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
初中生物肺通气教案
初中生物肺通气教案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介绍肺通气的相关知识,包括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呼吸系统和胸腔运动等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呼吸过程;
3.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4. 理解胸腔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肺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过程。
教学难点:
1. 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胸腔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和多媒体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本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肺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气道、肺泡和肺部血管等内容。
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三、讲解呼吸过程(15分钟)
1. 教师详细介绍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呼吸的过程。
四、探讨呼吸系统和胸腔运动(15分钟)
1. 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以及胸腔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呼吸系统和胸腔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肺通气知识的理解。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答题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肺通气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肺通气功能分级
肺通气功能分级
《肺通气功能分级》
肺通气功能分级是评估肺部通气功能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患者的肺部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这种分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肺部状况,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气功能分级通常是通过肺功能测试来进行评估的,包括肺活量、肺活量的百分比、气流和最大呼气流速等指标。根据测试结果,医生可以将患者的通气功能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确定肺部功能的健康状况。
按照一般的标准,通气功能通常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轻度通气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轻度的气短和咳嗽,而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则可能导致患者长期需要呼吸支持设备来维持生命。
通过肺通气功能分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肺部功能的健康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肺部状况,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疾病。
总的来说,肺通气功能分级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肺部状况,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介绍
在人类的呼吸系统中,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肺换气与肺通气是肺的两个重要过程,它们分别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换气和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的过程
肺换气是指氧气从外部环境进入肺泡,并将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具体来说,肺换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外部呼吸
外部呼吸是指氧气从外部环境进入肺泡,以及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1.1 吸气
吸气是指空气经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在吸气过程中,肺泡内的气压下降,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被吸入肺泡。
1.2 肺泡扩张
随着吸气的进行,肺泡会扩张并充满了空气。肺泡的扩张使得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之间的距离缩短,促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3 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存在着非常薄的血气屏障。这个血气屏障上富含有血红蛋白,它可以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相反。
2. 內部呼吸
内部呼吸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同时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的过程。
2.1 氧气的运输
当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后,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这种氧合血红蛋白会被红细胞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供氧给细胞。
2.2 二氧化碳的运输
二氧化碳则相反,它会从细胞中通过血液运送到肺泡。在血液中,大部分二氧化碳是以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通过红细胞和血浆的转运,最终被运送到肺泡。
3. 呼气
呼气是指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在呼气过程中,肺泡内的气压升高,使得肺泡中的空气被推出。
4. 肺换气的调节
肺通气名词解释
肺通气名词解释
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简称PV)是一种由肺泡循环液体(泡沫状的气液混合物)和空气之间移动而产生的气体交换过程。它可以用来维持肺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的流动,并提供给肺泡中的细胞活性物质所需的氧气,以及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肺通气是否正常可以通过测量肺通气量(PV)、肺通气率(FR)、肺通气效率(PEF)、肺通气功率(PTP)等参数来评估。
肺通气是从大气压力下,通过肺胞活性物质的作用,以及改变气道内气流量和水合作用,而将肺泡中的气体从有氧状态改变为无氧状态的一种过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肺泡吸气(Inspiration)、肺泡呼气(Expiration)和可逆分解(Reversible Dissociation)。
肺泡的吸气是一个同时发生的过程,它可以分成三部分:气道运动、气体交换和可逆分解。在气道运动部分,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气门的打开,以便形成一个气流运动的管道,它能够从外界引入新鲜气体,有助于改善肺泡的稳定性。气体交换部分,活性物质可以改变气体在肺泡表面和气体之间的交换,使其能够在肺泡内充分交换,从而有效改善空气和液体的处理。在可逆分解部分,活性物质可以将气体从有氧状态变为无氧状态,以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肺泡的呼气也是一个同时发生的过程,它分为四部分:压力环境的变化、气道运动、气体交换和可逆分解。在压力环境变化部分,活性物质可以改变气道容积以及肺泡压力环境,有助于气体从肺泡中流出。气道运动部分,活性物质可以改变气道中的气流量,使气体从肺
肺通气概念
肺通气概念
肺通气是指肺部对外界气体的吸入和排出过程。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将空气中含有氧气的气体吸入肺部,然后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通气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肺容积:指在不同呼吸状态下,肺部容纳气体的体积。肺容积包括肺总容积、呼吸性容积、残气量等。
2. 呼吸频率:表示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呼吸次数。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3. 呼吸深度: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排出的气体的量。呼吸深度受到肺弹性、胸廓活动度等因素的影响。
4. 肺泡通气:指气体在肺泡内的交换过程。气体通过肺泡壁(肺毛细血管壁)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 通气效率:指单位时间内肺部气体交流的效果。通气效率好,意味着氧气能够充分进入肺部,同时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排出。
6. 监测方法:肺通气情况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仪器来进行监测,如呼气流量计、肺活量计等,可以评估肺通气功能是否正常。
肺通气的正常与否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一些肺
通气问题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威胁生命。因此,保持良好的肺通气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非常关键。
简述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通气的过程
肺通气是指通过肺部吸入气体、处理和吸收、再经过气道呼出气体,完成气体的呼吸循环,使身体内各组织充分供应氧气。肺通气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的吸入和呼出过程。
吸入:空气从口腔进入气管,通过气管及支气管,进入肺泡。此时,支气管的咽静脉阀闭合,使气体顺流而入。支气管收缩,肺泡排气,支气管膨胀,肺泡空气压力降低,气体被吸入,肺泡内含氧量增加,这就是肺通气的吸入过程。
呼出:肺泡内气体被呼出时,支气管咽静脉阀会自动打开,使气体能够顺流而出。肺泡内的气体会以类似泵的方式被排出,支气管收缩,肺泡空气压力升高,气体被排出,肺泡内含氧量降低,这就是肺通气的呼出过程。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
肺换气与肺通气的过程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它涉及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肺部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实现了人体对外界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调节。下面将从肺换气和肺通气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个过程。
一、肺换气
1. 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在呼吸系统中,空气进入身体后,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氧、二氧化碳等成分。当空气到达肺部时,它们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并开始进行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分子扩散来完成。
2.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
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薄膜结构。而毛细血管壁则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外皮细胞组成。当空气进入到肺泡时,其中的氧分子会通过肺泡壁进入到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会从毛细血管中进入到肺泡中。这个过程主要依靠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来完成。
3. 血红蛋白的作用
肺换气过程中,血红蛋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结合氧分子,形
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其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当氧分子不足时,血
红蛋白也可以释放出已经结合的氧分子,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
4. 呼吸运动的协调
呼吸运动是肺换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提高空气进入和排出的速度。相反地,在
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减少。
二、肺通气
1. 肺通气机制
肺通气是指空气在呼吸道内流动的过程。它主要依靠胸腔内外压力差
来实现。当胸腔内压力低于外部压力时,空气会进入肺部;当胸腔内
压力高于外部压力时,空气会被排出。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功能一般是指衡量空气进入肺泡以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中的动态指标,通常指的是肺的呼吸吐纳功能,是肺的生理状态,所以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外界的空气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到肺内,此过程只是一个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并不包括气体的交换。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和肺泡通气量。主要是检查呼吸道通畅程度和肺容量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道病变,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病因、病变部位及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
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予以针对性治疗。
简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
肺通气功能是评估肺部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肺通气功能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肺部疾病并进行治疗。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平均通气量(V̇E)、每潮气量二
氧化碳分压(PaCO2)、静态肺顺应性(Cst,L)、潮气量(VT)、通气/血流比(V/Q)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和评价。
1. 平均通气量(V̇E)
平均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肺部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通常以每分钟
呼出的空气量表示。V̇E既受到呼吸频率的影响,也受到每次呼吸的
潮气量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平均通气量约为5-8升/分钟,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分钟。在评价肺通气功能时,V̇E可用于判
断肺通气是否充分、呼吸肌功能是否正常。但V̇E也受身体活动水平、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价肺通气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
2. 每潮气量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每潮气量二氧化碳分压是指每次潮气量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大小,通常
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PaCO2反映了肺泡通气和肺血流的匹配情况,对于评价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慢性通气功能障碍等疾病具
有重要意义。正常成年人的PaCO2在35-45mmHg之间。PaCO2异常可直接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3. 静态肺顺应性(Cst,L)
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变化下肺容积的改变量,反映了肺部的弹性。
静态肺顺应性是在无气流时测得的肺顺应性,通常用于评价肺部的弹
性状态。静态肺顺应性对于评价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肺部疾病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肺部功能状态,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肺通气功能 指标
肺通气功能指标
肺通气功能是衡量肺部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其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评估和描述。本文将详细阐述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肺活量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它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基础指标,反映了肺部的容积和弹性。肺活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年轻、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人肺活量较大。肺活量的降低可能意味着肺部疾病或肺功能减退,需要进一步医学检查以确定原因。
二、潮气量
潮气量(Tidal Volume, TV)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它反映了正常呼吸状态下的通气量,是评估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潮气量的大小与个体的生理状态、活动水平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潮气量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
三、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它是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另一重要指标,与潮气量共同决定了每分钟的通气量。呼吸频率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如发热、疼痛、贫血等可导致呼吸频率加快;而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则可能使呼吸频率减慢。因此,在评估呼吸频率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整体状况。
四、分钟通气量
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MV)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它由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得到,反映了肺部的通气效率。分钟通气量的大小与机体
的代谢需求密切相关,当机体活动增加时,分钟通气量也会相应增加以满足更多的氧气需求。因此,分钟通气量是评估肺通气功能是否适应机体代谢需求的重要指标。
肺通气功能指标
肺通气功能指标
肺通气功能指标是评估肺部通气功能的一组客观指标,主要包括通气量、换气比、通气效率和肺泡通气。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呼吸功能检查来测定,对于评估肺部健康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和排出的气体量。正常情况下,成人的通气量大约为每分钟6-8升。通气量
的测量可以通过测定每分钟呼吸频率和每次呼吸的潮气量来完成。通气量的改变可以反映出肺部通气功能的异常,如肺容积减少或通气道狭窄。
其次,换气比是指每分钟呼出的二氧化碳与呼入的氧气的比例。正常情况下,换气比为1:2。高换气比表示二氧化碳排出增加,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或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低换气比表示氧气摄入较少,可能是由于肺功能衰竭或氧气供应不足引起。
通气效率是评估肺部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呼气末一氧化碳浓度的测量来间接反映。通常情况下,为了维持氧气的稳定供应,人体会控制呼气末一氧化碳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如果通气效率降低,呼气末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可能是由于肺通气不足或通气和血流量的失衡引起的。
最后,肺泡通气是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情况。肺泡通气可以通过测定呼吸频率、呼气末一氧化碳浓度和血氧饱和度来评估。正常情况下,呼吸频率平稳,呼气末一氧化碳浓度和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肺泡通气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氧气不足和二氧
化碳积聚,进一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
总的来说,肺通气功能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肺部通气功能,揭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指导呼吸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但是,不同人群的通气指标可能会有差异,因此在评估肺通气功能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常态范围。呼吸功能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评估肺通气功能指标,但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和分析,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肺 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 用力呼吸:① 当机体活动或劳动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这称为用力 呼吸或深呼吸。② 用力呼吸的产生:与平静呼吸不同,用力吸气时,除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加强外,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 等也参加收缩,使胸廓更扩大,从而加强吸气动作,用力呼气时,不仅吸气 肌舒张,而且还有呼气肌如肋间内肌、腹肌参加收缩,使胸廓更加缩小, 从而加强呼气。③ 用力呼吸的特点:吸气和呼气运动都是主动的。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由呼吸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胸 廓扩大和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通常所说的 “呼吸”是指呼吸运动。
• (1)呼吸运动的过程。 • 平静呼吸:① 平静呼吸是指人体在安静时和缓均匀的呼吸运动。② 平
静呼吸的产生: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 外肌收缩,使胸骨和肋骨上举,导致胸廓左右前后径也增大,由于胸廓的 扩大,肺随着扩张而容积增大,使肺内压下降,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空 气进入肺,产生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借重 力作用回复原位,膈肌也被腹腔器官推回原先的穹窿位置,因此胸腔缩 小,肺也回缩,肺内压增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顺气压差出 肺,产生呼气运动。③ 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动作是主动的,呼气动作 则是被动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肺通气名词解
肺通气名词解
肺通气是指空气在呼吸系统中流通的过程。随着呼吸的进行,空气通过鼻孔或口进入呼吸道,并在气道中被加热、加湿、过滤和气体交换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后,到达肺泡,与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肺通气是维持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过程,也是人体生存所必须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与肺通气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呼吸率
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呼吸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呼吸率过慢或过快均可能表明呼吸系统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检查。
2. 空气流量
指在呼吸道中气体的流动速度。空气流量通常用升/分钟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空气流量一般在5-10升/分钟,而在进行高强度体育运动时,空气流量可能会增加至100升/分钟以上。
3. 呼吸深度
指每个呼吸周期中肺泡内气体的体积变化量。呼吸深度越大,氧气的吸收量就越大。正常成年人的呼吸深度在500-800毫升之间,而体育运动员的呼吸深度可能会超过2500毫升。
4. 功能残气量
指呼气后仍留在呼吸系统中的气体量。功能残气量越大,说明肺部的弹性降低或气流阻力增加,是肺通气不良的表现。
5. 肺通气量
指每分钟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体积。肺通气量通常用升/分钟来表示。正常人的肺通气量在4-6升/分钟之间。
6. 换气效率
指肺泡每分钟移除二氧化碳的速率。换气效率的值越高,说明肺泡清除二氧化碳的效率越高。换气效率是评估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7. 换气比
指每分钟呼出的氧与二氧化碳之间的比例。换气比是脑部呼吸中枢对呼气和吸气的控制反应之一,也是评估肺通气效率的重要指标。
总之,肺通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除了上述常见的指标,还有很多其他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肺通气功能。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肺部感染的人群,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肺通气功能的正常,进而维护身体健康。
肺过度通气的过程和原理
肺过度通气的过程和原理
肺过度通气指的是肺泡通气过度,导致肺泡内CO2分压下降,进而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得不到有效纠正的一种呼吸代谢性酸中毒。通常发生在呼吸激动或急性通气负荷增加时,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过程中。
过度通气的原理在于呼吸中枢对通气的调节。呼吸中枢主要包括延髓和脑干,通过对动脉血气和潜在化学感受器的感知,调节通气量以维持酸碱平衡。当机体处于酸中毒状态时,延髓和脑干感受到血液中的CO2水平升高,刺激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这种调节作用通过神经反射和血气化学感受器(主要是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周围化学感受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
肺过度通气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机体处于酸中毒状态,动脉血液中的CO2分压升高。
2. 延髓和脑干感受到血液中的CO2增加,刺激呼吸中枢增加
通气量。
3. 呼吸肌群被刺激增加收缩,导致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
4. 通气量增加后,肺泡内CO2排出速度加快。
5. 肺泡内CO2分压下降,从而导致动脉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6. 酸中毒程度不断减轻,直至达到酸碱平衡。
总之,肺过度通气的过程是通过呼吸中枢对血液中CO2水平
的感知和调节来实现的,在酸中毒时,通过增加通气量来减少血液中CO2的含量,从而达到纠正酸中毒的目的。
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及其含义
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及其含义肺通气功能是指肺部在吸入和呼出空气过程中的表现,通过一系列指标可以评估肺部的通气情况。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其含义,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肺部的通气功能。
一、肺活量(VC)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呼吸努力下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它包括最大吸气量(最大吸入气体量)和最大呼气量(最大呼出气体量)两个部分。肺活量可以反映肺部的弹性和收缩能力,是判断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二、用力呼气容积(FEV_1)
用力呼气容积指在1秒内用力呼气的气体量。它是评估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肺部的排气能力。FEV_1正常值可以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得出。
三、用力肺活量(FVC)
用力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呼吸努力下进行用力呼气和用力吸气的气体量之和。它可以反映肺部的通气和呼吸机能情况。正常情况下,用力肺活量应大于或等于肺活量。
四、最大通气量(MVV)
最大通气量是指在最大呼吸努力下,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它可以评估肺部的通气能力,是衡量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气道峰值流速(PEF)
气道峰值流速是指在用力吸气或用力呼气时呼吸流速到达的最高峰值。它可以反映呼吸道的梗阻情况,是评估呼吸道通畅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气分压(PaO2)
PaCO2和PaO2是指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压。它们可以反映肺部的气体交换情况,是评估肺功能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七、通气/血流比(V/Q)
通气/血流比是指肺泡通气和肺血流之间的比值。它反映了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情况,是评估肺功能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学学习】呼吸-肺通气
正压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机
负压法:节律性挤压胸廓
小 结
吸气肌收缩或舒张
: 呼
胸腔扩大或缩小
吸
运
肺脏扩张或回缩
动
如
肺内压下降或升高
何
发
肺内压 低于或高于 大气压
生
的 ?
吸气或呼气
胸膜腔(pleural cavity)
脏层胸膜
胸壁 壁层胸膜
弹性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
顺应性:(compliance)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C=
△V △P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
(2)肺的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① 肺组织本身(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 的弹性回缩力(约占1/3)
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吸气→肺扩张→肺弹性回缩力增大 呼气→肺回缩→肺弹性回缩力减小
a)防止:吸气时肺泡过度膨胀 呼气时肺泡塌陷
b)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
吸气时
肺泡半径 ↑ 活性物质分布密度↓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 肺回缩力↑
肺泡不致过度膨 胀
呼气时
肺泡半径 ↓ 活性物质分布密度↑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 ↓ 肺回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临床: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 肺不张。
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 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 征。
气体运输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第十四章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概念: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
吸气和呼气
结构:呼吸道、胸廓、呼吸肌
附于胸廓、提供动力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的容器、之间有胸膜腔
第一节 肺通气原理
动力克服阻力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肋间外肌
(2)胸廓的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作用 肺弹性阻力:吸气的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吸气的动力/阻力
2.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10%)
气道阻力(90%):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及分
子与气道壁的摩擦力 (1)特点:只在呼吸时产生 (2)影响因素
气道口径:∝1/r4
气流速度:∝V 气流形式:层流阻力小,涡流阻力大
患者是一个19岁的男性,身高1.85米,体重70公斤不到。 主诉:突发左侧胸痛半月,加重2天 现病史(略):患者半月前连续上网15小时后伸展上肢,突发左侧胸痛,为持
b 生理意义
c 临床意义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肺换气 续性,咳嗽及吸气时加重。入院前两天加剧伴气促。
查体(注意有无心脏受累及马坊综合症体征) 急诊胸片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40%)。 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
2.睡眠呼吸。 睡前做这种呼吸,对失眠者特别有效。躺在床上,两手平 放身体两侧,闭上眼睛开始做深呼吸。慢慢抬起双臂举过 头部,紧贴两耳,手指触床头。这一过程约10秒钟,双臂 同时还原,反复10次。此法可助您安然入睡。 3.运动呼吸。
在行走或是慢跑中主动加大呼吸量,慢吸快呼,慢吸时随 着吸气将胸廓慢慢的拉大,呼出要快。每次锻炼不要少于 20次,每天可若干次。
三、肺通气功能评价
1. 基本肺容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2. 基本肺容量
深吸气量 肺 活 量 *用力肺活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用力呼气量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总量
残气量 补呼气量
功能残气量
肺活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深吸气量
(二)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深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 不稳定 无法测定 可变 可变
500 1000 250
(ml/min)
8000 8000 8000
(ml/min)
5600 6800 3200
以下是13组的实验结果记录:
最大能力和呼吸肌 的收缩力量 呼吸肌的耐力
姓名 田桂粮 温换秀 程丽艳 王琳 康志宏 李建功 李志新 吴文娟 段继宝 丁强 梁兴忠 庞磊 魏乐乐 身高(cm) 体重(kg) 165 51 166 51 166 64 160 53 162 63 165 58 156 52 162 53 155 51 163 63 155 50 162 55 167 59 预测值 实测值(电子) 5次肺活量评价 身体情况 特长 3310 3425 好 好 100.200.400m 3340 3206 好 好 100m 3480 3218 中上 好 无 3130 2705 中 好 标枪 3330 3249 好 好 全都好 3380 3742 好 好 铅球 2910 2445 差 好 100m 3210 3519 好 好 无 2910 3114 好 好 无 3240 3647 好 好 投掷 2900 3162 好 好 400m 3210 2629 好 好 无 3470 3460 好 好 跳远
病例讨论
病史:患者女,56岁。因打鼾6年多,加重伴呼吸暂停3月。患者 6年前睡眠开始出现打鼾,近3月来打鼾明显加重伴有呼吸暂 停,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乏力,晨起头痛,头晕。 查体:口咽腔狭小,下鼻甲水肿,咽侧壁水肿,软腭过长,悬雍垂肥 大,舌根扁桃体肥大。 仪器检查: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1夜,夜间呼吸暂停指数为 36.9次/h,平均血氧饱和度为85.7%。 治疗:持续正压通气
如何增大肺活量?
肺活量的降低使人到老年后发生多种疾患,如 气管炎、哮喘、肺炎以及与肺部功能退化有关 的肺栓塞、肺部纤维化、肺部肿瘤等。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肺部疾患一旦与其他的疾病 合并,死亡率非常高。
深呼吸。
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肺的下部→胸廓上抬→腹部鼓起→肺 的上部→胸腔扩大;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秒钟。最后屏住呼吸5秒钟。经过一段时 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为10秒,甚至更多。肺部吸足 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 一二秒钟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分钟。练习时间长了,能 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
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1 / 弹性阻力
容积变化(△V)
顺应性(C)= ————————————— L/cmH2O 压力变化(△P) 跨壁压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性 阻 力 非 弹 性 阻 力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弹性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例 1: 女, 65 岁。因左颌下腺肿瘤拟行肿瘤切除术入室, 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异 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插管, 吸入氨氟醚维持麻醉。术毕符合拔管指征(呼 唤能应, 呼吸通气量和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正常) , 拔出气管导管, 清理口咽分泌 物, 脱氧 10 m in 后SPO 2> 95% , 送入病房, 1 h 后患者出现通气障碍, 烦躁不
*(3)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量。
=(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150mL)+肺泡无效腔(0)
请问:从肺泡通气量考虑,深而慢的呼
吸与浅而快的呼吸相比,哪一种呼吸对
气体交换更加有利?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次/min)
16 8 32
(ml)
肺 通 气 阻 力
(1)肺的弹性阻力
肺组织弹性回缩力 1/3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 2/3
吸气阻力 呼气动力
回缩力
斜率=肺顺应性
肺 容 积
跨肺压 cmH2O
a. 肺泡表面张力 Laplace定律:
肺泡回缩压=2×表面张力/肺泡半径 根据公式:肺泡半径小,肺泡回缩压大
b.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及直接对呼吸中枢的作用而提高呼吸中枢
的兴奋,引起呼吸加快。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性 阻 力 非 弹 性 阻 力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弹性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肺 通 气 阻 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1. 弹性阻力: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
具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力
成人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新生儿每分钟约44次,随年
龄的增长而减少。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 通气功能障碍分为两种: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支 气管狭窄或痉挛就是阻塞性,肺不张,胸水,胸廓病变等限制肺 的扩张就就是限制性.支气管舒张试验:用舒喘灵等药舒张 支气管前后,比较肺功能是否改善,若有改善为阳性,说明气流 受限是可逆的,反之为阴性,说明气流受限是不可逆的.意义: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肋间内肌
吸气肌 膈肌 腹直肌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
呼气肌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 大气与肺泡之间 的压力差
原动力: 呼吸运动
呼 收 缩 扩 张
吸 胸
肌 舒 张 廓 缩 小
肺
扩 张
脏
缩 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 气 呼 气
呼吸运动 肺内压 胸廓运动
深呼吸
1.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肋骨,深吸气,再 深呼气,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 2.用手按住胸骨部位,深吸气,再深呼 气, 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
用力肺活量(FVC) 用力呼气量(FEV):FEVt/FVC% 1s用力呼气量: FEVt/FVC%≌80%
2. 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2)最大通气量:每分钟尽力、快速吸入或呼出的 气量=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率(次/分) 意义: 反应呼吸机能的最大潜力和 所能耐受的体力强度
第五篇 呼 吸 (Respiration)
讲授内容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 呼吸运动的调节
引言(Introduction)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中O2和CO2分压
的相对稳定
呼吸全过程
肺通气 O2 CO2 肺 换 气 组 织 换 气 细胞内 氧化代谢
腹式 呼吸肌 膈肌
胸式 肋间外肌
混合式 膈肌、肋间外肌
2.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1)周期性变化
直接 动力
肺内压(mmHg)
吸气
呼气
(2)变化程度
平静:吸气浅慢,呼吸道通畅,肺内压变化小 用力:吸气深快,呼吸道不通畅,肺内压变化大
(3)意义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人工呼吸:通过提供高于肺内压的正压气流,建立 人工通气
安, 明显缺氧, 疑口底组织水肿、绷带包扎过紧影响通气, 急剪开包扎绷带, 症状
仍无好转, 再行气管内插管, 但因插管困难, 患者死亡。
全麻手术拔管后维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老年人、婴幼儿、肥胖者, 因呼吸储备能力较差,.拔管指征, 必须在呼吸交换量已完全恢复正常, 咳嗽、吞咽 反射健全以后方可拔管。颌面部、口腔、鼻腔手术后容易发生张口困难, 应待患 者完全清醒、肌力恢复正常后再慎重拔管, 并同时备好气管切开器械; 颈部手术 若有喉返神经损伤或气管塌陷可能者, 应先置入喉镜, 在明视下将导管退至声门 下,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再插入;
肺wenku.baidu.com张状态
②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
a 胸膜腔内压形成(一腔二力)
一腔:有一个密闭的胸膜腔,腔内有些浆液起润滑
壁层和脏层胸膜并使之紧贴在一起的作用。 二力: 肺内压→肺泡扩张 肺弹性回缩力→肺泡缩小 方向相反
胸内压 = 肺内压 +(—肺回缩力)
吸气、呼气末:肺内 压 =大气压 若以大气压(760 mmHg)=0 胸内压=-肺回缩力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气胸(胸膜破裂)→肺萎缩→肺通气
诊疗计划:1.吸氧,卧床,制动 2.必要时胸腔穿刺测压及闭式引流
小儿呼吸频率较快的原因,是由于小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
盛,需氧量相对较多。从小儿呼吸机能特点来看,呼吸效率 较差,肺泡内气体交换不够充分,即从空气中吸取氧的能力 及呼出二氧化碳的能力较低。这两方面就形成了很大的矛盾, 必然导致血中氧气缺少和二氧化碳蓄积过多,于是,通过化
1.呼吸运动 :呼吸肌舒缩引起胸廓缩扩 肋间外肌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1)呼吸肌
吸气肌 膈肌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
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
辅助吸气肌
呼气肌
肺通气 腹直肌 原动力
(2) 呼吸的类型
平静呼吸 吸气 吸气肌收缩(主动) 呼气 吸气肌舒张(被动) 用力呼吸 辅助吸气肌也收缩(主动) 呼气肌收缩(主动)
应尽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以改善局部组织的渗透性、预防水肿。及时监
测。
风心病合并混合型通气障碍
患者男 , 58 岁。患者反复咳嗽、憋喘8~9 年 , 冬季发作 , 每年持续 2~3个月。19 年前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 瓣闭式扩张术 , 术后症状消失 , 心功能恢复 Ⅰ级 , 14 年前 再次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 , 休息后可缓解 , 此后症状逐渐加 重 , 下肢浮肿、食欲不振 , 当地医院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效 果不佳 , 故来我院就诊拟行二次手术。视诊见口唇轻度紫 绀 , 双侧颈静脉怒张 , 心前区饱满 , 呼吸较急促 , 桶状胸 , 一般情况欠佳 , 呈慢性病容。入院后予以强心、利尿、抗感 染治疗 , 重点加强肺功能的训练 , 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 , 术后 12d痊愈出院。 有效咳嗽训练:鼓励深呼吸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掌握缩唇呼吸法 , 加强腹式呼吸功 能训练。
3.胸廓运动
胸廓主动扩大缩小
特点
肺脏被动扩大缩小
4. 胸膜腔内压
(1)测量
直接测量 肋间外肌 间接测量 (2)负压 平静吸气末:-10~-5mmHg 脏层胸膜 平静呼气末:-5~-3mmHg
肺组织 肋间肌 肋骨
壁层胸膜 胸膜腔
肺组织
① 负压原因
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
单方受压
出生后肺充气
胸廓生长速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