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北师大名校中学特级教师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2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衔接点06 信息类文本之论述类文本(原卷版)
衔接点06.信息类文本之论述类文本(原卷版)初中阶段考查形式:三道题,客观题与主观题都有,从生字词,段落内容以及简单的议论要素进行考查。
高中阶段考查形式:五道题,三道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考查内容包括论证特点和手法,信息的筛选,文本结构,重要词句作用,文本信息的迁移和运用等。
首先因为初高课程标准中要求不同,考试的形式不同,所以导致初中学生只能够找出议论文三要素,而高中的学生需能对文本信息提出质疑,并查找证据材料支持、补充或者反驳文本呈现的信息;并能够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这部分知识出现断层,会减少学生学习议论文兴趣,做题出现严重失分。
其次,因为初中阶段阅读简单议论性文本,字数较少,并且是单文本阅读,而到了高中出现双文本阅读,字数也增加到了1700字左右,内容上偏向于学术性、科普性、理论性强的文本,任务的加大与加重导致部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做题畏难。
所以这部分编排上侧重于如何读懂信息类文本,从论证上入手。
一、论述文的基本结构(一)前备知识论述文的基本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
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一般来说,大多数论述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对比、或总分的结构模式。
(二)衔接初中初中课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不求甚解(马南邨)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三)实战演练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第二章 帮你找回初中基本功
第二章帮你找回初中基本功语文基础是什么?能不能快速补习提升?成绩差等于基础差?语文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础体系。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地基建设的高一点。
成绩不等同于基础,大可不必因为成绩差而不自信,文学不等于考试。
换句话说,无论你成绩如何,你都有自己的语文基本功,有的时候含而不露,有的时候一团乱麻,这一章就是帮你找到线头,理清脉络,建立信心的。
请不要退缩,面对过去!一、基础知识我学过些什么呢?我们按照单位由小到大的梳理一下。
1.汉字。
读音、含义、书写是我们从小学起的,人人都具有这项基本功。
一个汉字可能是多音字,分别有不同的意义,比如“便”。
字形方面,汉字“六书”即造字法。
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其中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学会了造字法对于参悟汉字的含义非常重要,尤其在古文中更是我们推断字义的手段。
2.词。
两个音节的词,四个音节的成语都是词。
一个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古代文言文、诗歌中的词是我们背诵过的基础,比如“谪守”“金鳞”,比如“兵”,古代汉语中兵字有“武器、士兵、军队”的不同含义,这叫一词多义,比如“涕”,古代的含义是眼泪,现代的含义是鼻涕,这叫古今异义词。
它们的含义是初中考察的重点,如果这一部分有欠缺,补习的方法特别简单。
买一本初高中文言文全解参考书,挡上译文,自己口译,有疑惑的部分画上圈,然后对照背下来,5篇之后圈会明显减少,坚持到20篇,你的文言文可以达到中等水平,坚持就是胜利。
成语的积累和考察是高中的重要板块,平时看到就记,多翻看成语故事,有能力同学看古文版,一箭双雕。
3.句段。
句段的基础在于会分析,能准确表达。
这当中涉及难上难的语法,词性、成分、单句、复句、关联词,搭配、顺序、表意、结构,这就涉及到高中的病句题、补写题。
具体知识见附录。
4.篇章。
阅读和写作是你最骄傲的基础。
你能读懂,阅读量充分就是学语文的优势。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1讲知识精讲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1讲【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1讲(一)过渡时应注意的问题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总感到高中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规律。
1. 知识层次的衔接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
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
我们的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分阶段来编排的。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从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有质有量,如每个单元后面设计有“阅读训练”“听说训练”“作文训练”,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由于对这些知识的层次安排合理有序,学生学起来觉得实在、易接受。
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但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题目,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迁移性强、知识容量大,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 思维能力的衔接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而且处处要培养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内容一般是知识性较强的语言、字形、文化和文学常识等)。
(2)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解释,是识记的高一级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析解释和归纳整理,比前二者又高一级的层级)。
(4)应用(指的是对语文能力的灵活运用,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层级)。
(5)鉴赏、评析(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可以说这五个层级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第02讲《师说》(原卷版)
第02讲《师说》新课预习讲义(原卷版)1、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培养文言文翻译能力2、了解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结构3、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从师的意义4、背诵并默写全文一、文学常识(一)作者其人韩愈(768-824),唐代官员、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世称“昌黎先生”。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与侄儿一同长大,感情颇深(《祭十二郎文》)。
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
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
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
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
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
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谏佛骨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
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不平则鸣”的文学理论。
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
有《韩昌黎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门第观念古已有之,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达到顶峰,此后形成了以士族为核心的门阀制度。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讲义及配套训练(初升高讲义含答案)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讲义及配套训练(初升高讲义含答案)引言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研究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研究环境和要求,本讲义和配套训练旨在提供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的必要知识和练,以帮助同学们在语文学科上更好地过渡和提升。
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衔接要点1.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同学们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文言文、古代诗歌、现代散文等。
本部分将介绍高中语文的阅读要点和技巧,并提供相关的练题。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同学们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文言文、古代诗歌、现代散文等。
本部分将介绍高中语文的阅读要点和技巧,并提供相关的练习题。
2. 作文能力的发展:高中语文要求同学们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和独立的思考,写出有逻辑、有观点、有文采的文章。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高中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并提供写作训练的题目和范文。
作文能力的发展:高中语文要求同学们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和独立的思考,写出有逻辑、有观点、有文采的文章。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高中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并提供写作训练的题目和范文。
第二部分:配套训练1. 阅读理解训练:包括文言文、现代散文、诗歌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训练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每篇阅读材料后面都附有相关的练题,并提供答案和解析。
阅读理解训练:包括文言文、现代散文、诗歌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训练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每篇阅读材料后面都附有相关的练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解析。
2. 作文训练:根据高中语文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提供各种话题的写作训练题目,引导同学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实践。
每个题目后面都附有范文供参考。
作文训练:根据高中语文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提供各种话题的写作训练题目,引导同学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实践。
每个题目后面都附有范文供参考。
结语初中升入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研究发展至关重要。
初升高衔接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提高衔接考试知识点总结随着中级教育学校的结束,同砚们将迎来升入高中的大门。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进修的要求,许多学校会组织初提高衔接考试,用以评估同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起与高中进修内容的衔接。
本文将总结初提高衔接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援助同砚们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语文语文是初提高衔接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主要的考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文言文阅读理解:同砚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并回答相关的理解和分析问题。
2. 古诗文鉴赏:文言文鉴赏主要是考察同砚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解读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3.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同砚对于现代散文和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作文: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砚需要依据提供的题目或素材,进行写作训练。
数学数学是初提高衔接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的科目,主要考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1. 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同砚需要精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利用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2. 几何图形的熟识和性质:同砚需要熟识和精通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如直线、角度、三角形等。
3. 几何证明:同砚需要学会进行简易几何问题的证明,包括运用几何定理和定律进行推理和证明。
4. 数据统计和概率:同砚需要学会整理和处理数据,精通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的基本知识。
英语英语是初提高衔接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科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1. 阅读理解:同砚需要通过阅读短文,回答相关的问题,理解短文的主旨和细节。
2. 语法和词汇:同砚需要精通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虚拟语气等,以及一些常用的高级词汇和短语。
3. 写作技巧:同砚需要学会写作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等,精通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 听力和口语:同砚需要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提高听力和口语的能力。
综合科目综合科目通常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科目。
初高中语文衔接讲座(教师版)
初高中语文衔接讲座第一讲、如何读懂古典诗歌把握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考场上短时间内如何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下面我们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解说。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一)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的内容。
[即时应用]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 夜 啼陆 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1)读题目:“乌夜啼”,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
(2)猜想: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2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2讲古文学法指导我个人认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应作为一个重点。
从应试角度看,近两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比例明显加大,150分的试卷,文言文占去近30分,约五分之一的比例,若不算写作的60分,那么文言文就占到基础卷的三分之一了。
比重不可谓不小;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角度看,从了解祖国优秀文化传统角度看,文言文都功不可没。
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
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当然这与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一致,导致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不够重视也有相当关系,但这一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我想谈谈在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如何尽快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竟,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在学生眼中是艰涩难懂的。
所以学生首先就有一种畏难情绪。
那么,如何打消畏难情绪,让自己乐学、爱学文言文呢?第一,理清语法关系利用语法知识解决长句、难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与中、高考的考纲中明确提出不单独考察语法知识有直接关系,因为不考,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就淡化语法知识,或干脆不教语法,这样导致学生语法概念混乱,分不清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与英语语法混淆,在汉语学习中出现表语、宾语补足语等概念,在分析句子时搞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还是要占一席之地的,虽然不必搞得太复杂,但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学生还是要掌握的。
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难句、长句通过语法知识来解决既直观又方便,更主要的是规范。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不少同学在翻译此句时,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
知识衔接02 短语-2021年初升高语文“知识衔接+精讲精练”一本通
知识衔接02短语短语又叫词组,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这种组合关系是给词组分类的依据。
短语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并列短语:又称联合短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
例如:老师和学生大狗和小狗调查研究你们和他们省,市,县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
②偏正短语:由名词中心语或定语或由动词、形容词中心语和状语组成。
例如:我的老师一个同学勤奋的女生一孔之见仔细地看突然听到特别快相当好鳄鱼的眼泪很酷苗条的身段偏正短语前面的词来修饰后面的词,后面的词的意义是主体。
(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叫状语,名词代词前的修饰语叫定语)③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例如:阳光灿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上帝死了脑袋晕主谓短语的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往往是名词、代词),谓语是陈述的内容(往往是动词、形容词)④动宾短语:又称述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例如: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做作业是散文喝凉水吃豆腐打落水狗动宾短语前面的词表示动作,后面的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
(动词支配的对象即宾语)⑤后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分别叫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
例如:看清楚做得完住一宿跑得快红透了富得冒油酷得很后补短语前面的词的意义是主体(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词来补充说明前面的词。
(即补语)此外,还有复指短语(如:首都北京、我们几个、雷锋叔叔、故乡安庆)、连动短语(如:画蛇添足、踢球去、买菜回来)、兼语短语(前一个动词往往是“叫、派、让、选举”,如:引狼入室、老师请他进来)、介宾短语(在中国、从今年、对他们、向大家)、“的”字短语(“的”字后面省略了中心名词,如:吃的、教书的、穿的、红的。
)等。
初高中衔接语文知识点整理
初高中衔接语文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字音。
- 字形。
- 初中注重对常用字字形的正确书写,像“斑斓”“取缔”等易错字。
高中则会涉及一些在文言文、文学作品中容易混淆的字形,如“暮霭”的“霭”与“和蔼”的“蔼”的区分,还有古文中通假字的字形记忆,如“说”通“悦”时的用法和意义。
- 词语辨析。
- 初中对近义词辨析有一定基础,如“必须”和“必需”。
高中会加大难度,包括一些成语的辨析,如“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不仅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结合语境准确使用。
2. 语法知识。
- 词性。
- 初中简单介绍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性。
高中在此基础上,会深入学习虚词的用法,像“之”字在古文中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不同词性,“而”字作连词时表示并列、承接、转折等多种关系。
- 句子成分。
- 初中了解了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句子成分。
高中要掌握更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如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的多层修饰关系,例如“在那片茂密的森林里,可爱的小鸟快乐地歌唱”,要能准确分析出各成分的作用。
- 病句类型。
- 初中学习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常见病句类型。
高中除了巩固这些内容外,还会涉及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较难辨析的病句类型,像“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华裔作者之手”就是句式杂糅的病句。
3. 标点符号。
- 初中学习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基本标点符号的用法。
高中会涉及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如破折号的多种作用(解释说明、递进、转折等),例如“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还有分号的用法,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像“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二、文言文知识。
1. 实词虚词。
- 实词。
- 初中学习了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如“之”作“的”讲(“水陆草木之花”),“其”表示“他的”(“其乡人曰”)等。
高中则要积累更多实词的不同义项,如“绝”字,有“断绝”(“而绝江河”)、“极”(“绝巘多生怪柏”)等多种义项。
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现代文阅读二 (散文)
现代文阅读二(散文)知识拓展,深度衔接新知一句段作用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体现全文行文思路;(2)结构上有特殊作用;(3)表达上富有特色。
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瓦(节选)王剑冰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
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屋子一直在漏。
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
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
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
我说娘你要小心。
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
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
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伤害。
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瓦藏在草中。
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
这是一个废墟。
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有删改)“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这句话是文章的插入段,它用比喻的手法,阐述了“瓦”的保护功能。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整理一个不学好语文的人,难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高的人,其境界和格局,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衔接点15 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
衔接点15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初中阶段考查形式:填空题,给了上句填写下句或者根据意思写句子,分值各地不同,北京卷4分,河北6分,山东、浙江等地10分。
高中阶段考查形式:情境式默写填空,给出运用的语言环境填写句子,分值6分。
比较初高中不同的要求和考查形式,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体现了“情境化”的考查趋势,从专注于考查学生的背诵能力转向对学生背诵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全面考查。
2021、2022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均在基础型默写之外加入了开放型默写,以给出限定名词的方式扩大考查范围。
2023新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则在限定关键名词的同时加强对情境的描绘,给学生留出更大的作答空间。
在此种考查趋势下学生更要注意在背诵的同时理解诗文含义,形成有体系的认知。
一、名篇名句默写题型总结与答题技巧(一)熟悉情境式默写的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情境式默写在于命题人在题干表述中有一定的限定和提示,需要据此来搜寻、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
命题人在情境中的设题角度主要有:1.语义解释型。
即对要求填写的空缺内容有解释性表述,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提示信息作答。
例:[2024·新高考Ⅰ卷(河北、山东、江苏等)第17题(2)]《归园田居·其一》“,”表示栽种多种树木受到喜爱。
提示语“栽种多种树木受到喜爱”便是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解释。
2.关系补充型。
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次推出答案。
例:[2020·全国Ⅱ卷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
“以为轮”是合乎圆规的条件,而“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使之然也”。
3.语境完善型。
即在题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语境,考生根据语境作答。
例:[2021·新高考Ⅰ卷(广东版)第17题(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语文初高衔接课2 古诗文阅读
初中
课内为主 情感 手法
高中
(2017·全国1卷)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下列各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史记》 《三国志》 《南齐书》 汉·司马迁 晋·陈寿 《汉书》 《晋书》 汉·班固 唐·房玄龄等 唐·姚思廉 《后汉书》 《宋书》 《陈书》 南朝宋·范晔 南朝梁·沈约 唐·姚思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17广东省某市中考题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 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 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 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 定中原” 、“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
初高中衔接课 古诗文阅读学习差异
杨红子
2017.06. 29
杨红子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教育学硕士 曾任省级示范校一线优秀教师,所带班 级成绩为年级最高 2016年,所带班级90%以上学生凭借
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国内知名985高校
曾获教学大赛一等奖、优秀辅导教师奖 等奖项
红子姐姐
课前说
课程以介绍初高中语文学习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不涉及具体知识点的讲解 听懂比笔记更重要 重要内容会体现在课件内 为主
初高中衔接知识(语文)
现代汉语语法及练习一、词类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具有比较实在的意义,包括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包括六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词的兼类汉语中有少数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功能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这种语言现象就叫词的兼类。
例如:①他在北京工作..。
(名词)..。
(动词)这就是他的工作②他是人民代表..人民。
(动词)..。
(名词)他代表③老爷在.家吗?(动词)启明星在.东方闪着银光。
(介词)④你用.毛笔,我用钢笔。
(动词)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改过了。
(介词)⑤你要端正..。
(形容词)..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和、跟、与、同”的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连词)我和弟弟谈话。
(介词)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介词)★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例如:①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②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当作宾客③会宾客大宴.。
(《口技》)——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④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快马。
⑥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传》)——亲旧: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能有效地衔接初高中语文知识,更好地适应高中
------ 华夏教育资源库同步训练胡同文化课内同步阅读一、阅读下文,达成1~3 题。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向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 !”以防碰到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这是外处罕有的。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注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类方正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1.“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是一个比喻,目的是说明北京城的方正,你能不可以再打几个比喻,相同说明是方正。
【分析】拥有方正特色的事物都可做喻体。
【答案】像一张大棋盘;像一块大手帕;像一张大方桌等等。
2.“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联合原文看,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生活 ?又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思想?生活:。
思想:。
【分析】综观全文,注意归纳句的作用。
这是一个起领句,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思想就是性格态度等等。
【答案】吃、住、行关闭思想、易于满足、隔岸观火、本分守己、忍气吞声3.你读了这段文字,体会到了汪曾祺如何的写作风格?【分析】从文段内容、语言及给人的感觉剖析。
认真品尝能够得出,疏淡自然,不事雕琢。
【答案】从大处着笔,从渺小处感觉;语言平淡、朴实、口语化;给读者散淡、平易的感觉。
二、阅读下文,达成1~2 题。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结起来的。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往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关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多数安土重迁,不大愿意迁居。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子多数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衔接点09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原卷版)
衔接点09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原卷版)初中阶段考查形式:散文阅读的分值一般在20分左右,常以主观题型出现,叙事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次之;考查的内容以词句理解、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写作手法等为主。
散文文体约占文学性文章的77%,其中又以叙事性散文(记事散文)为主。
高中阶段考查形式: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难度有所升高。
从设题的角度来看,简答题更具开放性,题目的答案不唯一,关注教材中各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夯实语文学科阅读理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前备知识1.文体特征散文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辞海》说,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散文”。
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类别集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
狭义上,散文指一种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形式。
作者往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2.特征(1)纪实性强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
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
要想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取材广泛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5)语言优美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2讲古文学法指导我个人认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应作为一个重点。
从应试角度看,近两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比例明显加大,150分的试卷,文言文占去近30分,约五分之一的比例,若不算写作的60分,那么文言文就占到基础卷的三分之一了。
比重不可谓不小;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角度看,从了解祖国优秀文化传统角度看,文言文都功不可没。
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
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当然这与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一致,导致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不够重视也有相当关系,但这一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我想谈谈在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如何尽快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竟,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在学生眼中是艰涩难懂的。
所以学生首先就有一种畏难情绪。
那么,如何打消畏难情绪,让自己乐学、爱学文言文呢?第一,理清语法关系利用语法知识解决长句、难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与中、高考的考纲中明确提出不单独考察语法知识有直接关系,因为不考,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就淡化语法知识,或干脆不教语法,这样导致学生语法概念混乱,分不清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与英语语法混淆,在汉语学习中出现表语、宾语补足语等概念,在分析句子时搞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还是要占一席之地的,虽然不必搞得太复杂,但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学生还是要掌握的。
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难句、长句通过语法知识来解决既直观又方便,更主要的是规范。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不少同学在翻译此句时,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
”译后自己读读也觉得别扭,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划分成分后,学生立刻发现问题出在“于”的宾语上,“于”的宾语应为“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不是学生翻译时译到“刺人而杀之”就认为这一分句到此结束,而实际上本句并非复句,而是一句复杂的单句,可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有什么不同?”学生之所以出问题,正是语法结构不清,瞻前不顾后造成的。
又如《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一句,在理解时学生首先找出谓语“疾”(痛恨之意),再找出它的宾语“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个宾语又比较复杂,“夫”是指示代词,“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转折关系短语,搞清了他们之间的语法关系,再去理解和翻译这个句子就容易多了。
第二,充分理解古代文化常识,重在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善用《读本》宾语前置(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
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
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县.釜而炊县:城镇B. 无为贵.智士贵:尊重C. 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D. 美行可以加.人加:超过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B. ①君其.图之②吾其.还也C. ①吾是以.先之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 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⑤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④⑤⑥4.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张孟谈提出了游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
赵襄子解释说,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题甲:昔者秦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
繆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
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繆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
(梁由靡、石奋,均为晋军将领。
)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繆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吕氏春秋·爱士》)乙: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
吏逐得,欲法之。
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
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
”乃皆赐酒而赦之。
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
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史记·秦本纪》)1. 选出“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说法正确的一项()A. 以前,秦缪公曾坐两匹马拉的车外出,车子被损坏了B. 以前,秦缪公曾坐四匹马拉的车外出,车子被马弄坏了C. 以前,秦缪公曾坐四匹马拉的车外出,车子被损坏了D. 以前,秦缪公曾坐两匹骑拉的车外出,车子被马弄坏了2. 选出不是通假字的一组()A. 昔者秦缪公乘马“缪”通“穆”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B.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还”通“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C. 余恐其伤女也“女”通“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D. 晉人已环繆公之车矣“环”通“坏”名之以其能,故谓之为染溪“染”通“冉”3. 对下列多义词,分别选出符合文义的解释()A. 疾a. 快速b. 奋力c. 痛苦d. 敏捷B. 害a. 杀害b. 危害c. 妨害d. 损害4. 对“于是遍饮而去”和“吏逐得,欲法之”中的“饮”和“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法”是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B.“饮”是动词的一般用法。
“法”是名词作动词C.“饮”是动词的一般用法,“法”是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D.“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法”是名词作动词5.“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这是什么句式?A. 宾语前置B. 定语后置C. 主谓倒置D. 判断句6.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余恐其伤女也”,“其”指代“晋惠公”B.“缪公自往求之”,“之”指代“右服”C.“中之者已六札矣”,“之”指代“缪公之甲”D.“吏逐得,欲法之”,“之”指代的是“食善马肉”的“岐下野人”7. 甲乙两文记叙了同一件事,而详略各不相同,这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记》详写秦缪公对“野人”的施恩,强调国君应当宽厚地对待百姓;《吕氏春秋》详写缪公之急难遇救获胜,强调“野人”报恩之诚B.《史记》详写秦缪公对“野人”的施恩,赞美他宽厚仁慈的君子之风;《吕氏春秋》详写缪公之急难遇救获胜,强调“野人”的报恩之诚C.《史记》详写秦缪公对“野人”的施恩,强调国君应当宽厚地对待百姓;《吕氏春秋》详写缪公之急难遇救获胜,说明“爱士”必有好报D.《史记》详写秦缪公对“野人”的施恩,赞美他宽厚仁慈的君子之风;《吕氏春秋》详写缪公之急难遇救获胜,说明“爱士”必有好报【试题答案】一. 1. A 2. B 3. B 4. B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