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 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

方法分析53 例经头颅CT或MRI 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

结果本组53例经治疗后,出院时14例基本痊愈,2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11例无效,死亡1例。

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特点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脑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塞。

由于梗塞部位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相应症状,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1]。

为2.6%~16.6%,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有资料为55.6%[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头颅CT,MRI的广泛开展,现在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现将我院自2005.05-2009.07根据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诊断的53例CWI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45~81(平均71)岁。

45例为右利手,8例为左利手,急性起病,于发病的2h~15天入院;安静时发病30例,睡眠中发病15例,活动时发病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2例;高脂血症史24例,冠心病史20例,糖尿病史18例,平时血压偏低30例。

1.2 临床表现偏瘫25例,偏身感觉障碍20例,失语10例(运动性失语5例,感觉性失语4例,混合性失语1例),视野缺损8例,假性球麻痹1例,意识障碍1例,头痛8例,呕吐10例,大发作癫痫1例。

1.3 CT或MRI检查病例均做了颅脑CT扫描,30例做了颅脑MRI检查。

CT显示CWI 梗死灶为低密度改变。

皮层梗死多呈楔形,尖端向内,底面向外,皮层下条索状。

病灶位于额顶叶交界区15例,顶枕颞交界区13例,侧脑室体旁5例,室上区1例,室后外方6例,侧脑室三角部后外方8例,尾状核头2例,双侧基底节3例。

分水岭脑梗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杨咏波;那世杰;李海燕;黄玉杰;审杰;王斌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09(21)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并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例分水岭脑梗塞惑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后所有狭窄的动脉直径恢复至80%以上,随访93.3%病人未出现新鲜梗塞.术后6.7%支架处再狭窄.结论分水岭脑梗塞的特点是以轻度脑功能障碍为主,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殊.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脑动脉狭窄是诊断治疗分水岭脑梗塞的有效手段,烟雾病人可发生分水岭脑梗塞.
【总页数】3页(P1904-1905,1908)
【作者】杨咏波;那世杰;李海燕;黄玉杰;审杰;王斌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08;邯郸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河北,邯郸,056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08;邯郸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河北,邯郸,056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2
【相关文献】
1.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J], 刘素萍
2.分水岭脑梗塞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姚文林
3.分水岭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J], 史岩鹏;王东林
4.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J],
5.急性分水岭脑梗塞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分析 [J], 崔小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29例临床分析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29例临床分析
1 1 6 7 3 — 5 1 1 0 ( 2 0 1 6 ) 1 8 — 0 0 6 0 — 0 2 血流梗死 , 过去只能通过病 理解剖检 查得 到证实 , 近 年 来 随 着脑部 C T 和 MR I 的广 泛应 用 , 使得 临床诊断成 为可 能, 相 关研究报道不断增加 。 2 . 1 发 病原 因 一 般 认 为 , 分 水 岭 梗 死 与 脑 梗 死 有 相 同 的 危 险 因素 , 主要危险因素仍 是高血 压、 糖 尿病 、 高脂 血症 、 高 半胱氨酸血症及长期 吸烟和 大量饮酒 等口 ] 。在 本 组 资 料 中 既往有高血压史 1 6例 , 血脂升高 病史 1 O例 , 高 半 胱 氨 酸 血 症 1 O 例, 糖 尿 病 病 史 9例 , 短 暂 脑 缺 血 发 作 和或 脑 梗 死 病 史 8例 , 吸烟 史 1 5例 , 嗜 酒 史 5例 , 同时具 有上 述高 危 因素 中 的两 项 或 两 项 以上 患 者 1 9例 , 与相关报道一致 。 2 . 2 发 病 机 制I 4 分水 岭梗 死 的发病 机 制仍 有争 议 , 目 前, 普 遍 认 为 是 脑 动 脉 的狭 窄 、 血 流 动 力 学 紊 乱 及 微 栓 子 的 脱 落 等 因素 共 同导 致 了梗 死 的发 生 。 ( 1 ) 全 身 因 素 造 成 低 血 压 和或 低 血 容量 : 常见全 身因素包 括体位性 低血 压发作 、 服 用 降压 药 降压 过 猛 、 心功 能衰竭 、 心 律 失 常 及 各 种 原 因 所 致 的全 身 脱 水 等 , 由于 大 脑 几 乎 无 能 量 储 备 , 完 全 依 赖 于 持 续 不 断 的血 液 循 环 提 供 葡 萄 糖 和 氧分 , 脑 的 血 液 供 应 作 为 体 循 环 的一 部分 , 位置高 , 当低 血压 和 ( 或) 低血容量发生 时 , 极 易 导 致 血 流低 灌 注 , 造成脑 细胞缺 血坏死 , 从 而 出 现 脑 功 能 障 碍 。在 本 组 资料 中有 长 期 高 血 压 降压 过 猛 过 快 1 O例 , 发热 、 纳差 、 腹 泻 导 致 脱 水 5例 , 体 位 性 低 血 压 4例 , 心 脏病 ( 包 括 冠 心病 、 传导阻滞 、 病 窦、 扩张性 心肌病等) 6例 。( 2 ) 脑 动 脉 及 颈 动 脉 狭 窄及 闭 塞 : 据 统计 8 O 以 上 的 患 者 存 在 脑 动 脉 及 颈动 脉 的狭 窄 及 闭 塞 , 导致血管远端压力下降 , 供 血不足 , 在其他诱发因素 作用 下 , 相 关 供 血 区 域 极 易 发 生 分 水 岭 梗 死, 在 本 组 资 料 中大 多 数 患 者 都 存 在 相 关 血 管 狭 窄 及 闭 塞 。 ( 3 ) 微栓子形成 : 微 栓 子来 源 复 杂 , 新 旧血 栓 和 脂 质 斑 块 的脱 落形成微栓子 , 随血 流 进 入 脑 皮 层 的血 管 分 支 , 阻 塞 交 界 区 血管 , 又 由于 血 管 狭 窄 造 成 的低 灌 注 , 降 低 了 血 流 冲 刷 微 栓 子的能力 , 同 时血 管 狭 窄 造 成 血 液 湍 流 促 进 斑 块 上 的栓 子 脱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分水岭脑梗死的定义、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临床预后仍需进行全面评估。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未来,应加强对分水岭脑梗死治疗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评估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临床预后分析、治疗效果、临床预后评估、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分水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分水岭脑梗死指的是脑血液供应的分水岭区域发生缺血性脑梗死,通常在两大脑动脉供血范围的重叠区域。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形成和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损伤。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栓溶解、血管成形术等,旨在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临床预后分析则是评估患者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和生存率,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治疗效果的改进、预后分析的更准确以及更多先进的治疗手段的引入,为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2. 正文2.1 分水岭脑梗死的定义分水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损甚至坏死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脑梗死是由于血栓或栓子堵塞脑血管造成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

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部位通常位于脑的供血分界线处,即两条主要脑动脉的供血区域的结合部分,因此得名为“分水岭”。

分水岭脑梗死的症状包括头痛、黑蒙视、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瘫痪。

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受损。

分水岭脑梗死和CT模板

分水岭脑梗死和CT模板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 的睡眠时 间,避免 熬夜和过 度劳累
心理平衡: 保持积极 乐观的心 态,避免 过度压力 和焦虑情 绪
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降低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分水岭脑梗死的先兆或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 机。
遵循医嘱:在就医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 改变治疗方案。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CT模板在分水岭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01
局限性:仅适用于分水岭脑梗死诊断,不能用于其他类型脑梗死的诊断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03
介绍CT模板在分水岭脑梗死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注意事项:治疗 期间需要注意观 察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注意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免出现漏服或过量 使用的情况。
● 副作用处理: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等,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 进行处理。 分水岭脑梗死和CT模板
04
分析CT模板在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06
介绍未来CT模板在分水岭脑梗死诊断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 吐、偏瘫等,以区分分水岭脑梗死与其他疾病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发病因素及治疗分析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发病因素及治疗分析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发病因素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并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215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发病因素血流动力学变化148例68.83%,颈动脉血管异常115例52.09%,血液状态异常136例63.25%。

经过积极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治愈105例,显效60例,41例有效,9例无效。

结论脑分水岭梗死发生率较高是脑梗死中重要的类型,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对容易诱发脑分水岭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颈动脉血管异常、血液状态异常等重要发病因素能够提前预见积极防控,以减少和防止脑分水岭梗死发生,在治疗中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积极应用高容稀释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发病因素及治疗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 d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在2支或3支脑主要动脉末梢交界区的脑梗死。

多发生在脑内大血管供血区边缘带或基底节区深穿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脑分水岭梗死是非常重要的脑梗死类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我们对我院收治的21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及入选标准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

入选标准:①具备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②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CWI;③发病48 h以内;④排除脑出血、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入院时发生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严重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及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源于本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215例。

其中男145例,女7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75.4岁。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 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低盐低脂 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
康复治疗方面,需要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包括肢体功能训 练、语言康复、认知 康复等
THANKS
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医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脑部CT 、MRI和血管造影等。
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溶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来 改善脑部供血。
02
分水岭脑梗死概述
定义和病因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
2023-10-26
目 录
• 脑梗塞概述 • 分水岭脑梗死概述 • 高血压概述 • 脑梗塞分水岭脑梗死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脑梗塞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也称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 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
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手脚麻木、失语、晕倒 、意识不清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定义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是指发生在脑内两条主要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梗 死,多见于老年人,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为主 要表现。
病因
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微栓塞。 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主要是由于血压波动、血流速 度改变和血流方向改变等原因,导致血管远端处于低灌 注状态,引起分水岭脑梗死。在微栓塞方面,主要是由 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等原因,导致微 栓塞形成,引起分水岭脑梗死。此外,颈动脉狭窄、高 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慢性损害疾病也是分水 岭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分水岭区脑梗死讲课PPT课件

分水岭区脑梗死讲课PPT课件

家庭康复: 指导家属进 行家庭康复 训练,提高 患者生活质 量和康复效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分水岭区脑梗死病例分享与讨论
06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 信息:年 龄、性别Fra bibliotek 职业等辅助检查
脑部CT或 MRI:观 察脑部病 变情况
脑电图: 观察脑部 电活动情 况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 中凝血因 子、血脂 等指标
心电图: 观察心脏 电活动情 况
血管造影: 观察脑血 管情况
脑脊液检 查:观察 脑脊液中 细胞、蛋 白质等指 标
分水岭区脑梗死的治疗
04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结:分水岭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经验,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凝、抗血小板、降压、降糖等药物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开颅手术等 康复治疗:进行语言、运动、认知等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病史:既 往病史、 家族史等
症状:头 痛、头晕、 肢体无力 等
诊断: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 结果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等
预后:恢 复情况、 复发风险 等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症状 等
预后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复发风险 等

脑分水岭梗死30例临床分析

脑分水岭梗死30例临床分析

管 供血 区之 间局 限 性 缺 血 , 要 位 于 大 脑皮 质 动 脉 主
供 血 区之 间和基底 节 区小 动脉 供血 区之 间的边缘 带
组织, 国外报 道 发 病 率 占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的 1 , 0 国内报道 发病 率 为 2 6 ~ 1 . 。头 颅 C 可 明 . 6 6, 9 6 T 确显 示 病 灶 部 位 和 范 围 。现 将 我 院 自 2 0 —1 0 60 ~ 2 0 — 8收治 的 3 0 80 O例幕 上 C I 者分 析如 下 。 WS 患
施 宪锋 刘 永 生
莘县 2 2 0 540 山 东莘 县 人 民 医 院神 经 内科
【 关键 词】 脑 分 水 岭 梗 死 ; 疗 ; 治 预后 【 图分 类 号】 R 4 . 3 中 7 3 3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7—1 0 2 0 ) 70 7 —2 文 6 35 1 (0 9 0 —0 30
存 在某 种 程度 的供 血 不 足 , 再 发 生 低 血 压或 心输 若
出量减 少 , 就会产 生 边缘 带 区的脑 梗死 。此 外 , 下降 的脑 灌 注压 , 改变脑 血 流 的方 向和速 度 , 可 易使微 栓
糖尿 病 8例 , 心 病 1 冠 O例 , 血 脂 7例 , 心 病 3 高 肺 例 。病 前诱 因 : 降压 药物 应用 不 当致血 压过 低 7例 ,
1 资料与 方 法
究 结 果 表 明[ , 低 灌 注 与微 栓 塞共 同作 用 可发 生 2脑 ]
C S , 与 颅 内外 大 动脉 狭窄 或 闭塞密 切相 关 。严 W I且
重 大 动脉狭 窄 或闭塞 性 疾病 和心 脏手 术 等均可 引起 栓 塞 和脑灌 注 压 的 下降 。脑灌 注压 下 降时 , 应 部 相 位 的侧 支循 环开 放 发 挥 代偿 作 用 , 当一 侧 颈 内动 脉

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邱石;赵静;罗彬;吴涛;李继来;杜继臣【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36【摘要】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 CWSI )与内分水岭脑梗死( IWSI )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5月连续收集入住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的分水岭脑梗死( WSI )患者,根据动脉支配特点分为CWSI组和IW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CWSI及31例IWSI患者。

与IWSI组相比,CWSI组患者心房纤颤发生比例更高(P=0.033),伴随皮质小梗死更为多见(P=0.028)。

而在IWSI组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或闭塞的比例更高,且梗死灶多呈串珠状或条索状( P=0.022、0.003);IWSI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长( P=0.027、0.031)。

两组Willis环血流代偿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CWSI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栓塞机制,而血流动力学障碍可能是IWSI的主要发病机制;IWSI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较CWSI患者更差。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for cortical watershed infarction ( CWSI ) and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 (IWSI).Methods Patients with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WSI) were recruited from October 2012 to May 2014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 Aerospac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to Peking University), who were divided into CWSI group (n=43)and IWSI group (n=31) based on vas-cular teritories.Clinical and demographic features and neuroradiological featu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IWSI group , CWSI group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ore frequently con-comitant small cortical infarcts (P=0.033 and P=0.028, respectively).In contrast, IWSI group had a higher degree of stenosis or occlusion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0.022) and exhibited a rosary-like pattern of infarction more fre-quently (P=0.003).Patients in IWSI group had higher NIHSS scores before discharge and longer hospital stay than CWSI group (P=0.027 and P=0.031, 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colleteral ability of Willis circle (P>0.05).Conclusions CWSI are caused mainly by embolic pathogenesis , whereas hemodynamic com-promise appears to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genesis of IWSI .Patients with IWSI show poor early clinical courses .【总页数】3页(P8-10)【作者】邱石;赵静;罗彬;吴涛;李继来;杜继臣【作者单位】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J], 陈建国;石振东2.24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病因分析 [J], 袁春云;刘飞;夏志伟;林彤3.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研究 [J], 季晓宇4.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征研究 [J], 孟欣5.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J], 邱石;王起;赵静;罗彬;李继来;杜继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病因、影像表现、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案例分析及区分内、外分水岭要点总结

临床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病因、影像表现、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案例分析及区分内、外分水岭要点总结

临床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病因、影像表现、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案例分析及区分内、外分水岭要点总结分水岭梗死是发生在具有特征性位置的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的缺血性病变。

分水岭梗死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已知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脑血管疾病有关。

图1. 分水岭脑梗死血管供血区分布病因与发病机制1)体循环低血压:脑分水岭区距心脏最远,最易受体循环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

通常表现为双侧分水岭脑梗死。

2)颈部/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原因,国外支持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3)微栓子栓塞: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发生多与微栓子有关。

4)血液流变学异常。

5)栓子清除率下降:最近研究表明,脑血流动力学障碍(低灌注)和微栓子,两者协同导致了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影像表现1)分水岭脑梗死的MRI 表现:梗死病灶在T1WI 呈低信号,T2WI、FLAIR、DWI 上均呈高信号。

2)分水岭脑梗死的CT 表现:梗死病灶在CT 平扫上表现为低密度影,CT 平扫在缺血性脑梗死具有局限性;CTP 上表现为低灌注。

大脑半球分水岭梗死分型根据脑内血液循环分布特点,经典分类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脑分水岭梗死(图2)。

图2. 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皮质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 后型脑分水岭梗死(图3)。

图3. 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前+ 后型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可进一步分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以及皮质下下型脑分水岭梗死(图4)。

图4. 从左到右依此为: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侧型、皮质下上型、皮质下下型临床上经常运用简化后的分型:内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IWSI)和外分水岭梗死(皮质型,CWSI)。

内分水岭梗死约占分水岭梗死约60%。

IWSI 的责任血管主要为豆纹-大脑中动脉、豆纹-大脑前动脉、大脑前-脉络膜动脉、大脑中-脉络膜前动脉等;CWSI 的责任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等处。

分水岭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PPT

分水岭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时机:发病 后6小时内进行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 等
术后护理:抗凝、 抗血小板、降压 等药物治疗,以 及康复训练等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 法、电刺激疗法等
言语治疗:针对语言障 碍进行训练和治疗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功 能障碍进行训练和治疗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 题进行辅导和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改 善症状,如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 食、运动、睡眠等方面 的调整和改善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 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康复治疗:进行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等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饮食 习惯、加强运动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脑水肿: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肿胀,引起脑水肿 脑出血: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脑梗死: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引起脑梗死 脑缺血: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脑缺血 脑萎缩: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引起脑萎缩 脑积水: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脑积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积极乐观、避免焦虑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
康复期心理支持与干预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增强信

心理干预:通 过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 等方法,减轻 患者的心理压
脑部超声检查:观察脑部血流情况, 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组织活检等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一文读懂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一文读懂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一文读懂上周我们分享了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今天就来谈谈如何进行诊治。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大家是不是已经熟悉啦?复习轻戳这里(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读懂!)。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治策略。

图1 “分水岭”治病先求因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治,也许你的大脑中有一团乱线,剪不断,理还乱。

图2但是,与大多数疾病相同,治疗脑分水岭梗死时,应着重分析患者的病因。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包括:•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体循环低血压•脑主要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微栓子栓塞•血液流变学异常•栓子清除率下降•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部分患者可有多种病因同时存在。

例如,在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中,微栓子机制和低灌注机制都可以导致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患者的临床特征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病因。

•双侧的脑分水岭梗死可能是由于全脑低灌引起,如严重的低血压、低氧血症、休克、弥漫性脑血管病变等;•前后分水岭的对称性梗死提示整个半球灌注压较低;•深部脑分水岭梗死常常是局部病变导致,如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同一大脑半球内存在2处以上的分水岭梗塞,常与严重的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单侧脑分水岭梗死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有血管狭窄以及评估狭窄程度至关重要。

脑分水岭梗死的辅助检查脑分水岭梗死的辅助检查手段与其他脑梗死检查手段大致相似。

注意进行常规的检查以明确有无严重脱水、低血容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体循环低血压的情况。

发现患者存在脑分水岭梗死时,应注意进行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的检查,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MRA、CTA、DSA等检查。

此外,还应当注意进行相应病因筛查,如心源性的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微栓子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特殊类型——小脑脑干分水岭梗死小脑脑干分水岭梗死相关介绍较少,这里对其进行总结。

幕下的脑分水岭梗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小脑上动脉交叉供血区的脑梗死(图3,图4)。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受阻,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造成脑组织坏死或损伤的情况。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

分水岭脑梗死的定义分水岭脑梗死是指当脑血流灌注动脉提供的血液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时,影响脑组织的供血,从而导致脑组织发生梗死。

在这种情况下,脑血流动脉发生的血流减少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脑组织代谢的需求,从而引起脑组织的梗塞。

分水岭脑梗死的诱因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与一些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

此外,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也会影响患者是否容易出现分水岭脑梗死的疾病。

分水岭脑梗死的症状患有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可能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言语不清、面瘫、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例如CT、MRI等,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并进一步确定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首先是要迅速复通阻塞的血管,以保证脑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同时,还需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分水岭脑梗死的预防预防分水岭脑梗死,关键在于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远离吸烟、限制饮酒等。

结语分水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我们应当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认真对待各种潜在的疾病危险因素,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预防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愿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远离危险和疾病的侵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