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概论

合集下载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

地貌知识点大纲总结一、地貌的基本概念1.1 地貌的定义1.2 地貌的形成原因1.3 地貌与地形的关系1.4 地貌对人类的影响二、地貌的分类2.1 按形状分类2.1.1 山地地貌2.1.2 平原地貌2.1.3 高原地貌2.1.4 盆地地貌2.2 按成因分类2.2.1 构造地貌2.2.2 流水侵蚀地貌2.2.3 冰川地貌2.2.4 风蚀地貌2.2.5 古地貌2.3 按地貌发育时期分类2.3.1 消耗地貌2.3.2 积累地貌三、地貌的主要特征3.1 陆地地貌3.1.1 山地地貌的特征3.1.2 平原地貌的特征3.1.3 高原地貌的特征 3.1.4 盆地地貌的特征 3.2 海洋地貌3.2.1 海底地貌的特征3.2.2 海岸地貌的特征四、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1 地质作用4.1.1 地震4.1.2 火山4.1.3 构造运动4.2 大气作用4.2.1 气候4.2.2 风蚀4.3 水文作用4.3.1 河流侵蚀4.3.2 冰川侵蚀4.3.3 海水侵蚀五、地貌区划5.1 中国地貌5.1.1 华北平原5.1.2 长江三角洲5.1.3 青藏高原5.1.4 西南地貌5.1.5 西北地貌5.2 世界地貌5.2.1 欧洲地貌5.2.2 亚洲地貌5.2.3 非洲地貌5.2.4 大洋洲地貌5.2.5 美洲地貌六、地貌保护与利用6.1 地貌资源利用6.1.1 旅游资源6.1.2 矿产资源6.1.3 水资源6.2 地貌环境保护6.2.1 地质灾害防治6.2.2 自然保护区建设6.2.3 生态环境保护七、地貌学的发展7.1 世界地貌学的发展历程7.1.1 古典地貌学7.1.2 现代地貌学7.2 中国地貌学的研究现状7.2.1 地貌学理论研究7.2.2 地貌学实践应用结语: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的总和,是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所形成的。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了地质作用、大气作用、水文作用等多种因素。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地质地貌学复习纲要

地质地貌学复习纲要

绪论1、地质学2、地质三大件3、地质学研究方法——将今论古4、岩石圈5、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两个一级界面6、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第一章1.元素丰度、矿物、条痕、同质多象、类质同象2.自然界矿物的种类3.如何鉴定矿物?4.区分解闪石、辉石5.区分方解石、白云石第二章1.矿物分类2.如何鉴别未知矿物?3.解释:岩石、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4.岩浆岩分类5.鲍文反应系列6.岩浆岩的分类依据7.沉积岩的形成过程8.引起变质的因素9.三大类岩石区别与联系第三章10.什么是地层?11.什么是地质年代?12.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第四章1.什么是褶皱构造?哪些要素?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2.野外如何识别褶皱和断层?3.解释构造运动、构造旋回、岩层产状三要素第五章1.解释:风化作用、剥蚀作用、风化壳、残积物2.试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和结果?3.如何理解风化作用的阶段性?4.影响风化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1.什么是崩塌?形成崩塌的条件有哪些?2.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七章1 名词:流水作用、河谷、三角洲、阶地流水作用-流水具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河谷-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

三角洲—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河流阶地:是河谷中沿河分布的、由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不再被洪水淹没的阶梯状台地。

2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类以及形成的地貌。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一是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二是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大;三是充足的水源供给泥石流的分类:稀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塑性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泥石流沟谷和泥石流扇3 边滩与心滩的共同特点。

1)在成因方面都与水面展宽或横向环流有关;2)在存在状态方面:于枯水期出露为洲并遭受风等其它外动力的侵蚀,洪水期淹没并有泥沙的加积,边线位置有蚀退或淤进的变化,因而整个心滩或边滩都可能存在平面形状与平面位置的变化,尤其是平面位置向下游方向的迁移;3)在内部的结构构造方面。

地貌复习提纲

地貌复习提纲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有哪几个圈层?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来加以解释。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1.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壳变动)1、表现2、结果(二)地质作用1、概念2、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分类(2)根据能量来源分类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说明:①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紧密相关。

严格地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例如当地壳上的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缩短,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高)。

关键在于以哪种运动形式为主(上例中水平方向上的缩短是挤压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升高是派生的结果)。

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着发生升降运动(如大西洋及东非大裂谷的张裂引起拗陷)。

②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是主导因袁,升降运动是次要因素。

但有的区域升降运动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台湾海峡就是由于陆地断裂下陷而积水形成的)。

③地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A.长期性:即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B.复杂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二)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1)板块(2)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②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也有海洋部分。

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③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南京大学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绪论1、何为地貌?地貌学的定义是什么?答:地貌,又称地形,系固体地球表面(通常简称地表)起伏状态的总称。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的物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等规律的科学。

2、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貌形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即在某种力(内营力或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

3、地貌研究的意义何在?(1)在于“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气-地、水-地、生-地之间的界面。

①地球表层系统通过该界面来发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地貌”还作为因素之一,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圈层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及其所谓的相互作用。

(2)地貌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地貌”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及一切活动的基地。

①可以在实践上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

②地貌可以为诸如农业方面、工程方面、矿产勘探方面提供更好的科学根据。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什么叫风化作用?何为残积物?答:①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变为松散的碎屑物,甚至产生新的矿物。

这种在原地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其结果:形成残积物和风化壳)。

②残积物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以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它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其化学成分与母岩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又称残积相堆积物,是第四纪陆相沉积的一种成因类型。

2、何为风化壳?什么是红色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我国南北方风化壳的颜色为何不同?答:①风化带的深度由于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和强度的不同而不同,从地表向地下依次出现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以致在垂直剖面上形成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

这些残积物所组成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

②红色风化壳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进行到晚期阶段的产物。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资料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资料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重点复习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主编曹伯勋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答: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指约2.6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2、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为地形3、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第四纪的特点?答:(1)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多次发生(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资源(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与日俱增2、第四纪分期?答:按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相应的地层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3、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答:(1)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2)地貌学标志:①直接标志: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②间接标志: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①有机环境标志: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②无机气候标志:a、黄土、岩盐、石膏——干旱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粘土矿物5、地貌形态特征?答: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地貌学考试大纲

地貌学考试大纲

《地貌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三、地貌学的实践意义考核知识点:(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2)地貌学的实践意义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地貌与地貌学概念、地貌发展的基本规律,地貌学发展简史2、理解内容: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了解内容: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4、重点及难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内外营力的概念及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章:构造地貌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一、地球的形状二、大陆与洋底三、全球地貌的形成四、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第二节海底构造地貌一、洋底构造地貌二、大陆边缘地貌第三节陆地的构造地貌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三、地质构造地貌考核知识点:(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2)地质构造地貌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地壳的结构:基本概念;海陆的基本轮廓及其成因;大陆与海洋地貌,地质构造地貌。

2、理解内容:陆地构造地貌和洋底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与成因。

3、了解内容:构造地貌的等级。

4、重点及难点: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和风化壳的概念二、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一、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与主要类型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三、古滑坡的识别考核知识点:(1)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的剖面特征。

(2)古滑坡的识别标志。

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风化作用的概念和风化作用的类型,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坡地重力地貌的主要类型。

2、理解内容:滑坡的概念、滑坡的地貌特征。

3、了解内容:风化壳的概念,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掌握风化壳剖面的垂直分带性4、重点和难点:风化作用的类型与风化壳的剖面特征,滑坡的概念、地貌特征及古滑坡的识别。

第四章流水地貌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坡面径流的概念二、坡面径流形成过程内容三、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第二节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沟谷的发育阶段二、洪积扇的概念、洪积扇的纵剖面特征三、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第三节河流的作用一、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二、弯道环流的特征与形成三、河流侵蚀的概念与主要类型四、河流搬运的主要方式第四节河流地貌一、河谷形态特征二、河床纵剖面、侵蚀基准面、溯源侵蚀、平衡剖面等基本概念三、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特征四、河漫滩的概念及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五、阶地的概念、成因和类型第五节河口地貌一、河口的概念及河口区分段二、三角洲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发育过程和沉积结构三、三角洲的分类第六节流域地貌一、河流袭夺及地貌特征二、戴维斯的侵蚀旋迴学说考核知识点:(1)洪积扇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2)河流的侵蚀方式(3)河漫滩的二元结构(4)阶地的成因类型(5)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及分类(6)流域地貌特征考核要求:1、掌握内容:洪积扇的概念和洪积扇的纵坡面特征,泥石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河流的侵蚀方式及相关的概念,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特征,河漫滩的概念和河漫滩的沉积结构,阶地的概念、类型与成因,三角洲的概念、形成条件、沉积结构与主要类型。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地质与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地质现象和地形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地球的构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壳的运动以及地表地貌的形成与演变等内容。

对于地质与地貌学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同时也要了解一些实际的案例和观察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

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而矿物是地球上自然存在的无机物质。

地层是地壳中不同时期沉积物的堆积层,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

构造是地球内部的形态和结构,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地质学的原理主要包括相对年代学原理、地层对比原理和地质剖面原理。

相对年代学原理是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根据地层的相对位置确定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

地层对比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对比,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地层,从而判断地层的年代和地层的对应关系。

地质剖面原理是通过对地质剖面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地层的厚度、倾角和变化规律。

二、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变化的学科。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形、地貌和地貌过程。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是由地壳运动和地表作用形成的。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河谷等。

地貌过程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地貌学可以分为风蚀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和海蚀地貌等。

风蚀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风蚀穴等。

水蚀地貌是由水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湖泊、瀑布等。

冰蚀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川谷、冰碛等。

海蚀地貌是由海洋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海岸、海蚀崖等。

三、地质与地貌学的实际应用地质与地貌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的应用包括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等。

地貌复习提纲

地貌复习提纲

地貌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定义(名词解释):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地貌学的分支(填空):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近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中的两大代表人物和奠基理论(填空):戴维斯——地理地貌循环说,彭克——山坡梯地学说。

第二章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简答题)1.第一级: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2.第二级: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

【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3.第三级: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断层、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地壳均衡理论(理解此理论的含义)(名词解释,填空):密度小的固体地壳子啊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块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面越高,插入下部地幔越深,称山根;反之,地壳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越浅,地表相对也低,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海底构造地貌单元(填空):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断层构造地貌类型(填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线崖、断层谷、断块山、断陷盆地褶曲构造地貌类型(填空):单斜地貌、背斜地貌与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貌。

顺地貌和逆地貌定义(名词解释):顺地貌:岩层发生褶曲在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他们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逆地貌:如果褶曲构造受外力作用,在节理较发育的背斜轴部,侵蚀作用较强,发育成谷地,即背斜为谷,而向斜为山的地貌。

熔岩地貌类型(填空):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盖、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熔岩湖第三章坡地重力地貌坡地重力地貌(名词解释):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复习提纲

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力、地貌发育时间、内(营)力(放射能、重力能);外(营)力(太阳能、重力);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相互影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发育时间;3、地貌营力(地貌形成的动力)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气候与地貌的关系。

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气候地貌的垂直分带性(高度分带)以高度来划分,随高度降低,依次分布:冰雪气候地貌带----高山气候(雪线以上)冰缘气候地貌带----亚高山带温湿气候地貌区或湿热气候地貌区(流水作用为主)上述划分,依山地所在纬度而异。

低纬较高纬分带明显。

气候与地貌气候影响外力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气候。

5、什么是气候地貌与构造地貌?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坡地地貌是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水分参与的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块体运动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或有水活动等参与下,发生位移,称为坡地块体运动。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8、坡地根据坡形和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根据坡形,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凹凸坡(复合坡)。

物质组成:基岩坡,碎屑坡,土坡9、根据发生崩塌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崩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及其概念?按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山崩:山坡上规模巨大的崩塌。

塌岸:发生在河岸、湖岸、海岸的崩塌。

散落:岩屑沿斜坡向下做滚动或跳跃式的连续运动10、什么是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崩塌可以形成哪些地貌类型?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1)地貌条件:坡度(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坡一般大于45°黄土状物质>50°,基岩坡>50°;坡高(坡地相对高度)松散物质<25米,形成小型崩塌25-45米,中型崩塌>45米,大型崩塌坚硬岩石坡>50米,大型崩塌有利于岩土体崩落的临空面。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2、地球一同于其它自然物体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4、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5、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6、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7、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1 章地球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地壳、地幔、克拉克值、地质作用、地质营力。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地貌的形态有哪些?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5、地球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减小)。

6、重力实测值(大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金属矿产天燃气)。

7、从物质组成来看,地壳分为两层:、8、(上下)地幔(中部下部)的塑性层,称为软流层。

9、软流层以上,包括以及,称为岩石圈。

10、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11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所引起的。

12、地热异常指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13、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构造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构造的地核、地幔和地壳。

15、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屯堡面之间为地幔。

16、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17、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18、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1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20、各种地质现象,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发生在地壳。

21、海平面以下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临近大陆的海水下的宽广平台为大陆架,它以下较陡的斜坡叫大陆坡,再往下的缓缓倾斜地带为大陆基,再往外延伸便是宽广的大洋盆地。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

地貌学的复习提纲地貌学复习提纲1.什么是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I. 地形条件:崩塌一般仅能发生在陡峭较高的坡地上,所以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影响崩塌的发生。

坡度: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一般大于33度。

坡高:松散物质 <25米形成小型崩塌25-45米中型崩塌>45米大型崩塌坚硬岩石坡 >50米大型崩塌II. 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III. 气候条件:在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以致产生崩塌。

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IV.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挖坡脚等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2.什么是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滑坡的类型划分和发展阶段?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块地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地下水(ground water):地下水的作用使土体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1.土(岩)体颗粒间的孔隙水将降低细颗粒间的吸附力。

2.地下水能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如黄土中的碳酸钙,使土体失去粘结力。

3.饱含水分的土(岩)体,增加土体单位体积的重量,因而加大平行滑动面的重力分力。

4.地下水运动时,产生动压力,能使土体发生滑动。

5.地下水沿滑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

地表水(surface water):1.河水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在河岸、海岸和湖岸(库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淘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

2.降雨或融雪时,都将有一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

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松散沉积层中滑坡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之间滑动。

地震(earthquake):地震触发。

人为因素(artificial factor):人工挖土,破坏斜坡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

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

(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种矿物的岩石大理石、自然界中大部分岩石是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如花岗岩)道路、港口工程中选线和确定建港位置,以及城市、工业与大型建筑位置的评价和选择等。

(3)在矿产资源寻找和勘察方面:风化矿床中的镍、铂、铝土矿等多产于剥蚀夷平的准平原上,沉积砂矿如砂金、铂、砂锡矿、钨、金刚石以及其它重砂矿床等,常见于古、今河床和滨岸特定部位。

此外,地貌学在环境、灾害研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章 矿物1、矿物——指岩石圈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单质矿物:是由单独一种元素组成的。

3、晶质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呈有规律的排列,可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

有显晶质和隐晶质。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成几何外形,分为玻璃质体和胶质体。

4、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同质多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5、单体的形态—指矿物单个晶体的外形。

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同种矿物的多个单体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6、显晶集合体>2mm (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辨别出矿物颗粒界限的集合体),隐晶质:<2mm❖ 杏仁体(<1mm )和晶腺(>1mm )❖ 结核(>2mm )和鲕状体(<2mm )❖ 钟乳状和葡萄状集合体❖ 块状7、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8、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叫做解理面。

分为五段:a 极完全解理 、b 完全解理、c 中等解理、d 不完全解理、e 极不完全解理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时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

常见的有:a 贝壳状、b 锯齿状、c 参差不齐、d 土状。

注意:一般解理发育的矿物无断口,断口发育的矿物无解理。

自然元素矿物 硫化物矿物9、矿物分类 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第三章 岩石(一)1、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软流圈)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成分:硅酸盐熔浆和挥发性成分,但以硅酸盐熔浆为主,质量达30%—80%。

来源:上地幔软流层原始岩浆只有两种:基性岩浆(玄武岩岩浆)和酸性岩浆(花岗岩岩浆)2、酸性岩浆(花岗岩岩浆)硅酸含量多、温度低、液态挥发物含量少的岩浆粘性大,不易流动,相反,基性岩浆(玄武岩岩浆)粘性小,易于流动。

3、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形成、运移、冷凝成岩的整个活动过程称岩浆作用;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4、喷出作用与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的活动称为喷出作用,由岩浆喷出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地表而逸散了气体的岩浆称为熔浆,熔浆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围岩及早先冷凝的岩浆岩,被岩浆喷出,脱离地表在空中炸碎后冷凝成固结体,称火山碎屑岩。

5、侵入作用(intrusion):岩浆上升到地下某一深处,占据一定空间,基本停止运移,最后冷凝结晶,这种活动称为侵入作用,由岩浆侵入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侵入体)可分为:深成侵入岩(深成岩):>3公里深处形成、浅成侵入岩(浅成岩):<3公里深处形成、围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岩浆呈液态,能够流动;6、岩浆转变为岩浆岩的条件高温灼热(700~1200℃),具有涌动的内动力;地壳盖层具有软弱地带。

深成侵入作用————————深成岩7、岩浆转变为岩浆岩的方式浅成侵入作用————————浅成岩喷出作用——————————火山岩8、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O、Si、Al、Fe、Mg、Ca、Na、K、Ti(99%)、H、C……超基性岩(<45%)(不饱和岩石)岩浆岩划分为4大类:基性岩(45-52%)(饱和岩石)中性岩(52-65%)(饱和岩石)酸性岩(>65%)(过饱和岩石)超基性岩:橄榄石为主,部分辉石,极少量角闪石,无石英。

基性岩:辉石基性斜长石为主,少量角闪石和橄榄石,无石英。

9、各大类岩石中的常见矿物中性岩: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为主,部分辉石、基性和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少量石英。

酸性岩类:正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为主,少量角闪石、云母和白云母。

碱性岩类:SiO2含量近似于中性岩,但FeO、MgO含量大大减少,而Na2O、K2O含量大大增加。

10、硅铝矿物和硅镁矿物硅铝矿物:SiO2和Al2O3的含量较高而不含铁镁,如长石、石英等,颜色较浅,常呈灰白色、肉红色,所以又称为浅色矿物。

铁镁矿物:这类矿物中FeO和MgO的含量较高, SiO2的含量较低,如橄榄石、辉石等,颜色较深,常呈黑色、黑绿色,所以又称深色矿物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是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的矿物。

如长石、石英、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形成以后,由于受到热水溶液或风化作用所形成的新矿物。

铁镁矿物在热水溶液作用下所形成的蛇纹石、绿泥石等。

12、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的组成部分(包括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及空间结合方式。

主要受岩浆与围岩的温差以及岩浆结晶能力的影响。

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13、矿物的自形程度:分自形晶、半形晶和它形晶,自形晶往往先结晶,半自形晶次之,它形晶较晚.14、岩浆岩的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主要受岩浆冷凝时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影响。

(1)块状构造(2)斑杂构造(3)条带构造(4)流纹构造(5)流面和流线构造(6)气孔和杏仁构造15、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体在地壳中或在地表上表现出来的形状。

包括岩体的形态、大小、埋藏深度、与围岩的关系。

按岩体形成的深度和方式,可分为喷出岩体和侵入岩体。

(二)沉积岩1、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岩石(无论是火成岩、变质岩和先成的沉积岩)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新生物质;除此还包括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的产物。

这些物质在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总称为沉积物。

物质来源:地壳表层的先成岩石;形成环境: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3、沉积岩动力来源: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形成过程:经历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四阶段。

4、搬运阶段沉积阶段:分选性机械沉积分异作用(1). 碎屑物质的搬运:化学沉积分异作用(2). 化学物质的搬运5、胶结作用:在碎屑物质沉积的同时或生成之后,溶于水中的物质或由水带来的物质充填在沉积物的孔隙之中,将松散的碎屑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

化学物质沉积作用硅质(SiO2)>钙质(CaCO3)>铁质>黏土质和火山灰。

胶结类型: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6、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埋藏后,在新的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矿物晶粒在原基础上增生、扩大形成较大晶粒紧密镶嵌的过程。

(三)变质岩1、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总称变质作用。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区别3、变质作用的方式a. 重结晶作用b. 变质结晶作用Al2[SiO4]O(红柱石) → Al2SiO5(夕线石)KAl2[AlSi3O10](OH)2+SiO2 → K[AlSi3O8]+Al2[SiO4]O+H2Oc. 交代作用Na++K[AlSi3O8] → Na[AlSi3O8]+K+d. 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e. 变质分异作用4、变晶结构:原岩在固态条件下经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新的结晶质结构.第四章地质发展史1.地质时代:就是指地层形成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