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C. 修我戈.(ɡē)矛静女其娈.(1uán)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匪我愆.(拖延)期B.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修我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且庸人尚羞.之⑤将军身披坚.执锐.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素善.留侯张良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函.梁君臣之首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有“相”,哪一组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A. 枝枝相覆盖B. 及时相遣归叶叶相交通相见常日稀C. 会不相从许D. 还必相迎取出郭相扶将誓不相隔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自可断来.信.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基础考察:(3×9=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浡(bó)然兴之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祸起萧墙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循循善诱C.畏葸(xǐ)不前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辍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且而从辟人之士也B、鼓瑟希,铿尔无欲速,无见小利C、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生而知之者,上也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B.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C.见其二子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吾与点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鲤趋而过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D.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天下之无道也久矣5、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洁其身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足食,足兵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B、子路宿于石门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D、有是哉,子之迀也!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面对大灾大难,大悲大哀,心中的情绪、情感要流淌,思想信念要表达。
①于是,呐喊成诗,我们要团结,要坚强,民族凝聚的呼声化作祖国坚韧的形象,变为诗人们的亢吟雄唱。
②于是,忧思成诗,对人类生存和生命本质意义的反思、忧患、理性、情怀、觉悟,也化作万般倾诉,叙说。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 逸豫可以亡身身:身体。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下云集响应B. 席卷天下C. 履至尊而制六合D. 赢粮而景从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②流血漂橹(船桨)B. ①蹑足行伍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C. ①赢粮而景从(担负)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D. ①委命下吏(下达命令)②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致)4. 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A. 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B.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C.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D.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表现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C. 颈联从现实到回忆,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
D. 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落英缤纷B. 沧海一粟C. 遥相呼应D. 纵横交错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因为它们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C. 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因此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B.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称为“美髯公”,张飞被称为“猛张飞”。
C.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唐僧的三个徒弟。
D. 《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而林冲则是梁山泊的第二个首领。
5. 下列关于语言表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口语交流中,使用敬语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B. 在书面语中,可以使用大量的方言词汇。
C. 在正式场合,应该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
D. 在书面表达中,可以使用大量的网络流行语。
6.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
B.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悲惨命运。
C.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被誉为“湘西风情画”。
D. 《家》是巴金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7.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
B.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高二下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īng è)瞠目(chēng mù)B. 贮蓄(zhù xù)沮丧(jǔ sàng)C. 琢磨(zuó mó)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D. 妩媚(wǔ mèi)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年人。
B.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C.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仍然坚持去户外锻炼。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在这个项目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
C. 她把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感到十分放心。
D.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个成熟人的心态。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大显神威,力挽狂澜。
C.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D. 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因此人缘很好。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听音乐吗?”他问我。
B. 他喜欢打篮球、游泳、踢足球。
C. 她的作品《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1)他()地读完了一本厚厚的书。
(2)她()地笑了。
(3)这场比赛()激烈。
7.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
(1)他的成绩一直()。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A卷)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卷(A)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答案】D【解析】A项,“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
由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选项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
B项,“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曲解文意。
由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
C项,“学界一致认为……”张冠李戴。
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
故选D项。
2.(3分)【答案】A【解析】A项,“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
见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故选A项。
3.(3分)【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
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
故选C项。
4.(4分)【答案】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
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的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搞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难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难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常常性的威逼。
现实的须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探讨相当重视,并留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说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主动的、但也是好用主义的说明。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确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处。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起先,天象和灾异都是不行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样。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样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难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看法。
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
有的虽没有详细措施,却会恳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犯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须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常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看法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庭》改编)……等等。
C.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
《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D.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
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考生应结合句间的关系做出判断,同时还要注意识记标点符号的用法。
A项,句尾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引语被当做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引语被作为作者的话的组成部分,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面。
选项中的引语是作为独立的话语来用,故应放在引号里面。
B项,“……等等”错误,省略号和等等重复,去掉一个。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与“等等”的意思一致。
C项,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时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七句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________,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汇地区①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①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①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①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①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①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A.①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排序的能力。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台山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
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
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
“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
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
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
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
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
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
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
”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
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
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
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
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
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
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
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
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
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
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
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
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
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
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餍其心”。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5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李育娴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
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
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
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
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
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
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
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
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
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
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
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
”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
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
”“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
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
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
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本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农民眼中的文化,简单而朴素。
让百姓唱主角,就要通晓民意,体察民情。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投入经费建设了农家书屋,有的却。
究其原因在于有关部门,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喜好,把钱花在了刀把上。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参差百态方能体现文化之美。
文化部门应当对乡村文化的差异性予以充分,用“百姓点菜”代替“政府包办”。
A. 渺无人烟一意孤行尊重B. 无人问津一厢情愿尊重C. 渺无人烟一厢情愿尊崇D. 无人问津一意孤行尊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
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
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
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
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
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熟语考查的重点仍是成语。
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尽管词语考查范围扩大了,但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
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这里指没有人来看书,用“无人问津”。
排除A 项、C项。
“一意孤行”意为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这里强调有关部门不考虑客观实际按照单方面意愿形式,用“一厢情愿”,排除D项。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亲昵.(ní)打烊.(yàng)一爿.店(pán)B.咳嗽.(sou)肩胛.(jiǎ)巢穴.(xué)面面相觑.(qù)C.竦.然(sǒng)伺.候(cì)悲恸.(dòng)勉强.(qiǎng)D.瘦削.(xiāo)铺.盖(pū)坤角.(jiǎo)咂.摸(z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攫取黯淡滑溜溜恍然大悟B. 踌躅攀谈笑嘻嘻能言善变C. 眷写庾毙热辣辣鞠躬尽瘁D. 赔偿请柬孤伶伶兵慌马乱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②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手术。
③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A. 权力实行凌驾B. 权利施行耸立C.权力实行耸立D.权利施行凌驾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中任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都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
B.陈奂生乘农闲的空当,打算出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C.突然,她的心怦怦跳了两下,就在一刹那间,像戳破一层窗纸似的,她百感交集....,什么都明白了。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始终是以模糊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的,他们更多的是无名无姓,无思想无意识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时候他们仅仅只作为小说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环境而存在,但却能够使人感到强烈的压迫,压抑,甚至“吃掉”“狂人”。
这样的力量群体更多的是一个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张张大同小异的面孔。
鲁迅在描写他们时往往以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来作为他们的称谓,例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等。
外在形象的模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空洞苍白,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浑浑噩噩的生活使他们既可怜又可悲。
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
有学者曾根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识半衰期”说法: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新知识却已落伍。
据测算,1950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50年,21世纪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3.2年,IT高级工程师的仅为1.8年。
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需保持加速度。
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
“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
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
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
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韦编三绝”;诱惑少,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
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铁杵磨成针”的成就。
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
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
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
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
由知而识,方为智慧。
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今天谈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全球视野为先导。
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
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知识的半衰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短,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B.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毕竟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
C.学习知识应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
D.肩负建设祖国的使命,进而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需要青年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例举了详细的数字,具体地阐明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
B.文章以古人“书不多、诱惑少”反做出更大的成就为事实基础,提出要重视学习深度。
C.文章先从知识的宽度、深度谈起,再谈卓越见识的形成,是因为形成见识的前提是知识的宽度与深度。
D.文章在论述增长知识与见识的意义时,希望学生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半径扩大,就会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B.“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将知识学懂弄通,在当代从容不迫,只能靠自己。
C.回顾历史,从近代化早期到今天,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有天下观的英才。
D.学生知道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也就等于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依稀荷塘李建臣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
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
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二校门,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为清华标识和象征嵌入国人记忆;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
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不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真是造化弄人。
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
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秋风瑟瑟,暮雨潇潇。
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
除了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箫,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着袅袅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
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
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
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坐北朝南的龙椅。
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
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依稀。
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东南有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
整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贯意蕴不凡。
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
碑铭道出了荒岛身世。
原来自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了三山五园。
道光在位时,把其中的熙春园辟为两处,其一赐名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即后来的咸丰。
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延至方圆百亩。
当其时也,园中古木高耸怪石林立,环山衔水长桥卧波,回廊曼绕雕栏玉砌,莲叶接天荷花映日。
正是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咸丰从这里走向了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
然而,他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继位不久即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立之年客死异乡。
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皇俄国割走大片土地。
黑云翻墨,卷地风来,山河破碎,社稷飘摇。
背负巨额赔款的同时,慈禧又提出重修圆明园的构想。
除了鬻爵捐助、加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想法。
于是就近拆掉了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
然而时局日下,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913年荒岛划入清华,至1927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虽然荷叶田田,暗香缕缕,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
寂寞无主,黄昏独愁。
只在朦胧月色之下,斑驳树影之中,荷塘才摆脱凋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撞入和撕扯人们的想象空间。
沉寂百年之后,荒岛终为时代曙光所唤醒。
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同爰跻无问西东,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了新生。
今天,徜徉于荷塘之畔,漫步在亭榭之间,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杨柳依依草色入帘。
地上芳草郁,空中舞纸鸢;黄鹂鸣翠柳,水中并蒂莲。
童子嬉戏廊下,钓者羡鱼池边;山顶书声琅琅,身旁咖啡飘香。
写生少年专心致志,倾情白首琴瑟璧联。
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兴衰荣辱随梦去,无缘日月我自开。
古往今来,荷花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
这不仅因为荷花清纯艳丽千娇百媚,还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超凡脱俗不可亵玩。
我尝惊诧于荷花有蛰伏千年依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
她不仅是花中尤物,也创造了生命物种的奇迹。
曾经沧海巨浪滔天,况乎半塘污泥浊水!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其保持了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使得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风景,增多了一丝希望。
正如毛姆所言,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实际上,月下的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
恍然间,我想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人民日报》2018年03月31日24版)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考入清华,同学们第一次选点拍照时,“我”没有勇气提议去荷塘,因为当时同学们选的那些地方都很有吸引力。
B.文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写了自己就读清华时给荷塘清淤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季节变换中荷塘勃勃生机的景色。
C.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致、气势充沛;同时采用对比、引用等手法,行文流畅,开合自如。
D.文章不乏议论与抒情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自己对清华荷塘的真挚喜爱之情,又增添了文章的理趣和内涵。
5.文章用大量的篇幅说明了“荒岛”的身世,请简要分析“荒岛”身世的丰富意蕴。
(6分)6.文章以情感为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网红指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具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社交资产变现(变现方式通常包括广告与网红电商)的人。
网红的商业价值正在被逐渐挖掘。
相比较于粉丝经济的“漫灌”营销,网红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网红兼具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二是网红们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提高了消费转化率。
在网红产业链中,主要的成员包括小型社交平台、综合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或品牌商。
(摘编自《网红产业链深度解析:揭秘网红店为何成为热点》)材料二:2020年前全球的互联网活动90%将与在线视频有关,而超过70%的人将以在线视频替代电视作为观看影片的主要方式,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将因之浮现。
根据Go- Global的统计资料,中国是在线视频成长潜力最大的国家,2013年约有5.7亿在线视频的观看者,2015年在线视频观看者已上升至7.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