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灭亡的特点谈谈企业体系的建立

合集下载

由商鞅变法学企业变革

由商鞅变法学企业变革

由商鞅变法学企业变革商鞅在秦孝公赏识下历经二十余年,过程经历戒斗、奖励耕战、废除世袭、废除奴隶、耕者有田、大开民市、训练新军、统一政令、收复失地等大功绩而变法大成,促进秦国成为强国。

感悟一:企业需要循变应变常听许多企业在内部会议上常说:“企业亘古不变的东西是变”。

为此有许多企业是为了变而变,更有甚者听闻某企业对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表格有两套完整的体系,他们在上半年用一套,下半年用另外一套,美其名曰只有维持新的变化动态中才能给营销人员以新颖的感觉以维持其工作激情,结果呢,变了形没有变质,企业还是一样的成长不起来,可以说其老板根本不理解变革的实际意义。

那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变革呢?秦国的变法是在遭受着六国之欺凌即将亡国之时,其领导人秦孝公远赴山东六国招贤纳才寻求变革。

那对我们企业呢?笔者总结了下有下述的几项条件时我们才能寻求或者适合于企业变革:1) 市场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不变革则被逐出市场;2) 竞争对手发生重要变化时,商鞅变法时期正值法家变革昌盛时期,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变革,自己不变则会落后于市场;3) 业务区域拓展需求管理职能强化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企业的高效发展都离不开运营体系的健康,只有日渐高效稳定的运营体系才能支撑起企业的健康发展,否则再好的发展策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只能是“鲜花把牛粪砸扁了”。

4) 新业务单元导入时,原有体系和新业务单元的运作不匹配,不变革则新业务搁浅。

5) 已经是领导型企业又想快速领跑者,变则通畅,才能领跑。

娃哈哈最近几年从产品、渠道、运营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变革和流程的再造,所以其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平台的基础上不到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和导入新产品即可支撑其的快发增长。

6) 管理水平提升时需要变革。

企业管理中,实现从人治,到法制,后再到自治的阶段都需要质和形的变革。

变革,语之含义革命性地变化也,笔者认为文字的修饰,简单的形式变化不能称之为变革。

商鞅变法封爵分地、废除农奴制等,其变革的内容包括了体制、机制、流程等的全面革新促进了秦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是从形式到内在的变革,最终形成了法制的完善。

秦国崛起与现代企业管理修改稿

秦国崛起与现代企业管理修改稿

秦国崛起与现代企业管理1.前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在中学历史中学到战国七雄:燕、韩、魏、赵、齐、楚、秦,以及秦国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兴趣,而在多年之后,我参观过兵马俑,看过电影英雄,并再次读到有关秦国的有关资料后,不由得对2000多年前的秦国由衷的生出几分敬仰,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考古所发现各种武器非常精良后面会提到,更重要的是:秦国是如何从一个西部落后国家,迅速强大为一个可以消灭其他六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一般人认为:秦国强大以至于统一中国主要是秦始皇――也就是秦王政的功劳;其实,秦国从开始崛起到消灭六国,一共花费了100多年,几代秦王的努力,为了便于理解当时的史实,也为了让大家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当时的秦国比喻为一家现代企业,再给它起一个名字:比如“大秦集团”,毕竟大家都是搞企业管理的,有关问题很容易理解,而且不用再去学习那些让现代人读起来很费力的古文;那好,现在,假设我们通过时间了隧道,来到了公元前359年,看看当时的秦帝国――大秦集团的企业状况;企业名称:大秦集团董事长:秦孝公企业规模:人口约400万股权结构:典型的家族式企业,除了秦孝公董事长拥有大部分股份外,家族其他成员也拥有少量股份;生产规模:以生产粮食为主要业务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在采用井田制生产,工人积极性不高,而且生产力一般产能有限,没有流通业,而且地处西部,不靠海,没有海上贸易,与其他企业东方六国有一定业务往来,但缺乏核心技术;附: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井田制;免得大家望文生义,以为井田制就是把井和田分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拿给农民去种;其实井田制的由来是因为以前水利还不是很发达,灌溉都用井水,而且人少地多,于是,人们就围绕着水井,按户划出自己的田地和住宅田地和住宅区是连在一起的,和现在不同,每一口水井,周围都有八户人家,而中间有井的那一快地,就是属于政府所有,政府收入就从这一块地中得来,八户人家在种好自己家里地的同时,还要负责经营好公家的地;但其结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就是风调雨顺的话,自己的地肯定收成好,至于公家的收成嘛,那就不一定啦;说实话,这样的企业营业状况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说糟糕,要知道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已经拥有人口2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属于中下游企业,也就比燕、韩、赵稍强一点,但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能够在短短100余年的时间相对春秋以来500多年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能完成统一,确实是非常值得人们去了解的,而我们结合现在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秦国所采取的措施相比较,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在使用;2.职业经理人的面试:应该说,大秦集团的当家人――秦孝公董事长以下简称:秦董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也是很不满意的,但由于他即没有读过MBA,也没有机会去其他国家喝过洋墨水,经营理念与实际经验实在有限,想不出该怎样管理好他的企业,不过,他想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改善企业的经营情况,那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秦董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立刻就将招聘工作付诸于行动并由自己亲自主持,为了广纳贤才,他不惜在招聘启示――求贤诏上注明优秀人才可以获得一部分领土,类似现代企业给优秀人才送一套高级住宅外加解决户口;他这套优惠条件确实吸引了不少人才,刚好那时候商鞅在魏国不被重视,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就跑到秦国,通过熟人景监同志的安排,与秦孝公见了第一次面,出乎我们的预料,秦孝公对商鞅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满意,让大家大失所望;说到这里要先介绍一下商鞅这个人的情况:原名公孙鞅,卫国人,故又称卫鞅,因为后来在秦国封到商邑,我们就叫他商鞅,他先是到魏国去,魏国由于任用李克、李悝首先变法,又起用了吴起、西门豹,还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黄河以西的部分,是战国初期最发达的国家,而商鞅采用了当时多数士人布衣的方式,自荐到魏国相国公叔痤家里当家臣说明以前不讲究文凭,只要能说服老板就行了,在此期间,通过不断学习,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是一直得不到更高一级领导魏惠王的赏识,这时候看到大秦集团的招聘启示,于是就自筹路费来到了秦国;据说,商鞅和秦孝公第一次见面时,谈的是儒家的治理方法,就是强调礼、义、仁、孝;简单来说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虽然秦孝公不是很懂管理,可是也知道,依靠现在秦国人的素质只怕是几辈子都达不到儒家管理思想的要求,可是他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样态度的话以后谁还愿意大老远跑过来应聘所以,秦董装模作样,听了半天,听完之后,做了一下诸如:“欢迎投身到我们西部开发中,你提的意见很好,很具有前瞻性,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对我们帮助非常大,我们会通知相关部门讨论研究,争取早日投入实践…”等等诸如此类的勉励性总结之后,就坐上车一溜烟走掉了;而旁边景监同志也觉得自己好心给领导推荐人才,领导又不满意,就埋怨商鞅怎么不事先准备充分一点,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服领导,辜负了领导的殷殷期盼,以后自己还怎么好意思推荐人才不过这时商鞅并不着急,说:“你再安排一次会面,我保证这次领导一定会满意”;经过景监的努力,秦董又抽出了时间接见了商鞅,而这时,商鞅已经完全不提上一次的儒家治理方法,而是改用了法家治理思想,同儒家的“礼治”相比,法家的“法治”反对宗法等级制和世袭制,主张强化君权,通过制定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富国强兵的目的;秦董一听,马上就来了精神,自己动手将座位当时没有椅子,是坐在地上向前移动了几步,接下来两人连续谈了三天,连饭都是让厨师做好了以后端进去吃的;这次会谈,看来已经讨论到具体项目的实施阶段了;那么,为什么商鞅不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提出法家思想呢由于商鞅没有写过回忆录,所以真实情况已经不得而知,现在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想法来推测:商鞅先用儒家思想试探秦董的内心想法;如果秦董一开始就认同,那么接下来就不用再费事了,就可以卷起铺盖走人;因为他知道法家思想必然会触动贵族利益,这可比企业实施ERP的风险大多了,搞不好还要把自己的小命还要赔进去,而要想实施成功,关键点倒是和实施ERP的一样,就是:“一把手全力支持”,而如果秦董立场不坚定,一天一个想法,这种情况下失败的案例也是处处可见,所以,经过两次见面,商鞅也试探出秦董的立场与决心,为今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非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有时候换一种方法,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附:我所理解的儒家与法家的区别:儒家讲究”礼”,”德”等人性意识,强调人们内心都是美好的,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主观愿望,而法家注重使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现实中的两个岗位来说明:餐馆收银员和超市收银员;餐馆收银员如果不是老板或者老板的亲戚,一般就是从现有的服务员中看谁比较老实挑选一个出来的,之所以要求诚实,主要是担心收银员收到顾客的钱后装入自己腰包,按儒家思想来说,老板将服务员提拔成收银员,是对这个服务员的极大信任,她因为据我观察,服务员和收银员以女性居多应该知恩图报,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会从事损公肥私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治理主要是依靠思想工作为主,同时辅于知人善任为补充;可是,由于现代人的思想比较复杂,如果缺乏监督机制,难保不会出现贪污公款的情况出现,所以,现在的餐馆收银处,往往不是一个收银员,而是至少二个并排坐在一起,这样安排,收银员除了便于工作沟通以外,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而法家的思想,立足于使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像超市收银员一样,事先规定好每开一次钱箱,就必须要收一次顾客的钱,不能为了减少麻烦而将钱箱一直开着等着收顾客的钱,而本次收到的金额,则由扫描器上的数字汇总而来,收银员是不能修改金额的;这样周密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收银员人性善恶的依赖,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操作,收银员就没有贪污的机会;虽然大家在超市里面会看到长长的一排收银台,但请注意,收银台是呈纵向排列的,收银员之间互不影响,也不存在互相监督之说;3.大秦集团的变革前面我们介绍过秦国的情况了,但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将手中收集的资料总结一下,替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同志做一个秦国大秦集团发展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由于贵族势力不强,君主权力比较集中也就是说:秦董还是牢牢占据了一把手的位置,容易接收新思想;独特的地理优势四塞之固,一个函谷关就多次让六国军队无功而返,对秦国可望而不可及;劣势Weakness: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不强,属于西部落后地区,确实比较差机会Qpportunity:东方六国互相之间历史积怨较深;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仍保留了一部分贵族特权,各位董事长能力和权力都有限;秦国民风剽悍,如加以引导则军队士气可大大提高,以至于后来秦军“闻战则喜”,“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威胁Threat:其他国家一般认为自己是先进国家的代表,而秦国是落后荒芜之地,普遍存在敌视情绪,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很显然,经过和秦董充分的交流沟通,秦董已经完全相信了商鞅的实力,将商鞅提升为左庶长相当于企业总经理助理,另外还兼企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副组长,组长则由秦孝公董事长亲自担任;当然,日常工作是由副组长负责安排进行的,组长的工作主要是为小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为改革工作扫清障碍,这和我们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富国强兵,最终统一中原接下来,就需要明确如何将这个战略通过下达指令来完成了;商鞅深知:在农业社会,维持一支庞大军队的根本来自于粮食;在西方,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只有5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而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因此,在商鞅的计划中,将提高粮食产量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并通过以下几点来保证计划的执行:一、理顺组织关系,提高执行力;二、动员全员投入生产提高产能,三、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虽然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多,但我们可以发现上面提到的三点才是关键;历史上商鞅变法是分为两次进行的,中间相隔了10年,主要原因是需要在贵族势力和平民势力的利益冲突中进行协调,避免政局出现大的波动,而我们为了方便起见,将两次的内容合并到了一起;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有关的变法内容:一.理顺组织结构,强化执行力以往各贵族小股东除了在大秦集团总部上班外,自己还有独立的封地,就像中世纪欧洲的贵族,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收租,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国王打仗时还要借助他们的力量;相当于小股东还有自己的公司,这些公司虽然都是大秦集团旗下公司,但这些子公司的利益毕竟并不是和大秦集团100%的一致,不但热衷于私下捞取个人利益,甚至存在从集团独立出去的可能性,如赵、韩、魏三家就瓜分了晋国原大晋集团的产业;通过变法,秦国将没有军功的贵族领地全部收回,有军功的领主虽然还保留了土地,但只能从土地中获得田赋收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骑在领地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集团将公司管理权收回,改为每年发放股利给原股东;收回领土后,归并各小都、乡邑,聚落为大县,全国共36县;每县各置县令,县令下设县丞、县尉,掌管全县政事,进一步消除当地领主的残余影响,这些政策保证了中央的决策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请大家注意,在加强中央权力的同时,损害了很多贵族顽固派的利益,而且贵族们认为商鞅从外地来的,原来替竞争对手魏国大魏集团打工,一加入秦国大秦集团,马上就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直接对董事长负责,总经理还管不了他,可以想象,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是非常大,不过由于秦董在改革启动大会上,已经明确表态:所有人都要积极配合改革工作,如果是发现对抗或者消极对待改革工作,一经核实,马上调整工作岗位,用很通俗的话说,就是“不换脑袋,就换屁股”;正是得益于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商鞅同志的改革,才能逐步的向前推进;看到这里,我们对所谓“一把手工程”应该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二. 重农抑商,进行内部开源,提高产能措施包括:1.废除井田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男丁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自立,提高赋税收入3.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超过一般人产量的可以免徭役鼓励超产多产;3.游手好闲的贫民,连同妻女没为官奴这招厉害,现在已经演变成企业解决问题员工的必杀技,就是先给问题员工订个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比如三个月或者半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就是他自己不积极要求进步,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企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解聘他了;4.诱导外部人民至秦垦耕,秦国地广人稀,最有用的资源其实不是别的,就是人口,商鞅提出「民所欲者田宅也」至理名言现在都不过时,于是招揽邻国人民到秦国种地,商鞅对这些外来移民,给于田宅优惠并免除兵役,让他们专门负责耕织生产;这样,秦的生产就可以由这些移民负责,原来的秦民可完全投入兵役,轮番出战,军队实力大大加强;三. 建立完善、细致、可操作性高的绩效考核指标为了先让大家对绩效考核有个认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有机整合的流程和系统,专注于建立、收集、处理和监控绩效数据;它既能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又能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的测量指标来帮助企业实现策略目标和经营计划;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能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详尽的,可测量的标准✧能将企业宏观的营运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能用量化的指标追踪跨部门的、跨时段的绩效变化✧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绩效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对企业的关键能力和不足之处做到一目了然✧能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执行结果的有效性提供有效支持信息✧能鼓励团队合作精神✧能为制定和执行员工激励机制提供工具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了一个装满竹简的古代墓葬;这个墓葬的主人叫喜,生前是县长的法律秘书,看起来他非常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以至于他不但在工作期间把秦国繁杂的法律一一抄写在竹简上,死后还把这些竹简放在自己的身边,从他留下的竹简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国是如何管理农业的: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国家用法律来保障所有的农户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种庄稼;国家对耕作的管理,竟然能够具体到如此程度;春秋战国时期,牛开始代替人力耕田,它的意义在当时绝不亚于现代农业中用拖拉机代替耕牛;因此,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国策中至关重要;竹简上说:县里会定期对饲养员所饲养的牛量腰围,如果发现牛的腰围减少一寸,饲养员就会被鞭打10下;而饲养员一旦发现有牛死了以后,必须马上向县里汇报,由县里派专业人员下来验尸,根据死亡原因判断饲养员需要赔多少钱;如果因为汇报不及时,导致牛的尸体腐烂而不能找到死亡原因的话,就不管什么原因死亡的,饲养员就要承担全额赔款,主管牛的官吏、县丞、县令负连带责任,也要交罚款;如果饲养员负责喂养的是十头成年母牛,其中有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员也要被罚款;另外,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要对饲养员进行四次评比,如果饲养员被评成下等,那么马上就要对他进行处罚;而如果成绩优秀,就会赏赐给饲养员酒一壶、干肉十条,并免除一次更役;而仓库管理员的考核指标是:仓库的门缝不能太宽,如果门缝能够插进一个手指,叫“容指”,或者窗户缝大到“庄稼能出”,那么,这个管理员就要被挨罚了,而如果在仓库里发现两个老鼠洞,管理员和他的上级就要被训斥;如果发现三个老鼠洞,管理员就要被罚,上交一个打仗时所使用盾,这个盾的质量必须要达标,所以只能向专业厂家购买,罚盾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绩效制定的标准则是遵循SMART原则的:SMART- 精明原则▪Specific 具体的描述▪Measurable 可以衡量的▪Achievable 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Result oriented 有结果导向性的▪Timed 有时间性的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秦国所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符合现代SMART原则的五个标准;秦国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已经和现代的企业管理绩效非常的接近了;以上可以看做是对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现在我们来看看对县令相当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有那些:1.所管辖地面的粮仓数量2.人口数量3.壮年男子数量4.壮年女子数量5.老年人和体弱者数量6.官吏文人数量7.踏实耕种的农民数量8.混饭吃的人数量9.马的数量10.牛的数量11.草料的数量……..按照我的分析,由于普通员工的理解能力和成长能力有限,所以,给他们的指标是非常具体和详细的,而经理们如县令是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学习的能力的,所以,给他们的指标内容要多一些,也相对抽象一些,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采取自己所认为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在明确集团发展思路的情况下,突出经理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商鞅已经将集权与分权之间的矛盾,处理的比较圆满了;所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一下古代成功经验:1.绩效考核的指标,按照被考核对象的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2.普通员工绩效指标的特点:突出重点、目标量化、容易理解和便于考核;3.经理的绩效考核特点:内容全面细致、强调结果而不重视调过程、注重培养组织和协调能力;虽然当时并没有所谓“PDCA”的提法,但我确信,这些措施的制定,确实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并形成一个呈阶梯式上升的一个循环: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可以想象,改革家商鞅同志在白天和贵族顽固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之余,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对所下达的绩效指标进行仔细的斟酌,确保每个员工、每位经理所得到的指标,都是合理并在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改革家,真的是很不容易啊秦国的军功绩效考核比农业还要复杂,除了一些绩效指标,如:“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之外,还引入了类似现代军队中的军衔制度;在介绍军功绩效考核之前,我再罗嗦一下,先讲一下所谓“加官进爵”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相信大家都看过亮剑,其中曾经提到过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的一些情况,在片中,李云龙当时是代理军长,而按照一般惯例,职位为军长对应的军衔则是中将,军长表示职位,指其拥有指挥一个军的权力,相当于官;而军衔表示其可以获得的福利待遇等级,比如每个月可以领多少的工资部队称为津贴,可以住多大平方的房子,坐多少排量的车….等等;“加官进爵”意味着不仅职位从师长升为军长,军衔也可以从少将晋升为中将;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李云龙会对只授予他少将军衔闹情绪了吧8秦国的高级军官分为:将军、将、校尉和军候, 低级军官分为二五百主、五百主、百将、屯长、什长和伍长,这些是官;而除了官以外,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也就是说大家的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着名的军功授爵制度;两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秦国的军功一共分为20级爵位,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良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获得爵位对应的条件和所享受的粮食待遇是:公士:斩获敌人一个首级 50石上造:斩获敌人二个首级 100石簪袅:斩获敌人三个首级 150石不更:斩获敌人四个首级 200石…….驷车庶长:率50人斩获16首以上 1000石大庶长:率100人斩获33首以上 1200石关内侯:率500人斩获166首以上 1500石彻侯:率1000人斩获333首以上 2000石秦国将官位与爵位分开,用爵位来激励员工,既奖励了优秀员工,又避免了官僚体系的膨胀;这种做法,现在除了军队使用以外,一些企业也在采用,常见的做法是对达到一定能力的优秀员工,奖励其可以享受相当于经理级别的待遇,这样,即提高了员工士气,营造了员工的积极成长氛围,还避免了出现“一块砖头砸中8个经理”的情况出现;这里有个问题还需要补充一下:假设总经理级别可以配奥迪A6,那么,万一哪天某个员工签了一个大单,一下子就可以享受奥迪A6的待遇;或者运气好,遇上非洲国家都像安哥拉政府一样,拿出全年的收入搞了一个大投资,导致签大单的员工是层出不穷,一下子全给配上奥迪A6,这时候总经理出门就觉得不是味了:“大家都是A6,体现不出高级领导的权威啊”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出现,秦国与他国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役,而光长平之战60万秦军就消灭了40万赵军,除非是事先规定斩获投降的敌军士兵首级不做为考评依据,否则授爵的士兵肯定是非常的多,其中应该也不乏斩获20首以上的士兵商鞅同志已经舍身处地的为总经理考虑到这一点了,他在军功授爵中规定:凭自己能力斩获敌人首级的,最高只能到第四级,即“不更”,如果还想往上升,就只能往管理者方向发展了,比如上面提到的,驷车庶长需要带领50人得到16首以上,而其所能带领的人数,是靠“官”而不是靠“爵”来确定的;所以,要想获得更高的爵位,就必须先获得一定的官位,官位和爵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确保最合适的人才,能在最合适的职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商鞅同志毕竟所处的时代毕竟比我们早2000年,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威,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商鞅时代相比已经是非常的开明了,所以,为了奖励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往往可以给予其很高的待遇,特别优秀的员工就有可能获得和总经理一样的待遇;通过给予员工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即激发了员工的潜力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个例子同时说明了,如果TOP Sales想要成为总经理,光靠自己努力签单是远远不够的,除非是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并取得较好的业绩才有希望;所以,各位立志想成为总经理的Sales们,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面发展了吧,加油啊,同志们在变革开始之前,商鞅还搞了一个“徙木立信”的小把戏,即先在东门下竖起一根木头,然后公开声明说只要谁把这根木头搬到西门。

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创业机会

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创业机会

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创业机会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国家制度,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也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就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创业机会进行探讨。

一、商业发展秦朝的商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始皇的统一政策。

六国一统后,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以及畅通的交通网络都为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相对较为开放的商业政策,对于外来贸易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和保护,使得商业交往更加繁荣。

不仅对外贸易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内部各地经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商业活动中,各种市场和集市的兴起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市场上的货物琳琅满目,各种商品的交易尤其活跃。

与此同时,商人们也借助网络的完善以及商业组织的不断发展,进行跨区域的商业合作,实现商品的流通和分销。

这一切为创业者提供了广泛的商机,只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他们就有机会通过商业活动获得巨大的成功。

二、工业发展在秦朝的工业发展中,冶铁业是最重要的一个领域。

由于秦朝统一了六国,整合了各地的资源,冶铁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秦朝制定了一系列的冶铁政策,推动了冶铁工艺的进步。

同时,秦朝还大力发展矿业,开采各种有价值的金属和矿石,为冶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在冶铁业中寻找机遇的可能。

除了冶铁业,秦朝还有其他一些工业领域的发展。

陶瓷、纺织、造船等行业都在秦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秦朝的统一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秦始皇的大规模建设及巨大的人力资源也为这些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处于这个时期的创业者可以通过发展这些工业领域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三、创业机会在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中,创业机会随处可寻。

创业者可以借助秦朝政府的统一政策和开放政策,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去。

可以是通过开设自己的商铺,涉足各种商品的流通和贸易,也可以借助秦朝的工业发展,发展自己的工坊,参与冶铁业、纺织业等各种工业领域的发展。

先秦思想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先秦思想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先秦思想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高效的生产和管理,人们不断探索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

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过,先秦时代的思想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呢?本文将探讨先秦思想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从道德伦理、领导力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道德伦理道德伦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企业良好运营的重要保障。

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提倡仁爱、诚信、孝顺等道德观念。

这些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仁爱的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通过对员工的关爱和尊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企业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诚信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先秦时代的儒家强调忠诚、诚实和守信,这些道德准则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需要被遵守。

诚信文化可以促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和信任,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孝顺的观念在家庭伦理中被强调,在企业管理中同样有着很大的意义。

员工对于企业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并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同时,企业也应当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利,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领导力领导力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儒家、道家和墨家对于领导力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企业领导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儒家注重仁爱和德行的培养,儒家领导者强调以身作则。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做出榜样,以德服人,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激励员工。

儒家的领导理念提倡平等、公正和民主,这些都是现代企业领导力应该具备的重要特质。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领导者应该追求的是自然和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当注重倾听员工的声音,尊重员工的主张,建立一种开放的沟通氛围。

从“大秦帝国-裂变”看企业转型

从“大秦帝国-裂变”看企业转型

从“大秦帝国-裂变”看企业转型作者:慕哲《大秦帝国:裂变》是2009年上映的电视剧,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主要讲的是秦孝公和卫鞅一起变法强秦的故事。

而在我看来,这正是秦国作为一个组织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让我们试着用现代商业的视角来看2000多年前的那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01秦国“转型”的背景内忧和外患,往往是组织转型的两个出发点,而此时的秦国正面临着极大的内忧外患:1. 河西战败,献公骤死在秦魏河西大战(市场的竞争)中,虽然俘虏了魏国CEO公孙痤,但公司总裁秦献公赢师隰却中毒箭身亡:对外,与魏国的竞争未分输赢,对内,造成了庙堂权力的变数。

图1. 秦献公中毒箭2. 新君即位,朝局复杂秦孝公为嫡子,但不是长子,赢虔是长子且军中资望很深,谁即位是一个问题,大臣们也各有利益打算。

此时,稍有不慎,国家将内乱不定。

图2:杜挚支持赢虔3. 连年征战,府库空虚秦献公连年对魏国激战,但是战争从来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魏国是当时的富强大国,经得起折腾,而秦国却是越打越穷:辎重耗尽、存粮吃光、精壮男子死伤得几乎无人耕地,国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图3:秦献公探问老兵4. 六国谋秦,戎狄叛乱秦国割地后,魏国依然邀请齐、楚、燕、赵、韩五国一起会盟,商讨瓜分秦国。

最终定下,五国从东边攻打秦国,戎狄从西边攻打秦国,秦国危在旦夕。

图4:六国会盟分秦图7:戎狄答应六国同时起兵5. 士子卑秦,人才匮乏秦国僻处西土,积贫积弱,秦国无士,天下皆知。

因为贫穷以及未开风化,秦国一直为天下士子所不耻,而此时东方大国齐国的稷下学宫,常常人才云集。

图8:秦孝公答山东士子02秦国的应对策略当时局不利时,应分别制定短、中、长期对策进行应对:1. 短期 - 解燃眉之急,图存短期的三个策略主要是为了消除秦国会灭亡的风险:(1)割地求和于魏国,是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妥协并让其麻痹甚至转移斗争对象;(2)贿赂分化六国联盟,是抓住六国内部的矛盾,避免被集火;(3)出其不意消灭戎狄,是抓住霖雨的机遇,防患于未然。

论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建设

论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建设

土地 国有制度、 农业 管理制度 、 租赋徭役制度 、 工商
业 管理 制度 的构 建 、 发展 及其 历史 功 效 。
诸侯与卿大夫之间、 大夫之间展开 了一场激烈的争 夺 田地的斗争。这种持久 的斗争 , 使春秋 时期形成 了土地 国有 制及 其下 的私 人 占有 制 的二重 结构 。 秦 国商鞅变法的核心 内容之一 , 是实行土地 国 有化。其途径 : 一是 国家取消分土而守的封侯 、 采邑 制, 代之 以郡 ( 商鞅变法时秦国尚未设郡级) 县制[ , 1 ] 重新 以新军 功“ 次” “ 田宅” 并命 令 宗 室 等无 家 来 名 , 军功者不得属籍L 。二是 国家通过 “ 2 ] 集小乡邑聚为 县” “ 山泽” ] [ 壹 、 [等措施 , 3 完成 了对村社 土地所有 权的集中和垄断 。秦 国在实行普遍土地国有制 的背 景下 , 国家 政府 机构 直接 经 营管理大 部分 土地 , 而通
政府使用刑徒等来统一耕作 。国营耕地 的收益交给 国库 , 不人 王 室 , 而 由总 理 全 国 财 政 的 内史 统 一 掌
握。秦国各级政府圈占了村社牧场、 草地 , 并设官分 职专门管理。秦国对 山林川泽实行 国家专利政策。
秦国 自商鞅变法至统一六 国, 一直实行 多种形
式 的 国家 授 田制 , 国家 向农 民统 征 赋役 , 由 既税 地又
深远 的影 响 。
关键 词 : 国; 秦 秦朝 ; 经济制度
中图分类号 : 3 K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2 1 (0 1O —0 O 一O 1 7 - 8 7 2 1 )5 1 5 5
在 中 国历 史 长河 中 , 济制度 是 奴隶社 会 、 经 封建
为 了满 足 日益增 长 的 国 家财 政 需要 , 纷 实行 按 井 纷 田分 配 土地 、 收赋 役 的制 度 。井 田制度 规定 , 征 土地 归氏族共有 , 氏族成员都能分得等量的土地 , 并在田 间挖 有 沟渠 , 以利 排灌 。 周平 王东 迁 以后 , 王权 日益衰 落 , 周王 室对 土地 的控制 权也 随之 衰弱 。诸侯 与周 王 之 间 、 侯 之 间 、 诸

从《大秦帝国》看企业如何运营管理

从《大秦帝国》看企业如何运营管理

www.bevery.hk从《大秦帝国》看企业如何运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生存赢利的关键要素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成果;从长远来看,能否找到适合企业经营需要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有未来。

接下来,就从《大秦帝国》看企业如何运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出多少灿烂的文化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的前列。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中国西部爆发了一场猛烈的政治风暴。

那时候,西方古希腊文明正在灿烂盛开,东方的中国大地则正在发生着一场告别青铜器时代的巨大而深刻的文明裂变。

中国西部的一个弱小诸侯国――秦国,被东部的六大强大诸侯国不断挤压,面临亡国危境。

秦国君主秦孝公,强烈谋求洗刷国耻,向东部招纳人才以求使秦国强大。

东部的天才政治家商鞅秘密进入秦国,历经磨合,与秦孝公精诚合作,在秦国发动了一场历时二十余年的变革风暴,将秦国建成了战时法治最完备、激励制度最有力的强大政治国家,由此奠定了中国成为统一大国的文明根基。

发动并主持这场变革风暴的两位主人公――商鞅和秦孝公,各以自己的悲剧命运融入了历史的洪流……那么,《大秦帝国》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运营管理:从组织变革的角度看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然而,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组织变革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一是上层领导要有强烈的变革之心,以“铁腕”手段推动,变革不成功“死不罢休”,全力以赴;二是要有好的变革方略、谋略以及变革谋士、担当。

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科学、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落地有声,更不会有好的成效、结果。

因此,变革重在执行,最难也在执行,因为牵涉到很多人、很多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更是场政治上的较量和战斗。

运营管理:从中高层管理层面看传统观点是企业高层比企业中层要重要,高层的顶层设计为企业提供战略提供方向。

秦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

秦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

秦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它在秦始皇统治下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与此同时,秦朝也在经济繁荣和商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政策措施、农业生产、商贸网络和货币发展等方面来探讨秦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发展。

一、政策措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繁荣。

首先,他实行了法家思想,强调了法律的严格实施。

这一举措加强了政府的权威,提高了社会的秩序与稳定,为经济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他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实行了统一的计量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

此外,他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如修筑了连接南北的运河,加强了地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二、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方面,秦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秦始皇推行了均田制,使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土地的富集程度更加均衡。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秦朝还推行了轮作制度,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升。

同时,秦始皇还修复了灌溉设施,改善了农田的水利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商贸网络秦朝建立了庞大而完善的商贸网络,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许多道路和桥梁,使得商品的交通更为便捷。

此外,他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官营商铺,提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商贸体系。

这些商铺提供了各种商品的买卖,有助于促进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货币发展秦朝实行了一种名为"铜钱"的货币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货币统一。

这一货币制度的推行,使得商品交换变得更加便捷和规范。

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降低了交换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总的来说,秦朝在经济繁荣和商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政府的权威和社会的秩序,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改革农业生产制度和推动商贸网络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秦朝的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央集权的经济

秦朝的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央集权的经济

秦朝的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央集权的经济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其经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战争时期,秦朝为了维护统一与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和政策,构建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一、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体系的建立为了加强统治和经济管理,秦朝实施了“一统天下”政策,其中包括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体系。

秦朝制定了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发行了铜钱作为通用货币,这使得贸易活动更加便利和有序。

此外,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体系,统一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计量单位,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二、农业改革与土地制度的变革秦朝的经济体系的建立,也与其农业改革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秦朝通过取消封建时代的分散耕地,实行“郡县制”来确保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将大片的土地统一归属于中央政府,使得农民被迫成为政府的耕种劳动者,中央政府通过实施农业配给制度来管理农民,控制土地和农业生产,稳定国家的经济基础。

三、统一税收制度的实施为了支持中央政府的财政需求,秦朝实施了统一的税收制度。

这一税收制度主要是征收土地税和商业税。

土地税是以农民土地面积作为计税依据,商业税则是对商人的商品和交易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

这样一来,秦朝中央政府获得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有力地支持了帝国的建设和运行。

四、公共工程与运输建设的推动秦朝在统一后,大力推动了公共工程和运输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不仅加强了国境的防御,也加强了交通和贸易的便利性。

此外,秦朝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农田灌溉更加便利,促进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起来,秦朝的经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通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体系,农业改革和土地制度的变革,以及统一税收制度的实施,秦朝实现了对财政和经济的高度控制。

同时,公共工程和运输建设的推动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这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对后来的王朝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胜蓝君说在新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变革。

为什么企业变革那么难?因为体积越大,惯性越大,前进的阻力越大。

在千年之前,商鞅已经帮我们探索了一条变革之路,值得所有企业借鉴。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成功变法,让秦国崛起的关键:敬贤、敬法、共心、共魂。

01敬贤论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秦国自穆公称霸后,国力逐渐衰弱,时常遭受霸主国魏国的欺凌,秦国素来尚武,而忽略治国之道,然周边诸侯强国林立,虎视眈眈。

秦国新君秦孝公开始意识到:穷兵黩武,无疑会断送国家前途,遂颁布招贤令以中兴秦国霸业,其中有一条:“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

于是各国士子纷纷入秦,其中法家士子商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秦孝公临终前还打算将帝位传给商鞅,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和气魄。

阅其招贤令让人油生敬意:秦公赢渠梁告天下之士: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

然,其后诸君不贤,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由大国而僻处一隅。

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

当此之时国弱民穷。

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

国耻族恨,莫大于此。

本公继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赢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当企业感叹没有人才时,须不知,其所缺的是能与人才分享的胸襟与气魄。

如果敢分享财富、敢批驳自己、敢接受天下人才,还能不聚人么?古人秦公尚能如此重视人才,何况我们今人呢?看看秦公的招贤令,想想当今企业的招聘,不禁汗颜。

从大秦帝国看民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从大秦帝国看民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从大秦帝国看民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陕西作家孙皓晖的著作《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搬上荧屏,在某地商人圈子里掀起一阵热潮,一时间秦帝国的“法治”管理理念,成为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对某些市场化浪潮中脱颖而出的民营企业,已经闯过“生存”关,迈进“发展”关,在沉舟侧畔,病树前头的熊市中,面临和挑战同样强烈的外部机遇,处于粗放型管理、机会型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向规范化管理、稳步发展的大中型企业迈进的关键节点,更是对《大秦帝国》中的法家治术深深迷恋,期盼从中寻找到“严格管理人性化”的金科玉律。

那么,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到底能够从《大秦帝国》中吸收些什么?借鉴些什么?笔者认为,尽管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宏观的国家和微观的企业亦不能相提并论,但基于“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理念的相通和组织管理的相似性,以《大秦帝国》为镜,可知企业管理之得失。

一、有法可依VS制度流程秦国以商鞅变法而走向富国强兵,要归功于依法治国的法家思想,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基础,不是礼义伦常的教化,不是与民休养生息的自然,不是兼爱非攻的友善,而是一套明确、精细、严格的法令体系。

同理,民营企业要从手工作坊、粗放式管理上升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就应当抛弃完全依靠“经验”、“关系”、“影响力”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运营机制建立在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流程上,管理行为有据可依,业务运作有规可循。

秦法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价值取向:富国强兵,强调增强国家的生产力、攻击力、凝聚力。

法令的设置“明白易知”,且非常清晰、明确、细致。

例如秦时军功进爵制度设计精细,标准明确:以敌人首级数量论,很好的调动了平民和奴隶作战的积极性。

而到汉武帝时在秦法基础上加入了军爵赎买制这样的例外法,法的体系不再清晰、明确,价值取向不再单纯、严肃,反而背离了强兵的本意,损害了军爵制度。

制度流程的设置要像秦法一样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既定战略和确立的核心价值取向进行设计。

以运营模式为主线,以业务流向为基础,在流程中体现管控和分权,体现运营体系的设计思路。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作文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作文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作文秦朝灭亡的启示。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多牛啊!但为啥这么强大的王朝,最后还是垮了?这其中的教训,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秦始皇这哥们儿,权力欲望可不是一般的大。

他想让全
国都听他的,可这样一来,老百姓就遭殃了。

税收那么重,法律那
么严,谁受得了啊?这就像是,你天天逼着别人吃辣椒,人家总有
一天会受不了的。

还有啊,秦朝的文化政策也让人无语。

焚书坑儒,这不是把人
家文化给毁了吗?你想统一思想,但也不能这么极端啊。

这就像是
你想让大家穿一样的衣服,但你不能把人家的衣服都烧了啊!
最关键的,还是秦朝失去了民心。

你看看,秦始皇搞那么多工程,修长城、建陵墓,老百姓都快累死了。

你搞这些大工程,你得
先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啊,不能只顾着自己威风。

这就像是你想让朋
友帮忙,但你得先考虑人家的感受吧?
所以说呢,一个朝代要想长久,不能只顾着自己牛逼,也得关
心关心老百姓。

权力要适度,文化要多元,最重要的是要赢得民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长久下去。

关于秦朝兴亡的独特见解

关于秦朝兴亡的独特见解

关于秦朝兴亡的独特见解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

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

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经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然而,如此强大的秦帝国,却在一场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塌。

从秦的兴盛到衰亡,藏着无数个不为人解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作为秦地儿女,我怀着对大秦帝国独有的热情,谈谈对秦朝兴亡的独特见解。

关于秦的兴亡,我想让大家抛开教科书上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思维出发,从更宏观的角度着眼。

在坚持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同时,不能忽略次要矛盾,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在考虑秦的兴亡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秦朝自身这个主要矛盾,不能固守前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秦的强大是因为秦朝自身变法图强和不懈奋斗,秦的灭亡是由于秦朝自身的暴政与腐败。

我们应该从宏观着眼,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更宏观的方面找答案。

先谈谈秦的兴盛。

在探究秦兴盛的原因时,我们总是把眼光局限于秦朝自身,重视秦朝自身的努力,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客观原因:历史潮流的催化和六国国情的推动。

先说说历史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统一已经成为民心所向,历史潮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算没有秦国,必然有另外一个诸侯国强大,肩负起统一华夏的责任。

只不过,由于某种历史偶然性,这项责任落到了秦国身上。

说起六国的国情,更值得我们去探讨。

当时战国七雄:秦齐燕楚赵魏韩,秦国居崤山以西,被其他六国称为蛮夷之国,倍受冷落。

他们见不得秦国强大,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数次的合纵灭秦。

孟子说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在危难之际,秦朝才决定变法图强,保全国家。

于是就有了秦孝公的‘求贤令’。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作文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作文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作文英文回答:The fall of the Qin Dynasty, the first unified dynasty in China, provides profound lessons for leaders and nations alike. Its collapse was a culmina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each contributing to a tragic end.Internal Factors:Autocracy and Tyranny: The Qin rulers adopted an authoritarian style of government, suppressing dissent and imposing harsh laws. This alienated and oppressed the people, leading to widespread dissatisfaction.Economic Exploitation: Excessive taxation and forced labor burdened the peasantry, causing widespread hardship and resent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mbitious projects, such as the Great Wall, strained resources and further aggravated the population.Cultural Suppression: The Qin Dynasty attempted to eradicate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cluding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his alienated intellectuals and cultural elites, who felt threatened by the state's attempts at homogenization.External Factors:Rebellion and Insurrection: The oppressive rule of the Qin government sparked widespread rebellions. These uprisings weakened the dynasty's control and ultimately led to its collapse.Military Overextension: The Qin Dynasty's aggressive foreign policy led to heavy military casualties and a depletion of resources. The constant state of war drained the nation's finances and undermined its stability.Lessons for Leaders:Avoid Tyranny and Embrace Inclusivity: Leaders shouldprioritize the well-being of their citizens and foster an inclusive society where dissent is tolerated.Balance Economic Growth with Social Justic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ssential, but it must be implemented in a manner that does not disproportionately burden the poor and marginalized.Respect Cultural Diversity: Societies thrive when cultural diversity is celebrated and respected. Attempts to suppress or homogenize cultural traditions can lead to resentment and conflict.Lessons for Nations:Beware of Imperial Overreach: Nations should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expand their power indefinitely. Overextension can weaken a nation's core and make it vulnerable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reats.Foster a Democratic and Equitable Society: Stable and prosperous societies are built upon democratic principlesand social justice. When governments fai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eople, it can sow the seeds of discontent and rebellion.Learn from History: By studying the fall of the Qin Dynasty and other historical empires,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itfalls of autocracy, tyranny, and overreach. By understanding the mistakes of the past, we can avoid repeating them in the future.中文回答: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其灭亡留给后人深刻的启示。

从古代帝王管理思想看现代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从古代帝王管理思想看现代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摘要从古至今,哪个王朝的创建者不需要王朝永续呢?其实,当今的民营企业也期望“王朝永续”。

但是,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寿命超过100年的也寥寥无几。

因此,每个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在苦苦地思索着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也就是王朝永续!本文就是借鉴古代帝王怎么让自己的王朝永续发展的管理思想,从而得出该如何延续当今企业的寿命。

本文从一个王朝的初建、稳定发展、改革转折三个阶段展开开始叙述。

第一个阶段通过举帝王领袖者在初建王朝的失败案例来告诉现在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初建期,应该把握当下社会的整体态势和准确定位自我。

第二个阶段通过展现古代王朝的三种组织制度来映衬在现代企业中该如何把握各个组织阶层之间的关系。

又通过古代帝王的一些成功管理手段来告诉现代企业如何在企业的成长阶段更好的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在发展到一定境界时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即转折或改革阶段。

在这个阶段例举了一个王朝在发展繁荣阶段容易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来提醒一个企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不应掉以轻心,盲目扩张而导致失败。

关键词:王朝;企业;管理;持续发展I目录摘要 (I)绪论 (1)一、开基与创业——打天下 (1)(一)把握整体态势 (1)(二)准确定位自我 (2)二、成长与稳定——坐天下 (2)(一)组织制度 (2)1.君权与相权:董事长与总经理 (2)2.中央与地方:总公司与分公司 (3)3.考核与监察:组织与员工 (4)(二)管理手段 (4)1.管理的实核心是人性而不是事务 (4)2.共享利益,均衡利益 (4)3.赏罚分明 (5)三、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 (5)(一)摸清“家底” (5)(二)抓住重点与前景 (6)1.皇朝与外部政权的矛盾 (6)2.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的矛盾 (6)3.统治集团内部各个派别之间矛盾 (6)结语 (7)参考文献 (7)绪论在中国,从古至今,随着不同王朝的创立到复兴直至衰败给后代的管理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

秦朝兴亡的认识

秦朝兴亡的认识

秦朝兴亡的认识
秦朝的兴亡,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认识: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建立之初即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推行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如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政策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秦始皇的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也是秦朝崛起的重要原因。

他通过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强大的领导力,使得秦国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3.然而,秦朝的衰落和灭亡也与其内部的政治腐败、民生困苦以及外部军事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秦始皇死后,政治局势变得混乱,社会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秦二世任用奸臣,听从谗言,排除异己,滥杀无辜,荒淫无度,最后死于自己培养起的奸臣之手,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4.此外,秦朝的灭亡也与其施行的暴政有关。

秦始皇热衷于长生不老迷信,实施酷刑暴政,重赋税,闭言路,民生积怨太深,为最终走向灭亡埋下隐患。

综上所述,秦朝的兴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市场经济

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市场经济

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可谓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朝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创了这个短暂而又辉煌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秦朝的工商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与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和市场经济几个方面,来论述秦朝的工商业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秦朝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秦始皇通过推行土地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政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规范。

秦朝征用和分配土地,使土地得到集中开垦,推行均田制,实现了土地的公平分配。

这种制度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秦朝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排水。

例如,修筑灌渠、修建黄河大堤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土地的利用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手工业的繁荣秦朝时,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秦朝工商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的手工业主要包括冶铸业、陶瓷业、纺织业等。

冶铸业是秦朝的一个重要产业,主要以铁器和铜器为代表。

秦朝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冶铸业的繁荣,铁器和铜器的产量大大增加,不仅满足了国家的军事需求,而且还出口到周边地区。

陶瓷业在秦朝时期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秦朝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秦朝的瓷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还远销到亚洲各地,扩大了秦朝与外界的贸易。

纺织业是秦朝的另一个重要手工业。

秦朝时期,由于统一度量衡、货币以及农业的发展,纺织工艺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品种多样、工艺精良的纺织品成为重要的商品。

不过,在这个时期,大规模的纺织业生产主要还是通过农民家庭的自给自足完成。

三、市场经济的崛起在秦朝的统一政权下,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经济形式。

在这个时期,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首先,秦朝实施的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为商品交易提供了便利。

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和使用普遍的货币形式,方便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从秦朝灭亡中得到的启示秦朝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和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启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它的灭亡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的启示:首先,秦朝灭亡告诉我们,只有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使得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秦始皇采取了过于苛刻的政策,使得民众生活困苦,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不以人民福祉为重的统治方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此,一个好的国家领导者应该始终关注人民的利益,建立一个公平、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其次,秦朝灭亡也告诉我们,组建一个健康的政权需要一个明智而有远见的领导层。

在秦朝的后期,秦始皇逐渐变得独断专行,废黜忠臣、杀害儿子等行为使得他失去了大部分的政治支持。

更糟糕的是,他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导致了一系列的内部权力斗争,最终引发了秦朝的灭亡。

这给我们教育,一个健康的政权需要一个具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层来规划和管理国家事务。

同时,合理的权力继承机制也是确保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再次,秦朝灭亡还告诉我们,军队的训练和国防能力的重要性。

尽管秦朝在征服六国时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建立和维护一个庞大的军队使得国家财力耗竭,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同时,由于秦朝统治者的威权主义和苛责政策,从而导致了军队的士气低落和军事能力的下降。

这为其他民族的侵略提供了机会,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此,一个成功的政权必须注重国防能力的建设,并保持民众生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最后,秦朝灭亡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国家需要良好的统治体系和建立的长远目标。

秦朝的统治者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他们没有为国家设定明确的长远目标,只注重统一,缺乏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

这导致了国家在秦朝灭亡后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一个成功的国家需要一个明确的愿景和目标,通过有效的统治体系来实现这些目标,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大秦XX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

大秦XX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

大秦XX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读到前两本,已感受益匪浅。

前两本主要讲秦国如何由一个贫弱小国,通过变法而成为强国的故事。

治国治企,原有许多相通之处。

通过阅读与思考,对企业经营的理解更深刻也更清晰了。

多年来关于经营管理的点滴总结,也通过阅读此书得以串联起来。

最深的体会有三点,在此分享,也盼请朋友们给予指正:一、企业再弱小,如果负责人立志图强、信念坚定,也能做强做大。

秦国传到秦孝公手里,已是内忧外困、贫弱不堪,甚至有灭国之危。

但秦孝公断指立碑、誓志图强,大胆重用当世英才商鞅,通过20年变法,创造了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奇迹。

秦国统一霸业,由秦孝公而始。

很多现在非常成功的企业,刚起步时都很弱小。

华为公司当初只是一家代理交换机的贸易公司,通过20年卓越经营,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网络设备供应商,也是中国最成功的跨国企业。

海尔当初也只是个国营小厂,设备、管理、人才都很落后,但在张瑞敏的领导下,通过推行品牌战略、采取科学管理、重用优秀人才、引进先进设备,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家电品牌。

所以,企业实力小、底子薄并不可怕。

如果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聘请优秀人才,锐于进取、勇于创新。

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必可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

江门地区整体创业氛围、人文环境和人才素质确实不佳,但也诞生了像维达、大长江、天地壹号、嘉宝莉、李锦记、无限极这些非常成功的企业。

我想,这和几位企业家立志做强做大的理想抱负与顽强信念密不可分。

二、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一人可以兴邦,一人也可以兴企。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主对这一点的意识已经有了,但行动上还很不够,用人的理念还没更新,用人的胸怀也没打开。

企业负责人在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后,接下来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为企业物色最优秀的人才,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才能得以尽情发挥。

正如维达董事长李朝阳先生所说:“所有的东西根源还是人,我事业上最得意的事情是打造了维达这样一个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才能打造成功的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秦朝灭亡的特点谈谈企业体系的建立
孩子前段时间看了《秦时明月》第三季,诸子百家,我有时间就陪着看,这还是一部不错的国产动漫。

在有一集中,墨家的人来救项氏一族,墨家的剑客对追杀而来的蒙恬喝道:"你们能对抗诸子百家吗?!"这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深思。

秦朝是一个瞬间瓦解的王朝,而且秦的灭亡有一个特点,在探索的《复活的军团》节目中交代过,最后保卫秦的是戍卒,是囚犯,而驻守南方的50万军团,关闭了南北通路,拒绝北上,而驻守北部的30万军团,的驰援非常的缓慢,直到咸阳受到威胁才开始回兵,而且在决战前迅速瓦解,似乎是老秦人在最后一刻抛弃了这个国家,为什么哪?现在在很多历史教科书上都把秦的灭亡简单地归于暴政,胡亥的无能。

但是,动漫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却是非常致命的问题,诸子百家去哪里了?秦的灭亡是不
是诸子百家的反抗的结果哪?
秦统一天下后,法家居功至伟,秦朝更是法家一家独大。

在法家宗师-韩非子《五蠹》一文中说有五类人是国家蛀虫"(一)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二)言谈者(指纵横家),(三)带剑者(指游侠),(四)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五)工商之民。

之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而在战国时代,这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支持自己的社会群体,墨家(任侠)受到中下层支持,儒家(仗义)受到贵族礼遇,纵横家则动辄出将入相,武士,谋士,文士等士族阶层则更多是成为大贵族的门客,因为战国七雄中,物资都不丰富,只能通过商人进行交易,即便秦朝也是商人握有很大权利,譬如吕不韦,《寻秦记》中的琴氏。

可以想象,若让法家一家做大,上面提到的各个阶层,以及代表隐士的道家,代表机变的兵家,玄学的阴阳家等等都会失去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制裁和打击的对象。

他们能不反抗吗?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墨家势力很强大,分为三股势力,吴越的南墨,关东的东墨,西秦的西墨,秦朝下级士兵多受墨家的恩惠。

秦军的瓦解和对朝廷的漠然是不是有墨家的影响哪?秦为了强大也吸收了各家人才,这些人就能俯首帖耳痛痛快快地让出手
中的权柄吗?
我从维基百科上查末代帝王,其他六国的末代君主不是被杀,就是死于流放地,或者卒不详。

这些君王自然不值得同情,但是与之同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个君王,还有君王所建立的朝廷,还有大量辅佐君王的贤臣良将,他们将何去何从哪?如果说以往国破了,这些知识分子还可以用自己的所学在新的诸侯处获得一席之地,然而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没有诸侯分封了,而是郡县制,没有六国的文字了,不仅仅是文字,连六国文字所记载的典籍都要一起焚毁,这能让知识分子服从吗?古文尚书的发现,不就是汉代重修孔子宅邸,在墙中发现的吗?这不正是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宁可被坑也不交书吗?这些人难道不想寻找机会报复吗?不想起兵讨之吗?
通过查资料,我忽然觉得,如果我是秦始皇的话,我不仅是不能安枕,而且会惶恐不安。

因为秦的统治是建立在强权之上的统治。

秦的管理体系,严重损害了各方的利益,而且法家独大的结果,就是即便发令的是一条狗,下面也会高效执行,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危机重重的沙上文明,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可以星火燎原。

通过对比秦统治的失败,我不难看出,一个体系的建立是要兼顾各方利益,要做到中庸才能稳固,才能高效运转。

那么在公司的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或多或少都有法家的影子。

以Q C D的平衡为目标的运营与供应链,以范围,成本,时间,风险,资源等为平衡的项目,以财务绩效为目标的财务,以规避法律风险为目标的法务,以满足顾客,股东,社会,员工,供方平衡为目标的C E O,以市场节奏为准绳的市场策划等等这一系列职能,凭什么为高举着顾客满意大旗的质量管理让路?如果公司都没有了,就不用讲顾客了,那些部门的诉求难道就可以忽视?就可以被压制
吗?难道企业主就是另一个秦始皇吗?
我在上一家的时候,和B E的m a n a g e r闲聊,我戏称在公司做体系太容易,几乎不用写什么,只要拿着标准去挑选已经有的流程就可以了,B E的老大说,你别忘了削足适履更容易。

在我学流程建立的课程中,老师讲任何一个流程,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是于流程相关的要素,与系统相关的流程相互博弈的结果,如果这个博弈在建立流程中没有完成,那么就会在执行中继续博弈。

对于那些老牌公司来讲,他们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要远远早于各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因此他们不可能为了9K而去改变自己,去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

相对而言,这种管理体系的博弈也早就完成了,运行就顺畅。

而我们是不同的,恨不得3个月就完成体系建立,1年就拿到证书,结果别说是削足适履,而是为履而足。

在建立的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积怨都是被强行按下,被扣上一个破坏公司首要任务的大帽子,不得不忍气吞声,只要证书一到手,他们能不跳出来报复吗?他们就不会在执行过程中博弈吗?你看看自秦后,法家的日子好过吗?太牛了,太辉煌了,结果树敌过多,即便黄老和儒家死掐,法家也捞不到机会再次雄起。

其实现在很多做体系的人倒可以庆幸,如果不是有质量证书的硬性要求,很多人早就死于公司政治了,要感谢这个救生圈。

应该说,秦的灭亡是变革过快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暴政,其内核已经被烧毁了,土崩瓦解是必然的结果,别说是胡亥,就是扶苏上位,始皇长生也是枉然。

这么看,很多公司急匆匆上马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必然会有推倒重来的一天,否则
就只能你写你,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