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李白 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 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 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表达了作者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 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诗词 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柳絮如烟、 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 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 去。
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 下而行。
1/6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鉴赏】 “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 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 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 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 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 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诗意
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赏析二: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分析李白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
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
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
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
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
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
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
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描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描写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之一。
众所周知,黄鹤楼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得名。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上的离别情景,以及他们对广陵的美景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通过细腻描绘黄鹤楼的壮丽和孟浩然的离别,这首诗展现了其独特的意境。
下面,我们将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进行描写。
(段落一)当我们踏上黄鹤楼的楼梯,远远望去,楼阁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楼内传来阵阵悠扬的古琴声,让人倍感肃穆庄重。
黄鹤楼天际线上的黄鹤,宛如飞翔的灵魂,其翱翔的姿态与诗中描述的孟浩然相得益彰。
楼上的风吹过,拂过脸颊,带来了微微的湖水气息,仿佛将我们带入了诗中的场景。
(段落二)在楼顶瞭望台上,我们可以一览无遗地眺望整个广陵。
远处的山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湖水如镜,映照着群山的峰峦。
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就是广陵的古名,可以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怀。
在这里站着,仿佛看到了当年李白和孟浩然站在这里目送彼此离去的情景。
(段落三)广陵以其独特的气候和沃土而闻名于世。
广袤的稻田和翠绿的竹海交织在一起,映衬着远处的山峦。
也许正是这样秀美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李白和孟浩然的灵感和创作力。
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浓厚的诗意,仿佛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这种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使人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心灵的宁静。
(段落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并不仅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上,还包含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李白和孟浩然的离别,他们站在楼上,目送着周围的景色,想象着对方的归乡之路。
这种深情厚意和友情之情令人动容。
同时,这也折射出了人们对于离别的无限留恋和思念之情。
(段落五)总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是一种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的情感的艺术表现。
它通过对黄鹤楼壮丽的描绘,以及对孟浩然的离别情景和广陵美景的描述,呈现了一种宏大而壮丽的意境。
黄鹤楼的壮丽和广陵的美景与孟浩然的离别情感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感伤的画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 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 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 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 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 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 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 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
2/7
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 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 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 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 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 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 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 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 来。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作者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赏析一】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解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解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句简短而深情的诗句,以极短时间内,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给读者带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幅幽静的山水图,仿佛万物在这一瞬间都沉寂下来,只有孤立的鸟影穿行在浩渺的天空中。
山林间的万径被落叶覆盖,没有人迹可寻,仿佛时间停止,世界安静下来。
在这句诗中,千山和万径借物言志,象征着繁华和烟尘之中的浮躁和喧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迷茫和孤寂。
李白在这句诗中展现了对世俗的厌倦,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
作为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的诗中经常流露出对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他用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传递给读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的这句诗句正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其中的一种方式。
而且,这句诗也可以让人联想到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看似荒凉的景象,实则是时代进步的见证。
当人们追求进步和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纯真和自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自然宁静和人类的和谐已经逐渐消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让我们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际遇。
在这个喧嚣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追逐名利和权势,但终究还是会面临孤独和迷惘。
只有在身处大自然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宁静和平静。
人们需要找到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才能真正领略个人的存在价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这短短的诗句中,李白用简洁而富有视觉想象力的语言,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喧嚣和浮躁,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也激起了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这句诗既是李白对时代的见证,也是他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
而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去追寻心中真实的宁静和自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表达了作者李⽩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起赏析⼀下李⽩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表达了作者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深厚的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是唐代伟⼤诗⼈李⽩的名篇之⼀。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代名胜黄鹤楼;⼆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的春⾊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送孤帆远去;只留⼀江春⽔。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和浩瀚⽆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不滞,意永⽽不悲,辞美⽽不浮,韵远⽽不虚。
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 ⽼朋友向我频频挥⼿,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去扬州远游。
友⼈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的朋友。
之:往、到达。
⼴陵:即扬州。
⑵故⼈:⽼朋友,这⾥指孟浩然。
其年龄⽐李⽩⼤,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作“碧⼭”。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赏析
【导语】李⽩的诗富于⾃我表现的主观抒情⾊彩⼗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种排⼭倒海、⼀泻千⾥的⽓势。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喻、拟⼈等⼿法综合运⽤,从⽽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的意境,这就是李⽩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的诗具有“笔落惊风⾬,诗成泣⿁神”的艺术魅⼒,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唐代:李⽩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朋友向我频频挥⼿,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去扬州远游。
友⼈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的朋友。
之:往、到达。
⼴陵:即扬州。
故⼈:⽼朋友,这⾥指孟浩然。
其年龄⽐李⽩⼤,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作“碧⼭”。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寓居安陆期间,李⽩结识了长他⼗⼆岁的孟浩然,两⼈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年(730年)三⽉,李⽩得知孟浩然要去⼴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亲⾃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赏析 这⾸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诗,表现的是⼀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中还带着诗⼈李⽩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的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黄鹤楼矗立于大江之滨,与北岸的龟山遥遥相对,上依河汉,下窥荆楚;鹦鹉洲供芳草于脚下,汉水长江交汇于眼前。唐宋以来,即是登临绝佳之处,墨客骚人,题咏甚多,最出色者莫过于盛唐诗
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把古与今、传说与现实、他乡美景与客子之愁巧妙地挽合在一起,并配之以白云、大江、晴川、洲渚阔大的背景,更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和行人的渺小,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登览诗,所以李白游黄鹤楼时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后来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其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完全化用了此诗。黄鹤楼的楹联,以近人的一幅长联最为著名,上联云:“数千年胜迹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佳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下联是:“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晚清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曾两次重修黄鹤楼,今留下一篇《重修黄鹤楼记》和一幅名联,联云:“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均从江汉起;近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表达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表达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他对好友孟浩然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之情。
全诗情感哀怨,意境优美,令人动容。
首先,诗中的黄鹤楼是杜甫与孟浩然的重要经历地点,这里充满了两人的回忆和友谊。
在离别之际,杜甫更是深感孟浩然的离去会让自己孤独难耐。
全诗可以看作是杜甫为了发泄自己的情感而流淌在笔尖之间的感叹。
其次,诗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烘托出杜甫的孤寂和无助,同时也表现出人生的无常和易逝。
诗的一副图景,一幅人生的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唤起了我们对于生命的深思和反思。
最后,诗的末句“但愿主人能饮我,双垂泪,共揽手。
”则表现了杜甫对于友谊的珍视和不舍。
杜甫希望孟浩然能够在广陵享受美好的生活,可他的心中却无限留恋。
友情犹如一杯美酒,杜甫和孟浩然两人在逝去岁月中携手饮下,共同品味生命的甘醇滋味。
总之,杜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透露出深挚的友情和迷茫人生的感伤,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此诗作为唐诗之精,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赋有一定的哲学性,成为杜甫不朽的艺术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意境 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其歌词部分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家喻户晓的名作,关于这首诗,后人持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以下是小编为大 家推荐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意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 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艺术歌曲是一种西方的声乐体裁。
自二十世纪 20 年代, 这种形式传入中国, 结合中国的诗词 及民族音乐元素,出现了中国古诗 词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它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体裁, 它所传递的是中国悠久的文化特有的魅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既有古诗人、 词人 的情感和思想, 又有作曲家赋予今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者 要有一定的文学 修养,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的时代背景、意境的分析与把握,准确理解乐曲的 情感内容, 知晓曲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曲家所赋予的新的情感, 从而全身心地融 入到歌曲所要传递的情感之中,更好地表现其艺术魅力。
歌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歌词部分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家 喻户晓的名作,关于这首诗,后人持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多数人认为是表达了李 白送故人远行时的惜别怅望之情,如《唐诗 绝句类选》中说:“末二句写别时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裴 斐在其《李白诗歌 赏析集》里更是将“怅望”之情向上推了一层,他说:“ 孤帆的形象本已令人伤心,何况这影子正一点点远去,终于消失于碧天之外。
眼 前只剩下滔滔江水如思念之情一样,滚滚流向天边。
” (1)单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来看,仿佛作品只是表达了李白送孟浩然依依不 舍之情,但结合李白、孟浩然的生平以及作诗时两人的处境,发现这首诗的感情 层次非常丰富。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 728 年)春, 孟浩然由武昌去广
1/7
陵,李白为其送行时所作。
这时的李白初居安陆,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正值 年轻快意之时,在武昌与长他 12 岁的孟浩然相遇,而孟浩然当时已诗名天下, 两人一见如故。
这次的离别正处在太平繁华的开元盛世, 唐代的诗人多放浪不拘, 孟浩然也不不例外。
从黄鹤楼到扬州一路繁花似锦, 且扬州在当时是整个东南地 区最繁华的地方,当时的孟浩然对其前途正充满信心,李白又是爱好游览、情怀 浪漫的人,对这次孟浩然去扬州一行煞是羡慕。
由此分析,这首千古名作中开始 是李白回忆送孟浩然远去的不舍场景, 但其中夹杂着李白对孟浩然此行的羡慕与 向往, 演唱时一定不能只单一的表现不舍, 而是要有层次有内容的去表现诗人的 心境。
这首诗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是用了崔颢 《黄鹤楼》 诗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驾鹤飞升的典故。
(2)这句诗表层的意思是说孟浩然和李白在黄鹤楼辞别,但从当时二人的心 境来分析,是李白羡慕孟浩然此去如同仙人驾鹤而去一般潇洒、快活,情感的基 调实为开朗、明快。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将时间去往的地点交待清楚。
在有第 一句的铺垫的情况下, 这一句的深层次的意思为在三月美好的春光里, 孟浩然如 同驾鹤的仙人一般潇洒的去往了繁花似锦、佳丽汇聚的扬州,李白煞是羡慕。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仅形容李 白望着远去的船帆不舍, 承接前两句, 可见还有对孟浩然如仙人驾鹤般去往扬州 做美好的“扬州梦”的羡慕和向往。
只有准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我们才能够把握词曲的情感, 在演唱词曲时更 为准确的传递古人的情怀和当时的意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介绍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析
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2/7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5. 扩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00 字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 400 字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300 字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9. 有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记叙文
3/7
4/7
5/7
6/7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