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模板
专题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无论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时代进步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和谐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三是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四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
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和谐文化内涵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第1学期)论文成绩:论文题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所在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自动化姓名:包明明学号:01024081指导教师:常卫兵完成日期:2012年12月26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共同愿望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工作总结范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纵观国际社会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实践,前瞻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以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系统阐述,为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确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廓清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服务人民、团结友爱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运行和管理机制日趋多样化,催生了多样化的观念、意识和社会文化,这些观念、意识、文化的价值标准大相径庭,某些消极颓废的思想文化意识和行为不断滋生出来。
一些人价值观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一些人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一度成为社会公害;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卖淫嫖娼、黄赌毒屡禁不绝;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对这些现象,社会观念有时也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鉴、美丑不辨,一度出现了许多模糊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认识,甚至把生物进化原理机械地搬到人类社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更甚者宣扬什么"腐败促进经济发展",呼吁"性产业合法化"等。
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主要目标
1、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勿忘国之大计、勿忘民之及时计,稳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增进公民参与,营造满意安居生活环境,促进正常、健康、规律、
有序的社会关系;
3、促进社会发展动态平衡,调整城乡发展关系,实行地方因地制宜发展;
4、加强内部机制改革,构建法治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效能;
5、加大人文关怀,发展服务型政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物质
的升级需求。
二、主要任务
1、联合创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维护公平
正义,营造平等自由安定的社会氛围;
2、创新人文关怀——重视公民参与兴趣爱好,多元文化群体发展,
积极提升社会进步的良性势能;
3、培养规则意识——加强时认识宣传,拓展自由理念,推动规则道
德的建立,共同打造甘于受约束的国家公民;
4、提升社会活力——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培养,逐渐增强和谐社会的
动力状态;
5、改进营商环境——完善政府传统管理体制,营造法治政府,解决
实体经济压力,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6、提升政府效能——完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构建有效责任评价机制,保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在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做好准备,把2020年发展成一个和谐社会,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政府的爱心,这将成为我们开创美好未来的契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分析,谈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0、引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核心价值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最高层次,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处于中间层次,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大问题,并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1)、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内容,从而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的这一治国方略(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增加主人翁责任感,勇于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立志为主国发展作贡献。
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的能力。
3、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重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提问、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认为生活在桃花源里的人们幸福吗?现在让你去桃花源生活你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同学们的回答情况看,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桃花源里的生活是幸福的,但自己并不愿意生活在那里,因为那个地方缺乏现代气息,现代的青年人没法儿在那生活。
同学们的想法我能理解,毕竟你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更能吸引你们。
现在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个地方,这就是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请同学们看看介绍华西村的视频,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愿不愿意做一个华西人,为什么?”[视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纪实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发言的同学都愿意做一个华西人,没有发言的同学愿意做华西人的请举手,同学们都愿意做一个华西人,我也和你们大家一样有相同的想法。
因为在华西村真正做到了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桃花源人所不能比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1)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目标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致力“共同富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目标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目标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目标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目标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目标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目标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构建和谐社会: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目标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可编辑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纵观国际社会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实践,前瞻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以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系统阐述,为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确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廓清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服务人民、团结友爱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运行和管理机制日趋多样化,催生了多样化的观念、意识和社会文化,这些观念、意识、文化的价值标准大相径庭,某些消极颓废的思想文化意识和行为不断滋生出来。
一些人价值观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一些人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一度成为社会公害;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卖淫嫖娼、黄赌毒屡禁不绝;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对这些现象,社会观念有时也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鉴、美丑不辨,一度出现了许多模糊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认识,甚至把生物进化原理机械地搬到人类社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更甚者宣扬什么"腐败促进经济发展",呼吁"性产业合法化"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之建构
集体主 义为核心价值 , 以公 正平等 为价值 向度 。它源于差别又高于差别 , 源于 多元又高于 多元。
[ 中图分类号 ] D 0 O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45 20 )50 0 -5 0 76 2 (0 6 0 -140
社 会主义 和 谐 社会 理论 的 提 出 , 展 了科学 拓
的发展 着 的实 践 活动 。 “ 社会 生 活本 质 上是 实 践
的 。 … ’ ’
实现 社会 和谐 , 建设美 好社会 , 始终 是人 类孜 孜 以求 的社会 理 想 , 是 马克 思 主义 政 党 不懈 追 也 求 的理想 目标 。马 克思 主 义认 为 , 会 的 发展 和 社
人 的发展具 有 内在 的一 致性 。因为社会 是 以人 的
乎 人 的 目的 。因此 , 在一 定意 义上说 , 马克 思 主义 学说 内在地 蕴 涵 着 马克 思 对 人 类 社 会 “ 然 ” 应 状
求幸福 和发 展 的结果 。因此 , 马克 思 恩格 斯 对 未
态 的价值 理想 , 马克思那 里 , 类 的价值 目标 与 在 人 历史 发展 的客 观趋势 融 为一体 。
和 为人 的发 展 , 会 的发 展 进步 实 质 上 是 人们 追 社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实践 , 实践 的特点就是将 人 的价值 理想 转化 为现 实 。人 是按 照人所 希望 的 世界样式去改造世界 , 而不是按照世界 的本来面 目来 改造 。改 造 的 动力 是 为 了人 的需 要 、 要合 是
存在 为前 提 的 , 人 的存 在 和 发展 又 有 其 一定 的 而
物质和精神需要, 于是人们便从事劳动来满足这 种需 要 , 果便 产 生 了社会 。人在 通 过 生产 劳 动 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工作总结
实践经验有限
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性,某些具体 操作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 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团队协作需加强
在团队协作中,有时会出现沟通不 畅、配合不够默契的情况,需要加 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对未来的展望与规划
深化理论研究
01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为文明价
04
成果展示与评价
完成情况概述
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 体系的基本框架搭建 。
组织开展了多次实践 活动,将理论应用于 实际,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对各个价值目标进行 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 论体系。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01
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 价值理念,强调了人民 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诉求 。
03
建构工作实施过程
工作计划与组织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等,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组成专门负责文明价值目标 体系建构的工作小组。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确保信息畅 通。
实施方法与步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而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是其重 要组成部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 需求,创新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个符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明价 值目标体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 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一、打造物质基础设施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打造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设施。
这包括建设现代化城市、发展先进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二、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在于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这意味着要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同时保障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实现社会公平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解决社会不公等问题,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需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包括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和谐互动,以及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四、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
这意味着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民主权利,加强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保障人民的权益,并通过加强综合治理,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还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倡导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相统一。
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方案2篇
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方案 (2)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方案 (2)精选2篇(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实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案:1. 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执行体系,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和途径,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
3.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4. 促进公平正义: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 加强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6.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7. 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8. 加强社会和谐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和谐社会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这些方案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实施,逐步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公正、法治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方案 (2)精选2篇(二)实施“和谐社会”的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方面:- 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 促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民主决策和参与,增加公众对政府行政的监督和参与。
- 加强公共管理和反腐败工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
2. 经济方面:- 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落实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减小贫富差距。
- 鼓励创业和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3. 社会方面:-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社会公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现代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建设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再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目标。
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要深化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强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构筑美丽中国。
此外,推动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构建共享文化的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终版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风尚方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 形成。 创新创造方面: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 本形成。 生态环保方面: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 转。 小康大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额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 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在人与社会层面: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就业、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 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 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
在人与人层面: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在人与自然层面: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存在严重的生 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总而言之,各方面不和谐的因素在日积月累,严重威胁到 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在此背景之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运而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级32班荣誉出品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条件: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 展利益。
总的而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 略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目标之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公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以及个人的责任和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社会稳定与个人自由相统一,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公平、社会正义、法治、诚信等,这些价值观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其次,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法律意识,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实施的效果。
此外,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正、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公平分配。
在社会公正方面,要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供给,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在民主法治方面,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法律权益。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的责任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每个个人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个人的责任在于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遵守社会公德,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
个人的作用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政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治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其次,要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开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同时,要推进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重要的是,要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建立廉洁政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支撑。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机制,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个公民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使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方向。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力求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经济领域的建设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还应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二、政治领域的建设在政治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同时,还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加强权力监督和反腐败工作,提高国家治理的透明度和效能。
三、文化领域的建设在文化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重视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推进全民素质教育,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四、社会领域的建设在社会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五、生态文明领域的建设在生态文明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梦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纵观国际社会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实践,前瞻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以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系统阐述,为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确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廓清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服务人民、团结友爱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运行和管理机制日趋多样化,催生了多样化的观念、意识和社会文化,这些观念、意识、文化的价值标准大相径庭,某些消极颓废的思想文化意识和行为不断滋生出来。
一些人价值观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一些人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一度成为社会公害;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卖淫嫖娼、黄赌毒屡禁不绝;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对这些现象,社会观念有时也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鉴、美丑不辨,一度出现了许多模糊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认识,甚至把生物进化原理机械地搬到人类社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更甚者宣扬什么”腐败促进经济发展”,呼吁”性产业合法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彻底廓清了这些模糊认识,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二)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泱泱华夏,浩浩炎黄,文明之光绵绵五千载,为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宝库。
多少圣哲先师观天地、察古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体系;多少仁人志士明是非、辨荣辱,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楷模。
今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鉴别和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继承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国家、人民、科学、劳动、和谐、诚信、道德、法纪、勤俭等关键范畴入题,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特质。
(三)构筑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的层面切入,又超越道德的范畴,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涵括了道德与法制、文化与经济、社会与人生、群体与个体的诸多领域,对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乐、什么是苦,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值得为之不懈追求,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人生、需要警示人们慎行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构建了既有先进性要求又有普遍性意义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思、言、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四)赋予了科学发展观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为弘扬人本主义思想提供了实践指南。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在人的主体地位的树立,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发展的目的在人,发展的动力在人,发展的实践靠人。
要推动发展和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构成社会和谐群体的识荣辱、知善恶、明是非、辨美丑、懂规矩、守秩序的高素质的人;享受发展的成果,也需要这样的人;实现新的持之以恒的发展,还是需要这样的人。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实践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既能推动社会前进,又能享受文明成果的全面发展的”四有”公民树立了指针。
(五)找准了德治与法治的科学契合点,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指明了路径。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是发端于商周创新于当代的中华民族的治国理念。
此二者,一度被争论不休,实则是辨证的统一体。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强制性规范,是一种他律性的”硬规范”;良知、道德、信念、信仰是非强制性规范,是一种自律性的”软规范”。
在有阶级社会,任何社会的治理方式都是”硬规范”和”软规范”的统一体,或缺其一都是不可想象的。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在”法治”与”德治”相交的契合点上,指明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路径。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从内涵上讲,”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上承儒家之”和”、今启当代之”谐”、下瞻中华文化辉煌未来的关于和谐文明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升华和发展,从是非、真伪、善恶、美丑、逸劳、乐苦、荣辱等多个层面构筑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
从外延上讲,社会主义荣辱观涵括了社会文明价值目标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它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爱国固土的国家观--忠诚祖国、报效国家。
国家观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其他一切价值观念的灵魂,左右着其他一切价值观念的生成和发展,任何价值观念都无不置身于国家观的统帅之下。
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原理,也是被古今中外数千年历史检验证明了的真理。
一个不热爱祖国的人,不可能有其他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一个深深地热爱祖国的人,往往可以不惜一切忍辱负重,甚至以身殉国。
正因如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成为传吟千古的名言警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国,何以家为。
岳飞戎马倥偬,精忠报国;文天祥碧血丹心,视死如归;林则徐被发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且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感言。
此类可歌可泣的爱国范典,不胜枚举。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韩日国民纷纷向国家交售金银首饰之爱国热情,也深感世人。
饱受欺凌的近代中国历史昭示我们,当代霸权主义的行径也警示我们,国家的盛衰与每一位国人的福祸生死与共、休戚相关:没有国家的富强与兴旺,哪来人民的幸福与安康!凡华夏子孙,当存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践效国之行。
因此,荣辱观之大之上,乃以国家之荣为荣,以国家之耻为耻。
爱国的博大情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柱,把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明价值目标的核心,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二)服务社会的人生观--热爱人民、服务社会。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是人生观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过去我们曾围绕”人生为什么”的命题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但受制于多方面的条件,或木或林,见仁见智,并没有一个比较科学正确的结论。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科学地回答了人生为什么的大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之为人,不是孤独的生命,而是合群的存在。
人只有在与他人和社会交往之中,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之中,在为整个社会和所有成员服务之中,才能寻找到自身的价值归宿。
自己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和他人的他人,也在接受他人提供的服务,这就是人生的本质和真谛所在。
(三)求是求真的是非观--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是非属于哲学范畴而非道德范畴,”是”指符合客观实际,”非”指背离客观实际。
是非观是人的世界观在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观。
唯物主义是非观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世界普遍和永恒发展,义无反顾地探询大千世界运行的客观规律,追求真理,维护真理;唯心主义是非观随意夸大意识的作用,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中走向歧途。
唯物主义是非观遵循客观规律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增强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唯心主义是非观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宣扬歪理邪说,让人们变得愚昧无知。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澄清了是非的根本界限。
(四)敬业奉献的职业观--辛勤劳动、敬业奉献。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热爱祖国、服务社会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标准,更是一种具体的实践。
只有每一位国民都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转变为具体的社会实践,在自身的职业领域和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勉工作、辛勤劳动,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才有实际意义。
要做到这一点,当须铭刻”以立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五)团结互助的和谐观--团结互助、关爱他人。
”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和而不同”反映了先人对人类社会高度的理性思辨精神和高超的哲学智慧。
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因”和”而共生共荣,因”和”而和谐有序,因不”同”而可区别可认识,因不”同”而美而丰富多彩。
人与人相处,须承认不”同”而珍视”和”,才可能具包容之心、关爱之情,也才可能善待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尤其是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弱者和生活中遭遇困难的人。
那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言行,与团结互助的和谐观、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新风是格格不入的。
(六)诚善守信的义利观--正直善良、诚实守信。
义利观的关键是善、诚、信,皆为道德范畴,在社会规范里同时也属于法治范畴,如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者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社会公职人员不履行善的义务(如见死不救)会被起诉等。
但其基点来源于人的德行修炼。
善是一种恻隐之心、怜悯之情;诚是一种羞赧之感、违心之恶;信是一种对他之责、为己之义。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都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克己助人的义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