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理力

合集下载

土力学习题集答案__第十章1

土力学习题集答案__第十章1

第10章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1.简答题1.土坡稳定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2.何为无黏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3.简述毕肖普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试算过程4.试比较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规范圆弧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5.分析土坡稳定性时应如何根据工程情况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和稳定安全系数6.地基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内容地基的整体滑动有哪些情况应如何考虑7.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8.简述杨布(Janbu)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步骤。

2.填空题1.黏性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为。

2.无黏性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角,称为自然休止角。

3.瑞典条分法稳定安全系数是指和之比。

4.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和等5个参数有密切关系。

5.简化毕肖普公式只考虑了土条间的作用力而忽略了作用力。

3.选择题1.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B )。

A.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无关B.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有关C.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有关D.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无关2.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 B )。

A.与密实度无关B.与坡高无关C.与土的内摩擦角无关D.与坡角无关3.某无黏性土坡坡角β=24°,内摩擦角φ=36°,则稳定安全系数为( C )= B. K== D. K=4. 在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分析法,这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 C )A.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B.直剪试验慢剪C.现场十字板试验D.标准贯入试验5. 瑞典条分法在分析时忽略了( A )。

A.土条间的作用力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6.简化毕肖普公式忽略了( C )。

A.土条间的作用力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4.判断改错题1.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

X2.用条分法分析黏性土的稳定性时,需假定几个可能的滑动面,这些滑动面均是最危险的滑动面。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 1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 1

1 电势能和电势[学习目标]1.知道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2.理解电势的定义、定义式、单位,能根据电场线判断电势高低.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1.静电力做功:在匀强电场中,静电力做功W =qEl cos θ.其中θ为静电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2.特点:在静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二、电势能1.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用E p 表示.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表达式:W AB =E p A -E p B .(1)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2)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3.电势能的大小:电荷在某点(A 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做的功E p A =W A 0.4.电势能具有相对性 电势能零点的规定: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的电势能规定为零.三、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之比.2.公式:φ=E p q.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1 V =1 J/C.4.电势高低的判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5.电势的相对性:只有规定了零电势点才能确定某点的电势,一般选大地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为0.6.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同一电场中电势为正表示比零电势高,电势为负表示比零电势低.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路径不同,电场力做功不同.(×)(2)在静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一定做正功.(×)(3)正电荷和负电荷沿着电场线运动,电势能均减少.(×)(4)电荷在电势高处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5)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与试探电荷的电性无关.(√)2.如图1所示,把电荷量为-5×10-9 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A点电势为φA=15 V,B点电势为φB=10 V,则电荷在A点和B 点具有的电势能分别为E p A=__________ J,E p B=__________ J,此过程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__________ J.图1答案增大-7.5×10-8-5×10-8-2.5×10-8解析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E p A=qφA=-5×10-9×15 J=-7.5×10-8 JE p B=qφB=-5×10-9×10 J=-5×10-8 JW AB=E p A-E p B=-2.5×10-8 J.一、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导学探究(1)如图2所示,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直线从A移动到B,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若q沿折线AMB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图2(2)若q沿任意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3)对比电场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功引起什么能的变化?答案(1)静电力F=qE,静电力与位移间的夹角为θ,静电力对试探电荷q做的功W=F|AB|cos θ=qE|AM|.在线段AM上静电力做的功W1=qE|AM|,在线段MB上静电力做的功W2=0,总功W=W1+W2=qE|AM|.(2)W=qE|AM|.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由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相同,说明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3)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电场力做功引起电势能的变化.知识深化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1)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但与具体路径无关,这与重力做功特点相似.(2)无论是匀强电场还是非匀强电场,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静电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2.电势能(1)电势能E p是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的,是电荷和电场所共有的,我们习惯上说成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2)电势能是相对的,其大小与选定的参考点有关.确定电荷的电势能,首先应确定参考点,也就是零势能点的位置.(3)电势能是标量,有正负但没有方向.在同一电场中,电势能为正值表示电势能大于零势能点的电势能,电势能为负值表示电势能小于零势能点的电势能.3.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1)W AB=E p A-E p B.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在同一电场中,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小.将带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 J的功,再从B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了1.2×10-5 J的功,则:(1)电荷从A点移到B点,再从B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3)如果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和C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答案见解析解析(1)W AC=W AB+W BC=-3×10-5 J+1.2×10-5 J=-1.8×10-5 J.电势能增加了1.8×10-5 J.(2)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能为零,由公式W AB=E p A-E p B得该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为E p B=E p A -W AB=0-W AB=3×10-5 J.同理,该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为E p C=E p A-W AC=0-W AC=1.8×10-5 J.(3)如果规定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该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E p A′=E p B′+W AB=0+W AB =-3×10-5 J.该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为E p C′=E p B′-W BC=0-W BC=-1.2×10-5 J.(多选)如图3所示,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依次有A、B、C三点,分别把带电荷量为+q和-q的点电荷依次放在这三点上,关于它们所具有的电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放上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们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 p A>E p B>E p CB.放上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们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 p A<E p B<E p CC.放上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们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 p A>E p B>E p CD.放上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们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 p A<E p B<E p C答案AD解析若将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再由B点移到C点,电场力都是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都减少,可见E p A>E p B>E p C,选项A正确,B错误.若将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再由B点移到C点,电场力都是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可见E p A<E p B<E p C,选项C错误,D正确.二、电势导学探究如图4所示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取O点为零势能点,A点距O点的距离为l,AO连线与电场强度反方向的夹角为θ.图4(1)电荷量分别为q 和2q 的正试探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2)不同电荷在同一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否相同?(3)不同电荷在同一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是否有关系?答案 (1)电荷量分别为q 和2q 的正试探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ql cos θ、2Eql cos θ.(2)比值相同,都为El cos θ.(3)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 知识深化1.对公式φ=E p q的理解 (1)φ取决于电场本身;(2)公式中的E p 、q 均需代入正负号.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是相对的,它的大小和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在物理学中,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在实际应用中常取大地的电势为零.3.电势虽然有正负,但电势是标量.在同一电场中,电势为正值表示该点电势高于零电势,电势为负值表示该点电势低于零电势,正负号不表示方向.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电场线法: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2)电势能判断法:由φ=E p q知,对于正电荷,电势能越大,所在位置的电势越高;对于负电荷,电势能越小,所在位置的电势越高.如果把电荷量为q =+1.0×10-8 C 的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 点,需要克服静电力做功W =1.2×10-4 J ,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那么:(1)q 在A 点的电势能和A 点的电势各是多少?(2)q 未移入电场前,A 点的电势是多少?答案 (1)1.2×10-4 J 1.2×104 V(2)1.2×104 V解析 (1)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荷在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也为零,即φ∞=0,E p ∞=0. 由W ∞A =E p ∞-E p A 得,E p A =E p ∞-W ∞A =0-(-1.2×10-4 J)=1.2×10-4 J由φA =E p A q得φA =1.2×104 V (2)A 点的电势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跟A 点是否有电荷存在无关,所以q 未移入电场前,A 点的电势仍为1.2×104 V.针对训练将一正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入电场中的M点,电势能减少了8.0×10-9 J,若将另一等量的负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入电场中的N点,电势能增加了9.0×10-9 J,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φM<φN<0 B.φN>φM>0C.φN<φM<0 D.φM>φN>0答案 C解析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则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为-8×10-9J,负电荷在N点的电势能为9×10-9 J.由φ=E pq知,M点的电势φM<0,N点的电势φN<0,且|φN|>|φM|,则φN <φM<0,故C正确.如图5所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与AC平行,把带电荷量为-1×10-8 C的电荷从A 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6×10-8 J.B处电势为1 V,求:图5(1)场强方向;(2)A点电势;(3)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答案(1)由C点指向A点(2)-5 V(3)8×10-19 J解析(1)将负电荷从A点移至B点,静电力做正功,所以所受静电力方向由A点指向C点.又因为是负电荷,场强方向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所以场强方向由C点指向A点.(2)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可知W AB=E p A-E p B=q(φA-φB),则φA=W ABq+φB=(6×10-8-1×10-8+1) V=-5 V(3)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E p A′=-eφA=-1.6×10-19×(-5) J=8×10-19 J.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路径不同,静电力做功的大小就可能不同B.电荷从电场中的某点出发,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该点,则静电力做功为零C.正电荷沿着电场线运动,静电力对正电荷做正功,负电荷逆着电场线运动,静电力对负电荷做正功D.电荷在电场中运动,因为静电力可能对电荷做功,所以能量守恒定律在电场中并不成立答案BC解析静电力做功和电荷运动路径无关,故A错误;静电力做功只和电荷的初、末位置有关,所以电荷从某点出发又回到了该点,静电力做功为零,故B正确;正电荷沿电场线的方向运动,则正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和电荷的位移方向相同,故静电力对正电荷做正功,同理,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的方向运动,静电力对负电荷做正功,故C正确;电荷在电场中运动虽然有静电力做功,但是电荷的电势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满足能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2.(电势的理解)(多选)关于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B.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C.由于电势是相对的,所以无法比较电场中两点的电势高低D.某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电势能关系为E p A>E p B,则可知φA>φB答案AB解析由电势的定义可知,A正确;电势是相对的,电势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故B正确;虽然电势是相对的,但电势的高低关系是绝对的,C错误;电势的计算要注意q的正负,若q正负不确定则无法由E p确定φ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3.(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比较)(2018·同仁中学高二期末)如图6所示,曲线是电场中的一组电场线,A、B是电场中的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电势φA>φB,场强E A<E BB.电势φA>φB,场强E A>E BC.将+q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将-q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E p A>E p B答案 B解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电场强度大小,A点的电场线比较密,所以E A>E B,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有φA >φB ,A 错误,B 正确.将+q 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C 错误.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所以E p A <E p B ,D 错误.4.(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如图7所示,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 、B 、C 三点,三点的电势分别是φA =5 V 、φB =-2 V 、φC =0,将电荷量q =-6×10-6 C 的点电荷从A 移到B ,再移到C .图7(1)电荷在A 点、B 点、C 点具有的电势能各是多少?(2)电荷从A 到B 和从B 到C ,电势能分别变化了多少?(3)电荷从A 到B 和从B 到C ,电场力做功分别是多少?答案 (1)-3×10-5 J 1.2×10-5 J 0(2)增加4.2×10-5 J 减少1.2×10-5 J(3)-4.2×10-5 J 1.2×10-5 J解析 (1)根据公式φ=E p q可得E p =qφ 所以电荷在A 点、B 点、C 点具有的电势能分别为:E p A =qφA =-6×10-6×5 J =-3×10-5 JE p B =qφB =-6×10-6×(-2) J =1.2×10-5 JE p C =qφC =-6×10-6×0 J =0(2)电荷从A 到B 电势能的变化量为ΔE p AB =E p B -E p A =1.2×10-5 J -(-3×10-5) J =4.2×10-5 J即电势能增加了4.2×10-5 J电荷从B 到C 电势能的变化量为ΔE p BC =E p C -E p B =0-1.2×10-5 J =-1.2×10-5 J即电势能减少了1.2×10-5 J(3)从A 到B ,电场力做功W AB =E p A -E p B =-4.2×10-5 J从B 到C ,电场力做功W BC =E p B -E p C =1.2×10-5 J考点一电势电势高低的判断1.(多选)关于电势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B.电势降低的方向一定是电场线的方向C.正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一定向电势低的地方移动D.负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释放时,一定向电势高的地方移动答案AD解析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A正确;电势降低的方向不一定是电场线的方向,故B错误;若正电荷具有初速度,即使只受电场力作用,也可由低电势点向高电势点移动,故C错误;负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释放时,一定向电势高的地方移动,故D正确.2.(2019·衡阳一中月考)空间某区域内电场线分布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c点电场强度方向与d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C.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静止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D.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答案 B解析电场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方向,由题图可知,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不同,故A错误;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φa>φb,故B正确;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静止释放,刚开始运动时沿着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运动轨迹不沿电场线,故C错误;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移至b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D错误.3.图2甲中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A、B两点的电势高低和场强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 .φA >φB ,E A >E BB .φA >φB ,E A <E BC .φA <φB ,E A >E BD .φA <φB ,E A <E B 答案 C解析 负电荷从A 点由静止释放(初速度为0)后,能加速运动到B ,说明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从A 指向B ,那么电场方向由B 指向A ,由于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A 、B 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A <φB ;负电荷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是逐渐减小的(题图乙中曲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负电荷从A 运动到B 时,受到的电场力是逐渐减小的,由E =F q知,E A >E B ,C 正确. 考点二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4.在静电场中,将一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了负功,则( )A .该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小B .b 点的电势一定比a 点高C .电场线方向一定从b 指向aD .b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a 点大答案 B解析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一定增加,A 项错误;由φ=E p q知,正电荷在电势能大处电势高,B 项正确;b 点电势高于a 点,但电场线方向不一定从b 指向a ,C 项错误;场强大小与电势高低无关,D 项错误.5.(多选)(2018·陕西宝鸡中学期中)带正电的粒子M 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 点运动到Q 点,在此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了2.6×10-6 J 的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M 在P 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它在Q 点的电势能B .粒子M 在P 点的加速度一定小于它在Q 点的加速度C .P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Q 点的电势D .粒子M 在P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它在Q 点的速率答案 AD解析 带正电的粒子M 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P 点运动到Q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其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选项A、D正确;因为粒子M带正电荷,所以P点的电势低于Q点的电势,故选项C错误;场强的大小与电场力做功正负无关,选项B错误.6.(多选)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3中P、Q两点,MN为PQ连线的中垂线,交PQ于O点,A为MN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从A点由静止释放,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图3A.q由A向O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q由A向O运动的过程电势能逐渐减小C.q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最大D.q运动到O点时电势能为零答案BC解析q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的方向始终由A指向O,但力的大小变化,所以电荷q做变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力做正功,q通过O点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变减速运动,所以q到O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电势能最小,因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O点的电势φ>0,所以q在O点时的电势能不为零,故选项B、C正确,选项A、D错误.7.(多选)(2018·北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如图4,直线上有O、a、b、c四点,ab间的距离与bc 间的距离相等.在O点处有一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若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先从c点运动到b点,再从b点运动到a点,则()图4A.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相等B.前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于后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C.前一过程中,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D.后一过程中,粒子动能不断增加答案CD解析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则O点处的点电荷带正电,场强方向由a指向c,带负电的粒子从c向a运动,电场力做正功,因ab=bc,ab间场强大于bc间场强,由W=qEl定性分析,W cb<W ba,故A、B错误;粒子从c点运动到b点,再从b点运动到a点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故C、D正确.8.(多选)如图5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Q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P、N为椭圆上的三点,P点是轨道上离Q最近的点.电子在从M经P到达N 点的过程中()图5A.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C解析点电荷带正电,从M点经P点到达N点的过程中,电子先靠近正电荷后远离正电荷,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则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C对,B、D错.9.(多选)(2019·融水中学段考)如图6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10-6 C的微粒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 J,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6A.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1所示B.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2所示C.B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D.B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答案AC解析由题知,带正电的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 J,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则知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故微粒的运动轨迹如题图虚线1所示,故A正确,B错误;由于微粒带正电,电场力水平向左,则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B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故C 正确,D错误.10.(多选)(2018·济南一中期中)如图7,在粗糙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度释放一带有恒定电荷量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运动到N点静止,则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图7A.小物块所受电场力逐渐减小B.小物块具有的电势能逐渐减小C.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D.小物块电势能的减小量一定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ABD解析小物块从M运动到N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所以库仑力方向一定向左,随着小物块由M运动到N,与电荷Q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小物块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A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W E-μmgx=0,即W E=μmgx,静电力做正功,小物块具有的电势能减小,其减小量等于克服滑动摩擦力做的功,B、D正确;因点电荷Q的电性未知,不能判断M、N两点电势的高低,C错误.11.将带电荷量为3×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3×10-5J 的功,再从B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了1.2×10-5 J的功,则:(1)如果规定A点电势为零,则C点的电势是多少?(2)如果规定B点电势为零,则C点的电势是多少?答案(1)-6 V(2)4 V解析(1)负电荷从A到C,静电力做功W AC=W AB+W BC=-3×10-5 J+1.2×10-5 J=-1.8×10-5 J静电力做负功表示电势能增加了1.8×10-5 J.如果规定A点电势为零,则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为E p C=1.8×10-5 JC 点电势φC =E p C q =1.8×10-5 J -3×10-6 C=-6 V. (2)如果规定B 点电势为零,则电荷在B 点电势能为零,由题意知,负电荷由B 到C ,静电力做功W BC =E p B ′-E p C ′=1.2×10-5 J则E p C ′=-1.2×10-5 JC 点的电势φC ′=E p C ′q =-1.2×10-5 J -3×10-6 C=4 V . 12.如图8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AB =5 cm ,BC =12 cm ,其中AB 沿电场线方向,BC 和电场线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q =4×10-8 C 的正电荷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功为W 1=1.2×10-7 J .求:图8(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2)该电荷从B 到C ,电荷的电势能改变多少?答案 (1)60 N/C (2)减少1.44×10-7 J解析 (1)由W 1=qE ·AB 得,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W 1q ·AB = 1.2×10-74×10-8×5×10-2N/C =60 N/C(2)该电荷从B 到C ,电场力做功为:W 2=F ·BC ·cos 60°=qE ·BC ·cos 60°=4×10-8×60×12×10-2×0.5 J =1.44×10-7 J所以,该过程电荷的电势能减少1.44×10-7 J.13.(2018·信阳市高级中学期末)如图9所示,在电场强度大小E =1×104 N/C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有一根长l =15 cm 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m =3 g 、电荷量q =2×10-6 C 的带正电小球,当细线处于水平位置时,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g 取10 m/s 2.问:图9(1)小球从开始释放到到达最低点B的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别变化了多少?(2)若取A点电势为零,则小球在B点的电势能、电势分别为多少?答案(1)-4.5×10-3 J3×10-3 J(2)3×10-3 J 1.5×103 V解析(1)在该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 p=-mgl=-4.5×10-3 J,电势能变化量ΔE p电=Eql=3×10-3 J(2)小球在B点的电势能E p电=3×10-3 J,又E p电=qφB所以φB=1.5×103 V.。

高中物理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第1、2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新人教

高中物理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第1、2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新人教

第1、2节功和内能热和内能1.绝热过程: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的过程。

2.绝热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即ΔU=W。

3.热传递: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4.系统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

5.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且具有等效性,但二者实质不同。

一、焦耳的实验1.绝热过程系统只通过对外界做功或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

2.代表实验(1)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引起水温度上升。

(2)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给水加热。

3.实验结论要使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决定,而与做功的方式无关。

二、功和内能1.内能的概念(1)内能是描述热力学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

(2)在绝热过程中做功可以改变热力学系统所处的状态。

2.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1)表达式:ΔU=W。

(2)外界对系统做功,W为正;系统对外界做功,W为负。

三、热和内能1.热传递(1)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

(2)过程:温度不同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热和内能(1)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即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量: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3)单纯的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①公式:ΔU=Q。

②物体吸热,Q为正;物体放热,Q为负。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2)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3)热量一定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改变物体的内能,从效果上是等效的。

(√)(5)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小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程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浮力》这一章是前三章“力”“运动和力”“压强”内容的延伸,是初中力学的升华。

《10.1浮力》这一节是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为后面学习浮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新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2.通过实验和分析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压力差法”求浮力;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浮力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乒乓球、弹簧测力计、烧杯、自制铝块和铜块、清水、盐水、橡皮泥、细线等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学生往往认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而沉入液体中的物体就不受到浮力的作用,教学中应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创设物理情境,以问题导引、层层递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首尾呼应。

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这节课可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师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享与交流等学习环节。

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六个活动完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min)❖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0min)❖巩固应用,当堂达标(5min)❖课堂反思,大谈收获(3min)❖首尾呼应,回归生活(2min)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min)(一)认识浮力学习活动一:智慧大比拼——“解救行动”:乒乓球和鸡蛋同时被困于“深井”中,你能把它们解救出来吗?请说加水进行解救的同学演示给大家看,并引发思考。

理论力学10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理论力学10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 q( x)
dx
20
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dx
M c = 0 M ( x) + dM ( x) − M ( x) − Q ( x)dx − q ( x)dx = 0

dM ( x) = Q( x)
dx
d 2M ( x)
2
= q( x)
2
2、集中力、dx集中力偶作用处的剪力及弯矩
∑F y =0
ΔQ = P
3 3
b0 h0 bh
3 36
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思考:
梁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在xOz平面内作用有正 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位置为哪一点?
z a
b
y
c
37
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有一直径为d的钢丝,绕在直径为D的圆筒上,钢丝仍
处于弹性阶段。此时钢丝的弯曲最大正应力为多少?为了减 少弯曲应力,应增大还是减小钢丝的直径?
弯矩符号规定:弯矩使微段梁凹向上为正,反之为负。
10
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思考:
梁的内力符号是否和坐标系有关? 答:无关。
如图所示连续梁,AB和BC部分的内力情况如何?
A
E
0
0
P
B C FD
α
X C = P cos α
答:轴力不为零,剪力和弯矩为零。
11
例1
如图所示为受集中力及均布载荷作用的外伸梁,试求Ⅰ-Ⅰ, Ⅱ-Ⅱ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的正应力为零,在中性轴两侧,一侧受拉应力,一侧受
压应力,与中性轴距离相等各点的正应力数值相等。 32
弯曲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静力学条件
∑F x =0
σ dA = FN = 0

第十章第一节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第十章第一节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访谈法
总结词:深入具体
详细描述: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与评价对象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获 取评价信息的方法。在班级管理评价中,访 谈法可以用于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和 建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家长对班级 工作的意见等。通过访谈,评价者可以深入 了解具体问题的细节,获取到更为详尽的评价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提 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详细描述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 环境氛围等,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班级文化评价旨在评估班级文化的建设情况,发现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班级文化 的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文化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学生提 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发现学生潜能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为学生 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改进学习环境
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需求,为改善学 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02
班级管理评价的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
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在实施评价时,应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双重标准或 因人而异的情况。
班级文化评价
总结词
评估班级环境,促进文化建设
详细描述
对班级的文化环境进行评价,包括班级的学风、班风、师生关系等方面,可以判 断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和不足,为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有 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班级活动评价
总结词
提升活动效果,促进交流合作
详细描述
对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活动的策划、组织、 实施和效果等方面,可以了解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活 动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第十章1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第十章1

10-4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一.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1. 螺栓联接:
特点:被联接件的孔中不切制螺纹,装拆方便 普 通 螺 栓 联 接 铰 制 孔 用 螺 栓 联 接
2. 螺钉联接:
优点:
螺钉直接拧入被联接件 的螺纹孔中,省去了螺 母,结构简单。 缺点:不易经常装拆
3.双头螺柱联接:
???????kffffbba00???????kffffccr00??????????kkfffcbcbe专业资料??????????kkfffcbcbe???????kffffbba00???????kffffccr00cbekkf????cbbeakkkfff???010cbberkkkfff????螺栓相对刚度系数????cbbkkk专业资料107螺栓材料及许用应力?螺纹联接件的常用材料
设计式 : d1

1.3CF [ ]mf
4
CF 螺栓所受轴向力: F a F 0 mf
当 f=0.15,C=1.2,m=1时,F0=8F
即预紧力为横向工作载荷的 8倍 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尺寸较大
措施: 1. 用键、套筒、销承受工作载荷
2. 用铰制孔用螺栓承受横向载荷
2. 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
(1) 每个螺栓所承受的轴向工作载荷:
FE
p

D
Z
2
4
P---流体压强 Z---螺栓数
(2) 螺 栓 承 受 的 总 拉 伸 载 荷:
F F F
a E
R
F
R
残余预应力

F

b0
0
F
F
F F
R
a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梳理 考点 1 功
1.力学中的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说 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一个是___作__用__在__物__体__上__的__力_____;另一 个是__物__体__在__这__个__力__的__方__向__上__移__动__了__距__离___.
(RJ八下P71图11.4-2)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命题点:机械能转化、惯性 5. 如图所示,小明把悬挂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 稳定后松手,头保持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铁锁 下摆过程中,__重__力__势__能转化为____动____能;当铁锁摆 到最低点后继续上升,是因为铁锁具有___惯__性___,不计 空气阻力,铁锁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__不__变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摆回时___不__会___(选填“会” 或“不会”)碰到鼻子.
势能 的能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 4 机械能及其转化(必考)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机__械__能__.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___转__化___.转化关系如下: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 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保__持__不__变__,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 量__机__械____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 风力鼓起帆航行;水能和风能都可用来发电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 3 动能和势能

管理学第十章(1)

管理学第十章(1)
管理学第十章(1)
2. 激励的要素 n 构成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 n (1)动机。 n (2)需要。 n (5)激励的实质过程。 n (4)行为。 n (3)外部刺激。
管理学第十章(1)
激励的过程 n 激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
从个人的需要出发,引起欲望并 使内心紧张(未得到满足的欲 求),然后引起实现目标的行为, 最后在通过努力后使欲望达到满 足。激励过程如下图所示。
n 在所有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中双因素理论受到 的批评是最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赫茨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局限 性,人们往往把满意的因素归因于自己,而 把不满意的因素归因于外部因素;二是调查 对象仅限于从事脑力劳动的工程师和会计师 们,并且样本量也过小,因此结论是否具有 普遍性需要进一步证实;三是对员工的满意 度并没有一个适用的标准,而满意度和生产 率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是一种假设,有待深入 研究;四是某种因素是保健因素还是激励要 素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完全一概 而论。
n 由于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的这一特点,它对于 企业管理以外的科研管理、干部管理等具有 较大的实际意义。
管理学第十章(1)
n 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 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权力 的需要、合群的需要和成就的需 要成为一个人最主要的需要。成 就需要的高低对一个人、一个企 业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2)技术监督系
统;(3)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4)与上
级之间的关系;(5)与下级之间的关系;(6)
薪金;(7)工作安全性;(8)人的生活;(9)工
作环境;(10)地位。这些外在因素没有激励
人的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带有预防性质,
处理得好,这些因素可以保证人的工作积极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C 10kN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章第1节浮力 课件 2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章第1节浮力  课件  26张PPT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测量
G
F示
F示
F浮
G
F浮=G-F示
原因
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的压力: F=pS=ρghS 左、右表面所受压力关系 ∵h右=h左 p向右=p向左 ∴F向右=F向左 前、后表面所受压力关系 ∵h前=h后 p向前=p向后 ∴F向前=F向后
原因
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的压力: F=pS=ρghS 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关系 ∵h2>h1 p向上>p向下 ∴F向上>F向下 F浮=F向上-F向下
第1节 浮力
认识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 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3
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符号:F浮。 3.“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浸没)” 两种情况。 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情况:
F浮 F浮
G G
方向
猜想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 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练习
小结
浮力的 概念
浮力的 测量
决定浮力大 小的因素
练习 课本52页动手动脑物理3,4题
猜想: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 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人在水中会下沉,但是在死海中却能漂浮于水面。 猜想: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 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探究 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 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 液体中体积有关;

第十章第一节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第十章第一节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THAN KS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针对性 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要求班主任在 评价学生时应针对学生的实 际,在考虑发展性的同时兼 顾准确性,在考虑全面性的 同时兼顾差异性。对小学生 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三种差 异。
小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的差异。
不同年级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3 4
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2
低年级同学好说爱 动,注意力集中时 间短,形象思维占 主导,独立性和自 觉性差,依赖性强
班级管理评价的原 则400
发展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3 针对性原则 4
综合性原则
及时性原 则
一、发 展性 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强调:“建立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 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 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 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 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 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 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为什么?
由于受到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 影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 试是教师的法宝。教师对学生 的评价被狭隘的理解成为对学 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 习情况的评价又转化为对学生 考 因试 每成 个绩 评的 价评主价体。所了解的信息
3都可能是不全面的,所以不能 简单地凭第一印象或道听途说 就贸然地下定论,每一种评价
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什么是班级管理评价
• 所谓班级管理评价,是专指班主任在班级 管理中对学生的评价。它是指班主任为促 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系统、全面、 准确地搜集、整理、分析学生发展过程与 发展状况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品德、 智能、体能等各方面素质做出综合判断的 过程。
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优秀教学案例
3.强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例如,船只的载重能力、潜水艇的浮沉原理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加深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寻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例如,展示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2.设计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浮力”,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对重力、二力平衡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浮力作为物体在流体中的受力情况,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浮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游泳、船只、潜水艇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3.讲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示例和数学计算,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取决于这些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浮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力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练习(含答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瓶盖起子B. 活动扳手C. 镊子D. 钢铁钳2.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F1方向的力最小B. 沿F2方向的力最小C. 沿F3方向的力最小D. 三个力的大小相等3.某人用力F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AB的B端,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则在抬起过程中()A. F逐渐变大B. F保持不变C. F逐渐减小D. 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 坩埚钳B. 剪刀C. 筷子D. 镊子5.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一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动力F,使杠杆缓慢地从OA转至OB,则在转动过程中()A. F不变,杠杆是省力杠杆B. F变大,杠杆是省力杠杆C. F不变,杠杆是费力杠杆D. F变大,杠杆是费力杠杆6.在轻质的杠杆两端AB各挂有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ρ铜>).支点O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ρ铝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 在铜块和铝块上各加一块质量相等的物体B. 将铜块和铝块各切去体积相同的一小部分C. 将铜块和铝块同时向支点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D. 将铜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7.人体中的许多部位都具有杠杆的功能。

如图是人用手托住物体时手臂的示意图,当人手托5kg的物体保持平衡时,肱二头肌收缩对桡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A. 大于5kgB. 大于49NC. 小于49ND. 等于49N8.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图所示,它包含三个杠杆,关于这三个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B. 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C. 三个都是省力杠杆D. 三个都是费力杠杆9.如图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C处逐渐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②→③,则拉力的变化情况是()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逐渐变大D. 逐渐变小10.如图所示,O为轻质直杠杆MN的支点,OM:ON=1:3,将体积相等的两个实心物块A和B分别挂在M、N两端,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状态,则A、B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是()A. 1:3B. 3:1C. 2:3D. 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1.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______N的拉力,如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使杠杆缓慢上升,则拉力的大小将______.12.如图所示的杠杆(重力和摩擦不计),O点为支点,在中点B处挂一重为100N的物体,为保证杠杆在水平方向静止,在A点处沿______ (选填“F1”、“F2”或“F3”)方向施加的力最小,大小为______ N.13.如图所示,用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动力F将重物从A位置缓慢提升到B位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该杠杆属于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第1节《电势能和电势》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第1节《电势能和电势》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第1节《电势能和电势》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第1节《电势能和电势》。

第十章讲述静电场中的能量。

人类研究电现象的历史与力学研究同样丰富多彩,但电的世界比机械运动的世界更加错综复杂。

本章是以能量的角度分析静电场问题。

《电势能和电势》一节主要讲解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的知识。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1.5 知道静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

”二、说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电势。

教材一开始以问题引入,让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思考问题;紧接着教材分析推导了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含义;最后教材详细讲解了电势的含义、表达式、单位、特点。

教材安排有两个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电势能的概念。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四、说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学习电势能和电势知识,树立能量观念和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从电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在探究过程中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对生活中有静电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的概念及意义。

(二)教学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

详细版《理论力学》第十章 质心运动定理.ppt

详细版《理论力学》第十章 质心运动定理.ppt

质心运动定理的表示方法
直角坐标表示法:
自然表示法:
maCx
m
d 2 xC dt 2
FixE
maCy
m
d 2 yC dt 2
FiyE
maCz
m
d 2zC dt 2
FizE
maC
m dvC dt
FiE
maCn
m vC2
FinE
maCb 0 FibE
︵。︵
10
HOHAI UNIVERSITY ENGINEERING MECHANICS
练习1: 质量50kg,长度2 2m的均质杆A端搁在光滑水平面
上,另一端B与水平杆BD铰接并用铅直绳BE悬挂。已知系统
静止于图示位置,在绳突然剪断瞬间,B点的加速度为
7.35m/s2,方向铅垂向下。试求此瞬时水平面对AB杆的反力。
BD杆质量不计。
解:1.
2.
受力分析; 运动分析;
y
以B为基点,分析A点加速度:
得:
FN
FN
mg
maCy
mg m aB 2 ︵。︵
例3: 质量m,半径r的均质圆轮在一个力偶作用下,沿
水平面纯滚动。已知某时刻轮上最前点A的加速度为
aA,方向如图。试求:(1)质心的加速度;(2)圆 轮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解:
aO
3aA 2
2.受力分析
M
C aO mg
3.质心运动定理
maO F
FN F
F
3 2
ma
A
︵。︵
23
HOHAI UNIVERSITY ENGINEERING MECHANICS
设电动机轴以匀角速ω转动,求螺栓和基础作用于电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第十章·第一节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第十章·第一节

商尊
周盘 战国丝织物
战国漆器
青铜时代艺术
以编钟、建鼓为主的大型钟鼓乐队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商周 庞大的建筑群多为“四阿重屋”式,以木建筑为主,追求华美。吴王夫差筑姑 苏台耗时十余年,晋灵公装饰宫室台榭搜刮民财,而秦始皇修造阿房宫,仅 一个殿堂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山水文人画
[五代] 荆浩《匡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北宋] 范宽《豨山行旅图》
山水文人画
[宋]巨然《层岩丛树图》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宋] 马远《踏歌图》
山水文人画:元四家
吴镇《墨竹谱》
黄公望《九珠峰翠图》
王蒙《花溪鱼隐图》
倪瓒《墨竹图》
山水文人画Βιβλιοθήκη [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促进了原始造型
艺术的发展,又
包含着舞蹈、戏
曲等表演艺术的
萌芽。
半坡彩陶
原始艺术
踏歌仿舞
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沿革
人鱼盆、鱼形盆(上) 兽面壶、人面壶、姜寨二期双目壶(下)
舞蹈纹彩陶盆
青铜时代艺术
商周至战国,中华艺术逐渐显现出更为独立的审美价值。青铜器兼含 雕塑与工艺美术的因素,殷商后及西周前尤为明显。钟鼎上的金文具有浓 郁的装饰性,东周出现了有意识地追求美的书法,篆刻艺术亦随之。诞生。 春秋战国时, 期 ,帛画、 壁画、漆画 都发展起来 ,音乐的发展更为惊人, 史书所载乐器已达数十种。
的行草,乐论中的《声 无哀乐论》等,都以自 然超俗的倾向有别于 两汉的华美入世的艺 术品格。
新疆龟兹风格造像(上左) 新疆赫色尔石窟壁画(下左) 甘肃麦积山石窟造像(上右)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造像(下右)

高中物理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材梳理素材

高中物理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材梳理素材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研究功、热量跟内能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我们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那么,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U=Q+W。

上式所表示的功、热量跟内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深化升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3.对公式ΔU=Q+W符号的规定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系统对外界做功,也就是外界对系统做负功,W<0,即W为负值;外界对系统传递热量,也就是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外界对系统吸收热量,也就是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系统内能增加,ΔU>0,即ΔU为正值;系统内能减少,ΔU<0,即ΔU为负值。

联想发散(1)物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绝热过程):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反之物体对外界做功多少,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ΔU=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增量,内能增加,ΔU取正,内能减少,ΔU取负;W表示功,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物体对外界做功,W 取负,做功的过程,物体的体积必发生变化.(2)物体与外界间没有做功时,物体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ΔU=Q,其中Q表示热量,物体从外界吸热,Q取正,物体向外界放热,Q取负。

二、能量守恒定律1。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物体运动具有机械能、分子运动具有内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具有原子能等等,可见,在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2)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通过电热丝做功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等等.这些实例说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这一转化过程是通过做功来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质点的动量定理
ma F
dv m F
dt
d(mv) F dt
质点的动量定理 质点的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等于作用于其上的力。
质点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d(mv )
Fdt
即质点动量的增量等 于作用于质点上的力
在 t1~ t 2 内, 速度由v1 ~ v2 , 有 的元冲量。
质点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
mv2 mv1
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力的冲量。
冲量表示力在其作用时间内对物体作用的累积效果的度量。
常力的冲量 变力的冲量
I Ft
力在微小时间间隔dt内的冲量称为力的元冲量。
dI Fdt
力在有限时间内(瞬时t1至瞬时t2)的冲量
单位: N·s
I t2 Fdt t1
§10-2 动量定理
Theorem of momentum
质心
rc
miri m

m
mi
yC
mi yi mi
zC
mi zi mi
p
mi vi
mi
d ri dt
dmi ri dm rc
dt
dt
m d rc dt
m vc

p mvc
质点系的动量等于质点系 的质量与质心速度的乘积,方
向与质心速度方向相同。
质点系的动量 p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为
改变量等于在这段时间内作用于质
点系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由质点系动量定理可见,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 质点系的动量。
d p
dt
Fi ( e )
n
p2
p1
I (e) i
i 1
动量定理微分形式的投影式
dp x dt
Fx(e)
dp y dt
Fy(e)
dp z dt
Fz(e)
动量定理积分形式的投影式
动力学普遍定理概述
质点动力学问题: 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求解
? 质点系动力学问题: 理论上讲,n个质点列出3n个质点 运动微分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动力学普遍定理
同运动相关的量 同力相关的量
动量定理
动量
冲量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
力矩
动能定理
动能

第十章 动量定理
Theorem of momentum
§10-1 动量与冲量 §10-2 动量定理 §10-3 质心运动定理
t2 Fdt I
t1
即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质点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于质点的力在
此段时间内的冲量。
二、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设质点系有n个质点,第i个质点的质量为mi,速度为vi;外 界物体对该质点作用的力为Fi(e) ,称为外力,质点系内其他 质点对该质点作用的力为Fi(i) ,称为内力。
第i个质点:d
C
则其动量为
p mvc vc 0
p mvc 0
⑵ 轮: m,R, ω;偏心距e, 绕轴O转动,则其动量为
p mv c m e
C vc
e
ω
O
⑶ 均质轮: m,R,沿水平直线轨 道纯滚动,轮心速度v,其动量

C
p mv 方向同 v
O ω
⑷ 均质杆: m ,杆长为L,绕杆端轴O
以角速度ω转动,则
于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
d p
dt
Fi ( e )
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dp Fi(e)dt dIi(e)
质点系动量的增量等于作用于 质点系的外力元冲量的矢量和。
在 t1~ t2 内, 动量 p1 ~ p2 有
质点系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
n
p2
p1
I (e) i
i 1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质点系动量的
vc L / 2 p mvc
C
1 m L
2
(5)均质杆质量为m,长度为l,图示瞬时A端 速度为v, 求其动量。
AB作平面运动 由A、B速度知P为瞬心
B
∵vA= v
AB
v AP
v
l sin
vB C
P ωAB
vC AB CP
v l l sin 2
φ
A
mvc
vA
p
v
2sin
mvC
mv
(mi
vi
)
(F
(e) i
F (i) i
)dt
F (e) i
dt
F (i) i
dt
质点系: d(mivi ) Fi(e)dt Fi(i)dt
(i)
(F i dt) 0
d (mi vi ) d mi vi
d p
d p
dt
Fi ( e )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点系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作用
⒈质点的动量 质点的动量定义为质点的质
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瞬时矢
mv
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质点的动量
mv
单位
kg m / s
v m
动量是度量机械运动强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⒉质点系的动量 质点系内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称为质点系 的动量。用 p 表示。
质点系的动量
n
p mivi i 1
xC
mi xi mi
※应用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以下几点:
动量守恒方程中的速度必须是绝对速度; 应确定一个正方向,严格按照动量投影的正负号去计算; 动量守恒定律常用来求速度。
例10-2 物块A可沿光滑水平面自由滑动,其质量为mA;小球B的 质量为mB,以细杆与物块铰接,如图所示。设杆长为l,质量不计, 初始时系统静止,并有初始摆角0;释放后,细杆近似以
三、 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作用于质点系上的外力主矢恒等于零,则质点 系的动量保持不变。
若 F (e) 0, 则 p = 恒矢量
如果作用于质点系上的外力主矢在某一坐标轴上的
投影恒等于零,则质点系的动量在该坐标轴上的e) x
0,

px= 恒量
结论:只有外力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内力不能改变质 点系的动量,但能改变其中各部分的动量。
基本内容 :
动量定理---描述质点和质点系总体运动变 化与作用力间的关系,用以求解质点系动力 学问题
基本要求:
理解动量、冲量、质点系质心的概念
会计算质点、质点系、刚体作各种运动时的 动量和力的冲量
能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及其守 恒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
§10-1 动量与冲量
一、动量 Momentum and impulse
px
p0 x
I (e) x
py
p0 y
I
(e) y
pz
p0 z
I (e) z
例10-1 电动机外壳固定在水平基础上,定子和外壳的质量为 m1, 转子质量为m2,定子和机壳质心 O1, 转子质心O2 ,O1O2=e , ω 为常量。求基础的水平及铅直约束力。
ω O1
e φ O2
解: 研究电动机外壳与转子组成质点系
px mivix mvcx
py miviy mvcy
pz miviz mvcz
若一个质点系由多个刚体组成,则该质点系动量可写为
p pi mi vci
式中 mi 、vci 分别为第i 个刚体的质量和它的质心的速度。
例10-1 求图示均质物体或物体系统的动量。
ω
⑴ 均质轮:m,R,ω, 绕质心轴C 转动
=0cost 规律摆动( 为已知常数),求物块A的最大速度。
解:取物块和小球为研究对象
FA
Fx(e) 0
px p0x 0
小球B获得最大相对速度时,物块A的速度最大
mNAg

0 sin t
当sint 1时 max 0
此时cosωt=0,即φ=0 当细杆铅垂时,小球相对物块有最大的相对速度
B
mBg
vr lmax l0
当vr向左时,物块应有向右的绝对速度,设为v 小球向左的绝对速度为 va v vr
由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
Av
mAv mB (v vr ) 0 vr l 0
v mBvr mBl 0
vr
B
mA mB mA mB
系统的动量为 p = p 1+ p 2
∴ p = p2 = m2ωe
y
φ=ωt 时, px m2e cost
py m2e sin t
由质点系动量定理:
dpx dt
Fx
dp y dt
Fy
m1g m2 g
ω O1
x
e
Fx
m1g φ
O2
m2g
A
Fy MA
Fx m2 2esin t, Fy (m1 m2 )g m2 2ecost
2 sin
思考题
思10-1 求图示各均质物体的动量。设各物体质量皆为m 。
p mivi mvC
l
p 1 ml
2
l
l/3
p 1 ml
6
瞬心法
v l sin 60
l
60
v
p 1 ml 3 mv
2
3
y
45º 2a
a
x
a
p 1 ma
2
R
p mR
v R
p mv
二、 冲量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运动变化,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 向有关,还与力作用的时间的长短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