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前总复习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震撼版本)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2.组织变革阻力的表现及其根本原因?如何保证组织变革顺利进行?(1)组织结构变革常招致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
表现为生产经营情况恶化,工作效率下降,要求调职与离职的人数增加,发生争吵与敌对行为,提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变革的理由等。
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由于改革冲击他们已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措施:①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
②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③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3.简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是:(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政策措施。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4.简述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是,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复习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复习整理一、多选题1、组织设计理论分为:静态设计理论、动态设计理论;静态设计理论要紧研究对象:组织体制(权、责机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与结构)、规章(管理行为规范)。
2、专业分工与协作的要紧措施有:实行系统管理、设立委员会及会议、制造协调的环境。
3、有效管理幅度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素养、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的影响。
4、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利分工事,要紧考虑的因素为: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与人员素养的要求。
5、部门结构模式要紧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
6、部门结构模式的组合原则:以工作与任务为中心(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以关系为中心(跨国公司)。
7、企业要紧的组织进展战略:增大数量战略(进展阶段)、扩大地区战略(行业进一步进展)、纵向整合阶段(行业增长阶段)、多种经营战略(行业成熟期)。
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
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
10、定员定额分析法包含:工作定额分析法、岗位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
11、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
二、简答题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答: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固性与习惯性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答: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一致的,相对对立的部门;3 为各个部门选择适合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设置;4 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 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记忆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P1):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P2):1。
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优主导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2。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包容关系)。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P2):1.任务与目标原则;2。
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
有效管理帐度原则;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20世纪30年代前组织(P4):1。
直线制;2。
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
事业部制。
新型组织结构模式(P4-13):1。
超事业部制;2.矩阵制;3。
多维立体组织;4模拟分权组织;5。
流程型组织;6.网络组织.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P13):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和组织岗位设计等。
组织的职能设计(P14)(2015年5月综合题2—1):组织的职能设计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首要步骤,是根据组织的目标来确定组织的基本职能及其构成,包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如企业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职能的设计。
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P14)(2015年5月综合题2—2):1。
职能分析;2.职能调整;3.职能分解。
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P15):1.基本职能设计(生产、计划、人事、财务、研发、信息、销售及售后服务等);2.关键职能设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
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P15—19):1。
管理幅度的设计方法-(1)经验统计法、(2)变量测评法;管理幅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性质、人员素质状况、管理业务标准化、授权程度。
2.管理层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按照企业的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2)有效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3)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总复习资料(精练汇总_方便复习)
(2)扩大地区战略用直线职能制
(3)纵向整合战略用事业部制)
(4)多种经营战略用矩阵或多种经营单位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
企业结构整合
一组织结构诊断
二实施结构变革
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依据:按整分合原理,在总目标指导下结构分化,明确各部门各层各岗位职能,然后进行整合,整合主要在于解决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间协调的要求.
6.将以上进行汇总,得出整体HR需求预测
计划需求量含实际发展需要增加的和自然减员两部分.
生产性部门按生产任务总量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定额及有关定员标准确定人员
管理性职能部门按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工作总量和工作定额标准制定.
分成两类,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称函数关系,另一类为不确定关系,称相关关系.
预测的作用: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2)
对组织方面的优势
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3.预测是HR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对HR的贡献:1.HR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优点:能了解自己又了解整体,高度稳定性较强适应性.
规模大产品复杂或分布区域很广时采用
缺点是费用大,明确性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
3.以关系为中心
用于特别巨大的企业,缺乏明确性稳定性,实用性较差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企业规模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结构也作相应调整.
措施:1.实行系统管理2.设立委员会和会议3.分行协调环境,提高全局观念,增加共同语言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人力资源规划1、战略管理过程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发展过程三个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3、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框架体系三个层面:组织行为、个人行为、技术支持。
4、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1)企业在确定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后,首先应确立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框架和运作模式;2)为达成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3)企业战略能否得以实现需要要有畅通的业务流程作保证,各业务部门确定相应的部门责任和具体部门组织结构,最终分解成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4)根据人力资源战略和岗位职责制定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要求;5)根据岗位能力素质要求配置人员,并制定员工发展和培训计划;6)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岗位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7)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必须有信息技术作为运作支持平台,才能大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5、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
6、组织结构的类型:1)直线制(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统一、责权明确、反应灵敏、费用低廉。
缺点:缺乏分工、权力集中;适用:规模小、业务简单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加上职能部门。
特点:厂长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领导;职能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直接领导权与业和部门是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适用:规模中等的企业。
3)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权力下放;各事业部主管能自主处理日常工作;各事业部高度专业化;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
缺点: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部分-复习内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内容整理操作技能部分1、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和部门结构选择的方式。
教程P8—-9页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2)根据所选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部门结构选择的方式:(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2)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跨国公司).2、列举并简述你所知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
教程P40-—46页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
定性预测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菲法;定量预测方法有: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3、简述面试的常见问题与实施技巧。
教程P107—-110页常见问题:面试目的不明确;面试标准不具体;面试缺乏系统性;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面试考官的偏见.实施技巧:充分准备;灵活提问;多听少说;善于提取要点;进行阶段性总结;排行各种干扰;不要带有个人偏见;在倾听时注意思考;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4、简介结构化面试的实施程序和开发方法。
教程P115——118页实施程序:(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度的信度和效度(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6)决策开发方法:测评标准的开发,即选拔性素质模型的构建;结构化面试问题的设计;评分标准的确定.5、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类型、原理和优缺点。
概念: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规划)全考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规划)全考点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记忆口诀)1供给预测内外部,内部供给三因素,自然流失与跳槽,内部流动升降职。
外部供给五因素,地域人口与市场,就业意识和偏好。
2.供给预测六步骤,盘点现状统比例,了解状况汇数据,分析因素得预测。
3.内部预测三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管理人员接替模,马尔可夫很重要。
供给与需求平衡(记忆口诀)1供需平衡极少见,供不应求调内部,技术人员要培训,内部晋升外招聘,延长工时加报酬,提高效率增设备,临时用工加返聘,调动员工积极性。
4.供大于求要辞退,合并机构提前退,提高轮训I自谋业,减少工时降工资,任务分解求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概念)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特征)1明确权力和责任2.按照不同岗位、层次和权力的大小,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4.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享,原则上全体人员服从制度的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
制度化管理的优点1个人与权力相分享7.更改精神合理化的体现8.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原则)1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这是基本原则2.从内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3.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5.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7.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8.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9.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10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程序)1概括说明建立制度的原因,地位和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知识点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这些领域的重点内容总结:1.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 招聘与配置:- 招聘流程设计与管理- 面试技巧与评估方法- 员工选拔与配置策略- 多元化招聘渠道的利用3. 培训与开发:- 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培训方法与技术的应用-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4.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评价- 绩效反馈与沟通技巧- 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5. 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体系设计与管理- 薪资调查与市场定位- 奖金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福利政策与员工满意度6.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执行- 劳动争议处理与预防- 员工关系与沟通技巧- 企业文化建设与维护7. 法律法规与伦理:- 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遵守-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性8.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选型与实施- 数据管理与分析-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9. 人力资源战略与创新:-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对齐- 创新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变革管理与人力资源的角色这些知识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对这些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前总复习共119页文档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前总复习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汇总
第一章一、企业人员供应预测旳环节是什么?答1、对企业既有旳人力资源进行盘点,理解企业员工队伍旳现实状况。
2、分析旳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记录出员工调整旳比例。
3、向各部门旳主管人员理解未来也许出现旳人事调整状况。
4、将上述旳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应量旳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应旳多种原因(重要是地区性原因和全国性原因),并根据分析成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应预测。
6、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应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预测。
二、企业人力资源供求抵达平衡(包括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划旳目旳。
答、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状况: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供不不大于求,成果是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人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2、人力资源供不不不大于求:企业设置闲置,固定资产运用率低,也是一种挥霍。
3、人力资源供求完全平衡:不太也许,虽然是供求总量上抵达平衡,也会在层次、构造上发生不平衡,高职务需从低职务者中培训晋升,对新上岗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等。
三、处理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防止短缺现象旳措施有哪些?☆☆☆答: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在相对富余状态旳人调往空缺职位。
2、假如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确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规定期应确定外部招聘计划。
3、假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旳员工又愿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时适应增长酬劳旳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旳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旳格局。
5、制定聘任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任小时工等。
6、制定聘任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四、处理企业人力资源供不不大于求,导致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旳常用措施有哪些?☆☆☆答:1、永久性解雇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旳员工。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旳机构。
3、鼓励提前休退或内退,对某些靠近而尚未抵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某些优惠措施,有条件旳企业,还可以一次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前退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五)子公司和分公司: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分公司是分支 结构,不是独立法人。
16
四、工作分析
(一)概念:收集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信息,并以此来确定工作任 务和内容,以及哪种人可以胜任的过程,工作分析 用于撰写工作描述和职务规范。 (二)内容
1.岗位名称分析; 2.岗位任务分析; 3.岗位职责分析; 4.岗位关系分析; 5.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分析; 6.岗位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体格、体力等必 备条件的分析 7. 1-5项构成岗位描述的主要内容,第6项侧重岗位对员 工必备条件的分析。
按规划 性质划 分
岗位职务 解决企业定员、定编问题 规划
人力 资源 业务 规划
HR各需 包括人员需求规划和人员供给 所有企业 平衡规划 规划
人员补充 企业在中长期内岗位空缺时能 所有企业 规划 从数量、质量上得到补充
教育培训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实施 规划 所有企业
31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企业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首先要考虑3个层次的问题:
2.缺点:
⑴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 ⑵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往往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3.适用范围:规模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 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14
(四)矩阵制:职能部门系列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 组建的项目小组,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1.优点: (1)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紧密结合,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 协作,及时沟通; (2)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将不同专业的人 集中,组建方便; (3)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加强综合、专业管理。 2.缺点: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第一层次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
第二层次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 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何需求? 如果现有员工短缺,应该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员工? 企业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
32
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表~1
5
企业人员转移流程图
领导干部 外来 内部提升 技术人员 调出或退休 提升 管理人员
表现出一定的管理能力
制度性退出
自愿离职
操作人员 (需充沛体力) 操作人员 (不需充沛体力)
招工
调整
6
2.外部供给:
(1)供给渠道: ①大中专应届毕业生; ②复员转业军人; ③失业人员等; (2)影响因素: ①人口政策及现状; ②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③社会就业意识(白领或灰领)和择业心理偏好(沿海或 西部)
权
3、适用范围:一种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适用范围广泛。
13
(三)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的原则。
1.优点:
⑴权利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 ⑵各事业部自主处理工作,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企业经 营适应能力; ⑶各事业部实现高度专业化; ⑷各事业部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挂钩。
1.优点: (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 (2)责权关系明确; (3)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 (4)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较高。 2.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全才, 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重大问题 3.适合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12
(二)直线职能制:在直线制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
4.企业的发展战略
服务于企业战略
5.工作的组织分布
空间分布、隐私、技能要求、业绩肯定 工作流程的可塑性等
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需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2.螺旋式上升原则 3.制度化原则(技术层面、制定层面) 4.人才梯队的原则 5.关键人才优先原则
27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 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对未来 的人力资源需求个供给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和评估,并对岗位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 训、招聘和选拔等内容进行管理,从而使企 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的过程,他是人才招聘与甄选的基础。
所有企业 短期内企业人力资源 变动加剧的情况
29
短期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人规~2
划分 标准
按规划 范围划 分
类型
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某项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特点
涵盖范围广 涵盖范围较广 针对性强 企业总体、规划 具体规划是对总体 规划的执行分解
通用范围
说明
为了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 要,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应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原因、 步骤和范围等
编写HR部门费用
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
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 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34
岗位分析的过程
岗位分析是对某个 工作岗位进行全面评 价的过程,主要有准 备阶段、调查阶段、 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和评价阶段5个阶段构 成。
28
人力资源规划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人规~1
划分 标准
按规 划期 限长 短期 划分
类型
特点
适用范围
长期规划
时间为5~10年 具有战略意义 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
时间为3~5年
大企业 大中型企业
中期规划 中短期规划
时间为1年 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根据实际随时调整
实际为6个月~1年 应急性规划
2.长期不足:
⑴对外招聘; ⑵转包 ⑶机器代人力 ⑷富余人员调往空缺岗位
10
平衡
(供大于求、供小于求)(总量平衡和结构
平衡、不平衡是绝对的)
人力资源供求综合动态平衡:
1.建立人员数据库、 2.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储备、 3.建立人力资源的梯队建设、 4.制作关键人员晋升图;
11
三、组织结构设计
(一)直线制: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 结构形式,军队式结构,领导关系 按垂直系统建立。
3.实施层次的工作再设计
弹性工作制、设置可实行的目标、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25
人力资源规划评估标准 五要素模型 1.外部环境
规划必须适应政治、法律、经济
内部一致性模型
2.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征
年龄、资历、文化、技术、管理等结构
1.整合性原则 2.公平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3.企业的文化特征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7
(二)需求分析
1. 集体预测法:也称德尔菲法,综合专家意见,适合 长期
趋势预测。
2. 回归分析法:最简单的方法是趋势分析,比较复杂的是
计量模型分析法。
3. 劳动定额法:N=W/q(1+R):W:任务总量;q:定额
标准;R: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
4. 转换比率法:估计所需关键员工数量,据此估计辅助人
员数量。适合短期需求预测。
3
二、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一)供给分析
1、内部供给:预测方法:
①人力资源信息库: 技能清单(非管理人员) 管理能力清单 ②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③马尔可夫分析法: 根据过去人事变动规律推测未来变动趋势
4
马尔可夫模型: 是用来预测具有等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的时刻点 上各类人员的分布状况。他根据企业以往各类人员之间流 动比 率的概况来推断未来各类人员数量的分布。 该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内部人员的转移是有规律的,且 其转移率有一定规律(见下图)。 马尔可夫法的关键是确定转移率。
员工供给计划是员工需求的对策计划,主要陈述员工供给方式、 员工内外部流动政策、员工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并通 过对员工的数量、组织结构与构成,以及员工流动、年龄变化 和录用等资料的分析,预测未来某个特定时期的供给情况。
33
预测员工 需求
确定员工 供给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表~2
步骤
制定培训计划 制定HR管理政策调 整计划
17
(三)工作分析方法(五种) 1.观察分析法:
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收集和记录工作内容,进行分 析、归纳和总结。 (1)优点:根据工作者自己陈述的内容,再直接到工作现 场深入了解情况 (2)缺点: ①干扰正常工作; ②无法观察特殊事件; ③若工作偏重心理活动, 成效有限
18
2.工作日志法:
工作写实法,岗位人员将工作时间内的所有活动按时 间顺序如实记录 (1)优点: ①充分了解工作,有助于主管对员工的面谈;②避免 遗漏,收集详尽数据 (2)缺点: ①收集描述性资料,分析性较弱; ②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资料收集
步骤
制定岗位 编写计划
说明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综合岗位分析报告的内容,制定岗位编写 计划,编写计划要说明组织结构、岗位设置、描述和要求等内 容
制定员工 配置计划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HR制定员工配置计划,该计划应 说明每个岗位的员工数量、员工的岗位变动、岗位空缺数量等, 制定员工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企业未来的员工数量和素质构 成 根据岗位编制计划和员工配置计划来预测员工需求
35
岗位分析过程表
阶段
准备阶段 调查阶段
内容
成立岗位分析小组、确定岗位分析目的、分析对象、建立 良好关系 编制岗位分析所需的各种调查问卷和观察提纲;选择合适 的信息收集方法;收集岗位分析对象的背景资料和现有信 息;收集岗位任职者必备特征方面的信息;要求被调查员 工对各种各种特征和岗位任职者特征的重要性和发生频率 等做出等级评定 审核收集的各种信息;分析有关工作和岗位任职者的关键 因素;归纳总结出岗位分析的必须材料和要素
5. 计算机模拟法
8
(三)解决人员过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