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现象的内生性机理探究

合集下载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备受关注。

许多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和论文造假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科研诚信和学术声誉。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以促进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1. 高压环境和利益驱动在当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师们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包括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和绩效评价等关键要素。

这种高压环境导致一些教师追逐名誉、地位以及更多的经济回报,而忽视了真正的科研质量和道德底线。

2. 宣传压力导致“量”而非“质”导向一些地方政府将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评估指标,给大量教师施加了宣传压力。

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们更倾向于以追求数量为目标,而不是真正关注研究的质量和创新。

这种“量”导向助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滋生。

3.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腐败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使用与结算环节。

一些教师虚报项目经费、夸大实验成果等行为十分普遍。

同时,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一些人员挪用和私分科研资金的问题。

4. 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当前学术评价机制主要关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等指标,并未充分考虑科研质量、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

这样的机制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此外,学术评价中过于注重各种排名与指标,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化,也使得一些教师选择不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整改对策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高校应该将培养学术诚信意识作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师生的学术道德培养。

建立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以及应对措施,并营造开放透明的学术环境。

2. 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审批、使用和结算等程序。

加强科研项目监督与评估,完善相关法规法规定。

同时,加大对科研经费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3.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完善当前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领域中,有意违背学术伦理规范、伪造数据、抄袭他人作品、不当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等不诚实行为,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学术不端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愈发普遍,其成因非常复杂,解决对策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可以从个体、机构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学术不端的成因与个体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密不可分。

一些科研工作者为了追求科研经费、论文发表数量、学术声望等利益,故意作假、抄袭、篡改数据或成果,破坏了学术诚信。

个体的学术道德观念和自我意识不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警惕和自我约束,也是导致学术不端的重要原因。

机构层面,一些科研机构在管理和评价制度上存在缺陷,缺乏严格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给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学术期刊为了牟取利润,放松了对稿件的审核标准,导致大量低质量、甚至虚假论文被发表。

一些学术组织和学术评价体系偏向于量化指标,对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真实性考量不足。

这些机构问题使得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界泛滥。

社会层面,学术不端行为受到了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影响。

社会对科研成果的过分功利化,对学者的过分追求成果和名利,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

社会对科研经费的过分看重,导致科研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获得项目资助和职称评聘等利益,不惜采用不端手段,以求快速获得成果。

社会对学术不端的处罚不力,曝光率低,缺乏有效的威慑力,也是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针对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需要采取多方面的解决对策。

个体应当提高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坚守学术诚信,注重独立自主的科研精神。

需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惩处,使其意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提高学术不端的道德底线。

科研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科研成果的审核标准,严格落实学术不端的查处程序,确保学术不端行为受到及时惩处。

学术腐败现象中学术期刊因素透析及其对策

学术腐败现象中学术期刊因素透析及其对策
不少期刊已成为学术腐败的滋生地。 2 学术期刊在学术腐败充当的角色 关于学术期刊目 前面临的困境, 以及其 中存在的种种问 题,很多学者都有所关注, 并讨论过。 在此, 我们重新进行梳理, 做一 个简单归纳。 2.1 版面费为学术腐败滋生提供途径 有需求就有市场,巨大的需求量为“ 期
地交费发文, 然有一些贪图 自 私利或照顾所
难进入编者的视野。 长此以往, 刊物难免沦 为单纯获取眼前功利的工具。 2.3 增刊频出 作为创收的手段 所有的学术期刊都说自己人力有限, 但 许多学术期刊都热衷于大办增刊、 专刊, 尤 其是一些稿源充足的所谓核心期刊, 编辑部 都把此作为创收的手段。 有人愿意争先恐后
还谈得上与国际 接轨、 创建知名品牌呢 1 [5
来说, 严重破坏、 裹读了以求真务实为基本 精神的学术研究规则, 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
17 3
这一中间 节, 环 有待于 进一步完善[4 。 1 有限
的学术刊物, 有限的篇幅容量, 与庞大的排 队等着发表论文的队伍, 僧多粥少” “ 的现实 矛盾。 不少单位在没有刊号的时候, 心急如 焚, 千方百计地争取刊号, 在刊号到手之后, 这才发现根本没有办刊力量, 要想把学术期 刊办得怎样好, 根本不可能, 干脆认为,是 单位拿钱办的,理应为本单位人员的职称、 津贴服务, 至于学术质量如何, 只能尽人事 了。为数不少的学术期刊似乎已“ 看破红 尘” ,来钱就发,“ 作坊式” 的小日子过得有 滋有味。 有些期刊甚至大肆向作者收取高额 的版面费 ( 实为“ ’,竟办成了月刊、 圈钱, ) 半月刊了, 每期竞达 300 来页。 这么一个状 况, 怎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呢? 哪里
内 公开的 [2 。 本 高 ” 学 秘密 1 原 “ 贵 的 术期刊向
金钱“ 低头” 人们也不禁开始质疑起某些学 ,

学术腐败的根源、危害及对策浅析

学术腐败的根源、危害及对策浅析

学术腐败的根源、危害及对策浅析高中兰 10689606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无机摘要:针对学术腐败问题,本文就其根源,危害和对策进行了讨论。

学术腐败滋生的原因除了个别科研人员的道德品质问题,还有很深刻的制度问题,而且就学术腐败到来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最后给出了几条学术腐败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腐败、根源、危害近些年来,国内针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十分激烈,在百度内搜索学术腐败,可以得到436,000条新闻网页[1]。

学术腐败基本上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家政府和许多的学术泰斗[2]都不断的发出号召要求严谨学风,禁止学术腐败,可是大宗的学术腐败还是频频浮出水面。

其实学术作假问题不单单令中国科研人员头疼,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大问题,且不说韩国黄禹锡教授的问题,就是在科研制度先进的美国和欧洲也有不少学术腐败问题传出。

一、什么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包括很多个方面,是各种不道德、不诚实学术行为的总称。

与一般的腐败不同,学术腐败与权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性味的统称[3]。

对于我们广大博士研究生来说,编造数据、一文多发、篡改数据、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等等是最应该避免也最易发生的学术腐败问题。

二、学术腐败的根源学术腐败问题屡禁不止,是有着很深刻的根源的。

首先,我认为现行一切唯SCI是问的制度是造成学术腐败的一个根本原因。

评讲师、副教授、教授乃至评院士,首要条件都是SCI,不光老师们被SCI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连博士生硕士生也都背负着SCI的包袱。

就拿北大硕士一般都要求有SCI,博士的要求更高了,一般都是2.0,据我所知,某些院系要求博士生毕业时,必须要有4.0以上的SCI论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当然,对于某些学科,SCI并不非常难发,而问题在于,一旦SCI成为一把标尺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某些急功近利的科研人员,好一点的就是低水平重复,换个试剂就是一篇小文章,虽不能算作是学术腐败,但也是学术道德不端正;更有甚者,一文多发,剽窃他人的已发表或者未发表文章。

论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论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论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的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面对学术腐败的现状,我们冷静思考,究竟是学术淡化,还是人性腐化?我们在古今的学术风潮中又能学到什么呢?在学术界广泛地开展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健全学术界的监督体制不容忽视,只有痛定思痛,在全学术界开展教育和整治,才能彻底遏制学术腐败的问题。

【关键词】学术腐败道德法制学术是人类在知识领域思想上的精华,它本身就蕴涵着崇高无尚的意味。

然而与“腐败”一词并行,着实让人痛心。

人类本身存在着潜在的劣根性,无论是“人性本善”说还是“人性本恶”说,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人类的道德观。

从知识产生的那一天起,教育就担负着培养人“德行”的任务,然而当把对知识的探究和人本身的利益联系起来的时候,“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古代出现的科举舞弊、官学腐败就是很好的明证。

当然这些并不都属于学术腐败,而是学风败坏的问题。

“学术腐败”作为教育领域的代名词,既是新生的事物,也是教育史上“学风败坏”的沿袭、发展和延伸。

目前,在各级各类辞典的搜寻中,都难以找到“学术”或“腐败”一词的解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是教育界派生出来的名词,而“腐败”更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可以说,“学术腐败”是继“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后的又一不良现象在学术界的延伸。

名词虽新,然而这种对知识的弄虚作假,不尊重,却是在我国历史上早以出现过的,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同罢了。

一、学术腐败由来已久纵观我国教育史,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是有源可溯的。

我国古代推崇品德教育,无论是西周的“知、仁、圣、义、忠、和”,还是孟子的“仁、义、礼、智”,都体现了教育对人品德的培养。

虽然它的最终目的是“忠君”,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德育的“禁锢”,使我国古代教育史在学风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清白”的。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教育机构,相当于我国目前的高等学府,但在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里有“志毋虑邪,行必正直”的说法,这虽然是教育学生要求真、求实,但却是从“为人”的教育层面,并未提及做学问。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摘要】高校学术腐败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学术声誉和教学质量。

本研究从定义与特点、成因分析、现状调查、治理措施、挑战与建议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研究发现,学术压力、激励机制不合理、监管不力等因素是导致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加强监管、加强道德建设、健全激励机制等治理措施,并探讨了治理的挑战和应对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高校学术腐败的本质和特点,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高校学术道德水平和学术环境,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术腐败、成因、治理、研究、定义、特点、现状、调查、措施、挑战、建议、总结、未来研究方向、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术腐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影响着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声誉。

学术腐败的存在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也削弱了科研成果的可信度,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高校学术竞争的加剧和利益驱动的增强,学术腐败现象日益突出,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治理。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

学术腐败主要包括造假、抄袭、篡改数据等行为,泛滥且难以监管。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术界的信任度,也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

学术腐败还导致了一些科研成果的虚假,阻碍了科学的真正发展。

通过对高校学术腐败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成因和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提升高校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对高校学术腐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术腐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影响不仅仅限于学术领域,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态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高校学术腐败的研究与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校学术腐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腐败现象的根源及演变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高校学术腐败的研究,可以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学术活动,维护学术诚信和学术声誉,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三角形陷阱

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三角形陷阱

来越 高 。 什 么会 出现 如此 严 重的 现象 ? 为 本人 认 为 要从学 术腐 败 的 内生性 机 理上 做探 究 。 制度乏 力 : 学术 腐 贬泛起 的体制 性 缺失


关 于加 强 学 术 道 德 和学 风 建 设 , 育 部 先 后 教 印发 了 《 等 学校 哲 学 社 会科 学 研 究 学术 规 范》 高 和 《 于 加 强 学 术 道 德 建 设 的若 干 意 见 》 一 系 关 等 列文 件 , 务 院 学 位 委 员 会 、 大 学 学 术 委 员 会 国 各 和各 研 究 机构 .几 乎 都 出台 了相 关 文 件 和规 定 。 诚然 。 些 制 度 . 于 倡 导学 术 规 范 , 绝 学 术 不 这 对 杜 端 行 为 起 到 了很 好 的 作 用 。但 是 , 遍 的问 题 是 普 弹性 有 余 , 性 不 足 , 理 性 有 余 , 作 性 不 足 , 刚 说 操 警 醒 性有 余 . 惩戒 性 不 足 。这 扩展 的法 力性 缺失 弱 学 近 阶段 出现 的大 家学 术腐 败 现象 .大 量 的涉 及署 名 权 的 冒用 、 假用 、 用 , 及 核 心 内 容 的抄 滥 涉 袭、 植 、 移 变通 , 及观 点 引用 的空位 、 失 、 注 。 涉 缺 漏
这种 现象 愈演 愈烈 .主要 的原 因在 知识 产 权法 的 法 治 力不 足 、 执行 力 不 够 , 人 的产权 意 识 淡 漠 、 学 自觉 自律差 。也有 学界 和传 媒对 “ 人物 ” 小 的知 识 产权 尊重 不 够 ,尤其 在某 些产 权 边界难 以划 清 的 社会 科学 领 域 , 是如 此 。 比如 , 更 一些 富有 创 造性
社 科 新 论
当代社 科视野 2 1 年第 1 00 期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

腐败现象心理原因及对策腐败,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病疾。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反腐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斗争。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消除腐败,加强自身的廉正建设,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反腐败斗争,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腐败现象的发展势头很快,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只有清楚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源头所在,正本清源,才有助于解决腐败问题。

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对腐败现象进行剖析,据此提出根除腐败现象的政策建议,为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提供参考。

腐败的概念所谓腐败,是指社会肌体的腐烂变质,其本质是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退化与堕落。

从纵向上看,腐败现象在每一个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从横向上着,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又有不同的腐败现象。

在现阶段,腐败现象有三个层次,即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腐败。

权力腐败是以职权非法谋取私利,如权钱交易;行业腐败是以职业非法谋取私利,如乱收费贪污或挪用公款等;社会腐败是行为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恶化,如黄、赌、毒以及社会治安的混乱。

在这三个层次中,权力腐败是整个社会腐败的核心,行业腐败是权利腐败的延伸和扩展,社会腐败是国家公共权力不能正常运行的结果。

二、腐败现象的心理原因透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产生的。

可见个人腐败的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

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切腐败行为,都是为了牟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

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的蔓延,在心理因素的直接支配下,是引起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腐败的群体心理透视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分类:行业新闻发布时间:2013-01-20 10:03:12 阅读次数:452次(一)社会环境原因社会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学术界各种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

纪宝成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各种竞争机制、各种良好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道德价值与现实利益追求的不协调,引发了人们普遍的浮躁、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图的心态,使整个社会价值观出现畸形,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各种学术腐败产生的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

蒋寅认为,权力腐败盛行、经济秩序混乱、法律威信下降是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和社会大环境。

(二)学术管理体制原因近年来学风的急剧恶化,包括学术活动中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学术的日渐泡沫化,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主管部门过多的行政行为。

学术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制度根源,这是学者的一致看法。

顾海兵、张国功认为我国学术领域存在的诸如腐败、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等严重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学术管理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所奉行的是以权力为资源、以利益为目的的“准官场”权力游戏规则,教育行政部门评审重点研究基地与跨世纪人才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审批过多。

学术腐败的主要根源。

由于社会发育不良,我们的学术体制仍然是官本位制,学术机构的行政权力绝对压倒学术权力,掌握行政权力的学者们,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主持和参与职称评定、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工作的便利,不正当、不合理地行使职权,从而导致学术腐败。

(三)学术评价方式原因在整个学术制度存在弊端的背景下,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尚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合理等问题,也是诱发各种学术腐败问题的主要因素。

周兆军、韩东屏等认为目前我国在学校和科研单位评级、学科建设评点、教师与科研人员考核与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认定等普遍盛行的是以指标量化为主的评价方式。

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评价方式,不仅极易使学者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不愿潜心去做那些难度大、周期长的研究项目或科研课题,只愿做短平快式的研究,而且还使一些人在重压之下,不堪重负,开始走歪门邪道来达到那些考核评审所需的量化指标,他们或托关系找门子讨要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书籍,或通过手中职权或职业便利达到上述目的。

当前学术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当前学术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当前学术腐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肖莉华(三江学院南京江苏210012)内容摘要:学术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学术腐败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了。

本文就学术腐败的原因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学术腐败原因防治对策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国家重视知识分子,一些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收入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分配制度又不完善,工资、奖金、住房等分配制度以职称、学位、学历、职务论。

加上对人才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看材料论人,导致一部分人采取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学术腐败成风。

学术腐败一般表现在追求“虚名”与“实利”。

出版图书、发表文章、评比科研成果等是知识分子追求名利的主要手段。

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粗制滥造文章、通过关系发表凑数文章,集资出书。

拿钱买文章,夸大科研成果,骗取科研经费,“破格”晋升职称,谋取学者的身份与地位,以达到谋取虚名的目的。

本文就针对学术腐败的原因和对策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

一、学术腐败的成因:1、利益的驱使和竞争的压力。

目前大多数科研院校所将科技人员的科研经费、学术论文、申报批准专利以及获奖等级等直接与科技工作者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及福利等直接挂钩。

由于单位的这种政策导向,一些科技人员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利益的追求,甘冒身败名裂的风险去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去伪造、涂改实验数据,抄袭、剽窃等手段来获取这些现实的名利。

马克思说过:“人所奋斗的一切皆与他的利益有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小康之路。

而有些文人却还过着清贫的生活。

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梦想中的汽车、洋房,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开始以学术为武器,踏上了“学术革命”之路。

在这条奋斗之路上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干,为了达到“多产丰利”的目的,不惜采取移花接木、顺手牵羊等手段,还不时创造出几个写作的天文数字,使得中外名人不得不感慨折服。

中国学术腐败原因透析

中国学术腐败原因透析
维普资讯

文化 教 育 J J j 中国学 术腐败 Nhomakorabea原 因透析
徐 士 元
( 中国地 质 大 学地 球 科 学 学院 , 湖北 武 汉 4 o 7 ) 3o 4
摘 要: 中国学术腐败的原 因是 多方面的, 涉及文化、 制度 、 思想等因素。主要是道统的基 因缺憾 、 法规 的人为缺失 、 难题 求解 的缺漏、 管理机制 的缺损、 现代意识的缺陷。找准原 因、 寻求对策势在 必行。 关键词 : 学术腐败; 原因; 分析
《 自然》 杂志曾发表题为《 中国的希望和 浮 占用 的往往是国家的垄断性资源。 壤 。在最应该 讲求科学 的地方出现了许 多不科 夸> 的评论 , 指出中国一些学者追求名 利地位 的 3难题求解的缺漏 学、 反科学的做法 。繁荣学术的路还很长 。 不良风气正在玷污—些著名研究机构的声誉。 的 过 去分析学术腐败诸 多原 因有时舍本 求末 三是学术机构 功能的扭 曲。学术机构的企 确在学术思想、 学术成果 、 学术承认、 学术管理等 或拿想象当本质。 难题尚未破解是学术管理 的体 业化——进 入 了创收 、 、 、 分红 扩建 进一步创收的 环节存在大量腐败现象 , 而且形式 多样 , 参与者 制原因。道德有其 内在的基础和动力 , 但需要进 怪圈。 经济 目 标成了学术机构 的首要 目 标。 在大 不寡。 找准原因、 寻求对策势在必行。 分析中国学 行制度设计 , 来平衡个人 的资源配置组合和整体 学内部 , 出一份考卷 、 一节课多少价格等都 成了 术腐败的原 因 , 要从多角度、 立体分析 才能综观 效率最优。机制缺损使盈利性原则 占了上风 , 脆 改革措施。 科研项 目审批 中有“ 能创造经济效益 ” 其妙。 弱的道德意识就难得抵挡经济规律的作用了。 所 的要求。 急于求成之风盛行 , 助长了 弄虚作假、 靠 1道统的基因缺憾 以“ 劣币效应” “ 、马太效应” 上演了: 著名学者越 剽窃欺诈 、 急功近利 、 浮夸吹嘘等不正 当手段来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 丰厚底蕴和优 秀传 来越远离学术 , 越来越重视学术权力 ; 而一般要 争夺科技资源的不正之风。丢 出一把米 , “ 马上就 统。 但其基因缺憾是我国学术腐败的文化原因和 占有学术权力 , 便只能营造虚名 、 制造泡沫学术 , 要鸡下蛋 ” 的做法导致一些人练就一身 “ 的文 写 根本原因。 学术腐败愈演愈烈。 章比读的文章还多的神功” 。 是实用主义的思维定势 。中国 自 古就有 当腐败的收益 比其成 本或风险大得 多时 , 5现代意识的缺陷 无与伦 比的延续性和 自 我修复能力 , 自于农 学者就有学术腐败的动机; 这来 当腐败的收益足够大 学术界及全社会现代 意识 的缺陷是学术腐 业文明的实用主义。同时, 实用主义也是它最大 时就可能“ 铤而走 险”而当学术收益 比腐败成本 败产生、 。 蔓延的主要原因和社会性原因。 的弱点,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 本主义。中国古 或风险大得多时 , 物” 就具有廉 洁动机 ; 当潜在的正 一是创新 意识 的缺乏 。当代社会靠的就是 代科学发展的夭折就是实用主义在学术上最典 当收益足够大时 , 就可能“ 廉洁一生”因此, 。 要提 创新。“ 知识经济” 等新概念强调的都是知识、 科 型的表现 , 当代实用主 义 表现在学术 和教育上也 高腐败成本 , 最简单措施是将学术腐败者的信息 技、 学术的创新 。我国表现在学术腐败这的创新 比比皆是 。 “ 公布于天下” 。在国外 , 规定弄虚作假者几年不 意识和动机不强 , 二是功利性是科学文化创新的 二是经久不衰的官本位意识 。中国的官本 准从事学术活动和被逐出学术界的制裁 。 要改革 死敌 , 导致创新方法 、 途径 、 目标的误区 , 蒙上行 位思想的强大力量可能没有人怀疑过。 官本位取 人才评价体系 , 降低“ 学术成果量化” 中腐败带来 政意志的色彩后就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 , 如凡是 向是学术腐败最大原因 :三四十年代大师辈出 , 的收益 。 好的科学家都尽快提升为行政领导 , 一些有潜力 百家争鸣。 主要因为那时学术没有各种官本位思 一个正常的社会 ,应该是一个扬善惩恶 的 为国争光的好苗子过多地投身于行政事务 , 延缓 想的于扰。 而现在学术腐败的—个很重要的原因 社会。扬善惩恶 固然需要通过 “ 的层面 , 灵” 即通 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就是大家没有专注于学术 , 了现代版的“ 衍生 学 过教化来引领人 向善和遏制人趋恶。 但也要通过 二是市场意识的缺略。竞争取胜关键在 于 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 。 “ 的层面, 物” 即通过利益调节机制来奖励人 向善 要 明确市场运行的机制 、 。因此具有竞争意 规则 三是信仰的缺乏和淡化 。中国没有地道 的 和遏制人趋恶。 人都需要尊严 , 需要荣誉 , 良 若 知 识是前提, 明确游戏规则是关键。 在我 国学术界 , 宗教 , 人们没有不可动摇 、 一生不变的信仰。 的成本和道德的风险较小 , 少了 人们通过守法经营 、 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对市场游戏规则知之甚少 , 信仰 , 了执着、 就少 偏爱和不管不顾的冲动 , 学术 诚实劳动就能得到正常 回报 , 就能维持基本生 在实用主义的支配下 , 博弈的结果就是 人人 都不 上缺少了这种精神就缺少 了创造的源泉 。 没有一 存 ,就很少有人愿 意突破 良 知和道德的底线 , 牺 遵守规则 , 从而就没有—个公平竞争 的市场 。长 以贯之的理念和逻辑的一贯性, 在学术界的直接 牲尊严和荣誉去谋求非分所得。 期缺乏知识产权 观念 。 真正的市场意识缺略和误 表现就是钱本位 , 那道德失律 、 包庇、 保护等就不 4管理机制的缺损 解, 导致学术道德 的异化和失落 , 引起学术腐败。 可避免。 众多 的腐败者并非“ 本恶 ” 性 。现行的学术 三是后果意识的缺解。学术腐败是社会公 2法规的人 为缺失 管理机制, 有的是对 国外学术管理的技术性 内容 害 , 学界中人都在学术界这艘“ 泰坦尼克号” 上同 对学术腐败 , 既行不成人人喊 打、 干夫所指 的借鉴 , 由于观念陈化、 资源配置垄断和学术机 起同落 , 而腐败仿佛学术肿瘤 , 局部病变 , 毒害整 的道德环境, 也行不成法阿恢恢的法制环境 。法 构功能扭 曲, 导致学术管理机制的缺损。 体, 以消灭学术的方式来 “ 发展 ” 学术 ; 学术腐败 规的人 为缺失是我国学术腐败 的制度原因和直 一是管理观念的陈化集 中表现在人力 资源 具有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 固的渗透性 、 蔓延性和 接原因。 管理的低水平。首先 , 我国在人才选拔和认定制 扩散性 , 以泯灭 良知的方式来 “ 生产” 思想 , 能击 是法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对剽窃 度上的“ 学历是 从”将学历与能力 、 惟 , 待遇简单 穿社会的道德底线 , 导致全社会性 的道德“ 雪崩” 者、 冒充教授和研究员、 制伪科学的人根本没 挂钩; 炮 其次是我 国学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学术界 和精神危机 , 腐败使学术失去创造能力 , 无力引 有法律加 以惩治 ;不乏学术权威在重金 收买之 实用主义心态过分膨胀 , 学界的业绩考核 、 科研 领社会 。学术界和全社会危机意识不强, 不能全 下, 为以假乱真 、 以次充好摇旗呐喊 。 奖励制度 、职称评定办法等都是重量不重质 , 搞 面 、 深刻地估计学 术腐败 的严重后果 , 就难以实 二是学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行政 管 短期效应 ; 三是不 注重市场条件下 , 人才竞争的 现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来消除腐败。 理代替了学术管理 , 另一方面学术" C f r ' 体制缺乏 优胜劣汰 , 4 不断“ 、 出各类人才 , 考 评” 导向错误 。 谈 及如此之 多的缺点和 问题 ,决非 自我否 合理的体系 , 化” -r对原始创新性研究不 “ 量 fi if , " 二是资源配置的垄断化。审批学术 、 等级学 定, 悲观失望, 只要我们不缺少 信J 和信念。 我们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危害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腐败的成因。

主要包括缺乏监督机制、学术评价标准不完善、学术竞争压力过大以及学术成果奖励机制不健全等。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为提高高校学术水平和整体风气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分析、监督机制、学术评价、竞争压力、奖励机制、学术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1. 引言1.1 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违背学术规范、伦理道德和学术诚信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造假、学术不端、学术侵权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高校学术腐败不仅涉及到个体学者或科研团队的行为,也会对整个学术界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学术腐败在高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数据、领导干预研究成果、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等。

这些行为既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和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

高校学术腐败不仅存在于科研领域,也广泛渗透于教学、学术评价、学术竞争等方面,对高校整体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造成了严重危害。

加强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和认识,对于预防和遏制学术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把握高校学术腐败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措施,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体系,提升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1.2 高校学术腐败的危害高校学术腐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学术腐败会严重损害学术诚信,打击学术道德底线,破坏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

学术腐败还会导致学术成果水平下降,丧失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影响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

学术腐败还会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降低学术研究效率,影响科研项目的实质进展,浪费社会资源。

浅析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及对策研究
吴广丹;杨晓苏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近年来,"学术腐败"变为社会热词,学术腐败的出现涉及其背后一系列成因.高校学术腐败事件频频发生,致使高校成为重灾区,不仅影响高校学术科研进程、学风建设、师风建设,还对改善社会道德风气起阻碍作用.因此,抵制学术腐败现象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吴广丹;杨晓苏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术腐败的文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J], 郭薇
2.高校学术腐败犯罪原因与防控对策研究 [J], 李灿
3.浅谈高等学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对策 [J], 刘金玉
4.高校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及对策思考 [J], 李晴
5.转型期中国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J], 窦开龙;陈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教师学术腐败问题的心理学探析

高校教师学术腐败问题的心理学探析

高校教师学术腐败问题的心理学探析作者:朱迪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3期高校教师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高校教师的学术腐败是指在学术活动中,高校教师个人或一些小团体为谋求一己私利,采取违反学术规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从根本上背离了学术的求真、求实原则。

同任何一种腐败现象一样,高校中的学术腐败问题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假冒伪劣当下,高校中最普遍的学术腐败行为就是公然抄袭和剽窃别人的成果。

有人通过人情的交易就能获得发表出版的机会;有的人干脆盗用他人书刊号直接就发表出版;有人将同一文章经过略作修改或者干脆不改就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等。

2.粗制滥造虽然高校中不乏高产的教师,然而其中不少是粗制滥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而现今“大师”太多恐怕也不是好事,学术论文或著作追求大而空,文风晦涩难懂,使研究界平庸之作泛滥。

3.好大喜功有的学者利用媒体对其科研成果进行“炒作”,任意夸大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等级,“重大突破”“世界领先”“引起国际轰动”之类的顶级修饰词语满天飞,缺乏起码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4.学术垄断有些主管科研单位或相关领导负责人,在科研立项课题下达公布之前,已事先在有关人士和“关系圈”中通风报信,好实现其自身目的。

这种表面看似信息不畅的现象其本质是一种学术垄断。

在高校,因学历、经历不同而研究能力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发展成某些学阀、学霸甚至个别导师、学术带头人挟洋以重和挟名以重,搞学术“统治”,对人才分级分等对待,则会滋生不公平竞争的氛围。

5.评价失真学术批评本来是学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民主的标志。

但是,高校学术批评由于被人为地引入到复杂的人际关系领域,现状堪忧。

学术批评成为学者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化妆品和遮羞布,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风气在学术批评中盛行,而真正的学术性则被阉割。

6.权钱交易权钱交易最主要体现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发表、评奖中以及职称评聘、学历学位授予过程中。

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

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

二是 学术 腐败 的 动机, 即谋取 与 学术 相 审 议 3 4件 ,处 理 3 4人。2 0 1 5年 至 2 0 1 6 体 制。
( 二 )学术腐败 成本极低 、收益极大
从 事 学术 研 究 的集体 和个 人, 不仅
通 常表现 为学 术不端 、学术交易 ; 四是学 件 总共 3 8 2件。 经过 分析 核 查, 对 其 中
狭义 的学 术 腐败 主要 是指 在 学术 研 称晋 升或 其他 方 面 的需要, 通过 金钱 贿 衡 量科研 院所 工作 绩效 、衡 量研 究人 员 的学 术 水平 、衡 量博 士 研究 生能 否取 得 究 、学 术评 价 等活 动 中, 拥有 学 术权 力 赂或感情 投资,请 求评委予 以特殊照顾 。 学位 。理 科如 此, 工科 亦然 ,文 科也 一 和 行政 权 力 的人滥 用公 共权 力 以权谋 私 评 审 尚 未 开 始 , 评 审 结 果 早 已 尘 埃 落 定 。 的行 为。这 一定 义强 调 学术 腐败 与权 力 五是 职 称评 定 中的腐 败。在 物 质利益 和 样 。各单位 都 把这 些指 标作 为评 估体 系 的重 点, 把论 文 数量 、评估 结果 与个 人 密切 相关, 主要 特征 是 利 用学术 权 力和 精神利 益驱动 下,部分教 师提 前打 电话 、 找 关 系、拉选 票, 干扰 职称 评定 的正 常 行政 权 力进 行不 正 当交 易,具体 表现 如 的奖励、工资、 职称 、 博 士学位 密切挂钩,
学术 违法行 为,也涵盖学 术不道德 行为。
素 主要 有 四个 :一是 学术 腐败 的行 为 主 体, 主要 为从 事学术研究 的集体 和个人 : 关的不正 当利益 ; 三 是学术腐败 的手段,
日,受理投诉举报 4 6 8件,其 中实名举报 别 、数 量。 这就 意味 着学 术 成果 必须 被 1 5 2件 。2 0 1 4年 , 共 收 到 投 诉举 报 2 0 6件 , 行 政 部 门 认 可 , 科 研 活 动 只 能 纳 入 行 政 年 1 1月底,接 受举报案件 和主动核 查案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现行的学术评价主要以SCI、SSCI等国际期刊和SCI收录论文数量为依据,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原创性。

这导致了一些学者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惜捏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不端行为。

学术竞争压力过大。

学者在科研项目申请、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这使得一些学者为了获取利益和名誉而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

学术资源的分配不公也加剧了学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缺乏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

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缺乏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他们只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对学术规范和伦理的遵守。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个人名利为中心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解决学术不端问题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

需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应该从传统的以SCI论文数量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向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原创性的评价指标。

科研成果应该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应该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大学应该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

学术界应该加强自律,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并公开曝光。

也要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督和评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应该优化学术资源的分配机制。

加强学术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学术竞争的压力,为学者提供公正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从而降低学术不端的发生概率。

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建立道德监管机制和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原因与治理探究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原因与治理探究
1 l /sl n oiy .  ̄s n A dS c t  ̄a ' t e
己 1 D D年 3月 ( ) 上
制占 轧金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原因与治理探究 喻Fra bibliotek摘 要

大学本是学习的净土,然而近段时间诸多学术腐败事件却让人越发担忧 许 多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 了颇深的研
究 , 文从 学 术腐 败 的种种表 现及危 害入 手 , 本 探究 了 成如今 学术腐 败严 重的成 因, 造 尤其在 文化根 源及体制 方面做 了全 面 探讨 , 最后得 出治理 这 一问题 的对策 关键 词 学术腐 败 丈化根 源 学 术道德 中图分类 号: 6 G4 文献标 识码 : A
况就 触 目惊心 : 南交大 副校长 、 授 、 西 教 博士 生导师黄庆 的多篇论
院士候选人周祖德教授被一名智利科学家指出抄袭了国外 5 位 以来 , 中国都 不缺 引导人们 思维 和行 为方式 的哲学流派 。 例如对 科 学家完 成的一 篇论文 。这 些被 披露 出来 的可能仅 仅只 是学术 我 们影响 巨大的 《 语》仁义 礼智信 、 论 , 三纲五 常随处可见 , 学 对于 剽 窃很少的一 部分 , 他们成 为焦 点是因 为涉嫌 者都顶着 很有光环 习 , 根本 目的也 是对道 义 、 其 真理 的追求 ,士 志于道” “ 闻道 , “ ,朝
积 累” 的学术观 。根据 路透社 最新 公布 的报告 , 中国科研 人员每
年发表 的科技论文数量升居 第二 , 超过 日本 、 国和德 国。 2 0 孩 子关 于科学 探索 方面 的 习惯 ,中 国文化只 交给我们 前辈重道 英 而 08 年 的数据 示 , 果按更能 显示科技 含量的标 准— —论 文被 引用 德、 如 人至善的一种领悟, 人生的最高理想, 就是自觉达g T夫人合 ] 1

我国学术腐败系统规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学术腐败系统规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学术腐败系统规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学术腐败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国学术领域的现象,其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造假、学术剽窃等。

我国在高校、科研机构等学术机构中也普遍存在学术腐败现象,给学术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学术腐败治理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学术领域涉及范围广、制度不够健全、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学术腐败行为仍无法完全得到有效遏制。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学术腐败系统规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规制对学术腐败治理的重要性;
(2) 学术腐败制度下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3) 学术腐败治理中的制度创新问题;
(4) 对于学术腐败问题的规制建议。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我国学术腐败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治理政策和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学术腐败治理实践的比较分析,提出学术腐败系统规制的政策建议,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4. 预期成果及意义
(1) 对当前学术腐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系统性地探究其治理机制和对策;
(2) 提出完善现有制度及创新制度的建议,为学术腐败治理提供参考;
(3) 为推进我国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22期学术腐败现象的内生性机理探究兰刚[摘要]制度乏力、集体功利、弱视产权、权位搅和、评价失范是学术腐败的内生性机理,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学术腐败;内生性机理;探究[中图分类号]D691.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2-0028-0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腐败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涉及的大家越来越多,腐败的手段越来越高。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现象?不少学人都在望闻问切,不少学人都在查找原因。

为了找到本质和根本性的源流,本文拟从学术腐败的内生性机理上做些探究。

一、制度乏力:学术腐败泛起的体制性缺失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和《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各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各研究机构,几乎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规定。

诚然,这些制度,对于倡导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普遍的问题是弹性有余,刚性不足,说理性有余,操作性不足,警醒性有余,惩戒性不足。

这为学术腐败留下来制度性隐患。

在一些发达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都是十分刚性的。

在瑞典、法国等国家,都成立了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机构,使学术打假和学术规范切实落到实处,令行禁止,处置必果,让学人不敢侥幸,警醒自律。

而反观我国的部分大学,在出现学术造假、入市场进行交易就必须通过国家征收,这样农民就无法得到土地增值的巨大收益。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具有相当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先有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城市规划,房地产市场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易。

2.明确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使农民真正获得完整的土地产权。

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对流转土地的产权主体、权利和利益边界进行法律确认,还原农民作为土地资产所有者的地位和应得的权利。

这一方面有助于保证农民根据其产权地位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遏制基层政府卖地的冲动,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微观市场结构。

3.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

要加强城乡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实行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统一市场”,达到“同地、同权、同价”。

进行城乡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赋予城乡集体建设用地相同的权益,“同权”是根本。

同为建设用地,已经不存在土地转用问题,应当具有平等的产权,实行“同地、同权、同价”。

形成统一的市场后就能够形成有效反映城乡建设用地稀缺性的真实土地价格。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统一市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本文作者: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责任编辑于朝霞!!!!!!!!!!!!!!!!!!!!!!!!!!!!!!!!!!!!!!!!!!!!!!!!!!THE STUDY OF HARD AND HOT ISSUES热点难点研究28剽窃等不端行为后,当事人百般狡辩,学校百般庇护,刊物一脸无辜,该履职的继续履职,该博导的继续博导,该毕业的照样毕业,该造假的继续造假,迄今,还没有人看见哪位学人犯事后被“零容忍”、“一票否决”。

学术不端行为者犯事的成本之低,令世人咋舌。

制度的这种乏力性,反过来又消减、弱化制度本身的公信力和制约力。

据此而论,国家应该在责任划分、制度落实、整肃路径上下工夫,从根本上建立遏制学术腐败的“防火墙”。

二、集体功利:学术腐败蔓延的机理性病端今年7月19日,中国科协发表了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是普遍现象。

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一稿多发”等形式,但很少被学校发现或处理的。

对一些学校的“名师”、“学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品牌人物”,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常常百般呵护,帮其开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将问题化解。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本原因在学校“集体功利”保护使然,客观上助长了学术腐败的蔓延。

辽宁某大学的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学术不端行为被揭露后,学校党内有关负责人却出来为这位副校长“辟谣”,说该副校长在论文上署名是为了帮助学生发表论文,没有主观故意。

退一步,如若如此,也是切实违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

其实学校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学术腐败,不是不知道什么叫诚实守信,也不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校”,只是学校要上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实验室、质量工程项目、教学成果等等,没有这些“有学术”的大师不成,学校要学科排名、专业排名、基金项目排名、三大检索排名,没有这些“大硬件”不行,于是站在所谓学校利益的立场,包容、包装、包庇之风盛行,“辟谣”、“澄清”、“推责”做法泛滥,学术的神圣性、目的性被人为地变成学术的功利性、工具性。

体制性缺陷一览无遗。

要治理学术腐败,国家职能部门或学术机构,应该切实明确责任主体的责权利,特别是问责制、问过制、奖惩制。

三、弱视产权:学术腐败扩展的法力性缺失近阶段出现的大家学术腐败现象,大量的涉及署名权的冒用、假用、滥用,涉及核心内容的抄袭、移植、变通,涉及观点引用的空位、缺失、漏注。

作者不是不知道该不该署名,不是不知道该不该抄袭,不是不知道该不该注释,而是意识驱动使然,可能是有意无意之间,也可能就是完全故意所为,但客观结果,都是侵犯了他人的署名权、侵犯了他人的知识所有权,知识产权被严重弱视,法治力无从谈起,产权法形同虚有。

这当中,所蕴涵的还不止是一个弱视知识产权的问题,还深含着一个评价公平、做人诚信的大问题。

长期以来,这种现象越演越烈,主要的原因在知识产权法的法治力不足、执行力不够,学人的产权意识淡漠、自觉自律差。

也有学界和传媒对“小人物”的知识产权尊重不够,尤其在某些产权边界难以划清的社会科学领域,更是如此。

比如,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观点,并非最先由大家提出和证明,而是由“小人物”开的先河,可是,到了收获的季节,果实全都归到了少数大家的名下,这是另一种更潜在的对知识产权的弱视。

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天下文章一大抄就成为必然,产权之争、道德之争就成为必然。

由于法制具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特征,所以,知识产权法的落实力度应该加强,真正让“好人”可以做好事,让“坏人”不敢做坏事,清净我们的学术园地。

四、权位搅和:学术腐败升级的行政性软肋这里的权位既包含行政权位,又包含学术权位,是指具有影响学术不端或左右学术腐败的、具有权力性特征的力量。

权力进入学术,学术就易于成为权力的妓女或奴婢,学术的纯洁性、独立性、尊严性就必然受到挑战。

迄今,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的一系列学术腐败事件,主要是大学的领导和博士生导师,皆属于“老虎”级的、具有行政权位和学术权位的人物。

作为大学校长,本来行政任务就很重,但又要去扮演或维持著名学者的形象,似乎不这样,对全校教职工就不好“交代”,对外交流就无“底气”,于是就利用自己的权力,揽课题(他人申报,自己挂主持)、撰论文(下属撰文,自己做第一作者)、出专著(别人操盘,自己主研)、报大奖(整合诸君成果,自己亲自挂帅)。

课题得以批准、论文得以发表、专著得以问世、大奖获得通过,权力的介入自然可以拨动“既有资源”,使其预期得以兑现。

正因为这种权位效应,初出茅庐者或人微言轻者报课题、写文章都THE STUDY OF HARD AND HOT ISSUES热点难点研究292009年第22期2009年第22期乐于将有行政职权、学术特权的人作为课题、项目、论文、报奖的主持人,充分利用“官帽效应”和“学术名家效应”,用特殊的角色力这块砖去敲开申报、发表、获奖的大门。

若非如此,上报省级、国家级的相关项目在学校学术委员会就很难顺利通过,这在学校、科研院所似乎都是大家能感受到的,只是大家都不把它说破,但大家都知道其中就里。

纵观现在一些“大家”,手里的研究课题很多,发表的文章也不少,似乎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大了,学术水平就跟着长高了,这种现象被一些主流媒体说成是“官学互长现象”、“玩学术现象”。

正因为有此种现象的社会表达,所以人们赋予了他们“学霸”、“学伐”的概念。

“学霸”和“学伐”占用了相当多的学术资源,占有了相当多人的创造性劳动,享用了很多人努力工作带来的荣誉,压制了很多晚辈或年轻人的快速成长,其行为,实质上折射的是一种学术腐败,它的价值事实,必然是损坏学术公平、败坏学术风气、掩盖学术真实。

这样的现象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足以对同仁及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行政权力的担当者的自觉自律和学术大家的好自为之特别重要。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制度上严加约束和认真规避。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走向腐败”、“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行政腐败的潜规则一旦被用在学术上,学术腐败的升级和恶化就不可避免,这比经济腐败还可怕。

因此,在惩治上,国家和具体职能部门都要下猛药,切实做到“零容忍”、“一票否决”。

五、评价失范:学术腐败流变的引导性误区现行的学术评价主要有四类:一是同行评价,二是刊物和出版社档次评价,三是索引率评价,四是课题级别评价。

通过对以上综合考查来确定一个单位、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这些评价,从现实层面考量,有它的一些迫不得已的缘由,也发挥着不小的积极作用。

但是自身的不完善甚至失范,客观上诱导了作者对学术标准、学术水平、学术绩效的误读与适从,努力契合这种评价方式,以开拓自己的学术人生,而这种社会意识的平台达成,学术腐败就开始在这里流变。

比如,同行评价,本来是个好理念、好机制,但在一个单位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报学术项目、学术课题,都是学术委员会或相当组织来担当裁判员,而这个组织里,多是杂家与同事,结果只能是“杂家评价”和“同事评价”,于是,跟着感觉走,跟着好恶走,跟着官气走,跟着“大家”走的情况就不可避免。

迄今,根据刊物和出版社级别来做评价,比较盛行。

但是,刊物的级别是根据其学术影响力界定的,是通过离散数学等计量工具对整个刊物的文献统计分析的结果,而不是对每一篇文章的质量评价,把刊物的整体质量与文章个体的质量等同,显然失之偏颇。

正是由于对核心期刊的投稿趋之若鹜,“供需”矛盾突出,腐败现象就容易产生了。

同样,出版社也是如此。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只要书稿没有大的质量和原则问题,只要有一定发行量和经济保证,不管省级出版社和国家级出版社都可以出。

可在评价体系里,似乎国家级出版社出的书就比省级出版社出的书的质量要高,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

文章索引率和课题申报的过程性缺失也与之类似。

要根治这些现象,一是要建立真正的学术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全以刊物和出版社级别来判定,而要考究问文章本身的质量;二是要划清官学界限,让行政机构介入的学术评价变成由具有独立人格的学术团体的专业性评价;三是坚持网络互动性匿名评价,让学术评价社会化,使“阳光评价”成为现实;四是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评价,让现实普遍重数量、轻质量的土壤得以根除,让专事学术代理的“文化产业”机构无机可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