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7章 社会救助
3、对救助对象的甑别和确定工作还需强化
如对申请救助群众的家庭收入核实问题一直缺乏有效措施, 直接影响到救助对象的甑别。家庭收入低、支出多是确定 贫困家庭依据,也是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的基础。由于当前 家庭收入的多样性、隐秘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部分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收入难以核实。又如对于少数归 正人员及无业居民采用纠缠、吵闹,甚至威胁等手段,强 硬要求社会救助,缺少有力的应对措施,使少数不符合救 助条件的人员变成救助对象,导致救助目的偏差,公正公 平性受到影响。
第七章 社会救助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社会救助的甄别机制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效率问题 不同救助方式的效率问题 中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体系
学习重点:
理解社会救助的主体 掌握贫困的定义及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理解社会救助中的甄别机制
理解社会救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非营利组织在社 会救助领域的优势
(二)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分析
究竟谁成为责任主体更有效率:政府?还是 非营利组织?新自由主义者的代表弗里德曼认为, “最理想的途径是私人慈善事业”,私人慈善事 业完全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高效率。
社会救助除了政府救助之外,还有民间非营 利组织的慈善救助,后者是一种市场行为且效率 更高。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一)社会救助理念的历史演进
春秋战国 工业社会之前
二战后 现代
“民本” “仁政” “大同” 惩戒性:贫困由懒惰造成 社会援助取代贫民救济 强调生存权和权利立法
5
(二)社会救助的主体
政府
企业
个人
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
我国社会救助主体单一,主要为政府,而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领域,非营 利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第七章 教育社会救助
案例分析
媒体报道:有一个山里孩子,8岁,小学二年级, 小学二年级, 媒体报道:有一个山里孩子, 因父亲去世,从此不愿与周围人说话, 因父亲去世,从此不愿与周围人说话,经常独自 钻在角落发呆,年迈的爷爷,智障的妈妈, 钻在角落发呆,年迈的爷爷,智障的妈妈,贫困 的家庭,似乎注定他命运的坎坷。 的家庭,似乎注定他命运的坎坷。 一位从城里来的农村义工,注意到了他, 一位从城里来的农村义工,注意到了他,了解 他家的境况,决定帮助他,经过和班主任协商, 他家的境况,决定帮助他,经过和班主任协商, 把这孩子接到城里, 28个同学组成班级的学生 把这孩子接到城里,由28个同学组成班级的学生 家长出资,建立一个公共帐户,专用来帮助他, 家长出资,建立一个公共帐户,专用来帮助他, 小孩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变的自信了, 小孩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变的自信了,成绩也提 高了许多。帐上的钱除了交纳学费外, 高了许多。帐上的钱除了交纳学费外,还包括他 生活的开销,及其家人的生活费用。 生活的开销,及其家人的生活费用。 分析一下:山里孩子积极变化的原因, 分析一下:山里孩子积极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它 反映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哪些特点? 反映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哪些特点?
第七章 教育社会救助
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社会救助概述 外国的教育社会救助 我国的教育社会救助
第一节 教育社会救助概述
一、基本内涵 教育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为了 保障适龄人口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保障适龄人口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 物资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 提供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项目。 提供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项目。
第一节 教育社会救助概述
三、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育 1、助学金 由国家发放的、 由国家发放的、定期的 2、困难补助 由国家或者学校实行 临时性、 临时性、不定期
202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
202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____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社会救助政策,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问题,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救助工作,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困难群体。
第三条社会救助工作应遵循公平、高效、法治的原则,秉持“求实、细致、人性、人本”的工作理念。
第四条本方案以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为基础,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
第五条本方案执行期限为____年至2028年。
第二章社会救助对象确定与认定第六条社会救助对象包括以下群体:(一)生活无着或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无业人员;(二)因意外事件致使生活来源断而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人员;(三)因疾病、残疾、灾害等原因致使生活困难的人员;(四)特困儿童、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军烈属等特殊困难群体;(五)其他符合国家社会救助政策的困难群体。
第七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由县级或区级民政部门进行,按照居住地户籍为主的原则,通过申请、审核、评估、定期复核等程序进行。
第八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应当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社会救助资格。
第九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应当坚持真实性、可操作性、公正性的原则,除非有明显证据证明其信息不属实,否则不得轻易取消其社会救助资格。
第十条困难群体可以通过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方式申请社会救助,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民政部门提供相关申请材料。
第三章社会救助项目与待遇标准第十一条社会救助项目包括社会救助金、救助物资、就业培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多个方面。
第十二条社会救助金是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资助,根据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十三条救助物资是为了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物资。
第十四条就业培训是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社会救助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社会救助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两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保障中国的社会救助保障包括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优抚和扶助等五大类别。
1.低保:低保制度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石,旨在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根据国家规定,低保救助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无劳动能力或无劳动条件的居民。
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享受经济补助,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3.临时救助:临时救助是对突发性困难造成经济困难的人员提供的一种短期救助制度。
主要针对因灾难、疾病、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经济困难情况。
4.优抚:为中国的军烈属(军人和烈属的配偶、子女等)提供的一种特殊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退伍军人、烈士家属、抗战老兵、革命伤残军人等。
5.扶助:扶助是指对特别困难和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的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援助,如孤儿、残疾人、白血病患者、艾滋病人等。
二、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保障机制,包括救助标准、救助渠道、监督管理等方面。
1.救助标准:救助标准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是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的基础。
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救助标准,确保救助对象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救助渠道:救助渠道是指救助对象获取救助的方式和途径。
现在,大多数救助渠道主要包括社会救助机构、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等。
3.监督管理:社会救助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救助工作的公正公平。
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机构和救助工作人员的监督,确保救助资金的公开透明。
除了以上的社会救助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中国还实行了其他一系列的社会救助政策,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⒉恩格尔系数法 • 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反 映消费量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 (或收入)的比例。 • 恩格尔定律(Engle‘s Law):食 品支出比例与收入的增长成反比。
比食 例品 支 出 所 占
收入
恩格尔定律
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确定贫困线方法有二:
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主体不发育论,也称素质论
• 认为,贫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素质差,即 把人的素质落后作导致贫困的终极原因。 人的素质虽然包括人的先天票赋,但后 天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的 形成和提高也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供体不平等论
• 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地 区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平等, 即不平等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 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
优点: (1)直观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可以 罗列得很详尽细致,从而也便于社 会公众参与意见;
(2)它能够保证扶贫对象的最起码 的需要。
争议:
• (1)应该往菜篮子里装什么?由谁来决定往菜篮子里 装什么? • ⑵因为最后选择纳入“菜篮子”的总是最容易取得 一致的项目,而有争议的项目往往会被搁置起来, 所以,用市场菜篮法制定贫困线标准容易偏低; • ⑶该法这种严格的清单式的计算,限制了扶贫对象 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自由选择极少,从人权的角 度看.这是不公平的。
供体不平等论的代表思想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分配论。认为,贫困是财产、 收入和权力不公平分配的结果。或 者说,贫困就是不公平分配。其代 表性理论观点有社会分层职能学说、 社会阶层斗争学说和依附论等。
2、发展经济学者的观点 • 认为,片面地采取“西化”的发展 模式是贫困的根源所在。换言之, 把贫困的造成看成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我 们的地方政府没有提供满足穷人发 财致富的欲望的环境和机会。
202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
202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____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____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救助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第三条社会救助工作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力量,制定细化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确保方案的顺利落地。
第四条社会救助工作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基本生活和发展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章生活救助第五条生活救助是指向丧失生活能力、无法自行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第六条生活救助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群体:(一)失业人员;(二)残疾人士;(三)重大疾病患者;(四)低收入家庭;(五)特困人员;(六)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第七条生活救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社会保障金发放;(二)住房供应;(三)教育资助;(四)就业援助;(五)健康服务。
第八条社会救助部门要建立健全生活救助的认定机制,细化救助标准和应急救助措施,确保确保救助对象合法、合规并符合救助条件。
第九条社会救助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确保生活救助工作与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章医疗救助第十条医疗救助是指为无法自行支付医疗费用的困难群体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减免等支持措施。
第十一条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群体:(一)无医疗保险或医疗保险报销能力有限的人员;(二)重病患者、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三)困难家庭。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医疗费用报销;(二)药品费用补贴;(三)特殊疾病救治。
第十三条医疗救助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保险部门的联动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确保救助对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四章教育救助第十四条教育救助是指为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困难群体提供经济资助和教育资源的支持。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享受社会救助的对象、社会救助程序、社会救助工作的机构等相关方面。
第三条: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为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和失业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救助。
第四条:社会救助的原则包括公平、公开、便利、灵活和务实等。
第五条:社会救助工作属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各级政府应当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强监管,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社会救助对象第六条:社会救助对象包括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和失业的公民。
第七条:经济困难家庭的认定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要综合考虑家庭的收入、财产、生活情况等因素。
第八条:身体残疾人的认定标准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是指因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致使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第十条:失业的公民是指符合国家就业政策规定的就业年龄段内,被农村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和创业工作的公民。
第三章:社会救助程序第十一条:社会救助的申请人可以向所在地的社会救助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二条:社会救助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第十三条:社会救助的评估程序应当确保真实、客观和公正,评估结果作为社会救助的依据。
第十四条:社会救助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资金或提供帮助,并建立相应的跟踪服务机制。
第四章:社会救助工作的机构和职责第十五条:社会救助工作由各级政府设立相应的社会救助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各级政府确定。
第十六条:社会救助机构应当确保救助对象的信息安全,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第十七条:社会救助机构应当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五章: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和管理第十八条: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其他合法的资金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此文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的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第六章生育保险第七章社会救助第八章社会福利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第十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社会保障,是指根据国家的规定,为满足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风险发生时所需要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服务提供经济和其他支持。
第三条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
第四条工人、职员、农民、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社会保障权益。
第五条国家应当维护和发展公共社会保障事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加社会保障事业。
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向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
第七条具有社会保障待遇资格的人员享有权利,但必须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八条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民参保。
第九条凡在国家规定的年龄、工龄和其他条件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并随经济和物价变动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发展,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十三条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给予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帮助。
第十四条失业人员按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在失业服务机构登记,参加职业介绍和求职培训,按时申请并参加失业保险待遇审查。
第十五条失业保险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社会救助政策解读教案
社会救助政策解读教案一、引言社会救助政策是国家对经济弱势群体提供有效帮助的一种手段。
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内容对于社会工作者以及广大民众都十分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社会救助政策的定义、目标、适用对象、申请流程等内容,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该政策。
二、社会救助政策概述社会救助政策旨在保障经济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
该政策由国家提出、制定并实施,旨在构建和谐社会。
三、社会救助政策目标及原则1. 目标社会救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经济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公正性原则:社会救助政策要公平、公正地分配资源,确保福利的合理分配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包容性原则:社会救助政策要面向广大经济困难群体,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等身份背景,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和共享。
(3)多层次原则:社会救助政策要通过多层次的救助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经济困难群体的需求,以求帮助更多的人群。
四、社会救助政策的适用对象社会救助政策主要适用于以下经济困难群体:1. 低收入人群: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人群。
2. 特殊困难群体:包括残疾人士、特困儿童、孤寡老人等需要特殊关爱和保障的群体。
3. 自然灾害受灾群体:受自然灾害影响,生活丧失基础的群体,如地震、洪水等灾区群众。
五、申请社会救助的流程1. 填写申请表格:需要向当地社会救助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和经济状况等相关资料。
2.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收入证明、家庭人口证明、财产证明等资料,以证明经济困难的真实性。
3. 审核与评估:相关部门将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使用。
4. 批准与发放:经过审核通过后,救助金或救助物资将被发放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以满足其基本需求。
六、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与效果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第七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二)贫困指标 1.贫困发生率 1.贫困发生率 2.贫困缺口率 2.贫困缺口率 3.恩格尔系数 3.恩格尔系数
三、社会救助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社会救助对贫困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
一、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慈善和恩赐思想 (二)人权思想 (三)温情主义论
二、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贫困思想 (二)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批评
三、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四、凯恩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二)政策主张
五、《贝弗里奇报告》 五、《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社会救助的地位和作用 (二)社会价值的享受资格和资金来源
三、负所得税理论
复习思考题
1.怎样区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1.怎样区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什么是贫困缺口率? 2.什么是贫困缺口率? 3.阐述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3.阐述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4.阐述马克主义社会救助思想。 4.阐述马克主义社会救助思想。 5.概括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含义。 5.概括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含义。
六、新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主要思想 (二)政策主张
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贫困化思想 (二)济贫思想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政府失灵理论
二、社会救助与经济发展 (一)二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救助与劳动力供给 (三)社会救助与劳动力需求
第七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救助产生的理论 基础;掌握社会救助理论产生的背景,以 及这些理论对社会救助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9修订)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9修订)【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02【实施日期】2019.03.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令第649号公布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令第709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08.08.15•【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2008年8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承担为公民提供社会救助的基本责任,为开展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
第三条本法所称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社会救助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救助。
第四条社会救助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三)保障基本生活;(四)鼓励劳动自救;(五)公开、公平、公正、及时。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照本法享有申请和获得社会救助的权利。
申请和获得社会救助的公民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接受相关部门的核查。
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社会救助工作,财政、教育、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相应的社会救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社会救助工作。
第七条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接受民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社会救助的申请、调查和审核工作;通过开展社区服务、邻里互助等活动,照料本社区分散供养的贫困孤残人员。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对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应当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待遇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职业介绍、扶持从事个体经营、安排公益性岗位、办理劳务输出等方式促进其就业。
第九条社会救助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对财政困难的地区和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中央财政按照规定给予适当补助。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第一章社会救助服务概述 (2)1.1 社会救助服务定义 (3)第二章社会救助服务基本原则 (3)1.1.1 公平原则的内涵 (4)1.1.2 公平原则的体现 (4)1.1.3 救助及时原则的内涵 (4)1.1.4 救助及时原则的体现 (4)1.1.5 分类救助原则的内涵 (4)1.1.6 分类救助原则的体现 (4)第三章社会救助服务内容 (5)1.1.7 救助对象 (5)1.1.8 救助内容 (5)1.1.9 救助流程 (5)1.1.10 救助对象 (6)1.1.11 救助内容 (6)1.1.12 救助流程 (6)1.1.13 救助对象 (6)1.1.14 救助内容 (6)1.1.15 救助流程 (7)第四章社会救助服务流程 (7)1.1.16 申请条件 (7)1.1.17 申请材料 (7)1.1.18 受理程序 (7)1.1.19 审核内容 (7)1.1.20 评估方法 (8)1.1.21 审核与评估结果 (8)1.1.22 救助实施 (8)1.1.23 跟踪服务 (8)1.1.24 终止救助 (8)第五章社会救助服务标准 (9)1.1.25 救助对象准确性 (9)1.1.26 救助内容全面性 (9)1.1.27 救助程序规范性 (9)1.1.28 救助措施针对性 (9)1.1.29 救助资源整合性 (9)1.1.30 救助申请时效 (9)1.1.31 救助审核时效 (9)1.1.32 救助发放时效 (9)1.1.33 救助调整时效 (9)1.1.34 救助政策宣传满意度 (9)1.1.35 救助服务流程满意度 (9)1.1.36 救助服务质量满意度 (10)1.1.37 救助服务态度满意度 (10)1.1.38 救助服务监督满意度 (10)第六章社会救助服务人员管理 (10)1.1.39 基本素质要求 (10)1.1.40 专业素质要求 (10)1.1.41 人员培训 (10)1.1.42 人员考核 (11)第七章社会救助服务设施与设备 (11)1.1.43 设施配置原则 (11)1.1.44 设施配置内容 (11)1.1.45 设备维护 (12)1.1.46 设备管理 (12)第八章社会救助服务质量管理 (12)1.1.47 监控原则 (12)1.1.48 监控内容 (12)1.1.49 监控方式 (13)1.1.50 完善服务流程 (13)1.1.51 提高服务质量 (13)1.1.52 提升服务效果 (13)1.1.53 强化内部管理 (14)第九章社会救助服务监督与评估 (14)1.1.54 监督原则 (14)1.1.55 监督主体 (14)1.1.56 监督内容 (14)1.1.57 监督方式 (15)1.1.58 评估原则 (15)1.1.59 评估内容 (15)1.1.60 评估方法 (15)1.1.61 评估流程 (15)第十章社会救助服务政策与法规 (16)1.1.62 政策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16)1.1.63 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程序 (16)1.1.64 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监督 (16)1.1.65 法规执行的措施 (16)1.1.66 法规执行的监督 (16)1.1.67 法规执行的改进 (17)第一章社会救助服务概述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社会救助PPT课件
案例三:某地区医疗救助的成效评估
总结词
救助范围扩大、医疗费用降低、群众满意度 提高
详细描述
该地区医疗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救助范围不 断扩大,覆盖了更多贫困人口。通过降低医 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减轻了贫困 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建设 和服务质量提升,提高了群众对医疗救助的
满意度。
谢谢观看
效率问题
提高救助效率是实现社会救助的重要目标。应优化救助流程,简化救助手续,提高救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效率。 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05
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多层次救助体系
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 完善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 救助制度,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体 系。
救助水平与贫困线标准的匹配
救助水平应与贫困线标准相匹配,确保贫困人口能够获得足 够的救助。同时,救助水平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救助对象的识别与动态管理
救助对象的识别
准确识别救助对象是实现社会救助的前 提。应建立科学的识别机制,综合考虑 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生活困 难程度等因素,确保救助对象符合救助 条件。
救助内容
提供食品、饮用水、衣物、住 所等基本生活必需品。
申请与审核
受灾群众可直接向当地政府申 请救助,政府根据灾情和实际
情况进行审核。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定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指对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 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 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由政府提供吃、穿是社会救助的重 要力量,应鼓励和支持社 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活动。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 三、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 •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旱灾 、风灾 、雪灾、地震等。 • “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 葬 • “五保对象”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 形式。
• 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 (一)变单纯的社会救助为生活救助与生 产扶持相结合。 • (二)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进 程 • (三)根据国家的救助方针,积极推进救 灾改革 • 1、实行救灾款包干,探索救灾分级管理的 路子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对象
•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态,是最低层 次的社会保障,它只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群体运用掌 握的资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 和专业人员,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 活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 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 ,向一时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 ,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以使被救助者 能继续生存下去。
7、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是() A.公民可以无条件地享受 B.承认救助公民是政府的义务 C.社会救助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 D.社会救助是较高层次的保障 8、“五保”不包括 ( ) A.保吃B.保穿 C.保住D.保富
• • • • •
9、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 ) A.自然灾害救助 B.洪水、地震救助 C.孤、寡、病、残救助 D.城乡贫困救助 E.伤残军人救助 10、现代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公民享有 _________。 • 11、我国社会救助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大力 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________。
• 3)救助的依据不同。工业化以前是无法可依;现 代社会的救助是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建立在立法基础上的社会事业,并构成社会 政策的一部分。 • 4)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工业化以前,私 人救济无所谓管理;现代社会救助不仅有一套建立 在科学基础上的专门机构,而且管理人员经过专业 教育,会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享受社会救助的程度 • 5)救助的基本原则不同。工业化以前救助作为一 种恩赐,是纯消极的;现代社会救助贯彻“以工代 赈”和“生产自救”、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 我国社会救助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按造 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相应设置了自然灾害救 助、孤寡病残救助、城乡贫困户救助。
社会救助与社区服务
社会救助与社区服务第一章: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分类社会救助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对于经济、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的帮助。
按照对象和方式的不同,社会救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经济救助:包括临时救助、长期救助等,主要通过发放生活费、住房补贴、医疗救助等方式来解决受助人的经济困难。
2. 特殊救助:包括对独生子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照顾和保障。
3. 教育救助:包括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助学金、典型困难家庭大学生的资助等等。
4. 就业救助:针对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为主的救助。
第二章:社会救助的现状与问题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现实中社会救助也存在一些问题:1. 救助范围、方式不够精准:有些人不是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有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反而被漏掉了。
2. 救助水平差异大: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的贫困人口收到的救助水平不同。
3. 救助方式单一:主要以物质救助为主,对于提高受助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够。
第三章:社区服务的定义与意义社区服务是指为居住在某一区域内的居民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活动。
社区服务对于当地的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也对于受援者的身心健康以及自我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生活服务:提供生活照料、健康餐饮、家庭护理、物品修补等服务。
2. 教育服务: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幼儿教育、为业余时间提供课外辅导等服务。
3. 文艺娱乐服务:为居民提供群众文艺晚会、旅游等形式的活动。
4. 健康服务:开展保健宣传、体检、疾病防控等活动。
5. 环保服务:促进居民绿色消费、垃圾分类、污染防治等服务。
第五章: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1. 资源缺乏:社区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通常来自政府或者社会捐赠,缺乏可持续的经济来源。
2. 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个性化:有些社区服务项目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社会救助规章制度范文模板
社会救助规章制度范文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保障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社会救助是国家对生活困难及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的一种救济措施,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公共服务。
社会救助的工作目标是使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促进他们的自立自强,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条社会救助的原则是公平、公正、权责明确、依法治理。
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方式的运作机制。
第四条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尊重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尊重受助人的意见和选择,保护受助人的隐私。
第二章救助对象第五条社会救助对象为生活困难及特殊困难群体,包括以下人员:(一)因疾病、意外等原因致贫困,或者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二)缺乏劳动能力,无法依靠劳动获取生活来源,没有生活来源或者生活来源明显不足的特困人员;(三)因残疾、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无法独立生活的特殊困难人员;(四)因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困难群体;(五)其他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员。
第六条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应当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对象认定的公正公平。
第七条社会救助对象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临时救助和长期救助两类。
(一)临时救助对象是指因意外事件、疾病等突发情况导致家庭生活出现困难,需要短期救助的人员;(二)长期救助对象是指因年老、残疾等原因,长期无法自理或者依赖他人生活的人员。
第八条社会救助对象可以享受的救助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一)生活救助:包括救助金、救助物资等形式的救助;(二)医疗救助:包括医疗费用救助、特殊疾病治疗费用救助等形式的救助;(三)康复救助:包括残疾康复、生活自理能力培训等形式的救助;(四)教育救助:包括教育费用救助、助学金发放等形式的救助;(五)其他形式的救助。
第三章救助程序第九条社会救助分为申请、认定、评估、发放、监督等几个环节。
第十条申请社会救助的个人或者家庭应当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和相关证明材料。
社会救助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社会救助服务管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社会救助服务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社会救助服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和救助标准应当公平公正,确保救助资源合理分配。
2. 分类施救原则: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救助措施。
3. 效率优先原则: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率,确保救助对象及时得到救助。
4. 责任到人原则: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个人的责任,确保社会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服务对象与条件第四条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包括:1.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 特困供养对象;3. 临时救助对象;4. 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社会救助对象。
第五条申请社会救助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我国国籍;2. 在我国境内居住;3. 持有相关证明材料;4. 符合国家规定的救助条件。
第三章服务内容与标准第六条社会救助服务内容包括:1. 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 特困供养: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 临时救助:对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临时性救助。
4. 其他救助:根据国家规定,为其他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救助。
第七条社会救助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确定,并定期进行调整。
第四章服务程序第八条社会救助服务程序如下:1. 申请:救助对象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查:民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调查核实。
3. 公示:对审查通过的申请对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 核准:公示无异议后,民政部门予以核准,并向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或提供救助服务。
5. 监督:对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定期进行核查,确保救助对象符合救助条件。
第七章-社会救助
三、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3年6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标志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建立,至今已历时 二十余年,它的实施保障了城市贫困人口尤其是困难 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被喻为“最后一道社会安全 网”。
“1天1美元”的优点是:
贫困标准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比较不同国家的贫困现状,广泛应用于 不发达国家的贫困研究。
3.马丁法
马丁法(Martin Method)由世界银行专家马丁·瑞沃林(Martin Ravallion) 等人提出。这一方法要求在确定基本食品支出的基础上,通过有关统计 资料建立总支出与食品支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而计算出贫困线。
②收入比例贫困标准可以使受助者得到的救助金额与社会上大多数人 的收入同步增长,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③简单易行,并且反映了一定的相对贫困与地区差异。
6.生活形态法
生活形态法(Life Style Method)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 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 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再根据 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计算出“贫困门槛”,从 而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然后再来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以及 消费和收入来求出贫困线。
的一项基本权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是福利型国家,还是市场取向的国家,都把社 会救助看成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 权利。
(3)受助者需要进行家计调查 为了防止社会救助的不当利用,激励受益者的工作动机,越来越多的社会救助项目实施
家计调查。家计调查是在社会救助制度中被用来考察救助申请人家庭收入等方面状况的一 种做法,是鉴定申请者是否符合获得某项津贴或服务的资格的必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孤寡病残救助
是在农民因个人生理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断绝生活来源 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资 的救助项目。
对象:向农村中因个人生理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断
绝生活来源的人提供。具体:孤寡老人、孤儿、寡妇、 重病或重残的无劳动能力者,同时,这些人必须没有稳 定的收入来源,其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一般群众。 (三)城乡贫困户救助 旨在公民陷入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的资金和物资援助。 何为贫困户? 对象:一般称之为 扶贫帮困户和常年救济户。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社会福利是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为增进群众 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举办的 公共福利设施、津贴补助、社会服务和集体 福利事业。 社会福利有“社会工资”美称,是人们在劳 动工资之外,从国家、地方或单位获得的又 一份用于改善生活福利的“工资”。 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指国家和集体出资举 办,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的科技、教育、 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各种福利事业, 并构成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福利国家 二、“瑞典病”与“英国病”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其他内容 的区别:
第一,服务对象最为广泛,包括全体社会成员; 第二,免费、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目 的不在营利,而是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第三,福利措施费用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 部分也来自用人单位以及私人捐助。
社会福利的内容: 教育福利,住房福 利,财政补贴,个 人生活福利。 从对象说,包括儿 童福利,少年福利, 青年福利,职工福 利,妇女福利,老 人福利,残疾人福 利。
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救助标准
加拿大的“菜篮子”工程 香港“贫穷生活状况”的确定 国际组织的最低生活标准线 美国的“贫困县”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我国社会救助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按造成贫困 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灾害救助、孤寡病残救助和 城乡贫困户救助。 (一)自然灾害救助 指公民在遭遇自然灾害袭击而生活无着时,由国家 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资援助, 简称救灾。 救灾一般由查灾、报灾和抗灾三项内容组成。 对象:“遭遇自然灾害袭击而生活无着落的公民”--灾民
理解: 社会救助经费除来自 国家机构外,还往往 来自国际组织以及个 人和团体的援助、捐 赠。 社会救助不是慈善事 业,不能看作是国家 给予不幸者的一种施 舍、恩赐,而是国家 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 义务。
现代社会救助与传统社会救济区别:
第一,接受和给予的思想基础不同; 第二,救助的范围不同; 第三,救助的依据不同; 第四,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 第五,救助的基本原则不同。
二、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概 况
(一)建国初期(1949-1953年)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4-1957)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1977) (四)社会救助工作恢复时期(19781983) (五)社会救助工作开拓发展时期 (1983年至今)
三、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有 8000万人。社会救助任务相当繁重。 (一)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二)孤寡病残救助工作 (三)城乡贫困户救助工作
“福利国家”的教训 财政赤字--要根据经济实力制定
第二节 我国的职工福利
一、我国职工福利概述 职工福利是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根据国 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本单位的经济能力,通 过建立集体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各种补贴制 度,满足本单位、本系统职工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和某些特殊性生活困难所举办的各种公 益性事业,职工福利和工资、社会保险一样, 都是职工获取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辅助形式。 最终目的:减少或免除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 开支,解决职工难以用个人力量解决的各种 生活困难,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环境, 解决职工的某些共同的和特殊的需要,保证 他们正常的和有效地进行劳动。
二、现代社会救助对象
第一类,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国 民; 第二类,突发性灾害造成的生活一时拮 据的国民和家庭; 第三类,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 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国民和 家庭。
三、英国社会救助概况
采取“生活补贴”形式 救助申请制和调查制。 具体对象
第二节 最低生活水平
绝对意义 相对意义 恩格尔定律
二、社会福利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福利将从小范 围向大范围发展, 从低标准向高标准 发展;同时,有从 货币补助更多地向 福利服务过渡的趋 势,这主要是有教 育服务发展促成的。
三、社会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
联系:三者都是满足职工生活需要的, 三者均属于必要劳动和个人消费品的分 配范畴。 具体表现:社会保险是对按劳分配的工 资的替代,社会福利是对工资和社会保 险的补充。 区别: 社会福利VS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VS工资
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改革成效: (一)变单纯的生活救助为生活救助与生产扶 持相结合 (二)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三)根据国家的救助方针,积极推进救灾改 革 (四)在“五保”供养问题上推行乡镇统筹和 集中供养,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第八章 社会福利
通常理解:有关改善 社会员物质、文化 生活的一些举措。 专业领域理解,分广 义和狭义。 中国用狭义含义。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对象
一、概念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社会群体运用掌 握的资金、实务、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和专 业人员,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活来源、 丧失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 低 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向一时遭受严重自 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实施的一种社会保 障措施,以使被救助者能继续生存下去。
分为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 集体福利,广义和狭义 个人福利
职工福利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 集体性 补充性 差别性
二、我国职工福利的发展状况
(一)1949--1957年的奠定创历时期 (二)1958--1978年曲折发展时期 (三)1979年以后全面发展时期 职工福利改革表现: 1、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和使用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2、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种方式福利的新 体制; 3、单位的集体福利设施逐步由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 4、对福利事业实行了以承包为中心的责任制管理; 5、改革住房制度,实行住宅商品化。
三、职工福利设施和补贴制度
1、职工集体生活福利设施: 职工食堂、托幼园所、其他集体福利设 施 2、职工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馆、俱乐部,图书馆,体育场馆 3、职工福利补贴: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粮价补贴,副食品 价格补贴,住房补贴,职工冬季宿舍取 暖补贴,职工探亲制度,职工上下班交 通补贴
第三节 福利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