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教学设计一、目的要求1.知道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2.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并知道其适用范围。
二、内容分析1.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科书中,是从求一个具体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入手的,而推导这个公式的关键,是要发现当用公比去乘等式的两边时,得到的等式②的右边与等式①的右边几乎是完全相同。
这样,当等式两边分别相减时,就可以消去这些数值相同的项,从而得出的公式。
因此在教学中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等式①的特点,启发学生去发现显示等式①、②关系的规律。
应该说,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好素材,理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
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有两个:其中公式①是根据q,n求;公式②是根据,q,求。
两个公式各有其适用范围。
在上面两个公式中,都假定了q≠1。
当q=1时,数列{}变成了常数列,其前n项的和为。
3.例1是一个直接利用公式求的计算题。
对于这类题,要弄清已知哪几个条件,以决定计算时是用上面的公式①、还是公式②。
在初做这类题时,要将已知条件全部列出。
三、教学过程1.旧课复习。
重提本章一开始提出的“国王能否满足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的问题。
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是启发学生思考。
求这个和实际上就是求首项是1,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的问题。
2.推导计算的公式。
让学生观察思考:有没有直接计算上式的办法?在学生碰壁以后,提出问题:上面公式①有什么特点?如果将公比2乘以等式的两边得到等式②,那么公式①、②的右边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发现等式①、②的右边几乎所有项的数值分别相等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得出求的公式,怎样才能消去这些数值相同的项呢?经过这一系列的启发思考,可以得出的计算公式。
3.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让学生自己推导,个别学生可在黑板上写出推导,最后大家一起讨论,给出正确、完整答案。
公式导出后,提出:如果q=l,=?4、提出:如果已知,q,,那么=?从而得到q≠1时的两个的公式,并指出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学历案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2、难点(1)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2)对 q = 1 和q ≠ 1 两种情况的讨论及综合应用。
三、知识回顾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q ≠ 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q^{n 1}\)(\(n ∈N^\)),其中\(a_1\)为首项,\(q\)为公比。
四、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那么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一个等比数列\(\{ a_n\}\),首项\(a_1 = 1\),公比\(q = 2\),求它的前\(n\)项和\(S_n\)。
五、公式推导1、当\(q = 1\)时,等比数列\(\{ a_n\}\)为常数列,\(a_n = a_1\),则前\(n\)项和\(S_n = na_1\)。
2、当\(q ≠ 1\)时,我们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设等比数列\(\{ a_n\}\)的首项为\(a_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_n\)。
\(S_n = a_1 + a_2 + a_3 +… + a_n\)\(S_n = a_1 + a_1q + a_1q^2 +… + a_1q^{n 1}\)①\(qS_n = a_1q + a_1q^2 + a_1q^3 +… + a_1q^n\)②①②得:\\begin{align}S_n qS_n&=a_1 a_1q^n\\(1 q)S_n&=a_1(1 q^n)\\S_n&=\frac{a_1(1 q^n)}{1 q}\end{align}\综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begin{cases}na_1, & q = 1\\\frac{a_1(1 q^n)}{1 q},&q ≠ 1\end{cases}\)六、公式理解1、当\(q = 1\)时,\(S_n = na_1\),这是一个关于\(n\)的一次函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
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数学归纳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解答。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掌握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能力。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示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举例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如何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学生课前准备的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5分钟)1.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介绍等比数列,并引导学生思考:(1)你们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折扣问题?是否觉得价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2)在旅行中,大部分的车票、门票都是按照一定比例的折扣出售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给定了第一项和公比,如何求前n项的和呢?(3)在金字塔的设计中,每一层的砖块数量都是前一层数量的2倍,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计算指定层数金字塔的砖块总数呢?2.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Step 2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1)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的等差数列,能否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2)为什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找到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3)如果将等差数列进行分割,每一项分割成两部分,两部分的比例保持不变,这样的数列是否存在?2. 让学生通过运算验证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参考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由研究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3. 情态与价值:从“错位相减法”这种算法中,体会“消除差别”,培养化简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由研究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由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前n 项和公式,从而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设想【创设情境】教材开头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类似于等差数列,我们有必要探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123n a a a a ,,,,,它的前n 项和是123n n S a a a a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上式可以写成211111n n S a a q a q a q -=++++ ①①式两边同乘以公比q 得211111n n n qS a q a q a q a q -=++++ ②①,②的右边有很多相同的项,用①的两边分别减去②的两边,得()111n n q S a a q -=-当1q ≠时,()()1111n n a q S q q -=≠-又11n n a a q -=所以上式也可写成()111nn n a a q S q q-=≠-. 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本节开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拓展探究】①当q =1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1n S na =.②公式可变形为()()111111n n n a q a q S q q --==--(思考q >1和q <1时分别使用哪个方便).③如果已知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余两个.【例题讲评】例1. 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⑴12,14,18,…;⑵127a =,910243a q =<,. 解析:第⑵题已知127a =,8n =,还缺少一个已知条件,由题意显然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得公比q ,题设中要求0q <,一方面是为了简化计算,另一方面是想提醒学生q 既可以为正数,又可以为负数.例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解析:先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列方程,再用对数的知识解方程.五、课堂小结⑴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中要求q ≠1;这个公式可以变形成几个等价的式子. ⑵如果已知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余两个.六、课后作业七、课后反思。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因为an = a1q^(n-1)这次为您整理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前n项和》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也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公式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二、学情分析在认知结构上已经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
在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态度上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尚有待加强。
并且让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重难点的确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这一章的重点,其中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数列》一章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结构和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平行结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可以进行类比,拓展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它是从大量现实和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等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时常出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出问题→问题解决→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强化公式运用(例题与练习)。
本节课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是已知等比数列基本量而求其前n项和;二是已知前n项和而逆向求解数列基本量;三是基本思想方法(错位相减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感悟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公式探求过程所蕴涵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初步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4 3 2(第1课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案
4.3.2(第1课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
已知一千颗麦粒的质量约为40g,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其次章第3.3节的内容。
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连续。
这局部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讨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洁应用,教学中注意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提醒公式的构造特征和内在联系。
意在培育学生类比分析、分类争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从特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争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的艰辛,体会胜利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构造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洁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供应了学问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问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展,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穿;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力量和用数学语言沟通的力量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争论,让学生在尝摸索索中不断地发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念和胜利感。
强调学问的严谨性的同时重学问的形成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从故事入手:传奇,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创造者,创造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其次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错位相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
假设你是一个老板,有一个员工跟你说:“老板,我这个月工资能不能这样算呀,第一天给我 1 块钱,第二天给我 2 块钱,第三天给我 4 块钱,以此类推,每天都是前一天的两倍,一直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
”那同学们,你们帮老板算一算,如果一个月按 30 天算,这个老板要给这个员工多少钱呢?这其实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2、探究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咱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1,2,4,8,16,…… ,它的公比是 2。
设这个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为\(S_{n}\),那\(S_{n} = 1 + 2 + 4 + 8 +\cdots + 2^{n 1}\)①咱们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公比 2,得到\(2S_{n} = 2 + 4 + 8 +\cdots + 2^{n}\)②然后用②式减去①式,可得:\\begin{align}2S_{n} S_{n}&=2 + 4 + 8 +\cdots + 2^{n} (1 + 2 + 4 +8 +\cdots + 2^{n 1})\\S_{n}&=2^{n} 1\end{align}\这就是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当公比\(q \neq 1\)时,\(S_{n} =\frac{a_{1}(1 q^{n})}{1 q}\);当\(q = 1\)时,\(S_{n} = na_{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重难点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过程【复习要求】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方法规律】应用数列知识界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数学模型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确定其首项,公差或公比等基本元素,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案,即数学建模是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关键。
一、基础训练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__一次一个__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A、511B、512C、1023D、10242、若一工厂的生产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p,则年平均增长率为A、B、C、D、二、典型例题例1:某人每期期初到银行存入一定金额A,每期利率为p,到第n期共有本金nA,第一期的利息是nAp,第二期的`利息是n—1Ap……,第n期即最后一期的利息是Ap,问到第n期期末的本金和是多少?评析:此例来自一种常见的存款叫做零存整取。
存款的方式为每月的某日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是零存,一定时期到期,可以提出全部本金及利息,这是整取。
计算本利和就是本例所用的有穷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用实际问题列出就是:本利和=每期存入的金额[存期+1/2存期存期+1利率]例2:某人从1999到20__年间,每年6月1日都到银行存入m元的一年定期储蓄,若每年利率q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到20__年6月1日,此人到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所有存款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多少元?例3、某地区位于沙漠边缘,人与自然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到1999年底全地区的绿化率已达到30%,从20__年开始,每年将出现以下的变化:原有沙漠面积的16%将栽上树,改造为绿洲,同时,原有绿洲面积的4%又被侵蚀,变为沙漠。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问题解答。
3.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2.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板书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用板书的形式呈现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公式、性质和求和公式等内容。
2.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加深对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呈现一些等比数列的学习资料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等比数列的美妙,如:a.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一些生命的进程也是由等比数列演变而来的,如:兔子的繁殖、细菌的繁殖和人口的增长等。
b.电视上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播出,让每个人都知道了等比数列的数学原理。
c.讲述一些数学竞赛中的例题,并思考比赛难度是怎样的,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帮助。
2.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a.等比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当且仅当该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的比值相等。
①等比数列中,如果每一项都不为零,则比值是一个常数q(公比)。
②第一个项一般为a1,第二个项是a1q,第三个项是a1q²,第n项为a1qn-1。
an = a1qn-1假设等比数列的第一项是a1,公比是q,前n项和是Sn,则:S = a1 (1-qn) / (1-q)4.教学实例解:由公式可知,其中a1=3,q=2= 3 (1-32) / -1 = 3 × 31 = 93所以,前5项的和是93。
b.例2:有一个等比数列,第一项是2,第二项是4,求前8项的和。
因为等比数列中每一项是相邻两项的积,所以公比是q=a2/a1=2五、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方法,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2. 通过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也有类似的公式。
2. 等比数列的概念复习:回顾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
4.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5. 公式验证与应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公式。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他们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等比数列的极限: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值,为后续学习数列极限奠定基础。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讨---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故事回放: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
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
国王觉得并不难,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
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小麦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起来,通过计算需要1-222221646332=+++++ 。
结果出来后,国王认为西萨胃口太大,而国库空虚,还是提个简单的要求吧! 问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236312222++++⋅⋅⋅+,(说明:1-264超过了191084.1⨯,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10g,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000亿吨。
(完整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优秀教案.docx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列》一章中,《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不仅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与《等比数列》的顺延,也是前面所学函数的延续,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而且还为后继深入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错位相减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求解一类混合数列前 n 项和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等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时常出现。
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
2.教材编排与课时安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强化公式应用(例题与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启发、引导、分析、类比、归纳,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 )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等比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复习回顾例题1:a n为等比数列,请完成下表除s n外的所有项a1a2a3a4⋯⋯q a n s n127⋯⋯11⋯⋯22241 3⋯⋯3答案如下:a1a2a3a4⋯⋯qa n s n133227⋯⋯33n11111⋯⋯11222232422n3111⋯⋯1133233n2(2)回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程,是用什么方法推的。
(二)、情境入:国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 .相国王要国象棋的明者 .个故事大家听?“ 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 1 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 2 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 4 麦粒,以此推 .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 2 倍.直到第 64 个格子 .我足的麦粒以上述要求 .” 就是国象棋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Sn =
a1 (1 − q n ) 对不对?这里 1− q
交流思考
引导学生对 q 进行分 类讨论,得出公式, 同时为后面的例题 教学打下基础。
的 q 能不能等于 1?等比数列 中的公比能不能为 1? q = 1 时 是什么数列?此时 S n = ? 提问 3、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式 an = a1q n −1 ,如何把 Sn 用 a1 、 an 、 q 表示出来? 例 1:求等比数列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和能力: (1)理解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应用。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 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激励—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能够将教 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积极的整合,使其融为一体,创造最 佳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评价。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实验(演示)教具 教学支持资源 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幻灯演示课件 在互联网上收集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确定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公比。
2.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如何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转化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 显示一张祖冲之求和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一下求和的方法。
2. 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一定比例递增的数列,求和该怎么做?二、概念定义2. 让学生手写一些等比数列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三、性质介绍1. 介绍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公比小于1时,数列趋近于0;公比大于1时,数列趋近于无穷大等。
2. 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公比等于1呢?1. 活动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数列的每一项乘上公比的方式进行计算。
如果将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乘上公比之后再减去原来的数列,得到的差值实际上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举一个例子,比如,5 + 10 + 20 + 40 + 80两个数列的差值就是:(10-5) + (20-10) + (40-20) + (80-40) + (160-80) = 155也就是说,原数列的前五项和为155。
让学生手写一些等比数列的例子,并通过上述的推导方式计算出其前n项和。
五、实际应用举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假设有一笔本金为1000元,年利率为5%的定期存款,存3年后的本息和是多少?通过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以先计算出每年的本息和并累加得到最终结果。
最后,让学生根据其掌握程度,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主要介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及其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巩固训练。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优秀10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优秀10篇)教学程序设计篇一1、导言:本节课是由印度国王西拉谟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引入的,发明者要国王在他的棋盘上的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问应给发明家多少粒麦粒?这样引入课题有以下三点好处:(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小故事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
(3)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2、讲授新课:本节课有两项主要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
依据如下:(1)从认知领域上讲,它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分类中,属于学生最高需求层次的掌握策略与方法的策略性知识。
(2)从学科知识上讲,推导属于学科逻辑中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则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3)从心理学上讲,学生对这项学习内容的“熟悉度”不高,原有知识薄弱,不易理解。
突破难点方法:(1)明确难点、分解难点,采用层层推导延伸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浅化知识内容。
比如可以先求麦粒的总数,通过设问使学生得到麦粒的总数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式的特点,发现上式中,每一项乘以2后都得它的后一项,即有,发现两式右边有62项相同,启发同学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等式左右同时乘以2,相减得和。
从而得知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关键也应是等式左右各项乘以公比q,两式相减去掉相同项,得求和公式,也掌握了这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用途。
(2)值得一提的是公式的证明还有两种方法:方法二: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运用连比定理后两种方法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完成。
这样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探索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3. 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前n项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等比增长现象,如银行利息、人口增长等,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总结并展示各组的探索成果。
4. 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5. 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求解等比数列的和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练习题。
注意:这只是一个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参与讨论,并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教学设计
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 王 琪
一、教材分析
本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必修五第二章第五节内容,本节内容授课时间为2课时,本节是第1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调整和内在特征。
在《数列》这一章中,“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和“函数”的双重延续,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知识,尤其是错位相减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求解一类混合数列前n 项和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承上启下。
从知识结构来看,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是平行结构,两者从在一定联系,可以类比学习。
拓展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它是从大量现实和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模型,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推导过程蕴含了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都是后面学习常用的思想。
推导过程中的类比、渗透、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思想都是今后学生学习必备的数学思想。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过程与能力目标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 项和有关的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
Ⅰ、复习引入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0(111≠⋅⋅=-q a q a a n n )0(11≠⋅⋅=-q a q a a m m n
3、{}成等比数列=q (,q ≠0) ≠0 4.性质:若m +n =p +q , Ⅱ、讲解新课: (一)提出问题 :关于国际相棋起源问题
例如:怎样求数列1,2,4,…262,263的各项和?
即求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
① 2 ②
由②—①可得: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怎样求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它的前n 项和是
由 得 ∴当时, ① 或 ② 当q =1时,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由定义, 由等比的性质,
即 (结论同上) 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
n a ⇔n
n a a 1++∈N n n a q
p n m a a a a ⋅=⋅636264228421+++++= S 6463642216842+++++= S 126464-=S n a a a a ,,321+=n S n a a a a +++321⎩⎨⎧=+++=-11321n n n n q a a a a a a S ⎪⎩⎪⎨⎧++++=++++=---n n n n n n q a q a q a q a q a qS q a q a q a q a a S 1113121111212111 n
n q a a S q 11)1(-=-∴1≠q q q a S n n --=1)1(1q q a a S n n --=111na S n =q a a a a a a n n ====-1
2312 q a S a S a a a a a a n n n n n =--=++++++-112132 q a S a S n
n n =--1⇒q a a S q n n -=-1)1(=n S n a a a a +++321)(13211-++++n a a a a q a 11-+n qS a
=
(结论同上)
“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时, ① 或 ② 当q =1时,
思考:什么时候用公式(1)、什么时候用公式(2)?
(当已知a 1, q ,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a 1, q , a n 时,用公式②.)
Ⅲ、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1),,,… (2) 解:由a 1=,得 例2:某商场第一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售价比上一年增加10%, 那么从第一年起,约几年内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保留到个位)?
解:根据题意,每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第一年起, 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 n },其中
a 1=5000,
于是得到 整理得两边取对数,得
用计算器算得(年).
答:约5年内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
例3.求数列前n 项的和。
例4:求求数列的前n 项的和。
)(1n n a S q a -+⇒q a a S q n n -=-1)1(1≠q q
q a S n n --=1)1(1q q a a S n n --=111na S n =2141810,243
1,2791 q a a ==21,8,212141==÷=n q .256
25521
12112188=-⎥⎥⎦⎤⎢⎢⎣⎡⎪⎭⎫ ⎝⎛-=S ,30000,1.1%101==+=n S q .300001
.11)1.11(5000=--n .6.11.1=n 6.11.1lg g n =5≈n ,....1614,8
13,412,21
1132)12(,....,7,5,3,1--n a n a a a
六、课堂小结: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q = 1时,
当时, 或 ; 2.这节课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多种方法(迭加法、运用等比性质、错位相减法、方程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在应用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认识. 1na S n =1≠q q
q a a S n n --=11q q a S n n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