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目标发生的变化之我见1

合集下载

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之我见

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之我见

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之我见孙士冬我们现在使用的美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是全新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所以学习新课标的深入学习理解对本课程能够更好得发挥出应该有的价值显得很重要了。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能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和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美术作为文化的载体,还可以和我们学生学习的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我们美术课的学科综合优势。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

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发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上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美术课程也得以改革和调整。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需要对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此,我谈谈我自己对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坚持育人为本,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绘画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涉及学生整个人的素质的提升。

我们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敏感性,促进其审美情趣的形成和发展。

而这一点与新课标理念家校结合是分不开的。

家长更注重学习效果,也是期望孩子能学有所成。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创造性和实用性,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和判断力。

平时与家长互动的机会也不少于课堂时间,若是能够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不仅对教学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孩子的学习生活,拉近师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此事关多方面的关系,要让家长明白我们也期许她们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才可以保证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美术教育更好地发扬光大小学美术教学一直分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通过观看对比、实践、创造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同时,新课标还鼓励艺术教师,特别是小学的艺术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以及选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教程领域。

例如摄影、影视制作、手工等,在这些领域中学生可以有机会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观察力,为将来的美术创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培养实践和探究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如果没有进行实践和探究,就无法摸清实际情况及认识自己的不足。

新课标下,美术教育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他们通过实践来逐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美术教育目的之我见

美术教育目的之我见

美术教育目的之我见我国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有一段话说得极好:“我教艺术课,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作有用只画,但求其涵养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此为艺术之最效用。

”丰老的这段话道出了美术教育目的的深刻内涵。

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开展,新的课程标准对艺术领域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方向,特别突出课程的人文性,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种定位突出了艺术课程的文化性质,强调中小学艺术课程决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的人文课程。

美术课程更应如此,应该扭转“中学学美术教育的专业化”的倾向,强调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形成终身发展必须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服务。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提到美术教育就认为是教学生怎样打线条,涂颜色,怎样真实地画或临摹一幅画,觉得将来孩子又不朝这方面发展,学来何用?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它既违背了美术课教育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其实,基础艺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职能,初中美术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只有本着这种理想理念,才能使中学美术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

所谓教育目的,即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那么,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体现为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保护美等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

有利于学生养成细心、冷静的习惯,这种善于观察对比的习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不无好处。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1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

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

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改变课程设置安排,注重知识与学段衔接。

首先艺术课标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组成,五门学科共同组成艺术学科;同时在8~9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引导学生在五门学科中选择2门进行学习,更好地与高中模块课相衔接。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

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学科内容选择更融合,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将知识进行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篇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篇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篇在假期中,我重新翻阅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并且对其有了一定的转变。

我认为,随着对美术课程要求的提高,美术教师也应该跟上教育形势的发展。

我发现新旧版课程标准在知识点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新版更注重智力开发,而且旧版被认为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新课标的制定以及网友的评价中,我感受到编者对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观念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说明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虽然新课标使得美术课程更加丰富,但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营养。

通过新旧版课程标准的比较,我发现在美术课程评价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通过阅读《美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要随时为成为学生需要的美术教师而努力。

现在的美术教材主要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已经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过分学科化、科学化,强调研究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缺乏人文意识。

新课标在前言中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推进美育的主要途径……”这个认识对美术学科的特点非常重要,它反思了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为了充分表达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新课标将学科知识溶于人文主题之中,在每个研究领域中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作品的选择、文字的阐述以及考虑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点点滴滴都浸透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美术是一种充满人性意味的活动,既关注人的理性,也关注人的情感。

不能用统一的审美标准代替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

相反,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感受,激发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开发学生的视觉创造潜能。

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美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各种美术活动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察,谈谈在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首先,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过去的美术课堂,教师很容易陷入片面追求表现效果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困境。

然而,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将学生置于创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

因此,我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倡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例如制作手工、素描作品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培养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

其次,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过去的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而忽视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然而,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更要求学生有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因此,在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锻炼他们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再次,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过去的美术课堂注重学生个体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创作项目,如合作绘画、合作雕塑等。

通过这些合作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借鉴和激发创意,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

最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美术新课程之我见

美术新课程之我见

美术新课程之我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新的课程标准能有效地传承文化,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对于课程改革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身体力行地结合所任教班级,把新课程思想结合在教学过程之中。

一、教学内容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增添贴近生活、面向社会的实用内容。

如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内容,设计海报,制作道具,布置场景,并进行表演,使同学们领略美术在生活中的极其重要性。

这些做法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还能协助同学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

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和平鸽》》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的和平世界,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三、教学过程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阵地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突现出来,对于处于认知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

这显然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1.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

美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美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美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1篇)美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1美术课程遭遇了百年未遇之大变化,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美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再认识美术学科。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学校美育课程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

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

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

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

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

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

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二、弘扬经典传统文化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

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三、条理性更强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

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

3-7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

四、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

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美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25月4日上午,恰巧青年节,非常有幸与各位美术界大咖们齐聚网络,参加《美育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标准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活动,活动中聆听了满满的3个小时,让我受益匪浅。

美术新课标改革之我见

美术新课标改革之我见

如何将美术新课程目标有效实施于课堂教学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高中美术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课堂目标和要求,如课程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等。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的相关经验,在文章中主要阐述了基于美术课程目标有效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高中美术新课程目标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高中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础性、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

如何将美术新课程目标有效实施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如下:一、革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高中美术新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注重教师的“教”转换成注重高中生的“学”。

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先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高中生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与教师一起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也就是说教师由以往课堂的说教角色转换成高中生美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配合者。

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将美术课程教学的核心放到怎样引导高中生“自己学”以及“动手练”上去,让教师确实成为高中生美术学习的启智者、指引者、全面发展以及健康个性的培育者。

结合新课程目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激发高中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第二,引导高中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与高中生共同探讨实施学习计划;第三,养成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美术学习方法。

二、改革教育形式,建立符合高中生个性发展的课堂1、同步教学同步教学指的是全体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习一样的知识和内容,可以既经济又有效地大范围培养美术人才;可以发挥美术教师的主导功能;可以使美术教学最大限度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让高中生获取系统的美术知识。

在传授新的美术内容时、进行美术示范作画时、观看美术教学录像时、测验以及模拟考试等,都可以采用同步教学的形式。

2024年读《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2024年读《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2024年读《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模板____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使得美术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开始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并在____年进行了修订。

作为学习美术的学生,我对于《美术新课标》有着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并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总结和分析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体会。

一、《美术新课标》的内容《美术新课标》共分为九大模块,包括自然形态、人物形态、建构形态、物象形态、图形形态、场景形态、色彩形态、创作形态和审美形态。

这九个形态模块通篇贯穿于整个新课标中,涵盖了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

同时,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

通过丰富的教案设计和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美术新课标》的创新之处新课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其次,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最后,新课标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意能力。

三、《美术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在学习《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是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美术的技巧和知识。

其次是观察的重要性。

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美在日常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最后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

四、《美术新课标》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我通过设计有趣的实践任务和提供具体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并开发自己的创作潜力。

浅谈学习美术新课标之我见

浅谈学习美术新课标之我见
术课 程 与社 会 生 活 的 联 系 ,强 调 培 养 人 文精 神 和 审 美 能 力 , 这 些 要 求 促 使 我 们 美 术 教 师 要 紧 随社 会 发 展 , 习与 美 术 诛 程 相 学 关 的其 他 新 技 术 、 知 识 , 习 促 进 学 生 思 维 和 人 格 发 展 的 教 新 学
竟 怎 么转 换 呢 ? 1班 级授 课 制 从 西 方传 入 中 国 已一 百 多年 历 史 , 师 在课 . 教 堂教 学 中 , 直 都扮 演“ 识 传 授 者 ” 角 色 表 现在 美 术课 堂 一 知 的
教 师 这 一最 基 本 的要 素 。 1 立 以 学 生发 展 为 中心 的教 育观 念 . 树 基 石} 育课 程改 革 首 先 强 调 转 变 教 育 观 念 , 统 的 教 学 比 } l 教 传 较 习惯 于 教 师 中 心 、 本 巾心 、 堂 巾心 组 织 教 学 , 一 定 程 度 书 课 在 上 脱 离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 视 了 学 生 的发 展 需 求 , 以 美 术 新 忽 所 课 程 要 求 教 师立 足 于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组 织 教 学 活 动 , 重 学 习 注 过 程 与 学 习 方 法 , 动 学 生 积 极 的 情 感 体 验 , 他 们 内 在 的发 调 使 展 需 求 和 美 术教 学相 吻合 , 现 学 生 身 心 全 面 健 康 的 发 展 。 实 2掌握 教 师和 学 生共 同发 展 的 互动 教 学 方 式 . 在 美 术 新课 程 中 r 于 贯 彻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 外 关 注 学 生 的 h 格 身 心发 展 . 此 带 来 美 术 课 堂 丰 富 多 彩 的 互 动 教 学 。在 美 术 新 课 程 巾 . 师 将 足 一 个 开 拓 者 和 创 造 者 , 样 化 和选 择 性 的 课 教 多 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 巾不断地完 善 自己 , 在课 程改革 的 实践 和探 索 巾不 断 提 高 思 想 素 质 和业 务 能 力 , 能 为 自己 _ 才 止 进 新 课程 提 供 最 基 本 的 、 有 利 的保 障 。 最 3构 建 超 越 学 科 的 生 态 型 知 识 结 构 .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 专业知识 , 对强调学科知识 的常 规教学 胜任 自如 。美 术 新 课 程却 更 强 调 学 生 的综 合 能 力 培 养 , 调 美 强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1. 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感受在研究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

这个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的互动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我们学会了使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展现我们的创造力。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手工制作,我们都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3. 通过美术研究培养的能力通过研究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不仅培养了审美能力,还提高了观察、分析、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有益。

4.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能够从艺术中找到无限可能。

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材料和技巧,我们可以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5. 美术研究对综合素质的贡献美术研究不仅仅是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帮助我们培养了观察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6.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美术研究中,我们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

通过合作,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还培养了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品质。

7. 增强文化自信心美术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多的自信。

我们通过研究传统绘画、民间艺术等,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8. 发现自己的艺术天赋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从中发现自己的潜在艺术天赋。

这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9. 提高审美素养通过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的审美素养得到了提高。

我们学会了欣赏、评价和鉴赏艺术作品,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和感受能力。

10. 美术研究的乐趣和意义研究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带给我丰富多彩的乐趣和意义。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创作自己的作品,我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达自我的方式,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年读《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读《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读《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美术新课标》作为2024年美术教材的重要教材,《美术新课标》教材内容充实且有深度,涵盖了艺术史、艺术理论、美术基础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就《美术新课标》中的几个重要内容,分享我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美术新课标》中对艺术史的讲解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我了解到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

每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艺术史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变革性,激发了我对创作的激情和追求。

其次,《美术新课标》中对艺术理论的剖析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理论,我了解到艺术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欣赏,它还承载了社会和时代的声音。

艺术理论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艺术创作中的思想性和内涵性的重要性,启发了我在自己的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再次,《美术新课标》中对美术基础的教学让我更加扎实地掌握了绘画与造型的基本技巧。

通过学习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基本概念和技法,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运用它们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我意识到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现力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美术基础技巧,可以让我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

此外,《美术新课标》中也强调了艺术创作的培养和启发。

通过阅读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历史背景,我逐渐明白了艺术创作需要的耐心和毅力。

艺术创作是一个以梦想为驱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读《美术新课标》让我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激发了我更深的创作动力。

总而言之,读《美术新课标》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通过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我了解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变革性。

通过学习美术基础,我掌握了绘画与造型的基本技巧,提升了创作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在过去,美术课堂多以传授绘画技巧为主,强调学生的模仿能力和作品的完成度。

然而,在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强调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美术教学应从简单开始,注重基础技巧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美术基础尚未夯实,因此教师需要从简单的线条、形状和颜色等基本元素开始教授,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例如,通过教授画直线、弯曲线、曲线等线条的绘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教授绘制基本图形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形状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教授颜色的搭配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其次,美术教学应强调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示内心世界。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展创作活动。

例如,给予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行发挥,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出主题的内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和创作工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颜料、水彩笔、彩色铅笔等,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带来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再次,美术教学应与跨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间的融合。

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图表中的数据和实验中的观察结果等。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此外,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写生,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关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新课标下,我认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表现在对美的敏感和审美能力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敏感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的独有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之一。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提供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绘画,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

此外,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再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

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展示,通过图像和影像的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手法。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艺术工作室,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和应用。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将面临着更高的教育标准和更广泛的教育需求。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期望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理念首先,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总体规划,是教学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全面而有深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标志。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目标。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的设定。

1.审美能力的发展。

小学阶段是孩子最敏感和最好培养审美能力的时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各种感受的形式、色彩、线条等艺术基本要素的认知能力和表现技能,使学生在欣赏、鉴赏和评价艺术作品中有自己独特而较高的水平。

2.美学素养的培养。

美学素养是以美为主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美好情感和美好行为的过程。

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懂得思考,注重心灵的升华和发展。

3.创造力的提升。

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和设计自己的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

其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技能的培养。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中所讲授的知识点,小学阶段必须要有相应的预备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例如素描、色彩的运用、线条基础、画材的使用等。

2.丰富的视觉素材的创意应用。

美术教育中最核心的就是让孩子感知、思考、表达,从而得到美学的体验。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美术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课标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和观察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热情,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未来,美术教育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人才。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将在培养学生成为美术的欣赏者、创作者和表现者方面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新课标、灵活运用、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观察力、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意识,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美术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美术课堂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表现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学会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观察力,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要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潜能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创意的能力。

美术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之我见
秋水月亮
在以往的的美术教学中,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出台后,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调色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

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

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

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

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在课堂中我学习运用一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术课程标准》表明:它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过程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

具体表现为将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试述美术新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及其变化。

1.美术新课程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人的涵养、丰富人的情感、升华人的品格、完善人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的人文定性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逐渐渗入人文意识,丰富人文素养,以理解更为广阔的学习世界。

2.美术新课程的内容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

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

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

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3.美术新课程的变化(1)美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体现美育的人文精神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比如《孔雀翩翩》,教学活动是“找认为孔雀美丽的特征,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

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

又如人教版美术第四册《小鸟的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

(2)美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体验美育的生活乐趣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在新课程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多采的学习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生活用品"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环境艺术--雕塑"是对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校园规划","闪亮的星空","艺术欣赏","椅子设计","网页设计",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

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会动的玩具》,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的物品来做玩具,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小挂饰》,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美丽,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

(3)美术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拓展美育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

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

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

课堂上应该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此外,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

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

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

(4)美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开创美育的活动空间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是新的学习观。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

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的变化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让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改“指令性”为“建议性”原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体系都是采用罗列知识点的形式,针对知识点还有较为具体严格的规定,涉及到“必须学”“何时学”,具有较强的限制性。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则将素质教育作为前提,在“内容标准”中没有规定具体的知识点,没有制定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更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而只是对实施过程提出了若干具有导向性的标准,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明确了美术新课标的“人文性质”纵观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