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MR表现

合集下载

各个组织的MRI特点

各个组织的MRI特点

●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故在T1WI和T2WI图象上均是高信号,即白色。

骨髓内因有较多的脂肪,在MR上亦是高信号,故MR对脊髓疾病特别敏感,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的T1较长,T2较短,故在T1WI和T2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色或灰黑色)。

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

●骨骼、钙化骨骼和钙化内含大量钙质,水分含量少,故其T1值很长,T2值很短。

故无论T1WI和T2WI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软骨软骨组织分为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的信号强度比骨髓和钙化略高,但仍呈低信号;透明软骨的T1和T2较长,故在T1WI 图象上呈较低信号,在T2WI上呈中等灰色信号。

●气体气体的T1值很长,T2值很短,故在两者图象上均呈低信号。

●水分水的T1值较长,T2值明显延长,故在T1WI图象上呈较低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强,呈鲜明的高信号。

●血流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在各种成像上均呈低或无信号。

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湍流、漩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均匀。

T1WI:T1 weighted imaging T1加权像T2WI:T2 weighted imaging T2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特性进行成像的。

DWI使MRI对人体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的微观世界,反映着人体组织的微观几何结构以及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运等变化。

目前常规采用的成像技术是在SE序列中180°脉冲两侧对称地各施加一个长度、幅度和位置均相同的对弥散敏感的梯度脉冲,当质子沿梯度场进行弥散运动时,其自旋频率将发生改变,结果在回波时间内相位分散不能完全重聚,进而导致信号下降。

用相同的成像参数两次成像,分别使用和不用对弥散敏感的梯度脉冲,两次相减就剩下做弥散运动的质子在梯度脉冲方向上引起的信号下降的成分,即由于组织间的弥散系数不同而形成的图像,故称DWI。

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了解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不仅仅是MR诊断的基础,同样也是我们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一个技术员不懂得正常,怎能看出异常所在;看不出异常,就不知道所扫描的区域该不该增强,或是选用何种最佳序列去区分病变,最终导致让病人来回几趟,或是找一个“拐杖”、让医生坐在身边把关,才获得一个较为满意的诊断报告。

因此,有必要将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作一简要概述。

一、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脊柱和脊髓MR诊断

脊柱和脊髓MR诊断
脊柱和脊髓MR诊断
• 椎体由外层的骨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组成 • 髓质由骨小梁和骨髓组成 • 骨髓有2种: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富含细胞)
及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脂肪)
• 2岁以下为红骨髓,可明显强化 • 2-7岁骨髓仍可强化,但逐渐减弱 • 7岁至青春期红骨髓向黄骨髓转变,T1WI开始
出现高信号,但信号常不均匀
• 神经源性肿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但以 颈段及上胸段最多
神经源性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表现为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脊随受压向健侧移位等
• 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以沿椎间孔生长呈 “哑铃形”,易囊变,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
• 75%呈T1WI等信号,25%呈稍高信号。95%呈 T2WI高信号
• 增强扫描呈明显异常对比增强,肿瘤也可因囊 变而呈环状异常对比增强
出血处于不同时期而表现为多种不同的 混杂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表现为病变 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
M/38
脊柱结核
• 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灶的血源性播散,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也可见 于青壮年和老年人
• 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见,其次为胸椎、胸 腰段、腰骶段和颈椎
脊柱结核
终丝脂肪
脊髓髓内及髓外脂肪瘤
M/5 皮样囊肿
• 单纯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和脑脊液
• 脊髓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脑脊液 和神经组织
•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膨出物为脊膜、脑 脊液、神经组织和脂肪
单纯脊膜膨出,脊髓位置形态正常(箭头)
腰骶部脊柱裂、脊髓脊膜膨 出,脊髓低位栓系(箭头)
脊髓纵裂
两个半个脊髓分别位于独 立的两个硬膜囊内,中间 由骨性隔刺分隔。背侧皮 下见通道通向皮肤,皮肤 表面有毛发,形成皮毛窦

脊柱骨髓正常变异PPT课件

脊柱骨髓正常变异PPT课件
3
1、正常脊柱骨髓 MR信号
? 脊柱骨髓信号决定因素: 造血细胞与脂肪细胞比例
4
T1加权
T2加权
增强扫描
2、正常脊柱骨髓信号生理变化
? 年龄变化: T1 加权像信号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高。
? 脊柱骨髓信号不均匀性: 椎体前部低信号
5
椎体静脉周围高信号
男性 44岁 正常骨髓
6
T1加权
T2加权
女性 73 乳腺癌
? 影像学表现: 所有序列均为低信号,位于椎体边缘
17
T1加权脂肪抑制源自CT轴位非典型内生骨疣
T1加权
脂肪抑制
18
CT轴位
椎体转移瘤
T1加权
T2加权
19
脂肪抑制
5、良性脊索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几乎均位于中轴骨。 好发于骶尾椎、颈椎上段和颅底蝶枕骨部位 颈椎、胸椎和腰椎共占 10%。 可有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包快 MRI:长T1、长T2、边界清晰,可见强化 20
T1加权
T2加权
X线平片
13
标本
男性 69岁 不典型血管瘤
T1平扫
T1强化
14
CT轴位
3、红髓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 影像学表现: MRI :长 T1、等 T2、
? 临床表现: 再障后造血细胞增生、使用造血生长因子的病
15

男 70岁 肺癌 红骨髓小结节
16
T1加权
脂肪抑制
4、椎骨内生骨疣:致密骨岛
?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疼痛
男 45岁 良性脊索细胞瘤
T1加权
21
T2加权
增强扫描
三、正常脊柱骨髓弥漫性变异
? 1、弥散性造血骨髓增生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结构等特征
诊断判断:根据 影像特征判断骨
髓病变类型
04
诊断报告:撰写 诊断报告,提供 诊断意见和建议
诊断标准
骨髓信号强 度:正常骨 髓信号强度 与年龄、性 别、部位等 因素有关
骨髓形态: 正常骨髓形 态包括骨髓 腔、骨髓脂 肪、骨髓血 管等
骨髓病变: 骨髓病变包 括骨髓水肿、 骨髓纤维化、 骨髓瘤等
症,信号增强
03
骨髓瘤:骨髓内出现肿
瘤,信号异常
02
骨髓纤维化:骨髓内纤
维组织增多,信号减弱
01
骨髓水肿:骨髓内液体
增多,信号增强
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骨髓炎:骨髓信号异常,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骨髓瘤:骨髓信号异常,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信号异常,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
研究骨髓移植:如骨髓 移植后骨髓重建等
教学应用价值
直观展示骨髓结构:通过磁共振影像,学生可以清晰 地看到骨髓的形态和结构。
帮助理解疾病病理:通过观察磁共振影像,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骨髓疾病的病理机制。
提高诊断准确性:磁共振影像在骨髓疾病的诊断中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诊断水平。
培养临床思维:通过分析磁共振影像,学生可以培养 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骨髓磁共振影像基础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 骨髓磁共振影像诊断 骨髓磁共振影像应用
骨髓磁共振影像基 础
骨髓磁共振原理
01
利用磁共振现象, 通过磁场和射频 脉冲对人体组织
进行成像

急性单纯骨髓挫伤的MRI表现特点

急性单纯骨髓挫伤的MRI表现特点

Ap r a h t h RIFe t r s0 eAc t i l n a r w n u i n p o c o t eM a u e ft u eS mp eBo e M r o Co tso h
J N a-i, H N i —hn Y N ig D a - ig T N eze , E G S i a , I O Migl n I G D i n Z A G La sa , A G Qn , U T or n , A G Y —hn P N h- o XA n -ag A b n u h i
蒋代彬 , 张连 山 , 杨 清 , 杜涛 明 , 唐烨 真 , 彭施 皓 , 肖明 亮
( 县人 民 医 院 MR 室 , I 州 达 I 四J I达 6 50 ) 3 0 0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急性 单 纯 骨髓 挫 伤 的 MR 表 现 特 点 。 方 法 对 x线 平 片 及 多 层 螺 旋 C I T检 查 均 未 见 异 常 的 6 3例 骨 髓 挫 伤 的 MR 表 现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总 结 其 表 现 特 点 。结 果 本 组 MR 检 查 6 I 并 I 3例 中 , 关 节 3 膝 5例 , 柱 2 脊 8例 ; M I 现 为 其 R 表
( eat etfMR , ainP ols o i l D zo , i un65 0 C ia Dp r n o 1 D x e e s t , ah u Sc a 3 0 ,hn ) m a p 'H p a h
Ab ta t sr c :Ob e t eT p ra hteMRIfaue ftea uesmpema o o tso .M eh d ma e fc nuino o e jci oa po c h v e trso c t i l r w c nuin h t o sMR i g so o tso fb n

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线圈】 • 颈椎专用线圈 •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12 • 头颈联合线圈 【体位】 • 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颈椎常用检查序列
【扫描方位】 • 矢状面T1WI、T2WI • 横断面T2WI •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外伤者观察有无
环枢椎半脱位,观察两侧脊神经根及臂丛 • 矢状面脂肪抑制(fsT2WI或STIR)——观察有
椎间盘突出
• 椎间盘突出(herniation)非特异性的诊断名称 • 椎间盘膨出(annular bulge)是指椎间盘组织向
周边广泛鼓出并超越了相应椎体的边缘。 • 椎间盘凸起(protrusion)
指髓核进入外纤维环,造成局部 纤维环突出椎体边缘,但外纤维 环和后纵韧带保持完整。
• 椎间盘脱出(extrusion)为髓核突破外纤维环和 后纵韧带进行入硬膜外间隙。
椎间盘变性
• MR上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T2WI上 椎间盘呈中低信号,失去正常夹层样结构。
软骨终板退变MR表现
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髓表现按Modic法分三型
T1WI ModicⅠ型 低信号 ModicⅡ型 高信号
ModicⅢ型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病理基础
病变区血管 组织增生 骨髓脂肪
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
•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减少心脏大血 管搏动伪影
TR(ms)
TE(ms) ETL NEX 层厚
T1WI 300-600
<20
<4 2
3
T2WI 2500-4000 90-110
7-16 2-4 3
腰椎的MRI检查
【线圈】 •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456 【体位】 • 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腰骶椎在同一矢状面上 • 有宫内节育器的,应先取出节育器;若伪影小,可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

1.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T1短的组织主要为脂肪,脂肪和水同样还大量的氢原子,质子密度高,但脂肪分子较大,其中的质子周围有炭、氧等原子,能量传递快,T1值就短,同样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的水其T1值也短。

脂肪的T2值中等。

正常人体脾脏,肝脏,肌肉等组织的T2值较短,他们在T2权像上信号相对较低。

在组织发生炎症,坏死,囊变等情况时T2值一般会延长。

肿瘤T2值较长,但一些含水分较少或纤维化明显的肿瘤T2值并不长,如肺癌,胰腺癌,成骨性肿瘤。

1.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1.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知识文章】标题: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导语: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强磁场和电磁波产生的共振信号,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在临床上,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位的诊疗中。

本文将从头到尾逐个介绍磁共振扫描中各部位的基本序列,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应用于实际诊疗中。

1. 大脑(Brain)1.1 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加权像是一种用于显示解剖结构的基本序列。

在T1加权像中,脑脊液呈黑色,脑灰质呈深灰色,脑白质呈浅灰色,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脑的解剖结构。

1.2 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加权像则重点显示组织的水分含量,对于检测异常信号(例如水肿)非常敏感。

在T2加权像中,脑脊液呈白色,脑灰质呈中灰色,脑白质呈深灰色。

T2加权像能够更好地反映脑部异常情况。

2. 胸部(Chest)2.1 胸腔(Thorax)在胸腔的磁共振扫描中,常用的基本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通过这些序列,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胸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

2.2 心脏(Heart)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异常,我们采用特殊的心脏序列。

其中,心脏T1加权像能够提供心脏的解剖结构,而心脏功能扫描则可以评估心脏腔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 腹部(Abdomen)3.1 肝脏(Liver)肝脏磁共振扫描的基本序列主要有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借助这些序列,我们能够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等,并对肝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3.2 胰腺(Pancreas)胰腺磁共振扫描通常采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这些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解剖结构,评估胰腺的血供情况以及检测胰腺疾病。

4. 骨骼(Skeletal)4.1 骨髓(Bone Marrow)骨髓的磁共振扫描常采用T1加权像和STIR序列。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

1.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T1短的组织主要为脂肪,脂肪和水同样还大量的氢原子,质子密度高,但脂肪分子较大,其中的质子周围有炭、氧等原子,能量传递快,T1值就短,同样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的水其T1值也短。

脂肪的T2值中等。

正常人体脾脏,肝脏,肌肉等组织的T2值较短,他们在T2权像上信号相对较低。

在组织发生炎症,坏死,囊变等情况时T2值一般会延长。

肿瘤T2值较长,但一些含水分较少或纤维化明显的肿瘤T2值并不长,如肺癌,胰腺癌,成骨性肿瘤。

1.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1.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椎体转移瘤--横断面T1WI增强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横断T1WI
淋巴瘤
MRI表现:浸润性生长,推移或包绕脊髓。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多为均匀信号, T1WI肿块信号低于脂肪,高于肌肉,与脊髓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 矢状位多呈长棱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椎旁包块。椎体或 附件可有弥漫性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MR信号

MR信号

MR信号脂肪、骨髓不论在T1WI、T2WI和PDWI(质子加权像)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肌肉、肌腱、韧带:肌肉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质子密度低于肌肉,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该组织也有长T1和短T2,其MR信号为等信号或较低的信号。

骨骼、钙化: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软骨:在T1、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不高,呈中低信号气体:在T1WI图像上呈较低信号,T2WI图像上信号明显增加,呈鲜明的高信号为其特征。

血流: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在各种成像上均低(无)信号血管影;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湍流、旋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均匀。

淋巴结:淋巴结组织的质子密度较高,且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点。

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高,信号强度也高。

但在T1WI时,因其长T1特点,使其信号强度不高,呈中等信号;而在T2WI上,因其T2不长,使信号强度增加也不多,也呈中等信号。

水肿:无论何种类型水肿,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内的含水量增加,均使T1值和T2值延长,Pd值降低,故在T1WI和PDWI图像上水肿区呈较低信号,而在T2WI图像上则呈明显的高信号,对比鲜明。

下面就脑水肿的3种类型,即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素水肿及间质性水肿分述如下。

(1)血管源性水肿:最常见于脑水肿,是由血脑屏障破坏所致,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这是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

血管源性水肿主要发生在脑白质中,结构致密的脑灰质通常不易受影响,典型的血管源性水肿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之中,常见于肿瘤、出血、炎症、以及脑外伤等脑部疾患中。

它是以结合水增多为主,自由水增加为辅,早期只在T2加权像上显示,CT通常无明显异常。

血管源性水肿的较早显示,往往提示存在一个较早期或较局限的脑部疾患,这种病变和肿瘤鉴别需采用长TE序列,使TR延长,水肿信号增强,而肿瘤信号基本不增加,必要时进行Gd-DTPA增强扫描。

腰椎骨髓逆转换的MR表现及相关常见病因分析

腰椎骨髓逆转换的MR表现及相关常见病因分析

第15卷第1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V ol.15 No.1 2006年2月1004-41402006李骥1 2. 唐山市妇幼医院,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腰椎骨髓逆转换MR表现及其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实验室及影像资料多发骨髓瘤2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例于T2WI呈均匀一致高信号9例于T1WI表现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高信号其中3例附件受累1例硬膜外形成肿块恶性肿瘤化疗后腰椎等疾病均可发生骨髓逆转换诊断需结合临床关键词R 739.93 R 814.42 文献标识码: BMR Manifestation of Lumbar Myeloid Inverse Conversionand Analysis Common PathogenyZHONG Hong-bo1, LI Xiao-yang1, LI Ji1, LI Guang-min2(1.CT Department, Tangshan peoples hospital,Hebei Tangshan 063001,China;2.CT Department,Tangshan womenfolk and infant hospital, Hebei Tangshan 063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MR manifestation of lumbar myeloid inverse conversion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mmon pathogeny. Methods: To collect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image data of 14 patients which MR manifest lumbar myeloid inverse conversion in our hospital ,among them 6cases of metastatic tumor,2cases of multipl myeloma, 1 cases of myelofibrosis, 5cases of tumor after chemotherapy. Results: 5 cases’ lumbar MR manifest uniformity hypo-signal in T1WI, uniformity hypo-signal in T2WI. 9 cases’ lumbar MR manifest multiple patchy and mottling hypo-signal under equi-signal background in T1WI, and isparate numerus hypo-signal under equi-signal background in T2WI ,among them 3cases involved in lumbar accompaniment,2cases emerged tumeur in the side of the lumbar and in epidural space respective. Conclusion: Lumbar myeloid inverse conversion generated in the patients of metastatic tumor, multiple myeloma , myelofibrosis and tumor after chemo-therapy ,which MR manifestation is less of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 definitely diagnoses required to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clinic ,laboratory and examination.Key Words: MRI; lumbar; myeloid inverse conversion; metastasis; multiple myeloma;myelofibrosis; chemo-therapy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称红骨髓红骨髓承担着造血功能红骨髓的造血功能就无法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12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15卷发生逆转换慢性贫血转移瘤及恶性肿瘤化疗后等其病理表现为骨髓充血1 材料与方法 使用宁波鑫高益有限公司2003生产的0.35T永磁型MR扫描仪选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E256搜集唐山人民医院行腰椎MR检查并出现骨髓逆转换征象住院患者14名的临床女性6例平均52岁病初为局部间歇性腰背疼痛多发骨髓瘤2例病理骨折高钙血症及肾功能损害骨髓纤维化1例肝脾肿大尤为突出体征外 2 结 果 14例出现骨髓逆转换征象患者腰椎MR片表现为腰椎椎体和椎间隙正常累及椎管致椎管狭窄1例于T2WI信号升高结节状低信号图2 椎体转移灶T2WI呈高信号影于T2WI信号升高1期钟洪波,李晓阳,等:腰椎骨髓逆转换的MR表现及相关常见病因分析 13 T1WI低信号背景下及T2WI高信号背景下出现多发结节状更低或更高信号小颗粒状混杂信号3 讨 论 多发骨髓瘤骨髓逆转换的MR表现主要取决于由黄骨髓逆转换而来的红骨髓的数量于T1加权像表现为不规则形或散在分布斑片状红骨髓再生造血岛甚至更低骨髓逆转换区呈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不尽相同则信号较强紧密结合临床也非常关键但少数患者原发病灶始终不明1) 椎体转移灶于T 1WI大多呈低信号影图2附件往往受累及转移灶大多具有跳跃性肿块大部分呈等信号或混杂信号附件或硬膜外转移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骨髓逆转换表现为椎体均匀弥漫分布的长T 1信号影图4于T2WI若呈散在不均匀分布小片状或不规则状高信号改变恶性肿瘤化疗后最具鉴别诊断意义的就是临床病史及治疗过程而且附件较少受累而椎旁肿块3以上患者出现椎体楔形改变椎旁椎管内没有异常改变骨髓纤维化胶原纤维沉积伴有肝脾等器官髓外造血特征的综合征当骨髓发生逆转换时T1WI仍呈低信号影像表现与上述疾病鉴别有时存在一定困难大多在50患者可有乏力体重减轻及脾大引起的上腹胀闷感发热3患者总之转移瘤及恶性肿瘤化疗后均可引起骨髓逆转换形态和在骨内的分布情况诊断需紧密结合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应制作者(版权所有):《 》编辑部, 14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15卷注意上述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1] 江浩.骨与关节MR诊断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 张雪林.磁共振影像诊断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3] 高元桂.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4] 齐荣秀MRI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钟洪波(1972-), 男,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本科诊断技术全面************ [简讯] 2006年台湾海峡通道工程预研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06年台湾海峡通道工程预研座谈会在2月26日于北京召开交通部水运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苏国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履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金盛体改会管理所区域城镇发展中心孔凯旋 会上尤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金盛提出参考为修建台湾海峡通道提供一可能的方案台湾海峡通道两岸的端点建设引桥中间连接很多节圆桶体式浮在海峡中浮动通道1)圆桶体式浮动通道外部的下侧分别设计平衡重稳定性如同不倒翁为了浮动通道的平衡车辆的来往流量自然保持稳定平衡浮动通道不受台风与大波浪的影响因为是圆桶体不会沉没圆桶体式浮动通道的各节连接工程参考在我国海军工程项目中及其环境安全保障措施用海底地震台网检测台湾海峡的地震危险性和大断裂的活动性在实施三峡水利工程之前就进行模拟实验并且相应地筹划拍摄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和运营的科教片。

正常人体MRI表现

正常人体MRI表现
后期,纤维组织增生修复,水肿消退, 呈长T1短T2,在T1和T2像为低信号。
肿瘤MR信号特征与肿瘤类型有关
含脂类肿瘤(脂肪瘤、胆脂瘤、畸胎瘤等) 有短T1 、长T2信号,T1像稍高信号,T2像呈高信号 钙化和骨化性肿瘤 呈长T1 、短T2信号,T1和T2像为低信号
含磁性物质肿瘤(黑色素瘤)
呈短T1、短T2信号, T1像为稍高信号,T2像为低信号 其他肿瘤 呈长T1 、长T2信号,T1像为低信号,T2像呈稍高信号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 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肌肉 长T1 、短T2 ,呈中等信号(黑灰或灰色)。
骨骼、钙化 含水量少,故T1长、T2短、Pd低, 呈无(低)信号(黑色)。
软骨 纤维软骨的信号比骨骼和钙化略强,仍为 低信号(黑灰)。透明软骨T1和T2较长、Pd高,T1像呈 较低信号,T2、Pd像呈中等灰色信号。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气体 T1长,T2短和Pd很少,呈较低信号。 水 T1较长和T2明显延长, T1像呈较低信号, T2像呈高信号。 血流 由于“流空效应”为低(无)信号,俣流速 慢或不规则血流,血管内信号增加不均匀。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组织脂Fra bibliotek、骨髓 肌肉 肌腱
骨骼、钙化 纤维软骨 透明软骨 气体 水 血流
Hb:血红蛋白
增强MR扫描
发现病变 用于鉴别平扫时等信号、细小、未确定病变。
病变定位 判断病变起源,伸延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
病变定性 病变内部结构、边缘和血供情况,肿瘤与非 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鉴别,为确定病理性质提供信息。
病变与水肿鉴别 病变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可与无强化 的水肿鉴别。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点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点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点1.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1.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1.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质子密度低于肌肉,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该组织也有长T1和短T2,其MR信号为等信号或较低的信号。

1.3骨骼、钙化:骨骼和钙化内含大量钙质,水分含量甚少、氢质子很少,根据信号强度公式,在N(H)值趋向于0时,I值主要按N(H)值的变化而改变,而较少受到TR、TE、T1、T2的影响,故其T1值很长、T2值很短、Pd很低,所以无论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脊椎压缩骨折mr 愈合标准

脊椎压缩骨折mr 愈合标准

脊椎压缩骨折mr 愈合标准脊椎压缩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使用核磁共振(MR)技术可以无创地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有关愈合过程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的重要信息。

下面是脊椎压缩骨折MR愈合的标准:1.骨折线的消失:在MR图像上,正常的脊椎骨皮质表现为连续、光滑的线。

在压缩性骨折中,这条线会出现断裂或模糊。

当骨折线消失,说明骨折已经愈合。

2.骨皮质连续性的恢复:压缩性骨折后,由于骨头压缩,骨皮质可能会出现断裂或不连续。

当MR图像上显示骨皮质连续,没有中断或模糊,说明骨折已经愈合。

3.骨髓信号的恢复:在压缩性骨折中,骨髓可能会受到损伤,表现为MR图像上的异常信号。

当MR图像上显示骨髓信号恢复正常,说明骨折已经愈合。

4.椎体形状的恢复:压缩性骨折后,椎体会出现变形。

当MR图像上显示椎体形状恢复正常,说明骨折已经愈合。

5.硬膜囊完整性的恢复:硬膜囊是包裹脊髓和神经根的囊状结构,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硬膜囊受损。

当MR图像上显示硬膜囊完整性恢复,说明骨折已经愈合。

6.神经功能无损害: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影响神经功能。

如果经过MR检查,没有发现神经功能受损的迹象,说明骨折已经愈合。

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骨折类型都有所不同。

在评估脊椎压缩骨折的MR愈合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标准,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此外,MR检查不仅可以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还可以提供关于脊髓和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信息。

因此,对于脊椎压缩骨折的患者,MR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和评估工具。

总之,脊椎压缩骨折的MR愈合标准包括骨折线的消失、骨皮质连续性的恢复、骨髓信号的恢复、椎体形状的恢复、硬膜囊完整性的恢复以及神经功能无损害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并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骨髓转换及骨髓病变MR-强永乾

骨髓转换及骨髓病变MR-强永乾
高信号,多见于40岁以后;
骨盆骨髓信号
I型
II型
Ricci C,etal. Radiology,1990.
15岁
25岁
40岁
60岁
外周骨髓转化
(肱骨+股骨)
肱骨骨髓信号
生后3个月开始红骨髓转换黄骨髓,顺序如下: • 近侧骨骺-骨干-远侧干骺端-近侧干骺端; • 近端骨骺和骨干---6岁前完成; • 近侧干骺端6-10岁红黄骨髓混杂不均匀中等信号; • 15岁后除近侧干骺端存在红骨髓外,其他部位均转换完成; • 成人1/3近侧骨端完全由黄骨髓构成;
11岁
42岁
70岁
脊椎骨髓信号
• I型:均匀低信号,椎体中央带状高信号,20岁以前; • II型:局灶周边型,终板及椎角高信号; • IIIa型:模糊弥漫点状不均匀型,弥漫点片状高信号,40岁
以后; • IIIb型:清晰弥漫片状不均匀型,40岁以后;
Ricci C,etal. Radiology,1990.
股骨骨髓转化
6岁
20岁
40岁
60岁
小结
• MR是目前唯一能区别红骨髓和黄骨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骨髓转换与年龄有关系,不同年龄红黄骨髓分布存在差异; • 红骨髓转变为黄骨髓从外周向中轴骨对称性转换; • 认识骨髓信号特点及随年龄转换的规律是识别病变的基础;
骨髓病变MR
骨髓逆转换
骨髓逆转换(黄骨髓-红骨髓)
女,21岁,贫血
35岁,男性,地中海贫血,骨髓逆转换
Laurie A,etal.AJNR Am J Neuroradiol 23:248–254,2002
骨髓浸润
51岁,女性,乳腺癌骨转移瘤
50岁,男,肺癌骨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T1信号更低。 此后随着骨髓再生,T1信号升高,STIR信
号减低,此阶段与正常骨髓像类似‘
编辑ppt
27
化 疗 前
化 疗 后
编辑ppt
28
后期,骨髓不
同程度a取代, T1上为高低相 间的混杂信号。
编辑ppt
29
多发性骨髓瘤
中轴骨MR信号表现: ①骨髓信号正常:少量散在浸润 ②骨髓弥漫性浸润:大量异常细胞广泛侵犯 ③骨髓灶性浸润:瘤细胞相互聚集形成结节 ④灶性+弥漫性:骨髓广泛浸润基础上局部聚集 ⑤“盐-椒状浸润”:正常脂肪细胞、弥漫性瘤细胞及部
①Ⅰ型:均一低信 号,但于椎体静脉 上、下方可见线状 高信号,多见于20 岁以下的青年人
编辑ppt
8
②Ⅱ型:椎体周边邻近终板及边 角处带状或三角状高信号
编辑ppt
9
③Ⅲa:椎体呈模 糊的弥漫性点状 高信号
Ⅲb:椎体呈边 缘清楚的弥漫性 斑片状高信号
编辑ppt
10
骨盆(除髋臼外)T1WI信号: 1岁以内为均匀性低至中等信号(高于肌肉 但低于皮下脂肪) 2-10岁时髋臼和髂前上棘处开始出现高信号, 但其余位置呈中等信号 之后随年龄增长信号进一步升高并出现更 多更明显片状高信号,使骨盆总体信号分 布不均。
编辑ppt
17
编辑ppt
18
8岁
11岁
34岁
编辑ppt
19
骨髓逆转换
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的成血量超 过现有红骨髓造血能力时,黄骨髓即 向红骨髓逆转。其过程与生理性转换 相反,由中轴骨向外周骨逆转。
编辑ppt
20
骨髓常见病变MR表现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肿瘤化疗后 贫血
编辑ppt
21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主要侵犯红骨髓。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中轴骨 及肱骨、股骨近端是其异常表现最为显著的部分—— T1WI均匀的,对称性的广泛弥漫性低信号(椎体信号等 于或低于椎间盘;骨盆,胸骨及肱骨、股骨近端信号低于 邻近脂肪,可接近于肌肉)
长骨骨干也可表现不同程度T1WI低信号(往往从干骺端 开始再累及骨干)。
编辑ppt
14
编辑ppt
15
均匀黄骨髓型
地图型
编辑ppt
16
股骨黄骨髓转换: 骨骺和大转子(出生后约6-12月) 骨干 远侧干骺端 近端干骺端(散在高信 号)。
10岁时骨干的骨髓转换基本完成;远侧干骺 端10-20岁T1WI信号升高较明显;20岁以后 整个股骨的骨髓转换基本完成,除近侧干 骺端可残留红骨髓而表现为T1WI中高信号 外,其余区域均为高信号。
髋臼区在2岁以后均显示局部T1高信号而不 随年龄变化
编辑ppt
11
Ⅰ型:髋臼部小片状高信号
Ⅱ型:I型基础上,在 髂骨及骶髂关节处还有 高信号
随年龄增长,I型逐渐减少(多见于30岁以下)而II型 逐渐增多(最多见于40岁以上)
编辑ppt
12
外周骨的MR信号特点
肱骨的骨髓转换中,肱骨内的黄骨髓在 近侧骨骺最先出现(约出生后3月),以 后再骨干,继而在远侧干骺端,最后在 近侧干骺端出现。
分红骨髓混合,也被称为“斑驳状”骨髓浸润
编辑ppt
30
弥漫性+ 灶性浸 润:T1 低信号 背景里 可见数 个结节 状更低 信号
编辑ppt
31
“盐-椒状”浸润
编辑ppt
32
编辑ppt
33
淋巴瘤
NHL通过血行可较早发生骨髓浸润,HL则 在晚期引起骨髓浸润;
NHL发生骨髓浸润的机会高于HL; 低度恶NHL多呈弥漫性浸润;HL和中、高
编辑ppt
13
近端骨骺和骨干在6岁前基本转换完成;近 侧干骺端直至6-10岁才表现为红、黄骨髓混 合的T1WI上不均匀中等信号,15岁后,除 大多数近侧干骺端还存在红骨髓呈中高信 号外,其他部位已完成转换表现为高信号。
成人中约1/3近端干骺端完全由黄骨髓构成。
STIR序列上,近端干骺端表现为中等信号, 骨干和骨骺呈低信号。
度恶性NHL往往在远离髂嵴处形成灶性异 常,不易被活检发现
编辑ppt
34
70岁,恶性淋巴瘤
编辑ppt
35
编辑ppt
36
16岁,Burkitt淋巴瘤
编辑ppt
37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要病理变化是红骨髓总量减少,组织学 改变表现为各部位的骨髓增生减低并以脂 肪组织代替
急性再障多为全身各处的骨骼受累;慢性 再障骨骼受累呈“向心性”渐进性发展 (髂骨→脊柱→胸骨)
27岁
5
脊柱是成人红骨髓分布最多的部位之一, 因此T1WI上椎体信号要比外周骨低。
T1WI的总体信号特点: ①椎体总体信号强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②椎体的局部信号具有不均匀性和局灶性升 高的特点。
编辑ppt
6
7
25


42 岁
编辑ppt
66 岁
7
Ricci用三型四分法 将椎体信号特点与 年龄的相关性做了 归纳:
骨髓MR表现
编辑ppt
1
正常骨髓MR表现
正常骨髓三种主要成分:骨髓组织、脂肪细胞和其支持结 构骨小梁。 骨髓组织和脂肪细胞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和人体 对供血的需求不断变化。
红骨髓:约40%的水、40%的脂肪及20%的蛋白质构成,并 富含树枝状静脉窦系统血管网
黄骨髓:约15%的水、80%的脂肪和5%的蛋白质,其中有 分支稀少的毛细管状薄壁小静脉血管网。
STIR序列较为敏感:骨髓浸润在此序列上 一般呈明显高信号(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
由于白血病细胞含水量一般高于正常红骨 髓的含水量,因此10岁以下患儿脊柱弥漫 性浸润在STIR序列上高于同龄正常人,一 般肉眼可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编辑ppt
26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
以T1WI图像最为重要: 化疗后一周,骨髓充血水肿和纤维蛋白沉
编辑ppt
2
红骨髓及黄骨髓的分布随年龄性别的不同 而不同,由婴儿至成人进行着生理转换:
全红骨髓(胎儿期)
从外周骨向中轴骨以 大致对称的形式向黄 骨髓转换
成人型骨髓(约25岁)
编辑ppt
3
成人型骨髓分布
编辑ppt
4
中轴骨的MR信号特点
颅骨的转化发生较早,一 般20岁前即可完成
3月
10岁
编辑ppt
大部分患者股骨头和大转子一般不受累。
编辑ppt
22
10岁以下患儿T1WI上椎体弥漫性低信号与 同龄正常儿童红骨髓信号强度相仿,一般 较难辨别。
但长骨已有较多黄骨髓,外周骨的异常低 信号在T1WI容易辨别。
编辑ppt
23
11岁,ALL
成人,ANLL
编辑ppt
24
31岁,ALL
编辑ppt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