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检测试题2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题目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其中被广泛称为四大发明的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造纸术造纸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
据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中国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最早的纸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后来发展出使用董草、麻纤维等材料。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的制作更加容易,大大推动了科学、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2.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据记载,唐朝时期,中国的刀耕火种术和活字印刷术相结合,形成了石版印刷术。
这一技术在宋朝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活字铅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大规模的复制成为可能,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3. 火药火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对军事、科技和工业革命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中国的道士张角就发明了火药,并用于驱鬼和炼丹。
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器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将火药带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4. 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使得航海和航空的导航变得更加准确和精确。
早在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海和航空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推动了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和探险。
题目二:明清王朝的政治改革明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他们在政治改革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
明朝的政治改革明朝的政治改革主要集中在分封制和科举制上。
分封制是明朝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措施。
明初,朱元璋在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后,采用了分封制来控制地方势力。
分封制根据地区差异和地方势力,将地方细分为多个封地,由诸侯王负责管理。
这种制度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扩张,保持了王朝的统一和稳定。
科举制也是明朝的一个重要政治改革。
科举制主要通过举办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以实现社会上层阶级的流动和选拔优秀人才。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阶段检测试卷及答案
据此可知,当时( C ) A.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民营手工业已成为主体 D.城市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陵”“锦、铜镜、铜器、海味”等可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土 特产品,这体现了生产中的地域分工,故选C项;“743年”处于唐朝,此时经济 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排除A项;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唐朝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且材 料信息不涉及城市商业环境,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2023八省八校学业质量评价)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 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 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 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C )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 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城市由于漕运而兴起,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府学(或 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这都属于文 化教育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运河沿岸的城市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儒家 学说的传播,但是单凭一些教育机构和文化场所的出现不能使儒家学说达 到普及的程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使得当地的文化教 育事业得到发展,但是这与地方政区的设置不属于同一范畴,也无直接关联, 排除C项;扩大科举取士范围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二)(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质量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天津红桥区模拟)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解析:选A。
中英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发生的战争,这一表述“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这一表述,意在强调这场战争是因鸦片(毒品)而引起的,意在贬斥英国的罪恶,故B项错误;通商战争是英国为了掩盖自己的侵略性质,故C项错误;匪夷犯境是清朝站在天朝上国的封闭立场上的一种表述,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高三调研)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该条约。
这反映了清政府( )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解析:选A。
材料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是保护国民权益的规定,将此条文写入《和好贸易条约》体现了清政府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故A项正确。
3.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这表明太平天国( )A.主张均分产品B.达到军事全盛C.调整经济政策D.开始封王建制解析:选C。
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分产品的内容,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达到军事全盛是在西征东征之后,而不是“建都天京”,故B项错误;从“照旧交粮纳税”可知,太平天国改变了产品均分的圣库制度,恢复原来的交粮纳税,故C项正确;封王建制是永安建制的内容,与“建都天京”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2019·河南高三适应性考试)下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高中2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一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实行分封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哪一项不是科举制度的特点?A. 以考试选拔人才B. 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C. 考试形式为口试D. 考试结果决定官职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一项政策来加强边疆管理?A. 闭关锁国B. 改土归流C. 推行新政D. 开疆拓土答案:B5.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项不平等条约?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望厦条约答案:C6.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制度的彻底废除B. 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C. 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主要诉求是什么?A. 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反对文化专制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A. 晋察冀B. 陕甘宁C. 东北抗日联军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哪些土地改革政策?A. 土地私有制B. 土地公有制C. 土地集体所有制D. 土地国有制答案:C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A.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B. 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C. 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其中“一尺”的长度大约是今天的____厘米。
答案:232.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包括明经、进士等,其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____。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1·连云港调研)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戍嗣子鼎的铭文中有“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的字样;不少商代墓葬还发现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等天然和人工货贝,这反映出当时( ) A.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B.贝主要用作随葬品C.贝已成为财富的象征D.青铜铸造技艺高超C[由题干材料可知,赏赐和陪葬均有贝类,说明贝是财富的象征,故选C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的结论,排除A项;“人工货贝”体现出贝具有货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青铜技艺高超,排除D项。
]2.(2021·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唐代均田制承袭前制,永业田传诸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还政府。
但实际做法有变化,如身死无以供葬及由狭乡(地窄人众之处)迁往宽乡者可卖永业田,迁宽乡及卖充住宅者亦可卖口分田。
这种变化( )A.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B.突出反映社会矛盾的尖锐C.反映了土地兼并的严重D.为均田制的崩溃埋下伏笔D[“身死无以供葬及由狭乡(地窄人众之处)迁往宽乡者可卖永业田,迁宽乡及卖充住宅者亦可卖口分田”说明永业田和口分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可以买卖的,这为土地兼并打下了伏笔,土地兼并必然导致均田制崩溃,故选D项;题干描述的做法适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信息只是客观地反映史实,没有体现社会矛盾,这些状况本身是经常存在的,排除B项;题中现象只能反映出为大规模土地兼并打下了伏笔,但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无法体现,排除C项。
]3.(2021·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明代法规中对民间手工业有诸多规定,如“凡造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
这反映出政府( )A.保护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C.对商业活动秩序的维护D.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明代法规中对民间手工业的规定有利于确保手工业生产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公平,是维护交易秩序的表现,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确保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不能算作严刑酷法,排除B项;题干中的规定不是对手工业的打压,反而能保证其质量,促进手工业的健康发展,排除D项。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答:B。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答:D。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著名政治宣言。
3.答:A。
拉丁美洲解放斗争的先驱者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白人克里奥尔人。
4.答:C。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质最复杂的一次农民起义战争。
5.答: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之一。
6.答:C。
我国地下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游击战为主要战斗形式。
7.答: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8.答:A。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后,中国出席的国际会议是《开罗宣言》的正式批准会。
9.答: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
10.答:B。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五帝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装饰风格。
二、判断题1.答:错误。
克伦威尔是英国共和时期的领袖,不是摩尔人。
2.答:正确。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在该国发端。
3.答: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向成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4.答:正确。
《美洲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是民族自决。
5.答:错误。
《法国宪法大纲》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
6.答: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紫阳军和洪秀全的忠王府并不是同一支军队。
7.答:正确。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距离的战略性撤退。
8.答:正确。
越南战争结束于1975年,标志着越南实现统一。
9.答:错误。
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苏联、美英等四国军事代表会议被称为波茨坦会议的作战委员会。
10.答:错误。
解放战争赢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
三、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这一理论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2.答:法国大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这三项原则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
3.答:第一次五次反囧运动中,党的主要权力机构是兢中央政治局。
4.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现象,标志着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古代史(二)(解析版)
阶段性检测02 中国古代史(二)(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判断。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工具类别数量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可知,在男性墓中,用于社会生产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大量出现,而女性墓中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生产工具是男性所特有,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史(二)(解析版)
阶段性检测06 中国史部分(二)(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
据图可知,先秦时期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可见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增大,不再局限于周王室及主要诸侯国的活动范围,可见新地区不断得到开发,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并非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排除A 项;秦朝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墨两家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B项。
2.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
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长安城周密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项正确;“手工业合理分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样板”之说,排除D项。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世界史(二) (解析版)
阶段性检测卷08 世界史(二)(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上至执政官、议事会议员,下至基层单位德莫的长官,概莫能外。
这一现象A.说明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B.是雅典民主程序不完善的写照C.表明雅典民主改革极不彻底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
根据材料“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垄断官职。
抽签选举时,名声大、财产多的公民与名声较小、财薄势孤的公民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取决于运气,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D项正确;雅典民主范围有限,妇女、奴隶等被排除在外,排除A项;民主程序体现的是一种流程问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雅典民主改革彻底与否的问题,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表为古罗马时期契约形式的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契约形式主要特点十二铜表法“耐克逊”(nexum)交易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市民法文书契约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万民法诺成契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表明A.境内商品贸易活动与日俱增B.罗马法逐渐淡化司法程序C.民众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D.贵族与平民矛盾日渐缓和【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可以看出罗马法中关于契约形式的规定逐渐灵活和宽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境内商品贸易活动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没有涉及司法程序,排除B项;“有效保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贵族与平民矛盾缓和与《十二铜表法》有关,排除D项。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考古学者在大汶口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发掘出了棺椁,还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有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而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
这反映出()A.贫富悬殊的现象B.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C.阶级压迫的现实D.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的形成2. (2023·苏州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见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
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甲骨文“册”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3.春秋时期孔子言论是后世研究其思想的重要依据。
孔子言论摘录表孔子言论文献出处孔子素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德”,力主“泛爱《论语·雍也》《论语·尧曰》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鲁衷公问为政,孔子对以“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孔子家语·贤君》“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论语·季氏》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上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孔子()A.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张平均主义B.将富民视为治国安邦的目的C.倡导为政者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D.规劝为政者应加强教化民众4.(2023·合肥二模)《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A.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5.(2023·永州三模)自河西纳入中央王朝正式管辖之后,汉朝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移民实边,屯田积谷,武威以西“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近代史
阶段检测卷二中国近代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林则徐指出:“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
”这句话的用意是( )A.说明鸦片危害,主见禁烟B.抨击军备匮乏,要求扩军C.指出钱粮匮乏,建议收税D.阐释西方先进,从而学习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依据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人与中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列强已驾驭中国司法大权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峻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3.1843年,洪秀全在第四次秀才应试落榜后,创立拜上帝会,宣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拜上帝会创立后快速发展,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宗教信仰盛行B.阶级冲突尖锐C.人民渴望同等平均D.民族危机严峻4.晚清一闻名人士认为:“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该言论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40年头B.19世纪60年头C.19世纪80年头D.19世纪末20世纪初5.意大利随军记者巴尔齐尼在天津火车站作现场报道:“我们离他们大约三百码。
他们的头上裹着红布条,让人联想起一个行进中的法国士兵团。
他们的红腰带在阳光下闪烁,大刀在头上挥动,红缨枪在飞动。
”与此报道相关的斗争应是( )A.鸦片斗争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6.在孙中山等人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于1915年废弃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石家庄三模)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
这表明() 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C.都促进日耳曼诸国的建立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3.(2023·连云港三模)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
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
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
“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4.(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第一章发现新世界第二章细菌战役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5.(2023·烟台二模)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
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高中2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选拔了大量人才D. 以上都是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传播中国文化B. 展示国力C. 寻找海外贸易伙伴D. 以上都是答案:D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A. 统一台湾B. 推行“摊丁入亩”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平民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公元前221年,___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秦始皇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选拔人才的主要科目是_________。
答案:进士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宝船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的治理采取了_________政策。
答案:册封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核心是_________。
答案:民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文化,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描述唐朝时期“开元盛世”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是唐朝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航海技术,而且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对后世的航海事业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专题测试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中国近代前期是一个开始走出农业经济社会,而又未能走入工业经济社会的特殊社会阶段,其社会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尖锐对立,这也决定了近代社会中国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中国近代前期文化现虽未列入考试范围,但对近代前期思想解放和进步内容的考查却未曾间断过,从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产生、洋务派的主张到维新派,再到民主共和思想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重点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概况和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是A.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使中国出现了外资企业C.东南沿海家庭手工业破产 D.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展对华贸易主要动力是A.商业利润的刺激B.清政府软弱可欺C.工业革命后西方经济发展的需要D.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知识改变命运3.《天朝田亩制度》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原因是A.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无法实行B.农民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C.不能反映农民的土地愿望D.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4.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B.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对外开放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其实质是A.希望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往来B.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D.为以后的资本输出创造条件6.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B.对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了解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D.反对程朱理学的需要7.《资政新编》与《海国图志》的区别是A.是否学习西方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译书学习科技 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8.鸦片战争后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是A.外商企业 B.洋务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许多民用工业,这表明洋务派的A.聚敛财富,搜括人民的本性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C.认识深化,弥补军工不足D.目标转移,与洋人争夺市场知识改变命运10.洋务派举办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A.由私人投资兴办B.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不足而兴办C.为巩固清朝统治D.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主要是指A.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C.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D.没有政府的支持12.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最直接的原因是A.最早受西方列强入侵B.被迫开放通商口岸C.便于对外发展贸易D.封建自然经济首先在这里解体13.19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究其原因不包括A.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B.总理衙门的设立C.洋务运动的兴起D.英国人直接控制了中国海关14.下列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是要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背景下产生的C.主要资金来自民间D.在技术上往往要依赖外国人15.导致近代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目光短浅,不愿引进外资和技术B.大量赔款使清政府缺乏资金C.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优势D.列强取得采矿权,中国矿藏资源遭掠夺16.中国教育突破科举制的束缚,培养服务于社会的有实际知识的人才始于A.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B.维新派创办的学堂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7.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A.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资本B.扩大了中国商品和劳动力市场C.带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D.迫使清政府鼓励民办工业18.“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对这种说法的准确理解是A.西学东渐B.西学为体知识改变命运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19.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半殖民地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A.封建官营工业占有相当的比例B.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C.仍受自然经济的极大束缚D.投资者极少,未形成强大的资产阶级队伍20.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的传播,所体现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A.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着重抨击封建文化C.主要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进行D.涉及文学领域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C.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22.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封建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2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反映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C.平均地权D.建立民主共和国24.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人物是A.李大钊B.胡适C.陈独秀D.蔡元培25.近代前期中国文化的特点是①呈现“西学东渐”的趋势②围绕救亡图存的主题③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④缺乏成熟性和系统性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知识改变命运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同3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共36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若以我英向来制造之物,而生人皆能制造以夺我利,是自作孽也。
机器固准进口矣,其如无人工进口何?中国工价之廉,其为害于亚美利加及澳大利亚各处,非尽人知之乎?…………西商现欲在中国自行制造……抑知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则少销一匹。
销路即阻,出货必灭,将来船行受亏,姑置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已将停闭,致工人无处营生也。
……今为保护工业起见,宜与中国拟加税则,值百抽十,议无行允从。
——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1893年9月上海(字林西报)》材料二至我向制之货物,今令人皆制造以夺我利等语,尤为不解。
当今之时,非机器非争利不行矣。
无论制造何物,必以人地两宜之固,获利最多,此定论也。
……再为保护英国工业计,宜于中国拟加税则,值百抽十之议,先行允从等语;中国所制货物,固以重税,保我之工业矣。
其如日本及东方他国所制之货物何?假使美人果不在中国开设厂局,人人不敢急于求富,惟此事有利可图,讵能阻止华人设局开厂乎?——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1893年10月上海(字林西报)》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二者观点有何不同?(3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坚持各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3)材料一同意“与中国拟加税则,值百抽十”的真正目的何在?(2分)知识改变命运(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在对待中国民族工业方面观点是否相同?持何种观点?说明什么问题?(4分)2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4分)(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发展上的弱点。
(3分)知识改变命运(3)针对我国近代工业存在的弱点,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57年以前,采取过哪些重大措施?(4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朝廷又一次通令各省选派学生到西洋各国讲求专门学业。
二十九年(1 903年)颁布了学生章程。
这时,已经实行了对各级学堂毕业的人授与贡生.举人、进士等名衔的办法,而且规定按照科举考试制度通过会试的人还必须去京师大学堂分门肆业。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二(1905年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名上奏)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心,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
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其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
——引自《养寿园奏稿辑要》材料三……(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同时在京师设立仁学院.进士馆,各省设立课吏馆。
——引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文中清廷措施的的特点。
(4分)知识改变命运(2)据材料二归纳文中袁、张的主张,并指出其着眼点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3)据材料三指出清廷的调整措施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4分,共计39分。
29.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4分)(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由此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4分)知识改变命运(3)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又有何突出贡献?(4分)30.下列形势图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变化,通过口岸分布的特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13分)31、概括回答,20世纪初期,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14分)知识改变命运参考答案:1.D2.C3.A4.D5.B6.B7.D8.B9.C10.D 11.A12.D 13.C14.A15.D 16.A17.B18.D19.B20.B21.A22.B 23.B24.C25.D26、①问题:能不能允许机器进口中国。
(1分)材料一持反对态度,材料二主张向中国出口机器。
(2分)②理由:材料一认为向中国出口机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输出;(2分)材料二认为向中国出口机器,可使英人获利,也有利于同日本等国竞争。
(2分)③目的:用提高税收的办法打击中国的民族工业。
(2分)④相同:观点: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2分)说明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挤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