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07948
2013环境法自考复习资料
![2013环境法自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8ae80379563c1ec5da713f.png)
环境法自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中,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和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专门规定的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2.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3.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发生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4.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5.不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废物是:放射性固体废物。
6.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的制度是淘汰。
7.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文教科研区。
8.1972年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地点是斯得哥尔摩。
9.把人类环境分为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其分类的依据是环境要素的形成10.环境保护法在日本称为公害法。
11.公民环境权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有关环境问题的1970年日本东京会议。
12.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国家环境保护部。
1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
14.《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15日。
15.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16.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中,关于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的承担方式是被告对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
17.《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未定名或新发现并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禁止出口。
18.海洋不适用于《水污染防治法》。
19.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25度以上。
21.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说法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是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即为违法,由环保局实施行政处罚。
22.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予以禁止23.向海洋倾倒废物,只能倾倒在海洋倾废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3版)单选、多选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3版)单选、多选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ef8f080b1c59eef9c7b42b.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3版)单选、多选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共150道题1分题150道) 多项选择题(共75道题3分题75道)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世界遗产”的是()。
A.中国的长城B.敦煌莫高窟C.无锡灵山D.苏州古典园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世界遗产”,如中国的长城、泰山、敦煌莫高窟等人文及自然遗址。
(278页)2.为了切实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l973年在()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A.巴塞尔B.斯德哥尔摩C.华盛顿D.鹿特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为了切实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l973年在华盛顿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98页)3.1994年国际社会在日内瓦签订了《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协定将缔约方分为生产成员和消费成员两类。
属于消费成员的是()。
A.中国B.秘鲁C.巴西D.印度尼西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994年国际社会在日内瓦签订了《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协定将缔约方分为生产成员和消费成员两类。
巴西、印度尼西亚、秘鲁、扎伊尔是生产成员;中国、加拿大、欧洲共同体、日本、俄罗斯是消费成员。
(299页)4.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
A.人身伤亡B.财产损失C.预防措施的费用和支出D.整治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现行国际环境条约的规定,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身伤亡,这是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主要内容,通常由相关国家的国内法院根据本国的赔偿标准决定如何赔偿;二是财产损失,通常仅对直接的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三是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恢复措施的费用与支出。
(286页)5.谨慎原则源于()。
A.德国B.美国C.法国D.日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谨慎原则源于德国。
(283页)6.l948年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宣告成立。
A.国际环境保护联合会B.世界自然保护同盟C.世界环境保护组织D.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l948年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宣告成立。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5a1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2.png)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
A. 保护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测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C2.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A. 强制制度B. 审批制度C. 许可制度D. 备案制度答案:A3.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污染实行()。
A. 赔偿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4.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资源实行()。
A. 保护制度B. 利用制度C. 管理责任制D. 监督制度答案:A5.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
A. 处罚制度B. 赔偿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6.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监测实行()。
A. 强制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测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C7.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规划实行()。
A. 审批制度B. 许可制度C. 备案制度D. 强制制度答案:A8.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教育实行()。
A. 强制制度B. 推广制度C. 许可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B9.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信息公开实行()。
B. 管理责任制C. 监督制度D. 许可制度答案:A10.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应急响应实行()。
A. 强制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措施是国家对环境质量保护的措施?()A. 环境监测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资源保护D. 环境教育E. 环境应急响应答案:ABDE2.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污染的处罚措施?()A. 赔偿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E. 管理责任制答案:AB3.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措施?()B. 利用制度C. 管理责任制D. 监督制度E. 强制制度答案:ACD4.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教育的措施?()A. 强制制度B. 推广制度C. 许可制度D. 监督制度E. 管理责任制答案:AB5.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措施?()A. 强制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督制度D. 许可制度E. 赔偿制度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保护制度。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5dd5eb84ae45c3b358ce6.png)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据是()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答案:D2.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答案:B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A.1945年联合国大会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1982年内罗毕峰会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答案:B4.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答案:B5.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A.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B.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C.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D.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答案:C6.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是()A.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D.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答案:B7.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A.公害法B.污染控制法C.环境保护法D.自然保护法答案:A8.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的主体有()A.政府组织B.营利性企业C.非政府组织D.非营利性组织答案:B9.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文件是()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21世纪议程》C.《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答案:D10.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阶段的事件是()A.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大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C.1989年《环境保护法》实施D.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答案:D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A.环境法具有科技性B.环境法是社会法C.环境法是私法D.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答案:C12.ISO环境标准属于()A.国家标准B.企业标准C.国际标准D.行业标准答案:C13.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标准答案:B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A.半小时B.一小时C.二小时D.三小时答案:B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A.设计阶段B.可行性研究阶段C.竣工验收阶段D.投入使用阶段答案:B16.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不包括()A.初报B.续报C.处理结果报告D.确报答案:D17.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D.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答案:D18.目前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A.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建设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答案:D19.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A.10日B.5日C.15日D.30日答案:A20.“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产生于()A.美国B.英国C.中国D.欧盟(欧共体)答案:D21.下列立法活动属于狭义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或废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活动B.国务院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C.国家环境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规章D.地方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答案:A22.1971年到1972年间,美、日、英、法等国家政府分别在中央设立了()B.环境专门机构C.咨询机构D.环境法实施机构答案:B23.确立“环境教育”名称的是()A.《人类环境宣言》B.《里约宣言》C.《21世纪议程》D.《我们共同的未来》答案:A24.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实行()A.一审制B.二审制C.三审制D.四审制答案:C25.根据环境行政程序所规范的行政行为的效力范围,环境行政程序可分为()A.事前行政程序和事后行政程序B.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C.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D.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26.提出“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会议是()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B.1982年人类环境会议C.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D.200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答案:A27.我国环境教育发端于()A.《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B.全国首届环境教育工作会议C.《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D.第一次全国保护工作会议答案:D28.无过错责任在德国被称之为()A.严格责任B.无过失责任C.危险责任D.结果责任答案:C29.从环境法的历史看,下列哪一项是环境领域最早应用的法律责任()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D.政治责任答案:A30.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所规定的诉讼时效是()A.1年B.2年C.3年D.4年答案:C31.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A.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B.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过失,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故意C.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D.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是过失答案:A3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B.环境资源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了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C.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D.环境资源犯罪的犯罪主体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单位答案:D33.下列罪名刑期最长的是()B.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C.盗伐林木罪D.环境监管失职罪答案:B34.环境资源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环境资源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它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A.犯罪人所从事的危害环境资源的行为B.行为的危害后果C.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环境资源犯罪的客体答案:D35.在我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表述形式源于()A.1978年《宪法》B.1982年《宪法》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D.1989年《环境保护法》答案:A36.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直接防治方法是()A.法律方法B.经济学方法C.对污染源的行政管理D.环境规划答案:C37.标志中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正式开端的法律是()A.1989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B.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D.1995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答案:C38.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废气B.废水C.噪声D.地震答案:D39.下列哪一部门依法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D.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答案:A40.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首见于()A.日本B.英国C.美国D.中国答案:A41.关于限期治理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污染源的治理,其要求是达标排放B.对于行业污染的治理,其要求是达标排放C.对于区域污染的治理,其要求是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D.对于污染源、行业和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其期限要求一致答案:A42.下列对污染转嫁行为作出严格规定的法律是()A.我国《环境保护法》B.我国《宪法》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内罗毕宣言》答案:A43.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是()A.各级交通部门B.各级铁道管理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C44.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原则性规定的是()A.1987年《大气污染防治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9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D.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答案:B45.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部门负责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实施统一的检测方法()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B46.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是()A.大气的不定成分B.惰性气体的增多C.二氧化硫的增多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答案:D47.主要大气污染都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D.外层答案:A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污染仅由人类行为引起B.大气污染可由自然因素引起C.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D.法律所要防治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答案:A49.水污染是指()A.地表水污染B.陆地水污染C.陆地水和海水污染D.地下水污染答案:B50.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的是()A.江河B.湖泊C.海洋D.水库答案:C51.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水质量标准的是()B.二类水C.三类水D.四类水答案:A52.企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多长时间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情况的初步报告()A.24小时B.48小时C.36小时D.72小时答案:B53.《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不得新建排污口的区域不包括()A.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B.风景名胜区水体C.重要渔业水体D.保护区内答案:D54.有权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部门是()A.各级环保行政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D.省级人民政府答案:D55.下列选项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的表述,属于域外适用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B.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C.在我国管辖海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倾倒废弃物等,造成污染损害的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架答案:C56.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表述最为正确的是()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单独管理B.统一主管和分工负责相结合C.统一主管为主,分工负责为辅D.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答案:B57.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立的海洋倾倒区是()A.一类倾倒区B.二类倾倒区C.试验倾倒区D.临时倾倒区答案:A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严重重金属污染可以引起“赤潮”B.海洋环境保护涵盖海岛保护C.海洋环境破坏只是一种引入性破坏D.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最早出现在英国法律中答案:B59.下列哪一事件直接刺激了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发展()A.日本公害事件B.1967年英国沿海“TORREY CANYON”号邮轮原油泄漏事件C.《领海及毗连区公约》D.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答案:B6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采取的风险负担原则是()A.船东承担风险B.货主承担风险C.船东与货主共同承担风险D.过错方承担风险答案:C6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将城市区域的类别划分为()A.四类B.五类C.六类D.七类答案:B6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B.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C.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D.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答案:D6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的()A.20分贝B.15分贝C.10分贝D.5分贝答案:B64.根据《城市区域环境作声标准》适用于工业区的标准是()A.0类标准B.1类标准C.2类标准D.3类标准答案:D65.下列不属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调整的是()A.汽车鸣笛B.建筑施工C.闪电雷鸣66.哪一部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建立()A.1989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B.1996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D.1982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答案:B67.我国固体废物的法律规制监督管理体制是()A.政府统一监督管理B.各政府闭部门分工合作C.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其他各部门分别负责相结合D.环保部门统一管理答案:C68.危险废物的识别标志上不需要标注的是()A.警告性、针对性的通用图案B.危险废物名称和种类C.危险特性D.危险废物的产地答案:D69.我国现行有效的对农药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是()A.《农药管理办法》B.《农药管理条例》D.《农药污染防治法》答案:B70.《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制定于()A.1999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答案:C71.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首先应当()A.无害化B.减量化C.资源化D.当量化答案:B72下列不属于实物资源的()A.土地资源B.生物资源C.水资源D.景观资源答案:D73.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B.石油C.煤炭D.天然气答案:A7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水资源世界第一位B.我国主要资源分布比较平衡C.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世界首位D.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答案:B75.下列属于气候资源的是()A.海洋B.森林C.风能D.草原答案:C7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于何时颁布()A.2002年8月31日B.2001年8月31日C.2002年7月31日D.2001年7月31日77.“生物多样性”这一名词于何时提出()A.1975年B.1985年C.1976年D.1986年答案:B78.全球物种保护唯一的框架性法律文件()A.《非洲公约》B.《生物多样性公约》C.《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D.《波恩公约》答案:B79.下列不属于陆地生物资源国际法律文件的是()A.《波恩公约》B.《非洲公约》C.《大陆架公约》D.《湿地保护公约》答案:D80.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公约是()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公海捕鱼及生物资源养护公约》C.《生物多样性公约》D.《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答案:A81.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动物有()A.螃蟹B.圈养的驯鹿C.扬子鳄D.老鼠答案:C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防护林不允许装让B.特种用途林严禁采伐C.防护林严禁采伐D.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答案:D83.下列关于矿产资源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任何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B.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一般矿产资源可以由集体所有C.除依法有集体所有的以外,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D.个人不能成为开采国有矿产资源的主体答案:A84.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70%以上B.80%以上C.75%以上D.85%以上答案:B85.水资源权属制度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结合B.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由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C.我国对水资源实行国家单一所有制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也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答案:C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矿权转让由国务院审批,采矿权转让由省审批B.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均由国务院审批C.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均由省审批D.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实行国务院和省两级审批答案:D87.《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何时通过()A.1983年11月21日B.1973年11月21日C.1972年11月21日D.1982年11月21日答案:C88.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始建于()A.1956年B.1957年C.1966年D.1967年答案:A89.我国何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A.1986年B.1985年C.1987年D.1977年答案:B90.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需要经过审批的部门是()A.建设部B.国务院C.林业总局D.农业部答案:C91.我国第一部能源专门法律是()A.《电力法》B.《煤炭法》C.《节约能源法》D.《可再生能源法》答案:A92.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核心和关键的制度是()A.强制上网制度B.总量目标制度C.分类电价制度D.费用分摊制度答案:B93.目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在世界上处于()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答案:B94.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性法律原则D.软法答案:B95.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B.世界贸易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国家自然保护同盟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答案:C96.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墨西哥金枪鱼案C.加拿大金枪鱼案D.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答案:D9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于()A.1970年B.1971年C.1973年D.1982年答案:C98.确认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会议是()A.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B.1982年内罗毕会议C.1992年里约会议D.2002年约翰内斯堡会议答案:C99.被称为“谨慎原则”的宣言是()A.《里约宣言》B.《人类环境宣言》C.《卡塔赫纳议定书》D.《生物多样性公约》答案:A100.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立于()A.1992年的联合国与环境发展大会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2002年联合国地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D.1982年人类环境特别会议答案:A101.我国为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森林资源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B102、我国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森林资源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D103、我国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森林资源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A104、我国为加强草原资源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森林资源管理法B、草原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B105、我国为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森林资源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C106、我国为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石油资源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石油资源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A107、我国为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A108、我国为设立和保护自然保护区而颁布的法律属于()A、自然保护区管理法B、自然资源管理法C、渔业资源管理法D、水土资源管理法答案:A109.在控制越境大气污染方面,下列哪一区域合作最强()A.北美洲B.南美洲C.欧洲D.非洲答案:C110.《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签署于()A.1981年B.1985年C.1987年D1990年答案:B111.第一部对油轮所造成的油污进行管辖的公约是()A.《防治船舶污染海洋公约》B.《马波尔公约》C.《海洋法公约》D《奥斯陆倾废公约》答案:A11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于()A.1954年B.1956年C.1972年D1982年答案:D113.为贯彻《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而制定的议定书是()A.京都议定书B.卡塔赫纳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D.赫尔辛基规则答案:C114.为贯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而制定的议定书是()A.京都议定书B.卡塔赫纳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D.赫尔辛基规则答案:A115.为贯彻《生物多样性公约》而制定的议定书是()A.京都议定书B.卡塔赫纳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D.赫尔辛基规则答案:B116.第一个调整和控制越境大气污染的重要区域性公约是()A.《长程越境大气污染公约》B.《马波尔公约》C.《巴塞尔公约》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A117.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是()A.《长程越境大气污染公约》B.《马波尔公约》C.《巴塞尔公约》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D118.对海洋环境保护最全面的公约是()A.《日内瓦海洋法公约》B.《联合国海洋法公约》C.《伦敦倾废公约》D.《马波尔公约》答案:B119.全球性公约经常采用的是模式是()A.框架公约+议定书+附件B.议定书+附件C.框架公约+附件D.框架公约+议定书答案:A120.环境科学以什么为中心事物()A.人类C.科学D.动物答案:A12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叫()A.环境B.自然资源C.生态系统D.自然界答案:A122.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资源因素的总称叫()A.环境B.自然资源C.生态系统D.自然界答案:B123.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自然整体叫()A.环境B.自然资源C.生态系统答案:C124.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叫做()A.环境B.自然资源C.生态系统D.环境问题答案:D125.在环境问题成因中,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环境成本,叫做()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答案:A126.在环境问题成因中,当政府干预政策不能纠正甚至发而造成或者加剧环境问题,叫做()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127在环境问题成因中,依靠现有科学技术也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未来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叫做()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答案:C128在环境问题成因中,自由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就会越严重的现象叫作()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答案:D129.发挥国家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指引作用的法律是()A.环境基本法B.单项环境保护法律C.国际环境法D.环境保护法规答案:A130.专门立法保护某一具体的环境要素的环境法律是()A.环境基本法B.单项环境保护法律C.国际环境法D.环境保护法规答案:B131.国与国之间制定的既为了保护当代人利益,也为了保护未来人利益的法律是()A.环境基本法B.单项环境保护法律C.国际环境法D.环境保护法规答案:C132.国务院在国家环境行政管理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叫作()A.环境基本法B.单项环境保护法律C.国际环境法D.环境保护法规答案:D133.环境法律需要根据自然科学规律确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准则,这体现了环境法的()A.环境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B.环境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C.保护法益确立的共同性D.环境法律发展的开放性答案:A134.由于环境问题的成因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休戚相关,因此环境法旳适用也涉及环境利用关系的诸多主体,这体现了环境法的()A.环境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B.环境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C.保护法益确立的共同性D.环境法律发展的开放性答案:B135.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流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体,它不以国家或地区疆界的人为划分而分割,这体现环境法的()A.环境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B.环境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C.保护法益确立的共同性D.环境法律发展的开放性答案:C136.随着人类拓展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广泛,加之环境问题越来于严重,环境法也会越来越多,这体现了环境法具有()A.环境法律规范构成的科技性B.环境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C.保护法益确立的共同性D.环境法律发展的开放性。
精编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及答案
![精编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e55031ba1aa8114431d96b.png)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A.人工培育的稻种B.人文遗迹C.动物园里的狮子D.月亮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只包含环境B.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C.生态系统只包含自然资源D.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组成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A.宪法B.环境基本法C.民法D.立法法4.某食品公司为提升企业形象采取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是推行清洁生产;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A.使用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原料B.接受有关部门对排污设施的检查C.按照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并缴纳排污费D.主动申请通过ISO14000环境标准体系的认证5.企业排放标准是指企业自行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相比,企业排放标准A.比国家标准高,比地方标准低B.更宽松C.比地方标准高,比国家标准低D.更严格6.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它的名称是A.《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B.《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C.《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7.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建立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B.在已经建立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达标排放的排污口禁止设置排污口C.在S省某市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当由该市人民政府批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D.对在二级保护区内扩建的排污项目罚款30万元,并由有关人民政府责令拆除8.某公司持有倾倒许可证,在向许可证指定的倾倒区倾倒废弃物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附近海域污染,给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对该事件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9.《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三化”原则是指A.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B.减量化、工业化、无害化C.资源化、无害化、工业化D.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应当A.予以审批B.征收一定的费用C.予以禁止D.严格监视11.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环保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办理A.简易申报B.重大事项申报C.常规申报D.科学研究备案申报12.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A.2002年制定,2012年修订B.2002年制定,2010年修订C.2003年制定,2012年修订D.2003年制定,2010年修订13.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缓冲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B.实验区面积不少于三分之一核心区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 ;实验区所占面积不得超过该自然保护面积的1/3C.核心区可以自由开展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及科学试验、教学实习等活动D.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政府,可以在必要时在自然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地带14.我国对特殊用途岛实行特别保护,特殊用途岛不包括...A.领海基点所在海岛B.无居民海岛C.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D.国防用途海岛15.我国《草原法》规定,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P218A.1年B.2年C.3年D.5年16.以下做法中,符合《水法》规定的是P221A.甲县与乙县发生水事纠纷,协商不成后,乙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B.周某和郑某因利用河水灌溉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后请当地水行政部门调解,郑某对调解结果不服,以水行政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协商解决;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C.王某和村委会就水库水资源利用出现争议,王某直接向法院起诉D.在张三和李四的水事纠纷解决前,张三将原来的拦水坝擅自挖开,直接取水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17.根据《渔业法》,我国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是p223A.捕捞为主,捕捞、养殖、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B.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C.捕捞为主,捕捞、养殖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D.养殖为主,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18.我国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主要用途是P230A.矿产资源保护B.矿产资源利用C.矿产资源勘查D.矿产资源开采19.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p271A.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算B.3年,从污染损害发生时起算C.2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算D.2年,从污染损害发生时起算20.1973年,在华盛顿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根据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的濒危程度,采取了P298A.监视制度的措施B.分级保护的措施C.资源档案的措施D.分类控制的措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ed56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f.png)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有额”律2.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B.《工厂安全卫生规程》C.《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D.《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3.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 )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4.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A.开发者个人所有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C.谁开发谁所有D.全民所有5.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6.在发放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管理程序中,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是( )A.排污申报登记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7.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创新之处是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 )A.贸易清单制度B.事前通报制度C.登记制度D.许可证制度8.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C.核试验案D.加拿大金枪鱼案9.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的场所是( )A.机动车停放地B.高速公路收费站C.机动车行驶的道路D.公共停车场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除了必须征求海洋、海事和渔业部门的意见外,还必须征求意见的部门是( )A.建设部门B.规划部门C.水利部门D.军队环保部门1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ae12cddccda38376baf63.png)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2.我国首个国家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是A.国家环境保护局B.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是A.社会性B.政策性C.综合性D.科学技术性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终极目的是A.保障人体健康B.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促进经济持续发展D.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体系范畴的是A.《生物多样性公约》B.《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C.《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环境保护守则》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6.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北京市环境质量负责的主体是A.中共北京市委B.北京市环保局C.北京市人民政府D.北京市人大常委会7.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的实质是A.对末端治理的反思B.重视经济社会发展C.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D.为先污染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8.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制定的技术指标与规范称为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基础标准C.环境方法标准D.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最高预警级别是A.红色预警B.蓝色预警C.橙色预警D.黄色预警10.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A.仍需缴纳排污费B.可以加倍征收排污费C.不再缴纳排污费D.可以减半缴纳排污费1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地方排放标准的,须报经A.国务院备案B.国务院批准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12.以下情形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A.密封的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B.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C.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D.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13.西铁公司在市区内建设地铁,需不定期进行爆破作业排放强烈噪声。
环境资源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资源法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1b96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0.png)
环境资源法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资源法的立法宗旨是()。
A. 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B. 促进经济发展C. 维护社会稳定D. 保障国家安全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污染者负担C. 公众参与D. 经济优先答案: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部门是()。
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C.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 地方环境保护局答案:C4.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
A.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B. 增加项目投资C.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 限制工业发展答案:A5. 我国环境资源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的类型?()。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噪音污染D. 光污染答案:D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哪项不是水污染的来源?()。
A. 工业废水B. 农业面源污染C. 生活污水D. 风力发电答案:D7. 环境资源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指的是()。
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 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监督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D. 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答案:A8.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大气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
A. 国家标准B. 地方标准C. 企业标准D. 国际标准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资源法中规定的环境权益?()。
A. 清洁空气权B. 清洁水权C. 清洁土壤权D. 清洁能源权答案:D10. 环境资源法中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体现了()。
A. 污染者负担原则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 公众参与原则D. 经济优先原则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 环境保护B. 自然资源开发C. 土地使用权转让D. 污染治理答案:A B D12.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资源法的法律体系?()。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07948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07948](https://img.taocdn.com/s3/m/5f5b30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d.png)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07948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卷和答案代码:07948一、单选题1.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可分为A.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B.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C.自然灾害与公害D.污染防治问题与资源保护问题2.林木砍伐许可证属于A.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B.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C.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D.建设规划许可证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墓本制度是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4.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A. 1954年制定的《宪法》B.1975年修订的《宪法》C. 1978年修订的《宪法》D.1982年修订的《宪法》5.为监测环境质M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所制定的环境标准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6.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7.不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废物包括A.工业固体废物B.城市生活垃圾C.液体废物D.放射性固体废物8.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的制度是A.限制B.淘汰C.转让D.转嫁9.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A.工业集中区B.商业中心区C.文教科研区D.乡村生活区10.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B.环境影响评价书由建设项目方编制C.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是论证会D.对规划实施后还应实行跟踪评价11.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月J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A.《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C.《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D.《建设项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所采用的原则是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辅13.下列法律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4.依照《草原法》的规定,有权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机关是A.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15.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国际环境会议是A.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D.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6.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污染环境方面的罪名是A.环境污染事故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大气污染事故罪D.水污染事故罪17.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逐步退耕还林的是A. 15度以上的坡耕地B. 20度以上的坡耕地C. 25度以上的坡耕地D. 30度以上的坡耕地18.下列属于超标才收费的是A.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B.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C.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D.排放噪声的19.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白然保护区内,开展参观、准能够进入的区域是旅游活动经批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20.依照我国《海岛保护法》的规定,不属于海岛保护的内容是A.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B.低潮高地生态系统保护C.无居民海岛白然资源保护D.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21.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历年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历年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4aa4b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a.png)
历年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环境法是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历年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法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可持续发展B. 污染者付费C. 预防为主D. 公众参与答案:A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 “三同时”制度C. 排污许可制度D. 环境监测制度答案:B3.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项?A. 损害事实B. 违法行为C. 因果关系D.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环境法的调整对象?A. 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B.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C.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D.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答案:ABC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A. 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气B. 在城市市区进行焚烧垃圾C. 使用含铅汽油D.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矿产开发答案:ABC三、判断题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
()答案:正确2.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答案: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 阐述环境法中的“污染者付费”原则。
答案:“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支付污染治理费用、赔偿损失等,以此来促使污染者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五、案例分析题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有毒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请分析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答案: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1. 行政责任:根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企业可能会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自考079481410环境法学真题及解答
![自考079481410环境法学真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bf71285ebceb19e8b9f6ba7a.png)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7948—、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下列属于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B )A.土地 B.矿藏 C.大气 D.生物2.环境保护法在俄罗斯称为( A )A.生态法 B.公害法 C.环境保护法 D.污染控制法3.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保护方法的多样性,是环境保护法哪一特点的体现( D )A.社会性 B.共同性 C.技术性 D.综合性4.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是在( B )A.1972年 B.1973年 C.1976年 D.1979年5.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必须遵循的立法依据是( C )A.行政法 B.经济法 C.宪法 D.民法6.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至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这就是( C )A.自然环境的破坏 B.环境污染C.环境问题 D.第一环境问题7.最早提出“环境科学”这一名词的是( A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中国8.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学的特征的是( D )A.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B.它是一门新兴学科C.它是一门交叉学科 D.研究方法的专门性9.判定排污活动是否合法的依据是( B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 D.环境方法标准10.环境保护法规定:环保监管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 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11.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A.1 B.2年 C.3年 D.4年12.被马克思称为“财富之母”的生产资料是( B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13.环境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C )A.故意 B.过失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 D.违法行为14.李某与某歌厅发生噪声污染侵权纠纷,新区公安局对他们的纠纷做出处理,李某不服,应以谁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 A )A.某歌厅 B.新区公安局C.某歌厅和新区公安局 D.新区公安局为被告,某歌厅为第三人15.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损害后果。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https://img.taocdn.com/s3/m/9d8a7d7284254b35effd3422.png)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 D )A.物质 B.一切资源 C.能量 D.物质和能量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 )A.生物放大 B.物质循环 C.十分之一定律 D.生态失衡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有( B )A.物 B.物和行为 C.物、行为、精神财富 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4.在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发生的较为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 D )A.1880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B.1882年开始的日本足尾铜矿含毒废矿石污染事件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5.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B )A.集体所有或农民家庭所有 B.集体所有 C.农民家庭所有D.农民个人所有6.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著名概念是( C )A.环境权 B.节能减排 C.可持续发展D.保护臭氧层8.我国加强城市和乡镇规划管理的基本法律是( B )A.《城市规划法》 B.《城乡规划法》C.《土地管理法》 D.《乡镇规划条例》9.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C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B.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和( A ) A.建设项目 B.开发活动 C.污染项目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1.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的依据是( C )A.排污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地域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种类C.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D.当地政府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标准12.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预警级别为( D ) A.蓝色 B.黄色 C.橙色D.红色13.在我国,由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被称为( B )A.开发补偿费 B.开发使用费 C.保护管理费D.使用权出让金1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水土流失的侵权行为责任实行( B )A.过错责任制 B.无过错责任制 C.公平责任制 D.危险责任制1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危害持续性强和( A )A.污染扩散范围大B.污染较容易逐渐消除C.对人类影响不大D.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 C )A.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B.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和陆地水污染C.陆地水污染D.地表水污染17.产生环境噪声的根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和( D ) A.工业噪声 B.交通噪声 C.稳定噪声D.空气动力性噪声18.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 B ) A.放射性标识 B.防护装置 C.中文警示说明 D.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19.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产品包装必须( B )A.贴有标签 B.有使用说明C.贴有中文警示说明D.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20.我国《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 A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调解B.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C.国务院裁决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调解21.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 A )A.有偿取得制度B.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制度C.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制度D.无偿取得制度22.某年冬天,某林区村民家饲养的耕牛被山上下来的东北虎咬死,应当受理该村民补偿要求的部门是( C )A.当地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C.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林业局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 C )A.《内罗毕宣言》B.《外层空间条约》C.《人类环境宣言》D.《禁止核试验条约》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采取的主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是( A )A.进出口限制措施 B.许可证 C.风险评估 D.环境标准五、案例分析4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4155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0.png)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保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A. 保护和改善环境B. 保障人民健康C. 促进可持续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项不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A.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 污染者负担C. 谁开发谁保护D. 谁污染谁治理答案:C3.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哪些活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 经济建设活动B. 社会发展活动C. 自然资源开发活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环保法中提到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什么?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B. 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监督C. 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运营D. 同时研究、同时开发、同时推广答案:A5. 环保法规定,哪些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A. 任何组织和个人B. 环保组织和个人C. 政府机关和个人D. 环保工作人员和个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环保法中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A. 大气污染防治B. 水污染防治C. 土地污染防治D. 噪声污染防治答案:A, B, C, D7.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A. 非法排放污染物B. 非法捕杀野生动物C. 非法占用农用地D. 非法引进外来物种答案:A, B, D8. 环保法中提到的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包括哪些形式?A. 环境信息公开B. 公众意见征询C. 环境公益诉讼D. 环保教育和宣传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环保法规定,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正确10. 环保法中提到,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优先采用节能和防治污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环保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保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自考环保法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环保法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417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6.png)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属于()。
A.潜在资源B.可更新资源C.不可更新资源D.无限资源2.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A.资源和潜在资源B. 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C.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D. 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3.在生态系统中,包括了所有的动物的是()。
A.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无生命物质4.我国宪法采用了哪种分类方法对环境进行了分类?()A.按照环境的形成B. 按照环境的功能C.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D.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 5. 在生态环境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是()。
A.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无生命物质6.在环境科学中,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富集B.生物系统的物质环境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7.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用其()。
A.1/20B.1/10C.1/5D.1/28.在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被称为()。
A.食物网B. 位C. 营养级D. 系统9.可以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包括()A.大气B.太阳C. 马戏团里的驯兽D. 人工培育的良种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两大类。
A.自然环境B.人工环境C.生活环境D. 生态环境E. 区域环境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 生态系统的洁净功能C.生态系统的过滤功能D.生态系统的食物流动E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A.次生环境问题B.原生环境问题C.公害D. 自然环境的破坏E. 环境污染4.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A.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无生命物质E. 转化者5.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
A.室内环境B.村镇环境C.城市环境D. 区域环境E. 全球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第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关系。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9822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1.png)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B)A..1945年联合国大会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1982年内罗毕峰会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2.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A)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3.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B)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类。
按环境的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宪法)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4.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B)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5.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D)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6.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A)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
生产者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的大小,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消费者。
是指所有的动物。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有分解能力的各种微生物,也包括一些腐生性动物,如白蚁、蚯蚓等。
无生命物质。
包括自然界中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自然因素,如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7.环境科学主要研究(B)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8.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B)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9.以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07948环境法学
![07948环境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f667e186b9d528ea81c7792b.png)
环境法学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即是各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2、“新的全球伙伴精神”原则(即是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原则);3、公平承担责任原则(即在保护全球环境的国家责任问题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4、合理承担污染损害责任原则(即造成他国环境污染损害者应负赔偿责任);5、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国家间的环境污染纠纷引起的争端和冲突时有发生)。
√2、简述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特征:环境法律关系是由环境法律规定或控制的行为所形成的环境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主体,客体,内容。
环境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特征: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特征;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特征。
???3、环境资源民事诉讼的特征:环境民事诉讼是指环境客体在其环境权利受到或可能受到损害时,依民事诉讼程序提出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审理并裁判的活动。
其特征如下:起诉资格放宽:举证责任放置;诉讼时效与普通民事诉讼时效不用,此普通民事诉讼更长。
4、如何理解环境权的含义?答: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新的法律理论,对其含义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法律权利和法律理念(2)环境权是基本环境法律权利和基本环境法律义务的统一(3)环境权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5、简述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的作用答:环境资源许可证罐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它可以把影响环境资源的各种开发建设经营排污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轨道,并严格控在法定的范围内,使国家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资源管理。
(2)它有利于主管机关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及时制止不正当开发,生产和各种有害环境的活动。
加强监督和定理。
(3)它有利于调动环资管理相对人保护环境资源的积极性。
(4)它有利于实现我国环境资源管理战略思想的转变(5)有利于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6、简述我国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体制我国宪法和环资法规定政府及其主要的环境资源监督体制为: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的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特点是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中央及监管与地方级监管相结合。
自考环保法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保法历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4068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6.png)
自考环保法历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污染者负担C. 公众参与D. 经济优先答案:D2.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项不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 “三同时”制度C.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D. 环境监测制度答案:D3.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A. 大气污染防治B. 水污染防治C. 土地污染防治D. 噪音污染防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哪些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事项?A. 环保科学技术研究B. 环保产业发展C. 环保设备制造D. 环保教育和宣传答案:A, B, D5. 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禁止的?A. 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B.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破坏生态的活动C. 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D. 随意堆放生活垃圾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但没有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答案:错误7. 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水、大气、土壤、噪音、振动、光污染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居住区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出预防或者减少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9. 阐述环境保护法中对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案:污染者负担原则要求,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c2d41804d2b160b4ec086.png)
环境资源法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 环境:《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无过错责任: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3排污收费制度: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4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下进行清洁产品的生产。
5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异议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体术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是(C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 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定义。
D环境与自然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C )A 物B 精神财富C 物和行为D 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 1945年宪法规定B 1975年宪法C 1978宪法D 1982年宪法。
4.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 排污许可制度。
5.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 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 建设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
环境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3544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a.png)
环境法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A. 社会关系B. 环境与社会关系C. 人与自然的关系D.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原则B. 污染者付费原则C. 预防为主原则D. 经济优先原则答案:D3.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什么原则?A. 经济效益优先B. 社会效益优先C. 生态效益优先D.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答案:D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保项目经济效益B. 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5.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什么措施?A. 停止排放污染物B. 向环保部门报告C. 向公众道歉D. 赔偿损失答案:B6.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大气污染的防治应当遵循什么原则?A. 谁污染,谁治理B. 谁开发,谁保护C. 谁受益,谁补偿D. 谁破坏,谁恢复答案:A7. 环境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A. 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B. 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C. 水质标准和大气质量标准D. 污染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答案:D8.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B. 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过错C. 违法行为、过错、因果关系D. 损害结果、过错、因果关系答案:A9. 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A. 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B.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C.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D. 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答案:D10.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A. 随意处置B. 集中处置C. 焚烧处理D. 填埋处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哪些?A. 环境污染防治B. 自然资源保护C. 生态环境保护D. 城乡规划答案:A, B, C12. 环境法的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哪些?A. 国家机关B. 企业事业单位C. 公民个人D. 社会团体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属于环境法的法律手段?A. 环境标准B. 环境规划C. 环境许可D. 环境监测答案:A, B, C, D14. 环境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哪些?A. 专业性B. 复杂性C. 时效性D. 公开性答案:A, B, C, D15. 环境法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A. 规范性B. 强制性C. 普遍性D. 稳定性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法学试卷和答案代码:07948一、单选题1.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可分为A.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B.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C.自然灾害与公害D.污染防治问题与资源保护问题2.林木砍伐许可证属于A.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B.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C.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D.建设规划许可证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墓本制度是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4.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A. 1954年制定的《宪法》B.1975年修订的《宪法》C. 1978年修订的《宪法》D.1982年修订的《宪法》5.为监测环境质M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所制定的环境标准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6.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7.不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废物包括A.工业固体废物B.城市生活垃圾C.液体废物D.放射性固体废物8.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的制度是A.限制B.淘汰C.转让D.转嫁9.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A.工业集中区B.商业中心区C.文教科研区D.乡村生活区10.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B.环境影响评价书由建设项目方编制C.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是论证会D.对规划实施后还应实行跟踪评价11.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月J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A.《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C.《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D.《建设项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所采用的原则是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辅13.下列法律中,我国尚未颁布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4.依照《草原法》的规定,有权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机关是A.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15.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国际环境会议是A.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D.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6.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污染环境方面的罪名是A.环境污染事故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大气污染事故罪D.水污染事故罪17.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应当逐步退耕还林的是A. 15度以上的坡耕地B. 20度以上的坡耕地C. 25度以上的坡耕地D. 30度以上的坡耕地18.下列属于超标才收费的是A.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B.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C.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D.排放噪声的19.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白然保护区内,开展参观、准能够进入的区域是旅游活动经批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20.依照我国《海岛保护法》的规定,不属于海岛保护的内容是A.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B.低潮高地生态系统保护C.无居民海岛白然资源保护D.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21.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下列行为中,该厂构成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是A.未征得当地环保局的同意B.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C.未在事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22.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应由国务院批准的是A. 3公顷以上B. 10公顷以上C. 35公顷以上D.70公顷以上23.关于环境质量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B.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C.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24.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25.我国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是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26.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意义上的夜间是指A.晚18点至早6点B.晚20点至早8点C.晚20点至早6点D.晚22点至早6点27.在我国有权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机关是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28.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B.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报批的阶段是A.设计阶段B.可行性阶段C.施工阶段D.验收阶段30.王某与某歌厅发生噪声污染侵权纠纷,新区公安局对他们的纠纷做出处理,王某不服,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应当是A.新区公安局B.某歌厅C.某歌厅和新区公安局D.新区公安局为被告,某歌厅为第三人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A2、A3、C4、C5、C6、B7、D8、B9、C 10、D11、B 12、D 13、B 14、D 15、B16、A 17、C 18、D 19、C 20、B21、A 22、D 23、B 24、A 25、D26、D 27、C 28、D 29、A 30、B二、多选题31.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的功能,可将环境分为A.生活环境B.自然环境C.生态环境D.人工环境E.生物环境3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有A.再生化B.无害化C.减量化D.资源化E.清洁化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A.建设项目B.立法建议C.综合规划D.专项规划E.政府决策34.我国对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规定包括A.禁止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B.禁止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入境C.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许可D.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E.猎捕非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不需要猎手证35.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有A.全国性环境保护法津、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B.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的效力及于该地区C.某些环境保护法律具有“域外”效力D.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效力优于国内法,但有保留的除外E.国内跨区域环境纠纷案件的行政处罚原则上适用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地的法律二、多项选择题31、AC 32、BCD 33、ACD 34、ACD 35、ABCDE三、名词解释题36.公众参与原则37.环境标准38.限期治理制度39.环境保护法40.环境保护规划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巧分)、颤孟36.公众参与原则:也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个人均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活动。
37.环境标准: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综合考虑本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条件下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技术规范。
38.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有关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限度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39.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0.环境保护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四、简答题41.简述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
4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43.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44.简述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
45.简述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41.简述环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和国家对环境管理的秩序:(1分)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
(1分)犯罪主体属于一般主体(1分)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间接故意和过失。
(2分)4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每条1分,答对五个给满分)《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43.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1)无过错责任的概念。
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发热,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分)(2)构成要件。
有排污行为,但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要件;(1分)有损害事实;(包括人身和财产的损失)(1分)排污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分)44.简述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制度。
(2分)清洁生产制度。
(1分)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分〕现场检查制度。
(1分)45.简述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分)(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
(2分)(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五、论述题46.试论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46.试论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1.概念。
损害者付费,是损害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损害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受益者补偿是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受益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
(3分)2、意义。
可以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合理地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3分)3、贯彻。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4分)六、案例分析题47.某市某合资企业成立于2000年年初,主要生产各种沐浴设备等产品.生产工序中的黄铜铸造过程中有刺鼻的恶臭气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