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索摘要: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积极性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等技术,展示地理现象和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地理。
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
例如,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三、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1.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我国气候特点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而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2.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地理规律。
如分析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四、强化地理知识体系构建1.网络结构教学法: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呈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2.比较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地理知识。
如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征,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探索
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探索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探索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手段的探索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讨论。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地理素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自然、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现有教学手段分析1.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这些手段在知识的传授和巩固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此外,传统的教学手段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现代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逐渐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这些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可能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学生过于关注屏幕而忽视课堂讨论。
三、创新教学手段探索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一种以具体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分析其成因、特点和影响。
2.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某个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讨摘要:区域地理繁杂的知识点和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让学生觉得是很沉重的学习负担。
文章从创设情境、读图分析、抓住主导因素、注重区域比较、画“知识树”等方面,着手教会学生化繁为简,学好区域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挖掘区域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
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区域地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创设情境这一招是最吸引他们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对该区域产生强烈兴趣,进一步主动学习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创设情境包括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多媒体情境等。
例1:学习青藏地区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修青藏铁路的工人有“三宝”――“墨镜、唇膏、防晒霜”;工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大地大不如反应大,爹亲娘亲不如氧气亲。
”你能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吗?例2:在学习亚洲的季风气候时,可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为什么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国的民居为什么一般都坐北朝南?还有日本传统的食品寿司为什么中间是米饭、鱼片,外面包着海苔,这和日本的农业有什么关系?印度的妇女天天都穿着传统服饰――纱丽,除了纱丽被誉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外,与南亚的气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位高权重的杨贵妃不叫人在长安种上荔枝,而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绝唱,等等。
初中生好奇心很强,而且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多创设一些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己“走”进课堂,全身心融入课堂,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学会、乐学区域地理。
当然,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该区域最核心的地理特征,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不能光为好玩而创设情境。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初 中 区 域 地 理 教
陈梅 芳
( 莆 田文 献 中学 , 福建 莆 田
摘 要 : 区域 地 理 繁 杂 的 知 识 点 和 区 域 地 理 的 地域 性 、 综
Hale Waihona Puke 学 7 5 -法 探 讨
3 5 1 1 0 0 )
合性特征 . 让 学 生 觉得 是 很 沉 重 的 学 习 负担 。 文章 从 创 设 情 境 、 读 图 分析 、 抓 住 主 导 因素 、 注 重 区域 比较 、 画“ 知识 树 ” 等 方面 . 着 手教 会 学 生化 繁 为 简 。 学好 区域 地 理 。 关键词 : 初 中地 理 教 学 区域 地 理 教 学方 法
一
、
学生认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 不 能 光 为 好 玩 而 创设 情境 。 二、 读 图分 析 。 看 图 说 话 地 图 是 地 理 学 的第 二 语 言 , 没有地 图。 学 生 就 无 法 记 住 地 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 无法分析 、 理 解地 理特 征 、 原理和成因。 如 果 单 纯 地 死 记 硬 背 课 文 中 的文 字 . 将毫无用处 , 所 以 学 地 理 一 定要让学生图不离手 , 宁可无书 , 不 可无 图 。 那么 , 如 何 让 学 生 会“ 看 图说 话 ” ? 1 . 描述区域的地理 位置 : ( 1 ) 纬度 位置 : 找出赤道 、 南北 回 归线 、 南 北 极 圈这 几 条 重 要 纬 线 是 否 穿 过 该 区域 。 每 次 我 都 要 求 学 生 在 图 中画 出这 几 条 重 要 的 纬线 .这 样 可 以 确 定 该 区 域 所 处 地 球 五 带 中的 位 置 , 这 是 分 析 区域 气 候 类 型 的基 础 。 ( 2 ) 海陆位置 : 找 出该 区 域 位 于 什 么 大 陆 的 什 么 部 位 , 周 围 濒 临 什 么 海 洋 和 陆 地 。也 就 是 该 区域 的邻 居 .要 求 学 生 在 图 上 圈 出 来, 海 陆位 置 可 能 影 响该 区域 的降 水 多 少 。 2 . 归 纳 区域 的地形 特 征 : ( 1 ) 读 该 区 域 的 分 层 颜 色 地 形 图。 从颜色判断该 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 ( 2 ) 结合注记 , 要 求 学 生 在 图 上 找 到 主 要 地 形 区并 圈 画 ; ( 3 ) 看颜 色 和 图 例 分 析 地 形 分布格局 。 即地 势 高 低 、 地 面 起伏 状况 。 3 . 分 析 区域 的 气 候 特 征 : ( 1 ) 阅读 “ 区域 气 候 类 型 图 ” , 找 出该 区域 的 气 候 类 型 及 分 布 ; ( 2 ) 读“ 气 温 曲线 和 降 水 量 柱 状 图” , 分析 区域气候 特征 ; ( 3 ) 不仅要 “ 知 其然 ” , 还 要“ 知 其 所 以然 ” . 结 合地理位置 和地形特 征 。 分 析 形 成 该 区 域 气 候 特 征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第一篇范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地理,还包括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有着重要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师可选用一些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要点如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地理要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案例,讲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图像教学法地理图像包括地图、插图、遥感图像等多种形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
图像教学法是通过观察、分析图像,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辅助讲解地理知识;•教授图像识别、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图像素养;•结合图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实地教学法实地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社会,进行实地考察、探究,从而达到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
实地教学法的操作要点如下:•选择合适的实地教学场地,确保学生的安全;•结合实地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地理知识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的魅力;•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探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手段探索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手段的探索与创新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手段的探索。
1.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地图、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地理学科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我国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展示各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气候知识。
2. 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现象和实际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我国行政区划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我国要实行行政区划?”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师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国内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剖析,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
例如,在讲解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选取我国某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实践等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提高地理素养。
例如,在讲解世界地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文化差异等,并进行成果展示。
5.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是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素养。
本文将探讨几种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让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描述、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地理案例,如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共同完成地理调查、报告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5. 反思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6. 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地理是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内容繁杂。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一、教学板块法教学板块法是一种将地理知识分块展示、分阶段讲解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绘制出板块图,将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与较为清晰的逻辑顺序展示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逐步了解每个板块所代表的地理要素与地理现象,并将它们归纳总结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或知识点。
板块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胡乱串讲、信息混乱等情况,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问答式教学问答式教学是一种针对某一概念、知识点或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和答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强化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问答式教学的优点在于通过反复提问与回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地理知识、现象或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生动、具体、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信息,展示一些地理现象的特征,或阐释一些经典的地理问题。
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自传自转、日地关系、台风形成等地理现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实验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通过亲身实验操作来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或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浅谈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浅谈发表时间:2013-12-24T09:01:51.7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1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王兆娟[导读]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例如西北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
◆王兆娟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266000摘要:区域地理能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本文试图从初中区域地理学情分析入手,探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方法终身发展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图从初中区域地理学情分析入手,探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建构学生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区域地理教学从典型事例总结出一般学习规律,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在教学上把握住“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例如西北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
这些差异性就是这些区域的典型特征,而这些差异性往往是由该区域所处的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所以也叫地域性。
差异性是教学的突破口,但我们在教学中要牢记“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
“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习俗、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服饰、建筑、宗教等。
“人——地”发展关系的结构使区域地理的教学上升到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而不是停留在掌握区域特征的水平上。
我们不仅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更要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方法与探究
浅谈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与探究摘要: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区域地理知识与地理理论和原理的结合,突出地理的应用性,能诠释区域地理事物体现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
本文探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各区域的主导因素;揭示区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区域差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区域地理区域差异性主导因素乡土地理近年来,区域地理在地理高考题中的内容越来越多,比重也越来越大,如:2009年的广东卷的25、26、31、32、33、34、35题,全国卷i的36题、全国卷ii卷36题,北京卷36题、天津卷36题、重庆卷36题、江苏卷21、22、25、26、29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与高中系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定位准确、模型合理、对比有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区域地理的教材内容更重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此,本人结合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谈谈一点浅见。
一、抓住区域的主要特征,分析其主导因素一个区域的特征往往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
故而在分析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按照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导致干旱的主导因素是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
教学时紧紧围绕“深居内陆——干旱”这一主线进行,综合分析干旱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由此分析自然特征对农牧业影响即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以及西北这种“干旱”导致了荒漠化的形成。
为突出区域特征,我们还可以选择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素材,深入挖掘教科书是一个来源,还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例如区域各项指标的数据(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要最新数据(就是距离现在最近)。
运用这些补充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突出的区域特征显而易见。
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探究初中地理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是区域地理,因而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策略,也就说明对初中地理的学习不存在太大困难了。
一、明确区域地理的组成要素,理清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各地理要素之间有其内在的密切联系,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与气候。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纬度位置决定所属温度带;二是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性质(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气候等)。
举例:解释亚洲东部、南部是世界著名季风气候区的原因;非洲为什么被称为“热带大陆”?2.地形与河流。
地势高低决定河流流向;反之,可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
例:我国河流流向大部分是什么?这说明我国的地势特点是什么?这种地势特点的优越性是什么?3.地形与气候。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一大重要要素。
比如: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所以,同一纬度带内,平原盆地气温高,高原山地气温低。
又如:地形影响降水的分布,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实例:比较安第斯山东西两侧降水量的不同及原因(地形)。
4.气候与河流。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量。
如: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水量却不及刚果河丰富,原因是什么?(2)汛期。
如: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为什么?(3)结冰期。
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航运价值低的原因是什么?5.农业发展的条件。
光热(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如: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发达的地形原因是什么?(中部广阔大平原,地形平坦)6.工业发展的条件。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
如:①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是什么?(沿海。
)原因?(便于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品,即交通便利。
)与俄罗斯工业布局有何不同?原因?7.城市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1)俄罗斯人口分布在欧洲部分的原因是什么?(2)巴西、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有何相同点?为什么?二、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1.综合法:即从整体认识和分析该区域地理的突出特征。
浅谈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的方法
区域要素分析法是按照 明确区域空间位置 、了解 区域发 展阶段 、 阐述 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 区域事象成因、 指 出区域发 展方向、 阐释区域借鉴意义 的思路, 构建出区域地理 的学 习模 式 。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一般的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有 利于学习的迁移 , 提高学生学 习的效率 , 但是这种“ 八股式” 的 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 , 且枯燥的 内容、 固定的 流程、大量 的机械记忆容 易导致学生对 区域地理学 习的思维 定势。
关键词 中学 区域地理
中 图分 类号 : G6 3 2
教 学方法
文献 标 识 码 : A 的信 息 输 入 、 储存和输出, 原 有 的 信 息 都或 多或 少 的 发 生 了 改 变 。记忆知识表现在对知 识信 息的输入 、 加 工、 储存、 输 出等 方面 ,其中信息加工的本质是在知识信息之间寻找 逻辑联结 关系 ,形成记忆的储存 结构 。记忆 了知识才能够去进行 知识 的迁移 , 包括促进后续新 知识 的学 习和实际问题 的解决 , 同时 通过知识的迁移又丰 富了知识记忆 的内容。 人 类 能 更深 刻 的理 解 知 识 信 息 之 间 的 关 系 ,善 于将 知 识 信 息通 过 关 系联 结在 一 起 加 以理 解 并 记 忆 储 存 在 大 脑 之 中 , 也 善 于 通 过 关 系 系统 来 获 得 对 事 物 的 回忆 。这 些用 来 储 存 和 回忆 知 识 的 关 系 系 统包 括 种 属 关 系 、 属 性关 系 、 类 比关 系 、 因 果关系、 归纳演绎关系、 空间关系、 时间关系 、 矛盾关系 、 分析 与综合关系等等。
2 . 2综 合 法 和 比较 法
综合法和比较法是 了解区域地理特征最常用 的方法。综 合法是从区域整体 出发 ,对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进行系统分 析, 找 出影响区域发展 的主导因素, 使学生对整个 区域地理特 征有一个完整认识 ,并逐步构建起系统的知识 网络 。比较法 是指对相似 区域 的自然、 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分析 , 找 出相似性 和差异性,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 、 理解和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 并 在此 基础 上借 鉴 其 他 区域 发 展 的 成功 经 验 ,提 出解 决 本 区 域 存在 问题 的科 学方 案 。这 种 教 学方 法 有 利 于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分析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2 . 3案 例 教 学 法 在 区域 地 理 教 学 中采 用 案 例 教 学法 ,是 指 以某 个 区 域 的 学 习 为载 体 , 通 过对 该 区域 各 自然地 理 要 素 进 行 分 析 , 得 出该 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 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将知 识、 方法进行迁移 , 进而让学生掌握该类区域 的分析方法 , 使 学生能够 自主 的对 同一类型的其他 区域进行分析和总结。这 种 教 学 方法 遵 循 由特 殊— — 一 般— — 特 殊 的思 路 ,能 使 学 生 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 自主学习的 能力,是区域地理教学 中经常使用而且教 学效果较好 的方法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教法初探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教法初探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
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
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注意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
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
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
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
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
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
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rdquo初中化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注意采用“互动教学”。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关乎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还涉及到人文、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知识。
因此,探索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教学方法概述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现象、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入理解地理规律。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学习地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地理情境。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教学策略探讨1. 注重课程导入课程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践等,丰富教学手段。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3. 创设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设计一些地理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
4. 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5. 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发展。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初探共3页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初探在各区域,不论地理事物多么繁多、内部联系多么复杂,但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结构体系。
初中地理教学要利用地理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以下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三种方法。
1.探究法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为了突出区域的地理特征,运用探究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教学《走进国家――日本》内容时,学生利用现有的地图,可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有个初步的认识,从而知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资源贫乏的国家。
为了突破“小日本”是如何做出“大经济国”的难点,可以展示日本生产的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和利用高科技发展的地下温室农业种植的课件,以这些素材为突破口,使整个问题处于一个开放、探究的情境之中,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日本利用其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出口外销而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等知识,使复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分析法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认识区域应该抓住区域特征,用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学《欧洲西部》内容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是一个难题。
因为欧洲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只是在电视、电影或地理书里了解到一些表面的东西。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综合分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欧洲西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① 欧洲西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欧洲西部地理位置造就的。
北欧国家北极圈以内地区,夏至日前后可见到午夜的太阳。
② 欧洲西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欧洲西部气候因素造成的。
挪威的峡湾海岸和瑞士的湖光山色,与冰川作用密切相关;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阳光海滩,与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巨大反差紧密联系。
③ 欧洲西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欧洲西部地形条件影响的结果。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与学法探究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与学法探究摘要】地理知识点多地理综合的特点,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负担。
特别是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区域地理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了解地方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学习地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挖掘区域的地域、综合特征,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设计;学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27-01引言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区域化”的特点,内容以地域为主。
学好地理,不仅要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还要掌握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首要任务,也是初中地理教师探索教学的重要目标。
从教材、学生与教师三个维度对初中生区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展开区域地理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创设情境这一招是最能吸引他们的方法,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他们对该区域的强烈兴趣。
创造情境包括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等,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地理区域教学进行情境创设,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地理区域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价值。
举例来说,在学习青藏地区时,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修青藏铁路的工人有“三宝”——“墨镜、唇膏、防晒霜”,你能解释产生这个情状的主要原因吗?还有,在研究亚洲季风气候时,可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什么我国的民居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发地“走”进课堂,全身心地融入课堂,让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培养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地理课程内容广泛,既有知识性的内容,又有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理解地理原理。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地理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电脑和教学软件展示地理图像、地图、模拟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感知地理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地理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工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促进各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地考察和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学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学好地理呢?结合本人的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区域地理学习可遵循以下学习方法。
一、构建知识框架良好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增强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还能为知识的编排和整合提供舞台。
区域地理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地理两部分组成,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是:位置、地形、气候、资源、领土组成等;人文地理组成要素是:人口、经济、城市、文化等;作为老师教学时首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知道我们学什么。
二、学会使用地图来学习地图称为地理语言,在地理学习中我们离不开地图,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初中常用地图有: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对于这些千奇百怪的地图,我们要指导学生会读图,会析图、会画图。
使学生做到以图为线索,利用图来分析地理。
例如: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探究地形特点的工具,学生分析该区地形特点离不开此工具,因此教学时要就会学生读图做法如下:1、读海拔分析该区的地势起伏状况2、读颜色找出该区地形种类,并分析其复杂程度。
3、地形空间排列方式4、找特殊地形区比如欧洲西部:读海拔发现200米以下去特多,并且以大于2/3所以该区以平原,给去南部出现了东西纵向的褐色区,海拔还高于500成条带状,所以归纳该特点二是南部多山呈东西走向,而北部也出现了一个纵列的褐色区,说明欧洲西部北部也多山,最后归纳该区特点是: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南北,南有阿尔卑斯山横贯东西。
三、探索知识内在联系任何区域的人文地理各要素都和当地自然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整理,把联系它们的那根线找出来,弄清知识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教材学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h=T O u(f鬳筄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
摘要:区域地理能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科
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初级中学案例式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容易使师生侧重具体
区域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而忽视学习方法运用,从而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
本
文试图从初中区域地理学情分析入手,探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力求
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
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建构学生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
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区域地理教学从典型事例总结出一般学习规律,并把一般
规律原理应用到其他案例的要求,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一、初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学情分析
1、区域地理教学在初级中学的意义
(1)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地理事物具有空间性,有具体的位置,对地理事物的把握必须立足于区域,
同时,区域地理能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区域地理
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2)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学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
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地理高考的趋势是要加强区域地理考查的力度,广
东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是以区域为背景、图文材料为载体,综合考查自然、
人文等地理知识和获取、描述、分析、论证信息等能力。
由于初中地理以案例教
学为主,教材侧重的是地理分布及特征,不求深入考究成因,与高考着重考察学
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使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遗忘率极高,因此,在
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学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
2、学生未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
般方法有:“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
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
N h=T ÿ O•u(fôe¹O¿
理特征的成因。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1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而初中地理案例式
教学方式,使师生更侧重具体区域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忽视系统的区域地理教法、学法研究。
因此,未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初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
主要原因。
二、初级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1、强调学生把握区域主要特征,并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更好认
识区域的独特性。
人教版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知识集中分布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涵括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具体内容。
教材中选择让学生学习的每一个
案例区域均有其独特的、与其他区域相区别的特征,也就是地域性,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等。
学生需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特定区域的具体知识
去把握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并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去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
例如,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但自然条
件差异大,学生若是能把握南方高温多雨、北方寒冷干燥的突出特征,就能很好地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人的生活方式。
抓住地域性差异是区域学习的突破口。
2、教会学生找到学习区域地理的主线,构建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和学
习方式。
每一种地理要素都有其认知结构和认识方法、思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如何进行信息阅读、提取、分析、解释和地理原理描述融合为一体的思
维模式和能力传授给学生。
例如: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部分,每一个大洲或国家的学习,都涉及到大洲和国家的位置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河湖、气候、居民、经济等内容。
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抓住“自然环境
特征(位置范围、地势地形、气候、河湖)+人文环境特征(人口人种、交通、
经济、习俗)”这一主线,他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某一大洲或国家在世界的位置图、
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图来进行学习,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域地理认知结构。
又如:气候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学生抓住了这一个要点,就能在分析区域气候特征的时候从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入手进行分析。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8-139
N h=T O u(f鬳筄
3、抓住人地关系主线,明确人类的一切活动均受自然环境影响,并反作用
于自然。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
“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要
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突出“人
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在理解
区域地理特征的时候注意两方面:一是区域的独特性,二是其主导因素影响下地
理事物的关联性。
在区域特征的表述和成因分析过程教学中,要抓住其独特性的
主导因素及其所引起的综合性、关联性,教会学生注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
合,把人文地理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掌握区域内各要素的作用、联系及其变化。
4、强化读图技能培养,学会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运用地图,是教与学区域地理的最基本方法。
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内容,
对学生来说一切都很陌生,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强化读图技能显得尤
为重要。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从“读会图”向“会读图”转变,
强调让学生养成三步读图法:第一步,根据图名确定图表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
从图表中的线条、符合、数据中找出“有什么”;第二步,对获取的地图信息进
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特征,明确“怎么样”;第三步,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
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
另外,在教学和练习中注意对学生
进行地图信息的叠加和图文转换训练,提高学生图表阅读的深度。
5、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综合法,实现知识的迁移运
用。
区域地理教学的基点是地理要素和学习能力,所学习的每一个区域只是一个
“案例”,要求学生学会从案例区域中抽取有共同意义的、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
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知识有效迁移运用的
前提。
区域地理知识看起来零散分散,但学习的规律总是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
核心,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并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区域发展的问题。
所以,比较法、归
纳分析法、综合法是区域地理主要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案例区域的地理要素学
习后,能运用以上方法学会从案例区域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
知识、技能、方法,在独立认识新的区域时,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认识、
和解释一个新学习地区的区域特征,知道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
识。
例如: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地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势决定河流流向
N h=T O u(f鬳筄
的规律,在学习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时,也能从中推导出中南半岛河流自北向
南流的特点。
又如八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了西北地区干旱的特征及成因,也可以
迁移到新疆地形、气候特征及绿洲农业的学习。
受课时和教材的限制,地理课堂教学不可能把世界或中国所有的区域都安排
让学生学习,教学最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区域地理学
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这样就能真正达到地理教学“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慎中:同一区域不同试题设计的比较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9
[3] 李君臣:浅谈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技巧[J],中教研究,2006年11月
[4] 温秀琴: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J],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2005年第
12期
[5] 林培英:新课程理念下的区域地理分区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2期
[6] 廉霞丽:“一图五条法”探索——区域地理教学小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