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一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概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亚洲地理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具体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亚洲的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难点: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以及亚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的课件,以便于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地图:准备亚洲地图、世界地图等,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入。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地图,呈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6.1 位置和范围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方法归纳:认识一个
读图归纳:亚洲位于大陆东部,北
大洲的位置,还要明
临洋、东临洋、南临
确什么?(海陆位置)
洋。西部以与洲为界,西南以
与洲为界,东北以与洲相望,南
面隔海与洲相望。
教师点拨:描述海陆位置时,要正确使用方位
词。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准确地描述出区域间
方法演练:我来描述
相对位置关系。而方向往往是相对的,比如以
读图归纳:
置和范围。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方法归纳:认识一个
南北半球的半球。
大洲的位置,首先要
教师点拨:描述半球位置时,应看大
明确什么呢?(半球
洲的主体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哪个半球。
位置)。
方法演练:我会看半球位置:
说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探究二:我会说(出示亚洲的范围图)
知识回顾: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
教学课题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17日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学会归纳描述某大
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有关数据资料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运用《亚洲地理分区图》说出亚洲的六个地区,认识各地区的主要国家。
度数,最南、最北端的纬度数。
读图找出:亚洲的纬度(约数):在
至之间,亚洲地跨带、带带三个
温度带;经度(约数):在至之间。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2月18日
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为参照,欧洲在亚洲的西部。如果以欧洲
学生同桌互相展示。
为参照,亚洲在欧洲的东部。
位置与范围教学教学设计
位置与范围教学教学设计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范围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2. 学生能够准确表示和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和范围。
3. 学生能够运用位置与范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位置与方位词汇: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
2. 基本形状的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3. 基本的范围词汇:大、小、高、低、宽、窄等。
4. 实际问题的应用:如描述教室里不同物体的位置,描述一个地图上的建筑物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图或者教室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例如,找到地图上某个地点的位置,描述教室中板书的位置等。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来描述位置。
步骤二:探究(15分钟)让学生使用纸片或者积木模拟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例如,让学生摆放纸片或积木,然后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样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位置关系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位置与范围的概念。
步骤三:讲解(20分钟)通过图片和事例,详细讲解位置与范围的相关词汇和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一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和范围关系,并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同时,教师可以板书相关词汇和例句,以便学生参考和记忆。
步骤四:练习(3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图片或者图片卡片,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到合适的位置摆放,并使用位置与范围的词汇进行描述。
2. 给学生分发一份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给出的描述,找出正确的物体或位置。
例如,描述:"在长方形桌子的中间放一个红色的小球。
"学生需要根据这个描述在练习纸上画出正确的图像。
步骤五: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体的范围关系。
例如,让学生找出教室里最高的物体、最小的物体等。
2. 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如制作一个模型或绘制一幅地图。
学生需要在合作中应用位置与范围的知识,共同完成任务。
步骤六:总结(10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置与范围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设计
3.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动画,展示地球上的不同地理景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神奇。
(二)讲授新知
1.经纬度概念
-讲解经纬度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作用。
-展示地球仪,指出经线、纬线的分布,解释如何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6.评价反馈,提高效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如“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如何分布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空间结构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学生对经纬度、地理区域等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地图、地球仪的使用尚不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指导。
2.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搜索并阅读一篇关于地球环境保护的文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谈谈自己对地球环境保护的看法和措施。
5.观看一部与地理探险相关的纪录片,如《蓝色星球》、《地球脉动》等,记录片中的地理知识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2.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课堂笔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位置和范围相关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位置和范围一、教学内容1.位置的概念2.地图的使用和认识3.方位的表达和描述4.范围的理解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位置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地图进行位置的标记和描述。
2.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来表达和描述位置。
3.能够理解和应用范围的概念,能够在给定的范围内标记和描述位置。
三、教学准备1.地图资源(校园地图、城市地图等)2.方位词卡片3.地图绘制工具(标志物、颜色笔等)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校园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标志物,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些标志物在地图上的位置吗?”引发学生对位置的思考。
2.位置的概念(15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位置的概念,包括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到位置的不同表示方式。
3.地图的使用和认识(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校园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志物进行位置的标记。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根据给出的描述,找到相应的位置。
4.方位的表达和描述(20分钟)教师出示方位词卡片,通过图片和词语的配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方位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志物,使用方位词来描述位置。
5.范围的理解和应用(20分钟)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个地图上的范围,让学生根据范围确定位置,并进行标记。
然后教师逐步缩小范围,让学生再次进行位置的标记,加深学生对范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小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位置和范围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地图,找出地图上的位置并进行标记和描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景,用方位词描述实景的位置。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地图上标记和描述位置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2.教师收集学生自主设计的地图,评估学生对位置和范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通过位置和范围的概念,让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位置和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我国的位置和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难点:理解经纬网的概念,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经纬网的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和地图。
2.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纬度和经度上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经纬网确定我国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因素对我国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位置和范围》教案1
㈠通过上学期的学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____半球,____半球; 海陆位置:占据亚欧大陆的大部,位于亚欧大陆_____部,东临____ 洋,北临____洋,南临____洋。西北濒临____洲,东北濒临____洲,东南 濒临____洲,西南濒临____洲。 经纬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北纬____,南部达南纬____,东部约达西经 ____,西至东经____。 ㈡讲述并提问:世界有七大洲,我们生活的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思 考如何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引导学生参阅教材,从面积最大、跨纬 度最广和东西距离最长三个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注意:1、从说明亚洲是第一大洲,可以进一步通过对比,感受亚洲
《位置和范围》教案
课 题 第六章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第 1 课时
目的
1、通过读图,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体会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学生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经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㈢引导学生读图 6.5,并关注以下问题: 亚洲分为几个区,东亚除了中国还包括哪些国家?与中国相邻的区域 有哪些?(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个区。东亚:中国、 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北邻北亚,西邻中亚和西亚,西南邻南亚,南 邻东南亚。) ㈣根据书中图 6.6 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教 师说明:每个案例是每个地区的典型代表,但是,每个地区差异很大。 课后小结:请同学分别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位置。 说说为什么称亚洲为第一大洲,描述亚洲的范围?亚洲分为几个区域,是 根据什么划分的?中国在哪一区? 三、布置作业 结合刚学习的方法,分别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 位置。完成书后活动题。描述北美洲地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来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际案例,用于展示和解释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地图和标记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回答问题。
吉林省桦甸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b. 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c. 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自然资源?
(2) 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
a.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何影响?
b. 东北地区的地形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c.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贡献?
3. 例题3: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自然资源?
解答: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森林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例题4:东北地区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有何重要意义?
解答: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与多个国家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东北地区气候、地形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加深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等,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直观感受;
(2)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征,提升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对东北地区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四、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穿插地理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年级地理下册《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设计
4.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地理位置和范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相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环境,收集、整理地理信息,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思维定式,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教学过程:
(3)分析地理位置和范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学实施:
(1)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地图上的位置标定;
(2)组织学生进行估算练习,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估算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地理位置和范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知识,巩固重点;
3.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拍摄相关照片,撰写考察报告。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考察目的,认真观察,撰写详细的考察报告,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4.地理手抄报:以“地理位置和范围”为主题,制作一份地理手抄报,内容包括知识点梳理、案例分析、地理趣闻等。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内容丰富,版面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动手能力。
(2)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是学生在掌握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四至点、地理位置和海陆范围,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基本知识,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够运用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四至点、地理位置和海陆范围。
2.经纬网、半球和时区在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教学道具。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我国的四至点、地理位置和海陆范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6章 认识大洲6.1位置和范围
位置和范围设计说明1.通过描述最想去的世界某个地区或国家及其理由,使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差异。
2.从不同角度描述在教室中的位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理解大洲位置的描述方法。
3.通过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能深刻认识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4.通过扮演亚洲不同地区的居民,描述各自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认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亚洲的地理分区,描述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重点难点1.描述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从面积、所跨纬度、东西距离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描述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学生寒假照片和视频。
2.亚洲不同国家习俗、建筑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世界那么大,你想去哪儿看看,那里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二、预习检查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你最想去的一个地区或国家,明确具体位置,网上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这里有哪些独特之处吸引你。
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雄踞东方的大洲1.导入“世界那么大,你想去哪儿看看?”请同学们说一说:那里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本学期我们要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包括大洲、地区和国家。
虽然不同的区域有很多差异,但是学习任何区域都有一条线贯穿始终,如图所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条线贯穿始终,即这个地区(4个为什么):1.在世界地图上指出最想去的地方,说出这里哪些方面最吸引人,涉及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突出特征。
6.1 位置和范围(第3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一)本章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
4.初步掌握使用亚洲地形图和有关资料,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5.通过对亚洲的六大分区,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6.通过资料,学会分析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教材第5页活动)(二)本章重点难点剖析:1.通过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与过程2.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大洲及其分界线。
3.亚洲地形特点以及主要地形区。
4.亚洲地形特点对于河流的影响。
5.亚洲文化,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6.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自学引导:我们回顾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一直围绕着世界、地球这个话题在展开,现在我们这学期就要进入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去了解这个地方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观,那么你认为了解一个地方应该先从哪些角度开始呢?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我们这学期所要学习的地理称为世界区域地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一直围绕着“3W”原则;3W原则即where、what、why;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三个单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让我们通过亚洲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某个地方的方法。
活动(1):读课本P2页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完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活动(2):读课本P3页6.2图,完成:亚洲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图6.2观察可知: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其纬度跨_____°,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的洲;通过6.2图可以算出亚洲所跨纬度,以及经度为______°;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临_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海洋);北临___________(海洋),西面与_________(大洲)接壤;同时濒临了_________(海洋)活动(3):读课本P3页6.2图、P4页6.4图,完成:亚洲在世界七大洲中面积居第_____位,面积为__________km2;亚洲的西北是洲,以、、、、、为界;西南临,以为洲界;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最短距离:1200公里
例题4:
题目:请根据经纬网,计算以下两地之间的经纬度差。
地点:纽约和伦敦。
解答:
纽约:40°43'N,74°00'W
伦敦:51°30'N,0°05'W
经度差:74°00'W - (-0°05'W) = 74°05'E
纬度差:40°43'N - 51°30'N = -9°37'N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和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经纬度的划分方法感到难以掌握,特别是在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内容包括经纬网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1 位置和范围》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1 位置和范围》一. 教材分析《6.1 位置和范围》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物的位置。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和范围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理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和范围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物的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及其运用。
2.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自主探究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地图和实例。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知识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展示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展示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省市区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判断和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系列:6.1 《位置和范围》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系列:6.1 《位置和范围》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位置和范围》,属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地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概念,以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概念,了解经纬网的作用。
2.培养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点位置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球仪模型,用于展示和解释经纬网的概念。
2.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知识。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经纬网,让学生思考经纬网的作用和应用。
2.呈现(10分钟)使用地球仪模型,展示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地点,利用经纬网确定该地点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航海、航空、地图等。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位置和范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6.1 位置和范围基本思路: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他雄踞亚欧大陆的东部,有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世界瞩目。
关于亚洲你还知道些什么?2.讲授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要“三看”:半球位置、纬度位海陆位置。
二小组合作探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亚洲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指导学生从七大洲面积的比较、疆域四至、分区地理三个角度认识亚洲面积最大。
重难点突破:地图册、多媒体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一、1、运用地图资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初步掌握描述大洲位置的一般方法.2、通过阅读亚洲面积、人口、国家等图文资料,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二、教学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四、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预习导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1、亚欧两洲的分界:。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海峡。
2、半球位置:亚洲主体部分位于半球、______半球。
纬度位置:和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地跨、、三个温度带。
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东、南、北三面分濒临洋、洋、洋。
活动:认识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二.面积最大的大洲1.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顺序排列:2.亚洲南北所跨度之广为各大洲之最,亚洲东西跨经度多度,东西时差达个小时。
3.亚洲疆域四至: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六个地区。
中国在亚。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第一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B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C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洲 D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下列纬线不穿过亚洲的是A北极圈B北回归线C赤道D南回归线二、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东北以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邻;西北以山脉、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部以运河与非洲相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读出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学生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二出示教学目标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三、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到6页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1你知道世界上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2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3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4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5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6.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7活动读图6.3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8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四.生自学,师指导五.点拨教师:要了解一个大洲的情况,需要知道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那么自然环境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我们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我们刚才描述公园的位置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区”就是它在世界中的半球位置,亚洲所在的“街道”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它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
教师: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你能从上图中得到有效信息吗?承转: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找出其周围的大洋、大洲。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分别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以及周围的大洲,各位于其哪个方位?1.说出亚洲周围的大洋,并说出亚洲不直接濒临四大洋中的哪一个?学生: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西面虽濒临大西洋的属海黑海和地中海,但并不直接濒临大西洋。
2.说出亚洲周围的大洲,并说出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以及哪个大洲与亚洲处于同一块大陆,哪个大洲占据了该大陆的大部分?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欧洲与亚洲同处于一块大陆,即亚欧大陆。
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
请大家再次读图观察包围亚洲的大洲和大洋,一起完成下列表格吧六知识巩固七.检测作业练习册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教学目标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知识链接的思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你有没有觉得亚洲跨经纬度范围都很广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亚洲的范围知识吧!讲授新课──用学生活动和实践链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新思想二出示教学目标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四、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到6页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3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4.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5.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6.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生自学,师指导六.点拨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的发现准确而全面。
小组讨论后举手抢答,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补充、纠正,教师归纳总结: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教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分析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那我们用学到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好吗2.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完成表格。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作业练习册教后反思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2.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3. 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的自然环境.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片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二出示教学目标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三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到6页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1.找出亚洲气候类型有哪些?2.季风气候的分布有何特点?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5.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6.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7.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生自学,师指导五点拨(一)、亚洲的地理位置1.出示东西半球图, 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示亚洲地图,分别用白色、黄色、红色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非洲,东南临大洋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小结: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1.出示亚洲地形图,由学生代表指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高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4.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鄂比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大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气候1.出示亚洲气候图,找一找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的气候共有几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拓展应用:出示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课堂小结:六、课堂检测反馈。
练习册教学反思日本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二,出示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人认真看课本15页到21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5.日本多火山。
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6.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
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四.点拨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
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
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反馈练习]当堂检测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答案:A2.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答案:B3.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答案:B4.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火山,下列火山中属于日本的是A.圣海伦斯火山B.维苏威火山C.埃特纳火山D.富士山答案:D5.下列城市与其所属岛屿搭配正确的是A.北九州—九州岛B.横滨—四国岛C.长崎—本州岛D.名古屋—北海道答案:A6.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A.北温带、中纬度B.热带、低纬度C.北寒带、高纬度D.南温带、中纬度答案:A7.分别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看,日本位于A.北半球、西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答案:C8.比较日本和英国所处的经纬度位置A.日本所处纬度高于英国B.日本所跨经度小于英国C.日本所跨纬度大于英国D.日本位于英国的西北部第二课时[阅读材料]•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