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作动词及动名词兼类辨析
高考名词活用为动词详解
高考名词活用为动词详解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析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按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词的词性和基本功能的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往往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因此,辨别词类活用的最好方法就是抓语法分析,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名词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当某个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在本该是动词出现的位置上时,它就临时具备了动词的相关语法功能,即“名词活用为动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宾语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译文: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蹄”本来是名词,指“蹄子”,在这里充当谓语带了宾语“之”,因而活用为动词,理解为“用蹄子踢”。
②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译文:范增多次用眼示意项王。
“目”本义是名词“眼睛”,在这里处于谓语的位置上且后面带了宾语“项王”,因而活用为动词,可译为“用眼示意”。
2.名词+介词结构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
如果文言文中某个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所以活用为动词。
例如:③一狼洞其中。
(《狼》)译文: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洞”本来是名词“洞穴”,在这里充当谓语且带了介词结构“(于)其中”,因而活用为动词“打洞”。
④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译文: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军”本来是名词“军队”,在这里充当谓语且带了介词结构“(于)霸上”,可译为“(军队)驻扎”,因而活用为动词。
3.所+名词所字结构是由结构助词“所”带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从而构成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种固定结构。
名词动用与兼类词的界线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名词动用与兼类词的界线3胡安顺提要 名词动用和兼类词(名动式)的界线很容易混淆,本文试对二者的区分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名词动用后的活用义是临时性的,使用频率低;兼类词的动词义是持久性的,使用频率高。
(二)名词动用后的活用义稳定性弱;兼类词的动词义稳定性强。
(三)名词动用后的活用义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带直接宾语,兼类词的动词义一般都可以带直接宾语。
(四)名词动用后的活用义使用范围是特定的;兼类词的动词义使用范围是普遍的。
关键词 名词动用;兼类词;区别特征名词活用作动词是指名词临时在句中丧失名词的语法功能、获得动词的语法功能而充当动词的现象。
据此,当一个词既是名词又经常作为动词使用甚至作为动词的使用率高于名词的使用率时,其动词用法就不宜叫做名词动用,而应视为动词的正常使用。
例如“军”字,根据本文的统计,其“军队”义在《左传》中出现34次,其“驻扎”义在《左传》中出现20次。
作为动词的使用频率应当说是相当高的,其中部分用例如下:(1)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桓公六年)(2)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
”(桓公十一年)(3)及昏,楚师军于邲。
(宣公十二年)(4)师遂进,已亥,与楚师夹颍而军。
(襄公十年)(5)遂军圉泽,次于堤上。
(昭公二十六年)(6)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
(哀公四年)汉代“军”字作为动词的使用率也很高。
根据本文的统计,在《史记》一书中“军”字作为“驻扎”义共出现60多次。
例如:(7)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高祖本纪)(8)(项羽)军濮阳之东,与秦军战,破之。
(高祖本纪)(9)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宗正刘礼军霸上;祝兹侯徐厉军棘门,以备胡。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0)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
(张仪列传)很显然,“军”字的“驻扎”义不是临时性的,而是被经常使用的,故它应属于既有“军队”3本文初稿曾在第六届全国古汉语学术研讨会(2002年于泉州)上宣读,发表时作了修改。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 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 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 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 (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 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 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 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 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 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 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句:① 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 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 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 既东封郑.(在东面)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 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 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 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词类活用的四种情况
词类活用的四种情况词类活用是指语言中的词汇根据不同的语法、上下文或语境,发生形态、词形、词尾等方面的变化。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类活用的情况各不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词类活用的四种常见情况。
1. 名词的活用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概念的词类,通常用于代表具体或抽象的实体。
在某些语言中,名词可以根据格、数、性、属格等进行活用。
1.1 根据格的活用某些语言中,名词的格与其在句子中的功能有关。
例如,在拉丁语中,名词可以根据主格、宾格、与格等进行活用,以适应不同的句法角色。
1.2 根据数的活用在很多语言中,名词的数可以通过活用进行变化。
通常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例如,在英语中,名词通常在单数形式后面加上’s’或’es’来表示复数形式。
1.3 根据性的活用在某些语言中,名词的性别可以通过活用来表示。
例如,在法语中,名词可以根据其性别进行活用。
比如,“le”(男性),“la”(女性)。
1.4 根据属格的活用在某些语言中,名词的属格可以通过活用来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在德语中,名词的属格形式可以通过在词尾加上适当的后缀来表示。
2. 动词的活用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事实的词类,通常用于描述主语的行为。
动词的活用形式通常包括人称、时态、语气等。
2.1 根据人称的活用某些语言中,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称变化。
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动词形式会随着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同而变化。
2.2 根据时态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不同的时态可以通过动词的活用形式来表示。
例如,在英语中,动词的过去式可以通过在动词原形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后缀来表示。
2.3 根据语气的活用语气表示说话人对所述的内容的态度。
在某些语言中,动词的活用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
例如,在法语中,动词的活用形式可以表示陈述语气、命令语气、虚拟语气等。
2.4 根据语态的活用语态表示谓语动作与主语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语言中,动词的活用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态。
例如,在汉语中,动词的语态可以通过词语的顺序和修饰语的选择来表示。
高考中名词活用判定技巧
高考中名词活用判定技巧作者:陈玉红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05期词类活用向来是文盲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中学语文课文中最常见的活用词类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其中名词活用的情况较为复杂,学生对此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判定名词的活用。
以期能带给考生们一些帮助。
名词的活用主要分为两大类:名词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作状语判定名词作状语最便捷的方法是:名词位于动作性谓语之前,但此名词从语义上看并不是动作的执行者,两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
此时,名词活用为动词谓语的状语。
例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项脊轩志》)例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例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例1中动作“吠”的执行者是“犬”,这两者构成主谓关系,“西”活用为“吠”的状语,表动作的方位,译为“向西”。
同理,例2中的“廷”,例3中的“辇”,例4中的“兄”都不是各自谓语动作的执行者,从而活用作状语,分别表示动作的地点、工具和方式,分别译为“在朝廷”、“乘辇”、“像对待兄长一样”。
一般情况下,方位名词,如:东、西、左、右、前、后、上、下等,活用作状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由于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和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只是在意念上有所不同:凡能译为“使…怎样”,就是使动用法,凡能译为“认为……怎样”就是意动用法,不具有使动和意动意义的全归为活用作一般动词。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快速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前出现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例7、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例5“刃”前出现能愿动词“欲”,例6“名”前出现能愿动词“能”,例7“王”前出现能愿动词“可”和副词“尽”,从而三例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刃”译作“用刀杀”,“名”译为“识其本名”,“王”译作“称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中名词活⽤类型及判断⽂⾔⽂中,名词活⽤不外乎两种类型:⼀种是活⽤作动词,⼀种是活⽤为状语。
本⽂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加以分析。
⼀、名词活⽤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作⼀般动词、名词的使动⽤法和名词的意动⽤法三种类型。
(⼀)名词作⼀般动词在⽂⾔⽂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在句⼦中充任谓语。
主要有以下⼏种类型。
1、名词+名词如果⼀个句⼦中有两个名词连⽤,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个名词作动词⽤。
例如:(1)范曾数⽬项王。
(《史记·项⽻本纪·鸿门宴》)(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本纪》)例(1)“⽬”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 名词活⽤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如:(3)舍相如⼴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3)“舍” 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
例如:(4)假⾈楫者,⾮能⽔也,⽽绝江河。
(《荀⼦·劝学》)(5)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
(《史记·项⽻本纪》)例(4)“⽔”,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作动词,当“泅⽔”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
例如:(6)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本纪·鸿门宴》)(7)秦伐韩,军于閼与。
(《史记·项⽻本纪》)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名词的几种活用方法
名词的几种活用方法:1名词作状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促织》)(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隶使"相当于"当作人使唤"," 火令药熔"相当于"用火让药熔化"," 力叮不释"相当于"用立叮着不放"," 隧入"相当于"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笼归"相当于"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犬坐于前"相当于"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2 名词作动词: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古汉语中词的兼类与活用的联系和区别
内容提要: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复杂,目前基本上大都看作“活用”。
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兼类”和“活用”并存,既有必要,又有可能。
关键词:古代汉语词类转换兼类活用并存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复杂,而现在语法界对词的转换的处理方法不统一。
例如:在“(诸葛)亮身率军攻祁山”句中,“军”充当宾语,是“军队”的意思,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属名词类;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句中,“军”带补语“细柳”,是“驻扎”的意思,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又属动词类,对此有人认为“‘军’兼属名词、动词两类”,应把它作“兼类”讲,不应作“活用词”讲;有人认为“‘军细柳’的‘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
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兼类”和“活用”两个概念的理解。
前者认为一个词只要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就属“兼类”,不要有“活用”的说法;后者认为一个词只要改变了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起别类词的作用,就是“活用”,不需要有“兼类”的说法。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比较片面,都没有对“兼类”和“活用”作出科学的解释。
我主张古汉语中词的“兼类”和“活用”应二者兼而有之。
为什么要“兼类”和“活用”二者兼而有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的问题。
什么样是词的活用呢?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
按本类的语法属性去用词叫本用,反之,叫活用。
张世禄教授给“活用”这样定义:“有些词往往在实际的语法结构中临时充当别的成分,和它们经常的用法不合的,这叫‘词的活用’。
”(《古代汉语》)廖序东教授给“活用”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词偶尔改变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起别类词所起的作用,这就叫词的活用。
”(《文言语法分析》)这两位教授对词的活用下的定义都强调“临时”或“偶尔”。
这就说明词类的活用实际是词在语法结构中的临时运用,一离开结构,那种用法就不存在。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名词的兼类与活用
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名词的兼类与活用作者:张颖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动词有时做名词使用,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就普遍存在,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是动词的兼类还是动词的活用,二者的界限很容易混淆,文章试图对二者的区分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它们的差异,并分析了动词转化为名词使用的原因和作用。
[关键词]动词;名词;兼类;词类活用;原因;作用[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4-0086-04一、名词与动词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而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的依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正所谓“凡词,依句辨品”。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白话文语法,他把词分为九类,名词和动词是两个最基本的词类。
他认为名词是事物的名称,用来表示观念中的实体的,动词是用来叙述事物之动作或变化的。
黄伯荣和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教材对名词下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对动词下的定义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这两个定义都是从词的意义上来判定名词和动词的。
从名词和动词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类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别,名词是静态的,动词是动态的,动词做名词使用有明显的跨度。
二、古代汉语里动词做名词的用法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失去了原有的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语法特征,变得具有名词的性质。
动词用作名词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就有,请看下面的例句:1.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2.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3. 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4.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5.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6. 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技法指津】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化为别的词类,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讲解。
一、名词作动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它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它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名词的语法特点,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动作、行为。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宾语,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1)但微颔之。
(《卖油翁》)――只是略微点点头。
(2)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驴子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它。
以上两例中,“颔”(原意为“下巴”)“蹄”(原意为“蹄子”)均为名词,后面均带宾语“之”,因此可以判定它们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点头”“用蹄子踢”。
2.名词后面带补语,活用为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后面是不能带补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补语,此时,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
句中“舍”(原意为“房子”)后带有介词短语“于其址”作其补语,可见,“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筑舍定居”。
3.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丞相。
(2)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
(1)句中“王”前面有能愿动词“欲”(意为“想要”),此处便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称王”。
通论十一: 词类活用
❖
❖ 词类活用
❖ ❖ ❖
一般活用
名词作动词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词性改变
动词使动
使动 形容词使动
特殊活用
名词使动
意动 形容词意动
名词意动
语法功能改变
一、词类的一般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最常见)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2)虞不腊矣。《宫之奇谏假道》 (3)不介马而驰之。《齐晋鞌之战》 (4)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赵威后问齐使》 (5)天帝使我长百兽。《江乙对荆宣王》 (6)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7)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许行》 (8)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许行》 (9)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 子·尽心上》
(3)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国语 越语》
(4)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居。 《老子》
❖ 相同:用作使动或意动的那个词不是陈述主 语的,而是陈述宾语的。
❖ 不同:语法意义不同。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 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 宾语当作什么,一般是主观上的看法或意念。
四、名词用作状语
❖ 名词直接用在动词的前面,对动词起修 饰限制作用叫做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如 副词 )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 1、表示比喻,含有“像……似的(一样)”的意 思。
❖ (1)豕人立而啼。《左传》 ❖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
家》 ❖ (3)天下云集而响应。贾谊《过秦论》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无所事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
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
嘿,同学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好好唠唠“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个有趣的语文知识。
比如说“雨”这个字,平常咱们都知道它是名词,就是指从天上落下来的水滴,对吧?但是呢,在“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句话里,“雨”就变成动词啦!意思是“下雨”。
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一个安静的小伙伴,突然活跃起来,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
再比如“军”,一般情况下它指的是军队,可在“沛公军霸上”里,它摇身一变,成了“驻军”的意思。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整齐站立的队伍,突然行动起来,找地方驻扎啦!
还有“粮”,通常就是粮食嘛。
但在“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中,“籍”是名词,指户籍,可在这里就变成了“登记”这个动词。
这不就像一个本本分分待着的小本子,突然被拿起来认真记录东西一样嘛!
“王”这个字,大家都熟悉,一般就是指君王。
但在“沛公欲王关中”里,就变成了“称王”的意思。
是不是感觉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突然有了要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行动?
“蹄”,咱们都知道是马蹄,可在“驴不胜怒,蹄之”中,就成了“用蹄子踢”。
这多像一只原本安静的小毛驴,生气了就抬起蹄子来反抗!
“刃”本来是刀刃,在“左右欲刃相如”里变成了“杀”。
仿佛那锋利的刀刃一下子主动冲出去伤人啦!
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些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不是就像给原本平淡的文字世界来了一场大变身,变得超级有趣,超级精彩?这就好比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一个普通的东西,突然有了新的用途,是不是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所以呀,语文世界真的太奇妙啦!咱们可得好好探索,说不定能发现更多这样有趣的知识呢!。
怎样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怎样认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发表时间:2012-01-12T10:10:42.16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刘文权[导读] 构成主谓关系的两个名词连用,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江苏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刘文权名称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语法现象,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出现的较多,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习文言文。
我们不但要认识这种语法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其中的规律。
笔者就此小结以下几种现象,供参考。
紧靠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原为名词“鞭子”,这里是活用为“用鞭子使”)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名”原为“名称”,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腊”原为名词“干肉”,这里活用为动词“把……晾干”)按汉语规律,名词不修饰代词,代词又常充当宾语,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才合语法规律。
与副词紧连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原为“名称”,这里活用为“出名”)客初至,不冠不袜。
(《大铁椎传》,“冠”、“袜”原为名词“帽子”、“袜子”,这里活用为“戴帽子”、“穿袜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福”原为名词“福气”,这里活用为动词“赐福”)因语法规律副词只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不修饰名词,所以,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就活用为动词。
与介词结构紧连的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舍”原为名词“房舍”,这里活用为“筑舍定居”)其身尸于朝。
(《叔向贺贫》,“尸”原为名词“尸体”,这里活用为“陈列尸体”)按汉语语法规律,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为补语,补语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前面无动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前”原为名词“前面”,这里活用为“上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马说》,“千里”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走千里”。
名词动化文献综述
钱震宇、刘宇红在《英汉名词动化之异同》
• “名词通常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之上时,当它出现 在谓语的位置上时就带有了动词的某些特征,我们把这样的 现象叫做名词动化。”
林升华在《名词活用作动词及动名词兼类辨析》
“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起了动词的作 用, 担当了只有动词才能具有的职能。既然是活用, 它同样具有词 类活用的两个特点, 即是说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以某特定的语言环 境为条件的;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具有的临时职能,不是名词的 本质特征, 但却是动词的本质特征。”
• “从修辞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有陈望道,他将名词动化看作是一种 “ 转类” 修辞手段。从四声别义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有朱德熙,他认为 汉语中很多词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二者可以互转。从功能的角度进 行研究的代表有张伯江,他指 出: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 当名词的空间义丧失,具有时间义时,就有向动词方向转化的可能。从 认知角度出发的研究者主要有戴浩一、刘正光、彭月华 、傅瑜 、何星 、 王冬梅等, 他们借助 “ 概念隐喻理论” 、 “ 概念转喻认知模 型 ” 以及隐 喻思维研究了名 词动化的机制,认为名词动化受隐喻和转喻双重机制 作用。吴新民和梁文青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描写和分析了名词动化的 范畴化关系,认为名词化就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动词,最终固化。”
王欣怡《网络词语“安利”的词义演变研究》
对“安利”一词的词义转变的原因论述中,提到了名词动化普遍性 的影响,指出网络语言和口语中大家为了便捷方便,经常将名 词动化 。认为名词动化是心里联想的效果,运用了转喻和隐喻 以及从修辞效果角度来论证“安利”一词成为固定义项。
郭全生、张曼《试析“今天你N了没有”及其类同句式中的名词动化现象》
认知语言学角度——王冬梅《名词动化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
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一、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 名词的使动用法(1) 什么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
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
“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
这就是“使动用法”的 实质。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
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
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
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
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张颖1,2【摘要】[摘要]动词有时做名词使用,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就普遍存在,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是动词的兼类还是动词的活用,二者的界限很容易混淆,文章试图对二者的区分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它们的差异,并分析了动词转化为名词使用的原因和作用。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动词;名词;兼类;词类活用;原因;作用一、名词与动词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而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的依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正所谓“凡词,依句辨品”。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白话文语法,他把词分为九类,名词和动词是两个最基本的词类。
他认为名词是事物的名称,用来表示观念中的实体的,动词是用来叙述事物之动作或变化的。
黄伯荣和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教材对名词下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对动词下的定义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这两个定义都是从词的意义上来判定名词和动词的。
从名词和动词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类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别,名词是静态的,动词是动态的,动词做名词使用有明显的跨度。
二、古代汉语里动词做名词的用法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失去了原有的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语法特征,变得具有名词的性质。
动词用作名词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就有,请看下面的例句: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2.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3.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4.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5.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 6.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园记》)上述例句中的“有、出、听、援”很明显是动词,它们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相应的解释分别是“占有,出产,听这个动作和援助这个行为”,“阙漏”和“往来耕作”是动词性短语,但是在上面的例子中,结合上下文解释时,它们都充当名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从古代汉语词汇整体去研究 , 就会发现这些例子 中有两 类 不 同性 质 的 地 方 。( )~( ) 的 “ 1 6例 衣” 、
“ ”“ ”“ ” , 冠 、 妻 、 友 等 在古 汉 语 中 经 常 出现 在 谓 语
林 升 华
[ 摘 要]首先 , 论述 了词类活用的 两个特点 : 临时性的特点 ; 类活 用的功 能转 变的特 点。其次 , 述 了名词 、 词 论 动词 兼
类的分别及真正 的名词 活用问题 , 讨论 了关于兼类与活 用的辨别方 法。第三, 六个方面分 别论述 了名词 活用作 动词 的情 从 形( 或说是规律性 ) 代词宾语前 面的名词 活 用为 动词; : 两个名词 连用 , 如果 它们之 间不存 在并 列关 系、 偏正 关 系及 同位 关 系, 而是动宾 关系或主谓 关系, 则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 点名词和介词结构作补语 时, 地 它前边的名词一般 活用为动词; 名
[ 关键词 ]词 类活用; 类词 ; 兼 语法智能 ; 法现 象; 语 意动用法; 使动 用法 ; 别方法; 时性 辨 临 [ 作者简介 ]林升华 , 西第一 工业学校讲 师, 广 广西 南宁 50 2 303 [ 中图分类号 ]H1 1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2 2 (0 6 0 0 4 0 6 2— 78 20 )9— 17— 4
的限定 是 比较宽 泛 的 , 往往 把一 些非 活用 现 象也 认 为是 活用 , 特别 是 把 一 些名 词 动 词 兼 类 的词 , 成 看 是名词 活 用为 动 词 。肯 定 古汉 语 中词 类 活 用 为 动 词是 其特 殊 的语 法 现 象 , 不 能 随意 扩 大 它 的范 但
不是 名词 的本质 特征 , 却 是动 词 的本 质特 征 。在 但 过 去和 当前 , 术 界 对 于 名 词 活 用 的分 歧很 大 , 学 特
() 9 曹子手 剑 而从 之 。 ( 0 秦 师遂 东。 1)
( 1 夫子 式而 听之 。 1) ( 2 晋 灵公 不君 。 1)
几个 例子 。
( ) 尝君怪 其疾也 , 冠 而见之 。 1孟 衣
() 2 曲肱 而枕之 。
职 能 , 当 了别 的词 类 的语 法 职 能 , 时 用 如 别 的 担 临 词类 , 因此 称 为词类 活用 。词 类 活用是 某类 词 在 特
定 的语 言环境 中 的一种 临 时性 汉语 法 中的一 个较 重 要 的
别是对 于名 词活 用动词 和 名词动 词 的兼类 的分 辨 。
问题 。词类 活用 又 常常 与词 的兼类 有 密切 的 联 系。 我们 在这 里只 讨 论 名 词 活用 为 动词 及 名 词 动词 的
兼类 问题 。
从马氏文通开始 的古代汉语语法书 , 对于词类 活用
词前 有副词修 饰 , 这个名词一般 活用为动词; 名词在能愿动词之后 , 一般 活用 为动词 ; 果“ 字连接 的两个词 中, 如 而” 有一 个 是动 词 , 有一个是名词 , 那么这个名词也活 用为动词。有例 外的情 况 , 每条之后加 以说明 。第四, 在 简单论 述名词 的使 动用
法和意动用法。第五, 筒述判 断名词 活用为动词 的四务 方法。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9期
20 年 9月 06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CONOMI C AND OCI S AL DEVE OPMENT L
VOL. 4.No 9 . S EP. o0 2 6
名 词 活 用作 动词 及 动名 词 兼 类辨 析
二个 特点 。根据 词类 活 用 的定义 和特 点 , 可 以确 就
() 3 戊辰 卜, 及今 夕雨 , 弗及今 夕雨?
() 4 子谓 公 冶 长 可 妻 也 , 虽在 缧 绁 之 中 , 其 非
罪也 。以其 子妻之 。
() 5 匿怨 而友 其人 , 丘 明耻 之 , 亦耻 之 。 左 丘
以上 十二例 , 大 多数古 代汉语 语 法 论著 用 来 是
证 明名 词词 类 活用 为动词 的例 证 。从 表 面上看 , 这
l 47
维普资讯
些 例 的性 质好 像 是 一 样 的 , 实 际 却 并非 如 此 , 但
‘ 而时 习之 ’ ‘ 然后 知 不 足 ’ ‘ 十 有 五 而 志 学 ,学 ,吾
所谓 词类 活用 , 为一 个 语 法术 语 , 的是 一 作 指
个词 在它 所属 词 类 的语 法 职 能 之外 的一 种 灵 活 用 法 。这种 灵活用 法 , 出 了它 所 属词类 固有 的语法 超
围, 更不能以今天的语法现象去解释古代汉语的语
法现 象 , 该 客观 地 、 应 历史 地 具 体 分 析 。下 面试 看
() 6 五亩 之 宅 , 树之 以桑 , 十者 可 以衣 帛矣。 五
() 左右 , 7从 皆肘之 。 () 8 左右 欲 刃相如 。
定 哪些语 法现象 是 属于 词类 活 用 的现 象 。 名词 活用 为动词 , 是名 词在 特定 的语 言环 境 中 临 时起 了动词 的作 用 , 当 了只有动 词才 能具 有 的 担 职 能 。既然是 活用 , 同样 具有 词类 活用 的两个 特 它 点, 即是说 名词 活用 为 动词 是 以某 特定 的语 言环 境 为条 件 的 ; 名词 活用 为动 词 后 所 具 有 的临 时 职 能 ,
法是以一定的语言环境作 为存在条件 的, 一旦这种
条件 消失 , 它就 不 再 具 备 这 种 临 时 性 的语 法 职 能。 这是词 类 活用 的第一 个 特点 ; 某类 词在 特定 环 境 中 活 用后 的功能 , 是 它 原 属 词 类 的 本 质特 征 , 却 不 但 是 活用后 所属词 类 的本 质特 征 , 这是 词类 活用 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