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1.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求解简单比例问题的方法;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内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简单比例问题求解。
3. 教学重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简单比例问题求解。
4. 教学难点1.比例问题中的应用;2.综合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课件、教科书;2.教学素材:比例的相关知识和例题;3.教师备课:预先准备好课件和教案。
6. 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基本性质”;2.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比例的定义和性质、简单比例问题求解;3.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本节课的主题。
6.2 讲授新课1.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常见性质,包括比例的对称性和运算性等;2.给出相关的范例例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性质,并让其掌握求解简单比例问题的方法;3.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时的思路和原则;4.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后,带领学生通过实例进行课堂练习和掌握;6.3 布置练习1.提供足够数量的相关习题;2.合理安排难度和题型,让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4 课后点拨及作业检查1.在下次课程开始前,对课后练习进行点拨;2.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最多的错题,进行讲解和指导;3.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以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7.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完整的例题;2.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在学生中引起思考和创造力的激发;3.活动教学: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8.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9. 教学反思1.对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提高点;2.给予学生反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3.对本节课的授课过程进行总结,以找到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短板进行改进。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优质教案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3 月12日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性目标:使学生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进一步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书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与手段:独立探究举例验证总结性质教具学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疑引入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呢?引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之前学的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出示例题。
引导: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吗?试一试,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说明:按比例缩小得到的图形,对应线段长度的比相等,所以对应线段长度的比都能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项”引导:每个比例中都有4个数,你想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学生自学各部分名在激活已有知识的同时,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其他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一环节是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安排上充分利用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案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43—44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教学流程流程1:教学例题a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你还记得怎样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吗?请看,老师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题里面的图形。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流程2:教学例题b教师:我们可以写出这些比例3:6=2:42:4=3:63:2=6:42:3=4:6你写对了吗?教师:同学们,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同时板书:教师提问: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就和你同桌说一说吧。
流程3:教学例题c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我们写出来的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我们可以发现6和2要么同时作比例的内项,要么同时作比例的外项,同样3和4也是如此。
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内项相乘的积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是相等的,6×2=3×4。
教师引导:那么是不是其它的比例也有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请大家再写出一些比例看一看。
教师:同学们,你写出的比例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的确在比例里存在这样的规律,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下面要请大家开动脑筋了,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板书)a :b=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教师:这个规律就可以写成 a ×d= b ×c教师:同学们,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如果把3:6 = 2: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该怎么写?教师:是这样吗?教师板书 : 教师:你知道现在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发现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房屋建筑中的比例、服装设计中的比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比例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个性质是如何得出的?它有什么意义?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如:已知比例 3:4=5:x,求 x 的值。
通过操练,让学生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新竹镇中心学校吴奇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51⑶ :和7.5:3 ⑷ 2:8 和9:27 84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 6 = 2 : 4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2= 64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定义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2.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比例的概念: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提问:比例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第一个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第一个基本性质。
3. 讲解比例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比例的四个数中,两个内项相等,两个外项也相等。
4. 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第二个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定义和运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解题方法。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比例的意义,明白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究比例差不多性质的过程,明白得并把握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差不多性质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差不多质性。
教学难点:发觉并概括出比例的差不多质性。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定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0.5 :0.2和5:21/2:1/3 和6 : 40.2:0.8和1:4二、探究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内项:1.6 6o外项:2.4 40(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外内内外项项项项2.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你能发觉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究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觉。
(3)汇报你的发觉,全班交流。
(师作适当的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觉。
0.6 :0.5=1.2: 1两个外项的积是0.61 =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假如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1.6 = 60/403.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4.填一填。
(1)1/2:1/5 =1/4:1/10(2)0.8:1.2=4:6(3)45=2104:()=():()5.做一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本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分解、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比例的等比例变换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例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学生对于比例的合成分解、交叉乘积相等等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分解、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比例的等比例变换等。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合成分解2.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3.比例的等比例变换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涵盖比例的合成分解、交叉乘积相等、等比例变换等知识点。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乙地?2.呈现(15分钟)讲解比例的合成分解、交叉乘积相等、等比例变换等基本性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例1:比例的合成分解已知比例a:b=c:d,求比例a+b:c+d和a-b:c-d的值。
例2: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已知比例a:b=c:d,证明a d=b c。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五年级学习的比例知识,让学生回忆起比例的定义和组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例有哪些性质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比例的另一个重要性质。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教师出示比例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找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例题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课堂活动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汇报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拓展训练(15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解题思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九、家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比例关系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思路的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数量关系的情况?”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比例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
1.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组成:比例由四个数(或量)组成,分别为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比例的表示方法和性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例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比例的实例和问题,准备多媒体教具和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笔,用于记录和解答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比例?比例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比例的设置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讲解、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和运用。
八、课堂练习:1. 做一些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做一些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下来。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改进。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0。
5:()=5:17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
(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80:2=200:56:10=9:151/2:1/3=6:40。
2:2。
5=4:502。
4:1。
6=60:40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三节。
在这一节中,我们会学习到比例的定义,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内外项、比例的乘除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是比例的内外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例,同时也会用到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让大家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比例的定义:我会用图片和实例来向大家解释比例的定义,让大家理解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3. 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大家了解比例的内外项,以及比例的乘除法等基本性质。
4. 例题讲解:我会用具体的例题来向大家演示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进行板书,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答案:200 0.8 = 160元答案: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即每分钟0.067公里。
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即每分钟0.5公里。
因为路程相同,所以时间成反比,即小明的上学时间与小红的上学时间的比例是0.5 : 0.067,通过计算得出小红需要的时间是40 / 0.067 ≈ 597分钟,约等于9小时57分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大家也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问题,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决。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比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比例的性质。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5. 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案内容: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比例关系:4:2=6:3,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发现4×3=2×6,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妈妈买了一箱苹果,小明和姐姐一共吃了6个,还剩8个。
如果小明吃了2个,姐姐吃了几个苹果?(2)一块巧克力,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分钟,小明吃了2分钟,小华吃了几分钟?(3)一辆汽车,甲乙两人轮流驾驶,一共行驶了120公里。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奥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建立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2.操作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知比例的奥秘。
3.练习法:教师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同时出发,行驶2小时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新课讲授】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比例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能正确识别比例。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符号。
1.3 教学步骤:(1)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例的定义。
(2)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解释比例的符号。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比例的性质。
(2)讲解比例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章:比例的变形3.1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变形,能运用比例的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变形,比例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比例的变形。
(2)讲解比例的变形,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变形。
第四章:比例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比例的计算方法。
4.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比例的应用。
(2)讲解比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应用。
第五章:比例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比例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比例的综合练习,比例的计算方法。
5.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比例的知识点。
(2)讲解比例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进行比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综合练习。
第六章:比例与分数的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和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6.2 教学内容:比例与分数的关系,比例和分数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教学背景通过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变化与相关关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的定义,理解比例的四个重要性质;2.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比例的定义;2.比例的重要性质;3.比例的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将一副有关比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图片引入比例的概念,如一张地图,介绍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作用,将物理世界中的比例呈现给学生。
讲解1.比例的定义比例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表示为a:b或 $\\frac{a}{b}$。
其中a叫做比例中的第一个量,b叫做比例中的第二个量。
2.比例的重要性质比例有以下四个重要性质:•比例中的两个量,乘、除相互影响。
即如果$\\frac{a}{b}=\\frac{c}{d}$,那么a与b的乘积等于c与d的乘积,a与b的商等于c与d的商。
•比例中的四个量,成等比例。
即如果$\\frac{a}{b}=\\frac{c}{d}=\\frac{e}{f}$,那么这四个量成比例。
•比例中的两个量,可以交叉相乘。
即如果$\\frac{a}{b}=\\frac{c}{d}$,那么 $a\\times d = b \\times c$。
•比例中的两个量,可以互换位置。
即如果$\\frac{a}{b}=\\frac{c}{d}$,那么 $\\frac{b}{a}=\\frac{d}{c}$。
3.比例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运用比例的性质,通过已知条件求未知数。
具体应用包括:•求解比例中的未知数;•根据比例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各种数据;•运用比例解决几何问题。
练习1.在黑板上列出若干个具有比例关系的式子,并要求学生用箭头标明“比例中的第一个量”和“比例中的第二个量”,并判断它们是否满足比例的四个性质。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并给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教学比例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哪部分是外项,哪部分是内项。
2.注意将比和比例进行对比,能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给学生自主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请同桌互相检验。
4.将比例写成分数,除法的变式,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比例,可以为接下来的解比例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