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哈三中2014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附答案

哈三中2014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附答案

哈三中2014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附答案)
哈三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学段历史(文)试卷(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1)核心:仁或礼(2分)
社会价值: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节人际关系。

(2分)
(2)特点:减轻刑罚,断狱从轻。

(2分)
原因:总结分析秦朝法律严苛的弊端;受黄老思想的影响。

(4分)
(3)核心方法:致良知(2分)
原因:明中后期政治黑暗腐败;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工具(程朱理学失去探求真理的意义);社会道德沦丧。

(4分)
(4)主张:反对封建专制的一家之法,主张立公法。

(2分)
影响:推动儒学新发展(为儒学发生变革注入了心的活力);对后世早期启蒙作用;冲击君主专制统治。

(6分)
27.(1)区别:天主教主张因行称义,肯定教会仪式和赎罪券的功效;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天主教会强调禁欲主义,鄙视商业活动;新教主张建设世俗教会,先定论肯定财富的合法性。

天主教会肯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新教强调《圣经》和上帝的权威。

(12分)
背景: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压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8分)
(2)观点为加尔文教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加尔文宗先定论的教义肯定了财富作为选民(实现救赎)的标志。

社会生活中,有更多的新教徒投身商业的活动,具有冒险的精神。

(6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历史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7、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8、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C.以法为教,今必胜昔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10、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在社会上居于主体地位。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满分100分。

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的主张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4.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

持此观点的应是A.老子B.墨子C.孔子D.孟子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C.“存天理,灭人欲”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对“无序”的社会提出了“救世”方案,其中属于道家的是A.按照自然的状态发展B.严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C.建立普遍的社会关爱D.用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秩序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8A.重农抑商B.等级思想C.教育思想D.民本思想9.在一次答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提问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2014-2015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带答案)

2014-2015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带答案)

2014-2015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题,每题1.5分,共计51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 家天下的制度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4.近代思想家谭嗣同评论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意指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 A.秦的暴政成后世统治者警示 B.秦朝确立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模式 C.秦朝郡县制影响中国两千年 D.清朝君主专制和秦朝本质相同 5.“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括号中应为A.“封建亲戚” B.“世卿世禄” C.“立子立嫡” D.“敬天法祖” 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7.x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x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③2.“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A.德国和俄国B.俄国和奥地利C.英国和法国D.德国和奥匈帝国3.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初步形成以后,英国并没有急于加入,而是继续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其原因有①英国不想参与大国争霸斗争②英国与两大集团的成员都有矛盾,需要时间协调③不想过早受到缔结条约的约束④处于观望状态,有利于获取更大利益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D.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英法联军同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的两场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6.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

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8.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统考高二历史第Ⅰ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它不同,他们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2.下列古代传统言论出现的顺序应是: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3.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4.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 皇权至高无上B.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C. 秦律严苛细密D.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5. 在陕西骊山有秦坑儒谷遗址,当时秦始皇“坑儒”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 弘扬法家思想B. 压制儒家文化C. 巩固政治统一D. 彰显皇帝威严6.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 民贵君轻的思想B. 农业为本的思想C. 君治为本的思想D. 心存百姓的思想7.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 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0.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4.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他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B.形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D.强调“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经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B.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C.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处应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2.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欧洲联盟的成立 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3.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

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这主要说明了A. 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B. 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C. 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D.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4. 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

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

这一现象表明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2013.11 第I 卷(选择题 共 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2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 A 孙子 B 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4.《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 .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 .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 .孔子“仁"的主张D .孔子反对等级差别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要好好教育,规范孩子的行为,让他改正错误。

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 .“仁政”学说BC .宋明理学思想D .“经世致用”思想7.右图中的董仲舒是西汉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他对儒学内容的发展主要在于( )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8.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9.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君主专制10.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产生了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①封建社会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封建制度的完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11.对“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B.它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C.它强调人和神具有同等重要作用D.它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12.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XX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1、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对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游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教育方法是()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B、“为政以德,节用爱人”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A、《诗经》B、《韩非子》C、《春秋》D、《礼》5.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 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6、.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8、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B、不适合时代的发展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D、破坏传统文化9、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黄宗羲的是()A、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抨击“孤秦”、“陋宋”D、“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0.“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高中201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

高中201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

实验高中201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练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1、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2、“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3、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厅,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深远影响是A.促进西汉实现 "大一统" B.开创思想专制的先河C.推动古代教育发展 D.儒学取得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5、下图是某地发现一个洞窟,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出现在一个洞窟中。

图中最能全面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佛教处于独尊的地位B.孔子被人们顶膜礼拜C.老子被人们奉为圣贤D.三教合一成为社会潮流6、以下对程朱理学和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7、“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8.希腊有位哲学家对诡辩情有独钟,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位哲学家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哥拉9.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美德即知识”。

这位哲人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格拉10.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2、如果要求你在以下书目中找出述及鸦片战争的著作来阅读,应选择①《利玛窦中国札记》②《英使谒见乾隆纪实》③《中国通商口岸:贸易与最早的条约港》④《天朝的崩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协定关税B.签订《南京条约》C.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D.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4、英国殖民者关于“争取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的要求在哪一条约中得到实现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晚清某文献记载太平天国行军“至长沙则湘东之奸民皆从之,至武昌则湖北之奸民皆从之”。

这种说法足以说明A.太平天国军纪严明B.清政府已土崩瓦解C.太平军是乌合之众D.作者的立场与态度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A.洋务清火汤B. 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 革命销魂汤7、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主要分为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以下属于后者的是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轮船招商局④发昌机器厂⑤开平矿务局A.①②B.②③⑤C.③④D.③⑤8、洋务运动被认为是“只布新而不除旧”,其最大弊端是A.由清朝封建官僚来主导B.对顽固派的反击不够有力C.站在反对人民革命运动立场上D.不愿意改革清朝封建政体9、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试题历史(附答案)

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试题历史(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3.王安石诗曰:“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和商鞅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二者的相同点有A.二者命运相似,结局悲惨而后世传诵B.都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C.都移风易俗D.推行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4.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未起到作用 B.思想和习俗的改变相对缓慢和曲折C.封建军阀在革命后掌握地方实权 D.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5.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6.董仲舒认为,“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的观点是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三纲五常”7.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创刊号上他的《敬告青年》一文向广大青年“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4

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4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B.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A.“学者须先立志”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6.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2014年秦安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4年秦安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4年秦安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4.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中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①避暑山庄②道光皇帝③军机处④《红楼梦》⑤吴敬梓⑥《国闻报》⑦《四库全书》⑧时务学堂A.②⑥⑧ B.⑤⑧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⑧5.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6、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14年箴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附答案

2014年箴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附答案

2014年箴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附答案)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B.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C.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3.“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春秋大一统”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5.“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这一思想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6.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工商皆本 B.经世致用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段测评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2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兼相爱,交相胜”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人贵贱有序”A. 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指的“创造”是A.强化了儒家的传统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准确的说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喊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5.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的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知”6.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彻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7.某校高二学生在编演“明清民主思想”的话剧时,为王夫之设计的台词应是A.“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B.“私欲之中,天理所寓”C.“君者,天下之大害也”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庄,今之清谈孔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厦门六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宗法制适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5.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 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 C.削弱了相权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 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质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7.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B.维护君主权威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8.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9.据《论语•宪问》记载:子路在鲁城的外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

”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孔子的主张在当时“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是 A.其主张不能反映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愿望 B.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C.其主张不利于缓和当时激化的阶级矛盾D.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触怒当权者 10.“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11.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右图所显示的书名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合称,它最早应该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14.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1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16.《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7.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 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 18. 20.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B C D19.右图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落款为“板桥郑燮”。

对此画的表述不正确是 A.该画属于“文人画” B.融多种艺术于一体 C.注重刻画真实景物,摹写逼真 D.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神韵意趣20.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杂剧俑京剧脸谱京剧花旦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1.读右图,该书是教育部在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读书。

如果由你来写一份推荐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是 A.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它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C.它揭露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 D.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22. 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屈原 2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24.某高校教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论文。

下列材料可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④《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

如有变动,但仍一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 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 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26..近代中国一本著作曾经在日本引起高度关注,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基于世界地理盲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

”该书是B A.《康�纪行》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2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开始使中国走向衰落,成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了所处的国际地位 28.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予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制造历史依据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29.右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科学为第一要义” 3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31.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

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B.“创立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天下为公” 32.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黄宗羲等早期启蒙思想家 B.清末早期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资产阶级激进派 D.“文革”期间的红卫兵 3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34.“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曲最早可能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5.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3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37.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

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38.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