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网络欺诈、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网络钓鱼、网络敲诈勒索等等。
这些网络犯罪事件涉及面广,危害大,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因此,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问题亟待研究。
本文拟从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旨在:1.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现状及其危害,明确网络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2.探究网络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其根源。
3.研究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促进网络安全和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犯罪的类型和特点概述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突破法律规定,对网络中的信息和资产进行非法侵害的行为。
针对不同的网络犯罪类型,本文将分别介绍其特点、典型案例和危害。
2.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网络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3.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探究网络犯罪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需要政策、法律、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治理。
本文将从立法、技术、法律、管理等角度,探寻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包括:1.搜集国内外有关网络犯罪及其综合治理的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
2.运用统计分析和归纳分析方法,对网络犯罪的数量、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3.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特征,为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期成果预计本文将得出以下几点研究成果:1.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的类型和特点,对网络犯罪进行全面的概述。
2.分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究其根源。
3.探究网络犯罪的综合治理方法和措施,为网络犯罪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现代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犯罪行为也随之而来,给社会安全带来了威胁。
面对这一现状,现代刑法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本文将对现代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有效应对网络犯罪行为,现代刑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明确定义,将其纳入法律的监管范围之中。
其次,要建立健全网络犯罪行为的预防机制和处罚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侦查和打击力度,提高打击效率和精准度。
只有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网络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加强技术手段应用现代刑法在应对网络犯罪行为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侦查和打击的效率。
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网络犯罪活动。
同时,还可以运用信息安全技术,加强网络数据的加密和保护,防止网络犯罪分子利用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和侵害。
通过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防范能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网络犯罪行为通常跨越国界,具有跨国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给打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现代刑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反网络犯罪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国际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执法协作机制。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活动,提高打击效果和防范力度。
同时,也能够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国际规范和监管,有效减少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综上所述,现代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防范。
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提升对网络犯罪行为的应对能力,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网络犯罪的监测与预警研究

网络犯罪的监测与预警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种跨境犯罪,越来越难以遏制。
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网络犯罪及其危害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等。
这些犯罪行为已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危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络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利用网络技术的匿名性,隐蔽性。
因为网络的特殊性质,网络犯罪分子通过VPN、代理服务器等手段隐藏IP地址,从而避免了犯罪的追查。
2、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网络犯罪可以跨越国境,发生在全球任意地点。
这就使得法律的追诉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3、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迅速传播,规模化作案。
对于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问题,犯罪分子可以在短时间内涉及大量的人员并造成严重影响。
4、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逐步融入社会生活。
现今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因此,拥有一个健全的网络监测与预警系统十分重要。
二、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意义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用于分析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网络欺诈等网络攻击信息,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抵御能力,有效预防网络犯罪行为发生。
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可以有效的锁定网络犯罪线索和活动轨迹,提前发现和防范犯罪行为,减少不法分子的活动范围,将网络犯罪行为的危害降到最小。
同时,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也可以对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整体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三、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网络犯罪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成果,同时需要拥有综合防范、从业人员素质、法律保障等多方面保障。
首先,需要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对网络上泛滥的恶意攻击、垃圾信息、网络谣言等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对公民的财产和个人信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篇报告通过调研分析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现状和方法,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广泛,手段多样,难以追踪。
网络犯罪涉及跨国界、跨地区、跨平台,使得打击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
恶意软件、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侵犯等形式多种多样,危害巨大。
此外,匿名性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得追踪和打击犯罪分子变得更加困难。
三、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方法1.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基础。
各国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律,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程序。
2.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犯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为了满足打击需求,各国大力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等,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此外,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也是提高打击效果的关键。
3.社会参与与协作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公民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治理中,形成合力。
政府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积极与政府合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公民则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四、问题与挑战1.跨国和匿名性网络犯罪通常在跨国和匿名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打击威胁到涉及司法法律的界限。
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和合作标准的差异,使得网络犯罪的打击面临着困境。
同时,网络犯罪分子采用的匿名技术和加密手段也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对个人隐私、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篡改、删除、破坏数据或者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传销等。
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篡改、破坏数据的行为。
黑客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网络钓鱼、木马病毒、DDoS攻击等。
2.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欺诈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交易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网络诈骗形式繁多,如假冒网站、虚假投资、网络兼职骗局等。
3.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盗窃手段包括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密码、窃取银行卡信息、网络盗版等。
4. 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销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招聘等手段非法牟利的行为。
网络传销具有隐藏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为了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是我国刑事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对于网络犯罪行为也有明确规定。
例如,第二百六十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2.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该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处罚,对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3. 《电信法》:《电信法》是我国电信行业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也有相关规定。
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与网络安全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与网络安全研究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给社会治安和个人隐私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惩治犯罪行为,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进行了网络安全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一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例如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这些犯罪行为往往具有跨国特性,使得打击犯罪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
首先,各国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框架,涉及到网络犯罪的定义、处罚和追究责任等方面。
这些法律旨在确保网络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
例如,在中国,网络犯罪行为被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处罚。
此外,许多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打击网络犯罪,例如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和欧洲的欧洲网络犯罪中心。
其次,各国还加强了法律执法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打击网络犯罪。
例如,各国都建立了网络监测系统,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犯罪行为。
此外,还采用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预测网络犯罪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大大增强了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除了加强法律规制,网络安全研究也是解决网络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在不断升级和演变。
为了及时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威胁,各国纷纷加强了网络安全研究。
网络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
由于网络犯罪手段的不断创新,单靠传统的安全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钻研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如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来应对新的网络犯罪威胁。
其次是网络安全法律的研究。
网络安全法律的制定必须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不断修订和完善。
通过研究网络安全法律,可以及时解决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问题,修补法律漏洞。
最后是网络安全管理的研究。
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与对策

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而随之而来的网络犯罪现象也在不断增加。
网络诈骗犯罪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因此,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诈骗犯罪的概述网络诈骗犯罪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诈骗活动,主要通过伪造虚假信息、欺骗等手段,非法获取受害人的财产,以达到自己不法目的的行为。
网络诈骗犯罪犯罪的主要手段包括网络钓鱼、假冒网站、虚假交易等,而最常见的诈骗手法则是冒充公检法、银行、快递等企业或机构进行虚假通知、诈骗信息的发送。
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者包括个人、企业、全社会等。
二、网络诈骗犯罪的影响网络诈骗犯罪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损失,同时还会在心理上对受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数据显示,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威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数十亿以上,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针对网络诈骗犯罪的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和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
目前,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诈骗手法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诈骗手法进行整理、分类、统计等,然后进行过程模拟、分析、探讨,为相关部门提供精准对策。
2.预防机制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提高受害人的预防意识,对网络诈骗的手法和常见操作技巧进行剖析,以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
3.技术手段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当前的网络技术,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防范网络诈骗犯罪。
例如网络安全防范、加强网络监管等。
四、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1.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2.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多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模式,提高打击效果和防范效果。
3.加强网络监管,对一些存在潜在风险的网络行为给予监控和严格处罚,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网络犯罪现状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现状,提出一
些网络犯罪防范策略。
1.网络犯罪活动频繁,影响深远。
当今,侵害网络安全的方式多种多样,行为包括破坏网络,窃取网络资源,篡改网络资料,盗取网络账号,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网络犯罪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着个人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复杂技术。
有些犯罪
分子利用网络传播的信息,制造虚假信息,抹黑他人的形象,甚至欺诈他人,损害社会秩序。
3. 网络犯罪在司法调查和电子取证中存在难以磨灭的特点。
网络犯
罪行为是一种不可见的行为,犯罪分子往往采取掩蔽、使用虚拟ip、伪装等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难以追踪到犯罪源头。
网络犯罪防范策略:
1.加强法律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有效遏
制网络犯罪。
现行的网络安全法及其法律制度,必须适应当前网络犯罪的
动态变化,不断加强建设,以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网络犯罪行为研究

网络犯罪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猖獗。
网络犯罪不仅给个人的财产和隐私带来威胁,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制定应对策略和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谓网络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非法活动。
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泛。
其中包括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等。
这些行为往往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网络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网络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
有些人参与网络犯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借助网络渠道实施诈骗、偷盗等行为,以获取不义之财。
还有一些人参与网络犯罪则是因为无聊、虚荣或满足欲望的需要,他们通过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手段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了解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动机,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
进一步地,我们需要研究网络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个人在受到网络犯罪行为侵害后,往往会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财产受损。
对于受害者而言,除了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失眠、抑郁甚至自杀。
从社会角度来看,网络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还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此外,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形式多样,打击难度大。
现有的防控手段不再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犯罪形势。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和政策的研发,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
公众应该学习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警惕网络犯罪行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具有地域性不强、隐蔽性高等特点,因此仅靠单一国家的力量难以来对付。
国际间的信息分享和合作对于打击网络犯罪至关重要。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网络犯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犯罪行为的违法性
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网络犯罪,首先要看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 性,是否符合刑法的规定。
犯罪行为的主观故意性
构成网络犯罪的行为通常要求具有主观故意性,即明知自己的行 为侵犯了网络信息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仍然实施该行为。
情节的严重性
不同的网络犯罪有不同的入罪标准和情节严重程度,判断情节是 否严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犯罪手段、涉案金额、受害人数等 。
加强区域协作
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区域性的网络犯罪防治规范和标准,协同开展网络犯罪防治工 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封禁、社交媒体禁入等,以便于更好地惩罚和预防网络犯罪。
建立网络犯罪的刑法执法机制
1 2 3
建立网络犯罪情报共享机制
应当建立网络犯罪情报共享机制,实现公安、 检察、法院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便于及 时发现和打击网络犯罪。
完善网络犯罪侦查和取证制度
应当完善网络犯罪的侦查和取证制度,明确侦 查和取证的方式和程序,以便于及时收集和固 定证据,打击网络犯罪。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犯罪 的司法解释,明确了相关罪名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
域外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实践与经验
国际法律
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犯罪的国际法律,如《网络犯罪公约》等,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法律框架 。
域外实践
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在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经验,如英国的《网络犯罪法案》等。
网络盗窃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账户密码或金融机构信息,实施财产侵犯行为。
网络犯罪的种类
类型三:网络色情
网络色情是指在网络上传播色情内容的行为,包括色情图片、视频、文 字等。
网络犯罪侦查技术研究

网络犯罪侦查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网络犯罪的普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维护网络安全与社会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护社会和个人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研究网络犯罪侦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犯罪侦查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和犯罪学等领域技术的手段,旨在收集、分析和保护网络犯罪相关的信息,并对嫌犯展开调查与追踪的技术体系。
网络犯罪侦查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威胁情报、交互式挖掘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首先,信息采集是网络犯罪侦查的第一步,其目标是从网络上收集到可供分析和归类的大量数据。
信息采集可以通过网络爬虫、数据抓取和网络监管等手段实现。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警方迅速获得大量关于犯罪行为的数据,包括可疑的关键词、网络论坛上的聊天记录、攻击模式等。
同时,信息采集技术也能帮助警方找到网络犯罪分子正在使用的具体工具和平台。
其次,数据分析是网络犯罪侦查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目的是在收集到的大数据中发现犯罪线索。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将大量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出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和相关信息。
此外,数据分析技术也能帮助警方建立犯罪分子的网络画像,挖掘出其可能的犯罪动机和网络活动的特征。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警方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从而制定相应的侦破计划。
威胁情报是网络犯罪侦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预测和分析网络犯罪者的攻击威胁。
威胁情报技术能够收集、分析和评估网络犯罪活动中的风险和威胁。
通过收集犯罪分子的行为数据和模式,威胁情报技术能够预测犯罪活动的发生概率,并在可能的攻击发生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这些技术还可以为国家和组织提供战略决策的支持,保护网络安全与社会的稳定。
最后,交互式挖掘是网络犯罪侦查技术的一个新兴领域,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和交互式查询等手段,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网络犯罪数据。
交互式挖掘技术能够从大数据中实时发现和分析网络犯罪线索,提升侦破效率和准确性。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报告将对网络犯罪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和犯罪行为的行为。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手段,可以将网络犯罪分为以下几类:1. 网络侵入:指黑客通过非法手段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删除或篡改他人信息的行为。
2. 电信诈骗:包括虚假电话、网络赌博、假冒银行和支付平台等手段骗取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3. 网络盗窃:指通过网络渠道窃取他人重要信息、账户密码或财产的行为。
4. 网络传销:以网络媒介为传播手段,以非法招募人员或销售假冒产品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5. 黑客攻击:指黑客以非法手段攻击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或毁坏他人信息或系统的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影响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个人、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1. 对个人的影响:网络犯罪威胁个人信息安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给个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2. 对社会的影响:网络犯罪引发社会不安全感,破坏社会秩序,损害社会信任关系,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
3. 对经济的影响:网络犯罪导致企业财产损失,破坏商业信任,阻碍经济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三、网络犯罪调查的挑战和难点网络犯罪调查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难点:网络犯罪常常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侦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工具,以应对犯罪分子的技术挑战。
2. 匿名性和跨境性:网络犯罪活动常常具有匿名性和跨境性,侦查人员需要跨越国界,与各方共同合作,打破犯罪分子的隐匿性。
3. 审计追踪困难:网络犯罪往往留下的痕迹微弱,调查人员需要通过艰难的审计追踪工作才能找到犯罪线索和证据。
四、网络犯罪调查的有效应对措施针对网络犯罪的调查难点,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应对措施:1. 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情报和经验,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形成合力。
网络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2009年重点研究课题网络犯罪相关问题研究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小组二〇〇九年十二月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周永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1.何 萍在读法学博士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负责人;2.王 震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成员;3.龚永荣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成员;4.王延祥法律硕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副主任;5.何艳敏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院副检察长,全国优秀公诉人,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成员;6.薛 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侦监处审查逮捕科长,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成员;7.张少林在读刑法学博士,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市院检委会知识产权犯罪研究小组成员;8.许 靖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员,市优秀公诉人,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成员;9.许朝晖在读法学硕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技术科副科长,市院检委会网络犯罪研究小组成员;10.童 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干部。
内容介绍网络犯罪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犯罪,它牵涉面广、社会危害性大,近年来案发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学界的争论及网络犯罪本身特点等,使得实践中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时捉襟见肘,一些网络犯罪案件存在争管辖或者应管而不管辖的现象,一些网络犯罪分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刑事追究。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网络犯罪的界定、分类与立法现状。
该部分在分析目前学界关于网络犯罪的含义及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将“网上计算机犯罪说”和“工具对象说”相结合的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络等网络系统受到侵入、干扰、损害或破坏,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络等网络系统,实施其他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诈骗、信息盗窃、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影响和防范策略。
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和隐形性的特点。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网络犯罪分子能够隐藏身份进行犯罪活动,使侦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具有国际性和跨界性的特点。
网络犯罪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执法难度加大。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快速传播和扩散的特点。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迅速传播,使得其影响范围更广。
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首先,网络犯罪对个人财产造成损失。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诈骗分子可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和盗取个人资金。
其次,网络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威胁。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破坏国家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导致社会服务中断和经济损失。
再次,网络犯罪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黑客可以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敲诈勒索。
针对网络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为网络犯罪的发现和打击提供技术保障。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
再次,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公众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网络犯罪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和发展,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诈骗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一、网络诈骗的原因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新兴技术进行虚假的网络交易、基础设施、信息传播等方式,故意骗取个人隐私信息或者非法获取财产的行为。
网络诈骗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网络诈骗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1. 技术手段的进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在不断地升级和进步。
犯罪手段越来越复杂和隐蔽,危害越来越大。
大量的网络诈骗案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 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逐渐健全,但是仍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利用了这些漏洞,从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正确、适用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
3. 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不足:很多人在使用网络时,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没能意识到。
容易被一些网络犯罪利用,从而遭受经济损失。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必要的。
4. 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对网络诈骗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难以保障等问题都是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期,间接促进了网络诈骗的产生和发展。
二、网络诈骗的对策网络诈骗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为了遏制网络诈骗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下面是几个方面的建议:1. 完善法律制度: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特别是需要加强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和范围,对于网络犯罪分子的惩罚需要有人性化的考虑。
2. 培育网络安全文化:网络安全教育是提高网络使用者安全意识的关键。
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强化对于增强企业和公众的抵御能力,保障个人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3. 加强国际合作:网络犯罪已经跨越了国界,需要进行跨国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有效协作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对网络诈骗进行监控和预警。
4. 技术手段的改进:技术手段的改进是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研究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网络犯罪的显著增加威胁着青少年的安全。
网络犯罪通过网络平台对青少年进行诈骗、网络欺凌、色情诱惑等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成长。
因此,对于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预防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教育措施青少年网络犯罪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法律意识不够旺盛。
因此,社会教育是从根本上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
1.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识别网络犯罪行为,不轻信网络陌生人,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参与网络犯罪行为。
2.家庭教育青少年在家庭中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防范网络犯罪的意识。
例如提示青少年,不传播不良信息,不疯狂购物,不随意发布个人信息等。
二、技术防范措施青少年往往缺乏防范网络犯罪的技能,他们往往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因此,技术防范是青少年防范网络犯罪的必要手段。
1.加强密码保护青少年应该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设置高强度密码让自己的账号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
2.拒绝接受不明来电青少年不应该回复来自不明号码或不熟悉的人的信息,更不应该在社交网络上加入不认识人所建的群组或讨论组。
3.注意电脑安全青少年应该经常交互计算机的安全检查,安装防病毒软件以确保电脑得到充分的保护。
三、心理辅导措施青少年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阶段,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
面对网络犯罪需要全方面的辅导。
1.及时沟通家长和老师应该经常与青少年进行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2.建立健康的自尊心青少年的自尊心对于避免网络犯罪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青少年建立一个积极的自尊心,增强自我防御的能力。
3.整理负面信息青少年需要知道,网络犯罪行为会带来心理压力,需要正确处理来自网络犯罪的负面信息,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有效预防网络犯罪。
网络安全法与网络犯罪打击

网络安全法与网络犯罪打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犯罪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护人们的网络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来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法与网络犯罪打击的相关问题。
一、加强网络安全法的立法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网络犯罪日益增多,如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各国政府纷纷加强网络安全法的立法。
网络安全法覆盖面广,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数据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制定有效的网络安全法,可以为网络犯罪行为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强网络监管与惩处力度,保障国家和个人的网络安全。
二、建立网络犯罪打击机制为了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各国不仅要依靠网络安全法的支持,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犯罪打击机制。
这一机制包括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信息共享、技术手段的运用等。
通过建立网络犯罪打击机制,可以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维护网络安全。
三、技术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网络犯罪行为多样化,与传统犯罪相比较具有匿名性和跨国性的特点。
因此,在网络犯罪打击中,技术手段的应用非常重要。
比如,通过网络追踪技术可以追溯犯罪人员的真实身份;通过网络监控技术可以预警和阻止网络攻击行为;通过数据安全技术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等。
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网络犯罪打击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打击效果。
四、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由于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点,单一国家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跨国网络犯罪打击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配合。
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机制的建立,在情报共享、线索追踪、司法协助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多边、全球的网络犯罪打击联盟。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实现网络安全的全球共治。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法与网络犯罪打击密切相关,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和完善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建立网络犯罪打击机制、应用技术手段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途径。
网络犯罪及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重要 信息 系统 不但采 取 了较为 先进 的技 术安 全 措 网络 中大 家都不使 用 真实 身份 .一 个人 在 网 施 , 而且 制定 了一整套 严格 的安全 管 理制 度 . 意 无 络 中可 以声 称 自己是任 何 人 .这也 给 网络犯 罪实 或过 失进 入重 要信 息系统 的可 能性极 小 . 而 . 因 不 施 者提供 了方便 , 他们 轻 易逃脱 追踪 。 使
福 建 电
脑
21 0 2年第 5期
网络 犯 罪及 其 法律 适 用 问题 研 究
李 冬 静
(南京 森 林 警 察 学 院信 息 技 术 系 江 苏 南 京 2 0 0 10 01
【 摘 要 】 在讨 论 网络犯 罪立 法难题 的基础 上 , : 重点研 究 了 目前 网络 犯 罪相 关, g 分析 了 a -
后 依 机 系统 的程 序 、 具 , 者 明知 他 人实 施 侵 入 、 工 或 非 常运行 . 果严重 的 , 照第一 款 的规定处 罚 。 犯 罪 主体 为 达到刑 事 责任年 龄 和具备 刑 事责 法 控 制计算 机信 息 系统 的违法 犯罪 行 为 而为 其提 行 供程 序 、 工具 . 节 严重 的 , 照前款 规 定处 罚 。” 任 能力 的 自然 人 . 为人 在 主观方 面是 出于 故意 , 情 依
代 表大 会第 二次会议 通 过 的 .面对计 算机 网络 飞 该 计算 机信 息 系统 中存储 、 理或 者传 输 的数 据 , 处 速 发展 .同时针对 网络 犯罪 越来 越 猖獗 的新 形式 或者 对该 计算 机信 息系统 实施 非法 控制 .情节 严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原因分析 (6)2.1 技术漏洞 (7)2.1.1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问题 (8)2.1.2 应用软件安全隐患 (9)2.2 社会环境因素 (10)2.2.1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 (11)2.2.2 恶意软件开发与传播 (13)2.3 人员因素 (14)2.3.1 缺乏防范意识 (15)2.3.2 不良行为习惯 (17)2.4 法律法规滞后 (17)2.4.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9)2.4.2 执法力度不足 (20)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对策研究 (21)3.1 加强技术防范 (23)3.1.1 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24)3.1.2 加强应用软件安全管理 (25)3.2 完善社会环境治理 (26)3.2.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27)3.2.2 严厉打击恶意软件开发与传播 (28)3.3 提升人员素质与教育 (29)3.3.1 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普及教育 (30)3.3.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 (31)3.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2)3.4.1 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法规 (34)3.4.2 提高执法力度与效果 (35)四、结论与展望 (37)4.1 研究成果总结 (37)4.2 政策建议与实践意义 (38)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9)一、内容简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一大难题,其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等,实施诈骗行为,使得犯罪手段更加隐蔽、难以防范。
非法利益的驱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不择手段地欺骗他人,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网络犯罪现状及打击技术研究与应用

网络犯罪现状及打击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化,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化。
网络犯罪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现状并探索有效打击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互联网实施的各种非法活动。
这些犯罪行为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等。
首先,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虚假身份、虚假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向制作者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网络钓鱼的手法日益狡猾,给广大用户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其次,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欺骗行为,包括虚假投资、冒充公安机关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
这些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另外,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歧视、侮辱、诽谤等言论的行为。
网络暴力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此外,网络色情是指以互联网系统为媒介,传播、发布一些违反社会风气的淫秽色情信息的行为。
网络色情的存在,破坏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最后,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的虚假信息。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极易引发群体恐慌,并影响社会稳定。
二、网络犯罪打击技术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问题,进行网络犯罪打击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研究者们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网络犯罪的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安全防御技术和犯罪追踪技术。
安全防御技术旨在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等。
犯罪追踪技术则主要用于收集、分析和解读网络犯罪活动的数据,以便追踪犯罪嫌疑人。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犯罪打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从中捕捉网络犯罪活动的规律,提高打击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加密技术也是网络犯罪打击的重要技术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也不罕见,而我国刑法第 285 条和第 286 条对于此却未做出 明确规定,因此为了严密法网,更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笔者建 议应当规定实施网络犯罪单位的刑事责任。
第三,犯罪的主观方面及不足之处。犯罪的主观方面,指行 为人对其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后果所持的心理态 度,即主观上的罪过。包括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网络犯罪 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故意。例如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 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破坏, 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但是司法实践中网络犯罪在少 数情况下,也表现为过失。例如,国家机关式作人员在互联网上 与他人信息交流中,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 己的行为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因此,笔者认为网络犯罪的主观 方面除了故意之外,还应包括过失。以上是笔者针对目前司法 实践中,网络犯罪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我国刑事立法中对 网络犯罪规定的不完善提出一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 功效。
二、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分析及不足之处
本文对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分析采取三要件说。第一,网 络犯罪的客观方面及不足之处。所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我国 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行为特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 的诸事实特征,特指侵犯某种客体的危害行为。在刑法理论上, 危害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两种方式。作为,指行为人以积极 的活动进行刑法上所禁止实施的行为,在客观上呈现出“积极” 的形态。不作为,是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特定的应尽义务的行 为,在客观上呈现出“消极”的形态。而由于网络犯罪是刑法上 规定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 罪,而行为表现方式仅仅为作为,但由于网络犯罪其危害行为 比较广泛,因此其行为的形式就不单纯是作为,还应当包括不 作为。第二,犯罪主体及不足之处。网络犯罪主体指实施网络犯 罪的行为人,依照刑事实体法规定,其还应是能够承担刑事责 任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第 17 条规定的精神,实施网络犯罪的 人,只有达到刑法规定的年龄要求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现 实中,网络犯罪低龄化趋势正在加强,有一些网络犯罪青少年 比例正在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网络犯罪主体的责任年龄应当适 当降低。除此之外,在司法实践中单位作为网络犯罪主体的例
五、网络犯罪的预防及治理机制
第一,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防治网络犯罪。虽 然我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先后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 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 软件保护条例》,并于 2005 年 4 月起施行了 《电子签名法》等 等。但不可否认,与一些发达国家比,中国的网络犯罪立法还有 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国现在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没有分类。因 此,我国的网络犯罪立法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要想从法律层面 来扼制网络犯罪,看来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势在必行。
2005 1751
38 38 126 152 113 498 238 547
2006 6462
92 92 541 264 352 1118 247 3756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犯罪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 各个方面,无论是纯正的网络犯罪还是不纯正的网络犯罪,它 们都在逐年增加。其社会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能比 拟,它不仅危及到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全而且对我们的财产、人 身都具有一定的伤害性。因此,网络犯罪犹如当今社会的一颗 “毒瘤”,如不及时铲除,必定后患无穷。
击着我们的生活。网络的出现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益处。但当我们高唱网络赞歌,高呼科技万岁的时候,不要忘记科技从来都 是“双刃剑”,它在给我们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和新的困扰。网络犯罪就是因特网这一高科技给我们人类带 来的具大“灾难”。本文试从网络犯罪的相关问题出发,谈一谈对网络犯罪的认识。
2008 年 12 月 (总第 188 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 INGJ I
NO.12,2008 (Cum ula tive ly,NO .188)
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
姚世鹤 金英洁
(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江苏 宿迁 223800;苏州大学法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从来没有哪一种事物像因特网一样,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全方位地冲
三、网络犯罪的常见行为理论分析
(一)侵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维护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防止网络犯罪的首要目标。对于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侵犯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态:(1)未经许可非法 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即我们通常所称的黑客行为;(2)破坏计 算机信息系统,使其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二)侵犯计算机资源的行为 计算机资源,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硬件设备,所存储的 数据,以及其他可以量化的资料等等。在实践中,通过网络侵犯 计算机资源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破坏计算机网络硬 件及数据的行为;(2)非法使用网络服务的行为;(3)非法窃取、 使用他人的数据资料,包括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财产权等。 (三)滥用网络的行为 滥用网络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侵犯非计算机 网络本身及其资源的其他非法使用网络的行为。事实上,这是 一种纯粹的网络工具犯,因为该项犯罪行为并不涉及任何网络 本身的安全性问题,而只是利用网络实施了传统的犯罪而已。 (四)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行为 网络诈骗行为,是指利用互联网及通信网络采用虚拟事实 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的行为,这是网络诈骗的主要法律特征。由于网络诈骗完全是
[参考文献]
[1]于志刚.网络刑法原理.元照出版社,2007.44. [2]刑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0). [3]窦翠萍.电脑犯罪初探.载于.计算机与网络犯罪专题整理.公安 出版社.104. [4]常建平,靳慧云.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出 版社.214.
第二,加强电脑本身的保安性能。为了更好的从技术上预 防犯罪,电脑制造商应当注意完善电脑系统本身必要的安全防 盗设施,以增强电脑的安全性能,有效地控制犯罪[3]。
第三,加强计算机网络监察队伍建设。我国虽从 1998 年 开始组成“网上警察队伍”,且发展较快,但较之网络犯罪的迅 速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加强网络警力,提 高网络警察的技术素质和设备水平,才能对愈演愈烈的网络犯 罪做出快速反映和及时追捕。因此,要加强网络警察的情报信 息工作,掌握主动权。要彻底的解决情报信息不畅的问题,把工 作重心由被动处置转移到主动排查化解上。加强互联网阵地的 控制,加大网络警察的布局力度以及网络科技水平,正如美国 联邦执法培训中心主任说“:给每一个警察发一个徽章,一支枪 和一部便携式计算机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4]
的 280 件增涨到 2006 年的 6462 件,而网络犯罪涉案人数从
2002 年的 160 人增涨到 2006 年的 2388 人。此组数据可以进
一步说明网络犯罪的案件总量和网络犯罪的犯罪人数近几年
来是成直线上升状态,网络犯罪如此猖獗,我国有关部门应引
起足够的重视,看来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势在必行。
笔者通过对我国一些学者对网络犯罪的定义比较,认为 2001 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对网络犯罪表述,具有一定的 科学性。因为,这一定义综合概括了网络犯罪,前半句实际上指 纯正的网络犯罪,即利用资讯、科学技术并且以电脑系统、网 络、电脑资料为特定侵害对象的犯罪,其全面覆盖了现实的与 虚拟的,单个的和联网的范畴。后半句是指不纯正的网络犯罪, 即利用资讯科学技术实施传统犯罪的行为,用“滥用”一词概括 了对具体的危害行为和侵犯客体不能穷尽的列举,其强调的是 以电脑系统、网络、电脑资料为工具的这层含义。这就进一步明 确了网络犯罪必须是行为人在网络上或者利用网络实施的,至 于行为人是利用计算机或者使用手机以及信息家电上网实施 犯罪,均认为是进行的网络犯罪。笔者认为这是网络犯罪不同 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
图 1 2004~2006 年网络犯罪年龄统计表 80 70
60
50
40
18 周岁以下
30
18- 25 周岁
26- 59 周岁
20
60 周岁以上
10
0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犯罪涉及到各个年龄阶段,比
较而言,该犯罪集中在 60 周岁以下的年龄段,以 2006 年为例,
第四,开展网络道德建设,提高行业准入。网络社会和道 德社会一样也应当具有道德规范。因此我国应开展“网络文明” 工程,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同时要提高行业准入, 对于一些手续不合法的网吧坚决取缔,甚至办理注册登记时就 不应批准,从行业根源上进行预防控制。
第五,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范意 识。要针对网络犯罪案件的受害群体的特点,通过电视、广播等 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使广大群众识别其犯罪手 法,提高防范能力。与此同时要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同时也时刻警惕那些有犯罪苗头的 不法分子,将犯罪意念扼杀在摇篮之中。与此同时,我们的公安 侦查部门要积极开展网络犯罪的防范工作,坚持发现在早,处 置在小的原则,防止网络犯罪所引起的恶果发生。
钟和特有的征服欲心态有很大关系。
表 2 2004 年—— —2006 年网络犯罪结构统计表 (单位:件)
年份
合计
侵犯计算机资源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危害国家安全
利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用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 计 算 侵犯财产罪 机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其他 注:[2]
2004 1180
15 6 58 28 65 309 189 510
[关键词]犯罪;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立法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
关于网络犯罪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也较多。我国目前理 论界和实际部门对网络犯罪的概念也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理解。但 2001 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对网络犯罪是如 此界定“:网络犯罪是指危害电脑系统、网络和电脑资料的机密 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资料进行滥用的 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