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鸟柔性扑翼气动特性与能耗的数值研究

合集下载

扑翼飞行器翅翼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

扑翼飞行器翅翼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

扑翼飞行器翅翼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摘要:由于扑翼飞行器在众多领域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是世界许多科研机构重点研发对象。

为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分析不同鸟类的分析特点,运用Solidsworks软件构建出单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和拍式四翼单段式的翅翼模型,然后在Fluent软件中进行三维模型瞬态气动性能分析,采用UDF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翅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并对翅翼表面压力场进行分析。

由此可知,翅翼自由度越大,翅翼表面相对最大压力值随着翅翼自由度增加而增大,相对最小压力值随着减小。

关键词:扑翼飞行器,翅翼结构,Fluent,气动性能Abstract:A flapping wing aircraft has an immeasurable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many fields, which is a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bject of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ight performance of the aircraft the flight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irds was analyzed, and the single section, two-stage, three-stage and beat type four wing single section wing models was constructed by Solidsworks. Then, the transien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was analyzed in fluent software. The UDF function and dynamic grid were used to simulate and calculate the lift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wings. The pressure field on the wing surface was analyz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larger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wing is, the greater the value of the relative maximum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wing increased, while the relative minimum pressure value decreased.Keywords:Flapping wing aircraft, wing structure, Fluen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1.绪论微型飞行器(MAV)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提出的,根据其翼型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固定翼、旋翼和扑翼。

仿生扑翼飞行机理的分析研究与技术发展

仿生扑翼飞行机理的分析研究与技术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膀各个部分的协调动作来产生有效的升力和前进力.图1鸟类内翼模型剖面图Fig.1Sectionplaneofinnerwingmodelofbirds1.2昆虫飞行机理昆虫的翅膀是类似的平面薄体结构,不能伸缩变形,不具滑翔能力,与鸟类的飞行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通过高频振动和灵巧的扑翅运动产生足够升力.Wooton认为昆虫飞行能力和飞行技巧的多样性大半来自于翅型多样性和微妙复杂的翅运动模式[1].其翅膀在拍动过程中伴随着快速且多样性的运动,会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这种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效应是研究和理解昆虫和小鸟飞行机理及其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而实现仿生飞行的重要基础.随着对非定常流理论认识的加深,研究者们开始探讨非定常效应在昆虫飞行升力产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采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解释昆虫飞行的机理.分析表明,昆虫一个周期内的扑动大体可分解为四个阶段:翅膀在上扑至顶点时翅膀旋转、下扑、下扑至最低点时翅膀旋转、上扑,图2为蜂鸟悬停飞行时的扑翼轨迹.通过探索各个运动中所涉及到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可得到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昆虫扑翼产生升力的机理.图2蜂鸟扑翅过程Fig.2Flappingprocessofwoodnymph图3合拢与分开机制Fig.3Clap—Flingmechanism1.2.1合拢与分开(Clap--Fling)1973年,Weis—Fogh通过观察小黄蜂生物资料,并在仔细研究了昆虫振翅飞行生物学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拍飞(Clap--Fling)机理[2].拍飞机理可通过图3所示的模型来解释,两翅前缘在顶点处合拢,然后两翅逐渐旋转并从前缘处分开,这时两翅问夹角增大,空气流入两翅空隙中,随着两翅间夹角增大,空气流动使得翅周围形成两个旋转涡,翅表面很快形成环流.当两翅张开到一定角度时,两翅分开,各自平动,这时两翅表面各有一个边界涡,使得下拍开始时产生尽可能大的升力.该机理可以解释一部分小型昆虫产生大升力的原因,但不适用于所有昆虫,没能从根本上揭开昆虫高升力的奥秘,却促使人们真正开始用非定常效应来解释昆虫的飞行.1.2.2延时失速(DelayedStall)随着流体实验技术的完善,人们开始观察吊飞昆虫的翅尖轨迹及其翅膀周围的流场,发现在下拍过程中·28·端义霞,等:仿牛扑翼飞行机理的分析研究与技术发展翅前缘产生分离的流场,称为前缘涡(LEV),见图4.涡快速转动,造成翅上方低压,从而产生较大的升力;涡逐渐由前缘向后缘流去,升力就会迅速减小.图4下拍过程中的前缘涡Fig.4Leading--edgevortexesproduced图5上拍产生新的前缘涡Fig.5Newleading--edgeproducedbydownstrokebyupstroke如果前缘涡流出,失速现象将会发生.实际卜,在一个扑动周期结束前缘涡脱落时,下一周期翅膀旋转后上拍又将产生新的前缘涡,见图5.1996年,英国剑桥大学的Ellington等通过对飞蛾动态比例模型的流体观察实验研究‘3“i,发现翅前缘背面产生的前缘涡在昆虫翅膀下拍得整个平动过程中都不脱落,使高升力得以保持,从而揭示了延时失速(DelayedStall)机理.1.2.3旋转环流(RotationalCirculation)和尾流捕获(WakeCapture)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ickinson等为了能进一步解释昆虫产生大升力的机理,用果蝇翅的比例放大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口],发现在翅上拍和下拍过程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分别有一个升力峰.这样,Dickinson将昆虫的翅拍动周期分为四个部分,两个平动部分(上拍和下拍)和两个转动部分(翅翻转),并认为昆虫飞行的高升力是通过“延迟失速”,“旋转环流”(Rotationcirculation)和“尾流捕获”(wakecapture)三个机理相互作用获得的.“延迟失速”是翅平动时产生升力的机理,“旋转环流”和“尾流捕获”则是翅转动时产生升力的机理[51:.旋转环流产生升力的机制可用马格纳斯效应(Magnuseffect)阐述.翅膀在流体中同时作平动和转动,将产生类似于棒球旋转的马格纳斯效应。

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与飞行力测试研究

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与飞行力测试研究

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与飞行力测试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扑翼飞行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传统的固定翼飞行器相比,扑翼飞行机器人模仿了自然界中鸟类和昆虫的飞行方式,具备更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飞行力测试研究。

首先,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主要受到了生物学的启发。

通过研究鸟类和昆虫的翅膀运动方式,科研人员发现,它们的翅膀在飞行过程中不仅向下挥动,还会向前拉伸和向上翘起。

基于这一发现,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者们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模拟这种翅膀运动的机械结构,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地飞行。

其次,针对扑翼飞行机器人的飞行力测试,科研人员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首先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了机器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的气动特性。

然后,利用风洞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扑翼飞行机器人的翅膀运动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和推力,使得机器人能够稳定地飞行。

此外,科研人员们还对扑翼飞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通过调节翅膀的挥动频率、挥动角度和挥动幅度等参数,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姿态调整和飞行轨迹控制。

这些控制参数的优化研究,为扑翼飞行机器人的飞行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与飞行力测试研究在科学界取得了不少进展。

通过仿生学原理的应用,科研人员们设计出了能够模仿鸟类和昆虫飞行方式的机械结构。

通过数值仿真和风洞实验,他们验证了扑翼飞行机器人的飞行能力。

此外,控制系统的研究也为机器人的飞行性能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扑翼飞行机器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微型扑翼飞行器扑翼气动特性分析

微型扑翼飞行器扑翼气动特性分析

微型扑翼飞行器扑翼气动特性分析作者:刘赫然黄健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18期摘要:本文主要是以飞蛾的翅翼作为分析对象,设计了不同结构和形状的蛾翼;通过改变扑翼频率等性能参数,对扑翼的气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翅翼进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并得出翅翼结构对气动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翅翼;有限元分析;流固耦合;气动特性DOI:10.16640/ki.37-1222/t.2016.18.2370 引言近年来,微型扑翼飞行器因其尺寸小、机动性强、隐蔽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其中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是扑翼飞行器的研究基础也是研究重点,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扑翼飞行器的柔性翅翼对扑翼的气动特性有较大的影响[1-3]。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扑翼飞行器在低雷诺数下能够稳定灵活的飞行,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扑翼气动特征分析。

在自然界中,扑翼式生物产生气动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1)主动推升力(通过扑翼的翅翼的自身扑动产生);(2)惯性叠加力(通过飞行时惯性力和自身重量产生);(3)柔性变形力(通过翅翼在扑动时产生柔性变形而产生)。

在这三种产生的推升力均存在一定关系的耦合,而且在主动推升力和柔性变形力的研究中,Dickinson[4]等人利用通过研究昆虫的翅膀动作提出了三种动作模式:尾迹捕捉、旋转环流和延时失速,充分论证了两种力之间的耦合关系。

孙茂[5]等人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N-S方程研究了昆虫前飞时的气动力和需用功率。

分别就昆虫在不同飞行状态下、不同速度时升力及推力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完善了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机理,同时得出了比功率随飞行速度的变化关系曲线。

本文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建立了仿生翼脉。

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翅翼进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然后通过改变扑翼特性参数(扑翼攻角、扑翼频率等)实验对比,分析仿生翼脉的不同结构对柔性扑翼气动结构特性的影响。

1 研究对象目前所研究的扑翼飞行器按其特征尺寸形状可以分为仿鸟类扑翼飞行器和仿昆虫扑翼飞行器,由于鸟类的翅膀结构很复杂,通过控制肌肉来控制骨骼以及小羽翼的变化,其动作特征灵活多样,完全模仿其动作难度较大,但昆虫翅翼则不同,它们只在翅翼根部有肌肉,翅翼的状态只能从根部来控制。

仿鸟扑翼飞行器仿真研究

仿鸟扑翼飞行器仿真研究
飞行要复 杂得 多。在满 足工程应 用 的前提下 ,采用 近似解 析
( 3 )
式 中 F 为垂直气流方 向的升力 , 为相对气流方 向的阻 Ⅳ 力; F 为修正 的气动力 系数 ;Y为扑翼 与气 流的相对 速 D 度 ,它 由来 流和扑翼 扑动 的共同作用 产生 。将此 时单位 面元 产 生的 , 沿机 体轴进行行 分解 ,可得到 此时的升力 和推
ff + ~l f ) 口 r,, ) o 口 十 + n Y (= f

) + s f ) : / + n
( 2 )
为此 ,建立 仿 鸟扑翼 飞 行器 的动 力 学建 模 和仿 真系 统 ,
建 立 了它 的状态 空 间仿 真模型 ,作 为后 续分 析 、控 制研究 的 基 础 。根 据非定 常空气 动力学及 准定常 空气 动力学 原理计 算
q a in fmo in T e i l tro F i f b a d Smu i k wa td e . u t so t . h n smu ao fB AV w t Ma a n i l ssu i d o o h l n Ke r s f p i g w n i e il b r — i ef p i g wi g arv h ce; y a c mo e De in smu ai n y wo d : a p n i g arv h c e; id l a p n n i e i l d n mi d l; sg i lt l k l o
Re e r h fSi ul to o r -lke Fl pp n i g Ai h ce s a c o m a i n f r Bi d i a i g W n r Ve i l
CHEN i i CUI Ga g L i Gu q n , n z, I Le

柔性与刚性机翼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差异研究

柔性与刚性机翼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差异研究

柔性与刚性机翼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差异研究作者:刘志强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4期摘要: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布局形式的刚性机翼和柔性机翼的微型飞行器,在风洞中研究了刚性机翼和柔性机翼微型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给出了刚性机翼和柔性机翼的气动特性差别。

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机翼的气动特性要比刚性机翼好,柔性机翼具有延迟失速的能力,有利于安全、稳定飞行。

关键词:微型飞行器柔性机翼气动特性中图分类号:V2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001-03微型飞行器(Micro Air Vehicle,MAV)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布鲁诺·W·奥根斯坦于1992年提出[1]。

与传统的飞行器相比,微型飞行器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机动灵活、噪音小,以及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能等特点,使得它在军用上和民用上受到极大地关注。

国际上对MAV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得进展,佛罗里达大学的Wei Shyy,Yongsheng Lian和Peter Ifju等开展了一些列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2~4]。

国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有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的风洞实验研究和试飞[5],但我国起步较晚,离国际上还有较大差距。

微型飞行器飞行环境处于大气底层,大气的流动极不稳定,使机身面积微小的微型飞行器飞行稳定性不足。

但是自然界中的鸟类同样是处于对流层中飞行,特征长度与微型飞行器的相当,却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因此,受鸟类的启发,我们将微型飞行器的机翼设计成像飞鸟的羽毛那样的柔性机翼,研究其抵抗不稳定气流的能力等方面的气动特性。

为了验证柔性机翼的作用,设计研制了结构和布局相同的柔性机翼和刚性机翼MAV来验证。

1 实验设备1.1 实验模型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齐莫曼和反齐莫曼外形具有三角翼的优良特点,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6]。

同时,国内研究者发现,齐莫曼失速迎角明显大于反齐莫曼[5,7],所以模型采用齐莫曼结构。

仿鸟扑翼飞行器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

仿鸟扑翼飞行器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

仿鸟扑翼飞行器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在仿生学领域和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方向上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同时也优化了扑翼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

为了提高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本文从驱动结构和机翼的气动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将几种扑动机构进行了对比,选择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机械建模和运动仿真。

针对优化前后两组不同的数据进行运动仿真;同时,以翅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压力云图、速度云图和升阻力系数等数据分析,研究了扑翼飞行器机翼的气动性能。

研究表明,当振幅为45°时,翅翼表面的升阻比为整组数据的最大值,并且在这种运动状态下,翅翼表面的相对压力较小,翅翼上下表面的压力负担较小,且具备良好的速度特性,翅翼的气动性能最佳。

关键词:扑翼飞行器;气动性能;结构设计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逐步完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扑翼飞行已经被鸟类或昆虫类熟练的运用到各个方面,但人们还没有将扑翼飞行成熟的体现在某一产品当中。

扑翼飞行器相比于固定翼与旋翼飞行器,能够快速起飞,加速,悬停,具有极高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可以应用在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完成许多其他飞行器和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仿鸟扑翼飞行器需要足够的动力系统,以及轻巧但具备一定强度的结构骨架。

因此,研究仿鸟扑翼飞行器结构设计与气动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对于扑翼飞行器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张志涛等、曹雅忠等、程登发等、吴孔明和郭予元、彩万志等分别开展了生物飞行动力学、生理学、功能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锐,昂海松等对鸟类扑翼飞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变速、折叠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认为采用这种模型,升力系数明显增加[[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茂等人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解和涡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模型昆虫翼作非定常运动时的气动力特性,解释了昆虫产生高升力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微型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包括气动布局新概念、新控制方式、最大速度、允许重量以及需要功率等问题[[3]][[4][[5]][[6]]。

柔性扑翼气动结构耦合特性数值研究

柔性扑翼气动结构耦合特性数值研究

有 效 性 。在 此 基 础 上 研 究 了 惯 性 力 和 关 键 运 动 参 数 对 柔 性 扑 翼 气 动 及 结 构 特 性 的 影 响 规 律 , 有 助 于 比较 详 细 、 全 面 地 了解 微 型扑 翼 的 气 动 机 理 , 为 柔性 扑 翼 的 设 计 提 供 了参 考 依 据 。 关键词 : 微型扑翼 ; 气 动结构耦合 ; 雷诺 平 均 Na v i e r ~ S t o k e s ; 结 构 动力 学 ; 非 定 常 气 动 特 性
柔性 扑翼 气 动 结构 耦 合 特 性数 值 研 究
陈利丽 , 宋笔锋 , 宋文萍 , 杨文青
( 1 .中 国航 空 工 业 集 团 第 一 飞 机 设 计 研 究 院 , 西安 7 1 0 0 8 9 ; 2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翼 型 叶栅 空 气 动 力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西 安 7 1 0 0 7 2 )


要: 微 型扑翼体积小 、 重量轻 , 其 柔 性 变 形 对 气 动 特 性 有 显 著 的 影 响 。通 过 求 解 雷 诺 平 均 N— s方 程 ( R e y n o l d s Av e r a g e d N a v i e r — S t o k e s , R ANS ) 和 结 构 动力 学 方 程 , 对 微 型 柔 性 扑翼 飞 行 器 的 气 动 结 构 耦 合 特 性 进 行 了 数 值 模
Che n Li l i ,So ng Bi f e ng ,S on g We np i ng ,Ya ng W e nq i ng
( 1 .T h e AV I C Fi r s t Ai r c r a f t I n s t i t u t e, xi a n 7 1 0 0 8 9 C h i n a ; 2 .Na t i o n a l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n Ae r o d y n a mi c De s i g n a n d Re s e a r c h, S c h o o l o f Ae r o n a u t i c s , No r t h we s t e r n Po l y t e c h n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xi a n 7 1 0 0 7 2 ,C h i n a )

仿鸟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分析

仿鸟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分析
ZHANGHouwei,HOUYuemin.AerodynamicPerformanceAnalysisofaBirdlikeFlappingWings[J].MachineTool& Hydraulics,2020,48(3):28-3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北京 100192)
TechnologyUniversity,Beijing100192,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aerodynamicperformanceofthebirdlikeaircraft,anewbirdlikeflappingwingaircraftisde signed.TheFluentmidlineelasticsolidsmoothingmethodwasusedtoanalyzetheinfluenceofsurroundinggasontheaerodynamic performanceofthewing.Whenthewingflappedupanddown,italsoparticipatedinthepitchingmotion.Therewasalsoabendingmo tionbetweentheinnerwingandtheouterwing.Thespeedandpressureofthesurroundingflowfieldwerechangedandthecoefficient ofliftresistanceofthewingwasalsochangedwiththeflowfield.Thesimulationresultsobtainthelawsofthelifttodragratio,liftand dragvarywiththeflowrate,frequencyandangleofattack,aswellastheangleofattack,speedandfrequency,respectively,withina certainfrequencyrangeandwithinacertainfrequencyrange.

基于仿生学的扑翼机设计与仿真

基于仿生学的扑翼机设计与仿真

基于仿生学的扑翼机设计与仿真一、引言扑翼飞行器作为一种有机动能力的机器人,正在逐渐发展成为未来航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借鉴自然界的仿生学原理,是设计和优化扑翼飞行器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旨在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扑翼机的运动特性和气动性能。

二、仿生学原理1.鸟类翅膀结构:鸟类翅膀的设计使得它们能够在空气中产生升力。

研究发现,鸟类翅膀呈现不对称的形状,上下表面的弯度不同。

这种不对称形状可以产生升力,并且还能减小气动阻力。

2.鸟类振翅模式:鸟类扑动翅膀的频率和振幅对飞行稳定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实验观察发现,鸟类在起飞和飞行过程中,翅膀往往呈现上下振动和回旋运动的特点。

这种振翅模式可以减小气动阻力,并提高机体的机动能力。

在扑翼机的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三维设计软件,模拟仿真扑翼机的运动特性和气动性能,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1.扑翼机的翅膀结构2.扑翼机的振翅模式利用软件模拟了扑翼机在水平飞行和上升飞行过程中的振动频率和振幅。

通过改变振翅模式的参数,如频率和振幅,优化了扑翼机的飞行性能。

3.扑翼机的运动特性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扑翼机的俯仰、滚转和偏航运动特性。

通过改变机体的设计参数,如重心位置和机翼的位置,优化了扑翼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四、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扑翼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运动特性和气动性能。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扑翼机具有较高的飞行效率和稳定性。

1.升力和阻力分析通过模拟扑翼机在不同速度下的飞行,得出了升力和阻力的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速度范围内,扑翼机可以产生足够的升力,实现平稳的飞行。

2.振翅模式分析通过模拟扑翼机的振翅模式,得出了振翅频率和振幅对飞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振翅频率和振幅范围内,扑翼机可以实现较高的机动能力和飞行效率。

3.运动特性分析通过模拟扑翼机的运动特性,得出了俯仰、滚转和偏航运动的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扑翼机具有较高的运动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仿甲虫微型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pptx

仿甲虫微型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pptx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仿生翅翼不同前飞与滑翔状态的气 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飞行器传动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研究结果为改善仿甲虫微型扑翼飞行器的飞行能力与效率提供 了依据。
仿甲虫微型扑翼飞行器气动特性数值 模拟研究
微型飞行器具有尺寸小、机动性高、便于携带等优点,在军事与 民用上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在微小化后,扑翼型的飞行器比旋翼 型与固定翼型的飞行器拥有更优越的飞行性能,扑翼型飞行器由 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甲虫翅翼可折叠的物理形态具有优越的便携性与隐蔽性,因此展 开仿甲虫可折叠翅翼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板机 构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仿甲虫四板折叠翼,并基于Fluent软件 对折叠翼的前飞过程气动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昆虫的飞 行姿态与原理,对飞行器的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刚、柔翅 翼的滑翔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
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以Haas Fabian等人提出的甲虫后翅折叠 机理——四板机构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仿生可折叠翼,并运用 solidworks软件建立仿生可折叠翼的物理模型。应用动网格技 术,在Fluent中对刚性翅翼的非定常扑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不同拍动频率、拍动幅值、前飞速度与扭转角度对翅翼 的升阻力系数与升阻比动,运动特性相对简单的问 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可变运动特性的仿生甲虫扑翼机构。该机构 采用双曲柄-曲柄滑块机构,具有可变运动特性。
运用闭环矢量法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方程。根据甲壳虫飞行 特性,针对扑翼飞行的稳定性,综合考虑拍动幅度、频率、角速 度和加速度等因素优化扑翼传动机构。
建立了扑翼机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进行了机构优化的数值计 算,分析了扑翼机构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双向流固耦 合(FSI)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具有不同弹性模量柔性铰链的可 折叠翅翼的升力和阻力系数,模拟了刚性和柔性翅翼在不同迎角 和不同滑行速度下的滑行性能,获得了不同滑行速度下柔性翼的 升力和升阻比。

仿鸽扑翼的气动性能分析

仿鸽扑翼的气动性能分析
维普资讯
理 论 研 究 >) > )>> ) )> )) )> ) )) >>) )
◎ 余春 锦 颜

仿 鸽 扑 翼 的气 动 性 能 分析
( . 昌航 空大 学 , 1南 江西
南 昌 3 0 6 ;. 30 3 2 洪都航空工业集 团 , 江西
南 昌 3 02 ) 3 0 4
a r d n mi e oma c f a p n e o y a c p r r n e o p ig—wi gMAV i l t g p g o s a d t ee fc f h a a tr n y e s ,s c st ea g e f l f n smu ai ie n , n f t e p r me e sa a z d Wa n h e ot l u h a n l h o t c fat k,t e a ge o a p n f i g s e d,f p i g fe u n y a d t e a v n e r t .T e s d su eu h e in o e f p a h n l ff p i g, y n p e l p n r q e c d a c a i l l a n h o h t y i s f lt t e d sg ft a — u o h l
【 收稿 日期]0 7 0 - 9 2 0 - 6 1
【 回日期]0 7 1 — 8 修 2 0 — 1 2 [ 基金项 目】 南昌航 空大学 自 选课题 ( c O 3 36 ) E 2 O O0 1 。 【 作者简介】 余春锦( 9 1 ) 男 , 1 7一 , 江西靖安人, 研究方向: 扑翼飞行器、 算机辅 助设计 。 计
宽、 高的尺寸都不超过 1 厘米的飞行器 。此尺寸 流速度 , 5 j 因为此时气 流速度 由飞行速度和扑动速度

扑翼的气动性能分析

扑翼的气动性能分析

简化模型 0. 11m 0. 66m 0. 062m2 7. 2
理论研究
余春锦 颜 蕙 仿鸽扑翼的气动性能分析
41
续表 1
参数 速度 扑动频率 折合频率 总重 扑动振幅
符号 V0 f
k0. 25 m
β m ax
典型鸽子 11m / s 8H z 0. 25 0. 39kg 0 ~ 45°
简化模型 11m / s 8H z
图 8 平均升力系数 、平均推力系数随频率的变化
理论研究
余春锦 颜 蕙 仿鸽扑翼的气动性能分析
43
2. 7 推进比的影响 其他初始参数不变 , 根据公式 ( 2) 发现可以通
过改变扑翼的展长以改变它的推进比 , 得到平均升 力系数和平均推力系数与推进比的变化曲线如图 9 所示 。可以看出平均升力系数和平均推力系数均随 着推进比的增大而减小 , 即增加翼展的长度可以增 加升力和推力 。
和推力降低 。
理论研究 42
图 4 平均升力系数 、平均推力系数随最大迎角的变化
2. 4 平均迎角的影响 其他初始值不变 ,平均迎角从 0°增大到 20°,如
图 5所示 ,发现平均升力系数和平均推力系数随平 均迎角的增大而增大 。但迎角越大 ,所受的阻力就越 大 ,维持飞行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 。鸽子在需要增 大升力和推力时 (如起飞时 ) 往往增大平均迎角 。
系数以及平均推力系数均下降 , 但是由于其面元上 动压的增加 ,从图 7可以看出 ,扑翼产生的升力和推 力反而上升 ,因此增大飞行速度是提高升力和推力 的一种有效途径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自然科学版 …………Natural Science

柔性扑翼全机气动结构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柔性扑翼全机气动结构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e r o—e l a s t i c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f a p p i n g wi n g v e h i c l e .Ef f e c t o f le f x i b l e d e f o r ma t i o n o n la f p— pi n g wi n g s t a b i l i t y i s a l s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c o mp a r i n g p r e s s u r e c e n t r e r a n g e o f r i g i d a n d le f x i b l e la f p p i n g
关键词 : 扑翼全机 ; 气动结构耦合 ; 非定 常气动 力; 结构动 力学
中 图分 类 号 : V 2 1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6 5 4 X( 2 0 1 3 ) 0 1 — 0 0 3 2 — 0 4
Dy n a mi c Fl ui d—s t r uc t u r e Co up l i n g Re s e a r c h f o r Fl e x i bl e Fl a p p i ng W i n g
陈利丽 , 宋笔锋 , 宋文萍 , 杨 文青
( 西北 工 业大 学 翼型 叶栅 空 气动力 学 国家重 点实验 室 ,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2 )
摘 要: 由于微 型扑翼飞行器具有体积 小、 重量轻等特点 , 在 飞行过程 中会产 生明显的柔性 变形 , 因此在对扑 翼 气
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时, 有必要 考虑柔性变形的影响。基 于结构动 力学理论 , 发展 了一 种适用 于扑 翼全机 气动结

基于信鸽翅膀的仿生机翼气动性能研究

基于信鸽翅膀的仿生机翼气动性能研究

基于信鸽翅膀的仿生机翼气动性能研究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生学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信鸽作为一种具有优异飞行性能的生物,其翅膀结构和气动特性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信鸽翅膀结构的分析,探讨其仿生机翼的气动性能,为我国仿生机翼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首先本文对信鸽翅膀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分析,包括翅膀的骨骼、肌肉、羽毛等组成部分。

通过对信鸽翅膀的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揭示了信鸽翅膀在飞行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力和变形情况。

同时本文还对比了信鸽翅膀与现代航空机翼在气动性能方面的差异,为仿生机翼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本文从气动原理出发,结合信鸽翅膀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鸽翅膀的仿生机翼气动性能优化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信鸽翅膀气动特性的研究,提取出适用于仿生机翼的关键参数;二是利用这些参数构建仿生机翼的气动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三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仿生机翼的气动性能,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

本文以某型仿生机翼为例,运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对其进行了气动性能分析。

结果表明该仿生机翼在气动性能方面与真实飞机相比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为我国仿生机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对信鸽翅膀的结构和气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鸽翅膀的仿生机翼气动性能优化方法。

该方法有望为我国仿生机翼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飞行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飞行器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和复杂的结构,这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限制了飞行器的性能。

因此寻找一种轻便、高效的飞行器设计方案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信鸽作为一种自然界中具有优秀飞行能力的鸟类,其翅膀的结构和气动性能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仿生学的发展为研究信鸽翅膀的气动性能提供了新的契机。

信鸽翅膀的设计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如轻质、高强度、低阻力等。

柔性扑翼的气动特性研究

柔性扑翼的气动特性研究

柔性扑翼的气动特性研究
柔性扑翼的气动特性研究
以往扑翼的气动力计算研究都很少考虑扑翼的柔性,而在鸟的扑翼动作中,在外加气动力和鸟自身的扑动力作用下,扑翼的柔性变形相当大.本文在原有匀速刚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了扑翼扑动速率变化和形状变化的扑翼分析模型,使之更接近鸟翼柔性扑动真实情况.通过计算分析气动特性发现,控制适当的话,柔性变形能大大改善扑翼的气动性能.本文通过模拟鸟扑翼的柔性运动,计算了时柔性扑翼气动力以及平均升力系数和平均推力系数随着扑动角、倾斜角等参数变化的情况,从而从气动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鸟在不同的飞行阶段扑翼规律各不相同,并为柔性扑翼飞行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曾锐昂海松梅源 ZENG Rui Ang haisong Mei Yuan 作者单位:曾锐,昂海松,ZENG Rui,Ang haisong(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10016)
梅源,Mei Yuan(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16)
刊名:应用力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年,卷(期):2005 22(1) 分类号:V211.5 V211.3 关键词:柔性扑翼微型飞行器扑翼模型数值模拟计算。

模仿鸟类飞行的气动性能研究

模仿鸟类飞行的气动性能研究

模仿鸟类飞行的气动性能研究关键信息项:1、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3、数据采集与分析4、研究成果归属5、保密条款6、违约责任7、协议有效期8、争议解决方式1、研究目的11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模仿鸟类飞行的气动性能,以获取能够应用于飞行器设计和相关领域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111 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揭示其高效飞行的气动原理。

112 开发和验证用于模拟鸟类飞行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研究方法21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高速摄影、风洞试验、数值模拟等,对不同鸟类的飞行姿态、翅膀运动和气流特性进行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211 结合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12 建立实验平台,模拟不同的飞行条件和环境,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采集与分析31 设立专门的数据采集小组,负责收集各类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11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以便后续的查询和使用。

312 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4、研究成果归属41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报告、论文、专利等,归参与研究的各方共同所有。

411 未经各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将研究成果转让、出售或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412 在成果发表和应用过程中,各方应按照约定的方式和顺序署名,以体现各方的贡献。

5、保密条款51 参与研究的各方应对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涉及技术、方法、数据等方面的信息予以保密。

511 未经其他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透露保密信息。

512 保密期限为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研究成果公开后X年。

6、违约责任61 若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向其他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其他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611 违约金的数额根据违约行为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大小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鸟柔性扑翼气动特性与能耗的数值研究肖天航,段文博,昂海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摘 要:建立了适当的三维仿鸟柔性扑翼模型,并以配平重力和平衡阻力为条件,数值计算了它的低雷诺数非定常流场。

研究揭示了翼面初始扭转角度、动态俯仰幅度等重要设计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关系,表明扑翼平面的初始扭转 程度、扑翼柔性材料的选择以及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对扑翼机的成功飞行至关重要。

研究分析了仿鸟扑翼的流场 涡结构、升力推力产生原理,下扑过程附着上翼面的前缘涡是升力产生的重要机制。

对扑翼气动功率的比较分析也 发现,人造扑翼机需要的气动功率明显高出同等大小的鸟类,在效率方面尚不及扑翼飞行生物。

关键词:微型飞行器; 柔性扑翼; 非定常流; 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V 211. 1 + 5文献标识码:A动机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茂教授团队[8 - 9]、R a - m a m u r t h i [10]、W a n g [11]等在昆虫扑翼高升力机理的数值 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有不少重要的发现。

仿鸟 扑翼由于尺寸更大,速度更快,其雷诺数比昆虫扑翼更 高些。

对仿鸟扑翼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有,R og e t 等[12] 通过建立适当的动网格模 型,数值研究了弯折变形扑翼的流场; 左德参等[13]针对仿鸟刚性薄板扑翼、宋书恒[14]、谢辉[15]等针对刚性 NA- CA0014 矩形扑翼,考察了扑动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这些研究都有力地推动了扑翼非定常空气动力研究的 进展。

但目前针对仿鸟扑翼的数值研究大多将扑翼假 设为刚性不变形模型,不能反映柔性扑翼流场的真实情 况; 研究内容也主要着重于考察各扑动参数对总气动力 的影响,较少关心柔性参数的协调搭配和气动力能否配 平扑翼机重力、前飞阻力问题; 扑翼机的功率消耗和效 率问题也较少涉及。

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某型扑翼微型飞 行器为基础,建立适当的柔性扑翼模型,在非结构可变 形动态嵌套网格上,数值模拟该仿鸟扑翼的低雷诺数非 定常流场,并以升力平衡重力、推力平衡阻力为条件,构 建重要扑动参数之间的协调搭配关系,研究仿鸟柔性扑 翼的升力推力产生机理和气动功率消耗,分析流场涡结 构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同时尽可能地将数值计算结果与0 引 言随着微型飞行器研究的深入,扑翼越来越受到重 视,根据仿生学和空气动力研究成果预见,翼展小于 15cm 的微型飞行器,采用扑翼方式比固定翼或旋翼更具优势[1 - 2]。

近年来,有关扑翼空气动力的研究,在理论、实验和数值计算方面都已逐步开展。

在实体模型方 面,能实现扑翼飞行的微型扑翼机也相继研制出来,较成功的有“M i c r o B a t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西北工业大学的扑翼机[5]等。

目前研制成功的扑翼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6]: 翅膀由前缘骨架辅以柔性薄膜构成,体型尺寸和 中等偏小的鸟类相差不多,扑动方式也与该体型的鸟类 类似,是仿鸟单对扑翼飞行。

以仿鸟飞行为基础的单扑 翼是研究扑翼飞行器的基础,但即使是单扑翼,仿鸟扑翼的研究也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7]: 其一,很难研制 出像鸟翅膀那样的能弯折、变形、张开和收拢的符合空 气动力学规律的羽翼; 其二,鸟翼复杂的扭转扑动和柔 性变形; 其三,目前的仿鸟扑翼机在稳定性、机动性和效 率等方面仍与鸟类相差很远。

因此,扑翼的相关研究任 重道远,扑翼的空气动力原理及气动特性更是首先要探 明的基础问题。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数值模拟在揭示扑翼气收稿日期:2010-09-03; 修订日期:2011-03-02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090461113) ;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基金( 0902086C) ; 南航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N S 2010025) 作者简介:肖天航( 1979 - ) ,男,湖南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 计算流体力学、飞行器设计. E -m a i l : xthang@ n u aa . e d u . c n*710 空气动力学学报第29 卷相关实验比较,以期为柔性扑翼微型飞行器的研制和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柔性扑翼模型研究的仿鸟扑翼微型飞行器由一对可上下扑动的主翼和置于其后的固定的平尾、垂尾组成,以电机和机械组成的驱动机构实现主翼的上下扑动( 如图1 所示)。

为使数值计算和分析有针对性,这里以该扑翼微型飞行器为基础建立计算模型,如图2( a) 所示。

由于主翼扑动引起的非定常流场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该计算模型只包括主翼和简化的机身,暂不考虑主翼后面的平尾和垂尾,扑翼也被简化成等厚度的薄板。

1( a)计算模型( b)扑动参数定义图2 仿鸟扑翼的计算模型和扑动参数定义F i g.2 Computational m o d e l of the b i r d-l i k e f l a pp i n gwing and d e f i n i t i o n of i t s motion p a r a m e t e r s度的材料用于扑翼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可设定仿鸟扑翼模型的运动规律如下:绕体轴线的扑动角度,Φ( t) = Φm + Φ0 cos( 2πf t)( 1)式中,Φm、Φ分别为平均扑动角度和扑动幅度,f为扑动频率。

各个截面绕前缘的弦向俯仰角度,α( y,t)= f( y) [αm,t i p+ α0,t i pcos( 2πf t +90°)]( 2)式中,αm,t i p、α0,t i p分别为最大展向截面(翼梢处)的平均俯仰角和俯仰幅度,这两个参数也分别反映了扑翼的初始静态扭转程度和扑翼材料的柔性度。

f( y) 为弦向俯仰角度沿展向的分布规律,这里假定从翼根到翼梢俯仰角线性增大,即f( y) = y/b( 其中y 为展向位置,b为展长)。

上述部分扑动参数可根据扑翼机的传动机构和巡航飞行状态一一设定:根据传动机构可确定平均扑动角度Φm=0°、扑动幅度Φ=36°; 在8m/s 的巡航速度下,基于平均气动弦长和巡航速度的雷诺数为54900,扑动频率为8Hz; 另外两个重要参数αm,t i p、α0,t i p尚不确定,这里以扑翼产生的周期平均升力配平重力和平均推力配平机身阻力为条件来合理选择这两个参数的大小。

扑翼机重约100g,在8m/s 巡航速度条件下(重量和巡航速度基本符合Tennekes 统计的飞行生物的比例关图1 仿鸟扑翼微型飞行器F i g.1 T h e b i r d-l i k e flapping wing M A V要使数值结果能反映真实的流场情况,首先重要的一步是设定合适的和真实扑翼相符的运动规律。

仿鸟扑翼微型飞行器翅膀的扑动本质上和鸟翼扑动一样是一种周期运动,主要可以分解成两个自由度方向的运动:( 1) 绕体轴线的上下扑动。

( 2) 绕前缘或某一位置弦向的俯仰运动。

扑动参数的定义如图2( b) 所示。

绕体轴线的展向扑动相对简单,其扑动角呈正弦或余弦变化的规律。

弦向俯仰运动则与扑翼的结构设计方式有关。

目前大多数研制成功的仿鸟扑翼机,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扑翼都采用前缘骨架的结构设计方式,同时翼根处固定于机身。

弦向俯仰运动以扑翼前缘为轴,且沿展向各截面因相对气流速度和所受气动力大小不同而不相同,弦向俯仰角翼根处为零,翼梢处最大,使得整个翼面沿展向呈现扭转变形。

各个展向截面处的俯仰角和扑动角一样呈正弦或余弦规律,已有实验结果表明[16],弦向俯仰运动与展向扑动运动相差90°相位。

需要说明的是,扑动过程中展向各截面的扭转角度很大程度上由扑翼材料的柔性决定,材料越柔软,扭转角将越大,选择合适柔软[17]系) ,配平重力需要的周期平均升力系数为CL= m g/( 0.5ρUr e fSref= 0.52) ( 其中,mg 为扑翼机重量,参考速度Uref为巡航速度,Sr e f为扑翼面积)。

2数值计算方法22.1 非定常N-S 方程及求解A r b i t r a r y-L a g r a n g i a n-E u l e r i a n( A L E)格式的非定常可压缩N-S 方程为:第6 期肖天航等:仿鸟柔性扑翼气动特性与能耗的数值研究711t∫Ω( t)WdV + ∮ Ω(t)( F(W)- v W)d Sgn= ∮ Ω(t) F v d S( 3)式中W = ( ρ,ρu,ρv,ρw,ρe)T 为守恒量,F(W)、F 分别v为无粘通量和粘性通量,vg n为控制体表面的法向运动速度。

众所周知,可压缩N-S 方程求解低速流场会面临所谓“刚性”问题。

为此对方程(3) 的时间导数项进行预处理,并用双时间步推进求解。

即:( a)初始网格( b) 某时刻的嵌套网格图3 仿鸟扑翼模型流场的计算网格F i g.3 Computational g r i d s f o r t h eb i r d-l i k e flapping w i n gΓ∫QdV + WdVt∫Ω( t)Ω( t)2.3 算例验证选取一个来流条件和流动情况与本文研究对象类( F(W)-vg nW)dS = ∮F v d S( 4)Ω(t)式中:、t 分别为伪时间和物理时间,Γ为伪时间导数项的预处理矩阵,Q 为基于压力、速度和温度的原参变量。

该方程在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有限体积法离散,物理时间采用二阶后向欧拉格式离散,两物理时间步之间用预处理的伪时间步推进,离散后的方程用隐式似的实验作为算例,来验证上述数值方法用在该类问题上的准确性。

F e j t e k等[20]在风洞中测量了NACA8318 直机翼绕翼根上下扑动的升力推力情况,该机翼弦长76mm,展弦比4.01。

这里取其中一个实验条件进行计算:来流速度20.4m/s、扑动幅度、扑动频率3.3H z,雷诺数107000,与本文要研究的扑翼机模型较为相似。

算例的网格尺寸标准和扑翼机模型保持一致,即机翼面网格大小、附面层厚度、空间网格增长比例都相同。

计算过程中,时间方向上的离散精度也保持一致,每个扑动周期分成200 个物理时间步,每物理时间步的内迭代进行15 步或残差下降2 阶。

图4 是计算得到的周期变化的力系数与实验值和理论分析结果的比较,图4( a) 为升力系数、图4( b) 为推力系数。

就升力系数来说,无论是变化趋势还是幅值,计算结果、实验值和理论分析值三者都吻合得比较好,计算得到的周期平均升力系数为0.392,与实验值0. 390也很接近。

就推力系数来说,因为量值较小,实验值得到的曲线并不光滑,其峰值与理论分析结果也有较大差迭代求解,湍流粘性系数通过求解L U-S G SS p a l a r t-A ll m a r a s湍流模型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