物质较少,浮游生物密度较小,ABD 错误。

湖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湖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3.如何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和人
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演化的驱 动?机制分析
目的:寻求不同区域应对气候变 化的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对策
问题1:如何表征不同区域湖泊生态系统特征?
分区调查典型湖泊生态系统,确定生态系统功能 群及其主控因子; 分析表层沉积中生物遗存/生物标志化合物,并与 现生生物进行比较,获得有效指示生态系统特征 的沉积指标体系。 建立不同区域表征生态系统特征的指标体系
Normalized value
Year
(John, Yang et al., PNAS, 2012)
思路创新:对湖泊沉积指标的重新定义;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 利用长期变化数据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
总 体 目 标
科学研究层面 建立表征湖泊生态系统特征的有效指标体系,重建不 同区域湖泊生态系统演变序列; 技术手段层面 开发气候-水量-水质-生物综合生态模型,进行生态系 统长期演化的模拟和预测,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对湖泊生态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 国家需求层面 提出不同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的参考目标和保护对策, 加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研究现状
湖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研究是 PAGES、 IHDP、WFD、HD、RAMSAR、MA等国际组织和研究计划 关注的热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湖泊生态系统相互 作用是研究的核心。
气候变化
人类 活动
湖泊 生态系统
揭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特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 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并制定相关保护策略的关键。
东部地区浅水湖泊和湿地发育, 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普遍出现水 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太湖蓝藻水华持续时间延长

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含量特征

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含量特征

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含量特征鲁静;周虹霞;田广宇;刘贵华【摘要】研究湿地植物中的氮和磷含量既能帮助了解其所处生境的营养状况,又能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指导.测定了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干生物量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洱海湿地植物中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为15.7 mg/g和3.3 mg/g,变化范围为6.4-34.3 mg/g和1.4-6.5 mg/g,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氮磷比范围为2.2-9.5,显示该地区磷过剩,氮是限制因子;不同功能群植物间的氮和磷含量有显著差异,总氮含量以沉水植物最高而挺水和漂浮/浮叶植物最低,而总磷含量则为湿生植物最高而沉水植物最低;植物的地上部分分别占有整株72%的生物量、82%的氮含量和75%的磷含量,表明收割湿地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高效去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和磷.【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7页(P709-715)【关键词】总氮;总磷;营养限制;生态恢复;洱海流域【作者】鲁静;周虹霞;田广宇;刘贵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昆明,650034;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氮和磷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根源。

氮和磷是植物群落构建的重要营养盐,湿地生境中氮和磷含量的改变会导致物种间竞争能力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的变化,从而引发植物群落的改变,最终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1-4]。

过去的20—30a间,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

湿地作为氮、磷等源、汇的调节器,可以有效促进、延缓或遏制水环境的恶化趋势,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新仙女木事件在云南地区气候代用指标中的反映

新仙女木事件在云南地区气候代用指标中的反映

新仙女木事件在云南地区气候代用指标中的反映新仙女木事件是指2019年云南迪庆境内发生的一起巨木倒伏事件,其中一株直径近2米的雨林巨木(即新仙女木)在极端天气下倒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事件不仅对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影响,也反映了当地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在云南地区的气候代用指标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反映。

云南地区的气候代用指标主要有湖泊沉积物和树轮等气候资料,它们可以记录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

其中,树轮是云南气候代用指标的主要资料之一,它可以反映降水量、温度、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变化。

由于树轮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降水量和CO2浓度等,因此可以用来重建过去几百年的气候变化。

树轮资料显示,云南地区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明显。

例如,在迪庆地区,20世纪60-90年代,该地区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1993年尤为突出,与之前的温度相比,较为普遍地高出1.5°C左右。

而在近年来,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地的树木和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2013年,在迪庆地区登革热暴发期间,连续几天的降雨导致洪水,造成一些地方的小流域内的树木倒伏。

同样,新仙女木事件也是因为极端天气引起的,突显出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此外,树轮资料还显示,近年来云南地区的干旱和水资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也与当地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除了树轮资料,湖泊沉积物也是云南地区气候代用指标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滇池和洱海湖泊沉积物资料中,可以反映出过去几百年来的降水变化和气温变化。

滇池上的研究表明,晚中期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滇池区域的气候变化,包括降雨量、温度和冰雪覆盖等。

同样,洱海沉积物研究也表明,过去4500年来洱海周边的降水量具有显著的变化史,且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云南地区的气候代用指标可以反映出当地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动态变化。

新仙女木事件所反映的极端天气事件和生态环境问题,也呼吁我们对气候变化加强监测和应对措施,保护好珍贵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

洱海流域沿岸土壤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

洱海流域沿岸土壤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

(4) 相关性分析 对洱源 县 范 围 内 弥 苴 河 流 域 土 壤 TN、 TP、
TOC含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P与 TOC相关性较好,达到 077。TN与其他两个指标 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22 洱海东部
该区域采样点位绝大多数为耕地,还有少量林地, 采样点位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红壤和石灰岩土。
(1) 总氮 洱海东部土壤 TN含量在 029~457g/kg,各 区域 TN含量分布见图 5。除凤仪镇以北,其他地 区 TN含量相对较低,其中 49号点蛇山和 52号点 石龙村与庄科村的周边土壤样品中 TN含量相对较 高,分别达到 457g/kg和 406g/kg,在 TN含量 较高的点位中,49号点土壤类型为红壤,52号点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摘 要:调查了洱海沿岸土壤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含量情况,结果表明:洱海西部土壤中总氮和总 磷含量整体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略高于洱海东部,总有机碳含量则相对更高。调查区域内部分点位营养盐 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局部耕地施肥类型和耕种周期有关。不同流域土壤营养盐含量中,除洱海东部各指 标相关性不明显外,弥苴河、洱海西部总磷和总有机碳相关性较为显著。
根据洱海流域的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进 行空间叠加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包括土地利 用现状等信息选择了 80个调查点位进行土壤样品 采集。采样点位如图 1所示。将本项目对土壤营养 盐调查区域进行分区,主要分为洱源县范围内弥苴
河流域、洱海东侧以及洱海西侧三个研究区域。 2 结果与讨论 21 洱源弥苴河流域
该区域采样点位绝大多数为耕地,主要作物为 水稻,还有少量林地,采样点位土壤类型主要为水 稻土、红壤和石灰岩土。
(1) 总氮 洱源县范围内弥苴河流域土壤中 TN含 量 在 018~533g/kg,各区域 TN分布情况见图 2。除 右所镇以北外,并无其他 TN含量较高的大范围区 域,其中 3号点牛街镇下邑村、11号点茈碧湖东 侧的小河 村、 新 联 村 和 白 石 村、16号 点 右 所 镇 以 北的巡检村、17号点三枚村和 19号点团结村周边 土壤样品中 TN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 503g/ kg、533g/kg、458g/kg、530g/kg和 507g/ kg。在几个 TN含量较高的点位中,除 16号点土 壤类型为红壤外,其余皆为水稻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湖泊沉积记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湖泊沉积记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正构脂肪醇 核素示踪 柴达木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机制 木能诺尔湖 星云湖 新生代 文化剖面 平衡剖面恢复 岁差周期 富集因子 富营养化 宋元时期 季风与西风 季节性 孢粉记录 太湖平原 大风-尘暴事件 大几湖和玉溪剖面 地质积累指数 地理环境 古里雅冰芯 古环境重建 古环境 古气候环境 古气候 古文化 博斯腾湖 南海 区域环境 凌家滩文化 冷暖变化 农田排水 兹格塘错 全新世环境 全新世湖泊水位 光释光断代 元素组成 元素地球化学 伸展方式 人类活动 五道梁组 东江 东平湖 δ 13c toc mbt cbt bit 40~30kabp 210pb 137cs
107 108 109 110
c/n比值 ams 14c测年 9870cal.ab.p.以来 137cs定年
1 1 1 1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洱海 洪水事件 沙漠 沙尘活动 污染 水生生物遗存 氢同位素比值 气候变暖 气候不稳定性 气候 植被 梅梁湾 梁子湖 树木年轮 有机碳同位素 星云湖 早中全新世 旧石器至唐宋时期 新疆东部 摇蚊亚化石 开都河 干旱化 干旱 巢湖流域 巢湖 察尔汗湖 富营养化 太湖 多元统计 地貌过程 地貌学 地累积指数 地球系统科学 地化指标 器测资料 可溶盐 古环境意义. 古环境 参考元素 印度季风 博斯腾湖 区域对比 全球变化 全新世环境记录 全新世气候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 人类活动证据 人类活动 中国黄土 中国西北干旱区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9年高三高考地理主观题练习之洱海等

2019年高三高考地理主观题练习之洱海等

洱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泊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 化的重要信息。

洱海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西北部,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 此,丰富的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汇聚于山前洼地,形成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

(1)简述点苍山东麓河流的特征。

⑵推断图(a )中湖岸边的甲地至湖心处的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 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过往的气候 变迁。

图(b )为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

⑶概括自1300年至2000年之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的变化趋势,推断图示地区近百年以 来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考古证据表明,距今2、3千年以前洱海西岸地区就有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

当时人类活 动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发展农耕和开采矿产。

⑷试推测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湖底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影响。

【答案】(1)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小,河流短小、河床落差大,自西向东注入洱海。

水文特 征:流速快,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犹则时留.-1年锚弯W 踏葬线 I I 小山优山和良陋 o 叶信度成 O 平用 »一河流[小茂山崎和尚械(*i 1:900 000W沉稹物规程/pm lb](2)由甲地至乙地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河流携带的泥沙是湖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河流流入湖泊时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逐步沉积;泥沙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湖底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

(3)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沉积物粒径变化存在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

1300年〜1500 年、1700年〜1850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1500年〜1700年、1850年〜2000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增大。

气候逐渐变干燥。

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

保护洱海手抄报

保护洱海手抄报

保护洱海手抄报洱海,又名洱海湖,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之间,是亚洲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洱海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湖泊性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也拥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洱海湖泊有众多可贵的资源,如淡水鱼、活性沉积物、含水量高的泥沙、优质的食用水等,一直以来都是云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资源。

近几十年来,洱海的水质和环境恶化,不仅影响着洱海生态环境,也严重影响着云南地区生态环境。

为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洱海,改善其水质及环境质量。

一是限制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所以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对洱海水质的污染。

比如,严格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并加强污染源的监测;限制加工业及农业的活动;加强对入洱海的污水的处理;及时处理洱海河口的污水排放等。

二是保护洱海湖泊的植被。

洱海湖泊的植被维护着洱海水质,所以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它们。

包括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及时处理污染源对植被的破坏、限制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损坏等。

三是加强非点源性污染的控制。

洱海的非点源性污染是洱海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加强对非点源性污染的控制。

比如,建立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加强对湖泊错误管理、自然环境、农村生活污染的监管和控制;开发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人们对湖泊的使用,以及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

此外,政府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洱海的管理,比如加强洱海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强化责任追究体制和管理机构建设以及社会公众污染防治意识的培养等。

总之,保护洱海不仅有利于维护洱海生态环境,也有助于维护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保护洱海是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各方都应努力参与,共同实施这一共同责任。

高考地理总复习 聚焦核心素养4 湖泊的成因和特征

高考地理总复习 聚焦核心素养4 湖泊的成因和特征
•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 程。
• 【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 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 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从而断裂发育。
【高考素养解码】
• 1.湖泊的盐度分析——区域认知
• 湖泊有外流河道,湖中的水终又流向它处,促进盐分排 出,湖泊中的盐分就不会太高,形成淡水湖。
• 封闭式的淡水湖,大多位于高山或内陆区域,没有明显 的河流流入和流出。
• 咸水湖通常是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 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导致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 渐增加,这样很快就成了咸水湖。有些咸水湖则是海湾形成 的,如里海。
• (7)海成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 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也称潟湖。有的潟湖 保留有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一些形成年 代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 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 (8)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 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 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 (2)关联教材知识:岩层断裂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容 易形成河流。区域属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
• (3)判断解答: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 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 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 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 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印度 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 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 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目...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目...

摘要摘要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

目前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级阶段,水质相对较好,但其沉积物氮、磷营养水平已高于大多数富营养化湖泊。

高有机质、高氮磷底质条件必然存在较大释放风险。

本研究选择洱海不同湖区3 个点位柱状沉积物,在现场原位模拟条件下,研究pH 值和溶解氧耦合作用对上覆水氨氮、硝氮浓度变化以及沉积物氮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厌氧条件下上覆水氨氮浓度均高于好氧条件下的氨氮浓度,最高可达好氧条件下的5 倍。

但厌氧条件下的上覆水硝氮浓度与其在好氧条件下的浓度差异较小,三个点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的上覆水硝氮平均浓度均保持在0.1mg/l 到0.12mg/l 之间。

(2)好氧条件下不同pH 值之间上覆水氮浓度差异较小,而厌氧条件下不同pH 之间洱海氮浓度变化则较为明显。

(3)不同溶解氧和pH 状态培养体系上覆水中的氮浓度在培养过程中都有升高现象。

但在不同柱子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一点在pH=6,厌氧的条件下,上覆水中氨氮浓度上升的最高,但另外两点均是在pH=10,厌氧条件下,氨氮浓度上升最大,而硝氮浓度变化在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别甚小。

(4)由于选取的这三个点沉积物理化性质差异,造成溶解氧对沉积物各形态氮释放转化影响程度不同,培养后氮污染程度较高的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明显低于氮污染较轻的沉积物,培养后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目前洱海水体整体上均处于好氧阶段,通过本研究结果可推断水体pH 值的变化将不会对洱海上覆水中氮浓度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洱海周围的外源污染,一旦暴发大面积水华,极有可能引起水体环境条件变化,溶解氧含量降低,pH 值升高,根据本实验结果得知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将会使上覆水氨氮浓度上升,使原本受外源污染较小,不易发生水华的区域上覆水氨氮浓度极有可能会由于内源污染加重而受到巨大影响。

因此要加大洱海外源污染控制,避免因外源污染而造成环境条件变化从而引起内源污染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加剧洱海水体的富营养化。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押题密卷3(上海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押题密卷3(上海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押题密卷3(上海卷)一.解答题(共5小题)1.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各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云贵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

昆明准静止锋的主体部分横亘在云南省和贵州省交界之处,锋面两侧天气迥异。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受挤压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一系列星罗棋布的断陷湖,泸沽湖、洱海、滇池、抚仙湖等名湖如链。

(1)昆明准静止锋多出现在冬春季,其成因为。

A.冷暖气团势力相当B.暖空气移动受到地形阻挡C.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D.冷空气移动受到地形阻挡(2)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中,A代表的是(选择:A.暖气团B.冷气团),受准静止锋影响,B地区多(选择:A.阴雨B.晴朗)天气。

(3)在26°N附近,昆明准静止锋于103°E﹣105°E出现频率最高,当冷空气势力强的时候,锋面将向(选择:A.西B.东)移动,可能分布的经度位置为(选择:A.100°E﹣103°EB.105°E﹣107°E)。

(4)断陷湖岸边岩层中挖掘出了哺乳动物化石,推断该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代(5)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云贵高原断陷湖的成因。

(6)中国最精彩的喀斯特地貌在云贵高原上,完成结构图。

①、②、③、④、⑤。

A.①B.②C.③D.④2.巴西铁矿蕴藏量为世界第五,产量居世界第二,中巴铁矿贸易已有50多年历史。

巴西的铁矿石具有高铁、中硅、低铝的特点,大部分铁的含量超60%。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之一,2021年中国铁矿市场占淡水河谷公司净营收的52.5%,如图巴朗港是巴西最大的铁矿石输出港。

中国冶金行业顶端技术、机械设备和工程服务等正越来越多出口到巴西。

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

(2)在开采铁矿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尽量少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这是由于自然资源具有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Ξ张振克1,2 吴瑞金2 沈 吉2 吴艳宏2朱育新2 潘红玺2(1: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210093;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提 要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年代学、色素、硅藻、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磁化率、化学元素)的分析,建立了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特点,一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暖干-冷湿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季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湖泊沉积记录中包含丰富的人类活动的信息,磁化率、元素Fe 、色素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强度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方法,可以判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响应,对高分辨率研究2000年时段湖泊沉积记录并合理解释环境指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湖泊沉积 洱海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分类号 P532 P343.3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受西南季风气候系统的影响,无论是过去气候变化还是近代气候变化,西南季风区和青藏高原、东亚季风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西南地区湖泊众多,由于湖泊沉积忠实地记录了气候变化与流域环境变化过程,并具有连续性好、分辨率高、包含信息丰富的特点[1].因此,近年来,中外学者对西南季风区不同时间尺度湖泊沉积环境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并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2-8],其中对2000年时段高分辨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近2000年来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无疑保存在湖泊沉积地质记录中,国际过去全球变化领域正积极开展“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流域系统响应”(Land Use and Climatic Im 2pacts on Fluvial System )研究项目,将研究人类活动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置于重要的位置[9].对历史时期流域系统自然记录的系统研究,有助于认识和预测流域环境系统对现代和未来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和趋势.本文根据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多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用岩芯平均沉积速率建立年代序列,恢复了1800年来洱海流域的气候变化过程,结合历史记录探讨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1 采样与分析洱海南部有范围较大的水下中央平台,水深5m 左右,其东西两侧为水下深槽区,水深多第12卷第4期2000年12月 湖 泊 科 学J OU RNAL OF LA KE SCIENCES Vol.12,No.4Dec.,2000Ξ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2132)与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 -05)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0-01-12;收到修改稿日期:2000-09-26.张振克,男,1963年生,博士,博士后.892湖 泊 科 学 12卷在10-20m,1996年利用活塞式重力采样器,在中央平台区(水深4.6m)采得柱状岩芯,野外按2cm间隔分样,在沉积物有机质14C测年的基础上,对样品的总氮(TN)、有机碳(TOC)、磁化率、色素、硅藻、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等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用于137Cs沉积速率分析的柱状岩芯采样间隔为1cm,样品在野外即装入塑料袋闭光、封闭保存,有关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进行.岩芯100cm、146cm附近有机碳14C测年为4473±40aBP和5828±85aBP,上部100cm、146cm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22mm・a-1和0.25mm・a-1,反映采样点沉积速率比较稳定;沉积物137Cs的蓄积在1cm以下即消失,沉积速率小于0.25mm・a-1,与14C测年结果计算的平均沉积速率大体一致.造成洱海南部中央平台沉积速率稳定、速率较低的原因是:洱海中部、北部为深水区域,水深多大于10m,其中中部还存在大于20m的水域,和南部中央平台水域形成显著差异.在南部中央平台两侧深槽水域的水文观测表明,深槽带是洱海湖流域速度较大的区域,而中央平台水域水流速度很小[10].所以,采样点所在的中央平台水域主要是细颗粒沉积,岩芯粒度分析显示:上部100cm沉积物比较均一,属于粘土级,平均粒径超过8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沉积速率稳定、沉积速率较低的沉积环境特点.据洱海湖泊岩芯上部平均沉积速率(0.22mm・a-1)推算,上部40cm岩芯代表1800年来的沉积记录.作者对该岩芯上部100cm沉积记录与历史记录的对比研究表明,按14C年代推算的岩芯特征时段与人类活动的考古、文献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11];D.Eisma等在洱海南部中央平台水域所采的48号岩芯,其100cm附近的14C年代为4680±170aBP[2],和本文沉积物年代测试结果一致.所以,按平均沉积速率推算岩芯近1800年时间序列,其误差不大.2 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2.1 环境指标的气候意义2.1.1 色素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在沉积物中难以分解、比较稳定,能够长期保存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信息,在湖泊沉积与环境研究中是十分有效的环境代用指标.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是: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类胡萝卜素(TC)、蓝藻叶黄素(Myx)、颤藻黄素(Osc);根据色素种类、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的初级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湖泊初级生产力与湖泊温度、光照、盐度、营养状况有关,间接地指示气候波动[12].2.1.2 C/N比值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 C/N比值升高反映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加,降低则说明内源有机质贡献增大[13];洱海湖泊沉积物的C/N比值多大于30,陆源有机质输入占有主导地位;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的洱海湖泊沉积物,其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对气候有明显指示意义,δ13C值高反映气候偏暖,偏低则指示偏冷的气候[14].2.1.3 硅藻 洱海湖泊沉积物中包含丰富的硅藻化石,由于洱海是一个出水湖,其丰度的变化反映湖泊生物量的高低波动,间接地指示气候变化,即硅藻浓度上升,对应偏暖气候;硅藻浓度降低,和偏冷气候一致.2.2 气候变化阶段根据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1800年来洱海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划分五个阶段.2.2.1 阶段Ⅰ(1790-1480aBP,40-33cm)气候偏暖干 该阶段的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略偏暖干,由于光照条件改善,水温上升,色素各种色素总体为弱峰值段,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剖面底部出现峰值,反映气候偏暖.从C/N 比值的变化来看,本阶段为低值段,反映湖泊暖干背景下,采样点湖泊内源有机质的贡献增加.因气候偏干,入湖径流减弱,陆源有机质输入减少,造成碳氮比值偏低.岩芯底部硅藻丰度为峰值,反映偏暖气候下,湖泊硅藻生物量有较大增加.根据历史记录,东汉末期为云南人口第一高峰值,人类活动加强对湖泊色素增加有贡献[11].2.2.2 阶段Ⅱ(1480-890aBP ,33-20cm )气候较冷湿 本阶段反映气候冷干特征环境指标是: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处于偏低值段,色素含量在岩芯剖面上处于低值段,代表冷干背景下的湖泊初级生产力降低;C/N 比值为高值段,反映偏冷湿气候背景下,湖泊内源有机质的贡献较小;由于气候湿润,入湖径流带来的陆源有机质的贡献相对增加.该阶段硅藻丰度为低值段,反映气候冷背景下,湖泊硅藻生物量降低,出湖径流的加快也会影响硅藻丰度降低.图1 近1800年来洱海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Fig.1 Lacustrine records of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1800years in Erhai Lake2.2.3 阶段Ⅲ(890-450aBP ,20-10cm )气候较暖干,存在明显冷湿波动 湖泊沉积物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为峰值;沉积物色素为明显波动的峰值段,反映气候温暖背景下,湖泊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增加;C/N 比值波动降低,反映较暖气候背景下,湖泊内源有机质的贡献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该阶段内还存在气候与环境的波动,特别是1250-1350aAD 为一个偏冷的时段,色素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类胡萝卜素、蓝藻叶黄素等为谷值段,C/N 比值在该冷时期为峰值段,表明较冷湿气候条件下湖泊内源有机质贡献较小,而因降水增加,入湖径流带来的陆源有机质的贡献相对增加.硅藻丰度为峰值段,和总体偏暖的历史气候背景一致;同时,该阶段人类活动在结束长期战乱之后开始迅速增加,并在元代出现人口高峰.人类活动加强,对湖泊营养水平的增加有贡献.2.2.4 阶段Ⅳ(450-130aBP ,10-3cm )气候冷湿 本阶段反映气候冷湿特征环境指标是:色素含量在岩芯剖面上处于低值段,代表冷湿背景下的湖泊初级生产力降低,其中400-350aBP 左右的偏冷的特征最明显,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为岩芯的偏低值段;从历史旱涝记录来看该阶段是偏涝时段[15],与湖泊沉积记录一致.然而,历史记载明清以来洱海湖滨平原向湖推进,湖区人口大量增加,受湖滨耕作农业规模扩大的影响,入湖径流中陆源有机质增加,故湖泊沉积物9924期 张振克等: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003湖 泊 科 学 12卷C/N比值为弱峰值段,反映湖泊内源有机质的贡献较小,陆源有机质的贡献增大.该阶段硅藻丰度降低和气候偏冷环境一致.2.2.5 阶段Ⅴ(130aBP以来,3cm以上)气候向偏暖干发展 和前一个阶段相比,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呈上升趋势,反映气候偏暖;色素有明显的上升,C/N比值为低值段,反映在偏暖干背景下内源有机质在湖泊沉积物中有较大的贡献,和本阶段人类活动加强造成的湖泊营养水平上升有关.根据历史气候记录和现代气候观测资料,可以进一步揭示区域气候在较短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历史干旱记录和气候观测记录表明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和80年代以来明显偏旱,其它时段则偏涝;气温的波动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至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来气温再次上升[15,16].受洱海采样分辨率的限制,无法分辨洱海湖泊沉积物十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3 湖泊沉积记录的人类活动3.1 洱海流域人类活动历史与过程洱海流域及其相邻地区有丰富的新石器文化,其中已发现最早的洱海东部宾川县白羊村遗址,其放射性碳同位素年代为3770±85aBP,白羊村出土的先民定居的窖穴、房址均有火塘及使用火的遗迹,晚期多木胎泥墙,磨制石器和陶器大量使用,房址、窖穴中有动物骨骼、储藏禾本植物叶子和谷物的遗迹[17].农业的出现和房址中木材的使用、较厚的灰烬层、烧制陶器的使用等,说明对居址附近的植被有较大的影响.洱海西岸新石器时代的马龙古城遗址中,发现有碳屑与陶片,14C年龄为3010±130aBP,陶片热释光年代为3456±202aBP[18].宋学良等[8]对云南中部杞麓湖的研究也发现:湖泊沉积物岩芯中3.6kaBP前后的植被组成的变化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洱海湖泊沉积环境指标的变化显示100cm以上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参数同步迅速上升,间接地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在4500aBP左右有一个突变,原始的耕作农业发展很快.本文重点讨论近1800年来湖泊沉积记录的人类活动变化的湖泊沉积响应.3.2 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洱海流域及其邻近区域一直是云南省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人口变化过程和整个云南人口变动一致.利用云南历史时期人口变化的记录[19],间接地指示洱海流域人类活动的强弱变化.这里选择云南人口变化的几个特征时期,探讨人类活动的湖泊响应(图2).3.2.1 东汉人口高峰值 战国末到东汉时期,进入云南的外来人口增加,并在东汉后期出现人口第一高峰期,人口总数达到270万人[19].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庄乔带兵进入云南滇池一带,其中也带去当时较先进的耕作农业技术,推动云南耕作农业的发展[19].近1800年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东汉人口高峰带来的湖泊沉积响应十分显著:岩芯底部40cm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参数为较高的峰值,反映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侵蚀加强;洱海流域以亚热带的红壤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发育过程中受淋溶过程的影响,Fe是土壤中相对富积的元素.所以,人口增加、耕作农业的发展时期,由于对流域植被的破坏,造成地表土壤侵蚀加强,会导致湖泊沉积物中Fe元素含量的增加.沉积物化学元素Fe在岩芯40cm附近含量为较高值段,是东汉人口高峰期人类活动加强、耕作农业发展的结果.洱海湖泊沉积物色素含量在40cm左右出现的弱峰值可能与这一时期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加强有关,反映人为富营养化的Osc含量上升最为显著.图2 洱海流域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Fig.2 Responses of sediments to the historical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catchment of Erhai Lake3.2.2 宋、元代人口快速增长期 宋朝战乱造成中原人口向云贵高原迁移,土地开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人口统计显示,1102年云南人口尚不足30万人,至1276年云南人口超过东汉人口高峰,人口总数达到570万人,出现第二人口高峰时期[19].元朝统一云南后,由于戍边、屯垦和人口迁徙至云南从事农业生产,云南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在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宋-元代人口快速上升时期的磁化率参数也表现为明显上升,元素Fe 的含量表现为快速上升;色素记录在20cm 附近出现突变,和人类活动快速增加一致.明清以来,磁化率参数、色素处于较高值段,和洱海流域人口持续增加、人类活动加强的直接相关.3.2.3 东汉之后战乱造成的人口低谷期 云南人口在东汉人口高峰之后,因战乱造成人口迅速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公元464年云南人口为3.6万人,隋代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人口也只有7.5万人[19],人口增长处于低速增长阶段,持续到北宋后期.该阶段人口减少,耕作农业衰退,植被一定程度得到恢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强度降低,受人类活动迅速减弱的影响,洱海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急剧降低,元素Fe 含量、色素变化和人口变化趋势一致,呈降低态势.值得一提的是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元素Fe 含量降低,与磁化率的高值段反差明显,其原因是:离子状态的Fe 被水生植物大量吸收,造成上部岩芯元素Fe 的含量降低;而磁化率参数受铁磁性矿物影响,人类活动影响下大量细铁磁性矿物在湖泊沉积,造成磁化率高值段.4 结论与讨论4.1 洱海湖泊沉积记录气候变化特征问题根据近1800年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洱海地区在百年尺度上具有冷湿、暖干的气候变化特征.近期,蒋雪中等对云南高原鹤庆盆地[6]、陈敬安等对云南程海[5]不同时间尺度1034期 张振克等: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203湖 泊 科 学 12卷的湖泊沉积记录的研究,同样发现冷湿-暖干的气候演化特征.因此,西南季风区云南高原气候冷暖干湿组合的演化不同于中国东南季风区黄土和历史文献记录的冷干-暖湿组合特征.是否代表整个西南季风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还有待更大范围、更多资料的验证.4.2 气候冷湿-暖干变化和亚洲季风活动的关系现代气候研究发现近40年西南地区的干湿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即暖期偏干,冷期偏湿[20].八十年代在北半球陆地气候变化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出现降水偏少的干旱,与地面大气环流形势变化有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烈西伸,阻止西南暖湿气流进入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16,20].因此可以推断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与东亚夏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强弱变换有关,东亚夏季风加强,气候偏暖干;东亚夏季风减弱,则东亚冬季风加强、西南季风相对加强,气候偏冷湿.上述初步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整,并从不角度进行验证.4.3 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元素Fe、色素等环境指标对人类活动具有明显反映,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加强时期的湖泊沉积环境指标有强烈的响应,呈明显高值段;反之,在人口减少、人类活动减弱阶段,湖泊沉积物上述指标也有反映,为较低值段.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的磁化率参数、元素Fe、色素湖泊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变化在环境考古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4 多环境指标综合方法是研究2000年时段湖泊沉积记录的重要途径2000年时段湖泊沉积记录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洱海近1800年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湖泊响应的研究表明,依靠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可以判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响应,为合理解释湖泊沉积环境指标的变化、高分辨率研究2000年时段的气候变化奠定基础.致谢 夏威岚高工、羊向东副研究员参加野外采样,李升峰博士分析硅藻浓度.王苏民研究员始终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对本文提出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致谢.参 考 文 献1 Wang Sumin,Zhang Zhenke.New progress of lake sediment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earch in China.Chi nese ScienceB ulleti n,1999,44(19):1744-17542 Eisma D,Sun S,Song X et al.Sedimentation in Erhai lake,Yunnan Province,China.湖泊科学,2000,12(1):25-373 Hodell D A,Brenner M,K anfoush S L,et al.Paleoclimte of southwestern China for the past50000yr inferred from lake sedi2 ment records.Quaternary Research,1999,52:369-3804 张振克,吴瑞金,王苏民等.近8ka来云南洱海地区气候变化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18(3):145-1525 陈敬安,万国江,黄荣贵.程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20(1):39-426 蒋雪中,王苏民,羊向东.云南鹤庆盆地30ka以来的古气候与环境变迁.湖泊科学,1998,10(2):10-167 吴艳宏,吴瑞金,薛 滨等.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化.湖泊科学,1998,10(2):5-98 宋学良,李百福,Brenner M等.云南中部石灰岩地区高原湖泊古湖沼学研究.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209 R J nd use and climate impacts on fluvial systems during the period of agriculture.PA GES Worshop Report,Series 96-2,1996.1-5110 倪 华,姚秉衡,宫春生.洱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古地理问题.见:沈仁湘编.云南洱海科学论文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186-19011 张振克,吴瑞金,朱育新等.云南洱海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分析.地理学报,2000,55(1):66-7412 马 燕,王苏民,潘红玺.硅藻和色素在古环境演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固城湖为例.湖泊科学,1996,8(1):16-2613 王苏民,余源盛,吴瑞金等.岱海———湖泊环境与气候变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14214 沈 吉,王苏民,羊向东.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意义.海洋与湖沼,1996,27(4):400-40415 徐裕华.西南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294-29716 李克让,尹思明,沙万英.中国现代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地理研究,1996,15(3):6-1517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考古学报,1981,3:349-36818 李祥根.大理盆地全新世沉积,断层与洱海古湖岸线变迁问题.中国第四纪研究,1989,8(1):65-7319 邹启宇,苗文俊.中国人口(云南分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10-5820 孙鸿烈.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0-193Lacustrine R ecords of Climatic Change and H uman Activities in the C atchment of Erhai Lake ,Yunnan Province Since the Past 1800YearsZHAN G Zhenke 1,2 WU Ruijin 2 SHEN Ji 2WU Yanhong 2 ZHU Yuxin 2 PAN Hongxi 2(1:Depart ment of Geo and Ocean science ,N anji ng U niversity ,N anji ng 210093,P.R.Chi na ;2:N anji ng Instit ute of Geography and L i m nology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 anji ng 210008,P.R.Chi 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 2environmental proxies (chronology ,pigments ,diatom concen 2tration ,stable isotope of organic carb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hemical element )of lake sedi 2ment from Erhai Lake ,Yunnan Province ,the series of climatic variations in the catchment of Er 2hai Lake during the past 1800years has been established.The climatic changes with warm 2dry and cold 2wet alternations in Erhai Lake are different to the loess records in East Asia monsoon with warm 2wet and cold 2dry features.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s such as the medieval warm peri 2od and Little Ice Age are both recorded in the lake sediments from Erhai Lake.The climatic char 2acteristics with warm 2dry and cold 2wet alternation from the lacustrine records in Erhai Lake have the regional feature in Yunnan Plateau affected by southwest monsoon on the century scale.The lake sediment from Erhai Lake is rich with inform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The proxies such a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hemical element 2Fe ,pigment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The method of multi 2environmental proxies analysis is use 2ful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which has important sig 2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as well as rational explanation on the high 2resolution records of lacustrine sediment in the past 1800years.K ey Words Lake sediment ,Erhai Lake ,climatic changes ,human activities3034期 张振克等: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