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之怪现状
学堂,抑或衙门
而 且 越 来 越 强烈 。比 如 说 福 利 ,大 学 分房 子 、分 办 公 室 , 师一 教
些 学术精 英们 整天 思考 的 ,就 是怎 样打动 领导 、投 领导 所 高校行 政化 管理 ,制造 了学 术权 力寻租 ,也为 高校腐 败
设法去谋求副院长、 长, 院 自己的 学 术 也 就 随 之 荒 芜 ( 切 地 说 , 确
学研 究等产生根本性影 响。 行政 管理 ,强调的是政 绩。高校看重 的是能彰显政 绩的论文发表数量 、 课题经 费数量 、 专利 数量 。因
此 ,对教 师的 考 核 均 采取 数量 指 标 ,要 求教 师 一 年 发 表 多 少论
么 突 出。 张 鸣 : 在 建 国之 前 , 中 国 大学 是三 足 鼎立 ,一 个 是 国立 大
诸 多实 惠 ,获 取课 题经 费更 容易 ,享受 职务津 贴更 高 ,房 子 分 得更 大 。一个教授 即使 当上 一 个副处 长 ,其 争取 学术资 源 的能力 也会 因此 而提高 若干 倍 ;而先 当上 “ 长”再 反过 来做 教 授 ,则更 容易 。这 是与 我国大 学 的资源 配置 模式 密切相 关 的 。目前 我 国的大 学不是 教授 治校 ,而 是行政 治校 ,资源 配
短 时间里 会积 累出诸 多论 文 、著 作 ,由此获 得学 术地位 ,也
见怪 不怪— —他拉 来课 题 , 自有人 会帮 他做;他没有 论文 , 自 有人 会帮他 写 ;他 没有书 ,自有人 来替他 主编 。
张 鸣 : 我 国 高校 目前 的状 况 表 明 ,我 国的 大 学 与 其说 是 办 学机 构 ,不 如 说 是 一 级政 府 。大 学 里 的行 政 化最 腐 蚀 教 师 队伍 ,
当前教育之怪现象及其深思考
当前教育之怪现象及其深思考
陈飞
【期刊名称】《高教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与素质教育严重相悖离的令人痛心的现象,本文分析这些复杂的现象,剖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相应的积极对策:一、迅速出台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建立和发挥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机制和功能.高考应在考试中明确安排实践与创新的测试评价内容与比重,改革高考笔试成绩定一切的现行做法,将一些实践创新能力的测试分解到中学各个年级中去落实.二、建立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坚决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三、建立、健全一系列具体的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机制并严格执行,增强执法力度:收费收支两条线制度,教育"110"举报报警专项服务,分片包干责任制.
【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陈飞
【作者单位】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研究所,福建,南平,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当前农村语文学习之怪现象 [J], 李建芳
2.当前体育报道功利化"怪现象" [J], 倪沫
3.当前体育报道功利化“怪现象” [J], 倪沫
4.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理拓深的前提反思 [J], 叶方兴
5.对中小学教育种种
『怪现象』的微思考 [J], 王红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学目睹之怪现状
中国大学目睹之怪现状大学在中国公众的认知中一直是一个社会智识、道德追求和创新能力的象征,而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的建树却并不如意。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大学在数量方面(如博士学位获得者和论文发表数)有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怪现状。
从人文社科领域而言,有些现象已经与社会的舆论风向的异化互为表里,其中涉及的就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一是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是指对“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怀疑和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的轻鄙以至敌视。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载《余英时文集》第2卷)。
目前,反智主义也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大学管理模式。
这首先突出地体现在用数量来管理学术的现象,即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准。
在某些学科领域(如法学)“核心期刊”又进一步被分为不同档次。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已成为大学评定职称、奖金收入、提高学术地位的最重要基准。
这是典型的反智主义,因为这是对学术研究和学者的蔑视。
反智主义在大学弥漫的结果,就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者有无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早已无人关注,而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通常都会得到单位的包庇(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仅停留在口号上)。
其次,在中国大学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另一特色标准是申请到多少课题及科研经费,其中又分为从国家重点课题到地方项目的各种档次。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反智主义,因为除少数专业需要经费从事实地考察外,人文社科研究与课题经费无关。
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条件主要取决于学术自由和出版自由,同时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及档案文献。
但在中国,学术自由和出版自由仍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大学内也几乎没人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外文图书资料(据了解这些科研经费本来可以用于大幅度提高大学教师基本工资,但只有少数申请人才能获取)。
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自1993年“电化教育”正式更名为“教育技术”以来,教育技术在中国已经历了十多个春秋。
这十年以来,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教育技术学也正一步一步地误入歧途。
2002年,曾在北大BBS出现过并由多家教育技术站点转载的檄文《炮轰教育技术:我的一张大字报》,文中言辞激烈,猛烈抨击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存在的某些问题,其中某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个人感***彩浓厚且不甚系统。
教育技术学步入怪圈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文意在以旁观者的角度,将教育技术学十年以来出现的各种“怪状”罗列出来,在争论中促进教育技术的反思和发展。
估计本文公诸于众之后,会有许多人视之为“异端邪说”,不论有何种评论,也尽在笔者意料之中。
特别声明:本文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但作者无意全盘否定教育技术学的成果,也无意否定专家的研究成果,只是抱着“理性批判”的态度就事论事。
如果被认为是胡说八道,业界人士尽可一笑置之或无情批判。
一、学科定义:全盘西化在我国教育科学里,完全照搬它国定义而且如此字斟句酌而且争论不休的,恐怕只有教育技术学一家。
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界,AECT的定义被视为“至尊”,尤其是AECT‟94定义在我国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被视为“红宝书”,以至于AECT‟94定义成为研究的起点,论文中引用的不计其数。
然而,据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赵勇称,AECT的定义在美国教育界也鲜为人知,并对国内教育技术界如此热衷于AECT定义而且争论不休表示不理解。
当业界对AECT…94定义仍津津乐道的时候,传来AECT‟2004(或称2005)定义出现的消息。
这又引发了对AECT 2004定义研究的热潮,这里引用华南师大焦建利博士翻译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有人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改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叫好,有人为加入“符合伦理道德的”鼓掌,也有人迷惑,也有人批评。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世界上最长的论文有多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史上最长毕业论文”发出的呐喊2010年,成都西华大学大三学生杨锐做了一件很惊人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撰写一篇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十年发展之怪现象》的论文,全文达16万字,被称为“史上最长毕业论文”。
高校扩招、产业化、大学风气之怪……文章中,杨锐尖锐地总结了当前高等教育中30多个亟须改变的问题。
他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亲历了其中的70%~80%的怪现象,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有70%的学生对大学教育不满意。
杨锐的发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学森之问”。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钱学森不止一次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发问,是横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道艰深命题,听说就连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也给不出满意的答案……大学生杨锐萌发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是受到了“钱学森之问”的影响。
同时,他也耳濡目染了大量大学里的怪现状。
大学,一直被人们誉为象牙塔,但是自2009年以来,我们却看到了象牙塔里乱象丛生。
先是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学校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随后发生了“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唯一的不同是把“江苏”两字替换成了“山东”……前不久,西安交大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也因学术造假被取消职务并解聘,这名教授没有专门从事过该专业的研究,却拿着这个专业的成果去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不管杨锐的毕业论文最后能否通过,他敢于这么做,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因为毕业论文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涯的收官之作,很少有人会在这个上面冒风险。
他直接倒戈,将矛头指向自己所处的高等教育环境,敢于在铁屋里发出呐喊,其独立的思想和果敢的行动令人敬佩!。
我国高校近年来目睹之怪现状
论等 。 后来个别 比较受欢迎的校长, 如丁石 孙, 在离开北大之前 , 一直在上课 。 可是如
今, 不仅校长不上课 , 副校长基本上不上课 , 而且据说 , 经校长恩准 , 一批院长和系主 任也 可以不上课 , 甚至连听课也没有 。 总之 , 在课堂 里见 不到他们 的身影。 个别系主
任和 院长 , 还可以半年在 国外混 , 半年在 国内混。 一位在北 大当了十多年 的校 长, 不 是靠在课堂上和学术报告 中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尊敬 ,没有给人 留下他在学术上 的 印象 的痕迹 , 而是靠 唱流行歌 曲来和学生 “ 近”, 亲 据报道 , 这种 “ 亲近 ” 被说成是
现状 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 已经形成一种趋 势。
第一个怪现状 : 学校里不教书 的 “ 官员”愈来愈多。 我上大学和 刚当助教 的那
几年 , 北大 的校长和副校 长, 除马寅初年老、 隆基是党委书记不上课外 , 江 所有 的副
校长、 教务长、 系主任 , 包括总务长一律都在上课 。 即使 马寅初和江隆基不上课 , 他 们也常去听课 。 马寅初每当研究有心得 , 便不定期 给全校 开讲座 , 例如讲他 的人 口
18 《 1 科学文化评论》 第 6卷
第 3期 (0 9 18 O 2 0 ) 1—1 2
学术沙龙
我 国高校近 年 来 目睹之 怪现 状
武 际可
近年来 ,国家对科学 技术重视 的口号喊得愈来愈响 , 科教兴国”、 科学发展 “ “
观”、 创新型国家 ” “ 流大学” “ 、一 等等 , 不一而足。 可是作为一个平 头百姓 , 目睹 我 到的一些高等院校 中的怪 现状 同这些 口号所要求的大相庭径 ; 更为可怕的是 , 些 这
度上可 以说是一种权力崇拜在科学 、 教育管理上的反映。 其实 , 与愿违 , 事 把过多 的
细数中国大学里的30个怪现状
一怪:恋爱无忌走在大学里,看看周围成双成对.现在地学校环境都特别地优美,什么人工湖阿、小树林地.一到晚上都是情侣们约会地好去处.以前上高中,有点这苗头地都被视为早恋,是老师家长地严打对象.到了大学似乎百无禁忌,大家都对这个见怪不怪了.前些日子吃班饭,导员开始就来了一句:“希望四年之后吃散伙饭,大家都带着家属来啊!”.有个学校就更猛了,学校迎新晚会,主持人是毕业于这个学校地著名主持人.上来就来了一句:“非常高兴得看到台下在座地众位师妹和师妹夫们”.前两天在论坛上看到一位网友发地帖子,说是政府是提倡恋爱地,以此来转移学生地注意力,别过多关注社会.说得也有一番道理,这么提倡都有一大堆地愤青时不时得发个帖子,整个**.若是不提倡地话政府如何来维持秩序呢!谈了几天恋爱就爬上了床,如此随便.若是两个人相爱之深,为爱献身地话也就罢了.可这又算什么.各大学周围遍布小旅馆,或者有地直接在校外租房子同居.学校不管过程只管结果.万一有个“爱”结晶或者得了什么病.千万不用怕,社会没有“忘记”你,是“关心”你地,是“爱护”你地.很多学校地医保定点医院都相当于生殖疾病医院,什么无痛人流拉、性病防治拉、***修复拉样样俱全.“梦里无痛几分钟,可视人流好轻松”无假日医院,替您保密,开通热线,保证你除了医院大门整个人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二怪!难学易考刚上大学,对大学地教学方式特别地不适应.老师每天来了就是把书上地内容复制地黑板上,讲一遍就走人.刚开始我寻思着:大学真是锻炼人啊,都要求自学地!甚至我们地英语从来没有正经地上过,天天在语音室里上课看原声大片,要么就是跑图书馆网上教学,登陆一直挂着就可以,大家都在上网玩没一个人看教学网页.我着急呀,就怕期末考试挂科.现在临近期末考试了,老师们纷纷给上了一汤正正经经地课,考地范围都给你画出来,占多少分值都标出来.想考好,没问题,把这些背下来保你过.难怪这四六级考试,课外班这么火爆,传单都发到了大一寝室,原来如此啊.老师们都热衷于挣外快搞副业.学生们能学什么呢?三怪“专业术语”满天下校园大了,各系地人都有,说话也就风格各异,“专业术语”随处可闻.一外语系女生电影散场时不小心跺了别人一脚,急呼' .一中文系学生跌了一交,爬起来悠悠地说:怎不痛煞也么哥.一物理系男生失恋,室友问:修好了?他答:没戏.短路,不通电.四怪:教授评卷各有招大学考试不同于中学,试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掌握生杀大权地教授评分标准更是千奇百怪.一位美学教授酷爱书法,常有书法独到地平常答卷得到高分.一位当代文学教授素恶观点雷同,哪怕是自己地观点,凡有抄录嫌疑地考卷一律格杀勿论.一位哲学教授深恨分数对学生之害,于是按交纳卷子顺序给分.如第一位,第二位,依次类推.到最高点再反向波动.如此呈波浪前进.更有甚者,采取卷面分数开方乘十地"附加算分法"(如:考了分,附加后为*分),不一而足.五怪:奢侈浪费现在学校里都流行吃班饭、庆功宴、散伙饭之类地,不去都不行.好像不吃着同学之间地感情就建立不起来似地.还必须在外面找饭店、订包间,一顿饭动辄上千块.桌子上堆得满满地菜没动几口,酒倒是一箱一箱地喝.不管男地女地,逢人就干.干完啤酒上白酒,喝到最后连可乐都干了.一屋子地男男女女横七竖八地,到了最后,几个人掺在一起摇摇晃晃地回去了,知道地是喝醉了,不知道地还以为是市井小混混.要么就是在食堂里常看到两三个人要了一桌地菜,没动几口就倒了.家里有点钱地都买名牌,什么李宁、耐克、阿迪、、华伦天奴地,不管它真地假地,满校园都是牌子.一身地名牌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地工资.多少人还生活地贫困线之下啊,而我们“天之骄子”地大学生们却这么地.....让人无语啊!六怪:手机号码随时换现在手机大降价,学生也是人手一部手机,相对于上班族几百年不带换一次手机号,学生换手机号就相当频繁了,追求新鲜事物地他们,、、……尝试新鲜,又不怕老朋友找不到,反正有呢,号一般都是用了好几年地老号.七怪:业余作家好“走穴”学校从事文学创作地人不少,并非全是中文系地.许多业余作家喜欢"走穴",即不搞纯文学.战果惊人."走穴"者主要创作言情、科幻小说及言情剧本.此类作品被买家大量收购后改名换姓,以"张凯伦"、"王凯伦"地芳名征服海内外市场.一般一部五集剧本可获两千多元,对大学生而言也地确是一笔横财.八怪:贫困生出手阔绰现在这助学贷款非常好办理,除个证明就成了.不过我很多同学都反映一个问题,似乎许多平坤胜德特库证明恐怕是假地.我一个同学地家境不是很好,但还没到付不出学费生活费地地步,为了省钱他和特困生一起住八人寝.这几个人除了能在穿着上看出是贫困生之外,其余地地方都看不出来,到食堂打饭都是一荤一俗,营养搭配很合理.个个手里拿着手机.我们寝室一个齐齐哈尔得更夸张了,你只能从事反这方面看出他是特困生.敦顿凉菜就馒头,可人家一身地森马品牌,连套袖都是“阿迪”地,手里拿地虽然是最不起眼地小灵通,但人家一个月花费比我手机还贵呢!业务忙啊,还参加什么跆拳道协会,买一大堆用具,这叫贫困生吗?以前由各学校要建贫困生搂在网上找来一片叫骂,我当时也很气愤认为这是侮辱人格,可我现在觉得有必要了,太有必要加强都他们地监督和审查了,国家地钱不能花得这么不明不白.九怪:爱你吃饱没商量校园中少见送礼,那些虚伪地俗套大学生们还没有学会.然而,朋友间难免帮这帮那,自己有时也地确该表示表示.于是,请客吃饭成了学生交流感情最常使用地途径.一顿并不昂贵地饭菜共享下来,彼此都感到亲切了许多.谈恋爱地男生更乐于此道,破费不多,又满足了馋嘴小女生地欲望.真是爱你吃饱没商量.十怪:给点掌声看精采大学生们大多二十一二岁,正是最富正义感地时候,一些社会地习俗还没有深入他们地头脑,一些世俗地眼光他们也并不介意.这样,在校园影院你就会看到这种怪现象:每当影片放映到精彩之处,诸如英雄含笑上刑场、小日本鬼子抱头鼠窜,总会博得全场掌声.这种社会上少见地现象是否显出大学生地一点小小地可爱?十一怪:怪!“中性”崛起这两年特别流行什么“超女”“想唱就唱”“好男儿”之类地遭滥节目.在大众中引起了很大地连锁反应,大街上突然冒出了好多不难不女地人,让我分不清性别.女生剪板寸头、带宽框眼镜、穿中性服装.男声留长发、打耳洞、扎小辫、穿得光鲜明亮、还一个个瘦地跟小鸡子似地.上星期我们寝室一个小姑娘去上厕所,走到半道嗷一声跑回来了.我们说咋地啦,她说在水房看见一个男地在洗头,我们不相信,它非说是.没办法我们六个人轮流出去看了一遍,到底还是没分清这个人地性别.要说是女地,一点女性特征没有;要说是男地,那他怎么跑女生公寓来了.诸如此类地事是数不胜数.我是真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国外地破烂媒体还说什么“超女"是“草根阶层地解放运动”“中性地崛起”“民主运动”唱唱歌就是民主运动啦,那以前千千万万地先烈抛头颅撒热血地那叫什么!你要是说女生有点假小子或者男生文质彬彬地也就罢了,你要是***传承那样我也不反对,可是现在有多少追逐潮流穿成那德行地,还以为自己多有个性,真正有个性地认识不用这些来表现自己地.难道中国现在流行不男不女?十二怪:校园腐败我们寝室一个小姑娘多次参加什么学生会、办委会、学生团体地竞选落榜,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大学里也是要找人拉关系地,没电北京,不认识认识什么都干不成地.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我还真是件事到了这半个社会地另一面啊,一个普普通通地学生会还要找人!那以后找工作地什么样子.腐败啊!无处不在.各学员之间也是勾心斗角,派系林立、甚至是院系歧视.我们那个导员,才岁,年轻吧!据说是上届地心腹.天天描眉化眼地,穿得像个女流氓.有地学校更有意思,我同学在他们大学参加记者团,一周要交五篇稿,有一条:只能写好不准报忧.后来她拽破头皮也写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好退出.十三怪:天明时节成“老外”由于国家教委对四、六级地重视,以及英语当今在国际上不菲地身价,校园里学英语蔚然成风.每天清晨,草地、台阶、操场、教室里都是一片琅琅地读书声.只是朗读中文地人寥若晨星,学生们说地全是洋话.使你感到有如身在异乡,学生们个个是“老外”.十四怪:社团见首不见尾高校对社团向来采取宽松政策.因此校园社团品目繁多,常让新生目不暇接.新学期开始,各社团展开广告大战,争取新会员入会.那种繁花似锦地气象,甚是好看.然而随着课业日紧,社团活动日渐枯萎,广告栏也渐冷清下来.社员们哀叹: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十五怪:学生经商在宿舍楼里、教学楼里总是能看到一大腿地宣传单,推销化妆品地、户扶贫地、衣服、小摆设地,什么都有.失业雪有人是因为家贫才勤工俭学,可是不缺钱做生意地也不在少数!做什么地都有,甚至有一天在饮水机身上看到了一条代课广告,一节课三块钱.广告贴得满那都是,上厕所都能在旁边看到一条治便秘地.大学生创业是好事,勤工俭学要鼓励,可这样地也太.....十六怪:期末教室人成灾大学生们空闲地日子宁愿走出书城,去领略社会地风景.于是大部分时间投入采访、维修、业务联系、演出……学期末,则纷纷退下"战潮",回到图书馆"临时抱佛脚",以期顺利过关.于是平日里颇为冷清地图书馆、教室顿时人满为患.即使是没人地桌面,也堆满了占位置地书本,使你觉得校园人口一夜间翻了几番.十七怪:网上联系更频繁如今互联网发达,一开,联系起来很方便,使得同学之间网下几乎很少见面聚会,一般都在网上,视频一开,跟见面没啥两样,干嘛还累地要死地跑出家门聚会.十八怪:冷漠无情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漠不关心,学校是时不时地能看到一些捐款箱,问津者寥寥无几.前些天我们班一个福建地同学父亲在工作中受重伤,要儿子回去决定生死.大家知道了无非是女生擦一把泪,男生叹一口气而已,没有人再多走一步.这星期开始在校园招募奥运志愿者,去拿表地很多,交回来得很少,都担心是不是一定要去北京工作,费用全部自理.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时事,天天不是上网就是八卦,哈韩哈日地,难得一些愤青在网上说两句实话还总要遭到一顿唾骂,这年头敢说敢做得反而被扣上“问题青年”地大帽子.十九怪:熄灯之后光依旧学校三令五申不许点蜡烛,熄灯后寝室依旧一片光明,且不至十二点不会减弱,甚至通宵不灭.学生们白天用功地时间足够了,但"夜猫"性成以久,一日不点便觉心痒难耐,好像欠了蜡烛人情似地.秉烛者也非全在夜读,"娱乐节目"也很丰富.二十怪:寝室实现大共产大学生经济不独立,却处于青春年华,正是求新求变地年纪.于是,一件衣服可以君穿三天,君穿二天,君来扫尾.馋嘴地女生则无论什么都要全室分而食之.甚至有人换用书包、共用水瓶.寝室,俨然一个小小地共产主义社会.二十一怪:迷信成风不管男地女地,都是拿着手机、电脑、杂志,天天看什么星座运程、风水运势.要是里面说了一条“今日不宜出行”那都不带出门地,不否认这些东西有一定地科学基础.可也不能这么迷信吧.我们寝室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谈恋爱,也没谁被追.号床回家一顿研究,最后说了一句“桃花之位在东南方”而我们寝室地东南角市垃圾堆.非要把垃圾堆换地方,还要摆上三颗粉水晶求爱情.哎...上大学还不到半个学期你找什么急啊,现在女生里还特别流行什么生辰八字之类地.怎么说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地大学生,怎么这么糊涂!二十二怪:教材另得掏钱买大学教授重视学术思想培养,讨厌知识型书虫,加上各教授观点不一,致使教材选用问题突出.开学时新书已到,教授却宣布:"这本书很多观点我不同意,我们不用它."于是,除开学费书本费,学生们又得另外掏钱购买教材.二十三怪:武侠言情流通快古今中外名著浩如烟海,大学生们本来尽可畅游书海.然而,当你心烦意乱孤独无聊时,也许根本定不下心来啃那些名著巨典.于是,小老百姓喜好地武侠言情成为一种最好地娱乐休闲,倍受学生喜爱."真地不错,"一个中文系女生说:"一点不用思考.在读专业书读麻了时完全相当于换脑子,爽惨了."二十四怪:懒惰成性现在地大学生懒阿,衣服不会洗、东西不会收拾、饭不会自己打、笔记不会自己抄、课不会自己上...由此也就催生出了好多业务,壮大了第三产业,真是推动国民经济地发展啊!请钟点工打扫寝室,让父母过来收拾东西,让同学帮着打饭,雇人抄笔记上课.只你出得起钱,自然有人替你解决.别说这些,考试都不在话下,虽然国家年年查,可依然有人顶风作案,屡禁不止.二十五怪:甩卖出血真痛快都说敝帚自珍,然而面对崭新地未来谁不希望有个全新地感觉,谁又愿活在沉重地过去里面呢?每到毕业离校,校园甩卖往往低得吓人.你只须花上十分之一地价钱就能拥有一套半新地家当.更别说那些小件,盆呀、桶呀地,几乎是白送.唉,该卖地就卖了吧,图个轻松痛快.二十六怪:寻卡启事天天见以往用饭菜票吃饭零钱难找,往往一个学生打饭就得花上一两分钟,而且饭菜票体积小,易撕裂、遗失.校园现在已基本普及"打卡",然而,随着卡地诞生,一种新地"文明脖诞生了:学生们丢三落四,每天吃饭才发现卡已不翼而飞.只好写悲极惨极地"寻卡启事".真是"一卡在手,时时担忧".二十七怪:食堂擅长凉拌菜学生食堂每日要为上千学生准备口粮,工作量惊人.于是师傅们想出一主意:大力开发凉拌菜.于是一进食堂,你看到最琳琅满目地便是凉拌菜.什么白菜、菠菜、土豆、南瓜、黄豆、地瓜……总之是所有时令菜在这儿集合呢.二十八:同学尽管来赊债大学生多少有点清高,纵使囊中羞涩也不会拖债赖债.于是小贩们乐得大胆赊货给学生娃儿."没事儿,同学你常照顾我地生意,我还能不放心你?"一句妙语拉近了距离,又满足学生虚荣心,还隐晦地点名:你要不还我可认得你,于是越是能赊债地生意越好,赚得越多.这在校外市场怕是奇迹吧.二十九怪:无偿献血进校园,血库医院赚大钱每年寒暑假,几乎都是医院或血库里鲜血最紧张地时候,为什么?因为大中学都放假了,血源大大减少了.在中国地大学校园,常常会看到这样地景象:每隔一段时间,食堂门口或宿舍门口常停上一辆采血车,车外拉着一条幅,上印如下大字:“献血光荣,有益健康!”献血地同学们垂着袖子上去,卷着袖子下来,一个个兴高采烈,无上荣耀;抽血地护士白针头进去,红针头出来,一个个面如僵尸,心里却乐开了花:这里血多人傻,快来!网上常有这样地新闻:某血站站长贪污血款,某医院输血价格高得离谱……俺看了心惊肉跳三十怪:毕业立即就失业,年投资全倒贴中国特色之一是:失业不叫失业,叫下岗.可是,要下岗也得先上岗呀,令很多大学生悲哀地是,他们还没有上岗,就已经下岗了.前一段时间,各大网站地首页有条新闻很轰动,湖南一所师范院校地一名历史专业硕士生为了找工作,都向**单位下跪磕头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辈子拼死拼活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血汗钱,将子女送进大学,满心盼望地是孩子学有所成后自己老有所养,可现实情况却是学校将他们地血汗钱骗得一毛不剩后,还将他们地孩子丢向社会,任他们颠簸浮沉,自生自灭.。
大学课堂的怪现状
大学课堂的怪现状经济观察报史作杰/文近日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负责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已近尾声。
所谓微课,是指课堂教学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的授课;按官方说法,此次微课比赛的主旨是“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
教学比赛各个高校、省市都有举办过,常见的模式是都是以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高校青年教师为对象,以15-20分钟的教学片段为载体,通过院系遴选来参加校级或更高一级别的教学比赛。
但把真实的全国各地高校教学课堂推到国人的面前,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登录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我们可以看到除却香港、台湾、澳门、西藏之外的1 040所各地高校课堂教学实情。
虽然比较遗憾的是不见清华、人大、复旦、南大、中国科技大等耳熟能详的名校身影,参与学校多是高校8个圈层划分论中3个核心圈层以外的(非211高校)最普通高校,但这却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各地普通高校的大学课堂是什么样子的机会。
普通大学课堂什么样?普通大学老师什么样?——这个过去烟雾缭绕半遮半掩的问题,从全国微课平台开始,便不再是一个问题。
但微课视频给人最多的感受,可能是诧异:普通大学课堂就是这个样子?——照本宣科、知识陈旧、正襟危坐、令人昏昏的大学课堂;只讲清概念原理、不提及相关学术前沿的大学课堂;只顾自己讲,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大学课堂;很努力去讲,但限于自身能力总把握不了专业高度,令学生茫然的大学课堂……微课的视频画面上,我们还观察到了更深的东西——毋庸讳言,内行人都能感觉到课堂背后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尊重与服从,乏味与有趣,上进与无奈……无怪大学里有“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一说,也无怪课堂上有那么多习惯了低着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
高校里愿意去谈教学的教师本来就不多,在国内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学生还不能用脚投票的制度下,事实造成的结果是:好课和坏课一个样。
中国几大教育不平等现象
中国几大教育不平等现象作者:黄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多方面讨论了中国现阶段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希望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实现老百姓人人受教育权利的努力,后来实行义务教育制,这对于推动国民素质和国民经济起到很大的作用,乃至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全国受教育率和教育质量都上升到较高水平。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和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教育不平等问题。
一、城乡教育不平等当前中国最突出的教育不平等方面,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延伸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由于中国存在客观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了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资金投入方向不同。
对于贫困地区,更多的资金被投入到保证基本生存的领域,而很少有资金能注入到教育行业中。
因此,各地区可获得的教育资源也就有多寡之分,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中国人要面对贫富不均的教育资源。
由于政府对城乡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大不同,导致教师资源匮乏、教学设施普遍简陋、课程种类少等种种状况,远不如城市学校条件。
东部城市和西部农村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尤其明显。
绝大多数西部农村孩子介于自身出生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当城市的学生被电子产品包围的时候,偏远农村的却至今与电子产品绝缘;当有的老师在豪华的私家车里尽情享受生活时,有的老师却要跋山涉水去给孩子们上课;当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时,还有一群学生在狭窄的危房里读书。
只有国家确实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师资、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打破义务教育投入不均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在从源头上解决中国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二、富贫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教育具有代际传递的效应,知识改变命运,人的收入与其自身,以及上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由富贫差距带来教育不平等不仅存在于的城乡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城市内部。
中国教育十大弊端
中国教育十大弊端(转)三河家园贴吧爱吃铜锣的猫第一弊端:职员数量严重超标。
从幼儿园到大学,职员形成一个庞大的寄生群体,像吸血虫一样,在榨取着有限的教育经费。
这一现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表现尤为突出。
好多学校职员的人数比教师多。
这些人闲散无事,养尊处优,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但是,这些人都是有背景的。
这是教育界改革艰难的主要原因。
第二弊端:教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里,特别是各级重点大学。
先巧立名目,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拨款,然后再狂花滥用。
主要用在吃喝玩乐上,这是时下某些大学人最可耻的一面。
因为,这钱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分量太重;白白的糟踏,可谓是良知丧尽。
第三弊端: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二元化使农村更加贫困。
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农村,而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的教育资金投入却流向了城市。
中国辍学的儿童和少年主要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教育作基础,农村只能在发展中越来越落伍。
穷的更穷,落后的更落后。
第四弊端:招生的腐败贻害无穷。
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使得各级学校甚至是幼儿园的招生都充斥着暗箱操作。
使得掌握这一资源的人有了谋取私利的广阔空间。
特别是重点学校和各种艺术、体育类招生,金钱交易是赤裸裸的。
大学自主招生。
大学自主招生无可否认也可以招进一些奇才。
但是看看大学自主招生中那些怎么答都算对的“神仙题”,势必又给教育腐败制造机会。
保送制度。
保送生固然有一部分确实有真才实学,但保送制度也为教育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很多保送生水平一般。
南京某大学去年一名保送研究生,入学后专业不怎么样,学位英语竟然只考了30分。
据说该生父亲是江苏省某官僚。
不正派的硕士博士导师借专业课程自主命题之机营私舞弊。
第五弊端:校长负责制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这一制度有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但不适合当今的中国。
因为没有配套的监督机制,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约。
校长仅靠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是无法约束权力下的欲望的。
绝对权力下不可能有民主气氛,更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
(完整)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2010-12-7 21:47提问者:云定海|浏览次数:4850次作为在校大学生,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并给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措施(结合自身认识,可给出具体建议)周四要交急急急急急急我来帮他解答满意回答2010-12-8 09:44热心网友在我们谈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现在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适应。
(二)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去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额大概是1800多个亿,现在对相当多的地方院校来说,主要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国家的财政性投入,而是收费。
有的学校甚至收费占到了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八十,而我们的收费在学校看来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社会上对收费问题已经提出了比较强烈的疑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进一步大幅提高收费。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陷入了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据了解,教育部的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教育部所管理的学校去年年底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其中个别怪物般庞大的大学贷款余额超过了30亿,每年光还利息就要将近两个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每年给它的拨款。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江苏省,它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江苏全省的高校贷款余额也超过了100个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致使我们有些大学大楼盖起来了,但是内部的教学仪器空空荡荡,不能够满足需要。
刚才参观外事学院,我看到设备还是非常好的。
(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1998年到2004年我们的本专科学生数从340.7万增长到了1333.5万,同期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仅由40.7万人增长到85.84万人。
显然,扩招后我们的生师比一下就由以前的过低变成了生师比过高,生师比过高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经济上的成功让曾经在现代历史进程中饱尝耻辱中国人逐渐找回了一些曾有的自信。
尽管,中国曾有的辉煌和近代的积弱仍然是中国人心中一种无法名状的隐痛,中国人毕竟开始从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大的怪圈中走出,开始勾画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经济的成功,历来以重视教育著称的中国人发现了另外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高等教育的相对落后。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后备力量,如果教育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几十年来靠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和发展很可能很快化为乌有。
首先,中国人绝对不缺对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即使是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也没有忽视对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了数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对教育的重视已经融入了普通中国人的血液里。
许许多多的贫穷的父母们怀着甘愿当掉自己最后一条裤子的决心,也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出人头地”。
大多数受儒学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有一种顽固的观念,读书受教育才是人生的“正路”。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中国的父母们可以忍受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却不惜把大把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父母们花在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上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从绘画钢琴舞蹈各种兴趣班到英语数学各种补习班和家教辅导,父母们更是挖空心思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然而,无论是穷是富,是迫不得已当掉裤子还是甘心情愿一掷千金,中国父母对后代的教育意识在很多别的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除了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外,中国的教育能担负起父母们的殷切希望吗?尽管父母们可以花掉自己最后一个铜板为孩子的教育投资,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能够选择,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
父母们可以选择上怎样的学校,却对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建立发展和运行上影响甚微。
也许是所有的中国父母们都应该去关注更深一层的教育运行机制的时候了。
毕竟,教育是一项投资,没有好的运行体制,有再多的期望,花再多的钱,也是得不到好的收效的。
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什么
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什么中国教育现状分析现代科举制度犹如一根令人着迷的指挥棒,使得教育完全成为了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工具或方式。
“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靥,也由此成为权力腐败的深刻社会思想道德之源。
教师们教,学生们学,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升学。
教师为了升学率,考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题库题海”,而考试也就在题海题库中抽选,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子“不学经史子传,唯有题海苦练”的学风。
当这些人考上大学后,往往也是所选其人,而亦非其才。
以至于这些人在上了大学后不知所从,而中国的研究生活博士生是如此稀少而且少有作为也不足为怪了。
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僵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就会发生深刻的社会剧变;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发生变化,则会迎来新的社会变革。
“法家”思想促使了“大秦帝国”的诞生,而“儒家”的确立,却使得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而这“科考”、“吏政”却是这教育的精华。
当强行嫁接西方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摧毁了传统封建文化的统治,同时也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战的实验战场,中国本土文化最终但不是彻底地击败了西方文化势力,同时也在迷茫中摸索,终于“实事求是”地找到了中国自己应该要走的道路。
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以至于前方的道路和我们的方向依旧迷茫,我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对于生命的信仰迷失在“神圣”与“物化”的尖锐矛盾之中。
中国教育现状要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是十分敏感而且触及政治神经的问题,这里避开教育体制问题而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介绍。
现状之一:人虽多,而才少。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
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作者:日期:转贴一篇网上的。
咱们那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腐臭、学术界的黑暗、高级知识分子阶级的腐败,是外人绝对无法想像的,比其他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恐怖的是,它还将吞噬无数的中国青年,让他们的头脑被扭曲,让他们的青春一片荒凉。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转贴)作者:未知1.离开中科院快要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预备写一些东西了。
我希望那些日趋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留下来。
2.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
经历了各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
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各种,突然间都消失了。
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安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专门大,但我过得专门快乐。
经历了阵痛以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归宿。
这里没有封锁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天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
最重要的是,此刻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细细想来,其实收获仍是很多的。
除变得理性和客观之外,科学院还完全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此刻我再也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感觉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
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愈来愈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愈来愈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
科研活动也并非必然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愈来愈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术。
既然是技术,理论上说,只要通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术。
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非意味着伶俐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试探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查验理论或假说。
对中国大学“三大怪现象”的思考
上 海 医 科 大 学 ( 并 人 复 旦 ) 当 选 了两 位 院 士 ,加 入 已
复 旦 当选Leabharlann 的 院士 中 ,也 只 有 2 8人 。
大 、北 大 、清 华 、南 开 等 1 高 校 ,他 只是 “ 誉教 5所 名
授 ” 。
20 0 8年 两 院 院 士 大 会 的官 方 信 息 显 示 ,全 国有 中
发 生 过 院 校 合 并 ,也 对 各 校 院 士 数 量 影 响 甚 微 。如 原
奖 获 奖 人 、外 籍 院 士 李 政 道 的 大 名 。但 李 政 道 先 生 在 中 国高 等 科 学 技 术 中心 网 站 上 的 中文 主 页 显 示 ,他 的
“ 目前 职 务 ”是美 国纽 约 哥伦 比亚 大 学 教授 。在 中 国科
通 大 学 l 。 而各 校 公布 的 当前 院 士数 量是 :清 华 6 0人 8
人 ,北 大 6 1人 ,复 旦 3 5人 ,南 大 3 3人 ,上 海 交 大 3 3 人 ,科 大 2 8人 ,浙 大 2 5人 ,哈工 大 2 2人 ,西 安 交大
1 7人 ,南 开 1 5人 。
半 个 多 世 纪 以 来 ,上 述 学 校 均 有 院 士故 去 ,为何 大 多 数 学校 的 现有 院 士 比历 年 总 数 还 多 ?纵 使 这 期 间
自 19 9 4年 问 世 以 来 , 有 38人 出 自高 校 。 1
、
中国大 学存 在 的 “ 三大 怪 现 象”
(. “ 享 院 士”现象 。 《 国青 年报》 20 年 -) 共 - 中 08
7月 1日刊登 文章 《 校 华 丽 的 院 士名 单 背 后》 l 高 1指
・y 《 ・ ,盎 } 乡 ‘ , 场
中国教育十大难题
中国教育十大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必然随之发展,发展中也必然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还远没有彻底解决,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冷静的认识,全方位的思考。
一、素质教育落实难。
素质教育利过利民,但是喊了这么多年,却效果甚微,7月27日新华网转载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45期刊登文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教育部部长周济就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推动素质教育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当记者问道: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哪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周济部长谈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是周济部长说的一句大实话,那么,到底是谁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呢?我认为,弄清了始作俑者,才好对症下药。
之一,地方政府。
虽然我们的各级政府都在喊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我们的地方政府实在没拿出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到是每年高考过后,大力表彰升学率高的学校是事实,表彰当然没错,但是每年就进行这么大张旗鼓的表彰一次,其他素质教育成果不表彰,是不是在悄然为应试教育加油?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靠政府拿出实际的行动进行引导,你不但不行动,反而老是为应试教育加油,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绩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思想上,素质教育改革不难才怪。
之二,教育部门。
素质教育改革现在已经写进教育部门的文件里,长到教育官员的嘴巴上了,但是,他们在具体视察工作的时候,依然还是在看各个学校的升学率,他们在评价老师业绩的时候,依然还是在看这个老师所教学生的平均分,他们在部署工作的时候,依然在围绕高考和中考全力以赴,改革的中心停留在嘴巴上和纸面上,就是不落实在手脚上,这样,素质教育落实当然难,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就是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思维懒惰,因循守旧,不愿意改革创新。
之三,劳动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等教育之怪现状个北京女研究生的来信:中国高等教育之怪现状我从地方某著名大学中文系毕业,今年考上北京某著名传媒大学的研究生。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许许多多的同学一样都在为考研而拼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这所我一心向往的大学。
然而在这里学习将近半年过后,我却大失所望。
这半年多的所经历种种事件给我带来的刺激实在太大,我已经不敢抱任何希望,除了逃离,似乎已经没有别的出路。
所以我想把我这半年多的经历和见闻写出来,并求助于大家,顺便请大家为我也为许许多多如我一样面临困惑的同学指出一条出路。
一、沉甸甸的梦想和希望我们是大学扩招后进校的,据说今年全国大学毕业人数达二百多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重,尤其我们这些长线专业的,找个工作更不容易。
但我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是我家里准备好一笔钱让我出国留学,二是按我的成绩我完全有把握被推荐为本校的研究生。
但我考虑再三,把这些机会都放弃了,而执意要考B学院的研究生,因为首先,这所大学名声很大,培养了很多名人,尤其是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等,我在中学的时候就是学校电视台的台长,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人,所以高考的时候就报考过这所学校,不料因为专业课没过,最终没能如愿,这是我平生最大的遗憾,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发誓一定要考上这所大学的研究生。
其次,我后来在大学学的是中文,这专业太虚,学了半天除了耍耍嘴巴皮子啥也不会,就业前景暗淡,而传媒业被喻为朝阳产业,发展机会较多,而且我热爱这个行业。
第三、我的男朋友在清华上研究生,我想跟他在一起。
为了考上这所大学,我可谓废尽了心机。
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托男友找到了一位在这所大学任教的老师,向它了解了有关的信息,并买了一套研究生试题回去研究。
在两年的时候里我会经常把试题拿出来看一看,然后想自己在专业方面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以后我差不多每年都会借到北京与男友相聚的机会到这所大学看看,顺便也认识了一些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并与他们保持长期的联系。
到了四年级,我干脆到了北京,在男友的帮助下在这所学校的附近租了所房子住下来,边在学校听专业课,边复习外语和政治。
过了没多久,我发现在学校附近其实已经住了很多我这样的考研族,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一是为了找老师拉关系,二是为了探听各种信息。
其中第二点是很重要的,据说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考研辅导班,讲课的多是出题的老师。
对于考生来说,除了外语和政治以外,最难的莫过于综合课了,因为这门课牵涉的内容实在太多,汉语、文学、历史什么都有,很难复习得到。
我做过历年的试题,每次都很难及格。
到了学校以后,认识很多考研的人,经常听他们议论今年某门功课的出题人是谁,就有托各种关系找上门去的,据说每年都有题目透露出来。
在这里我有幸认识了几位神通广大的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资料,尤其是综合考试的习题,据说都是从出题那里来的。
我开始还不相信,后来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试卷里的题目有80%是那些资料里有的,后来我的综合课考了141分,也是多亏了那些资料。
应该说在那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还是很努力的,那时我对这所学校印象还算不错,校园虽说不大,但很精致,而且经常可以在校园里看到扛着摄像机拍节目的人,还可以听到很多名人的讲座,这是我所在的学校很难有的。
所以这因为这一切对我很神秘,也更增加了我对这所学校的向往,我怀着这样的努力着,心里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此我要二、梦想成真后心里留下的第一道阴影我是怀着梦想和自信走进研究生考场的,考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外语和政治,因为这两门课是全国统考,而且有些难度。
绝大多数人都是栽在这两门功课上,而专业课不及格则很少,尤其是文科。
我原来是学中文的,上的也是名牌大学,外语早就过了六级,政治也不错,但对影视和传媒了解得很少,不过在学校听过几门课又看过往年的试卷以后我心里有了些底。
走出考场,我很兴奋,因为我自以为考得不错,外语估计能考80多分,政治最少也得60分,专业课考试的内容都是我复习过,尤其是综合课,几乎都没有逃离我的复习范围,所以从考试来看,我可以肯定自己能上线。
而根据往年的情况,这所大学因为连年扩招,生源紧张,上线的考生基本上都很能被录取。
不过以后的日子还是很是很紧张不安,尤其临近成绩公布的那些日子。
今年三月份,我打着找工作的名义,向学校请了假,再次来到北京,在清华附近找了间房子,与男友住在一起,同时紧张地等着成绩出来。
4月份,各校的成绩陆续出来了,我也终于在网上查到了我的成绩,外语73分,政治65分,这两门课比我预想的要差些,而两门专业课竟都考了145分和148分,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要知道这几乎是满分了,而文科要考这么高的分数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我的总分已经达到了431分,考的又是艺术类,往年这所大学艺术类研究生的分数线一般在300分左右,所以我觉得自己肯定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且相信这个成绩在整个考生也应该算是很高的。
那天我特意到了学校,找研究生处想多打听些信息,路上偶然碰到了小杨,她是我去年住在学校时认识的考生,她告诉她考了370分,只是外语考了41分,而去年的艺术类的外语分数线是43分,她担心上不了线,想来找找人。
我心想,外语成绩是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找人有什么用。
但小杨说她有个姐姐认识研究生处的Y处长,这个人权力很大,而且以往有很多外语没上线的也都是找了他以后才被录取的。
我不相信竟有人有这么大的本事,但当着小杨的面,不好说什么。
小杨告诉我,今年的考生普遍都考得好,尤其是专业课,绝大多数都在130分以上,最高的竟有得148分的,原来学校扩招,怕上线的人少招不满,就让改卷的老师把专业分往上提,往年总分能达到320分就算不错了,今年350分以上的都很多。
小杨还说光我个专业上线的人恐怕就有200多人。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按我的成绩,我自然不会担心自己考不上,可又觉得这分数里分明是含了水份的。
我如愿拿到了复试通知书,复试的那天我早早来到了学校,在校门口竟又意外地遇见了小杨,原来她也是来复试的,我很震惊。
因为我知道,今年艺术类的外语分数线是43分,也就是说,小杨的外语根本就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可是她为什么就能参加复试。
当着小杨的面,我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有些不愉快,似乎连以往的那份欣喜也打了折扣。
我来到指定的地点参加专业课复试,看到走廊里挤得满满的人群,我相信了小杨的话。
我看过招生简章,我们这个专业总共也就招80余人,分到每个方向最多也就10余人,可如今光我们这个方向上线的就有200余人,而且还都参加了复试,即便淘汰20%,也还有100余人,将来怎么办呢?我男友在清华上研究生,他说他的导师每年最多带两个研究生,按照这样的比例,这100多人最少需要50个导师,而据我所知,这个系总共也就只有10几个老师,其中能带研究生的最多也就四五个人,假如真要招这么多人进来,怎么带呢?看看广院里研究生招生和教学的黑幕!!!三、美丽的光环背后收到录取通知书,我还是很高兴,毕竟是在北京读书,毕竟是中国惟一的一所传媒和影视艺术大学,而且还可以跟男友在一起。
这一高兴起来,心里的那些阴影也就消除了许多。
今年学校开学格外的早,因为要举行五十周年校庆。
我按时来到学校,报了名,办完所有该办的手续,然后来到寝室。
同寝室共有四个女生,其中我和对面那位叫小Z的女生都是外校考来的,另外两个则是本校的,都是电影学专业的,那个叫W的女生学的是制片,而另一个叫X的则学的是导演。
晚上,我与几位室友聊了起来,才知道这次学校共录取了一千一百多研究生,连有些没上线的最后也都被录取了。
因为进了211,加上又要改成传媒大学,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所以必须扩大办学规模。
我听着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因为我知道很多只考了300分左右的人竟然也跟我在一起学习,似乎觉得自己考那么高的分很是吃亏!这研究生本身似乎也是贬过值的,原先的喜悦似乎也变得有些愚蠢,不过当着室友们的面,我可不敢把这种心态表露出来。
入学以后的那些日子,学校头等的大事就是准备五十周年校庆。
为此学校要举办很多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也有各系的成果展览等等,更令人兴奋的是要与中央电视台举行一次大型文艺晚会,到时许多有名的校友和明星都会回来捧场,这令我感到兴奋,甚至有些激动,有些忘乎所以,觉得这所大学也变得格外伟大起来。
虽说是校庆活动,每个班却只能发几张票。
我们是新生,学校出于照顾,给我们的票要多一些,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去。
我们的班长是个男孩,对我不错,偷偷给了我一张票,我这才得以参加这天晚上在大操场举行的校庆活动。
那天的晚会的确给我们的学校罩上了一层美丽的光环,也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那些我们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校友来到了学校,站在了那个舞台上,他们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会引起一阵轰动,一阵叫声。
但其中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譬如有位很有名的主持人在台上谈到她当年怎样珍惜校徽的时候旁边就有人在骂她弱智或者傻冒,我自己也觉得这女的实在不会说话,而且很做作,很没劲。
还有别的那些主持人也是,好不容易回到母校,却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话来,似乎除了那张脸,也就没什么可以夸耀的了。
还有,整个晚会似乎都是播音系的人在唱独角戏,别的专业的呢?难道这么多年了,除了播音系,别的专业就没有培养出来什么像样的人才?不过想想也是,譬如我们二级学院,从专业设置来看,除了我们系是搞晚会的以外,其余专业都是以搞电影和电视剧为主,可是并没有听说过有谁在这方面很有名,前些天看到学院门口张贴着几张海报,据说是我们学院毕业生做的电视剧,但都是文学系的毕业生,那么导演系呢,他们的毕业生都到哪去了?他们又有几个能够拍电影拍电视剧的?不惜代价。
四、怪现过后,学校和我们都沉静下来。
这时候我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导师的选择了。
我原来看过北京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招生简章,那上面都标明了每个导师的名字及所从事的专业,而我们学校招生简章里则没有任何关于导师的信息,我又是从外校来的,对导师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那天系里安排我们与导师见了面,这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果然有80多人,而坐在台上的导师只有5、6人,通过系领导介绍才知道,这几个导师当中有两个是学音乐的,主要研究音乐晚会,还有一个是研究诗歌的,据说也是著名的诗人,还有就是系主任自己,似乎既搞晚会也搞专题,其他几位都是搞戏曲的,既带戏曲专业,又兼带我们这个专业。
我在台下听着,心里凉了半截。
原来我是对栏目和专题感兴趣,将来想到电视台去做一名栏目编导或记者,当初报考的时候,我原本想这广播电视文艺专业应该可以把我想学的包括进去,没想到竟会是这个样子。
在这几位老师中,我真不知道该选谁做自己的导师,首先我没法选择那位诗人做导师,因为我对诗歌实在不敢兴趣,再说这年头谁还写诗呀,写诗的人自己都要沦为乞丐了!我也没法跟那两位学音乐的老师,因为我是学中文的,对音乐一点感觉都没有,而且五音不全,惟一的选择就是系主任了,好歹她也是搞过专题和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