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诈骗也日渐猖獗。尤其在疫情

期间,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网络购物、支付以及求职等,网络诈骗

案件数量更是激增。因此,加强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以及了解相关

对策变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诈骗的现状

网络诈骗泛指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各种骗局、欺诈行为。最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有仿冒网站诈骗、银行卡盗刷、假客服诈骗、套路贷款诈骗等。

(一)仿冒网站诈骗

仿冒网站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制造与正版网站相似的虚假网站,以盗窃网民的账号、密码、财物等为目的的一种网络诈骗类型。其手段主要是通过网站外观、内容、链接等几个方面,使得

正版网站与其相似度较高,然后引导受害人在相似度高的虚假网

站上操作,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二)银行卡盗刷

银行卡盗刷是指犯罪分子通过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通过ATM机或其他刷卡机等设备盗刷受害人的银行卡资金的违法行为。

其手段多样,包括各类小黑盒、钓鱼网站等方式,往往由小额到大额进行,而受害者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盗了。

(三)假客服诈骗

假客服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对公司客服电话不太熟悉的心理,伪装成公司客服,以更新系统、验证业务等为由,诱导受害人输入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进而实施诈骗。

(四)套路贷款诈骗

套路贷款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小额贷款方式,以高息利润为诱饵,向受害人网上推销贷款业务,企图利用高息利润诱骗受害人进行贷款或透支操作,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二、网络诈骗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育宣传,增强诈骗防范意识

提高人们的网络诈骗预防意识必须从教育入手。对于广大网络用户来说,要时刻保持戒备心态,合理进行自我防范,不轻信虚假信息。

新型网络犯罪模式的探究与预防策略研究

新型网络犯罪模式的探究与预防策略研究

新型网络犯罪模式的探究与预防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传统的网络犯罪已经无法满足犯罪分子的需求,他们在探寻新型的网络犯罪模式。本文将探讨新型网络犯罪模式的特征,研究其预防策略。

第二章:新型网络犯罪模式的特征

2.1 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

侵犯个人隐私已成为网络犯罪中的一类重要犯罪。在这种犯罪中,犯罪分子通过侵入受害者设备或者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银行卡信息、社交账号等。冒名顶替的犯罪、诈骗等都是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

2.2 勒索软件攻击

勒索软件已经成为新型网络犯罪的主要内容之一。勒索软件一旦攻击了受害者的设备,就会对受害者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展示勒索信息。如果受害人想要解密数据,就需要向犯罪分子支付一定数额的赎金。

2.3 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又称网络欺诈,主要是通过虚假信息、假冒身份或者宣传造假来骗取受害人的钱财。网络诈骗分很多种形式,如电信诈骗、微信诈骗、网络刷单等等。

2.4 DDoS攻击

DDoS攻击指的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这种攻击会造成目标服务器瘫痪,无法正常工作。该攻击方法已经成为新型网络犯罪的一种常见手段,会对企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2.5 网络侵入攻击

网络侵入攻击也是新型网络犯罪的一种重要内容。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渗透手段获取被攻击系统的权限,然后在目标系统中进行数据窃取、数据篡改等一系列破坏性的活动。

第三章:新型网络犯罪的预防策略

3.1 加强安全意识

个人和企业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时刻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如增加密码强度、不随便打开陌生邮件、不泄露个人信息等。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多。网络犯罪种类繁多,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网络敲诈勒索等恶劣行为让人们的网络生

活也不再安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法规和规定。

一、网络犯罪的种类

网络犯罪可以分为个人型网络犯罪、团伙型网络犯罪和组织型

网络犯罪。个人型网络犯罪一般是一些孤独、寂寞、无聊的人员

通过网络寻找刺激。团伙型网络犯罪是指多人合作进行的网络犯

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勒索等等。组织型网络犯罪是指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化的网络犯罪活动,如黑客攻击、网络盗窃等。

据数据显示,英国的网络犯罪主要是网络金融欺诈和网络钓鱼,美国则集中在网络黑客攻击和网络诈骗,而我国则主要是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信息和网络盗窃。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

网络犯罪给个人、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和信息安

全风险。网络犯罪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信息泄露:很多人的信用卡、银行账户、电子邮件等信

息都可能被盗取,会给个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金融犯罪:诈骗、贪污等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进行传销、欺诈等活动,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务损失。

3.危害国家安全:网络黑客攻击、政治宣传等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4.企业安全:网络攻击者利用技术漏洞和程序错误、网络欺诈等手段窃取企业的机密信息,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网络犯罪的对策

为了应对网络犯罪日益严峻的形势,各个国家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法规和规定,确保网络安全。以下是网络犯罪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应当不断调整法律法规来制定新的对策,达到打击网络犯罪和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目的。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犯罪研究及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犯罪研究及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犯罪研究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犯罪呈现出激增的趋势。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威胁。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的手段及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常常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以下是一些目前大学生面临的网络犯罪形式:

1. 网上诈骗:包括钓鱼网站、虚假抽奖、网络兼职等,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个人敏感信息或财产。

2. 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

3. 网络侵权:包括盗用作品、恶意攻击、网络诽谤等,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4. 网络拜金主义:以虚荣心驱使,在网络平台上炫耀财富,引诱他人追求非现实的高消费。

5.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业和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成为网络犯罪的主要受害者有以下原因:

1.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较弱。部分大学

生对网络犯罪的认知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2.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生活中许多活动离不开网络,使

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犯罪的威胁。

3. 大学生追求虚拟的网络形象,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为了满足自己

虚荣心而愿意牺牲个人隐私和安全。

三、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

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了解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技巧,提高识别和防范能力。

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与对策

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与对策

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与对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而随之而来的网络犯罪现象也在不断增加。网络诈骗犯罪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因此,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诈骗犯罪的概述

网络诈骗犯罪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诈骗活动,主要通过伪造虚假信息、欺骗

等手段,非法获取受害人的财产,以达到自己不法目的的行为。网络诈骗犯罪犯罪的主要手段包括网络钓鱼、假冒网站、虚假交易等,而最常见的诈骗手法则是冒充公检法、银行、快递等企业或机构进行虚假通知、诈骗信息的发送。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者包括个人、企业、全社会等。

二、网络诈骗犯罪的影响

网络诈骗犯罪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损失,同时还会在心理上对受害者

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数据显示,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威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数十亿以上,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

针对网络诈骗犯罪的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和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以及制定相

应的对策进行应对。目前,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诈骗手法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诈骗手法进行整理、分类、统计等,然后进行过程模拟、分析、探讨,为相关部门提供精准对策。

2.预防机制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提高受害人的预防意识,对网络诈

骗的手法和常见操作技巧进行剖析,以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

3.技术手段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当前的网络技术,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防范网络诈骗犯罪。例如网络安全防范、加强网络监管等。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网络犯罪问题探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犯罪问题进行

深入探究。通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之策。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与分类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网络媒介进行犯罪活动的

行为。网络犯罪根据犯罪主体的类型可分为个人网络犯罪和组织网络

犯罪;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分为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通过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掌

握其特点和规律。

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犯罪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网络犯罪导致个人信息

泄露,给人们的财产和隐私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其次,网络犯罪加剧

了经济财产的损失,直接冲击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再次,网络犯罪

破坏了网络秩序和公平竞争,对网络环境和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最后,网络犯罪还引发了社会治安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

三、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首先,网络

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犯罪手法日益复杂,使得

打击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困难。其次,网络犯罪呈现出全球化、跨境化

特点,国际间的网络犯罪合作日益紧密。再次,网络犯罪与技术创新

相互关联,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形式的

网络犯罪。最后,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愈发突显,各个国家需要加强

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手段来应对网络犯罪。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年龄在13岁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随

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

行研究,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容易被网

络犯罪分子利用。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使其更容易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潭。他们追求刺

激和冒险,容易受到网络诱惑,从而参与犯罪活动。一些青少年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故意利用互联网进行欺骗、诈骗等犯罪行为。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特点。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隐藏性强,很难被发现和识别。

他们常常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或伪造虚假身份进行犯罪活动,很难被追溯和追究责任。青

少年网络犯罪更易于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如信息泄露、金融诈骗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犯罪的认知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严格

的网络犯罪惩治措施,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只有通过加强

教育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保护青

少年的网络安全。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愈发突出。从法学视角来看,网络犯

罪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领域。本文将从法学视角出发,探讨网络犯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犯罪的定义。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隐私、网络色情等。网络犯罪的特点是隐蔽性强、跨国性明显,并且技术手段和手法不断更新,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

一方面,网络犯罪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网络犯罪严重侵犯了个人隐

私和财产安全,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网络犯罪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是网络诈骗,不仅导致大量个体财产损失,还使全社会的信任度大幅降低。同时,网络犯罪还给执法机构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跨国性使得追溯和处罚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也给法学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机遇。首先,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手法,法学需要不断更新相关法规和政策。例如,针对网络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此外,法学也需要研究如何加强跨国合作,构建网络犯罪的国际治理机制。网络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与努力。

同时,法学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对抗网络犯罪。例如,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犯罪的快速发现和打击。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相关数据,可以找出犯罪活动的模式和线索,并进行预警和预防。此外,法学还可以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犯罪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通过引导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网络犯罪现状及其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网络犯罪现状及其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网络犯罪现状及其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与之同时,网络犯罪也

变得越来越普遍。网络犯罪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犯罪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侵犯、网络恐吓等,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危害。本文将就网络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

网络犯罪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科技犯罪,他们利用网络技术和各种工具和技巧

进行犯罪活动。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其特点和危害性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性强: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难以被侦查和拦截,同时也很难被解决。

2. 花销少:网络犯罪作案主要消耗的是人力和计算机设备资源,花销相对较少。

3. 转移容易:网络犯罪可以在不同地区,国家进行,其转移隐蔽性较强,找到

犯罪分子存在极大的难度。

4. 影响范围广:网络犯罪的被害者可以是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无论其地域和身份。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网上的电子商务、金

融交易、社交等网络服务,这些网络服务的便利性也为网络犯罪的滋生创造了条件。目前网络犯罪已经涵盖了很多领域,如网络病毒攻击、黑客攻击、骗局诈骗等,以及发起网络恐怖主义、攻击补丁、恶意代码等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网络攻击行为,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威胁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二、网络犯罪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社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具体

来说,网络犯罪对社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安全:网络犯罪可以通过虚构商业交易、欺骗手段或窃取密码等方式获

网络诈骗犯罪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反思

网络诈骗犯罪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反思

网络诈骗犯罪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反思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犯罪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诈骗犯罪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物质损失,同时也严重地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和人格尊严。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网络诈骗的类型和手段非常多样化,无论从受害者、犯罪主体还是犯罪地点等多个维度来看,都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这也给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中国政府已经积极开展了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专项行动,建立了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全面覆盖的立体打击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现有的防范和打击措施还不能完全解决网络诈骗犯罪问题。

其中,法律问题是限制网络诈骗犯罪打击的重要因素之一。诈骗犯罪的跨地域作案性质,使得其犯罪身份、犯罪手段、犯罪地点等信息难以确定,给司法机关的打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网络盗窃的特殊性质导致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比较微妙。比如,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类型,其损失的程度和实体财产不一

致,加之其属性模糊,使得构成诈骗罪的有关目的、欺骗手段等

要素变得暧昧不清。其次,网络诈骗犯罪远距离作案、匿名性、

身份特性的便携性,使得其在法律监管和打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

技术和资源方面的限制。第三,网络诈骗案件的公证程序、电子

证据获取、网络证人问题等都需要法律规范的专项规定和标准。

网络犯罪侦查中的法律困境与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侦查中的法律困境与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侦查中的法律困境与对策研究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复杂。面对这一新形势,传统的刑法侦查手段显得力不从心。网络犯罪的侦查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困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性,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网络犯罪侦查中的法律困境之一是跨国难题。由于互联网的全球性和无国界的特点,网络犯罪案件常常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司法管辖。这给侦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相对于传统犯罪,网络犯罪往往无国界,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攻击。因此,打破国界限制,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应对这一法律困境的关键。

其次,网络犯罪侦查中的法律困境也表现在技术难题方面。网络犯罪常常涉及计算机技术的高强度应用,对侦查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警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对警察的技术培训和专业化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科技企业和网络安全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新型犯罪手段和防范措施。

此外,网络犯罪侦查中的法律困境还涉及到法律的滞后性。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手段日新月异,专门立法相对滞后,导致一些新型的网络犯罪行为难以定性和定罪。因此,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法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法律困境,网络犯罪侦查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和挑战。例如,保护个人隐私与打击网络犯罪之间的矛盾。在侦查过程中,调取和收集嫌疑人的网络信息往往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侵犯。因此,需要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寻找平衡点,采取合理而有效的侦查手段。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隐患。从个人信息泄

露到网络诈骗,从网络侵权到网络恶意攻击,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然而,由于其隐蔽性和跨界性,网络犯罪给法律的执行与审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对执法部门的调查与取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

传统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常常不留痕迹或痕迹难以追踪。例如,黑客入侵他人电脑的行为,往往通过遮掩IP地址、删除日志等手段,使得调查人员难以找到准确的

罪犯身份。与此同时,网络犯罪还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境作案,使得执法机构需要更广泛的合作与沟通。因此,执法部门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安全技术与数字取证等手段,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调查与打击。

其次,网络犯罪涉及的法律边界模糊,给司法制度带来了挑战。随着技术的不

断发展,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手法也在不断更新。然而,法律对于这些新型犯罪的定义和界定往往滞后于现实。例如,个人信息泄露犯罪,由于其不属于传统的犯罪形式,立法部门对该罪名的界定与处罚措施多样化,导致了法律执行与审判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机构需要及时修订法律,以跟上网络犯罪形式的变化,并形成一套广泛适用的法律框架。

此外,网络犯罪还给个人隐私权与网络自由带来了冲击。为了打击网络犯罪,

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实施过度的监视措施,对公民的网络活动进行广泛的监控。虽然这些措施可能有效降低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但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自由权利进行了侵犯。因此,如何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同时,维护个人的隐私权与网络自由,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社

会学的视角来看,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是与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密切相关的,它们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首先,网络犯罪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技术

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网络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

生活的必需品。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等新兴行业

的不断兴盛,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程度也在逐渐加剧。网络犯罪的

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钓鱼等。这些

犯罪行为不仅损失了人们的财产,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人们对网络

安全的信任,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网络安全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防御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

保护等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攻击技术的不断更新,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领域。如果网络安全无

法得到充分保障,不仅会引起个人财产损失,更会影响企业的形象、信誉和市场地位,甚至破坏整个社会的信任和稳定。

为了应对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必须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体系和防御机制,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其次,需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更新,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和系统。同时,对于网络犯罪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加强,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网络犯罪分子的惩治力度。最后,对于个人和企业需要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对网络安全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诈骗、信息盗窃、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影响和防范策略。

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和隐形性的特点。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网络犯罪分子能够隐藏身份进行犯罪活动,使侦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其次,网络犯罪具有国际性和跨界性的特点。网络犯罪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执法难度加大。再次,网络犯罪具有快速传播和扩散的特点。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迅速传播,使得其影响范围更广。

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首先,网络犯罪对个人财产造成损失。通过网络犯罪手段,诈骗分子可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和盗取个人资金。其次,网络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威胁。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破坏国家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导致社会服务中断和经济损失。再次,网络犯罪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通过网络犯罪手段,黑客可以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敲诈勒索。

针对网络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和信息安全技术,

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为网络犯罪的发现和打击提供技术保障。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再次,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公众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

公安学类研究中的网络犯罪与信息安全

公安学类研究中的网络犯罪与信息安全

公安学类研究中的网络犯罪与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网络犯罪也成为了严重威胁社会

安全的问题之一。作为公安学类研究的重要领域,网络犯罪与信息安

全已经成为公安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的背景和趋势,并介绍公安学类研究中对网络犯罪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应对措施。

一、网络犯罪的背景和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刑事犯罪的重

要组成部分。网络犯罪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计算机犯罪、网络侵

入和信息泄露、网络欺诈、网络盗窃等。这些犯罪行为涉及到电脑系统、网络平台和个人信息等多个层面,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网络犯罪的趋势也在不断演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犯罪分子利

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犯罪的能力也在增强。例如,黑客攻击和勒索软

件的使用日益猖獗。此外,跨国网络犯罪也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犯

罪分子可以跨越国界进行犯罪活动,给打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二、公安学类研究中网络犯罪的重要性

网络犯罪的快速发展和威胁性质使得公安学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

必要性日益凸显。公安学类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模式:公安学类研究将分析网络犯罪的不同特

点和模式,从而有助于警方更好地了解犯罪分子的行为方式和动机,

从而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

2. 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研究:公安学类研究将着重研究网络犯罪所使

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以便警方能够更好地理解犯罪分子的行为逻辑

和攻击方法,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鉴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质,公安学类研究

应当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以便各国能够更好地打击跨国网络犯

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班级:计算机信息管理高起专2014级

姓名:官红军

指导教师:白雪峰

系主任:

2016年04月10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毕业论文原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成果。除文中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已知晓教育部第34号令,了解《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本人已无安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署名:日期年月日………………………………………………………………………………………

本人已知晓教育部第34号令,了解《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的规定。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本部以对该学生论文进行了严格审查,对论文的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多有教学环节按相关规范进行了监控。

系所函签字(盖章):日期年月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学生姓名:官红军学号:

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班级:2014级

任务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教师职称: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

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职称:

年月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官红军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开展网络道德建设,提高行业准入。网络社会和道 德社会一样也应当具有道德规范。因此我国应开展“网络文明” 工程,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要提高行业准入, 对于一些手续不合法的网吧坚决取缔,甚至办理注册登记时就 不应批准,从行业根源上进行预防控制。
第五,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范意 识。要针对网络犯罪案件的受害群体的特点,通过电视、广播等 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使广大群众识别其犯罪手 法,提高防范能力。与此同时要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同时也时刻警惕那些有犯罪苗头的 不法分子,将犯罪意念扼杀在摇篮之中。与此同时,我们的公安 侦查部门要积极开展网络犯罪的防范工作,坚持发现在早,处 置在小的原则,防止网络犯罪所引起的恶果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志刚.网络刑法原理.元照出版社,2007.44. [2]刑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0). [3]窦翠萍.电脑犯罪初探.载于.计算机与网络犯罪专题整理.公安 出版社.104. [4]常建平,靳慧云.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出 版社.214.
第二,加强电脑本身的保安性能。为了更好的从技术上预 防犯罪,电脑制造商应当注意完善电脑系统本身必要的安全防 盗设施,以增强电脑的安全性能,有效地控制犯罪[3]。
第三,加强计算机网络监察队伍建设。我国虽从 1998 年 开始组成“网上警察队伍”,且发展较快,但较之网络犯罪的迅 速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加强网络警力,提 高网络警察的技术素质和设备水平,才能对愈演愈烈的网络犯 罪做出快速反映和及时追捕。因此,要加强网络警察的情报信 息工作,掌握主动权。要彻底的解决情报信息不畅的问题,把工 作重心由被动处置转移到主动排查化解上。加强互联网阵地的 控制,加大网络警察的布局力度以及网络科技水平,正如美国 联邦执法培训中心主任说“:给每一个警察发一个徽章,一支枪 和一部便携式计算机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4]
图 1 2004~2006 年网络犯罪年龄统计表 80 70
60
50
40
18 周岁以下
30
18- 25 周岁
26- 59 周岁
20
60 周岁以上
10
0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犯罪涉及到各个年龄阶段,比
较而言,该犯罪集中在 60 周岁以下的年龄段,以 2006 年为例,
三、网络犯罪的常见行为理论分析
(一)侵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维护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防止网络犯罪的首要目标。对于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侵犯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态:(1)未经许可非法 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即我们通常所称的黑客行为;(2)破坏计 算机信息系统,使其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二)侵犯计算机资源的行为 计算机资源,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硬件设备,所存储的 数据,以及其他可以量化的资料等等。在实践中,通过网络侵犯 计算机资源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破坏计算机网络硬 件及数据的行为;(2)非法使用网络服务的行为;(3)非法窃取、 使用他人的数据资料,包括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财产权等。 (三)滥用网络的行为 滥用网络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侵犯非计算机 网络本身及其资源的其他非法使用网络的行为。事实上,这是 一种纯粹的网络工具犯,因为该项犯罪行为并不涉及任何网络 本身的安全性问题,而只是利用网络实施了传统的犯罪而已。 (四)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行为 网络诈骗行为,是指利用互联网及通信网络采用虚拟事实 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的行为,这是网络诈骗的主要法律特征。由于网络诈骗完全是
48
的 280 件增涨到 2006 年的 6462 件,而网络犯罪涉案人数从
2002 年的 160 人增涨到 2006 年的 2388 人。此组数据可以进
一步说明网络犯罪的案件总量和网络犯罪的犯罪人数近几年
来是成直线上升状态,网络犯罪如此猖獗,我国有关部门应引
起足够的重视,看来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势在必行。
笔者通过对我国一些学者对网络犯罪的定义比较,认为 2001 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对网络犯罪表述,具有一定的 科学性。因为,这一定义综合概括了网络犯罪,前半句实际上指 纯正的网络犯罪,即利用资讯、科学技术并且以电脑系统、网 络、电脑资料为特定侵害对象的犯罪,其全面覆盖了现实的与 虚拟的,单个的和联网的范畴。后半句是指不纯正的网络犯罪, 即利用资讯科学技术实施传统犯罪的行为,用“滥用”一词概括 了对具体的危害行为和侵犯客体不能穷尽的列举,其强调的是 以电脑系统、网络、电脑资料为工具的这层含义。这就进一步明 确了网络犯罪必须是行为人在网络上或者利用网络实施的,至 于行为人是利用计算机或者使用手机以及信息家电上网实施 犯罪,均认为是进行的网络犯罪。笔者认为这是网络犯罪不同 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
五、网络犯罪的预防及治理机制
第一,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防治网络犯罪。虽 然我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先后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 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 软件保护条例》,并于 2005 年 4 月起施行了 《电子签名法》等 等。但不可否认,与一些发达国家比,中国的网络犯罪立法还有 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国现在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没有分类。因 此,我国的网络犯罪立法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要想从法律层面 来扼制网络犯罪,看来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势在必行。
其中 18~25 周岁年龄段犯罪人占主要比例,大约占 80%左右。
其次是 26~59 周岁年龄段的人,大约占 45%左右,虽然 18 周
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大约为 35%左右,但我们对其不能
加以忽视。由此表可以说明,网络犯罪主体的年轻化趋势非常
明显,据专家介绍网络主体的年轻化与年轻人对网来自百度文库的情有独
钟和特有的征服欲心态有很大关系。
表 2 2004 年—— —2006 年网络犯罪结构统计表 (单位:件)
年份
合计
侵犯计算机资源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危害国家安全
利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用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 计 算 侵犯财产罪 机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其他 注:[2]
2004 1180
15 6 58 28 65 309 189 510
47
在虚拟的空间进行,行为人与自然人的之间的对话以互联网为 媒介,因此采用的是非直接的沟通方式,这便导致网络犯罪没 有固定的地点,而且还可以不用留下任何作案痕迹,具有较强 的隐蔽性,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四、网络犯罪的常见行为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了解了网络犯罪的犯罪定义、 犯罪构成要件及常见的网络犯罪行为。为了更好的证明以上理 论的现实性,包括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常见犯罪类型的多发 性,下面笔者将引用广东省近几年来网络犯罪的几组数据,希 望能从实证角度上加深对网络犯罪的认识。
2005 1751
38 38 126 152 113 498 238 547
2006 6462
92 92 541 264 352 1118 247 3756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犯罪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 各个方面,无论是纯正的网络犯罪还是不纯正的网络犯罪,它 们都在逐年增加。其社会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能比 拟,它不仅危及到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全而且对我们的财产、人 身都具有一定的伤害性。因此,网络犯罪犹如当今社会的一颗 “毒瘤”,如不及时铲除,必定后患无穷。
2008 年 12 月 (总第 188 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 INGJ I
NO.12,2008 (Cum ula tive ly,NO .188)
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
姚世鹤 金英洁
(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江苏 宿迁 223800;苏州大学法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从来没有哪一种事物像因特网一样,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全方位地冲
表 1 2001~2006 年广东省网络犯罪统计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网络犯罪案件总量(件) 网络犯罪涉案人数总和(人)
280
160
460
290
890
547
1180
1037
1751
1263
6462
2388
从表 1 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犯罪案件总量从 2001 年
子也不罕见,而我国刑法第 285 条和第 286 条对于此却未做出 明确规定,因此为了严密法网,更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笔者建 议应当规定实施网络犯罪单位的刑事责任。
第三,犯罪的主观方面及不足之处。犯罪的主观方面,指行 为人对其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后果所持的心理态 度,即主观上的罪过。包括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网络犯罪 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故意。例如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 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破坏, 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但是司法实践中网络犯罪在少 数情况下,也表现为过失。例如,国家机关式作人员在互联网上 与他人信息交流中,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 己的行为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因此,笔者认为网络犯罪的主观 方面除了故意之外,还应包括过失。以上是笔者针对目前司法 实践中,网络犯罪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我国刑事立法中对 网络犯罪规定的不完善提出一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 功效。
二、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分析及不足之处
本文对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分析采取三要件说。第一,网 络犯罪的客观方面及不足之处。所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我国 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行为特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 的诸事实特征,特指侵犯某种客体的危害行为。在刑法理论上, 危害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两种方式。作为,指行为人以积极 的活动进行刑法上所禁止实施的行为,在客观上呈现出“积极” 的形态。不作为,是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特定的应尽义务的行 为,在客观上呈现出“消极”的形态。而由于网络犯罪是刑法上 规定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 罪,而行为表现方式仅仅为作为,但由于网络犯罪其危害行为 比较广泛,因此其行为的形式就不单纯是作为,还应当包括不 作为。第二,犯罪主体及不足之处。网络犯罪主体指实施网络犯 罪的行为人,依照刑事实体法规定,其还应是能够承担刑事责 任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第 17 条规定的精神,实施网络犯罪的 人,只有达到刑法规定的年龄要求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现 实中,网络犯罪低龄化趋势正在加强,有一些网络犯罪青少年 比例正在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网络犯罪主体的责任年龄应当适 当降低。除此之外,在司法实践中单位作为网络犯罪主体的例
[关键词]犯罪;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立法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
关于网络犯罪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也较多。我国目前理 论界和实际部门对网络犯罪的概念也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理解。但 2001 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对网络犯罪是如 此界定“:网络犯罪是指危害电脑系统、网络和电脑资料的机密 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资料进行滥用的 行为。”[1]
击着我们的生活。网络的出现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益处。但当我们高唱网络赞歌,高呼科技万岁的时候,不要忘记科技从来都 是“双刃剑”,它在给我们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和新的困扰。网络犯罪就是因特网这一高科技给我们人类带 来的具大“灾难”。本文试从网络犯罪的相关问题出发,谈一谈对网络犯罪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