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
(mg/m3):
30
前苏联MAC
(mg/m3):
废弃处置方法:
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3003
UN编号:
1005
IMDG规则页码:
2104
包装标志:
6;32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
分子结构数据:
暂无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72.氢键供体数量:13.氢键受体数量:1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7.重原子数量:18.表面电荷:09.复杂度:0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氨安全技术的详细说明和指南。

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和制造业。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氨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操作在使用氨时,请始终遵循以下安全操作指南:1.保护装备:确保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保护您免受氨的损伤。

2.通风系统:使用具备良好通风系统的设备和工作区域。

这将有助于减少氨的浓度并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3.泄漏处理:对于氨泄漏事故,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并迅速清理泄漏物。

4.存储和处理:在存储和处理氨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准则。

确保存储区域具备适当的标识和隔离条件,以防止事故发生。

5.培训和意识:提供必要的培训,以使相关人员了解正确使用和处理氨的方法。

通过增加意识,可以减少潜在的危险情况。

紧急响应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以下步骤来应对氨相关的事件:1.呼叫紧急救援: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向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2.暴露处理:对于暴露于氨的人员,立即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区域,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确保受伤者尽快得到医疗帮助。

3.整理事故:在处理紧急事件后,应尽快进行事故清理和恢复工作,以恢复正常工作环境。

结论正确的氨使用和处理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安全操作指南和紧急响应步骤。

然而,对于特定行业和情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措施和培训。

务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在使用氨之前仔细阅读和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011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011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0 名称及属性中文名称:氨气、氨化学式:NHP分子量:17.031熔点:-77.7 C沸点:-33.5 C外观: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 CAS 登 录号:7664-41-7 EINECS 警示术语 R : R10R11/R23/24/25/ R36/37/38安全术语 S : S7/ S9/S16/S26/S45/S36/37/39包装类别:052爆炸上限%(V/V): 27.4 运输储存:耐压铁罐密闭储运,储存环境须通风、 氨气:是一种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

溶于 水、和。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

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

用于制、 铵盐和类等。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 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2.0管制信息不受公安部门管制。

3.0 理性化性质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英文名:Ammonia 管制类型:易燃、有毒、环境危险物 闪点:11C 密度:0.771g/L 水溶性:极易溶于水 应用: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登录号:231-635-3危险品运输编号:UN1005/2073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爆炸下限%(V/V): 15.7阴凉、干燥,远离火/热源、易燃易爆品沸点(C ) : -33.5稳定性:正常情况下稳定,450〜500 C 时分解为氢和氮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0应急处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 2%#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min 。

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氨气 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 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氨气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版本: 1.0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气化学品英文名: Ammonia, anhydrous产品编号: -企业名称:上海百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地址:上海奉贤区柘林镇联业路918弄26号邮编: 201400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气体。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会中毒。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液化气体易燃气体类别 2皮肤腐蚀 / 刺激类别 1B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3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险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1 易燃气体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1 吸入会中毒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77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 P381 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分子式: NH3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17.0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氨CASNO:7664-41-7 有害成分:氨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环境危害:氨对周围环境有不利的危害,应严防氨泄漏。

燃爆危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五部份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第六部份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部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基本信息
物质名称:氨
英文名称:ammonia
CAS号:7664-41-7
化学品俗名
氨气(液氨)
联合国编号(UN No.):1005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03
熔点(℃)
-77.7
相对密度(水=1)
0.82(-79℃)
沸点(℃)
-33.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6
引燃温度(℃)
65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泔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錡围堤或就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NH3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NH3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liquid ammonia化学品别名:液氨|氨气CAS No.:7664-41-7EC No.:231-635-3分子式:NH3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 2;高压气体,压缩气体;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1B;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1;急毒性-吸入,类别 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易燃气体,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会中毒,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液氨(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氨(氨水见表1-20)中文名: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ammonia 标分子式:NH 分子量:17.03 CAS号:7664,41,7 3识危规号:23003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理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化熔点(?):,77.7 沸点(?): ,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 性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相对密度(空气,1):0.6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 质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闪点(?): 聚合危害:不聚合燃爆炸下限(,):15.7 稳定性:稳定烧爆炸上限(,):27.4 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 爆引燃温度(?):651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炸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性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33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 30 前苏联MAC(mg/m)20 33毒美国TVL,TWA OSHA 50ppm,34 mg/m; ACGIH 25ppm,17mg/m 3美国 TLV,STEL ACGIH 35ppm,24mg/m 性 3急性毒性: LD 350mg/kg(大鼠经口) LC 1390mg/m,4小时(大鼠吸入) 5050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对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人体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氨;氨气(液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氨气(液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氨气(液氨)
中文名 7664-41-7
英文名:Ammonia 分子量:17.03 RTECS 号:B06750000
UN 编号:
1005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IMDG 规则页码:210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理 主要用途: 化 性 熔点: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规火险分级:乙
燃 闪点(℃):
无资料


爆炸下限(V%):
15.7
自燃温度(℃):651 爆炸上限(V%):27.4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 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险 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
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接触限值:
毒 侵入途径: 性 危 毒性: 害
中国 MAC:30mg/m3;苏联 MAC:20mg/m3 美国 TWA:OSHA 50ppm,34mg/m3;ACGIH 25ppm,17mg/m3; 美国 STEL:ACGIH 35ppm,24mg/m3 吸入
稳定性:稳定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液氨;氨气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ammonia liquefied;ammonia gas分子式:NH3相对分子量:17.03(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7664-41-7(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黏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中度中毒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窒息。

可并发气胸或纵隔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性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液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液氨)
)30前苏联MAC(mg/m3)20
美国TVL-TWA OSHA 50ppm,34 mg/m3;ACGIH 25ppm,17mg/m3
美国TLV-STEL ACGIH 35ppm,24mg/m3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相对密度(空气=1):0.6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闪点(℃):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15.7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27.4
个人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
引燃温度(℃):651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中文名称2:氨气(液氨)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28CAS号:7664-41-7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氨气MSDS安全特性说明书

氨气MSDS安全特性说明书
刺激性:
氨气强烈地刺激鼻子、喉咙和肺。
致敏性:
腐蚀皮肤。
致癌性:
氨气未被NTP、OSHA及IARC列为致癌物或潜在致癌物。
其他:
老鼠连续暴露于180ppm的氨气中90天,其器官和组织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状况。49只老鼠中的12只在380ppm的氨气中有轻微的鼻腔刺激症状。在655ppm中,51只中的32只在25天后死亡,50只在65天后死亡。
吸入(主要)、皮肤或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
急性潜在健康影响:
暴露途径:
眼接触:暴露在氨气中会对眼睛造成中度到重度的刺激。
吸入:氨气强烈地刺激鼻子、喉咙和肺。症状可能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恶心。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会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上呼吸道易受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封闭气路)。声带在高浓度下特别容易受到腐蚀,下呼吸道伤害会造成水肿和出血。暴露在5000ppm下5分钟会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接触蒸汽会造成刺激和灼伤。接触液体会造成组织冻伤并伴碱性灼伤和脱水。
多次暴露的潜在健康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
症状:皮肤长期或多次暴露会引起皮炎。
损害器官:眼睛、皮肤、中枢神经及呼吸系统。
过度暴露造成的病情恶化:对哮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皮炎和眼科疾病会由于暴露而加重病情。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处置方法:
未使用过的产品/空的钢瓶:将空的钢瓶及未用的产品返回给供应商。不要将未用的产品擅自处理掉。少量氨气可通入水中。十份水与一份氨气的比例可足以处理氨气,事后的氨水应中和后再根据规定处理掉。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msds

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msds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氨7664-41-7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
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回目录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分子式: NH3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17.0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氨CASNO:7664-41-7有害成分:氨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第六部份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第七部分包装与储存注意事项:易然、有毒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卤素(氟、氯、溴、碘)、酸类等分开存放。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性措施。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糟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第八部份接触控制/个人防护最高允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 引言本技术说明书旨在介绍氨气的安全使用技术,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氨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 氨气的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在高浓度下具有剧毒。

使用氨气时应注意密闭环境,以避免泄漏造成的危险。

3. 氨气的安全使用技术3.1 储存氨气储存要求使用特制的氨气,并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避光的地方。

同时,要定期检查的密封性,确保没有泄漏。

3.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氨气应妥善固定,防止其滚动或倾斜。

运输车辆应配备专门的氨气泄漏探测设备,以及紧急处理措施,以便在发生泄漏时及时处理。

3.3 使用在使用氨气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和手套。

同时,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紧急处理方法。

3.4 废弃物处理氨气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废弃物应密封包装并标记清楚,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氨气事故应急处理4.1 泄漏事故一旦发生氨气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戴上防毒面具,确保呼吸道畅通;- 立即远离泄漏源,寻求安全地点;- 关闭泄漏氨气的阀门(如果有条件);- 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4.2 中毒事故如果有人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 紧急呼叫医疗救援;- 给予中毒人员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CPR)。

5. 结论使用氨气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技术,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应定期检查设备和储存环境,确保其安全可靠。

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 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 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 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回目录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 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 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 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 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 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 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回目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分子式: NH3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 17.0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氨CASNO:7664-41-7
有害成分:氨含量:≥99.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剌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
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剌激反应,出现鼻炎、
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
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
肝损伤。

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如氨溅入眼
内,可致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环境危害:氨对周围环境有不利的危害,应严防氨泄漏。

燃爆危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
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就医。

第五部份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
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
火。

第六部份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
器,穿化学防护服。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
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
力通风(室外)。

也可将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
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
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
稀酸喷洒设施。

第七部分包装与储存
注意事项:易然、有毒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卤素(氟、氯、溴、碘)、酸类等分开存放。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性措施。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火花的机械设
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糟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按规
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第八部份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保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份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度℃): -77.7 相对密度(水=1): 0.82/-79度℃
沸点(度℃): -33.5 相对密度(空气=1): 0.6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4.7C
临界温度(度℃): 132.5 临界压力(MPa): 11.40
辛醇/水配系数的相对数值:无资料
自然温度(度℃): 651 闪点(度℃):无资料爆炸下限(V%):15.7 爆炸上限(V%): 27.4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等。

第十部份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位:稳定。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
避免接触条件:明火、高温。

氯仿、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第十一部份毒理学资料
毒性:属低毒类。

LD50: 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837ppg/1小时(小鼠吸入)。

第十二部份生态学资料
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具体资料。

第十三部份废弃处理
对氨的残余品用大量清水稀酸中和后排放。

第十四部份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UN编号: 1005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钢瓶、不锈钢贮罐。

运输注意事项:夏季应早晚运输。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份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