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师说_看当今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师说知识点检测
师说知识点检测《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测。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师说》的创作背景。
韩愈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风气盛行,人们普遍不愿意向老师学习,认为向老师请教是丢面子的事情。
韩愈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篇《师说》,批判了这种不良风气,倡导从师求学的精神。
在文中,韩愈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
他认为,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这里强调了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教师职责的经典定义。
“传道”,就是传授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受业”,指教授学业知识;“解惑”,则是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这一观点至今仍然被广泛认可。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中对于从师标准的论述。
韩愈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意思是不论地位高低贵贱,不论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打破了传统的以身份和年龄来衡量老师的观念,强调了以“道”为师的重要性。
在论证方法上,《师说》运用了对比论证。
比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通过古代圣人虚心向老师请教与当今众人耻于向老师学习的对比,鲜明地指出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错误。
还有“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将人们对待自己孩子和对待自己学习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有力地批判了那些不愿意从师学习的人。
文中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韩愈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我们也不能忽视。
“学者”在文中指求学的人,而不是现在所说的“有学问的人”。
“所以”是“用来……的”的意思,“道”指儒家之道。
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作者:李小光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中充满了先哲和先贤的教育思想。
作为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韩愈的教育思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尤以《师说》为代表。
其关于教师地位的思想启示我们应重视教师的地位;关于择师标准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关于教师任务的思想启示我们领悟“道”的真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握“业”的内涵,实施通识教育,理解“惑”的含义,实施启发式教育;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启示我们注重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韩愈师说现代启示一、关于教师地位的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师说》开篇即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老师,无论是“古之圣人”,还是“今之众人”,都应该向老师学习。
为什么呢?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跟随老师学习,就能使:“圣益圣”、否则就:“愚益愚”。
可见从师学习是很重要的。
从师学习是中国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之一。
韩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基于当时社会上普遍轻视教师,不尊重教师,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所提出来的。
在此背景下,韩愈提出“尊师重道”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
既对扭转当时社会不重师道、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教师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但当代人对这些关于尊师重教传统的认识应该是: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现在的教师倘若还有被尊重的感觉,应该程度没有这么夸张,也很难说是一种可明显感知的社会风尚了。
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一般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在目前知识经济条件下,当知识意味着金钱和价值时,代表知识的教师理应受到社会的青睐,教师理应在这个游戏中获得更大的回报,理应受到更高的礼遇。
文言文《师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典籍之一,其作者是鲁国的孔子弟子曾子。
曾子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的核心是教师,而教师的重要性则超过任何事物。
《师说》即为曾子对于教师的思考和体会。
文言文《师说》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说》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遍:我在为人谋划时是否忠诚?我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我是否将我学习的东西传承下去?”曾子还说:“走在人生的路上,总会碰到许多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我要着重选择那些好的方面去学习,而将不好的地方加以改善。
”《师说》是一篇具有极高思辨性的文章,对于教育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章中曾子首先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观点。
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目的是要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曾子认为教师担负着传承和带领下一代成长的责任,因此,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此外,《师说》还让我们看到了曾子对于教育的品格教育的重视。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可能不仅限于学校老师或者家长。
在曾子看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他的老师。
而且这位老师不仅带给他好的教育方法,还能够对他进行品格上的熏陶。
曾子认为,人的成长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在品格上的提升。
同时,《师说》还表达了曾子对于教育的方法论。
他认为,一个教师要想成为好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他还提出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思想,认为教师应该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并吸收这些优点成为自己的特长,而对于不足之处则应及时改进。
总体而言,《师说》是一篇思想深邃、富有启示的文章。
在当今社会,教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学问则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方法,希望我们都能受益于此,成为优秀的教师和有思想的人。
关于师说的演讲稿
关于师说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篇经典的古文——《师说》。
这不仅是一篇简单的文章,更是蕴含着深刻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的瑰宝。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针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他开篇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直接点明了师道的重要性。
在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们却认为是羞耻的,真是太奇怪了!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师说》这篇文章虽然创作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但其中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解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事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过程。
在日常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深化,还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持续、系统并逐渐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关注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
学科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应该在所教授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教育任务和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参加学科专业培训、学科研讨会等活动,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科专业水平。
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规律和学习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相关的著作、参加专业研讨会、开展教育实践研究等途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另外,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除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具备高度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
从个人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重读《师说》 反思今日教育之师生观
重读《师说》反思今日教育之师生观经典名作《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也是其阐述师道,师生关系的重要文章。
这篇文章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在官学为师时写的,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文章中的主要思想于今日的教育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朝科举制兴起时,尚未采取糊名制的考查办法,所以考试多流于形式。
因此考生为了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增加考中几率,多奔走于考前的投献诗文,或脱私人关系,故而学生不再重视学校学习。
即便是一举考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享受高官厚禄,便掷书本如敝屣,不再学习。
这导致唐代师道不严,世人以求师为耻。
韩愈不顾流俗的诽谤,不但自己敢于为师,而且写了此文,阐述自己对师道的看法。
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不学无术而又不肯从师求教的恶劣风气,鼓励自己的学生尊师重教,从师学习。
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他的师生观,对于今天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概括起来就是尊师爱生,和谐关系,教学相长,终身学习。
一、尊师爱生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美德,古人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所谓“天、地、君、亲、师”,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把“老师”等同于自己的生身父母,把“尊敬师长”等同于“孝敬父母”,认为父母给人以“性命”,老师给人以“慧命”,等等。
古人把老师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正如《吕氏春秋·尊师》里所说的:“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如今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在学校向老师学习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了,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了;市场经济发展以来,人们成才的途径多了起来,读书上大学也不再是获取财富、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韩愈的态度是尊师爱生。
即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尊重学生,不但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还要对学生有爱心。
从《师说》看当今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从《师说》看当今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论述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从教师的发展角度出发,旨在通过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标签:师说;教师专业发展;传道;授业;解惑前言《师说》出自唐代大文豪韩愈之笔,是一篇阐述师道的千古名篇。
《师说》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八年,即公元802年[1],距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不禁会问,这1 200多年前的著作对于当今社会关于教育、关于教师发展等问题的思考、阐释,究竟还有没有可借鉴之处呢?我想,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师说》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因为只有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精髓之处,才能将其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分析,从而来判断在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一现实社会中,教育及教师究竟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一、韩愈的《师说》1.创作背景。
《师说》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特别是士大夫阶层不重师道的不良风气而写的。
当时为唐德宗贞元年间,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捍卫古文运动的旗帜,他需要提倡师道,收招后学,以组织庞大的新的文化阵营[2]。
在此背景下,他写了这篇文章《师说》。
2.思想意义。
在《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师和能者为师的论断,阐明了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
韩愈不顾世俗和非议,坚持强调“人非生而知之者”,要想“解惑”,就必须“从师”,而且还提出了“从师”是为了求学问、明道理,而不在于年龄的少长和身份的贵贱[1]。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于阐明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师道的社会风尚。
这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3.进步意义。
韩愈在他的这篇《师说》中阐述了一些精辟深刻的道理,直至今日,仍发人深思。
诸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他的这些见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社会“师”的神秘性和等级观念,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
韩愈《师说》的教师观及其启示
韩愈《师说》的教师观及其启示韩愈《师说》的教师观及其启示《师说》一文是韩愈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著。
学校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参与。
关于教师问题,从古至今许多教育家都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
其中不少思想观点对于现代教师仍有借鉴意义,并为当今教师问题的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而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则首推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768-824)所著的《师说》。
《师说》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是韩愈关于教育问题的专论,其内容总结并发展了古代教育家尊师重道的思想,结合作者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全面论述了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等问题。
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韩愈《师说》的教师观《师说》全篇仅五百余字就将教师问题论述的精辟深刻。
《师说》全文围绕教师这一中心,对教师的地位、任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下面就对这些方面分别进行具体阐释。
1.1 “古之学者必有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良好的尊师传统,但从六朝开始,这一传统逐渐弱化,到唐朝后期,教师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学校不再是获得高官爵禄的主要阶梯,学生不再重视学校学习,最终导致唐代的师道之不严。
当时的情况就如唐人柳宗元所描述的:“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
”[1]世人皆不以相师为荣,反而以求师为耻。
《师说》首句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
”即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
文章一开始就紧扣题目,一语破题,点出了“师”字。
并用“必”这个表示肯定的语气副词,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指出教师工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
“师”对“学者”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有”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间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了。
紧承下文"解惑",从解惑的角度,也就是从反面,对当时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一种:"耻学于师",羞于承认教师的恶劣风气进行了批判,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说中教师的职责
师说中教师的职责一、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教师是社会的培养者和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教育教学的职责2.1 传授知识教师首要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他们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
2.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个性化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
他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目标。
三、学生管理的职责3.1 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和纪律。
他们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
3.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
他们可以开展心理辅导、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心理素质。
3.3 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教师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他们应该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3.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他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质。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职责4.1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他们可以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2 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改革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改革,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2)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标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引言概述: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因素、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1.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涵盖了教师的认知、情感、技能和态度等多个方面。
1.3 教师专业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变革和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而进行的自我提升和成长。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1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2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3.1 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学历、专业素养、职业动机等。
3.2 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文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
3.3 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社会认可度、职业发展机会等。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4.1 学习提升:包括参加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
4.2 实践反思:包括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
4.3 专业交流:包括与同行交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等。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5.1 多元化发展:教师将面临更多元、更复杂的教学挑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5.2 科技化支持:教师将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3 国际化视野:教师将积极融入国际教育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
结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
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愿每位教师都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师说》知识点
引言概述:《师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它以教育为主题,对教师的角色和职责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在上一篇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师说》中的知识点,并从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教师的品质与修养1.1忠诚教育事业1.2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1.3尊重与包容学生个体差异1.4爱心与责任心1.5公正与公平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2.1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2.2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2.3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2.4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计划2.5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1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3.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3.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四、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目标4.1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4.2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4.3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4.4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4.5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五、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发展5.1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5.2参与专业发展活动5.3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5.4追求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5.5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总结:通过对《师说》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品质、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育理念和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教师的品质与修养对其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而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目标能够促进学长与全面发展。
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发展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提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思想道德涵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师说》有感
《 师说》 是我 国唐代著 名文 学家、 教育家韩愈写 的一篇论 教
育 的专文。韩愈所处 的时代 , 正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结束后 , 逐
韩愈在 《 师说》 中详细地论述 了师 与道 的关 系 ; 与业 的关 道
系 ; 有师与生 的关 系 , 还 他既肯 定 了教 师在传道 、 授业 、 惑方 解
互相拉拢 、 互相利用 的庸俗关系 了, 那些 当官做老 师的 , 以抬 借 高 自己的地位而收弟 子 , 弟子 以求得升官的资本而拜 当官 的为
点, 我们 只要把 道的儒家 仁义道德 的含义舍 去 , 解为一种 主 理
老师。既然他们都 已经有了当官的途径 , 那又如何要 “ 重道” 义 、 呢? 信仰 和理想 , 那么它就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教育思想 。教 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尊师 了。而且 当时 的唐朝 国势和 教育 的衰 师承担 的社会 责任是离不开政治信仰 和理想 的, 离开政治信仰
多途 径 中 , 遍 存 在 着 重 视 业 务 素 质 的培 养 而 轻视 思 想 道德 建 设 的 现 状 , 际 上 , 师 思 想道 德 涵 养 是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途 径 。 普 实 教 韩 愈 在 当 时 不重 视教 师 的情 况 下 仍 要 坚持 “ 其 道 ” 这对 于我 们 今 天 的 现 状 确 实有 启 发 意 义 。 信 , 关 键词 : 师说 ; 想道 德 涵养 ; 师专 业 化 ; 径 思 教 途
但是 当今现状是不容乐观 的 , 市场经济下 , 国际国 内环境 道德素质是最重 要的素质 , 是灵魂 。 以, 所 如果能通过加强教师
的变化对教师思想道德观念造成 冲击和影响 , 在经济全球化背
师说从师的标准
师说从师的标准
首先,师者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
作为学生的楷模,师者应该以身作则,言传
身教。
他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做出有损学生形象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师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
业素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
同时,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能够让师者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情况,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
再者,师者应该具有耐心和爱心。
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爱心的工作。
师者应
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师者也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最后,师者应该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
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师
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总之,师说从师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师者具备高尚的品德、扎实
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耐心和爱心以及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
只有具备了这些标准,师者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希望每一位师者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说》中的教师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最新文档
师说》中的教师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
它的教育思想意义在于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师道的观点,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为我国教育史提供了新的比较进步的见解。
《师说》这篇文章虽然只有456 个字,但它精湛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历代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关于教师问题的见解,对我国当今的教育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师说》关于教师理论的阐述(一)教师的地位与角色《师说》开宗明义说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简单的几个字,就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这是对教师地位的最好说明。
韩愈从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即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人的知识学问,都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
他认为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的,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从“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这句话对教师的又一角色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教师是让学生从“有惑”到“无惑”,从“不知”到“知”的人,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用一个疑问句来引发人们的思考,他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是否肯于“从师而问”。
韩愈坚信,智慧的本质是“从师学习”,因为在其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启迪心智、开发潜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由此可见,教师又是学生智慧的启蒙者。
(二)教师的任务在论述教师的任务方面,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我国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完整地对教师职责进行的论述。
所谓“传道”,就是继承和发扬道统,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所谓“授业”是指传授古文六艺之类的文化知识经典;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惑。
教育学论文 师说新语
师说新语中学时代是背过《师说》这篇课文的。
怎么说呢,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不求甚解。
现在回过头来想,大概是因为当时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吧。
如今,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已经有了为人师表的意识,再回过头来读《师说》,想法颇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早在唐代,韩愈就以如此精炼的语言指出了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教学任务,很好的为教师这个职业下了一个定义。
也使我不由得对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当代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当时韩愈认为,只要是知道的比你多,仁义道德方面超越你的,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今天这个时代,这句上从广义上来讲仍然是没有错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他们都可以是你生活的“老师”。
但是,就狭义上而已,如果专指我们这些学校里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师的话,当然不是身上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来当教师。
你必须还要具备一些知识和仁德以外的东西,比如教学智慧,教学情感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
由公式可看出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当代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我认为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德”仍旧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有句话我一直和赞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崇高的师德是评价一个当代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只有师德崇高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例如,在教学中既要对优秀生给予必要的关注,又要尊重学困生,给他们以特别的“爱”,正视学生智力发育不良的现实,理智对待学生的过错,不歧视、挖苦学生的缺陷,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对所有的学生,广布慈爱的辉光,普施平等的理念。
若此,你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伴随着学识的不断丰富,视野的不断开阔,能力的不断提升,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必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心。
《师说》原文译文,说明教师作用、从师学习以及择师的必要性
《师说》原文译文,说明教师作用、从师学习以及择师的必要性作者:韩愈(唐)韩愈纪念馆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从师的标准
师说从师的标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个优秀的师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符合一定的师德师风,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和榜样。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标准呢?
首先,师从师的标准在于品德高尚。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言行端正,举止得体,言语文明,不说粗话,不说伤人的话,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师从师的标准在于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再次,师从师的标准在于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激励他们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师从师的标准在于不断学习和进步。
教师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优秀的教学能力、关爱学生的情怀和不断学习进步的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和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师从师的标准,是一个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在心并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韩愈师道观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启示
韩愈师道观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启示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教师,为人师表,无尚光荣,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他选择了培养和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
因此在教师事业中自我教育的任务就具有崇高的意义。
以发展自身素质为前提,才能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这说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也说明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逐步向纵深发展,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也处于快速变迁之中,教师所面临的道德情境日益复杂,教师所承受的社会角色多样,教师经常会遇到与角色冲突的道德选择。
在复杂的道德情境中认识、判断、处理、选择、决策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教师道德水平的体现.然而一些道德水平低的教师常常会陷于道德困境。
例如, “范跑跑"、教师体罚学生、教师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屡屡见诸报端。
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
因此,就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已成为教育事业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韩愈师道观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唐朝是当时东亚的文明中心。
高度发达的政治和经济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并完善了教育管理体制。
安史之乱后,教育受到冲击,学校冷清,官学不振。
①《师说》即在此背景下完成。
“存师卫道"的基本精神和劝人从师的思想成为文章的主旨。
韩愈的师道观蕴涵了多重教育思想。
道存师在,术业专攻、不耻相师等观点,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指导意义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热爱教育《师说》开篇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就是传授思想,讲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人皆有惑,有惑就要从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得其解”。
另一方面,从师是为了学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教师专业发展及其评价
a
13
3.能力----一般能力(智力) 专业特殊能力 *与教学实践相关的 *深化教学实践认识的
a
14
4.专业态度-----职业理想追求 职业热爱程度 职业满意程度
a
15
5. 专业意识-----教师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 教师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壮况的意识 教师对自己末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
国是移民国家,热情开放富于创新精神,适合沉
稳低调的儿子。”
a
6
*南存辉 正泰集团董事长: “我常常给小孩子 们 讲,我可能不会有很多的金钱留给你们,但我的 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可宝贵。”
*郭家学 东盛集团董事长: 从小要自立,在正 常状态下去生活学习。
*吴良定 中宝企业集团董事长: 对子女的要求 是四句话:知书达理、风度翩翩、满腹经纶、奉 献社会。
a
16
正气----才气----书卷气----神气----锐气-----
a
17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贡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 吕型伟
a
18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意义
A.现代教育评价的特征
1.指导性 2.连续性 3.综合性 4.测量性
a
25
*树立现代观念
(1)终身教育与学习观 观念:打破一次教育享用终生。 目标:将教育覆盖到社会全员和人的一生,使之 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方式:以教育为主导的学习的终身化和全员化; 强调集体、团队和全社会学习意识、学习环境、 学习方式、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
a
26
(2)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观念:社会乃至于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平衡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9]。 2.今之理解。今天的“惑”,指的是是学生个人经验的方
方面面[6]。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疑惑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
越复杂。这不仅包括学业上的困惑,同时,还包括心理上的 困惑。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学 生困惑所在的能力,深入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能力。因此, 从这一方面来讲,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 点要求:1)解学生学习之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把它说出来, 性格外向的学生可能会坦诚的讲出他们的困惑所在,而性 格内向的学生就未必会如此。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 敏锐的眼光,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理,或者通过观察他们的 一言一行,或者通过检测他们的学习水平,总之,教师要能 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之处。因此,对 于教师而言,又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人民教 师应具有敏锐的眼光与洞察学生心理的能力。2)解学生心 理之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小孩……当然,学生也不例外。为 此我们要求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因为,教 师只有具备了一些心理知识之后,再来处理学生各种各样 复杂的心理问题时,才会显得更专业,更有效,而不至于给 学生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或是不利因素。要知道,教师的一 个简单行为或简单决定,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 展。因此,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对于教师还提出了一 个重要且必要的要求,即: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一 定的心理专业知识。
Theory Researc h
学 ★★ 理 ★★ 论
从《师说》看当今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杜怡
(陕西师范大学 化材院,西安 710062)
摘 要:通过论述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从教师的发展角
度出发,旨在通过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师说;教师专业发展;传道;授业;解惑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 (201 1) 1 2-021 0-02
210
前言 《师说》出自唐代大文豪韩愈之笔,是一篇阐述师道的 千古名篇。《师说》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八年,即公元 802 年[1],距今已有 1 200 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不禁会问,这 1 200 多年前的著作对于当今社会关于教育、关于教师发展等问 题的思考、阐释,究竟还有没有可借鉴之处呢? 我想,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师说》这篇 文章的创作背景、思想及其进步意义。因为只有在明确了 这些问题之后,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精髓之处,才能将 其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分析,从而来判断在今天我们所处 的这一现实社会中,教育及教师究竟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之处。 一、韩愈的《师说》 1.创作背景。《师说》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特 别是士大夫阶层不重师道的不良风气而写的。当时为唐德 宗贞元年间,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捍卫 古文运动的旗帜,他需要提倡师道,收招后学,以组织庞大 的新的文化阵营[2]。在此背景下,他写了这篇文章《师说》。 2.思想意义。在《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师 和能者为师的论断,阐明了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韩愈不 顾世俗和非议,坚持强调“人非生而知之者”,要想“解惑”, 就必须“从师”,而且还提出了“从师”是为了求学问、明道 理,而不在于年龄的少长和身份的贵贱[1]。由此可见,这篇 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于阐明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 性,形成重视师道的社会风尚。这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3.进步意义。韩愈在他的这篇《师说》中阐述了一些精 辟深刻的道理,直至今日,仍发人深思。诸如“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等等,他的这些见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社
[8]刘纯,石莉萍.论师者“传道”之重[J ].教育教学研究,2009,(4).
[9] 彭梅《. 师说》中的师生观及其现代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9,(6).
(责任编辑 / 石 银)
211
(二)授业 1.词典释义。所谓授业,即指讲授《诗》、《书》、《礼》、 《易》、《春秋》等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9]。 2.今之理解。今天的“业”,是指反映人类前沿探索成就 并被不断反省淘洗的基础知识[6]。 在当今社会中,我对于“授业”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 而言,更多的指的是传授知识,即课本知识。从 2002 年起, 我们一直提倡基础课程改革。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 实施,知识的范围越来越广,那么,相对于传授知识的主 体—— —教师而言,要求也师,应有以下几点要求:1)授专 业知识之业。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 一桶水。然而,现在看来,这仅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恐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口井才行吧!不仅如此, 这口井还得时常更新,时常深凿才行。对于教师而言,要想 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那么就必须巩固与加强自己的专业 知识与技能,仅仅有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时 时更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不 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 必要条件就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过硬的与时俱 进的专业知识。2)授综合知识之业。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 才已不再是过去所讲的“专才”,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全 才”。从根本上来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的全面发展[9]。既然学生需要全面发展,那么教师也就必须 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出全面发展 的学生来。很显然,这对于当今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 熟知与自己专业学科以外的知识。因此,在此意义上,我们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条件,即:一名 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的广泛的专业知识与 非专业知识。 (三)解惑 1.词典释义。所谓解惑,是指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的
(一)传道 1.词典释义。所谓传道,意即传授古代圣贤的学说[5]。 2.今之理解。今天的“道”,更多的是指人类的普适价值 观,代表着人类在德行思考方面的最高成就[6]。所谓“传 道”,是针对教师而提的。现代择聘教师要看其是否“知足 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是否懂得友爱诚信等人类基本 道德等等,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道[7]。 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所传之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 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传优秀品德之道。正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学生健康发展道路 上的领路者,首要的且最为重要的便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向 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首先是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 如果只是各种具体的知识,而不懂做人行事之道,那么教 育可能塑造出来“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却难以培养出 “才高八斗”的有用之才[8]。因此,当今教育中,我们对于教 师专业发展的第一个首要条件即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会“师”的神秘性和等级观念,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 二、《师说》对于当今教师发展的启示 1 200 多年过去了,虽然“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
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直 到今天,仍然是关于教师职责、教师发展的精辟阐述,至今 仍作为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被我们深入而广泛地研究着[3]。
收稿日期:201 1 -02-1 6 作者简介:杜怡(1 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化学学科教育的研究。
JiaoYuLiLunYanJiu
☆教育理论研究☆
应是一个思想品德优秀的好人。2)传坚韧精神之道。从古 至今,凡是成大事者必有一种坚忍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 气节。特别是在今天这一浮夸、散漫的社会背景之下,要想 有一番作为,更是需要一股永不言弃的精神气。因此,为了 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试图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培 养他们的这种精神,这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更离不开教 师的努力。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来看,我们对于教 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即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是一个具 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人。3)传圣人之道。虽然今天的社会较 之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 而,并不是所有的古老的东西我们都要摒弃。泱泱中华五 千年来所传承下来的圣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 人的思想的发展都是无价之宝,我们不仅不能摒弃,相反, 我们还要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学习。因此,从 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来看,我们对教师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是一个具有一定圣哲思想即一 定文化底蕴的人。
社,1 997:8.
[2] 刘衍.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导读:第 1 版[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0:1 2.
[3] 王彬,崔国政.唐宋八大家名篇赏析与译注—— —韩愈卷:第 1 版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 997:1 .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 1 版[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3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6]魏智渊《. 师说》的尴尬[J ].河南教育,2008,(2).
[7] 王茹.从《师说》看韩愈的教师理论[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3).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近几年来讨论的最频繁的教育 名词之一。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 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 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 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4]。其实,今天再读 《师说》,你会发现,其中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另有 别论。
后记 诚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对于教师专业发 展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不管怎样,我们的目的始终不变: 通过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 质,最终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努 力贡献的全面发展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