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公民权利、遏制行政权力无序扩张的几点思考
依法保护权利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
依法保护权利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引言法治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利。
依法保护权利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探讨依法保护权利在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保护。
依法保护权利的重要性1. 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保护权利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受歧视和压迫。
在一个没有依法保护权利的社会中,可能存在着滥用权力、违反公平原则和不公正行为。
而通过依法保护权利,可以有效地纠正不公,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维护个人尊严和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尊严和自由,这些是基本的人权。
依法保护权利可以确保每个人受到尊重,并能够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
在一个没有依法保护权利的社会中,个人可能面临着侵犯、限制和剥夺自己的权利的风险。
而通过依法保护权利,可以保障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3. 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依法保护权利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在一个没有依法保护权利的社会中,可能存在着无序竞争、社会冲突和不公正现象。
而通过依法保护权利,可以建立起一个公平竞争、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实现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依法保护权利1. 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为了实现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依法保护权利,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
这包括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需求的法律,并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法律解释和适用的研究与培训,以确保司法实践与最新法律要求相一致。
2. 建立高效公正的司法体系一个高效公正的司法体系是实现依法保护权利的关键。
这需要建立独立、公正、廉洁的司法机构,并确保司法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同时,还需要加强司法审判能力和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
3. 加强执法监督和问责机制为了确保权利得到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保护,需要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问责。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教育,并建立严格的执法纪律和违规处理制度。
做好立法的重要性
做好立法的重要性立法是[legislation; law making] 国家权力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加强治安等各项职责。
因此,行政机关必须通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来有效地规范、约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与行政管理秩序,确保行政机关充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2.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的违法和滥用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
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
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
3.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合法权限并监督其行使,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二是通过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为的监督权如检举权、控告权,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权如知情权、要求听证权,特别是对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提起复议权、诉讼权和要求赔偿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立法法准则做好立法工作在我国,立法法是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基本法律。
就立法法的内容看,主要包括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和立法监督措施三部分内容。
所谓立法法是管立法的法,主要讲的就是这三种规则。
具体说来,立法权限是规定谁有权制定法律,制定什么性质的法律,这些法律之间是什么关系;立法程序讲的是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规章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立法监督是对各个层次的立法所采取的监督措施。
论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论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内容提要:行政从“管理”到“执法”的转变是我国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我国从几千年的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标志。
行政的“执法”性质和“依法”特征是由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治国方略所决定的。
“行政执法”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完全相同的涵义,但其实质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要有法律根据,是执行法律(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执行长官的意志,是受法律规范、制约而不是任意所为。
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必须继续推进行政执法改革。
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执法的方式、方法,而且涉及执法体制、执法范围、执法目标及执法主体与执法相对人的关系,是整个执法机制的转换。
关键词: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行政行为、行政体制、行政执法机制党的十七大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依法执政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行政执法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是行政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行政管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前提。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只有实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才能实现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行政机关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和防止滥用;保证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规范和改进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社会预期相比,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执法活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如何理性地把握和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及其根源,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行政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把国家的行政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的规范性、民主性、科学性来约束行政行为的随意性、集权性、主观性,建立依法行政的执法体制。
关于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对于涉及公共利益或特定群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应当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 众意见。
公众的意见应当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重要参考,确保行政行为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望。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行政机关应当在行政行为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地处 理问题。
行政机关应当在行政行为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 得偏袒任何一方。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将行政行为的过 程和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监督。
行政行为有据可查
行政机关应当在行政行为中保留足够的证据和记 录,以便日后查证。
对于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要利益的行政 行为,应当进行书面记载。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行 政行为的证据和记录能够随时查阅。
行为合法合规。
促进公正
依法行政能够提高行政决策的 公正性和透明度,保障公众对 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提高效率
依法行政能够规范行政程序, 减少政府工作中的漏洞和失误
,提高行政效率。
推动法治建设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 要基础,能够推动国家法治体
系的完善和发展。
02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
高效便民原则是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 要途径。
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有 相应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
权责统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 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权责统一原则是确保行政权力不 被滥用和误用的重要约束机制, 也是维护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保障
合理行政原则
行政不作为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其遏制
一、行政不作为的涵义对于行政不作为的涵义,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行政不作为应指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在其所属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负有积极实施法定行为义务而在法定合理期限内应当作为也可能作为的情况下而实际不为的违法行为,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行政不作为的不作为主体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是该行政主体的行政公务人员,还可以是不属于该行政主体的行政公务人员,如行政委托过程中的行政不作为。
2、行政不作为的不作为主体必须是对行政义务的不履行。
3、行政不作为行为主体在一定范围内有合法的职责权限。
4、行政不作为必须是在法定其合理期限内未作出的行为。
5、行政不作为必须是应为,也可能为的情况下不为。
6、行政不作为是实质不为的违法行为。
7、行政不作为所界定的价值取向最终着眼于依法行政的要求。
行政不作为不等同于不履行法定职责,两者无论从外延或内涵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富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规定的职责,有能力履行而明示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行为,实际上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仅仅是不履行法定职责,而没有对行政不作为作出规定。
行政不作为则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行政义务,有能力履行而在程序上未予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为。
从内涵来看,两者也有很大区别,不履行法定职责既包括行政主体程序上的不作为,也包括实体处理上的不作为,而行政不作为则不包含行政主体明示拒绝的行为,因为明示拒绝体现在行政程序上,行政主体已经履行了受理、审查、答复等一系列行政程序,它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作为状态。
二、行政不作为的特征在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涵义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行政不作为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消极性行政不作为的消极性在主观上表现为行政主体对其行政职权的放弃,在客观上表现为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所承担的行政作为义务。
2、违法性违法性是行政不作为的本质特征,由于行政主体没有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履行其行政义务,所以,行政主体一旦被认定构成行政不作为,就意味着这种行政不作为必然违法,从理论上讲根本不存在合法的行政不作为,合法的行政行为必然不构成行政不作为。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07)02-0080-05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吴传毅(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6)摘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
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我国要通过修宪和宪法解释工作进一步确认一些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的基本权利,并通过规范国家权力和加强司法救济等手段来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关键词: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权力法治;违宪审查近代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宪法到宪政,从法制到法治,其标志在于公共权力得到了有效的约束,而公民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法律是权利的证明书,也是权利的“护身符”。
公民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才不至于被公共权力所侵犯。
即便遭受侵犯,也可以通过司法予以救济,使之得以恢复和整合。
宪法作为“法律中的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其他法律对公民具体权利的确认和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讲,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现行宪法由于受产生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在宪法文本里,分配、宣示国家权力方面规定较多,制约、监督公共权力方面规定较少。
在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方面,尚有一些重要的基本权利未能确认下来。
尽管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但相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而言,我国宪法给予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明显不足。
为此,需要加强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作用。
一、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宪法自产生以来,其调整范围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强化,但是,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作用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作用是宪法最原初的作用,也是宪法永远不能抹杀的作用。
一是政治权力的原初属性是任何社会都无法抹煞的。
任何社会都需要权力,然而,权力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护人,也可以伤人。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的所思所感,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在得以提升.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今天小编就给您提供了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篇一】通过交流大家形成以下认识和思考:一,认识1,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法行政是时代开展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开展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符合广阔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2,依法行政是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目的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依法行政,本质上是标准,约束,监督行政权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局部.3,依法行政表达在六个方面: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老实守信和权责统一.4,依法行政是一个漫长的开展历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二,影响依法行政的因素及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1,政府机关内部职责分工不清影响依法行政;2,行政体制下的〝唯上〞工作机制导致知法违法;3,党政关系对依法行政具有影响;4,在有些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5,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6,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7,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主体〔公务员群体〕依法行政观念淡薄,甚至有些主体都不合法.三,关于加强依法行政的思考〔一〕切实增强__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1,树立法律的,解决〝权大于法的问题〞;2,树立__意识,民本观念和效劳理念;3,树立诚信意识,实现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二〕澄清模糊认识,树立长期奋斗的理念1,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过程,不能操之过急;2,处理好合法,合情,合理的关系及法律,道德,信仰的关系;3,坚持立法宗旨,处理好良法与恶法的关系;4,加强依法行政的教育培训和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学法,知法,用法,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的有效性.四,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大胆改革创新的关系?2,法律和行政的关系?【篇二】镇被确定为辽宁省依法行政示范镇.通过依法行政,解决了三起纠纷,分别为房屋界线纠纷,债务纠纷,土地纠纷.镇政府依法裁决,当事人不服,到县法制办申请复议.县法制办复议后,当事人对复议结果表示满意.几起案件的处理,充分表达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提高了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了法律认识.通过法制办万秀英主任的讲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如下:一,依法行政是建立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标准政府行为,如何标准好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政府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状态顺利过渡到依法统筹,掌握全局,适当管理,做好效劳的轨道上来.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在长期的方案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直接的,微观的权力无限式的管理方式,是一种高度集权,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加世贸组织,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我们已经在依法行政的根底上初步建立了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通过依法行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要求的根本平衡,使行政管理切实为市场经济开展效劳.政府不仅应按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战略方针.法律是人民制定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达,人民固然得遵守,但依法治国的主要特征行政权力,必须依据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模范地遵守法律行使行政机关职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就是贯彻人民的意志,履行人民的重托,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政府有效而正确地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管理好各项事务,就必须通过正确执法,用法律来标准,保障和制约政府行为.目前,我国居民特别是广阔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较大提高,如果我们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办事,人民群众不会容许,势必影响党群干部关系,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严格地依法行政.三,依法行政是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的要求从国家要求依法行政的内涵看,在享有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义务,不能抛弃或违反.否那么,行政职权将会削弱或膨胀.仅凭命令,凭局部经验,凭〝长官〞意志进行管理,就易造成极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的任意性,以致滥用权力.有的行政机关把职权等同于公民的要求,愿意行使就行使,不愿行使就搁置,这些都是行政职权的滥用.行政职责那么要求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务,不得失职;必须遵守权限,不得越权.违法施政应当受到地方国家机关的追究和人民群众的指控.所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保证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表达依法行政的核心所在,有依法行使职权就应当承当法律责任.四,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宪法原那么在行政领域中的表达求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求摒弃与封建专制剩余及某些个人偏见相联系的〝人治〞因素,摒弃〝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人治〞现象,实现全社会普遍平等和依法办事的法治要求,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律至上,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受制于法律.因此,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活动的一种限制和约束,也是广阔公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五,今后努力方向〔一〕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型政府的学习讲座,参加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法治观念.同时,加强自学,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努力将>,>等法律法规的内容学全,学实,记牢,真正把精神吃透,努力提高法律素质,确保在实际工作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政.〔二〕严格依法办事,标准行政行为作为镇政府一名副镇长,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认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绝不违法插手各类政府管理权限以外的事情,不断标准分管部门的行政许可权限和程序,但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行政审批的事项,绝不允许相关单位擅自审批或要求审批,并严格审批程序,杜绝各种违法行业,确保各项审批活动都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进行.〔三〕依托政府职能的转变,效劳经济开展中,把重点放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开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严格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管等方面上来,减少工程审批环节,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增强企业开展的自主性.通过法律的手段标准政府的行政权力,限定政府法制的范围,建设法制型政府.积极参与政府自身建设,以经济开展为第一要务,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要求,求真务实做好工作,建设效劳型政府.〔四〕强化法制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为政清廉,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执法队伍是建设法制型政府的需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今后我将努力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努力实现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经常化,内容具体化,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标准行政执法的行为,认真执行〝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的根本要求,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努力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公开化,对执法违法,执法过错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身作那么,使我镇的依法行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篇三】依法行政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法律原那么,从它的提出,形成,开展前后经历了三百余年,其内涵和外延也经历了一个变化开展过程,我认为这其中对法的解释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但法的标准性和约束性作用始终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概念,换言之,〝为政遵循法律,不以私意兴作〞一直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做好本职工作(一),深刻认识基层锻炼的重大意义在基层锻炼是成长为合格公务员的前提,我理解在基层工作有这样三点意义: 1,通过基层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在社会中生存和开展的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乡镇其实就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在乡镇工作,有利于理清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工作程序及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加强对事务的协作解决能力.2,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真正理解并有效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在基层,切实的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在微观上深入了解调查最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在将来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3,通过基层工作锻炼意志,磨练品行,培养公务员的根本素质.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的伟大使命,需要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只有面对着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培养出过人的体能,坚毅的品格,周到细致的办事能力,遇难那么上的精神面貌,才有可能更好的为人民效劳.(二),不断丰富和开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社会政治学〞这个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前所接触过的知识,它是国家公务员的主修课程,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丰富和开展我们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三),以青年应有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工作种种由改革而引发的历史巨变,给我们呈现出一副多么蔚为壮观,精彩纷呈的时代画卷.在如此泥沙俱下,变幻莫测,饱含着民众呼求和预示着民族命运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对人民的希望和社会的未来保持一份清醒和责任感的青年,尤其是我们走上公务员岗位的青年,在这种汹涌澎湃的社会现实面前,都会深深的受到感染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四),以稳定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工作和锻炼在一般的工作中要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就要心平气和,宠辱不惊,任世俗之诽难,听人情之变化,自心安而理得,便心旷而神怡,去繁华之纷扰,尽全力以工作.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三篇】.doc。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与权力监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与权力监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治理和权力监督作为重要的议题备受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同时也需要加强权力监督来保障公平公正。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和权力监督。
一、制度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与权力监督首先需要依靠制度建设。
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能够有效规范政府行为,保障人民权益。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权力分立和制衡机制,实现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新时代治理和权力监督的重要方面。
通过广泛开展民主选举、参政议政、社会监督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人民的积极参与意识以及对政府决策的监督能力。
政府部门也应积极主动地为公众提供信息,与公众建立互信互助的良好关系。
三、监督机制为了保障权力行使的廉洁性和公正性,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必要的。
监察机关的建立和加强是推动治理和权力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察,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的廉洁度和透明度是重要任务。
此外,还需要建立独立的法律和监察机构,确保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与权力监督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制度建设、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是推动治理和权力监督的重要方面。
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民主参与和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权力的有效监督,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于行政法的控权功能论述
关于行政法的控权功能论述前言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执行的行政职权及其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控权,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利的一个监督和制约,以维护法律的适用和权利的保护。
本文将从控权的概念、控权的意义、控权的方式、控权的局限性等方面,来论述行政法的控权功能。
控权的概念控权,简单来说,就是指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利的控制。
控权是司法机关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的一种形式,是保证行政官僚机构合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有效机制。
控权的意义行政法的控权功能是维护法律正确适用、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控权通过司法程序和判决实现的限制和制约,防止行政机关超越职权行使权力、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和违反宪政法治原则,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增强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控权的方式1.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最常见的控权方式。
在司法程序中,公民或法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行政权力的合法性。
行政诉讼是制约行政机关的属于例行性的司法活动,是保障公民权益和法治的一种重要形式。
2.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是政府部门对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行政职能的监督活动。
行政监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检举和举报等渠道进行。
行政监察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打击违法行政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行政权力监督方式,具有简便、快捷等特点。
公民或法人不满意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可以申请复议,要求行政机关对决定过程和结果进行再审查。
行政复议是合法维权和监督行政机关的一种方式。
控权的局限性控权功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受限的判决权行政法的控权判决,只是针对特定的行政行为,限制了控权力的范围。
即便司法机关认为该行政行为有违法违纪之处,也会因为判决权受到约束而无法进行制裁。
2.监管难度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巨大,监管难度非常大。
制约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思考,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效果。
关于有序的无政府状态下的政治制度的思考
关于有序的无政府状态下的政治制度的思考【摘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有序的无政府状态下的政治制度。
我们首先介绍了无政府状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我们通过社会契约论的探讨,探讨了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
我们还讨论了基于共识的自发秩序建立、自治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自由市场对无政府政治制度的支持。
在我们提出了实现无政府状态的挑战,以及构建有序无政府政治制度的可能性。
我们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有序无政府状态的潜在发展路径。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探讨现代政治制度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无政府状态、有序、政治制度、社会契约论、个体自由、社会秩序、共识、自治、合作、自由市场、挑战、可能性、发展方向、展望。
1. 引言1.1 了解有序的无政府状态有序的无政府状态指的是一个没有政府干预但依然保持秩序和组织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自由地行动,没有外部强制规则约束,而社会秩序则是通过自发协作和共识建立起来的。
有序的无政府状态并不是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和动荡,而是人们基于理性和合作的原则,自主组织起来,共同打造一个稳定且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种状态下,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秩序可以得到有效平衡,每个人都可以享有自由,同时也需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了解有序的无政府状态对于理解现代政治制度和实现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传统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和缺陷,探索更加民主、自由和公正的社会组织形式。
通过深入研究有序的无政府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契约、自治和合作的重要性,挖掘自由市场对于政治制度的支持,从而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和公正的社会秩序奠定理论基础。
1.2 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有序的无政府状态下,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往往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主要方式。
无政府状态下的政治制度也可以通过合作、自治和基于共识的自发秩序建立来实现社会稳定和个体自由的平衡。
关于推进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汇报人:日期:•依法行政概述•推进依法行政的核心要素•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措施目录•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经验与启示•结论01依法行政概述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法”字,即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均需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原则和精神。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依法决策、依法执法、依法监督,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依法行政的定义依法行政能够确保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
保障公民权利依法行政能够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行政有助于树立政府权威和形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提高政府形象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促进法治建设的进程。
推进法治建设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当前有些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容易引发争议。
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容易引发违法行政行为。
法律意识淡薄一些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公正的现象,如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等,影响了依法行政的推进。
行政执法不规范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有效纠正。
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依法行政面临的挑战02推进依法行政的核心要素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公务员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并依法行政。
面向公众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使其能够自觉维护自身权益并监督政府依法行政。
强化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法规和规章体系,使其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为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障。
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监督与制约的原则与方法
法治原则
监督与制约必须依法进行,确保监督 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公开原则
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 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与制约的原则与方法
• 参与原则:公民和社会组织有权参与监督过程,表达意见和诉求。
监督与制约的原则与方法
立法监督
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权力的界限和运行规则。
推动国际规则制定
02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监督与制约
机制。
加强跨国监督与制约
03
加强与跨国组织、国际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进跨国监督与制
约工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THANKS
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组织 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行政权 力监督与制约的创新发展。
推动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形成 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模 式。
05
监督与制约的未来展望
监督与制约的发展趋势
监督与制约的多元化
未来,监督与制约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包括政府、媒体、公众 、企业等,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监督与制约的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监督与制约将更加智能化,实 现实时、动态、精准的监督。
监督与制约的法治化
法治化是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方向,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 监督与制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加强监督与制约的制度建设
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包括内部 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
监督与制约的实践成效
01
02
03
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高效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和服务水平。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阐述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主政治关系协商性民主改革开放30年,也是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发展的30年。
30年来,关于民主的话题从未间断,近一段时间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为了切实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必要对一些认识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如何认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首先从认识民主开始。
究竟什么是民主?可以说众说纷纭。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民主即“人民的统治”,通俗地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由人民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的国家政治制度,也叫民主政治。
与民主和民主政治对应的是独裁和专制统治。
民主政治在近代西方国家首先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为世界上一种普遍的政治制度。
一般来说,民主具有以下四个内涵:第一,民主是一种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
在权力的本源上,民主政治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第二,民主是一种权力制约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国家中行使权力的国家机构并不是权力主体,它不过是权力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
权力具有扩张性、侵犯性,趋腐性。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为了防止国家机构滥用权力,必须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性、程序性政治制度。
民主由一系列制度、程序规范构成。
如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度、新闻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保证人们当家作主的实现。
民主重视政治的过程和程序,需要反反复复的协商和讨论,权力的行使、运作、更迭均按法定程序进行。
无程序则无民主。
第四,民主政治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
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有效控制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以保障公民权利和人民利益。
它实行多数决定原则,但保护少数。
通过以上对民主内涵的分析,可以说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实质和核心。
关于保障公民权利、遏制行政权力无序扩张的几点思考
关于保障公民权利、遏制行政权力无序扩张的几点思考作者:李默海来源:《理论导刊》2009年第07期摘要: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有民众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协商民主发扬不充分的原因,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即行政权力的膨胀、运行失范,侵害了公民权利。
所以,解决因公民权利受到侵犯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还应在遏制行政权力膨胀上多下功夫。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行政权力;公民权利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020-03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年,比较典型的有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
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无序扩张有关系。
这里所说的行政权力的无序扩张,主要是指行政权力膨胀、运行失范违反了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要求。
解决此类“涉政”的公共冲突事件,除了健全公民利益诉求机制、疏通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之外,还应在遏制行政权力的无序扩张、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权利上多下功夫。
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无序扩张,与地方政府领导专注于GDP的增长、热衷于招商引资、醉心于铺陈项目有关。
在眼前利益驱动下,他们不顾行政权力的法律限制,任由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权利:强行拆除居民的房屋,圈占农民的土地。
行政权力侵犯了公民权利,地方政府领导还不允许公民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想方设法阻挠公民上访反映问题,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
据《新京报》报道,2008年10月,山东新泰一农民赴京上访时,被镇政府人员抓回送进精神病院20余日,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才被放出。
动用行政权力,把上访人关进精神病院,由此可见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领导还纵容被举报人殴打举报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8年10月15日,河北邯郸市河东村一退休村支书带领4名村民到北京举报现任村支书违法占用村里的土地、占用赔偿款数以亿计等经济犯罪问题。
社会制约权力——市民社会中权力制约模式的选择
社会制约权力——市民社会中权力制约模式的选择权力制约问题一直是民主政治的主题之一,迄今为止,权力制约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社会制约权力”。
“社会制约权力”是在国家和社会二元分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权力制约模式,其以市民社会为逻辑起点,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较之传统的“权力制约权力”和“权利制约权力”的模式,“社会制约权力”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操作性和更切实的现实意义。
标签: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社会制约权力;市民社会权力制约问题贯穿于政治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它一直是政治和行政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会遭到滥用,而权力一旦被滥用,将导致政治生活的无序性,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从而威胁到人类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权力制约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社会制约权力”。
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政治学都将对权力制约问题探讨的重点置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两个维度上,而很少关注在“以社会制约权力”模式下的权力制约问题。
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向传统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而“以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却显示出了其独特的权力制约视角和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融合性。
一、传统权力制约模式及其现实困境(一)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在传统权力制约理论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是近代人类民主社会权力制约的主要实践模式。
它是居于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的分权学说而建立的体制模式,它主要通过在国家权力体制内部设置制衡关系来制约权力,即权力体制内的制约。
考虑到权力自身的扩张特性并以分权制衡的思路来构建权力内部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在推动人类民主制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创造。
法的精神读后感
法的精神读后感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法学巨著,阅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法律的本质、起源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书中,孟德斯鸠强调了法律与地理、气候、宗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关系。
他指出,法律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这让我意识到,法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逐渐形成的。
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孕育出不同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相应的法律规则来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
孟德斯鸠还深入探讨了政体的分类和特点。
他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并分析了每种政体下法律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这使我明白了政体的选择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民主的共和政体中,法律应当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体现人民的意志;而在君主政体中,法律则需要在维护君主权威的同时,兼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专制政体下,法律往往成为统治者维护自身权力的工具,缺乏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这种对政体与法律关系的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法律在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地位和作用,也让我对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孟德斯鸠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主张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强调这三种权力应当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权力不能过于集中,否则就容易导致专制和不公。
只有通过权力的制衡,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让我思考起我们自身所处的社会,权力制衡的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书中对于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的权利。
关于行政诉讼目的的几点思考
关于行政诉讼目的的几点思考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活动。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行政诉讼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不能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有时会出现不合法的行政行为,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受到侵犯。
行政诉讼的目的就是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不合法的行政行为进行申诉和维权。
2. 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其行政行为对社会和公民有着深刻的影响。
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和法规进行行政管理,不能随意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使其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更加规范、有序,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公民的权利。
3.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行政诉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维权手段,可以解决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在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行政诉讼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通过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表达对行政机关不合法行为的不满,维护自身权益,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司法救济方式,可以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通过司法的申诉和维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获得公正的裁决和实际的效果,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总之,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更是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在未来,行政诉讼的重要性将继续被提高,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行政诉讼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着重要作用。
滥用权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滥用权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滥用权力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具有特权的个体借助其职权或特殊地位,超越法律、规章、执政纲领或其他规定的权限,以达到私利或满足私人欲望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职务道德,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滥用权力的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广泛存在,给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带来诸多挑战。
滥用权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员工腐败:滥用权力的个体或团体利用职务之便,以索贿受贿、谋取私利等方式违法腐败,严重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执法不公:一些执法机构或个别执法人员滥用职权,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导致社会公正不能得到有效实现。
3. 行政垄断:一些政府机构或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制造人为障碍,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经济无序以及不公平竞争。
4. 过度监管:一些官僚主义倾向严重的政府部门滥用权力,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过度监管,限制了创新与发展的空间。
二、问题分析滥用权力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缺陷: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容易导致权力集中和滥用。
2. 道德失范:一些公职人员对职权的理解产生偏差,丧失了职业道德意识,以权谋私,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使命。
3. 信息不对称:权力的行使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导致公民难以获得透明的信息,从而难以监督权力的使用。
4. 利益驱动:部分公职人员受到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诱惑,忽视了公共利益,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对于滥用权力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以维护公共利益与社会公正。
三、对策措施1. 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权力的边界和行使范围,设立有效的监察机构和投诉渠道,打击滥用权力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
3. 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机构,并落实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问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法学研究
2011 · 11(中)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曾胜男
摘 要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关于保障公民权利◆ 遏制行政权力 无序扩张的 几点思考
李 默 海
( 山东工商 学院 政 治与社会 发展 学 院, 东 烟 台 2 40 ) 山 6 0 5
摘 要 : 体 性 事 件 的 发 生 , 有 民 众利 益表 达 机 制 不 健 全 、 益 表 达 渠 道 不 通 畅 、 商 民 主 发 扬不 充 分 的 原 群 既 利 协
府 行 政权 力 的 无 序扩 张 有关 系 。 里 所 说 的行 政 权 力 的无 序 这
扩 张 , 要 是 指 行 政 权 力 膨 胀 、 行 失 范 违 反 了行 政 权 力 保 主 运
障 公 民 权 利 的要 求 。解 决 此 类 “ 政 ” 涉 的公 共 冲 突 事 件 , 了 除 健 全 公 民利 益诉 求 机 制 、 通 公 民利 益 表 达 渠 道 、 善 利 益 疏 完 协 调 机 制 之 外 , 应 在 遏 制 行 政 权 力 的无 序 扩 张 、 范 行 政 还 规 行 为 、 护 公 民权 利 上 多 下 功夫 。 保 地 方 政 府行 政 权 力 的无 序 扩 张 , 地 方 政 府 领 导 专 注 于 与
际 上 都 贯彻 行 政 权 力 优 先 的 原 则 , 展 中 国家 和 发 达 国家 均 发 不 例 外 。也 就是 说 , 达 国家 和 发展 中 国家 一 样 , 存 在着 行 发 都
政 权 力 扩 张 的 问题 。所 不 同的是 , 达 国家行 政 权力 扩 张是有 发
车 罢 运事 件 。这 些 群 体 性 事 件 的发 生 , 多或 少 都 与 地 方 政 或
没 有成 熟 的 宪政 制 度 , 不 能 有 效 制 约 行 政 权 力 , 政 权 力 就 行
的扩 张 也 就 难 免 不 会 出 现 失 范 状 态 ,现 实 社 会 生 活 中 出现 许 许 多 多行 政 权 力侵 犯 公 民权 利 的现 象 也 就 不 足为 奇 。
近 年来 , 国地 方 政 府 行 政 权 力 的扩 张 呈 现 一 种 愈 演 愈 我
序 的 ,而 许多 发展 中国家行 政权 力 的扩张 则呈 现混乱 无 序 的状 态 。发 达 国家 的行 政权力 在扩 张 的同时 , 其宪 政制 度也 在发展 、 完善着 , 熟 的宪 政 制 度 约 束 、 制 着 行 政 权 力 , 其 运 行 不 成 限 使 会 出现 失 范 状 态 , 会 危 害 到 公 民权 利 ; 反 , 展 中 国家 的 不 相 发 行 政权 力在 扩 张 的 同时 , 始终 难 以建 立 起成 熟 的宪 政 制度 。 却
把 上 访 人 关 进精 神病 院 ,由此可见 我们 的一 些地方政 府领导 是 如何 “ 障” 民权利的 。 保 公 更有甚 者 , 的地方政府领导还纵 容被举 有 报 人殴打举报人 。据 《 中国青年 报》 道 , o年 l月1 , 邯 报 2 8 0 5 河北 0 3 1 郸 市河东 村一退休村 支书带领4 名村 民到北 京举报现 任村支 书违 法 占用村 里的土 地 、 占用赔偿 款数以亿计等 经济犯 罪问题 。邯郸 市丛 台区委 、 府 领 导 得 知 消 息 后 , 信 访 局 、 领 导 进 京 接 政 派 乡 访 , 举 报 人 随 后 也 带着 1多 名 打 手 同 时追 到北 京 。 当着 信 被 O 访局长、 乡党 委 书 记 的 面 , 个 打 手 对退 休 村 支 书 又 打 又 骂 , 三 把 这位 退 休 村 支 书 打得 身 体 高位 截 瘫 , 在 医 院里 。 死
题 , 达 他 们 的 利 益 诉求 。据 《 京报 》 道 ,0 8 1 月 , 表 新 报 20 年 0 山
东 新 泰 一 农 民 赴 京上 访 时 , 镇 政 府 人 员 抓 回送 进精 神 病 院 被 2 余 1 签 下 不再 上 访 的 保证 书 后 才 被放 出。动 用 行 政权 力 , 0 3,
G P D 的增 长 、 热衷 于招 商 引 资 、 心 于铺 陈 项 目有 关 。在 眼前 醉 利 益 驱 动 下 , 们 不 顾 行 政 权 力 的法 律 限 制 , 由行 政 权 力 他 任 侵 犯 公 民权 利 : 强行 拆 除 居 民的 房 屋 , 占农 民 的 土地 。 政 圈 行 权 力侵 犯 了公 民权 利 , 方 政 府 领 导还 不允 许 公 民通 过 正 当 地 的 途径 维 护 自己 的合 法 权 利 , 方 设 法 阻 挠公 民上 访 反 映 问 想
刚 刚 过去 的2 0 年 是 群 体性 事件 多发 的一 年 , O8 比较 典 型
用 法律 限制 和 规 范政 府 行 政权 力 、 护公 民权 利 的 。 保
的有 贵州 瓮 安 事 件 、 云南 盂 连 事 件 、 肃 陇 南 事 件 、 庆 出租 甘 重
由 于 行 政 权 力 的 执 行 特 性 , 现 代 社 会 , 多 数 国 家 实 在 大
因 , 有 更 深 刻 的原 因 , 还 即行 政权 力 的膨 胀 、 行 失 范 , 害 了公 民权 利 。 以 , 决 因公 民权 利 受到 侵 犯 而发 生 的群 运 侵 所 解 体 性 事 件 , 应在 遏 制 行 政权 力 膨 胀上 多下 功 夫 。 还
关 键 词 : 体 性 事件 ; 群 行政 权 力 ; 民权 利 公 中 图分 类号 : 6 O9 D 3 .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2 7 0 ( 0 9 0 — 0 0 0 1 0 — 4 8 2 0 )7 0 2 — 3
烈 的无 序 势 头 。 出现 这 种 势 头 , 一些 地 方 政 府 领 导 把 发 展 与 这 个 党 执 政 兴 国 的第 一 要 务 当成 “ 一 ” 务 有 很 大 关 系 ; 惟 要 更
为 主要 的 , 地方 政 府 行 政 权 力 的 无 序扩 张还 与我 们 国 家 的 宪 政 制度 建 设 、 治 建 设 滞 后 有 关 。在 行 政权 力 不 能 得 到 法 治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