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种管理理论,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工人每天的实际产量只为他们劳动能力的1/3,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从二(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改进操作方法•操作好动作玲动素(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
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二、一般管理研究(一)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二)管理的原则1 .劳动分工2 .权力和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 .集中9 .等级制度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三)管理要素三、科层组织研究(一)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通常亦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 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马工程笔记_管理学原理
马工程教材一、管理总论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特征——两人以上组成、明确的目标、特殊的活动、相对独立的存在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特征——以实现目标为目的、主体是管理者(专门知识和技能,利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综合的过程管理工作的内容——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本质——管人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管理的基本工具——权力、组织文化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二、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一)古典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准化作业、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生产组织(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韦伯:科层组织研究权力类型: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科层制:劳动分工、权威等级、规则法规、非人格化、正式甄选、职位公共性、组织标准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二)现代管理流派——二战后●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西蒙——管理的本质是决策亨利·明茨伯格——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调●管理分析的技术和方法研究数量学派、运筹学派(三)当代管理理论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企业再造理论三、决策●决策类型:根据环境可控制程度——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根据决策问题的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根据主体——个体决策、群体决策●决策影响因素——环境、组织历史、决策者的特点、组织文化……●决策的准则——提高决策效率与效果(重要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不确定情境下决策方案的选择(乐观准则、悲观准则、等概率准则、最小后悔准则)●环境分析●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①PEST分析——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②波特五力模型——③SWOT分析④脚本法(情景分析法)●理性决策:古典决策理论——完全理性,最优化准则西蒙——有限理性决策,令人满意的准则行为决策——DHS模型(过度自信、归因偏差)、HS模型(作用机制)、BHS模型(直觉经验)●非理性决策:渐进决策模型、政治协调决策模型、领导集体决策模型、精英决策模型●决策方法●计划的类型:战略、战术和作业计划;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综合、专业、项目计划。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西方管理思想史脉络梳理及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原创)
西方管理思想简谈智者说,知道人们如何思考,比知道人们如何行事更为重要。
虽然管理理论经过了百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了,但了解管理思想,特别是人类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早期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从西方早期的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再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科学化管理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总共可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1.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管理想。
当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克优斯*贾图等思想家的理论为主。
这些思想都是为维护奴隶制度而服务的,不过已经开始接触商品经济问题,已经产生了交换和货币。
2.西方中世纪前后的管理思想。
这个时间,正是封建主义逐渐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发展的时期,另外在文艺复习思想大运动的背景下,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了,例如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和货币交换等思想,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原则,以及后期的新教理论、个人自由理论、市场理论。
3.工业革命前后的管理思想。
随着手工业时代向工厂制时代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延伸,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兴起了古典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有亚当斯密、萨伊、罗伯特·欧文等人的经济思想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影响工资大小的因素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等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西方大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企业的建立,对雇佣者、工人的需求增大,同时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约尔等伟大的思想家,5.梅奥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巴纳德的经理职能思想、领导工作思想等等。
在这个年代为西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做了不少的贡献。
6.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都在进行战后重建与经济恢复,在此期间,管理思想又有了新发展,例如杜拉克的目标管理思想,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和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B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财产问题 D.职权关系2. 管理学具有的特点是AA.实践性 B.科学性 C.灵活性 D.社会性3.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AA.实践性 B.科学性 C.灵活性 D.社会性4. 一般环境因素包括:BA.竞争者 B.社会科技水平 C.顾客 D.组织的管理方式5. “管理运动” 出现在A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6. 被后人尊为“管理过程之父”的是:CA.巴贝奇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7. 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研究重点,研究管理的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过程的学派被称为DA.科学管理学派 B.管理科学学派 C.管理过程学派 D.古典组织学派8. 商业行会的出现BA.早于手工业行会 B.晚于手工业行会 C.与手工业行会同时 D.晚于产业革命9. 创造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是:B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10. 按照许诺原理,计划必须有BA.速度要求 B.期限要求 C.效率要求 D.效果要求11. 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应当建立在客观的社会需求之上。
该原则被称为AA.满足社会需要原则 B.把握时机原则 C.扬长避短原则 D.出奇制胜原则12. 木桶原理又称为:CA.许诺原理 B.分工协调原理 C.限定因素原理 D.能位匹配原理13. 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包括DA.环境 B.规模 C.战略 D.标准化14. 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包括CA.集权程度 B.正规化 C.战略 D.标准化15. 对于授权者,授权BA.授责 B.不授责 C.受责 D.不受责16. “主管人员有效的监督、指挥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
”该原理称为:AA.管理宽度 B.分工协调 C.弹性冗余 D.用人之长17. 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考评和培训被称为人员DA.选聘 B.考评 C.培训 D.配备18.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员配备原理的是CA.激励原理 B.指明目标原理 C.公开竞争原理 D.许诺原理19. 根据人的才能安排相应的岗位,保证岗位的要求与人的实际能力相对应和相一致。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pptx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2.决策过程
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活动 审查活动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3. 决策的准则 西蒙认为,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 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不可能做出“ 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出“足够好的”或“令人 满意的”决策。
商业 职能
财务 职能
与原材料和设备的购买 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 场活动
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而展开的活动
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
二、一般管理研究
(二)管理的原则
1.劳动分工 2. 权力和责任 3. 纪律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人员的报酬
8. 集中 9. 等级制度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人员的团结
拜基础之上的权力。 • 个人魅力型的权力不能作为政治统治的稳固制度的基础。
法理型权力 • 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对企业的影 响越来越重要。然而,古典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主要限于企业内部。
招聘与培训
一、科学管理研究
(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
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 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一、科学管理研究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科学发展到20世纪,学科愈分愈细,学科之间旳联络 也愈加广泛,科学家们开始考虑怎样利用有关旳多种科 学知识来研究人旳行为。
●人际关系学说-早期行为科学,以人为个体研究中心。
(一)产生背景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有哲学家、 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等 参加旳跨学科旳科学会议,讨论了应用当代科学 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旳一般理论。会议给这门综 合性旳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
▪ 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 ▪ 他提出旳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旳影响 ▪ 其理论产生旳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
世袭管理向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旳关键时期 ▪ 韦伯与泰勒、法约尔同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旳
三位先驱
权力与组织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 形式旳权力作为基础,没有 某种形式旳权力,任何组织 都不可能到达自己旳目旳。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旳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旳产生 (18世纪60年代开始) 二、科学管理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行政组织理论(20世纪23年代- ) 四、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 ) 五、管理理论丛林(二次大战后)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旳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旳产生(18世纪-19世纪末)
互补、开阔思绪,形成全方面、合理旳决 策 ▪ 过分依赖物质技术而忽视人旳作用
MG2-41
西蒙与管理决策学派
▪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en),美国人, 诺贝尔奖金取得者
▪ 西蒙旳企业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追求利 润最大化假设旳经济人模型提出了挑战
▪ 提出了理性人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 优”旳决策模型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科学管理内容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
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
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
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
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
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三、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四、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2021最全PPT
当时的一些学者开始从行为学等角度研究有关人们的行为问题, 如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间的关系等等。
梅奥的主要观点
“社会人”假设 新的领导能力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 论
学习目的
➢ 审视管理沟通相关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 了解古典组织理论的相关内容 ➢ 了解人际关系理论的相关内容 ➢ 了解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内容 ➢ 认识上述理论在管理沟通中的主要作用
你是否能回答下列问题?
管理沟通的思想最早从何而来? 把人当作机器和把人当作一种重要资源进行
沟通,有何本质区别? 组织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应建立在怎样的
管理就是组织通过有效沟通对其每个成员的决 策施加影响,从而引导其作出决策。
因此组织应该设置传递决策所需信息的组织系 统,以确保个体决策的合理性。
塞尔兹尼克的组织制度理论
每个组织都区别于其他组织 组织并不只是个体行为的总和 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三)人力资源理论
阿吉瑞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里科特的员工参与理论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提高员工的士气 提高劳动生产率
巴纳德的观点
《管理者的职能》(1938) 强调合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和劝说 有效的管理者是通过鼓励的方法与工人进
行沟通以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
对于领导风格的研究
背景: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研究开始关注
格来挑选组织成员 所有的管理人员是“专职的”,不能任意地不公平
地解雇
书P 47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图文
➢ (1)系统思维。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 (2)自我超越。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 (3)改善心智模式。强调每个人都要以开放求
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开放出来。 ➢ (4)建立共同目标前景。这是共同的理想、共
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 ➢ (5)团队学习。这是组织中沟通与思考的对话
的工具。 ▪ 5.全球战略--企业决胜的关键
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亨利·法约尔在75岁时发表了划时代名著《工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其管理理论: ▪ (1)企业经营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 前者之中。 ▪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3)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 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 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 (4)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 控制。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或“一 般管理过程之父”。
3、管理的动力原则
▪ 基本含义:是指推动管理活动向特定方向运动 的力量。要求管理者要最优地组合、正确地运 用管理动力,从而使管理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 下去,并取向管理组织整体优化功能和目标优 化。
▪ 基本形态 ➢ 物质动力 ➢ 精神动力 ➢ 信息动力
➢ 工作动力:指管理者通过工作设计和任务与职 权的授予而产生的对企业活动发展的推动作用 。
▪ 要求管理者掌握明确个人职责的原则,职位设 计和权限合理委授原则,奖惩公正、分明、及 时的原则。
▪ 4、效益原理
▪ 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效益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 5、权变原理
▪ 管理中运用权变原理,就要承认管理中不存在 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
管理学
绪 论
四 管理的要素
管理的基本职能都已基本要素为作用对象。 管理对象的基本要素,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有如下七个方面: 1. 人——系统的主导者,生产力的要素,系统需求的原动力;
2. 机构——系统的信息中心,内部组织的构造和单元;
根据Y理论,管理措施应有如下改变: (1)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把物质要素放在次要地位,重点 不是放在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工 作环紧、工作条件使得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的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导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 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 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的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奖励方式的改变。 麦克雷戈等人认为对人的奖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奖励, 如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另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在工作 中获得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满族人的自存和自我实现 需要。 (4)管理制度的改变。
决策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绪 论
1.决策
决策是针对未来的行动制定的,未来的行动往往受到行动 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制约。 决策前的准备 ① 分析外部环境 ② 做可行性分析 ③ 对外来形式作基本的判断
任何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从最高层管理者到最基层的工作
者都有决策职能,愈往高,目标性(战略性)决策愈多, 愈往基层,执行性(战术性)决策愈多。
Z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发展
麦格雷戈的X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基本观点:
(1)管理者从经济利益出发来使用生产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作者:崔佳颖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5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1日点击数:11136 【关键字】管理理论;管理沟通理论;理论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的研究,综述了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总结了不同阶段下管理沟通理论的特征,以及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趋势。
根据管理沟通理论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本文划分了三个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发展、以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为背景的现代沟通理论。
一、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伴随“科学管理”的出现而初显在科学管理理论及古典组织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对初始下行沟通的研究,对沟通理论的聚集点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代表人物有泰勒、埃莫森、韦伯等。
此时阶段的沟通实践和研究集中在非个人性沟通-组织沟通,并以上下沟通和行政沟通为基本特征。
泰勒职能工长制的初始下行沟通:1895—1912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中包括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向工人发布命令。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
从管理沟通理论的角度看,泰勒关注到管理中下行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保证对下沟通,即确保命令下达的准确性以及其实施的效率。
1910年,亨利.劳仑斯.甘特Henry L.Gantt认为应该通过奖金制度把原来的工长的“监工”身份变成一位工人的老师和工人工作的帮助者。
甘特发展了泰勒职能工长制探索的下行沟通,并在早期下行沟通的实践中初次注意到人的因素。
埃莫森直线组织的下行沟通:1910~1915年,哈林顿.埃莫森Harrington Emerson在其著作《组织中的个性》(1915年)中提出在企业中应借鉴普鲁士军队总参谋的组织形式,采用直线和参谋组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一、内容概括管理学基础,是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内容,是人们能更好的了解管理学的入门基础。
管理学是研究社会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总结,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只要社会存在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触管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都体现着管理,管理学基础理论意义重大。
管理主要包含4大部分,计划、组织、管理、控制。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章节主要分为十一章来介绍管理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
第一章是管理概述,主要是从大环境介绍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分别介绍管理、管理学、管理者等相关概念,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基础管理学知识。
第二章是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本章主要是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历史沿革,了解中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介绍古典管理学理论、近代管理学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更加全面的了解管理学思想,管理学的发展和演变。
第三章计划管理,主要包含计划的内容和结构、编制程序和方法、目标管理。
第四章组织管理。
这章主要是是介绍组织管理的概念、分类、组织设计、职权的分配相关知识。
第五章领导工作。
介绍领导的相关理论,领导风格及领导的工作原理,领导的素质与艺术等。
第六章管理控制。
本章主要包含管理控制的相关概念,管理控制的过程、管理控制的方法。
第七章传略管理与决策。
主要介绍管理环境、战略管理、决策的相关知识,以及决策方法。
第八章管理激励。
主要从激励的概述、理论、实物等方面来进行介绍。
第九章管理沟通。
主要包含沟通概述、沟通方式及渠道、有效的沟通方法、改善人际沟通的方法。
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
全面的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六个方面,从规划、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薪酬福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十一章管理创新,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和学科,需要不断的创新。
二、工作分析在这次实习中我主要做的是人力资源助理,从这份工作中我体会到了管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好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工作的基础。
作为人力资源助理,日常要涉及很多管理学基础理论中的相关内容。
管理沟通的历史演变
嘴年化拚育务未等导扭2005年第5期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崔佳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6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的研究,综述了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总结了不同阶段下管理沟通理论的特征,以及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理理论;管理沟通理论;理论发展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2700 (2005) OS - 0015 - OS根据管理沟通理论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本文划分了三个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发展、以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为背景的现代沟通理论。
一、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伴随“科学管理”的出现而初显在科学管理理论及古典组织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对初始下行沟通的研究,对沟通理论的聚集点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代表人物有泰勒、埃莫森、韦伯等。
此时阶段的沟通实践和研究集中在非个人性沟通一组织沟通,并以上下沟通和行政沟通为基本特征。
泰勒职能工长制的初始下行沟通:1895一1912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f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中包括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向工人发布命令。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
从管理沟通理论的角度看,泰勒关注到管理中下行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保证对下沟通,即确保命令下达的准确性以及其实施的效率。
1910年,亨利·劳仑斯·甘特Henry L. Gantt认为应该通过奖金制度把原来的工长的“监工”身份变成一位工人的老师和工人工作的帮助者。
甘特发展了泰勒职能工长制探索的下行沟通,并在早期下行沟通的实践中初次注意到人的因素。
埃莫森直线组织的下行沟通:1910一1915年,哈林顿·埃莫森Harrington Emerson在其著作《组织中的个性》(1915年)中提出在企业中应借鉴普鲁士军队总参谋的组织形式,采用直线和参谋组织。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以一定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或工作、组织职能或工作、领导职能或工作、控制职能或工作。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时间远古-20世纪初20世纪初-30年代管理阶段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新古典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管理理论(学派)管理思想萌芽、早期传统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实际韦伯的行政组织实际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学说管理理论的丛林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实际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波特的合作战略圣吉的研究型组织理论哈默与钱皮的企业再造实际20世纪30年月-60年月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当代管理阶段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管理化的国际视野、科学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实体管理与开放式虚拟管理融合发展、变革和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儒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2、道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政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3、法家管理思想,以“法”为中心,韩非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理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运用:四、管理者的层次和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手艺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管理理论的演变
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认为人们一般按照这个等 级序列从低级到高级来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只有在较低级别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以后,较高 级别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起推动作用。
• 赫茨伯格在1966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将影响职工满意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激励因素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保健因素(使职工感到不满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的有:成就、 赏识、工作本身、责任、进步等。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 系、工作条件等。
二、人群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 麦格雷戈在1957年11月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著
名的“X-Y理论”。他对传统管理中人性假设和行为科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加以系统的归纳分析,将 其称为“X理论”,并提出了不同于X理论的Y理论,即“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认为它能使 组织的成员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最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这是一对基于两种完全 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 力。针对这两种源动力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即X理论适合于“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 而Y理论则适合于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的方式。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绪论1.2.3.,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5.可能帮助我们填补实践缺憾,在此基础上引发的思维沉淀也因而可以提升我们在直觉基础上判断的正确性。
6.学习和研究管理学,7.8.第一章管理导论1.2.3.4.5.6.本原理。
7.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8.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2.韦伯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权力,即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3.巴纳德提出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5.赫伯特-6.与历史上的其他组织类型相比,7.组织再造、8.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2.3.4.5.6.7.8.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个大类。
2.3.4.在企业经营环境中,5.6.7.8.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2.3.4.5.6.作业计划。
7.8.按预算的内容,第六章组织设计(含第十六章组织变革内容)1.组织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2.系统的层级关系,并根据组织层级确定管理人员的权责。
3.4.的环境。
5.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6.7.,以非理性为行为逻辑,受潜在的不成文规定约束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8.工作内容和性质【第16章】1.(略,超出考试范围)2.适应是一种非典型变革。
它分阶段缓慢进行,3.4.5.组织变革一旦启动就需要持续的动力,使得组织完成从过渡状态到未来状态的转变。
6.(略,超出考试范围),但仍然会遇到组织内外的各种障碍。
8.第八章组织文化1.2.3.依据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4.从本质上讲, 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群体意识现象、意念性行为取向和精神观念。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管理理论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问题劳动使用不当工人不愿意干或不愿意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原因改进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按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经营和管理经营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的原则(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分权力和责任权纪律纪统一指挥指统一领导领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员的报酬酬集中中等级制度等秩序秩公平公人员稳定稳人员的团结团首创精神首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通常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权力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观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从不同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服务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因环境不同而变,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管理本质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准则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好“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组织活动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可以进行程序化决策非例性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开发、生产规模扩大等,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组织的协调机制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规范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官僚支援幕僚意识形态或文化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创业型组织专业型组织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政治型组织使命型组织当代管理理论组织趋同理论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塞尔茨尼克指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他还主动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 在新拉纳克厂区,人们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工人宿舍,每
个家庭为两居室。欧文很注重绿 化环境,在工人住宅的周围 ,树木成荫,花草成行,这对工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积极 的效应。为了使工人的闲暇时间有正当向上的娱乐和学习, 消除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欧文还专门为工人建造了供他们 娱乐的地方——晚间文娱中心。这种娱乐中心,就是现在俱 乐部、夜总会的雏形。
1889年《收益分享》
•
20
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每个部门按科 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 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定额应 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
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 1891年《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 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
29
Frederick Taylor
Dr. Lilian Gilbreth
2) 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 度;
3) 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4) 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 5) 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10
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
计时制(日工资制):不是以刺激原则为依据的; 计件制:工人常认为,每当工人在产量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雇主就会压低工资率; 收益分享制:对工人的报酬却不区分工效高的工人与工效低
的工人。
论管理沟通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
二、 发展 阶段 : 理 沟 通 理 论 伴 随 “ 为 科 学 ” 盛 行 管 行 的
而 发 展
2世纪2 0 0年 代 , 随 着 人 际 关 系理 论 的提 出 , 为 科 伴 行 学 理 论 逐 渐 产 生 。行 为 科 学 采 用 不 同于 传 统 管 理 理 论 的 研 究 出发 点 , 组 织 中 的 人 不 是 单 纯 地 作 为 “ 济 人 ” 而 把 经 , 是 作 为 “ 会 人 ” 研 究 , 集 中在 非 正 式 群 体 规 范 以 及 对 社 来 并 需 要 层 次 理 论 的研 究 上 。此 阶 段 对 管 理 沟 通 理 论 的 研 究 也 取 得 了很 大 的进 展 , 理 沟 通 理 论 研 究 以横 向 沟 通 和 人 管 际 沟通 为 特 征 , 同时 注重 了 非 正 式 组 织 沟 通 和 文 化 沟 通 。 代表 人物有梅奥 、 巴纳 德 、 明茨 伯 格 等 。 梅 奥 的 人 际 关 系 沟 通 :94 13 12- 92年 , 奥 ( ereE 梅 Gog . M y) 芝 加 哥 西 方 电气 公 司 霍 桑 工 厂 进行 了 著 名 的霍 桑 ao 在 试 验 。这 一 项 由 国家 研 究 委 员 会 赞 助 的研 究 计划 , 初 是 最
根 据 管 理 沟 通 理 论 发 展 在 不 同阶 段 的 特 征 , 将 其 划 可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理 沟 通 理 论 的 萌 芽 阶 段 、 理 沟 通 理 论 管 管
伴 随 行 为 科 学 理 论 盛 行 的发 展 阶段 、 信 息 革 命 和 网 络 技 以 术 为 背 景 的 飞跃 阶段 。 萌 芽 阶段 : 管理 沟 通 理 论 伴 随 “ 学 管 理 ” 出 现 科 的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作者:崔佳颖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5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1日点击数:11136 【关键字】管理理论;管理沟通理论;理论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的研究,综述了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总结了不同阶段下管理沟通理论的特征,以及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趋势。
根据管理沟通理论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本文划分了三个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发展、以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为背景的现代沟通理论。
一、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伴随“科学管理”的出现而初显在科学管理理论及古典组织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对初始下行沟通的研究,对沟通理论的聚集点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代表人物有泰勒、埃莫森、韦伯等。
此时阶段的沟通实践和研究集中在非个人性沟通-组织沟通,并以上下沟通和行政沟通为基本特征。
泰勒职能工长制的初始下行沟通:1895—1912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中包括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向工人发布命令。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
从管理沟通理论的角度看,泰勒关注到管理中下行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保证对下沟通,即确保命令下达的准确性以及其实施的效率。
1910年,亨利.劳仑斯.甘特Henry L.Gantt认为应该通过奖金制度把原来的工长的“监工”身份变成一位工人的老师和工人工作的帮助者。
甘特发展了泰勒职能工长制探索的下行沟通,并在早期下行沟通的实践中初次注意到人的因素。
埃莫森直线组织的下行沟通:1910~1915年,哈林顿.埃莫森Harrington Emerson在其著作《组织中的个性》(1915年)中提出在企业中应借鉴普鲁士军队总参谋的组织形式,采用直线和参谋组织。
在每个企业中设一位“参谋长”,下设4个主要的参谋小组,参谋人员在认真研究研究各项问题的基础上,向直线管理人员提供意见,直线组织的管理人员统一指挥和发布命令。
这样既能发挥专业知识的长处,又不破坏统一指挥的原则。
埃莫森再次从组织角度,探索了自上而下沟通的原则。
韦伯的行政组织沟通:1905年行政组织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指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组织中的沟通也是严格以理性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的。
法约尔的等级链沟通和跳板沟通:1916年,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y Fayrol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阐述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并提出了著名的“等级链和跳板”原则,这一原则是从整个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法约尔认为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法首先要遵循“等级链”的原则,即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联成的等级结构,沟通以等级链的方式进行,有时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同级之间可以采用“跳板”进行横向沟通。
法约尔对于促进管理沟通特别是组织沟通的研究起了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思想可以认为是组织沟通理论的雏形。
二、发展阶段:管理沟通理论伴随“行为科学”的盛行而发展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行为科学理论逐渐产生。
行为科学采用不同于传统管理理论的研究出发点,把组织中的人不是单纯地作为“经济人”,而是作为“社会人”来研究,并集中在非正式群体规范以及对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上。
此阶段对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管理沟通理论研究以横向沟通和人际沟通为特征,同时注重了非正式组织沟通和文化沟通。
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明茨伯格等。
梅奥的人际关系沟通:1924—1932年,梅奥George E.Mayo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
这一项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最初是要研究企业中工作环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试验的结果却出人意料的促成了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梅奥认为组织中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团体并受其影响,由此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中,指出人所追求的不单纯是金钱收入,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需求。
人际关系的这一系列观点其实正是体现了管理沟通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包括上下沟通和人际之间的沟通,其中非正式组织理念的提出拓宽了后人对于组织沟通领域的研究范围。
可以说人际关系论的创立是管理沟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为管理沟通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也有学者认为是梅奥首次正式提出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沟通:1938年,社会系统学派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出版了《经理人员职能》一书,详细地论述了其组织理论。
他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巴纳德指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大小或级别高低,都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的沟通。
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个人协作意愿和组织共同目标只能通过信息沟通才能将两者联系和统一起来,形成动态的过程。
没有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组织就无法了解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及其强度,就无法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合理的行动。
因此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为了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巴纳德列了以下应该遵守的沟通原则:信息的沟通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了解;每个组织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沟通线路;必须依照正式的路线沟通信息,不要在沟通过程中跳过某些层次,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直接而便捷;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组织工作期间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信息沟通应该有权威性。
巴纳德在分析正式组织在组织与个人关系的沟通时还注意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沟通:1957年,行为科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Gregor提出“X理论-Y理论”,同时强调了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让职工参与决策,给职工某些发言权,并为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重要的机会。
1966年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利兰Daved C.Mcc|elland在其所著《促使取得成就的事物》一书中提出人的三类基本激励需要,其中包括社交需要,指出极需社交需要的人常从友爱中得到快乐,并因被某个社会团体拒绝而痛苦。
他们关系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亲密无间、互相谅解、助人为乐。
具有较高的社交需要的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就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明茨伯格的领导行为沟通:1973年,领导行为理论代表人物、美国行为科学家明茨伯格H.Mintzberg指出“管理工作有10种作用,而沟通和人际关系占3成。
”明茨伯格首先创立了经理角色理论,指出“爱用口头交谈方式”和“重视同外界和下属的信息联系”为经理角色六个特点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特点。
经理们爱用口头交谈方式,他们用在口头交谈的时间占很大的比重。
所以经理的生产性输出基本上能够用他们口头传递的信息量来衡量。
口头交谈(包括电话交谈)除了传递的字句里所包含的信息以外,还能通过音调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来传递信息。
此外,经理非常重视同外界和下属的信息联系,即重视同各方面沟通。
经理同三个方面维持信息联系:即上级(总经理的上级是董事会)、外界(指经理所管理单位以外的人们)和下属。
经理实际上处于下属和其他人之间,用各种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经理同外界有一个信息联系网络,以便从外界获得信息。
1974年,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F.德鲁克Peter F.Drucker也指出管理包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联系”、管理者共同的管理职责包括“加强组织内的信息沟通和联系”。
德鲁克认为经理的效果取决于他的听和读的能力,取决于他的说和写的能力;经理需要把他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并找出别人在想什么的技巧。
企业文化理论的沟通: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逐渐走向了成熟阶段。
企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T.莫尔、L.刘易斯、E.谢恩等人指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等。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员工沟通,使企业员工同心协力,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团结在本企业的周围;企业文化还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与社会和谐统一。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通过公共关系与外界公众进行的双向的沟通,以及企业人员与外界的交界把企业的价值体系推广到外界去。
三、飞跃阶段:管理沟通理论凭借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突破而飞跃20世纪中叶,支持管理沟通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阶段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理论基础的发展对管理沟通理论研究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现代信息和英特网为特征的网络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给现代沟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支持和动力,推动现代沟通理论正在进行革命性飞跃。
此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就是以国际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
西蒙决策理论的沟通:1945—1963年,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西蒙Herbert Simon出版了《管理行为》、《公共管理》、《人的模型》等著作,特别强调信息联系的作用,提出“没有沟通,管理过程就不会影响个人的决定。
”西蒙指出信息联系是一种双向过程,它包括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传递,也包括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传递。
信息传递途径又可分为两种:正式。
正式渠道,包括等级路线(直线信息联系)和职能线路(水平或参谋信息联系),如通知、指示、会议传达布置和各种交流,以及情报组织搜集;非正式渠道,是正式的信息联系的补充,但却有其特殊的机能。
事实上,决策时利用的情报大部分是由非正式信息联系传递的。
西蒙等人对非正式渠道更加重视,加权力机构放到次要的地位。
西蒙认为,在信息沟通的整个过程(包括信息的设计、传递和接受)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为克服这些障碍因素,西蒙主张在组织中成立一个特别的“信息联系服务中心”,以收集、传递和贮存各种情报。
同时,西蒙还特别重视利用会议作为信息沟通的手段。
彼得斯的感情沟通: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Thomas J.Peters 出版了《追求卓越》、《志在成功》、《振兴于混乱之上一管理革命的手册》等著作,在世界管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彼得斯提出管理的8条原则,有着深刻的管理思想的改变,有异于科学管理思想中纯理性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管理界到处充满着的感情用事的人,他们是通过直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用直觉和简单的决策规则进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