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复习 练习题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结:读诗步骤
(1)读标题,看作者、注释,知人论世。 (2)读诗歌,想象画面,整体感知思想感情。 (3)抓关键字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 答:“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分) 答(1)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 思基本相同即可); (2)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 之情。
春
雪
中考试题我来出: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007年泸州中考真题: 1.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3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3分) 参考答案: 1.答:描绘了繁花似锦、莺歌蝶舞的景象。 (评分标准:3分,繁花1分,莺歌蝶舞1分,表述1分) 2.答:表达了诗人热爱、赞美大好春光或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2分)从“留连”、“自在”、“时时”、“恰恰”可看出 。(1分)
赏析诗词要有方 把握内容赏意象 体会情感悟意境
品味词句抓细节
分析技巧明手法 读懂答题更规范
泸州市梓橦路学校
欧成利
2006年泸州市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为归,莺啼山客犹眠。
诗词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词鉴赏习题及答案诗词鉴赏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4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成都答案】(4分)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2.(20xx·四川乐山)诗歌鉴赏。
(5分)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答:【乐山答案】诗歌鉴赏(5分)①(2分)答: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答: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3.(20xx·四川泸州)诗词品读(6分)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下面是几首古诗,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万顷波光明,一片明月照。
——张若虚问题:1.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2. 第二首诗中,诗人想要做什么?3. 第三首诗中,诗人的身处的场景是什么?二、下面是几句古诗,请你猜猜这些诗的名字。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3.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三、下面是一首古诗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填写中间的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四、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下一句。
秋风起,枫叶红五、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前两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六、对于以下的古诗,请你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2. 诗人通过描写明月来表达了什么情感?七、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给这首诗起一个合适的标题。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八、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判断这首诗的作者是否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九、请你自由发挥,写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以上是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祝您学习愉快!。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 D 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1分)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在诗人的眼中,“云”被人格化了,表面上是对“云”的责怪、埋怨,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下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
(二) 蝶恋花①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②夷犹③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④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⑤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⑥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②画舫:彩船。
③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④江国:水乡.⑤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⑥看看:转眼之间,即将。
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岸的江南自然春色;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满足感、认同感)。
2。
“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
(2分)示例:这是对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的描写。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涨起来之后湖面因涨水而加宽的景象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B。
“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
C。
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D。
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二、爱国忧民(三)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
经典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①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
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
②放妻:指妻子。
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以出旬“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表现出不忍远离、常期相傍之意。
C.颈联写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
D.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2.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借代和对比(或反衬、衬托)的手法。
②诗人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以“悲丝”“急管”代乐器演奏的音乐,这些悲急的音乐同促织的自然真切的呜声啼叫相比较,都无法让人达到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的效果。
③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凄苦孤独和远离家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本诗并没有“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作者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意思是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通过古诗词的鉴赏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是一些初二古诗词鉴赏的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练习题一:鉴赏古诗词1. 以下哪一首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月夜忆舍弟C) 春暮喜雨D) 赠花卿答案:C) 春暮喜雨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 白居易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哪首诗?A) 《清明》B) 《静夜思》C) 《登鹳雀楼》D) 《登高》答案:C) 《登鹳雀楼》练习题二:填空练习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在山的尽头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
答案:思乡之情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应该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练习题三:解释诗词中的意思1.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朝辞白帝彩云间”答案:这句出自杜甫的《登高》诗中,意思是早晨离开白帝城,云彩被美丽的山景所遮挡。
2.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答案:这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意思是鸟儿宿在池塘旁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门而入。
练习题四:填写作者及诗名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代诗人__王之涣__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南宋诗人__苏轼__的《赤壁赋》中的名句。
练习题五:连线练习将下列句子与相应的古诗词名句连线。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卧看牵牛织女星"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岳》D)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1-B,2-D,3-C,4-A本文为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提高了同学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 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呢?(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 柳”谐音“ ____ ”字。
此诗描写的对象是:怎样理解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这首诗用 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 象描绘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高中古文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古文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练一:选择题1. 古文《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王之阳C. 王之庚D. 王之丙2. 以下句子中,哪个词没有正确使用?A. 一登鹳雀楼B. 白日依山尽C. 黄河入海流D. 欲穷千里目3. 古文《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王之造C. 王之许D. 王之洛4. 下面哪句话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A. 风雨潇潇,连天下雨B. 灯火辉煌,犹似白日C. 万顷江水,皆不尽与藏水D. 万里长江,永不断流5. 古文《将进酒》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白杨练二:填空题1. 古文《春晓》的作者是孟浩然。
孟浩然。
2. 古文《望岳》中描写了泰山的壮丽景色。
泰山的壮丽景色。
3. 古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黄鹤楼位于江汉关。
江汉关。
4. 古文《鹿柴》中,作者王之涣描写了一幅寂静的农村画面。
王之涣描写了一幅寂静的农村画面。
5. 古文《渔歌子》中,作者张志和表达了对渔民艰苦生活的关怀。
张志和表达了对渔民艰苦生活的关怀。
练三:解析题1. 解析《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含义。
这句诗意味着白天的时光逐渐消逝,黄河奔流入海。
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大自然变化的壮观景象。
2. 解析《滕王阁序》的主题思想。
《滕王阁序》主要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怀旧、社会状况的思考以及对文化的追求。
通过描写阁楼的壮美,展示了文化胜地的繁荣和社会风貌。
3. 解析《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
这句诗以黄河之水比喻壮丽的景色和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对人生豪情壮志的追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答案练一:1. A, 2. D, 3. D, 4. C, 5. A练二:1. 孟浩然, 2. 泰山, 3. 江汉关, 4. 王之涣, 5. 张志和练习三:1. 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变化的壮观景象, 2. 怀旧、社会状况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 3. 对人生豪情壮志的追求。
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
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大题专项练习1.(2016届安徽蚌埠二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
(5分)【答案】(1)作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
群芳过后、残红狼藉、风吹垂柳、飞絮濛濛、笙歌散尽、燕子归来,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图。
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表现出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2)本词的词眼是一个“好”字。
虽然本词是在写暮春时节、群芳过后的西湖,但词人却能独自品味暮春的清静幽寂的美趣。
游人散尽,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愉的意趣。
繁华喧闹消失后,虽觉有些空虚,但更使词人获得了宁静、闲适的心情。
因此,词人认为“群芳过后西湖好”。
【解析】(1)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高中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高中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用“国破山河在”来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描绘了夜晚月光的明亮。
二、选择题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答案:C2. 下列哪句诗不是描写春天的?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B三、判断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王之涣的诗句。
(错误)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正确)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李白的诗句。
(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答:《江雪》通过描绘江面雪景的孤寂和渔翁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2. 请分析《登鹳雀楼》中王之涣的创作手法和主题。
答: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了高远的视角和宏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广阔视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五、赏析题1. 阅读《望岳》,分析杜甫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望岳》中,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巍峨壮丽,以及自己登高远望的情景,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壮志。
2. 请赏析《静夜思》中李白对月亮的描写,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答:《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月亮在这里不仅是夜晚的光源,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
六、创作题1. 以“秋思”为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要求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示例)秋风起兮云飞扬,落叶纷兮满径旁。
独立寒窗思故里,月明千里共秋光。
2. 以“夜泊秦淮”为题,仿写一首五言律诗,要求体现秦淮河畔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古诗词鉴赏的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的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为人们提供了领略古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鉴赏古诗词,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欣赏古诗词之美。
练习题一: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古诗词,选择正确的答案。
1. 下面哪句诗不是属于《红楼梦》中的词?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C.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 下面哪句诗句是杜甫的作品?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傍晚灯火起,遥山生翠微。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下面哪首诗是苏轼的作品?A. 《登岳阳楼》B. 《静夜思》C. 《江城子》答案:1. A2. B3. C练习题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古诗词。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A. 李白《静夜思》B. 杜甫《月夜忆舍弟》C. 白居易《长恨歌》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A. 李清照《如梦令》B.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C. 王之涣《登鹳雀楼》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A. 柳宗元《江雪》B. 杜甫《登高》C. 王之涣《登鹳雀楼》答案:1. A2. A3. C通过以上练习题的答案,相信读者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古诗词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浓郁的情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欣赏,我们能更好地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之中。
希望读者们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
本文档将提供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题。
以下是一些题,供学生进行练和巩固。
1. 下面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的开头两句,请补全下面的句子: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天涯霜刃露,千里月弓轻。
”
- “戍鼓断人行,边秋露冷透。
”
- “山寒百里雪,更夜直千钧。
”
2.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并说明是哪首古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3. 根据句子补全诗句: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出自哪首古诗?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楼倾千尺水倒千寻石。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的一些习题。
希望这些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XXX。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XXX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XXX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XXXXXX空山不见人,但XXX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阐发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以下各题XXXXXX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XXX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阐发“野旷天低树,XXX近人”的意境及所表现的作者的心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覆题目。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XXX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XXX似汀洲。
XXX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XXX。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什么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情景?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伤?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
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此事古难全。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
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更吹落、星如雨。
7.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王安石的《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春风送暖入屠苏。
9. 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东风无力百花残。
10.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轻罗小扇扑流萤。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杜甫《春望》一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答:《春望》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所作。
诗中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崩离析的悲痛,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离散的哀伤。
2. 分析李白《静夜思》一诗的艺术特色。
答:《静夜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七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6分)题都城南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答: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画(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注: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钱唐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妇女常用作化妆品。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九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磨诗人心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
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回答问题。
访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请作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理解。
(100字左右)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暮春归数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十三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解】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十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从内容与表达技巧方面评价下列这首诗歌。
《咏史》唐·李商隐北湖南隶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 北湖:即玄武湖南隶:即鸡鸣隶)十五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十六细揣摩词意,简要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
十七阅读下列宋词,读后填空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蓼园词选》对这首词有以下评价:“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里“无数曲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捲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钓。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1)填空:这首诗以" "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出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
(3)简答:颈联两句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趣。
(4)简答:诗人构思具有什么特色?十九阅读下面唐诗,回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满山路,枳花满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1)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2)杜陵,在长安城南,诗人安家之地.(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二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一2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如惊奔。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2.(1)飞鸟:_________________(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__________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阅读下面元曲,回答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下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1.“嫦蛾”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七言绝句,回答贾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贾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
②自:1.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寓意是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一鹭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李瞡《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二十七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薇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