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件电磁成形用线圈的设计

合集下载

电磁成形技术在平板毛坯胀形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成形技术在平板毛坯胀形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成形技术的研究始于 2 世纪 6 年代的美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0 0 电磁成形
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中的一种新型的金属塑性加工方法。它利用瞬间的高压脉冲磁场迫使金属产生塑性 变形达到成形金属零件的目的。从加工方法上分析 , 电磁成形加工属于高能效加工的范畴, 它可用于完成焊 接, 翻边, , , 成形 胀形 压缩成形 , 粉末压实等多种工序 , 既可以加工管材又可以加工板材 。目前 , 电磁成形技术
围形成均匀脉冲磁场 2 。工作线圈内不放导电体时, 磁力线分布如图 2 a所示 ; () 当工作线圈内放人金属板件 3
时, 工作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使金属板件 内部产生感应涡流 I, 2 感应涡流形成感应脉冲磁场 4 如图2 b所示。 , ()
在放电瞬间, 工作线圈和板件之间的空间, 放电磁场与感应磁场方 向相同而得到加强 , 金属板件受到磁场力 , 当
电磁成形技术在 平板毛坯胀形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龚冬 梅
( 皖西学院 机电 系, 安徽 六安 2 71 ) 3 0 2
摘 要: 电磁成形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能率成形方 法之一 。它 以物理 学中的 电磁感应 定律 为理论基 础, 以独特 的加 工工 艺为技术 实施提供方法指导。本文介 绍电磁成形技术在平板毛坯胀 形加工 中的工作原理 , 分析 电磁成 形工艺取代传统模具胀形 的可能性, 并对电磁成 形工 艺的发展 趋势进行 了展 望。 关键 词: 电磁成 形; 形 ; 胀 平板毛坯 中图分类号 : 7 6 T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9 9 3 l0 6 0 -0 4 -0 1 0 - 7 52 0 )5 0 8 3
1 2 变形特 点 .
图 1 平板毛坯胀形图

电磁成形

电磁成形

A
3
二.电磁成形原理及设备
原理
电容和控制开关形成放电回路,瞬时电流通过工作线圈产生强
大的磁场,同时在金属工件中产生感应电流和磁场,在磁场力
的作用下使工件成形。
A
4
原理
电液成形与电磁成形相比,除了放电原件不同外,其余都是相
同的,电液成形的放电原件是水介质中的电极,而电磁成形的
放电原件是空气中的线圈。 A
获取高密度粉末冶金
制品的有效方法。
A
14
五、电磁成形工艺应用及前景 应用前景
目前电磁成形工艺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应用情况好于一般工业。 这主要是航空航天工业大量使用铝合金,而电磁成形适合应 用于铝合金等高导电性的材料。在其他行业(如汽车行业、仪 表行业、玩具行业)中,电磁成形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功能陶瓷电磁粉末压制为电磁成形技术在功能陶瓷行业、敏 感元件和传感器行业可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
➢毛坯几何形状:感应电流通路。
➢模具:
1)、模膛形状应与成形件相应部分的形状、尺寸相同,并设足够的排 气孔;
2)、模具的材料取决于成形零件的形状、厚度和材料的力学性能;
3)、模具选材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
A
8
四、电磁成形工艺设计要点
随着电磁成形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电磁成形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提
高,电磁成形工艺将在众多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A
15
➢工作线圈:
为满足电磁成形工艺要求,线圈应具备一下特点: 1)、可高效率地把电能转变成毛坯塑性变形功; 2)、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可考的绝缘性; 3)、适宜的放电频率; 4)、必要的冷却。
➢设备能量
一般可采用下式进行设备能量的估算:

扁平型继电器线圈的设计(二)

扁平型继电器线圈的设计(二)

(
)
丑 =
)
候 反而 会得 到 比 校小 的 安匝
因此
,
求 出这 个拯 人 施
使
.
J 不 f =
常数
,
那么
/
是很有 怠义 的
Um 2
i 了1 2
,
这 样 就 能 以 比 校 小 的 琪 尤度 ( 耗 铜 小 )

。 1 汗二 叭 加 李
一4

(A
;F
)
,

( 户几
(月
J矛 ) C
( 2 1)
得 到 比较大 的安 !玉
,
刀 l厂=
U
一p
.
n

月 j I犷 H 一 甲 7
儿 {
(20 )
( 2 0)
n
太大


圃 12
,
0 灯 0 心 口巧
护~ 阳 口1 9 0 巧 0邝 口

0 2口
线 径 公皿
式 知 道 当技 圈电阻 和 外接 } 斟且川

,
,
,
,
2
.
R + (
_
在 拾定 接 视下 的 最 大安 匝 数
,
,
L 式 中的

由 上 式可 以 石出
,
这 时 技 圈 的 安匝 数是
刁 不 r ,
r
,

,
,
,
n 川 几 十 G l厂 十 H 那
2
I厂
(23)
制 困难 ; 冰 l 果取 负号 时 例 如外接 电 !; [1 太粗

,
所得
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椭圆线圈在平板电磁成形中的应用研究

椭圆线圈在平板电磁成形中的应用研究
Ab ta t I l cr ma n tc f r n sr c n ee to g e i o mi g,t e s a e a d d m e so ft e wo k n o l i c l fe tt e f r ea t g h h p n i n i n o h r i g c i d r ty a fc h o c c i e n
o h a t ,t u fe tt e f r n e u t f h a t. I h s t e i ,t e d s rb t n o h o c c i g o h a t n t e p r s h sa f c h o mi g r s lso e p r s n t i h ss h it i u i f e f r ea tn n t e p r t o t wh n a l p i wo k n o l s u e sgie h o g h o u a d d c in a d n m e ia a c l t n n ti v l a e n e l tc i r i g c i i s d i v n t r u h t e f r l e u to n u rc l lu a i ,a d i s a i m c o d td b x e i n s e y e p rme t .By c mp rs n wi o n o l h o c u in a o twh n a l p i o lc n u e s g t o a i t r u d c i,t e c n l so b u e n el t c i a s d i o . o h i c
但 平板 毛 坯 的 电磁 成 形 较 之 其 他成 形 方 法 ,又
磁场 强 度 分 布 ,前 苏 联 、武 汉 业 大 学 、鞍 山 钢 铁 公 司等 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研 究 ,而 对 椭 圆线 圈 的 磁 场 强度 分 布 , 目前 尚未见 过相 关 报道 。 本 文 通过 理 论 推 导 、数 值 计 算 得 椭 圆线 圈 的 磁场 强 度 分 布 ,进一 步 得 出 工 件 所 受 磁 场 力 的 分 布 规 律 ,并通 过 实 验 进 行 丁验 证 ;通 过 与 圆形 线 圈成 形 工 件 的 比较 得 出椭 圆线 圈 的适 用 情 况 。 研 究 成 果

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

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

第35卷第2期中国机械工程V o l .35㊀N o .22024年2月C H I N A M E C H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p.337G346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唐天宇1,2㊀黄㊀亮1,2㊀徐佳辉1,2㊀孙怡然1,2㊀周㊀巍1,21.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2.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摘要:为有效调控跑道型线圈电磁成形过程中合金板料的变形行为,采用实验模拟与理论计算的方法揭示了板料与线圈装配的相对位置对电磁力㊁电流密度㊁变形速度和成形高度的影响规律,推导出线圈中心面空间磁感强度的工程计算模型.随着板料装配时偏置量的增大,电磁成形试样变形区的最大高度差逐渐减小,试样由 内低外高 转变为 外高内低 ;电磁力密度峰值从板料内侧向中心移动.偏置量为2.5~3.0mm 时,两侧高度差存在最小值;偏置量为3.0mm 时,板料的横向变形速度趋近于0,电磁力沿板料中心轴对称分布.基于跑道型线圈磁感强度工程模型推导了磁感强度对称中心区位置与线圈直段半长㊁匝间距㊁中心距及板料装配间隙的关系,确定最佳偏置量为2.2~3.9mm .该结果与模拟实验结果相符合,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关键词:电磁成形;2219铝合金;跑道型线圈;磁场调控中图分类号:T G 391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 132X.2024.02.01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R e g u l a t i o n f o rM a g n e t i cF i e l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h e e tM e t a l E l e c t r o m a gn e t i c F o r m i n g wi t hT r a c kC o i l T A N G T i a n y u 1,2㊀HU A N GL i a n g 1,2㊀X UJi a h u i 1,2㊀S U N Y i r a n 1,2㊀Z HO U W e i 1,21.S c h o o l 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 ,4300742.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 a t e r i a l s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D i e&M o u l dT e c h n o l o g y ,H u a z h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W u h a n ,430074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 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 o f 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sh e e t i n e G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m i n g pr o c e s s e s o f t r a c k c o i l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t h e r e l a t i v e 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s h e e tm e t Ga l a n d t h e c o i l a s s e m b l y o n t h e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c e ,c u r r e n t d e n s i t y ,d e f o r m a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an d f o r m Gi n g h e i g h tw e r e r e v e a l e db y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a l c u Gl a t i o nm o d e l o f t h em a g n e t i c i n d u c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i n c e n t r a l p l a n eo f t h e c o i lw a sd e r i v e d .W i t ht h e i n Gc r e a s e o f t h e o f f s e t i n s h e e t a s s e m b l y ,t h em a x i m u mh e i gh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z o n eo f t h e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m i n g s p e c i m e n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s ,a n dt h es p e c i m e nc h a n ge sf r o m l o wi n s i d e a n dh ig ho u t s i d e t ohi g ho u t s i d ea n dl o wi n s i d e .T h e p e a k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f o r c ed e n s i t y mo v e s f r o mt h e i n s i d e o f t h e s h e e tm e t a l t o t h e c e n t e r .W h e n t h e o f f s e t a m o u n t i s a s 2.5~3.0mm ,t h e r e i s a m i n i m u mv a l u e f o r t h e h e i g h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s i d e s .W h e n t h e o f f s e t i s a s 3.0mm ,t h e l a t Ge r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p e e do f t h e s h e e tm e t a l t e n d s t ob e 0,a n d t h e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c e i s a x i s y mm e t Gr i c a l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a l o n g t h e c e n t e r o f t h e s h e e t .B a s e d o n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o d e l o f t h em a gn e t i c i n d u c G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o f t h e t r a c kc o i l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 o n g t h e p o s i t i o no f t h e s y mm e t r i c a l c e n t e r r e gi o n o fm a g n e t i c i n d u c t a n c e a n dt h eh a l f l e n g t ho f t h es t r a i g h t s e c t i o no f t h ec o i l ,t h e t u r ns p a c i n g,t h e c e n t e r d i s t a n c e t h e s h e e t a s s e m b l y c l e a r a n c ew a sd e d u c e d ,a n d t h eo pt i m a l o f f s e t i s a s 2.2~3.9mm.T h i s r e s u l t sa r e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o n e sa n dc o n f i r mt h e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m o d e l .K e y wo r d s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m i n g ;2219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t r a c kc o i l ;m a g n e t i c f i e l d r e g u l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2304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5229);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B A B 139);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项目(2020010601012178)0㊀引言当前,轻质合金室温下难成形的特性,以及传统冲压工艺中易出现的拉裂㊁起皱等缺陷极大限制了铝合金等轻质板材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应用[1G2].电磁成形技术作为一种高速成形技术,利用脉冲电流在线圈周围产生的瞬变磁场使导电工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将产生的电磁力代替传统机械力来驱动金属板材进行高速成形.相较于传统的成形工艺,电磁成形工艺具有成形快㊁精度733高㊁可提高金属材料的室温加工性等一系列优势[3G6].由于电磁成形过程的复杂性,电磁场在材料微观结构中的作用原理及电磁力的柔性控制加载等基础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其中,电磁体积力对材料高速率变形中的流动行为及性能影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成形目标及材料不一导致目前未归纳出统一规律,制约了电磁成形技术的工程应用与发展[7G9].为揭示电磁成形过程中材料塑变流动的规律,许多学者通过电磁成形基础实验研究了材料高应变率下的宏微观特性.跑道型线圈因其作用区域广㊁输入能量低㊁线圈服役寿命长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10].S U等[11]对2219GO铝合金板料进行了电磁成形与电磁间接高速变形的实验,通过分析成形载荷变化历程及应变率历程,证实了惯性效应是高速变形中提高材料成形性的主要原因.徐佳辉等[12G13]采用跑道型线圈对2195铝合金进行脉冲电磁处理,发现电磁脉冲处理后的预拉伸试样内部位错密度降低㊁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肖昂等[14G15]通过跑道型线圈对比了不同初始状态下的1060铝合金的电磁成形性能,发现加工硬化态材料的成形性能提升比退火态的更为显著.X U等[16G17]利用跑道型线圈对A Z31镁合金薄板进行电磁拉伸实验发现,相比于准静态拉伸,镁合金板材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成形极限得到加强,且试样放置位置影响其最终的成形对称性.C U I等[18]基于顺序耦合仿真和实验,分析了跑道型线圈与板料位置关系不同时的电磁力与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通过实验调试初步确定了宽度方向成形均匀时的最佳板料位置.通过分析上述研究可知,跑道型线圈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材料高速率变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跑道型线圈结构的特殊性,缺乏深入研究线圈的磁场分布特性及结构对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有学者通过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螺线管线圈和平板螺旋线圈的磁场及电磁力的分布公式,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19G22].基于跑道型线圈的电磁成形中,目前仅通过实验试错法调整跑道型线圈结构及位置来控制板料电磁成形中变形的均匀性.然而线圈工件结构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调试,这大大限制了跑道型线圈在电磁成形基础实验中的效率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据此,本文基于电磁成形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跑道型线圈和板料的相对位置来控制板材变形过程,得到变形均匀的电磁成形件;根据跑道型线圈结构特征,建立工程简化模型,并基于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理论,推导了跑道型线圈中心平面空间磁感强度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揭示了线圈结构对感应磁场对称中心区位置的影响规律.1㊀材料与方法1.1㊀实验材料电磁成形所用材料为2219GO(退火态),跑道型线圈由T2紫铜绕制,电磁成形所用模具材料为45钢,表1㊁表2所示分别为材料成分的质量分数与力学性能参数.电磁成形㊁单向拉伸试验所用试样的厚度为1.5mm和2.0mm,试样长度方向与板料轧制方向(R D)一致.在室温下进行2219GO铝合金的单向成形实验,得到图1所示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电磁成形实验所用板料尺寸如图2所示.表1㊀2219GO铝合金材料成分的质量分数T a b.1㊀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2219GO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m a t e r i a l元素质量分数(%)元素质量分数(%) w(C u)6.20w(Z r)0.15w(M n)0.30w(V)0.08w(T i)0.06w(A l)余量表2㊀材料性能参数T a b.2㊀M a t e r i a l pe rf o r m a n c e p a r a m e t e r s跑道型线圈成形板料模具材料T2紫铜2219铝合金45钢密度(k g/m3)849028307850电导率(S/m)5.869ˑ1072.506ˑ107泊松比0.310.30.33屈服强度(M P a)6269.5507弹性模量(G P a)9773211图1㊀2219GO铝合金室温拉伸试验的真应力应变曲线F i g.1㊀T h e t r u e s t r e s sGs t r a i n c u r v e o f2219GO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t e n s i l e t e s t a t 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 1.2㊀设备与工装电磁成形实验的设备型号为HM FG30/213G150,设备参数如表3所示.为确保电磁成形过程中板料达到一定变形量且不发生断裂,根据预实验结果,最终选择电容器组为8模块(106.5μF),在放电电压10k V的条件下进行实验.833中国机械工程第35卷第2期2024年2月图2㊀电磁成形板料尺寸F i g.2㊀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m i n g s h e e t s i z e表3㊀电磁成形模型的结构尺寸T a b.3㊀S t r u c t u r a l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t e n s i l em o d e l mm 名称数值名称数值线圈直段半长m80板料厚度t1.5线圈截面高度k6板料宽度b20匝间距S5线圈板料间隙δ2线圈中心间距W23㊀㊀针对电磁成形设计的工装模型内部结构如图3a所示,线圈采用环氧树脂板封装来保证强度,铝合金板料利用定位销定位,并通过垫片来约束其变形范围.图3b展示了电磁成形模具整体装配后的效果,通过销钉定位板料后,利用螺栓紧固上下模板.为便于调整线圈位置,环氧板上开孔留有一定余量与螺栓形成间隙配合.(a)工装数模结构(b)整体实验装配图3㊀电磁成形实验工装F i g.3㊀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t e n s i l e t e s t t o o l i n g 1.3㊀有限元模型建立基于跑道型线圈的铝合金电磁成形是高速率成形,其数值计算涉及电磁场与结构场的耦合求解.笔者采用L SGD Y N A数值模拟软件对铝合金电磁成形过程进行模拟,采用顺序耦合法求解模型,以确保在每个时间步迭代过程中都考虑时间和结构变形对工件表面电磁力的影响.为提高模拟精度及计算效率,只保留约束板料的部件,建立图4所示的有限元模型.为便于后文分析,将板料下表面中心定义为Q点,将跑道型线圈右侧上表面中心定义为P点,各结构的尺寸见表3,所有结构的尺寸若无特别说明,在后续理论计算中保持不变.板料在电磁成形过程中的应变速率为准静态条件下的几十万倍,因此,本文采用考虑应变率的C o w p e rGS y m b o l s本构模型[23]:σ=σe[1+(ε p)]h(1)式中,σe为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准静态流动应力;p㊁h为应变率相关系数,p=6500s-1,h=0.25[24].(a)模型三维图(b)模型几何标注图图4㊀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F i g.4㊀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m o d e l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t e n s i o n为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参考Z HU等[25]的实验方法测得相同工况下的放电系统电容㊁电感与电阻,计算目标放电电压下的电流并将其输入到模型.跑道型线圈通过环氧树脂封装,因此设置为刚体,认为其不发生变形.1.4㊀数值模型验证图5为用于数值模型验证的装置示意图,在相同放电参数及结构参数下,开展数值模拟与电磁成形实验.对比实验和模拟的工件变形区中心截面轮廓的成形高度,以测量值和模拟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评判标准,分析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电磁成形放电实验主要包括两个过程,首先,闭合充电回路开关S2,充电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到预设电压;然后,断开开关S2,闭合放电回路开关S1,电容器通过线圈在空间产生瞬变电磁场,实现对板料的成形.如图6所示,模拟值与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66%(低于5%),在可接受范围内,证实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具有可靠性.933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 唐天宇㊀黄㊀亮㊀徐佳辉等图5㊀数值模型验证装置F i g.5㊀N u m e r i c a lm o d e l v a l i d a t i o nd e v i ce 图6㊀数值模型与实验的结果F i g .6㊀R e s u l t s o f n u m e r i c a lm o d e l a n d e x pe r i m e n t 2㊀结果分析与讨论2.1㊀线圈板料平面相对位置的影响板料在电磁成形过程中的变形主要受空间电磁力影响,通过调节板料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可直接改变板料周围电磁力的分布,得到不同的成形结果.为探究线圈位置对电磁成形后试样整体均匀性的影响,模拟板料与跑道型线圈在的不同偏置量Δ(X 轴正向)处的电磁成形,得到板料变形区的位移,如图7所示.如图7a 所示,板料偏置量为0即线圈单侧中心与板料中心对齐时,电磁成形区域产生非对称变形,板料外侧(远离线圈中心一侧)的变形量明显大于内侧,且两侧变形的最大位移差出现在变形区中部.由图7b ㊁图7c 可知,随着板料偏置量的增大,板料两侧的高度差减小,板料变形更均匀.这是由于跑道型线圈在单侧空间中产生的磁场分布不均匀,导致靠近线圈中心区域的磁场强度显著下降.平板螺旋线圈实验也观测到同样的现象,即板料只在靠近线圈外侧时才能获得均匀分布的电磁力[26].偏置量Δ=3mm 的模拟结果呈现出对称的变形.图8展示了电磁成形实验得到的试样,实验结果与仿真规律一致,进一步说明线圈与板料的相对位置影响板料变形的对称性.不同偏置量下试样(a)偏置量Δ=0(b)偏置量Δ=1mm (c)偏置量Δ=2mm (d)偏置量Δ=3mm 图7㊀板料在不同偏置量的变形区位移模拟结果F i g .7㊀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d e f o r m a t i o n z o n e d i s pl a c e m e n t o f s h e e tm e t a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中部两侧的高度差如图9所示,随着板料偏置量的增大,高度差逐渐减小;偏置量Δ=3m m 时,试样由 外侧高㊁内侧低 转变为 内侧高㊁外侧低 ,这说明板料偏置量Δ在2m m 到3m m 之间存在一个可令电磁成形两侧高度相同试样的临界值.图8㊀板料在不同偏置量的电磁成形实验结果F i g .8㊀E l e c t r o m a gn e t i c t e n s i l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o f s h e e t m e t a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2.2㊀板料电磁力空间分布特性电磁成形过程中,变形区电磁力的分布形式直接决定了板料的变形行为.为进一步探究线圈与板料的相对位置对电磁力分布的影响,在成形变形初期,以板料中心Q 为原点,提取板料变形043 中国机械工程第35卷第2期2024年2月图9㊀不同偏置量实验所得成形试样的高度F i g.9㊀T e n s i l e s p e c i m e nh e i g h t o b t a i n e d f r o md i f fe r e n t of f s e t s区下表面各单元在垂直板料方向上的电磁力密度,如图10所示.根据图10b中的电磁力分布可知,跑道型线圈与板料未发生偏置时,板料表面电磁力密度未出现峰值区域,且电磁力密度从线圈中心侧沿着板料宽度负方向不断增大,但x<-5mm范围内的电磁力密度增幅变小.从图10c~图10e中的电磁力分布可知,电磁力密度在板料长度方向上的分布较为均匀,在宽度方向上的波动较大;板料偏置量Δȡ1mm时,板料变形区域在某一宽度距离存在电磁力峰值,且该峰值点位置不断向板料中心靠拢;偏置量Δ=3mm时,电磁力密度沿着板料宽度中心大致呈对称分布,且板料内侧边缘的电磁力密度略大于外侧,这与实验中检测到试样中部 内侧高㊁外侧低 的现象相符.电磁成形过程中,材料受到的电磁力大小不仅受磁感强度影响,还与自身感应电流相关.如图11所示,由于感应电流的边缘效应,电流在靠近板料外侧边缘处 聚集 ,对电磁力起到正贡献.电流密度在外侧的聚集抵消了部分磁场沿线圈外侧衰减时对电磁力的负贡献,这解释了图10b中的电磁力未出现峰值点的原因.图10c㊁图10d也有同样的规律,即在靠近板料宽度两侧处,电磁力出现骤升或衰减变缓等现象,这与图11b㊁图11c中的电流密度分布相符.板料在宽度方向上受到的横向电磁力也会影响变形行为,而板料的变形速度和位移大小能很好地反映电磁力的分布.板料宽度方向上的速度分布如图12所示,偏置量Δ=0时,板料获得较大的横向速度(指向线圈内侧);随着偏置量的增大,速度减小,偏置量Δ=2mm时,板料外侧出现反向速度分量;Δ=3mm时,板料横向变形速度骤降,且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这说明小偏置(a)位置关系(b)偏置量Δ=0(c)偏置量Δ=1mm(d)偏置量Δ=2mm(e)偏置量Δ=3mm图10㊀不同偏置量的板料表面电磁力分布特性F i g.10㊀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f o r c e o n s h e e tm e t a l s u r f a c e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 量下的电磁力在横向上的矢量和不为0,且偏置量Δ在3mm附近存在一个临界值,使电磁力在横向上达到平衡.图13中的位移曲线进一步证实,板料在横向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沿板料内侧的横向位移,且随着偏置量的增大,位移量逐渐减小,偏置量Δ=3mm时,横向位移趋近于0.综合上述分析,通过改变线圈与板料的相对位置可143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 唐天宇㊀黄㊀亮㊀徐佳辉等(a)偏置量Δ=0(b)偏置量Δ=1mm(c)偏置量Δ=2mm(d)偏置量Δ=3mm图11㊀不同偏置量的板料感应电流密度分布F i g.11㊀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i n d u c e d c u r r e n t d e n s i t y o f s h e e tm e t a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a)偏置量Δ=0㊀㊀㊀(b)偏置量Δ=1mm(c)偏置量Δ=2mm㊀(d)偏置量Δ=3mm图12㊀不同偏置量的板料横向速度分布F i g.12㊀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l a t e r a l v e l o c i t y f o r s h e e tm e t a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有效调控电磁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变形;板料偏置量Δ=3mm时,可得变形对称的电磁成形试样.2.3㊀跑道型线圈磁感强度数学模型2.3.1㊀工程简化模型为揭示电磁成形实验中板料出现非对称变形图13㊀不同偏置量的板料中心横向位移F i g.13㊀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l a t e r a l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f o r s h e e tm e t a l c e n t e r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的原因,分析了宽度方向上不同偏置量处磁感强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与线圈结构及工装位置相关的磁感强度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矩形截面的导线绕制方便且能保证较高的线圈强度,为便于分析跑道型线圈在电磁成形中的磁感强度空间分布特性,对矩形截面跑道型线圈结构及内部电流进行简化,简化的计算模型如图14所示.对跑道型线圈磁感强度的计算模型作三点假设:①忽略线圈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及电流聚集效应,即各匝线圈中各截面的电流大小相等且均匀分布;②只计算线圈体外部的空间磁感强度,将各匝线圈中的体电流简化为过截面形心的线电流;③跑道型线圈的直弯比(弯曲段长度与直段长度的比值)不超过0.2,根据毕萨定理[27],忽略线圈弯曲段电流对磁场影响.图14㊀工程简化模型F i g.14㊀S i m p l i f i e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o d e l 2.3.2㊀磁场模型推导基于上述简化模型可得,跑道型线圈空间中某点的磁感强度可等效为多条有限长的平行直导线在该点空间磁场的累加.同时,由电磁学理论易知,峰值磁感强度出现在线圈直段中心处的平面(该平面法向与电流流向相同).因此,本文磁场模型以中心平面为基准对空间个点磁感应强度进行推导.首先,建立图15所示的磁场坐标系模型,推导任意点E(x i,y i)处单根直导线在其中243中国机械工程第35卷第2期2024年2月图15㊀磁场坐标系模型F i g .15㊀M a g n e t i c f i e l d c o o r d i n a t e s ys t e m m o d e l 心面上任意一点O (x 0,y 0)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结合右手定则和毕萨定理[27],可得2m 长直导线中心面空间上任意一点O 的磁感应强度:B i =I μ02πRm R 2+m2(2)R 2=(x 0-x i )2+(y 0-yi )2(3)式中,B i 为单根导线在O 点产生的总磁感强度;i 为直导线编号,i =1,2,3, ,10;I 为通电电流;m 为线圈直道段半长;μ0为真空磁导率;R 为导线中心处E 到激发点O 的距离.将总磁感强度分别按图15沿线圈长度和宽度方向进行分解,并联立式(2)㊁式(3)可得B r i =B is i n θ=I μ0|y 0-y 1|2πR 2m R 2+m 2B n i =B i c o s θ=I μ0|x 0-x 1|2πR 2m R 2+m 2üþýïïïï(4)式中,B r i ㊁B n i 分别为O 点线圈宽度和高度方向的磁场分量;θ为E O 与参考X 轴的夹角,θɪ(0ʎ,90ʎ].对跑道线圈而言,板料变形区域位于跑道线圈直道中间段,变形区长度相对跑道线圈直道段较短,所以在线圈长度方向上可以近似认为磁场强度不变,磁场强度变化集中在宽度方向,图11所示的电流密度分布结果具有该特点.因此本模型推导的公式针对板料在X 方向即线圈宽度方向上变化的计算.在单根直导线磁感强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原理,并根据图14所示的几何模型位置关系,计算多组平行直导线中心面空间上任意点O 的磁感应强度:B O =ð10i =1B i =ð10i =1I μ02πR 2mR 2+m 2B r O =ð10i =1B r i =ð10i =1I μ0|y 0-y 1|2πR 2m R 2+m 2B n O =ð10i =1B n i =ð10i =1I μ0|x 0-x 1|2πR 2m R 2+m 2üþýïïïïïïïï(5)式中,B O ㊁B r O ㊁B n O 分别为点O 的总磁感强度,以及磁感强度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分量.O 点与金属板料下表面中心重合时,可得到如下几何关系:y 0-yi =k /2+δ㊀㊀i =1,2, ,10(6)㊀㊀x 0-x i =㊀W ʃΔ+q S ㊀㊀i =1,2, ,5;q =2,3, ,6q S ʃΔi =6,7, ,10;q =0,1,2{(7)式中,W 为跑道型线圈中心距;k ㊁S 分别为线圈截面高度和宽度.联立式(5)~式(7)可得板材下表面中心处的磁感强度,且板料下表面的磁感强度主要取决于跑道型线圈各结构的尺寸及线圈和板料的间隙.2.3.3㊀磁场中心偏置量计算理想条件下,要在电磁成形过程中实现板料的均匀变形,需让电磁力沿板料下表面的几何中心对称分布.较高的放电频率下,可忽略磁渗透,则磁压力与磁场之间关系式可以简化为[27]P =B 22μ0(8)式中,P 为产生的磁压力;B 为空间磁感应强度.由式(8)可知,板料所受电磁力P 与磁感应强度B 的平方成正比.寻找磁场对称中心区间,确定板材中心位置的最佳偏置量Δc .跑道型线圈空间磁场公式涉及的变量过多,难以通过简化推导来确定中心点偏置量的解析表达式.为进一步探究不同因素对对称中心区位置的影响规律,结合式(5),通过控制变量法,利用MA T L A B 软件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散点取值计算磁感应强度分量,得到磁场对称中心的偏置量范围,以该范围内的偏置量中值为磁场对称的偏置量,绘出不同因素下磁场对称中心的偏置量,如图16所示.由图16可知,在放电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电磁成形过程中,空间磁感强度对称中心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线圈的中心距㊁匝间距㊁线圈与板料之间的装配高度差.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线圈中心距增大时,磁场对称中心区的偏置量不断减小;中心距超过30m m 时,继续增加中心距离对对称中心区位置的影响较小.跑道型线圈直道段的电流方向相反,磁场对称中心点在直道段半宽靠外侧的位置.中心距增大时,两侧直段线圈间的相互干扰减小,磁场对称中心区向线圈心部偏移.由图16b 可知线圈直道段半长对对称中心区位置几乎无影响.根据线圈环氧树脂最小封装厚度及导线规格,通常有k >2m m ,δ>2m m ,因此δ+k /2>3m m ,根据图16c ㊁图16d 可知线圈的匝间距和高度差与磁场对称中心区偏置量近似线性相关.实际应用中,综合上述变化规律,可将各因素对对称中心区偏置量的影响归纳成工程关系模343 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唐天宇㊀黄㊀亮㊀徐佳辉等(a)线圈中心距对对称中心区影响(b)线圈直道半长对对称中心区影响(c)线圈匝间距对对称中心区影响(d)线圈中心与板料高度差对对称中心区影响图16㊀不同因素对磁感强度中心区位置的影响F i g.16㊀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f a c t o r s o n t h e p o s i t i o no ft h e c e n t e r r e g i o no fm a g n e t i c i n d u c t a n c e型,其中,中心距对对称中心区偏置量影响为衰减指数型:Δc=w0+w1e x p(-W w2)(9)线圈直道段半长视为无影响,线圈的匝间距与对称中心区偏置量为正相关线性:Δc=s0+s1S(10)高度差与对称中心区偏置量为正相关线性:Δc=D0+D1(δ+k2)(11)式(9)~式(11)中的常量w0=0.99158m m,w1=5.35337m m,w2=28.17532m m,s0=-1.52857mm,s1=1.03571mm,D0=2.33214mm,D1=0.21786mm.图17所示的对称中心区偏置量的预测结果与计算值的拟合效果较好,图17a~图17c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9921㊁0.99156㊁0.97505.(a)线圈中心距对对称中心区预测(b)线圈匝间距对对称中心区预测(c)线圈中心与板料高度差对对称中心区预测图17㊀磁场对称中心偏置点的拟合结果F i g.17㊀F i t t i n g r e s u l t s o f c e n t e r o f f s e t p o i n t o fm a g n e t i c f i e l d s y m m e t r y将跑道型线圈及板料的实验参数代入式(6),计算板料中心处的磁感强度,如图18所示.磁感强度对称的偏置量Δcɪ(2.2mm,3.9mm),与实验及模拟的结果基本吻合.偏置量在中心对称区间外时,板料在成形初期无法获得对称的磁感应强度,导致表面产生的电磁力不对称.随板料中心偏离对称中心区距离的增大,磁感应强度在高度方向的分量线性增加,感应电流产生的横向电磁力使得板料中心进一步远离磁场中心对称443 中国机械工程第35卷第2期2024年2月区,加剧板料变形过程中电磁力分布的不均匀性.数值模拟与电磁实验说明本文的空间磁感应强度计算模型在跑道型线圈电磁成形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可通过计算实现对电磁力的调控,最终实现对板料变形的控制.图18㊀不同偏置量的板料中心磁感强度F i g .18㊀C e n t r a lm a g n e t i c i n d u c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of s h e e tm e t a l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o f f s e t s3㊀结论(1)为得到变形对称的电磁成形试样,根据跑道型线圈的特点,设计了线圈与板料相对位置可调的电磁成形模具,并建立了跑道型线圈电磁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在相同放电条件下,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3.66%,有限元模型可靠.(2)电磁成形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板料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可实现对电磁力分布的调控,改变板料变形.随着偏置量的增大,板料的横向位移减小,成形试样两侧高度差减小;偏置量Δ=3mm 时,试样外高内低,板料表面的电磁力对称分布.综合分析表明,Δɪ(2.5mm ,3.0mm )时,存在一个可电磁成形对称试样的最佳偏置量.(3)建立了电磁成形过程中的跑道型线圈的空间磁感强度工程模型,推导了线圈中心面上任意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与线圈的直段半长㊁匝间距㊁中心距㊁板料装配间隙的关系;基于模型计算成功推出磁感强度对称的中心区间.此时的板料中心偏置点位置为2.2mm ~3.9mm ,这与模拟及实验结果相符合,证实了该工程模型的适用性.参考文献:[1]㊀J I N Y ,Y U H.E n h a n c e dF o r m a b i l i t y an dH a r d n e s s o fA A 2195GT 6d u r i n g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F o r m i n g [J ].J o u r n a lo f A l l o y s a n d C o m po u n d s ,2022,890:161891.[2]㊀金延野,于海平.板材电磁成形技术研究进展[J ].精密成形工程,2021,13(5):1G9.J I N Y a n y e ,Y U H a i p i n g .R e s e a r c h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m i n g (E M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h e e tM e t a l [J ].J o u r n a l o fN e t s h a p eF o r m i n g E n g i Gn e e r i n g,2021,13(5):1G9.[3]㊀谢冰鑫,黄亮,黄攀,等.铝合金板料电磁翻边全流程工艺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2):220G226.X I EB i n x i n ,HU A N G L i a n g ,HU A N G P a n ,e t a l .R e s e a r c ho n W h o l eP r o c e s s R o u t eo fE l e c t r o m a gGn e t i cF l a n g i n g o fA l u m i n u m A l l o y S h e e t s [J ].C h i n a 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021,32(2):220G226.[4]㊀徐佳辉,黄亮,李建军,等.基于集磁器的电磁冲裁工艺的设计与模拟[J ].中国机械工程,2020,31(11):1368G1377.X UJ i a h u i ,HU A N G L i a n g ,L I J i a n ju n ,e t a l .D e Gs i g na n d S t i m u l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B l a n k i n gP r o c e s s e sB a s e do nF i e l dS h a pe r [J ].C h i n aM e c h a n G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20,31(11):1368G1377.[5]㊀L I J ,L I L ,WA N M ,e t a l .I n n o v a t i o nA p pl i c a t i o n s o f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F o r m i n g an dI t s F u n d a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J ].P r o c e d i a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2018,15:14G30.[6]㊀P S Y K V ,R I S C H D ,K I N S E Y BL ,e t a l .E l e c t r o Gm a g n e t i cF o r m i n gaR e v i e w [J ].J o u r n a l o fM a t e r i Ga l s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011,211(5):787G829.[7]㊀李云峰,孙向阳,宋燕利,等.电磁脉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22,30(4):11G24.L IY u n f e n g ,S U N X i a n g y a n g ,S O N G Y a n l i ,e t a l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a n d P r o s p e c t so fE l e c t r o m a gn e t i c P u l s eT r e a t m e n tT e c h n o l o g y [J ].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22,30(4):11G24.[8]㊀李亮.我国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基础科学,2016,18(4):25G35.L IL i a n g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M u l t i Gt i m e P u l s eH i g h M a g n e t i cF i e l dF o r m i n g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C h i n a [J ].C h i n aB a s i c S c i e n c e ,2016,18(4):25G35.[9]㊀邱立,李彦涛,苏攀,等.电磁成形中电磁技术问题研究进展[J ].电工技术学报,2019,34(11):2247G2259.Q I U L i ,L IY a n t a o ,S U P a n ,e ta l .R e s e a r c ho nE l e c t r o m a gn e t i c P r o b l e m s i n E l e c t r o m a gn e t i c F o r m i n g Pr o c e s s [J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C h i n aE l e c t r o Gt e c h n i c a l S o c i e t y,2019,34(11):2247G2259.[10]㊀李昊桦,张梅富,姜爔,等.A A 1060–D P 600板材电磁脉冲连接工艺研究[J ].精密成形工程,2022,14(12):146G152.L IH a o h u a ,Z HA N G M e i f u ,J i a n g X i ,e t a l .E x G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P u l s e J o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of A A 1060GD P 600S h e e t [J ].J o u r n a l543 跑道型线圈板料电磁成形磁场分布的调控唐天宇㊀黄㊀亮㊀徐佳辉等。

平板件电磁成形磁场力研究

平板件电磁成形磁场力研究
2哈尔滨 工 业大 学 材 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龙江 . 黑 3中国航 空工 业空 气动 力研 究院 , 龙 江 . 黑
16 2 0 6;Biblioteka 11O 0 ; 5 o 1
哈 尔滨
哈尔 滨
10 0 ) 5 o 1
摘 要 : 场 力 分 析 是 电 磁 成 形 理 论 分 析 的 基 础 , 分 析 结 果 直 接 用 于 工 件 的 变 形 分 析 。 应 用 F A 软 件 磁 其 E
局 限 一 4。 l 】 生【
磁 场 力 是 电 磁 成 形 理 论 研 究 的 基 础 , 其 分 析 结 果 直 接 用 于 工 件 的 变 形 分 析 ,进 而 决 定 电 磁 成 形 的
( 解 析 法 。 Ma wel 程 组 是 描 述 一 切 电 磁 现 3) x l方
工 艺 参 数 , 工 艺 设 计 和 参 数 优 化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目 为
力 作 用 下 工 件 的 变 形 分 析 。 文 应 用 ANS 本 YS有 限 元 分 析软 件 , 平 板件 电磁 成形 的磁 场进 行 了模拟 , 对 并 通 过试 验验 证 了模拟 结 果的 正确性 。
匀 分布 而且 在工 件 与 成形 线 圈 之 间 没 有漏 磁通 , 因
() 1
高 强 度 、 成 形 性 材 料 的 应 用 日益 增 加 。 于 电磁 成 低 由
形 技 术 可 以 提 高 材 料 的 成 形 性 、 增 加 工 件 贴 模 性 和 减小 回弹 , 此 , 以 克服 这 些 材料 的成 形 困难 , 因 可 促
等 效 回路放 电 电流 :
维普资讯
文 章 编 号 : 6 2 0 21 2 0 01 0 9 — 4 1 7 — 1 ( 0 8) — 0 2 0

并列线圈在平板电磁成形中的磁场力分布与受力分析

并列线圈在平板电磁成形中的磁场力分布与受力分析

并列线圈在平板电磁成形中的磁场力分布与受力分析肖师杰;莫健华;崔晓辉【摘要】The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sheet forming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between coils and sheet was analyzed. After verifying the simulation method with experiment data, the paper analyzed magnetic force distribution on the sheet by loading current of different direction on double circle and double square coils respectively. The magnetic force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double circle and double square coil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paper offers structur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failure preven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circle and double square coils, references are provided for workpieces forming by distributed coils.%建立平板电磁成形3D有限元模型,分析线圈与板料间隙磁感应强度的分布,并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设计并列圆形与并列方形线圈结构,对于线圈加载不同方向电流,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线圈在被成形平板件上产生的磁场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并列圆形与并列方形线圈结构的受力状况和失效模式,提出了线圈结构设计改进方案与失效预防措施.根据并列圆形与并列方形线圈结构的特点,为并列线圈成形不规则工件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指导.【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7页(P54-60)【关键词】电磁成形;线圈结构;磁场力分布;有限元模拟【作者】肖师杰;莫健华;崔晓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91电磁成形是一种高能率成形方法,能够显著增加材料的延展性,减小回弹和起皱,适合于高电导率、难成形的轻质合金材料[1-2]。

电磁成型

电磁成型
必须的成形机能量=变形功/效率(可查手册)
电磁成形工艺特点
瞬间作用在毛坯上无机械接触,并且是高速度、高 质量的加工方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高速成形,每分钟工作数百次,成形效率高。 工装设备及模具简单,单模成形,模具工装成本费
用低。 能精确的控制所施的力,因此可以实现金属与非金
属(如陶瓷、玻璃等)的联接与转配。 毛坯单位压力高,变形速度快,可提高塑性和材料
集磁器
在电磁成形中,常用集 磁器来增大成形效果。 可用一个线圈来成形不 同直径和形状的工件。 集磁器内表面做成凸起 就可集中在局部高度成 形。 集磁器内表面承受线圈 的巨大磁场力,因此大 大降低了线圈的损坏和 疲劳强度。
板料电磁成形
板料电磁成形原理
工件受力分析
板料电磁成形
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B,分解成径向分量Br和轴向分量 Bz 径向Br作用于坯料中的涡旋电流使工件受到背离线圈平
成形极限,进行高精度加工,且残余应力低、回弹 小。如铝合金刚度低,易回弹,卸载之后会产生扭 曲。 无排屑,生产条件好,无污染。
电磁成形局限性
单一的电磁成形难以获得深拉深工件。 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适用,低电导率的材料需要高电
导率的材料做“驱动体”。 毛坯的几何形状必须保证感应电流不受阻碍,故毛坯
上不应开有细长的孔以免切断电流通路。 毛坯几何尺寸有严格要求。 成本高,适用性窄。
感应电流,阻碍毛坯贴向模具,甚至产生排斥。
成形工艺设计要点
工作线圈 1. 可高能率将电能转变成毛坯塑性变形功。 2. 有足够的强度及可靠的绝缘性。 3. 适宜的放电频率。 4. 必要的冷却。 设备能量 1. 足够的能量,完成全部变形。 2. 电磁成形机的能量不能完全转化成变形功,取决于

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优化设计

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优化设计

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优化设计题目:深度探讨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优化设计1. 引言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的制造一直是制造业的重要课题。

随着电磁渐进成形技术的发展,其在制造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

2. 电磁渐进成形技术概述电磁渐进成形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形的先进制造技术。

它通过控制电磁场的变化,使金属材料在受到电磁作用后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成形。

在制造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方面,电磁渐进成形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实现高效、精密、节能的成形过程。

3. 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的特点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通常具有复杂的曲面和结构,制造难度较大。

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在制造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加工精度难保证等问题。

电磁渐进成形技术对于解决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的制造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4. 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的电磁渐进成形中,线圈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线圈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改善电磁场的分布和作用效果,从而提高对铝合金材料的成形控制能力。

优化设计应考虑线圈的布局、尺寸、形状、绕组方式等因素,以确保电磁作用对铝合金曲面的成形具有精准、高效的影响。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成形工艺和实际应用需求。

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不断完善线圈结构的设计,是实现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高质量、高效率制造的关键。

6. 总结通过对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电磁渐进成形线圈结构优化设计的深度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优化设计能够提高电磁成形的精度和效率,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型铝合金曲面零件的制造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一种平板式梯度线圈及其制作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平板式梯度线圈及其制作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平板式梯度线圈及其制作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建明,窦建辉,陈一炜,蔡江,俞道生申请号:CN201710232456.4
申请日:20170411
公开号:CN107064842A
公开日:
201708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平板式梯度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所述的一种平板式梯度线圈,由一对上下对称的子线圈(7)组成,每个子线圈(7)由内至外依次为X线圈(1)、Z线圈(3)、Y线圈(2)和屏蔽线圈(4),和设置在X线圈(1)、Y线圈(2)、Z线圈(3)和屏蔽线圈(4)周围的绝缘层(5),具有增强梯度磁场的线性度,增加有效容积,减小梯度线圈的厚度,增大竖直开放空间的特点;所述一种平板式梯度线圈的制作方法,包括3D打印一次成型所有的梯度线圈组件和绝缘层(5),再组装和灌胶,还具有消除焊点发热,提高制作效率的特点。

申请人:杭州图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萧绍东路166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1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机械工程第 15 卷第 22 期 2004 年 11 月下半月
1 线圈形状的选择
感应强度分布规律 ①、②一致 , 但圆形线圈为轴
对称的 ,其磁感应强度分布也是轴对称的 ,沿线圈
的任一半径 ,径向分量 、轴向分量具有相同的分布
规律及数值 ,这一点与椭圆线圈不同 。
因为毛坯所受磁场力与磁感应强度有关 , 而
且都是正比关系 , 并且因为圆形与椭圆形线圈激
发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有差别 , 导致毛坯所受的磁
建立如图 3 所示的坐
标系 ,线圈所在平面为 xoy
平面 ,线圈中心为坐标系的
原点 o , 与线圈垂直的方向
为 z 方向 。 设第 n 匝线圈上第 n1 图 3 坐标系模型
个椭圆形线电流的参数方程为
x = acosθ y = bsinθ
a = R0 a + ( n - 1) ( s + t) + ( n1 - 0. 5) t/ n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平板件电磁成形用线圈的设计 ———初红艳 费仁元 陆 辛等
线圈导线起始部位的位置处出现一个峰值 , 随后
b = R0 b + ( n - 1) ( s + t) + ( n1 - 0. 5) t/ n1 式中 , a 、b 为该椭圆的长短轴 ; R0 a 、R0 b 为线圈中心空腔 部分在长短轴方向的尺寸 ; s 为线圈的匝间距 ; t 为导线宽 度 ;θ为线电流上的点与 x 轴的夹角 。
根据比萨定理进行推导 , 可得线圈平面在空
收稿日期 :2004 —03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9975037) ;北京市先进 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 KP0100200201)
计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对于给定材料 、形状 、 尺寸的工件 ,需采用多大的放电能量 ,采用何种形 式、尺寸的线圈等都还没有确定的方法 ,解决好这 些问题是实现平板毛坯的电磁成形工业化应用的 前提。在平板毛坯的电磁成形中 ,成形线圈是将电 能转变成磁场能使毛坯产生塑性变形的关键部件 , 毛坯变形的性质 、变形量的控制等都取决于成形线 圈 ,因此成形线圈的设计是电磁成形工艺设计中的 重要内容 。本文从线圈形状的选择 、线圈最小尺寸 的确定 、设备最高能量利用率的获取三方面分析了 平板件电磁成形用线圈的设计 。
0 引言
平板件电磁成形具有许多普通板料成形方法 (如拉深、胀形等) 所不具备的优点 :其成形速度高 导致材料的塑性提高 ,有利于成形强度高、塑性差 的材料 (如铝合金等) ;可以只使用一个凹模 ;设备 使用清洁的电能 ,不污染环境等。因此平板毛坯的 电磁成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重要的研究价值 。
目前平板毛坯的电磁成形还没有实现工业化 应用 ,主要问题是还没有一套进行电磁成形工艺设
平板件电磁成形用线圈的设计 ———初红艳 费仁元 陆 辛等
平板件电磁成形用线圈的设计
初红艳1 费仁元1 陆 辛2 杨鲁义2
1.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北京 ,100022 2. 北京机电研究所 ,北京 ,100083
摘要 :通过对线圈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推导 ,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 ,得出线圈 形状选择时遵循的原则 :长形工件采用椭圆形线圈要优于圆形线圈 ,中心部位变 形要求较高的工件应尽可能采用圆形线圈 。通过对平板件上电磁力分布特点的 分析 ,确定在成形特定尺寸的工件时 ,存在一个最小线圈尺寸 ,若线圈最外圈尺寸 初红艳 博士 小于该尺寸 ,则工件边缘部分所受磁场力垂直向上 ,不利于工件的变形 。从设备 能量利用率的角度进行分析 ,得出在设备能量相同的情况下 ,板料厚度等于趋肤深度时 ,设备能量 利用率最高 ,板料变形程度最大 。在设备电容确定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改变线圈导线的材料 、 规格 、线圈的匝数 、匝间距等获得最高的设备能量利用率 。 关键词 :电磁成形 ;线圈 ;磁感应强度 ;能量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 T G391 文章编号 :1004 —132 Ⅹ(2004) 22 —2031 —06
(b) 轴向分量
图 4 整个线圈在 x 轴方向激发的磁感应强度
(a) 径向分量
(b) 轴向分量
图 5 整个线圈在 y 轴方向激发的磁感应强度
表 1 线圈各部分尺寸
R0a
R0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t
A
B
N
( mm) ( mm) ( mm) ( mm)
( mm) ( mm)
20
10
1
3
24 115
105
由图 4 和图 5 可看出磁感应强度有如下分布 规律 : ①线圈心部未缠导线 , 导致与该部位对应 区域的径向分量极小 , 接近对应线圈导线起始部 位的径向分量急剧增加 ,随后变化比较缓慢 ,超出 线圈范围后急剧减小直至 0 ; ②轴向分量在对应
0
x dθ + x2 + y2
g (θ)
y dθ]
(2)
x2 + y2
∫ |
Bz |
=
μ0 I1 4π

φ(θ) dθ
0
f (θ) = bzcosθ/ r3
g (θ) = az sinθ/ r3
φ(θ) = [ asinθ( bsinθ - y) + bcosθ( acosθ - x) ]/ r3
2. Beijing Instit 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 ronics ,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y t he deduction of t he dist ribution of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induced by intense wind2 ing conductor plane coil , combined wit h t he experimental result s , t he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t he working coil shape is achieved , t hat was , for t he long workpiece , elliptic coil is more suitable t han circular coil , and for t he workpiece t hat has much demand for t he deformation of it s center area , circular coil should be select2 ed. By t he analysis of dist ribution of t he elect romagnetic pressure on t he sheet metal , it is proposed t hat a minimum working coil size is existed when a workpiece is formed. If working coil size is smaller t han t he minimum size , t he direction of elect romagnetic pressure at t he edge of t he sheet metal will be upward , and it is disadvantageous to t he deformation of t he sheet metal. It is acquired t hat in t he cases where all of ot her forming conditions are t he same , t he equipment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and deformation height s of t he workpieces are bot h maximum when t he sheet metal t hickness is equal to skin dept h. And t he maximum e2 quipment energy utilit y efficiency can be acquired by modification of working coil conductor material , size , windings , and winding space when t he equipment capacitance is determinate. Key words : elect romagnetic forming ; working coil ;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 y ; energy utilit y effi2 ciency
线圈在 Q 点激发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 图 4 、图 5 分别为某一时刻整个线圈在 x , y 轴
方向 的 空 间 点 ( 空 间 点 与 线 圈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1mm) 激发的磁感应强度的径向分量与轴向分 量 。线圈尺寸见表 1 , 其中 A 、B 为椭圆线圈的长 短轴尺寸 。
(a) 径向分量
间任意一点 Q ( x , y , z )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径
向分量 | B Hr | 和轴向分量 | B Hz | 分别为
N ×N1
∑ | BHr | =
| Br |
i =1
N ×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