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 GIS 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王 艳 , 宋振柏 , 吴佩林 1
2
3 (1.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 ;2.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 ;
3.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 以济南市为例 ,建立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 MapInfo 为平台 ,运用 MapBasic 语言进行二次开发 ,编写相关应用模 块 ,将 GIS 技术应用于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中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同时利用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 作功能 ,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 ,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济南城市土地适宜性可划分为 6 类 ,评价结 果比较理想 。
关键词 GIS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 ;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2008) 06 - 02487 - 03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Urban Land Based on GIS WANG Yan et al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nd2using in Jinan City being taken as a ca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multifact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were applied to establish a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base of GIS software2MapInfo ,relatively applicable model was com2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一、引言
(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为了确定可供有效建设利用的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保护土地资源,避
免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奠定基础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2)GIS是空间信息系统的简称,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精细的地
理空间信息分析和整合上述信息以及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可视化分析,是
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GIS的技术基础
(1)GIS技术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GIS中,可以利用其强
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空间分析,从而进行建设用地适
宜性评价。
(2)GIS技术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地理数据库,GIS软件和地
图显示。
在地理数据库中,需要保存有关建设用地的地理、地质、物理、
生态、社会等类别信息;GIS软件主要用于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空
间分析;而地图显示则可以将空间分析的结果可视化,以便用户可以更加
直观的分析和判断结果。
(1)GIS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以为用户提供定量和定性的地理
空间分析,保证综合性结果的靠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其发展进程也日新月异。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研究部分,而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用地,可逆性差,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来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不足,低效闲置土地未能较好规划利用,问题较为突出;乡村土地规模大,但所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如何盘活建设用地,合理进行土地规划,仍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与GIS 方法,进行城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内的土地划为五个等级———适宜、较适宜、普通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为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的城区改造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为成都市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1研究区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在四川盆地西部,经度102°54′E~104°53′E ;纬度30°05′N~31°26′N 。
成都市中心五城区是成都市最早的五个主城区,总面积为42406hm 2,包括金牛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如图1所示。
据2020年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成都市中心主城区常住人口为1541.94万人,其中,中心五城区有527.27万人,占比约34.20%。
锦江区地处市区东南部,是成都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人大所在地。
金牛区地处市区西北部,区内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和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武侯区地处市区西南部,区内拥有武侯祠、锦里等著名景点。
青羊区地处市区西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协和西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是成都市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区内有天府广场、杜甫草堂等景点。
成华区地处市区东部,区内拥有中国西部第一高塔和西南最大的动物园。
2数据与方法2.1数据处理2.1.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数据包括:①2020年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矢量边界数据与路网数据,获取自OpenStreetMap 开源地图;②2020年7月,云量小于等于5%的GDEMV2_30m 分辨率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③成———————————————————————作者简介:曾爽(2000-),男,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王成霞(通讯作者)(1996-),女,贵州仁怀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物迁移及迁移扩散模型。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
分析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结合专家
知识和经验,对特定地区的用地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用途类型,从而实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需求、
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不同用途的用
地适宜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
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包括地
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环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等。
2.数据整理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插值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
适宜的评价指标,如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环境适应性等,并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对评价结果的相对重要程度。
4.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利用GIS工具,将数据按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属性查询等,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模拟不同因素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
5.评价结果分析和展示: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等级,同时利用GIS技术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包括制作适宜性图、统计图表等。
1.空间分析能力强:GIS可以处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从而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用地适宜性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使用变化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使用变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使用也面临着愈加复杂的状况,对土地使用变化进行分析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使用变化分析,能够很好地对土地利用进行了解和优化,为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GIS在土地使用变化分析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让城市土地的使用变化分析变得更加准确和便捷。
GIS具有数据的精度高、处理速度快等优势,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多维度、多角度地观测和分析土地使用变化。
例如,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算法,测量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幅度,提供土地利用变化图像和数据。
同时,GIS 还可以利用地图制作技术,进行不同时间段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对比,评估土地变化趋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此外,GIS还能够具备地图可视化分析功能,使你能基于结果进行地图制作和投影。
二、基于GIS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变化分析的必要性城市土地的使用变化带来了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城市扩张过程可能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土地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归属及其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开展基于GIS的城市土地使用变化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GIS的土地使用变化分析可以从地图、宗地、设计和特定功能出发,全面观测和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支持。
通过GIS分析得到的数据也能够导出图像和图表,可直观简单地呈现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问题,帮助专业人士在线上进行实时交流,提高项目管理精度和决策效率。
三、利用GIS实现城市土地使用变化分析的主要方法基于GIS的土地使用变化分析方法常常与空间分析算法融为一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首先需要收集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包括土地分布、面积变化、用途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卫星影像、图纸资料、地籍档案、实地巡查等多种手段,获取尽可能多的土地利用信息。
2. 数据预处理:将采集的土地利用资料转换为GIS数据,进行数据清理、重构、转换、归一化等预处理,以利于数据可视化和存储。
基于GIS简阳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
基于GIS的简阳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摘要:本文根据简阳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参照简阳市生态适宜性因子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土地生态适宜性的定义,建立了简阳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图形叠置法对简阳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abstract:the thesis is connected with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jian yang city, according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featur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 and referring to selecting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indexes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factor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l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graphics overlap method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jian yang city.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多数城市面临城市发展与土地制约的瓶颈。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城市的迅速扩张,现有的城市用地尤其是建设用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需求[1]。
本文以简阳市为例,选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t.l. se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利用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与加权叠加功能,研究简阳市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为城市土地利用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的依据。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GIS(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领域。
利用GIS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以获得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的方法和应用,并讨论其在决策制定和规划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指对特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变化可以是自然发生的,如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可以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
GIS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和分析这些变化,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首先,GIS可以提供土地利用变化的可视化展示。
通过将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在一起,可以轻松地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
这种可视化展示为决策制定者提供了直观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其次,GIS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我们可以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GIS工具来确定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比例,并计算不同类型土地的变化面积。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规模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GIS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例如,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城市扩张对周边农田的影响。
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在决策制定和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例如,在城市扩张较快的地区,可以制定相应的土地保护措施,以减缓农田的消失速度。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案和决策的影响。
通过模拟不同决策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基于GIS分析的城市用地综合评价初探
基于GIS分析的城市用地综合评价初探摘要: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其在城市规划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本文以南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利用GIS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分析城市用地综合评价,确定城市未来拓展空间。
关键词:GIS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评价1现状城市空间形态南康城区基本上是沿G323、G105建设的带形城市,城区“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格局已初具雏形;京九铁路在建成区东侧南北向通过,章江支流章水穿城而过;城区南侧、东侧分别被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山环抱;现状建成区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大致可分为蓉江老城区、南水、东山三个片区,龙岭东、西两个工业区和龙岭区。
2 城市用地发展历史演变2.1 城市用地发展历史演变过程1989年城区面积约为1.87平方公里,城区基本上都在蓉江区范围内,89版总规提出城市发展以G323接G105为城市发展主轴,南康城区也从此跨江向东扩展,1990年开始金鸡开发区建设,形成城市“生长点”;1995年撤县设市后,城区建设力度加大了,城市建设开始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重点建设“一江两岸、一城三区”;随着大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城区依托国道为发展轴,城区向东北呈轴向扩展延伸,并且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形成“飞地”(龙岭工业园西区);近几年来,南康市政府在南水新区建设大量公共设施(如教育、文化艺术中心、行政办公等),同时南水新区也新建了一批高档居住区的建设。
总结南康市各阶段的发展形态,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轨迹图,向我们展示了南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变化过程。
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南康城区在近二十年来,向东、向南、东北拓张态势。
2.2 城市用地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第一,城市用地发展受交通指向突出。
城市用地发展国道随改线、改道,城市沿其两侧发展;铁路通车,城市在南康火车站发展建设。
高速公路建成,城市又向龙岭高速公路出入口方向发展。
第二,重大项目建设选址定点对城市用地发展影响大。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研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土地利用持续发生着变化。
为了更好地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GIS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应用GIS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处理工具,可以将多种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和可视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
与传统的地图制图和数据处理方法相比,GIS具有如下优点:1. 数据存储方式多样化:GIS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库对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存储,数据和信息可以互相关联,方便查询和更新。
2. 数据获取方式多元化:GIS可以从传统的水平方向获取数据,也可以从垂直方向获取数据。
同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卫星等获取的数据也可以用GIS整合在一起。
3. 数据处理方式高效:GIS提供了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操作简便快速,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数据。
4. 数据可视化程度高:GIS具有强大的地图制作功能,可以将数据转化成图形信息、三维模型和动态演示,直观展现数据信息。
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GIS技术可以通过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栅格数据是由像素组成的图像数据,可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矢量数据是通过几何元素(如点、线、面)进行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可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
通过GIS技术,可以得到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进一步深入了解城市土地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是指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的分析,对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
它是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方法往往采用简单的统计模型或规则反演等方法,存在着精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论文资料)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实验报告——基于GIS的金陵监狱用地适宜性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 GIS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图像配准、矢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分析制图等功能,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思想;(2)了解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借助ARC GIS解决中的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3D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空间建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数据:本次研究采用江苏省金陵监狱的1:5000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等其他资料作为基础数据。
金陵监狱地属南京市区东郊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汤山街道金丝岗,宁杭公路(122省道)19公里路程碑南侧1.5公里处,青龙山与黄龙山之间。
其区域范围介于北纬32°01’~32°03’,东经118°56’~118°58’之间,东西宽约0.8公里,南北长约3.4公里,总面积约2.29平方公里。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1)原理与技术路线按照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划定非建设用地,对规划区内的用地进行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的划分,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政策和空间管制规划。
本次建设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建设阻力—潜力模型,建设阻力即为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分析监狱辖区内阻碍用地开发建设的因素,划分敏感区和发展潜力区,在此基础上抓住影响金陵监狱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态保护和产业调整、土地置换等,将规划区内的用地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开发强度和开发政策,力争实现金陵监狱快速发展的同时可持续发展。
实验步骤:①区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②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分析指标体系③利用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多指标数据库④确定各指标属性值,评价权重,建立评价模型⑤分析评价结果,进行用地适宜性评定⑥指定空间管制规划,指导区域发展。
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用地适宜性分析与空间管制规划技术流程图(2)单因子评定过程影响用地适宜性的因子很多,如高程、坡度、植被、水域等.在分析金陵监狱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超前性原则,选取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的高程、坡度、水域、植被四个自然因子,同时结合矿石开采所导致的地质隐患、洪水暴发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建筑的朝向问题等,又选取地质、洪水、坡向三个因子共七个因子组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素。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汇报人:2024-01-07•引言•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目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优势与挑战•结论与建议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农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背景通过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农用地的利用潜力和保护价值,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的科学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GIS技术简介定义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
应用领域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技术特点GIS技术具有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能够提供多尺度、多维度的地理信息产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概述定义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和潜在限制因素,从而确定土地的农业利用方向和利用程度的评价过程。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
自然适宜性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光照、温度、降水、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则侧重于土地的开发成本、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考虑。
应用价值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来源收集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文、农业活动等在内的多源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格式转换、坐标匹配等操作,为后续分析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集。
空间叠置分析将不同图层进行叠置,识别农用地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01
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几何计算就可以进行叠加操作等。栅格数据表达形式 非常适合于模型空间的连接。
(2)矢量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点是通过离散的位置坐标来表示的。矢量数据是基于,利用欧几里得 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如空间目标对象的空间特征信息连同属性 特征一起存储,根据属性特征的不同,点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表示那些实体太小的地图上无法用按比 例描绘的地理要素。矢量数据点是由一对坐标(x、y)来表示的,线表示成x1、y1;x2、y2„„,xn、yn的形式, 面则由一条或多条首尾相联的封闭线构成。矢量数据模型可精确表达地图上图形目标点、线和多边形位置,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地物的描述,模型信息量大,信息可叠加,但拓扑关系的生 成及矢量化过程很费时[12]。
0 引言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盲目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为了 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依此确定城市的基本生态控制线[1]。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在调查分析城市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生态保护和城 市建设要求对用地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适宜性程度。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在城市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被广为认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克哈格教 授于1960年提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2];中山大学王海鹰等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 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建立评价模型体系;南京大学宗跃光教授等把评 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两大类,提出了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方法[3]等。新技术中,空间信息科 学和3S技术在城市建设用地评价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适宜性评价技术的发展,其中GIS更是成为该 研究最好的支持系统[4]。
基于GIS的限制因子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GIS的限制因子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06级1班学生王荣超指导教师何锦峰(教授)重庆交通大学2010 年前言城镇用地评价是在调查搜集自然环境各要素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并根据整个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理的选择和组织城镇用地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城市扩张,造成环境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如何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实施相结合,实现城市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早,也取得了重大的实践成果,但无论理论和实践,重点多放在了农业用地上,对城市土地仅限于粗略的定性描述,随着现代城市化趋势日益增强,城市土地定量评价理论也逐渐成为了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城镇用地评价经历了由初级简单到高级复杂的转化过程,使科学性和实用性逐步增强,其发展不仅表现为评价系统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而且也表现在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
随着计算机和3S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有了很快的发展和创新,土地评价已成为GIS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GIS中最重要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为评价土地适宜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评价方法将计算与图形处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研究不同因素在不同组合中的状况和变化,并进行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
具有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
近年来,模型方法在城镇建设用地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城镇建设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使建设用地评价更加科学化。
目前的方向是将信息系统和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城镇建设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使建设用地的评价的成果节能反应用地质量的时间变异,又能表现用地质量的空间分布,城镇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用地评价和规划相结合,并适用于城镇管理,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为建设用地评价和用地规划和管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42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郭小东,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完成国内40多个城市的防灾规划实践,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引言“韧性城乡”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四大计划之一,合理可靠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模型是开展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提。
文章基于空间韧性提出了城市空间抗震韧性的理念。
在明确韧性目标和特征并构建最不利灾害场景的基础上,以城市二级防灾分区为评估对象,从健壮性、适应性、恢复性三个维度建立了城市空间抗震韧性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对某城市进行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城市中抗震韧性能力较差的区域及薄弱环节,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韧性提升对策。
(一)空间韧性概念“韧性”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词“resilio”,其释义为恢复到原始状态。
随着人们对韧性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发展被运用到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学科领域。
空间韧性是韧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家Nystrom 和Folke 首次提出空间韧性是促使受影响的系统进行重构和保持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能力这个概念。
2011年,Cumming 提出了空间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空间韧性关注的是环境、位置和连接性对韧性的影响,将空间韧性解读为与韧性相关的系统内、外部过程及其它他方面的空间布局、差异和相互作用。
Allen 提出空间韧性是系统的空间属性产生的基于GIS 空间分析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郭小东1,2 任添翼1 王志涛1,2 王雪雅1作者单位: 1.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2.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 100124韧性反馈,建立在复杂系统的不对称性、连通性和信息交换的基础上。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御越来越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数据库等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软件系统,具有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分析、管理、可视化等多种功能。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GIS可以通过集成不同领域的多种数据,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地质钻探、遥感影像等,建立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有效地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GIS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山区地形大致上升的程度、坡度、坡向等数据,来确定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的地段。
同时,GIS还可以将植被、人类活动、宏观气象等因素与地形数据合并,综合分析不同地段的灾害风险大小及可能的灾害类型,为灾害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灾害危险评估和风险评估。
首先是灾害危险评估,其目标是计算不同地段在不同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概率。
通过将多种数据集成在一起,包括DEM、土地利用、植被、可能的贡献因素等等,GIS可以生成用于灾害危险评估的基础图层。
然后利用定量分析,如逻辑回归、GSM、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来计算可能的灾害概率。
其次是风险评估阶段,其目标是评估所在区域的灾害风险。
风险评估需要将灾害危险水平与现有的资产进行比较,如人口数量、建筑物、交通基础设施、水电站、饮用水和建筑物等。
通过计算资产暴露度,GIS可以量化影响并生成一个风险图层。
最后,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受灾者的损失程度将被评估并相应地建议若干措施。
三、案例分析沈阳市道光源水库地区属于在典型的滑坡地质环境下,滑坡的时间和时长随季节变化很大且不稳定。
通过应用基于GIS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识别潜在地滑、泥石流的危险性和覆盖面积,评估地区内的暴露度,并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的计划。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技术,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GIS技术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旨在确定最佳用地类型和位置以满足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
GIS技术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气候、土壤等,提供全面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叠加和分析,推断出不同土地类型适宜性的空间分布。
其次,GIS能够对土地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和空间分析,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质量等,通过定义适宜性指标和权重,计算出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
最后,GIS还能够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理解评价结果,做出明智的用地决策。
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GI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转换等。
2.用地因子分析:根据评价的要求,选取一系列用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遥感影像等,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适宜性指标定义和权重划分:根据用地目标和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定义适宜性指标,并划分权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壤适宜性指数、地形适宜性指数、气候适宜性指数等,通过专家评判、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权重。
4.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根据适宜性指标和权重,建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多层次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5.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几个类别,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
通过GIS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将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按照层 次结构进行分类,通过专家打分 或数学计算确定各因素权重,进 而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定性评价 转化为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
数据收集与处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气 候、土壤、水文等基础数据, 并进行预处理和标准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评价方法,对土地进行适 宜性评价,得出各评价单元的 适宜性等级。
明确评价目标
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 要求,为后续评价提供指导。
因素权重确定
根据评价目标和实际情况,确 定各因素的权重,为后续评价 提供依据。
结果表达与输出
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 形成土地适宜性分布图,为决 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具有操作简便、可视化效果好、精度高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将不断改进 和完善。
未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源和先进的算法,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更 好地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如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以拓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多因素综合评价
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权 重赋值、加权求和等方法,确定土地 的适宜性等级。
模型构建的步骤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 指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进行 数据清洗和整理。
评价指标处理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 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等。
建立评价模型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02
定性评价主要采用文字描述、图件和 表格等定性分析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定性描述;定量评价则采用数 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 ,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综 合评价则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 上,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土地的 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03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通常采 用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 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 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综合评价。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要,因此进行土地 适宜性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ArcGIS软件,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适宜 性评价,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利用ArcGIS软 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土地资源的 适宜性进行评价。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文献1
Arc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2
文献2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践,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3
文献3
Arc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XXXX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收集和处理后的数据 以及空间分析结果,构建 适宜性评价模型。
模型输出
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土地 适宜性进行评价,输出评 价结果图。
结果解释
根据评价结果图,对不同 地块的适宜性进行解释和 说明,为土地利用和规划 提供参考。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4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某一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
科学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将GIS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GIS;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等级Abstract: the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is nearly 40 years of land resource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ssessment is a land for a certain purpose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and how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geolog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cross new subject, will be used to land GIS suitable assessment,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basi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Keywords: GI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ppropriate level1 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建设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根本。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划 领 域 中的 应 用 进 行 系统 的 阐述 和 说 明 。本 文 结 合 实 例 应 用 , 试 图从实证分析 角度对地理信 息技术在土地利 用适宜性评价
等 专 项 规 划 , 用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进 行 了技 术 分 析 , 对 地 理 信 利 并
息 技 术 的辅 助 决 策 作 用 进 行 了 探 讨 。 目前 已有 研 究 来 看 , 就
规 划 决 策提 供 强 有 力 的 辅 助 工 具 。
关 键 词 :地 理 信 息 系统 地 理 信 息技 术 土 地 利 用 适 宜性
入 。 文 从 实例 应 用 角 度 , 地 理 信 息技 术 在 土 地 利 用适 宜 性 本 对 分 析 中的 应 用 原 理 、 法 和 过 程 进 行 了 系统 的 阐述 。通过 单 因 方 素 评 价 方 法 和 多 因素 综 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价 方 法 , 准 确 快 捷 地 获 取 了 案例
地 土 地 利 用 适 宜 性 评 价 结 果 , 为案 例 地 旅 游 开 发 建 设 活 动提
近 年 来 , 者 们 围 绕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在 规 划领 域 中 的应 用 , 学 开 展 了诸 多 有益 地 探 讨 和 尝 试 : 如针 对 GI 城市 规 划 管 理 S在
信 息 系统 中 的 应 用 , 应 用 原 理 、 法等 角 度 进 行 了理 论 探 讨 从 方 U ] 对 教 育 资源 等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的布 局 和 选 址 问题 , 用 地 -; a针 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岩土力学2009年
重线性组合决策是平均风险的决策,各指标间依据准则权重完全补偿,适宜度是连续变化的,而OWrA方法则是一种动态选择决策风险的方法,可得到最大和最小风险间任意补偿程度的结果。
(a)BI法㈣BI法(c)owA法
圈l3种评价结果
ng-lThreeq,p鹤ofevalua60nresults
5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GIS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评价方法的计算分析,以及该方法在唐山市场地适宜性价中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方法在适宜性评价领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城镇±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城市规划工程师必须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从防灾角度参与城市规划,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工作,使城市土地资源开发能使经济、社会、环境得到协调方展。
在城镇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中,科学的
决策方法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贵利.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明.地理研究,2000,19(1):80一85.
【2】陈松林.基于GIS的荒地资源适宜性评价【J】.福建地理,2001,16(1):34—37.
【3】朱庆杰,苏幼坡,陈艳华.城市防灾技术一ADINA—M建模与ID融SI防灾决策【M】.北京:ChineseSci蛐ce锄dTechnolog)rPress,2007.
[4】邱炳文,池天河,王钦敏,等.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20—23,“.
【5】JACEK.Malczewsl(i.orderedweiglltedaveraging谢m如zzyquantifiers:GIS-basedmulticriteriaevaluationfofl锄d-llsesuitability柚alysis[J】.Internati蚰alJoumalofApplledEarthobsenrationandGeoinfbrmation,2006,8(4):270—277.
【6】朱庆杰,陈艳华,等.唐山市土地利用防灾适宜度评价方法分析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5):20一23,44.
[7】朱庆杰,苏幼坡.唐山市综合防灾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6(3):309—314.
【8]YAGERRR.Qu柚tifierguidedag伊eg撕onusingOWAoperation【J】.Interna廿onalJournalofIntelugent
Systems,1996,ll(1):49—73. 万方数据。